1. 網路的創始人是誰
網路不是由誰創造出來的,是很多人智慧的結晶,若非要說是誰推出的Internet,那麼可能要算是ARPA(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他們推出了Internet的前身ARPANET,若真要放到哪個人身上,那就算是文特·瑟夫,因為他提出了Internet的核心協議TCP/IP。
2. 互聯網的發明創始人是誰
博納斯·李被認為是世界互聯網的發明者。博納斯·李於1990年在歐洲核研究所任職期間發明了互聯網。互聯網路使得數以億計的人能夠利用浩瀚的網路資源。博納斯·李並沒有為自己的發明申請專利或是限制它的使用,而是無償地向公眾公開了他的發明成果,這也使得網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獲得發展。如果沒有博納斯·李的發明,也就沒有今天的「WWW」網址。互聯網可能還只是少數幾個計算機專家的特有領域。
3. 中國互聯網創始人先生是誰
中國互聯網創始人是錢天白。
錢天白是中國Internet之父,人們能夠享受到網路帶來的方便,實在是應該感謝錢天白教授的付出。事實上,錢教授之於中國網路事業,就等同於詹天佑之於中國的鐵路運輸事業。是他,發出了中國第一封電子郵件,從此揭開了中國人使用Internet的序幕;是他代表中國正式注冊登記了中國的頂級域名CN;是他,改變了中國的CN頂級域名伺服器放在國外的歷史,中國的互聯網才能迅速發展到繁榮局面。
錢天白於1945年出生江蘇無錫。大學,清華大學無線電系無線電技術專業。1979年初調至五機部計算站(中國兵器工業計算所的前身)。
1990年10月錢天白注冊登記中國頂級域名CN 。
1994年4月20日中國實現與互聯網的全功能連接,被國際上正式承認為有互聯網的國家。
1996年1月中國互聯網全國骨幹網建成並正式開通,開始提供服務。
中央電視台於1997 年 6 月 17 日在《東方時空》欄目《東方之子》版塊中播出了《計算機網路專家錢天白》的專輯。
4. 為什麼會有信號,源頭在哪裡,有了信號,我們能打電話,能玩游戲,誰發明的
應該是微波信號,在空氣中傳播的,到基站有接受設備,轉換成電信號,再次轉換成微波信號傳到我們的手機上的,這樣就能使用啦。
流量不可能不收費的,畢竟為我們服務的移動公司,都需要建設和維修成本的,他們也需要盈利的,因此只能靠消費者來買單啦。
5. WiFi是什麼時候發明的誰發明的
WIFI是由澳大利亞一位名為約翰.沙利文博士率領的團隊創造出來的,他們所屬澳大利亞最大的科研機構,叫做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所以,WIFI是屬於澳大利亞的,當地政府因為這項發明,時至今日,每年都可以獲得高達數十億美元的專利使用費。
這項技術,於90年代誕生。當時,沙利文博士帶領著研究所內其他的同事,開始研究如何能在一個密閉的空間里,讓無線網路信號進行傳輸,後來,經過長時間的不斷努力,當它與有線網路傳輸一樣穩定、快捷的時候,標志著WIFI問世。並於1996年申請了專利。
(5)網路信號的創始人是誰擴展閱讀:
自1997年起,逐漸有一些其他的機構獲得了澳洲政府的非獨家授權,允許其商用。見此情形,國際WIFI聯盟想要說服澳大利亞政府,勸其開放無線網的使用,意思是放棄專利,可以讓全世界的人都享受到無線網帶來的便捷。
再加上當時出現了一些未經授權便私自將WiFi商用的機構,澳大利亞政府並未接受這個提議,還將那些私自商用的機構全部告上了法庭。
包括我們現在能想像得到的各種生產手機、電腦的廠商,都和他們打過官司,比如蘋果、索尼、戴爾以及微軟等等。
6. 電腦網路的創始人是誰
電腦是誰發明的,嚴格說起來很難界定。
計算機(computer)的原來意義是「計算器」,也就是說,人類會發明計算機,最初的目的是幫助處理復雜的數字運算。而這種人工計算器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紀的法國大思想家帕斯卡。帕斯卡的父親擔任稅務局長,當時的幣制不是十進制,在計算上非常麻煩。帕斯卡為了協助父親,利用齒輪原理,發明了第一台可以執行加減運算計算器 。後來,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加以改良,發明了可以做乘除運算的計算器。之後雖然在計算器的功能上多所改良與精進,但是,真正的電動計算器,卻必須等到公元1944年才製造出來。
而第一部真正可以稱得上計算機的機器,則誕生於1946年的美國,毛琪利與愛克特發明的,名字叫做ENIAC。這部計算機使用真空管來處理訊號,所以體積龐大(占滿一個房間)、耗電量高(使用時全鎮的人都知道,因為家家戶戶的電燈都變暗了!),而且記憶容量又非常低(只有100多個字),但是,卻已經是人類科技的一大進展。而我們通常把這種使用真空管的計算機稱為第一代計算機。
第一代的電腦有2間教室大,跟現在我們一般用的個人電腦體積差很多吧。 當時的電腦零件是真空管(現在已經找不到了) 而存檔的東西是一種打孔卡片,若沒有前人的設計概念,也沒有計算機的發明,所以計算機是誰發明的還有點難界定
7. 網路的創始人是誰
萬維網(亦作「網路」、「WWW」、「W3」,英文「Web」或「World Wide Web」),是一個資料空間。在這個空間中:一樣有用的事物,稱為一樣「資源」;並且由一個全域「統一資源標識符」(URL)標識。這些資源通過超文本傳輸協議(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傳送給使用者,而後者通過點擊鏈接來獲得資源。從另一個觀點來看,萬維網是一個透過網路存取的互連超文件(interlinked hypertext document)系統。萬維網聯盟(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簡稱W3C),又稱W3C理事會。1994年10月在擁有「世界理工大學之最」稱號的麻省理工學院(MIT)計算機科學實驗室成立。建立者是萬維網的發明者蒂姆、伯納斯-李。
萬維網常被當成網際網路的同義詞,不過其實萬維網是靠著網際網路運行的一項服務。
接下來的步驟是為所要訪問的網頁,向在那個IP地址工作的伺服器發送一個HTTP請求。在通常情況下,HTML文本、圖片和構成該網頁的一切其他文件很快會被逐一請求並發送回用戶。
網路瀏覽器接下來的工作是把HTML、CSS和其他接受到的文件所描述的內容,加上圖像、鏈接和其他必須的資源,顯示給用戶。這些就構成了你所看到的「網頁」。
[編輯本段]起源
1989年3月,伯納斯-李撰寫了《關於信息化管理的建議》一文,文中提及 ENQUIRE 並且描述了一個更加精巧的管理模型。1990年11月12日他和羅伯特·卡里奧(Robert Cailliau)合作提出了一個更加正式的關於萬維網的建議。。在1990年11月13日他在一台NeXT工作站上寫了第一個網頁以實現他文中的想法。
在那年的聖誕假期,伯納斯-李製作了要一個網路工作所必須的所有工具[6]:第一個萬維網瀏覽器(同時也是編輯器)和第一個網頁伺服器。
1991年8月6日,他在alt.hypertext新聞組上貼了萬維網項目簡介的文章。這一天也標志著網際網路上萬維網公共服務的首次亮相。
萬維網中至關重要的概念超文本起源於1960年代的幾個從前的項目。譬如泰德·尼爾森(Ted Nelson)的仙那都項目(Project Xana)和道格拉斯·英格巴特(Douglas Engelbart)的NLS。而這兩個項目的靈感都是來源於萬尼瓦爾·布希在其1945年的論文《和我們想得一樣》中為微縮膠片設計的「記憶延伸」(memex)系統。
蒂姆·伯納斯-李的另一個才華橫溢的突破是將超文本嫁接到網際網路上。在他的書《編織網路》中,他解釋說他曾一再向這兩種技術的使用者們建議它們的結合是可行的,但是卻沒有任何人響應他的建議,他最後只好自己解決了這個計劃。他發明了一個全球網路資源唯一認證的系統:統一資源標識符。
萬維網和其他超文本系統有很多不同之處:
* 萬維網上需要單項連接而不是雙向連接,這使得任何人可以在資源擁有者不作任何行動情況下鏈接該資源。和早期的網路系統相比,這一點對於減少實現網路伺服器和網路瀏覽器的困難至關重要,但它的副作用是產生了壞鏈的慢性問題。
* 萬維網不像某些應用軟體如HyperCard,它不是私有的,這使得伺服器和客戶端能夠獨立地發展和擴展,而不受許可限制。
1993年4月30日,歐洲核子研究組織宣布萬維網對任何人免費開放,並不收取任何費用。兩個月之後Gopher宣布不再免費,造成大量用戶從Gopher轉向萬維網。萬維網聯盟(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簡稱W3C),又稱W3C理事會。1994年10月在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實驗室成立。建立者是萬維網的發明者蒂姆·伯納斯-李。
世紀40年代以來人們就夢想能擁有一個世界性的信息庫。在這個資料庫中數據不僅能被全球的人們存取,而且應該能輕松地鏈接其它地方的信息,以便用戶可以方便快捷地獲得重要的信息。它引發了第五次信息革命。
8. 互聯網的創始人是誰他的簡介是什麼
互聯網創始人: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
爵士(1955年出生於英國)是萬維網的發明者,互聯網之父,英王功績勛章(OM)獲得者,不列顛帝國勛章(OBE)獲得者,英國皇家學會會員,英國皇家工程師學會會員,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簡歷:1989年3月他正式提出萬維網的設想,1990年12月25日,他在日內瓦的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里開發出了世界上第一個網頁瀏覽器。他是關注萬維網發展的萬維網聯盟的創始人,並獲得世界多國授予的各個榮譽。他最傑出的成就,是免費把萬維網的構想推廣到全世界,讓萬維網科技獲得迅速的發展,深深改變了人類的生活面貌。
9. 互聯網是誰發明的
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被認為是是世界互聯網的發明者。
博納斯.李於1990年在歐洲核研究所任職期間發明了互聯網,互聯網路使得數以億計的人能夠利用浩瀚的網路資源。博納斯.李並沒有為自己的發明申請專利或是限制它的使用,而是無償地向公眾公開了他的發明成果,從而使網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獲得發展。
如果沒有博納斯.李的發明,也就沒有今天的「WWW」網址。網際網路可能還只是少數幾個計算機專家的特有領域。芬蘭技術基金會獎勵他1百萬歐元(120萬美元)作為他為互聯網作出的貢獻。
(9)網路信號的創始人是誰擴展閱讀:
1989年仲夏之夜,蒂姆成功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個Web伺服器和第一個Web客戶機。雖然這個Web伺服器簡陋得只能說是CERN的電話號碼簿,它只是允許用戶進入主機以查詢每個研究人員的電話號碼,但它實實在在是一個所見即所得的超文本瀏覽/編輯器。
1989年12月,蒂姆為他的發明正式定名為World Wide Web,即我們熟悉的WWW;1991年5月WWW在 Internet上首次露面,立即引起轟動,獲得了極大的成功被廣泛推廣應用。
因為在互聯網技術上的傑出貢獻,伯納斯·李被業界公認為「互聯網之父」。他的發明改變了全球信息化的傳統模式,帶來了一個信息交流的全新時代。然而比他的發明更偉大的是,伯納斯·李並沒有像其他人那樣為「WWW」申請專利或限制它的使用,而是無償的向全世界開放。
《時代》周刊將伯納斯·李評為了世紀最傑出的100位科學家之一,並用極為推崇的文字向大家介紹他的個人成就:
「與所有的推動人類進程的發明不同,這是一件純粹個人的勞動成果……萬維網只屬於伯納斯·李一個人……很難用語言來形容他的發明在信息全球化的發展中有多大的意義,這就像古印刷術一樣,誰又能說得清楚它為全世界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10. 互聯網的發明人創始人是誰
蒂姆·伯納斯-李
博納斯-李被認為是是世界互聯網的發明者。博納斯.李於1990年在歐洲核研究所任職期間發明了互聯網,互聯網路使得數以億計的人能夠利用浩瀚的網路資源。博納斯.李並沒有為自己的發明申請專利或是限制它的使用,而是無償地向公眾公開了他的發明成果,從而使網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獲得發展。如果沒有博納斯.李的發明,也就沒有今天的「WWW」網址。網際網路可能還只是少數幾個計算機專家的特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