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網路安全與防範措施的探討。的開題報告。(主要寫漏洞。)
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服務標識符)是用來區分不同的網路,其作用類似於有線網路中的VLAN,計算機接入某一個SSID的網路後就不能直接與另一個SSID的網路進行通信了,SSID經常被用來作為不同網路服務的標識。一個SSID最多有32個字元構成,無線終端接入無線網路時必須提供有效的SIID,只有匹配的SSID才可接入。一般來說,無線AP會廣播SSID,這樣,接入終端可以通過掃描獲知附近存在哪些可用的無線網路,例如WINDOWSXP自帶掃描功能,可以將能聯繫到的所有無線網路的SSID羅列出來。因此,出於安全考慮,可以設置AP不廣播SSID,並將SSID的名字構造成一個不容易猜解的長字元串。這樣,由於SSID被隱藏起來了,接入端就不能通過系統自帶的功能掃描到這個實際存在的無線網路,即便他知道有一個無線網路存在,但猜不出SSID全名也是無法接入到這個網路中去的。
三、無線網路安全措施的選擇
應用的方便性與安全性之間永遠是一對矛盾。安全性越高,則一定是以喪失方便性為代價的。但是在實際的無線網路的應用中,我們不能不考慮應用的方便性。因此,我們在對無線網路安全措施的選擇中應該均衡考慮方便性和安全性。
在接入無線AP時採用WAP加密模式,又因為不論SSID是否隱藏攻擊者都能通過專用軟體探測到SSID,因此不隱藏SSID,以提高接入的方便性。這樣在接入時只要第一次需要輸入接入密碼,以後就可以不用輸入接入密碼了。
使用強制Portal+802.1x這兩種認證方式相結合的方法能有效地解決無線網路的安全,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來訪用戶所關心的是方便和快捷,對安全性的要求不高。強制Portal認證方式在用戶端不需要安裝額外的客戶端軟體,用戶直接使用Web瀏覽器認證後即可上網。採用此種方式,對來訪用戶來說簡單、方便、快速,但安全性比較差。
此外,如果在資金可以保證的前提下,在無線網路中使用無線網路入侵檢測設備進行主動防禦,也是進一步加強無線網路安全性的有效手段。
最後,任何的網路安全技術都是在人的使用下發揮作用的,因此,最後一道防線就是使用者,只有每一個使用者加強無線網路安全意識,才能真正實現無線網路的安全。否則,黑客或攻擊者的一次簡單的社會工程學攻擊就可以在2分鍾內使網路管理人員配置的各種安全措施變得形同虛設。
現在,不少企業和組織都已經實現了整個的無線覆蓋。但在建設無線網路的同時,因為對無線網路的安全不夠重視,對區域網無線網路的安全考慮不及時,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和破壞。做好無線網路的安全管理工作,並完成全校無線網路的統一身份驗證,是當前組建無線網必須要考慮的事情。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無線網路與現有有線網路的無縫對接,確保無線網路的高安全性,提高企業的信息化的水平。
Ⅱ 碩士論文開題報告
隨著個人素質的提升,需要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報告具有成文事後性的特點。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我整理的碩士論文開題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課題名稱:基於信任管理的WSN安全數據融合演算法的研究
一、立論依據
課題來源、選題依據和背景情況、課題研究目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
1、課題來源。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60873199)。
2、選題依據。
無線感測器網路具有硬體資源(存儲能力、計算能力等)有限,電源容量有限,拓撲結構動態變化,節點眾多難於全面管理等特點,這些特點給理論研究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提出了大量具有挑戰性的研究課題,安全數據融合即為其一。雖然目前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不能滿足應用的需求。無線感測器網路是以數據為中心的網路,如何保證其數據融合的安全性還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基於此,提出了本課題的研究。
3、背景情況。
微電子技術、計算技術和無線通信等技術的進步,推動了低功耗多功能感測器的快速發展,使其在微小體積內能夠集成信息採集、數據處理和無線通信等多種功能。無線感測器網路就是由部署在監測區域內大量的廉價微型感測器節點組成,通過無線通信方式形成的一個多跳的自組織的網路系統,其目的是協作地感知、採集和處理網路覆蓋區域中感知對象的信息,並發送給數據處理中心或基站。感測器網路被廣泛的應用於軍事、環境監測和預報、健康護理、智能家居、建築物狀態監控、復雜機械監控、城市交通,以及機場、大型工業園區的安全監測等領域。
感測器網路由大量感測器節點組成,收集的信息量大,存在冗餘數據。感測器節點的計算能力、存儲能力、通信能量以及攜帶的能量都十分有限,數據融合就是針對冗餘數據進行網內處理,減少數據傳輸量,是減少能耗地重要技術之一。感測器網路中,將路由技術與數據融合技術結合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數據融合可以減少數據量,減輕數據匯聚過程中的網路擁塞,協助路由協議延長網路的生存時間。因而可以數據為中心的路由技術中應用數據融合技術。在戰場等非可信環境或對可靠性要求非常高的環境中,數據融合也帶來了風險。例如,敵人可以俘獲節點獲取節點中的所有信息,從而完全控制節點的行為,偽造和篡改數據。傳統網路中的安全技術需要大量的存儲空間和計算量,不適合能量、計算能力、存儲空間都十分有限的感測器網路。因此必須設計適合感測器網路具有較強安全性的數據融合技術。
4、課題研究目的。
通過對無線感測器網路安全數據融合技術的研究,消除感測器中存在的、大量冗餘數據,有效節省感測器節點能量消耗,延遲節點和網路的工作壽命,在有節點被捕獲成為惡意節點情況下,及時檢測惡意節點,消除惡意節點發送的惡意數據對數據融合的不良影響,保障了感測器網路數據融合過程的可靠性,維護感測器網路的正常工作。
5、理論意義。
無線感測器網路安全技術的研究涵蓋了非常多的研究領域,安全數據融合技術是其中一個重要研究課題。本文把信任管理機制加入到感測器網路安全數據融合過程中,研究設計一種感測器節點信任值的計算方法,有效識別節點狀態,實現可靠的數據融合。
6、實際應用價值。
對於工作在敵方環境中的無線感測器網路,感測器節點容易被地方捕獲成為惡意節點,節點內存儲的密鑰等加密暴露,導致傳統的基於加密和認證的無線感測器網路安全措施失效,在這種情況下,本研究可以可以及時識別惡意節點,保證感測器網路數據融合的可靠性,有效減少網路負載,延長網路工作壽命。
二、文獻綜述
國內外研究現狀、發展動態;所閱文獻的查閱范圍及手段。
1、國內外研究現狀、發展動態。
感測器網路與眾不同的特點導致感測器網路與傳統網路有極大不同。感測器網路的安全數據匯聚是要解決加密傳輸和數據匯聚的協調問題,實現數據的安全處理和傳輸。傳統有線網路和無線網路的安全技術並不適用於感測器網路,這吸引了眾多研究人員研究適合感測器網路的安全技術,並且提出了許多適合感測器網路的安全技術。安全數據融合演算法是WSN安全性研究的重要方面,一直以來受到研究人員的重視,並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如下:
(1)PerrigA等人提出了一種有效的WSN數據加密方法和廣播認證方法,為WSN安全性研究作出了基礎性工作。
(2)CAMH等人提出了一種基於模式碼的能量有效安全數據融合演算法,演算法用簇頭節點通過自定義的模式碼的選取來組織感測器節的發送冗餘數據實現數據融合,並且使用同態加密體重保證了數據在傳輸過程中的機密性。改方法對於每類數據類型需要保存和維護一個查找表,一旦查找表信息暴露,該安全方案將會失效。
(3)PrzydatekB等人提出的基於數據統計規律的數據融合演算法,演算法使用高效的`抽樣和迭代的證明來保證有多個惡意節點發送錯誤數據的情況下,保證基站能夠判定查詢結果的准確性。但是該方法對於每種聚集函數都需要一個復雜的演算法,為證明數據准確性,聚集節點需向基站發送大量參數,能量消耗太大。
(4)MahimkarA等人研究在WSN中使用橢圓曲線密碼實現數據加密和安全數據融合。但是在感測器節的十分有限的情況下,使用公鑰密碼體系使節點能量消耗更加迅速,縮短網路的壽命。
WSN的信任管理是在WSN管理的基礎上提出的,主要研究對節點進行信任值評估,藉助信任值增強WSN的安全性。傳統的基於密碼體系的安全機制,主要用來抵抗外部攻擊。假如節點被捕獲,節點存儲的密鑰信息將泄漏,使密碼體系失效。WSN信任管理作為密碼體系的補充可以有效的抵抗這種內部攻擊。將信任管理同WSN的安全構架相結合,可以全面提高WSN各項基礎支撐技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近年來,WSN信任管理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1)Ganeriwal等人提出的RFSN是一個較為完整的WSN信任管理系統,該模型使用直接信息和堅決信息來更新節點的信譽,節點根據得到的信譽信息來選擇是否和其他節點合作。可以建立僅由可信節點組成的網路環境。
(2)Garth等人中將信任管理用於簇頭選舉,採取冗餘策略和挑戰應答手段,盡可能的保證選舉出的簇頭節點為可信節點。
(3)Krasniewski提出了TIBFIT演算法將信任用於WSN容錯系統,把信任度作為一個參數融入到數據融合的過程中,提高對感知事件判斷的准確率,其提出的信任度計算方法比較的簡單。
無線感測器網路需要採取一定的措施來保證網路中數據傳輸的安全性。就目前的研究來看,對無線感測器網路安全數據融合技術和信任管理機制都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如何使用信任管理機制保證安全的數據融合的研究並不多見,許多問題還有待於進一步深入研究。
2、所閱文獻的查閱范圍及手段。
充分利用校內圖書館資源、網路資源以及一些位於科技前沿的期刊學報。從對文獻的學習中掌握足夠的理論依據,獲得啟發以用於研究。
三、研究內容
1、研究構想與思路。
在本項目前期工作基礎上建立WSN三級簇結構模型,節點分為普通節點,數據融合節點(免疫節點),簇頭節點。在常規加密演算法的基礎上完成節點身份認證,通過消息認證碼或數字水印技術保證感測器節點傳送數據的真實性。上級節點保存下級節點的信任值,信任度的計算建立在傳送數據的統計分析之上。節點加入網路後先初始化為一定的信任值,每輪數據發送時,接收節點收集數據後,量化數據的分布規律,主要包括單個節點歷史數據分布規律和節點間數據差異的分析,確定數據分布模型(如正態分布、beta分布等),建立計算模型以確定節點間的信任值。信任值確定後,數據融合節點將普通節點按照不同的信任度進行分類,選取可信節點傳送的數據按查詢命令進行數據融合,將結果傳送到簇頭。簇頭同樣計算融合節點的信任度,保證數據融合節點的可靠性,計算最終數據查詢結果,使用Josang信任模型給出結果的評價。各數據融合節點之間保持通信,通過對比數據的一致性確保簇頭節點的可靠。
2、主要研究內容。
(1)設計有效的節點信任值計算方法,網路工作一段時間後,所有正常節點具有較高信任度,異常節點具有較低信任度,可初步判定為惡意節點。
(2)當融合節點或簇頭節點發生異常時能及時發現異常,並上報基站。
(3)過濾異常數據和惡意數據,盡量減少因節點被捕獲而對感知數據結果造成的影響。
(4)計算最終數據融合結果並且對最終數據融合結果做出評價來反映該結果的的可靠程度,供基站參考。
(5)進行演算法的能量分析。
3、擬解決的關鍵技術。
(1)建立WSN一個簇內數據傳送的三層簇結構模型,節點密集部署。
(2)模擬工作過程中節點被捕獲成為惡意節點,惡意節點可能發送和真實數據差別較大的數據,也能發送和真實數據差別不大但會影響融合結果的數據。
(3)計算並更新感測器節點的信任值,分析信任值的有效性。
(4)記錄各節點傳送數據值,並與實際值進行比較,分析融合數據的准確性。測試當有較多節點被捕獲時演算法的工作效果。
4、擬採取的研究方法。
查閱國內外大量有關無線感測器網路數據融合技術和信任管理技術方面的文獻,分析當前無線感測器網路安全領域的發展現狀與未來。借鑒在該領域已經取得的研究成果和經驗,系統而深入的研究在無線感測器網路數據融合中使用信任管理機制的主要問題。通過對已有的安全數據融合技術進行總結和分析,結合無線感測器網路自身的特點,設計出一種基於信任管理的無線感測器網路安全數據融合演算法。
5、技術路線。
本課題嘗試使用信任管理機制來保障在無線感測器網路中實現安全的數據融合,在現有的對無線感測器網路安全數據融合技術的研究基礎上,與信任管理技術相結合,期望能夠對感測器網路安全數據融合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針對課題中的技術難點,通過查閱資料、向導師請教以及與項目組同學討論的形式來解決。
6、實施方案。
(1)在Windows平台下使用omnet++進行模擬實驗。
(2)建立無線感測器網路一個簇內數據傳送的三層結構模型,節點密集部署。
(3)模擬無線感測器網路受到攻擊時時的數據發送,根據數據統計規律計算和更新節點信任值。
(4)把節點按信任值分類,檢測識別惡意節點。
(5)根據節點信任值選擇有效數據完成數據融合。
7、可行性分析。
(1)理論知識積累:通過廣泛閱讀無線感測器網路數據融合技術方面的文獻形成了一定量的理論知識儲備,為課題的研究奠定基礎。
(2)技術積累:熟悉OMNeT++網路模擬軟體,具有一定的C++編程能力。
(3)技術合作:研究過程中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可以向指導老師請教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對項目相關課題有疑問時,可以向項目組同學請教。對實驗平台的建立及使用有疑問時,可以和項目組同學共同討論解決。
Ⅲ 寫一篇關於無線網路的論文,重要的是論文中要有下面的要求里的啊!!最主要的是新技術方面的喲!!!急求!!!謝謝
1畢業論文屬於學術論文。
2隻要不是抄的,你寫出全世界最差的一篇論文就 可以。
3比著葫蘆畫瓢,找一篇去年畢業 同學的範文,格式樣式,照著寫就行了。
4畢業論文的實 質是讀後感,選一本書,花一個星期讀一遍。邊讀 邊做筆記。把筆記整理一下,按範文格式條理一下,就是很好的論文了。
5問題的關鍵是:你必須花一周的時間。許多同學不願花費這個時間,那就沒轍了。別的也別談了。 完了。
6有的同學找朋友幫忙,自已不寫,讓朋友替自己寫一篇。 這當然好,但現在的朋友大都靠不住。你讓他寫一篇給你,他滿口答應,沒過兩天就送給你一篇。你千恩萬謝。可是拿給老師一看,原來是從網上粘下來的,亂碼都 還沒改。更可氣者,一稿多用,他還把這篇「論文」送給好幾個人,賺了好幾頓飯,造成「雷同抄襲」、頻煩吃飯。
7結論:只能自己寫,花一周時 間。
8那位問了:「我寫得不好怎麼 辦?」答:「這是偽問題。別管好壞,先寫出來就行。老師還怕都寫好呢:沒法分優良中差了!總之,你寫出一篇全球最差的論文就行,只要不是抄的!」
9隻要硬著頭皮寫,傻瓜都能寫一篇。
第一章 選題
一、選題的原則
(一)有價值(有品位,內行)
(二)有可行性(或操作性,大小適中,難易恰當)
(三)有濃厚興趣(興趣是動力,必須是自己喜歡的。)
《論語·雍也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如果你什麼都不喜歡,那就更好辦:讓輔導老師給你一個題目就行。
(四)專業對口(專業專長)
二、 選題的 方法
(一)亟待解決的課題
(二)填補空白的課題
(三)有爭議的課題
(四)有矛盾的課題
(五)可綜述的課題
第二章 搜集資料
學術研究往往是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礎上,有所突破。因此,搜集相關文獻信息,非常重要。要求能快 速、准確地搜集到所需的資料信息。
一、直接材料的搜集
第 一手材料
二、間接材料的搜集
從文獻及網路查取的材料
(二手材料一定要注意核對。)
圖書、期刊,紙本索引及網路檢索GOOGL、網路網等,關鍵詞檢索。
三、材料的分析
讓材料自然分類,類聚法。
第三章 寫提綱
提綱盡可能詳盡,條理清晰,條塊分明。
(鑲玻璃法: 把內容分成幾塊,一塊塊往上填內容就行了。)
一般分為序論、本論、結論三部分。
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論證的形式,縱深式(遞進式),平列式,綜合式。
第四章 寫論文
一、格式及要求:前置部分及主體部分
前置部分:標題、署名、指導教師、目錄、摘要、關鍵詞
(一)標題:對論文重點的直接呈現。准確得體,通俗易懂,簡短精練(不能 簡短,可加副標題),符合規范。
(二)署名,在題下。
(三)指導教師:xxx
(四)摘要(可復制文中關鍵句子,稍作修 飾、連綴即可)
(五)關鍵 詞,一般3—5個即可,以重要程度為序。
(六)目錄
主體部分:
前言、正文、結論、參考文獻、致謝
(一)前言(引言,序論,導言,緒言)
(二)正文(本論,主體)
(三)結論
(四)注釋
(五)參考文獻
(文獻名,作者,出版社,版次)
二、具體方法與規 范
(一)寫作的順序
1按照提綱自首至尾
2先寫思考成熟的部分,最後焊接起來。(若不知從何寫起,就這樣寫)
寫此不管彼,只求一意法。
(二)引用材料的方法
1直接引用法
引證。推論,尊重,顯示自己並非標新立異,不乏同道。(拉贊助)
2先斬後奏法
先概述觀點,然後指出某人某文已詳言之(加註參見)
3映帶法
崇山峻嶺,又有清流急湍映帶左右。研究韓愈,不妨提及東坡;研究明清詩,也可上溯到漢魏。
4戒剽竊。學會運用,而不是照抄。
(三)論文的整體要求
准確,概括、簡練,嚴謹客觀,平實,文采。
不可以孤立的看問題,要注意上下影響。
(四)段落、標點規范
(五)語體的要求
要簡約典雅。
第五章 修改、定稿
文不厭改,要改得死去活來。
一、自己反復閱讀, (1)改正錯誤的字、詞、句(筆下誤)。(2)邏輯錯誤
(3)修正完善觀點(4)論據錯誤(5)調整結構布局(完美,圓滿,面團原理,增刪 材料)(6)修飾詞句。
面團原理:你如果原打算寫五個部分,最後只寫成三個部分;那你就說你本來就打算寫三個部分,現在如期完成了,很「圓滿」。因為沒有人知道你的原計劃,也 沒有人想知道,所以沒必要告訴他人。
二、他人審校(吸收他人意見;自己的錯誤往往看不出)。
互相審閱,互相挑毛病。
第六章 答辯
虛心點就行。自己寫的,也不用心虛
Ⅳ 無線網路安全技術探究論文6000字
一、選題
選題是論文寫作關鍵的第一步,直接關系論文的質量。常言說:「題好文一半」。對於臨床護理人員來說,選擇論文題目要注意以下幾點:(1)要結合學習與工作實際,根據自己所熟悉的專業和研究興趣,適當選擇有理論和實踐意義的課題;(2)論文寫作選題宜小不宜大,只要在學術的某一領域或某一點上,有自己的一得之見,或成功的經驗.或失敗的教訓,或新的觀點和認識,言之有物,讀之有益,就可以作為選題;(3)論文寫作選題時要查看文獻資料,既可了解別人對這個問題的研究達到什麼程度,也可以借鑒人家對這個問題的研究成果。
需要指出,論文寫作選題與論文的標題既有關系又不是一回事。標題是在選題基礎上擬定的,是選題的高度概括,但選題及寫作不應受標題的限制,有時在寫作過程中,選題未變,標題卻幾經修改變動。
二、設計
設計是在論文寫作選題確定之後,進一步提出問題並計劃出解決問題的初步方案,以便使科研和寫作順利進行。護理論文設計應包括以下幾方面:(1)專業設計:是根據選題的需要及現有的技術條件所提出的研究方案;(2)統計學設計:是運用衛生統計學的方法所提出的統計學處理方案,這種設計對含有實驗對比樣本的護理論文的寫作尤為重要;(3)寫作設計:是為擬定提綱與執筆寫作所考慮的初步方案。總之,設計是護理科研和論文寫作的藍圖,沒有「藍圖」就無法工作。
Ⅳ CDMA無線網路優化方法探討及案例分析 畢業論文
目錄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1 引言 1
1.1 課題背景 1
1.1.1 移動通信行業發展 1
1.1.2 CDMA技術的發展現狀 1
1.2 本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2
1.3 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3
2 基本原理 4
2.1 CDMA基本概念 4
2.2 DS-CDMA的關鍵技術 4
2.2.1 功率控制技術 4
2.2.2 PN碼技術 5
2.2.3 RAKE接收技術 5
2.2.4 軟切換(Soft Handoff)技術 5
2.3 CDMA網基本結構系統 7
3 CDMA無線網路優化流程和方法 8
3.1 CDMA無線網路優化概述 8
3.2 CDMA無線網路優化的發展 8
3.3 CDMA無線網路優化的分類 9
3.3.1 工程優化 9
3.3.2 運維優化 10
3.4 CDMA無線網路優化的通常流程 10
3.5 CDMA無線網路優化的方法 12
3.6 CDMA無線網路優化的主要內容 13
3.6.1 優化准備工作 13
3.6.2 現場測試 14
3.6.3 CLUSTER級的調整和優化 14
3.6.4 系統級優化(有負載) 15
4 CDMA網路優化典型案例分析 16
4.1 CDMA無線掉話常見原因分析及優化 16
4.1.1 處干覆蓋范圍以外的掉話 16
4.1.2 導頻污染引起的掉話 18
4.1.3 前反向鏈路不平衡引起的掉話 19
4.1.4 干擾引起的掉話 20
4.2 CDMA網路中切換問題 21
4.2.1 硬切換 21
4.2.2 軟切換及更軟切換 22
4.2.3 典型案例分析 25
4.3 總結 28
5 結束語 29
致謝 30
參考文獻 31
中文摘要
CDMA是為滿足現代移動通信網在大容量、高質量、綜合業務、軟切換、國際漫遊等方面的要求而設計的一種先進移動通信技術,它具有抗干擾性好,抗多徑衰落,保密安全性高等諸多優點。CDMA網路是中國電信的主推品牌,CDMA2000 (3G)業務的發展直接影響到中國電信的成敗,而CDMA業務的發展必須依賴完善的網路才能順利進行。因此,CDMA系統在運營過程中需要不斷地進行網路優化,一是為了能夠給系統當前的用戶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二是為了提高系統容量,以接納越來越多的系統未來用戶。
本文的研究目標是對投入運行的網路進行參數採集、數據分析,找出影響網路運行質量的原因,通過技術手段或參數調整使網路達到最佳運行狀態的方法,使網路資源獲得最佳效益,同時了解網路的增長趨勢,為擴容提供依據。具體的網路優化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網路覆蓋問題;掉話問題;二次呼叫問題;越區切換問題;與其他網路手機用戶的互連互通等。
本課題主要研究CDMA無線通信網路中掉話和切換問題的分析和優化。通過對覆蓋區基本情況、網路覆蓋、質量、話務的分析,應用現有理論和技術,在前期工程的基礎上為完善CDMA網路的覆蓋並優化網路,提出切實可行的設計方案。使得網路容量、質量、經濟效益、競爭力達到預期設定的目標值,最終滿足客戶市場的需求。
關鍵詞:無線網路優化、CDMA、掉話問題、軟切換技術等
ABSTRACT
CDMA is a kind of advanced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which fulfill great capacity and quality、synthetical operation、soft switch and international ramble. It possesses lots of merits such as repellence of interference and attenuation of multiple paths. The security is also great trait of CDMA. CDMA is the main operation that China Unicorn extend .The progress of CDMA right result in the success of China Unicom,and the development of operation must depend on perfect network.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management, it is completely necessary to optimize CDMA wireless network constantly On the one hand, the purpose of optimizing CDMA wireless network is to provide more consummate service, and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to extend system capacity in order to take up more and more consumers.
The purpose of this task is to investigate the best methods that can optimize CDMA wireless network by collecting data of network which is in operation and analyzing the data in order to find the cause which influences the quality of the network. The advantage of CDMA is application of power control and soft switch, so they are usually the emphases ring base station optimizing. On the other hand, data optimizing is also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Concretely, methods of optimizing are as following: l、the issue of network coverage 2、dropped calls problem 3、the second call issues 4、handoff issues 5、with other network users, such as the interconnection.
The main research topics of CDM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re dropped calls and switching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Covered by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district, network coverage quality and traffic analysis. Applying of existing theory and technology, the basis of pre-engineering to improve the coverage of CDMA networks and optimized networks is practical designed. Makes network capacity, quality, cost-effective, competitive edge to achieve the desired target set, and ultimately meet customer needs of the market.
Keywords: wireless network optimization, CDMA, th
Ⅵ 我的一個研究課題是「基於nrf24L01無線數據傳輸發端設計
nRF2401是單片射頻收發晶元,工作於2.4~2.5GHz ISM頻段,晶元內置頻率合成器、功率放大器、晶體振盪器和調制器等功能模塊,輸出功率和通信頻道可通過程序進行配置。晶元能耗非常低,以-5dBm的功率發射時,工作電流只有10.5mA,接收時工作電流只有18mA,多種低功率工作模式,節能設計更方便。其DuoCeiverTM技術使nRF2401可以使用同一天線,同時接收兩個不同頻道的數據。nRF2401適用於多種無線通信的場合,如無線數據傳輸系統、無線滑鼠、遙控開鎖、遙控玩具等。
晶元結構
nRF2401內置地址解碼器、先入先出堆棧區、解調處理器、時鍾處理器、GFSK濾波器、低雜訊放大器、頻率合成器,功率放大器等功能模塊,需要很少的外圍元件,因此使用起來非常方便。QFN24引腳封裝,外形尺寸只有5×5mm。nRF2401的功能模塊如圖1所示。
工作模式
nRF2401有工作模式有四種:收發模式、配置模式、空閑模式和關機模式。nRF2401的工作模式由PWR_UP 、CE、TX_EN和CS三個引腳決定,詳見表2。
收發模式
nRF2401的收發模式有ShockBurstTM收發模式和直接收發模式兩種,收發模式由器件配置字決定,具體配置將在器件配置部分詳細介紹。
ShockBurstTM收發模式
ShockBurstTM收發模式下,使用片內的先入先出堆棧區,數據低速從微控制器送入,但高速(1Mbps)發射,這樣可以盡量節能,因此,使用低速的微控制器也能得到很高的射頻數據發射速率。與射頻協議相關的所有高速信號處理都在片內進行,這種做法有三大好處:盡量節能;低的系統費用(低速微處理器也能進行高速射頻發射);數據在空中停留時間短,抗干擾性高。nRF2401的ShockBurstTM技術同時也減小了整個系統的平均工作電流。
在ShockBurstTM收發模式下,nRF2401自動處理字頭和CRC校驗碼。在接收數據時,自動把字頭和CRC校驗碼移去。在發送數據時,自動加上字頭和CRC校驗碼,當發送過程完成後,數據准備好引腳通知微處理器數據發射完畢。
ShockBurstTM發射流程
介面引腳為CE,CLK1,DATA
A. 當微控制器有數據要發送時,其把CE置高,使nRF2401工作;
B. 把接收機的地址和要發送的數據按時序送入nRF2401;
C. 微控制器把CE置低,激發nRF2401進行ShockBurstTM發射;
D. nRF2401的ShockBurstTM發射
給射頻前端供電;
射頻數據打包(加字頭、CRC校驗碼);
高速發射數據包;
發射完成,nRF2401進入空閑狀態。
ShockBurstTM接收流程
介面引腳CE、DR1、CLK1和DATA(接收通道1)
A. 配置本機地址和要接收的數據包大小;
B. 進入接收狀態,把CE置高;
C. 200us後,nRF2401進入監視狀態,等待數據包的到來;
D. 當接收到正確的數據包(正確的地址和CRC校驗碼),nRF2401自動把字頭、地址和CRC校驗位移去;
E. nRF2401通過把DR1(這個引腳一般引起微控制器中斷)置高通知微控制器;
F. 微控制器把數據從nRF2401移出;
G. 所有數據移完,nRF2401把DR1置低,此時,如果CE為高,則等待下一個數據包,如果CE為低,開始其它工作流程。
直接收發模式
在直接收發模式下,nRF2401如傳統的射頻收發器一樣工作。
直接發送模式
介面引腳為CE、DATA
A. 當微控制器有數據要發送時,把CE置高;
B. nRF2401射頻前端被激活;
C. 所有的射頻協議必須在微控制器程序中進行處理(包括字頭、地址和CRC校驗碼)。
直接接收模式
介面引腳為CE、CLK1和DATA
A. 一旦nRF2401被配置為直接接收模式,DATA引腳將根據天線接收到的信號開始高低變化(由於雜訊的存在);
B. CLK1引腳也開始工作;
C. 一旦接收到有效的字頭,CLK1引腳和DATA引腳將協調工作,把射頻數據包以其被發射時的數據從DATA引腳送給微控制器;
D. 這頭必須是8位;
E. DR引腳沒用上,所有的地址和CRC校驗必須在微控制器內部進行。
配置模式
在配置模式,15位元組的配置字被送到nRF2401,這通過CS、CLK1和DATA三個引腳完成,具體的配置方法請參考本文的器件配置部分。
空閑模式
nRF2401的空閑模式是為了減小平均工作電流而設計,其最大的優點是,實現節能的同時,縮短晶元的起動時間。在空閑模式下,部分片內晶振仍在工作,此時的工作電流跟外部晶振的頻率有關,如外部晶振為4MHz時工作電流為12uA,外部晶振為16MHz時工作電流為32uA。在空閑模式下,配置字的內容保持在nRF2401片內。
關機模式
在關機模式下,為了得到最小的工作電流,一般此時的工作電流小於1uA。關機模式下,配置字的內容也會被保持在nRF2401片內,這是該模式與斷電狀態最大的區別。
器件配置
nRF2401的所有配置工作都是通過CS、CLK1和DATA三個引腳完成,把其配置為ShockBurstTM收發模式需要15位元組的配置字,而如把其配置為直接收發模式只需要2位元組的配置字。由上文對nRF2401工作模式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nRF2401一般工作於ShockBurstTM收發模式,這樣,系統的程序編制會更加簡單,並且穩定性也會更高,因此,下文著重介紹把nRF2401配置為ShockBurstTM收發模式的器件配置方法。
ShockBurstTM的配置字使nRF2401能夠處理射頻協議,在配置完成後,在nRF2401工作的過程中,只需改變其最低一個位元組中的內容,以實現接收模式和發送模式之間切換。ShockBurstTM的配置字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部分:
數據寬度:聲明射頻數據包中數據佔用的位數。這使得nRF2401能夠區分接收數據包中的數據和CRC校驗碼;
地址寬度:聲明射頻數據包中地址佔用的位數。這使得nRF2401能夠區分地址和數據;
地址:接收數據的地址,有通道1的地址和通道2的地址;
CRC:使nRF2401能夠生成CRC校驗碼和解碼。
當使用nRF2401片內的CRC技術時,要確保在配置字中CRC校驗被使能,並且發送和接收使用相同的協議。
在配置模式下,注意保證PWR_UP引腳為高電平,CE引腳為低電平。配置字從最高位開始,依次送入nRF2401。在CS引腳的下降沿,新送入的配置字開始工作。
PCB設計
PCB設計對nRF2401的整體性能影響很大,所以PCB設計在nRF2401收發系統的開發過程中主要的工作之一,在PCB設計時,必須考慮到各種電磁干擾,注意調整電阻、電容和電感的位置,特別要注意電容的位置。
nRF2401的PCB一般都是雙層板,底層一般不放置元件,為地層,頂層的空餘地方一般都敷上銅,這些敷銅通過過孔與底層的地相連。直流電源及電源濾波電容盡量靠近VDD引腳。nRF2401的供電電源應通過電容隔開,這樣有利於給nRF2401提供穩定的電源。在PCB中,盡量多打一些通孔,使頂層和底層的地能夠充分接觸。
nRF2401通過ShockBurstTM收發模式進行無線數據發送,收發可靠,其外形尺寸小,需要的外圍元器件也少,因此,使用方便,在工業控制、消費電子等各個領域都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Ⅶ 那位高人幫忙翻譯下這篇論文摘要,急求!!!
along with the popularity of wireless network, the security issue is more concerned. Wireless network different way comparing with wired network. The wireless wave can be monitored and the wireless network can be logged onto by any terminals in the wireless network arrange. If the securiy methods are not well configured, it is possible for any kinds of illegal monitoring, exploring the computer and emails.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illegal network users using the unpropriate resources and montioring the communication in the wireless network, it seem more essential to the security issue of the wireless. This also bring up a new subject to discuss the serurity issues such like the unauthorised using, data stealing, modifying and intrrupted, and the methods to resolve those issues, based on the analysis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wireless network.
Ⅷ 基於模型的認知無線電網路頻譜分配演算法模擬與實現 的畢業論文
【摘要】 本研究課題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於時域頻譜利用概率分布曲線擬合的頻譜檢測研究》(編號:60772110),華為科技基金《基於授權用戶頻譜利用統計規律的認知MAC機制與演算法研究》和北京郵電大學校級基金《認知無線電系統頻譜檢測與機會接入研究》的資助。隨著飛速演進的無線通信不斷朝著寬頻化、無縫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瓶頸之一就是頻譜資源的不足。目前特定通信業務固定分配專用頻譜的方式,常常會出現頻譜資源分配不均,甚至浪費的情形,這與當前廣泛關注的頻譜資源短缺問題相互矛盾。認知無線電(CR,Cognitive Radio)技術作為一種智能頻譜共享技術可有效地緩解上述矛盾,它通過感知頻域、時域和空域等頻譜環境,自動搜尋並利用已授權頻段的空閑頻譜,實現不可再生頻譜資源的再利用,為解決如何在有限頻譜資源條件下提高頻譜利用率這一無線通信難題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本文首先分析了課題的研究背景,簡單說明了認知無線電的定義和功能,較細致地闡述了認知無線電的關鍵技術和典型應用;在接下來的第三、第四和第五章節中詳細論述了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本文主要就認知無線電頻譜分配領域中所存在的問題做了較深入地研究,一是基於著色理論的頻譜分配演算法的研究,二是基於速率要求的頻譜分配演算法的研究,三是基於授權鏈路保護的頻譜分配模型和演算法的研究。在第三章中針對信道權值歸一化問題研究了適用於實際網路的頻譜分配演算法。基於圖著色原理給出了一種認知無線電的頻譜分配模型,針對實際網路中信道存在吞吐量權值的情況,提出了加權分布式貪婪演算法、加權分布式公平演算法、加權分布式隨機演算法。經模擬驗證,加權分布式貪婪演算法、加權分布式公平演算法和加權分布式隨機演算法分別獲得了較高的吞吐量、公平性和復雜度性能。在第四章中研究了根據CR用戶速率需求來進行頻譜分配的優化演算法。基於擁塞博弈給出了一種頻譜分配模型,提出了一種基於傳輸速率要求的快速收斂的頻譜分配演算法。模擬分析證明,該演算法能根據CR用戶的傳輸速率要求最優化頻譜分配,有較快的收斂速度。在第五章中研究了能夠保護授權用戶的頻譜優化分配演算法。基於博弈論提出了一種新型的頻譜分配模型。模擬分析證明,基於該模型的迭代演算法能在保護授權鏈路的前提下對CR鏈路進行最優化頻譜分配;同時模擬給出了授權鏈路承受干擾和CR鏈路的信干噪比(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與比例因子的關系,為該模型應用於不同性能要求的認知無線電網路(CRN,Cognitive Radio Network)提供了參數。
——————————————————————————————————————————
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是完美的,文章也是一樣,我不敢保證我們團寫出來的文章一定會讓你捧上獎杯,獲得名次。但這裡面承載的心血和汗水不比任何寫作團來的少,因為責任就是肩膀上的大山。不是我們寫不出華麗清晰的文章,而是不可預定的因素太多,輕易地給您承諾說我是最好的恰恰說明了我的不成熟和輕浮。我想我簡單的介紹並不能讓你感覺眼前一亮,但你細細的品讀定會感覺我們團靠譜務實的作風。
Ⅸ 關於網路信息處理和信息安全應用的一篇論文
熱心相助
開題報告參考模板
XXXXXX學院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課題名稱 手機無線聯網安全技術及應用研究
學 院 電子信息學院
專 業 網路工程
班 級 BX0907
學 號 12
姓 名 XXX
指導教師 XXX
定稿日期: 2013 年 01 月 18 日
手機無線聯網安全技術及應用研究
摘要:從第一台計算機發明到現在短短的幾十年內,計算機和網路使得人們的生活發生著巨大的改變。電腦上網方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人們不在局限於通過網線接入網路,出現了各種無線網路。但隨著手機技術的發展,人們開始使用手機來接入網路瀏覽網頁,聊天,下載各種需要的事物等等。
但是手機網路就如同計算機網路一樣不是一個很成熟的,其中有著各種漏洞,黑客可以通過相關的漏洞來進行對手機用戶的攻擊。很多人通過手機下載各種java程序,而java程序中可能包含著木馬病毒等等不利於手機用戶的東西。
本文重點進行手機上網安全,手機病毒的危害,黑客攻擊手機的方法手段,以及對應的預防措施等等
關鍵詞:手機上網,網路安全,手機病毒,防範措施。
1 文獻綜述
隨著手機技術的日趨成熟,接入互聯網輕松獲得大量的信息已成為未來手機發展的必然趨勢。而且隨著配備Java功能的i模式手機登場,手機接入互聯網更為便捷,勢必會因此增加手機感染病毒的機會。由於通過網路直接對WAP手機進行攻擊比對GSM手機進行攻擊更加簡便易行,WAP手機已經成為電腦黑客攻擊的重要對象。
黑客對手機進行攻擊,通常採用以下三種方式:一是攻擊WAP伺服器,使WAP手機無法接收正常信息;二是攻擊和控制「網關」,向手機發送垃圾信息(嚴格地說,以上兩種手機病毒還屬於電腦病毒,不會破壞手機本身);三是直接攻擊手機本身,使手機無法提供服務。新一代的WAP手機由於其功能的多元化,因此病毒帶來的災害也會更大。侵襲WAP手機的病毒可能會自動啟動電話錄音功能、自動撥打電話、刪除手機上的檔案內容,甚至會製造出金額龐大的電話賬單。
手機上網:WAP無線應用協議是一個開放式的標准協議,可以把網路上的信息傳送到行動電話貨其他無線通訊終端上。WAP是由多家通信業巨頭統一制定的,它使用一種類似於HTML的標記式語言WML,並可通過WAP Gateway直接訪問一般的網頁。通過WAP,用戶可以隨時隨地利用無線通訊終端來獲取互聯網上的即時信息或公司網站的資料,真正實現無線上網。CMWAP多用於WAP開頭的網站為主。CMNET可以瀏覽WWW網站。手機上網(WAP)是移動互聯網的一種體現形式。是傳統電腦上網的延伸和補充。通過WAP,用戶可以隨時隨地利用無線終端來獲取互聯網上的即時信息貨公司網站的資料,真正實現無線上網。
手機病毒:手機病毒是一種具有破壞性,傳染性的手機程序。可以通過發送彩信、簡訊,瀏覽網站,下載鈴聲,藍牙等方式傳播,會導致用戶手機關機、死機、向外發送垃圾郵件泄露個人信息、自動撥打電話、發簡訊彩信等進行惡意扣費,甚至會損毀晶元、SIM卡等硬體,導致手機用戶無法正常使用手機。史上最早的手機病毒於2000年被發現,在當時手機公司Movistar大量收到名為「Timofonica」的騷擾簡訊,該病毒由西班牙電信公司 「Telefonica」的移動系統向系統內的手機用戶發送垃圾簡訊。此病毒僅僅被稱作為簡訊炸彈。真正意義上的手機病毒直到2004年6月才出現,為一種名為「Cabir」蠕蟲病毒,通過諾基亞s60系列手機進行復制,然後不斷尋找安裝了藍牙的手機。在此之後手機病毒正式開始泛濫。據統計2012年二季度手機病毒數量達到23413個,接近2011年度全年數量。
2 選題背景及其意義
隨著手機技術的日趨成熟,以及手機的便於攜帶功能使得手機接入網路的頻率越來越高了,然而手機網路和計算機網路有很多的相似點,對於網路方面的法律不是很完善所以如何處理手機聯網安全變成了一個廣大手機用戶的一個重要的問題。
智能手機(smartphone)與一般手機相比,它具有一般手機的通訊功能,還帶有相應的操作系統(OS),可以通過下載安裝應用軟體來拓展手機的其他功能,如安裝瀏覽器來瀏覽網頁,收發郵件,查看股票、交通情況、天氣情況,看電影,通過相應的軟體來聽音樂,玩游戲等,這類具有獨立操作系統的手機被稱之為智能手機。智能手機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具有接入無線互聯網的能力, 2、具有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包括PIM(個人信息管理) 日程記事,任務安排,多媒體應用,瀏覽網頁;3、具有開放性的操作系統,可以根據需求來安裝需要的應用程序,使手機的功能等到極、大地拓展;4、具有強大的功能,極強的拓展能力,大量的第三方軟體支持。
據統計至2012/06,中國手機上網用戶人數突破3億,手機上網用戶比例佔全部使用互聯網人數的10%。手機用戶多用於QQ聊天,微博,微信,查收電子郵件,手機游戲等等,通過以上所訴的方式可以使各種病毒在手機之間傳播,而現在隨著電腦和手機的高速發展,手機病毒發展的速度也日益加快。
由於3G的高速數據傳播使得3G漸漸地取代了以前的2G以及2.5G。據調查WCDMA是世界上運用最廣泛的,終端種類最多樣的一種3G標准,已有538個WCMDA運營商於世界上246個國家和地區開通了WCDMA網路,3G商用市場份額超過80%,而WCDMA向下兼容的GSM網路已覆蓋184個國家,遍布全球,WCDMA用戶已超過6億。因此研究手機聯網安全
隨著Symbian系統漸漸地退出智能手機的舞台,現在智能手機使用的主要操作系統分為Android系統以及IOS系統。Android是一種基於Linux的自由及開放源代碼的操作系統,主要適用於便攜設備。據2012年11月數據顯示Android系統在全球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市場所佔的份額為76%,在中國市場佔有率為90%。IOS系統是由蘋果公司開發的操作系統,同樣適用於便攜設備。IOS是一種閉源系統,但IOS系統又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閉源系統,隨著Android系統地不斷進化,IOS系統想要保持客戶的情況,必須有所發展以適應相應的變化,因此IOS系統出現了一種新的閉源方式,系統代碼封閉,其他的可以與第三方軟體商分享利益;蘋果手上的代碼不會開放,但它們也會隨著時間地變化而出現變化。於2011年11月數據顯示,IOS占據全球智能手機系統市場份額的30%,在美國的市場佔有率為43%。隨著通信技術地進步,智能手機與第三方軟體的開發和普及等在一定的程度上促使了手機病毒的製造和傳播,據統計在Andriod平台上的病毒已經佔到所有手機病毒的84%,研究手機安全的主要在於Andriod平台。但是2012年12月13日全球知名信息安全專家、亞洲網路信息安全組織SyScan創始人Thomas Lim在360SyScan國際安全會議上透露:「隨著全球智能手機普及化的迅猛發展,蘋果的IOS系統已成為黑客們攻擊的新熱點。」目前黑客正在試圖通過程式組來攻擊IOS,以一連串的方式對系統中的多個漏洞進行攻擊。通過攻擊,黑客完全控制掌握用戶的IOS系統,錄像、錄音,通話等信息將會被攻擊者竊取。由於這種形式的攻擊復雜程度高,涉及底層系統的各個層面技術較為繁瑣,現在還沒有安全的預防方式。但是這是因為技術的復雜程度,所以目前對於IOS系統的攻擊還是相對較少。故而目前研究手機病毒的焦點在於開放的Andriod平台。現在無線互聯網領域的焦點是智能手機的信息安全,在移動安全領域出現的新威脅展現出了「作惡手法創新、危害加劇」的態勢。根據目前智能手機市場上的佔有量,Andriod系統的手機是信息安全、手機木馬的重災區,蘋果IOS系統和塞班系統緊隨其後。現在安全趨勢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黑客藉助魚惡意軟體來進行垃圾、欺詐簡訊的傳播;其次,流氓推廣木馬趨泛濫,危害方式愈發隱蔽;第三,感染的途徑方式在日益增多,二維碼、微博正成為智能手機用戶「中招」的新途徑。
許可權管理;一般指根據系統設置的安全規則或者安全策略,用戶可以訪問而且只能訪問自己被授權的資源,不多不少。在安裝應用程序的時候,手機用戶需要注意應用程序索要的許可權,有些病毒是在安裝的時候通過獲得更高地許可權來進行各種不法的行為。
手機「肉雞」如同電腦「肉雞」一樣也給手機用戶帶來極大的危害,許多手機在出廠前便被植入各種木馬病毒,然後在用戶使用手機的時候來進行各種操作,手機「肉雞」的危害遠大於電腦「肉雞」,手機病毒可以給植入者帶去相當可觀的收入來源,曾報道過服務供應商可以在一個月內收入數億的重款,因此導致相關的手機病毒木馬更加頻繁地出現在各種手機平台。
除此外在手機中的各種亂收費業務中,不少的是在於手機購買時的問題,由很多山寨的手機在出廠的時候內置各種系統,很多用戶在不知不覺中被強制性地扣掉了不少的費用。有的卻是在送去維修的時候被不甚感染了病毒木馬等。
3 研究內容
3.1手機聯網所受到的威脅
1)應用程序的漏洞 2)病毒 3)惡意或間諜軟體 4)網路監聽
5)手機出廠時內置的系統
3.2無線網路的完全
無線網路是利用無線電技術取代傳統網線進行連入互聯網。通過現在流行的手機無線聯網方式(WIFI,3G等)來進行無線網路安全分析和研究。
無線網路安全標准
A.WEP(Wired Equivalent Privacy)
B. WPA(WI-FI Protected Access)
C. WAPI(WLAN Authentication and Privacy Infrastructure)
3.3 網路安全的攻防方式
通過現有的各種手機上網的威脅進行研究,了解現階段的攻防方式
3.4網路邊界安全
網路邊界是內部網路和公共網路的分界線,網路邊界路由器是所有流量出入內部網路的關鍵設備。網路邊界安全是指在網路邊界上採用的安全措施和手段,他通常包括防火牆,VPN設備等部件。
3.5網路終端安全
終端的安全是網路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首先保證終端上沒有病毒或木馬的存在,才能最大可能地保證網路中數據的安全。
4 工作特色及其難點,擬採取的解決措施
了解手機用戶使用手機時遇到的各種病毒有些困難。擬通過網路投票方式來查看一下有多少用戶遇到過類似惡意扣費,自動撥打電話等問題,以及問題的種類。通過網路投票來了解用戶使用的手機類型以及手機系統。
手機安全方面目前還沒有一個完整的體系,使得應對手機安全有著不小的難度。由於安卓的開放源代碼使得手機病毒可以迅速發展,當出現新的病毒時,不能夠及時的了解和預防。
通過查找文獻資料來研究手機病毒和黑客攻擊手機的各種方式,對此進行如何使用手機來進行防禦。
5 論文工作量及預期進度
2012/11/15-2013/01/ : 確定選題、資料准備、翻譯有關外文資料及閱讀技術文獻、撰寫開題報告。
2013/01/ -2013/02/30: 調研分析、具體研究及新技術應用
2013/03/01-2013/05/01: 撰寫畢業設計報告
2013/05/26-2013/06/05: 畢業設計答辯
6 預期成果及其可能的創新點
預計成果:通過研究黑客入侵手機的方式以及手機病毒的種類來了解和處理手機聯網安全問題。通過手機病毒與計算機病毒的對比,來了解和應用手機聯網安全技術,掌握有關手機聯網安全的一些實際應用。通過文獻資料來研究駭客攻擊手機的方式,手機病毒的傳播方式,手機許可權相對應的功能,以及手機病毒的預防措施等。
可能的創新點;通過現在主流的各種上網方式(wifi,3G等),不同手機操作系統來研究手機的安全問題。
參考文獻
[1] 賈鐵軍主編. 網路安全實用技術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2] 賈鐵軍主編. 網路安全管理及實用技術. 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
[3] 楊哲、 Zerone無線安全團隊.無線網路黑客攻防.中國鐵道出版社.2011
[4] 中國密碼學會.無線網路安全.電子工業出版社,2011
[5] 賈鐵軍.網路安全技術及應用(第2版).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
[6] 王繼剛.手機病毒大曝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
[7] 諸葛建偉.網路攻防技術與實踐. 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8] 米歇爾(Mitchell T.M.). 大數據技術叢書:機器學習. 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9] 王建鋒.計算機病毒分析與防治大全(第3版).電子工業出版社,2011
[10]金光,江先亮. 無線網路技術教程:原理、應用與模擬實驗.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11]斯托林斯,無線通信與網路.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12]雅各布森(Douglas Jacobson),網路安全基礎:網路攻防、協議與安全.電子工業出版社,2011
[13]海吉(Yusuf Bhaiji).網路安全技術與解決方案(修訂版).人民郵電出版社,2010
[14]麥克盧爾(Stuart McClure) , 斯卡姆布智(Joel Scambray), 庫爾茨(George Kurtz).黑客大曝光:網路安全機密與解決方案(第6版).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15]石志國 , 薛為民, 尹浩. 計算機網路安全教程(第2版).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16]楊哲.無線網路安全攻防實戰進階.電子工業出版社,2011
指導教師意見
隨著手機技術的日趨成熟,接入互聯網輕松獲得大量的信息已成為未來手機發展的必然趨勢。而且隨著配備Java功能的i模式手機登場,手機接入互聯網更為便捷,勢必會因此增加手機感染病毒的機會。由於通過網路直接對WAP手機進行攻擊比對GSM手機進行攻擊更加簡便易行,WAP手機已經成為電腦黑客攻擊的重要對象。
黑客對手機進行攻擊,通常採用以下三種方式:一是攻擊WAP伺服器,使WAP手機無法接收正常信息;二是攻擊和控制「網關」,向手機發送垃圾信息(嚴格地說,以上兩種手機病毒還屬於電腦病毒,不會破壞手機本身);三是直接攻擊手機本身,使手機無法提供服務。新一代的WAP手機由於其功能的多元化,因此病毒帶來的災害也會更大。侵襲WAP手機的病毒可能會自動啟動電話錄音功能、自動撥打電話、刪除手機上的檔案內容,甚至會製造出金額龐大的電話賬單。
該生能夠按要求針對論文所涉及課題目的和意義進行分析,文獻綜述敘述較完整,研究內容闡述較合理,對實現設計的技術路線有初步的了解,對後期論文工作的進度安排較適當。
在以後的工作中,要按開題的要求進行論文工作,每周應按時與指導老師針對論文撰寫及程序編寫、調試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交流和溝通。
因此,同意開題。
指導教師簽名:
2013年2月28日
評議小組意見
1、論文選題:□有理論意義;□有工程背景;□有實用價值;□意義不大。
2、論文的難度:□偏高;□適當;□偏低。
3、論文的工作量:□偏大;□適當;□偏小。
4、設計或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好;□較好;□一般;□不可行。
5、學生對文獻資料及課題的了解程度:□好;□較好;□一般;□較差。
6、學生在論文選題報告中反映出的綜合能力和表達能力:
□好;□較好;□一般;□較差。
7、學生在論文選題報告中反映出的創新能力:
□好;□較好;□一般;□較差。
8、對論文選題報告的總體評價:□好;□較好;□一般;□較差
(在相應的方塊內作記號「√」)
二級學院所確定評議小組名單(3-5人)
組長: 、
組員: 、 、 、
單位蓋章 主管領導簽名:
年 月 日
評議結論
評議小組組長簽名:
評議小組組員簽名: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