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帶寬,單位是什麼
「帶寬」使用的單位是bit(位),
帶寬,傳輸速度,一個是bit,一個是Byte。Mbps實際上是一個帶寬單位,而非速度單位,在「Mbps」單位中的「b」是指「Bit(位)」。而真正的速度單位應為MB/s,其中的「B」是指「Byte(位元組)」。因為數據是按位元組傳輸的,而並非按位。
就因這兩個大、小寫不同的「B」和「b」,使得這兩個單位不僅不能等同,而且相差甚遠。當然它們之間也存在著較大關聯的,那就是1MB/s=8Mbps。
(1)模擬信號網路帶寬單位擴展閱讀
帶寬的應用
一、表示頻帶寬度
信號的帶寬是指該信號所包含的各種不同頻率成分所佔據的頻率范圍。頻寬對基本輸出入系統 (BIOS ) 設備尤其重要,如快速磁碟驅動器會受低頻寬的匯流排所阻礙。
二、表示通信線路所能傳送數據的能力
在單位時間內從網路中的某一點到另一點所能通過的「最高數據率」。對於帶寬的概念,比較形象的一個比喻是高速公路。單位時間內能夠在線路上傳送的數據量,常用的單位是bps(bit per second)。計算機網路的帶寬是指網路可通過的最高數據率,即每秒多少比特。
B. 帶寬是什麼有什麼意義
帶寬是什麼有什麼意義
帶寬應用的領域非常多,可以用來標識信號傳輸的數據傳輸能力、標識單位時間內通過鏈路的數據量、標識顯示器的顯示能力。下面是我整理的相關帶寬知識,希望對你有幫助!
“帶寬”在計算機中有以下兩種不同的意義:
表示頻帶寬度
信號的帶寬是指該信號所包含的各種不同頻率成分所佔據的頻率范圍。頻寬對基本輸出入系統 (BIOS ) 設備尤其重要,如快速磁碟驅動器會受低頻寬的匯流排所阻礙。
表示通信線路所能傳送數據的能力
在單位時間內從網路中的某一點到另一點所能通過的“最高數據率”。對於帶寬的概念,比較形象的一個比喻是高速公路。單位時間內能夠在線路上傳送的數據量,常用的單位是bps(bit per second)。計算機網路的帶寬是指網路可通過的最高數據率,即每秒多少比特。
在模擬信號系統中的意義
在模擬信號系統中,帶寬用來標識傳輸信號所佔有的頻率寬度,這個寬度由傳輸信號的最高頻率和最低頻率決定,兩者之差就是帶寬值,因此又被稱為信號帶寬或者載頻帶寬,單位為Hz。
帶寬其實就是信號所佔用的頻譜的度量,可以看做是一種與空間相關的量。與之相比,信號的傳輸速率就是一種與空間和時間都相關的物理量,定義為單位時間內在信道上傳輸的數據量。
為了合理使用頻譜資源,國際電信聯盟(ITU)為每種通信系統都規定了頻率范圍,這種頻率范圍又稱為頻段,而頻段的頻譜寬度又被稱之為工作帶寬。例如GSM的工作帶寬為25 MHz,WCDMA和CDMA均為30 MHz。
帶寬在人力資源領域中的意義
所謂“帶寬”就是指各等級薪資的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又將其成為薪值的`分布區間。一般而言,由於職位高低不同,職位或職層所涉及技能與職責的復雜性程度也會有所不同,因此,各職等級的薪資帶寬也就應該有所不同(薪資帶寬應當能反應一個職位或職層的任職者由一個初入者到能力與業績十分突出者所需要的難度大小)。如果職位或職層所涉及的技能與職責能在較短時間內得以掌握,則此等級薪資的帶寬較窄;而如果職位或職層所涉及的技能和職責需要學習的時間較長,繼續提升的機會也較小,則其相應的帶寬較大。根據這個理論,變革者在設計職等帶寬時應當堅持的原則是:職等越高,其帶寬就應越大,因為職等越高,任職者勝任的速度就越慢。
帶寬在顯示器系統中的意義
在採用正弦輸入研究感測器頻率動態特性時,常用頻率特性和相頻特性來描述感測器的動態特性,其重要指標是頻帶寬度,簡稱帶寬。
帶寬(Bandwidth)是顯示器視頻放大器通頻寬度的簡稱,指的是電子槍在一秒鍾內掃描過像素(Pixel)的總個數,即單位時間內所有行(水平方向)掃描線和場(豎直方向)掃描線上顯示出的像素個數之總和,單位是MHz。
帶寬的詳細計算公式: B=r(x) ×r(y) ×V
B表示顯示器的帶寬
r(x)表示每條水平掃描線上的圖素個數
r(y)表示每幀畫面的水平掃描線數
V 表示每秒畫面刷新率(即場頻)
;C. 帶寬是什麼
在數字設備中,帶寬指單位時間能通過鏈路的數據量。通常以bps來表示,即每秒可傳輸之位數。帶寬應用的領域非常多,可以用來標識信號傳輸的數據傳輸能力、標識單位時間內通過鏈路的數據量、標識顯示器的顯示能力。在模擬信號系統又叫頻寬,是指在固定的時間可傳輸的資料數量,亦即在傳輸管道中可以傳遞數據的能力。通常以每秒傳送周期或赫茲來表示。
帶寬一詞最初指的是電磁波頻帶的寬度,也就是信號的最高頻率與最低頻率的差值。目前,它被更廣泛地借用在數字通信中,用來描述網路或線路理論上傳輸數據的最高速率。這並不是它的學術定義,而是被引申地使用了。
匯流排帶寬指的是匯流排在單位時間內可以傳輸的數據總量,等於匯流排位寬與工作頻率的乘積。例如:對於64位、800MHz的前端匯流排,它的數據傳輸率就等於64bit×800×1000×1000Hz÷8(Byte)÷1024÷1024÷1024≈6.0GB/s
內存帶寬指的是內存匯流排所能提供的數據傳輸能力。例如:DDR400內存的數據傳輸頻率為200MHz,那麼單條模組就擁有64bit×200×2(ddr是上下沿採集信號)×1000×1000Hz÷8(Byte)÷1024÷1024÷1024≈6.0GB/s的帶寬。
D. 帶寬的單位
「帶寬」使用的單位是bit(位),
帶寬,傳輸速度,一個是bit,一個是Byte。Mbps實際上是一個帶寬單位,而非速度單位,在「Mbps」單位中的「b」是指「Bit(位)」。而真正的速度單位應為MB/s,其中的「B」是指「Byte(位元組)」。因為數據是按位元組傳輸的,而並非按位。
就因這兩個大、小寫不同的「B」和「b」,使得這兩個單位不僅不能等同,而且相差甚遠。當然它們之間也存在著較大關聯的,那就是1MB/s=8Mbps。
(4)模擬信號網路帶寬單位擴展閱讀
帶寬的應用
一、表示頻帶寬度
信號的帶寬是指該信號所包含的各種不同頻率成分所佔據的頻率范圍。頻寬對基本輸出入系統 (BIOS ) 設備尤其重要,如快速磁碟驅動器會受低頻寬的匯流排所阻礙。
二、表示通信線路所能傳送數據的能力
在單位時間內從網路中的某一點到另一點所能通過的「最高數據率」。對於帶寬的概念,比較形象的一個比喻是高速公路。單位時間內能夠在線路上傳送的數據量,常用的單位是bps(bit per second)。計算機網路的帶寬是指網路可通過的最高數據率,即每秒多少比特。
E. 帶寬和頻率的單位分別是是什麼
1、帶寬的單位是:bps。帶寬用來標識通訊線路所能傳送數據的能力,即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網路中某一點的最高數據率,常用的單位為bps(又稱為比特率---bit per second,每秒多少比特)。在日常生活中中描述帶寬時常常把bps省略掉,例如:帶寬為4M,完整的稱謂應為4Mbps。
2、頻率的單位是:Hz。物理中頻率的基本單位是赫茲(Hz),簡稱赫,也常用千赫(kHz)或兆赫(MHz)或吉赫(GHz)做單位。1kHz=1000Hz,1MHz=1000000Hz,1GHz=1000MHz。
(5)模擬信號網路帶寬單位擴展閱讀
頻率的計算
頻率的計算一般物理科學中頻率指每秒中的振動次數,可以是隨機的,也可以是確定性的。隨機事件 A發生的概率p(A)是該事件出現的可能性大小的度量。其數值在0與1之間。
在一定條件下進行試驗,如果事件A不可能發生,則p(A)=0;如果事件A必然發生,則p(A)=1。隨著試驗次數n的增大,頻率接近於概率的可能性也越大,即:式中δ是任意小數值。
一般根據實測資料通過統計分析推估水文變數的頻率密度函數fX(x),再對fX(x)積分(見圖),可求得水文變數累積頻率函數FX(x)
F. 數字信號帶寬、信道帶寬、信息速率、基帶、頻帶的帶寬
通信界和計算機界對帶寬的理解有所不同,通信界和電氣相關,我們常說的第一零點帶寬,信道帶寬、信號帶寬之類的詞其實是頻率軸的范圍(單位是Hz),而計算機界說的帶寬bandwidth其實是數據的傳輸速率,單位是bit/s。
一般用來描述兩種對象,一個是信道(channel),另一個是信號(signal)。對於信道來說,又可分為兩種,模擬信道和數字信道。對信號來說,也可分為兩種,數字信號和模擬信號。模擬信號的帶寬單位與模擬信道帶寬相同。數字信號的帶寬使用數字信號的傳輸速度來表示。數字信號一般傳輸速率是可變的。在傳輸數字信號時,可以用最大信號速率(峰值速率)、平均信號速率或最小信號速率來描述數字信號。
信道的帶寬:對信道來說,帶寬是衡量其通信能力的大小的指標。 對模擬信道,使用信道的頻帶寬度來衡量 。如果一個信道,其最低可傳輸頻率為f1的信號,最高可傳輸頻率為f2的信號,則該模擬信道的帶寬是:模擬信道的帶寬 = f2-f1 (f2 > f1)描述模擬信道帶寬時,帶寬的單位是Hz。模擬信號的帶寬是指信號的波長或頻率的范圍,用於衡量一個信號的頻率范圍,單位是Hz(每秒鍾電波的重復震動次數)。一般的電信號(模擬信號),都是由各種不同頻率的電磁波所組成,對於這個電信號來說,其包含的電磁波的頻率范圍,稱為這個電信號的帶寬。比如人的聲波信號,其絕大部分的能量,集中在300Hz ~ 3400Hz這個范圍,因此我們稱語音信號的帶寬是3.1Khz(3400-300)。
對於數字信道的通信能力,使用信道的最大傳輸速率來衡量。 描述數字信道帶寬時,帶寬的單位是bps( bit per second) 。如果一個數字信道,其最大傳輸速率是100Mbps,我們稱其帶寬為100Mbps。
補充一下符號速率(也叫碼元速率)和比特速率(也叫信息速率)的關系:(如下圖)
首先對於一個矩形脈沖信號來說 ,在時域,每個門脈沖持續時間為τ。
那麼我們看看它的頻譜,由信號與系統的知識我們都知道時域的周期化對應於頻域的離散化,所以它的頻譜應該是一根根離散的譜線。(推導自己看傅里葉技術的知識推吧)
從上圖中明顯的看出,它的 第一零點帶寬B(f)=w/2pi=1/τ ,也就是說 周期矩形信號其帶寬(通常用的是第一零點帶寬)等於其周期的倒數。
如果這是一個數字信息序列,即01010的信號,每個bit信息的寬度τ被稱為碼元周期或碼元寬度(這里用二進制,所以1個碼元等於1個bit)。其 信息速率Rb(或bit率)=1/τ ,即每秒中發送的bit信息。
那麼帶寬B和信息速率是不是相等了呢?對,沒看到他們都等於1/τ嗎,兩者在數值上是相等的,即 ,帶寬B的單位是Hz,Rb的單位是bit/s。
所以,數字 信號的帶寬 一般用每bit佔用的時間間隔的倒數來近似表示,傳輸速率的單位是bit/s,我們可以近似的認為傳輸速率=傳輸信號的帶寬。這里只是近似的說法,具體信號的帶寬要用函數估計,或用頻譜儀測量,這和模擬信號是一樣的。
註:以上說的是 信號帶寬 。
基帶傳輸 :樊昌信老師的通信原理書上(第7版)專門有一章講基帶傳輸的問題,最後得出的結論是: 按照能消除碼間串擾的奈奎斯特速率傳輸基帶信號時,所需的最小帶寬為 (Hz)。 理想低通傳輸特性的帶寬為 (Hz),將此帶寬稱為奈奎斯特帶寬。但該理想的低通特性在物理上無法實現(時域h(t)非因果),將它的沖激響應h(t)作為傳輸波形不合適。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可以使理想低通濾波器的邊沿緩慢下降,即餘弦特性滾降,滾降使帶寬增大為 ( )。
那麼上述帶寬是什麼帶寬呢?(信號or信道的)。書上在圖中畫的是 H(w)的帶寬,即理想低通濾波器的帶寬,濾波器也即信道,所以是 信道帶寬 。書中第142和144頁畫出了數字基帶信號的傳輸系統模型,基帶系統總的傳輸特性 =發送濾波器的傳輸特性 *信道的傳輸特性 *接收濾波器傳輸特性 。原始信號 經過傳輸系統後,在頻域為 ,見書的圖6-9(P144)。
信號的帶寬為 ,經過濾波器(濾波器或信道的帶寬為 )後頻帶會被壓縮。當 =0時,濾波器為理想低通(帶寬 ),和信號在頻域相乘得到的帶寬為 (雖然此時信號的帶寬被截掉了一半,但仍然能恢復出信號原來的信息,注:信號原來帶寬為B=RB,現在經過濾波器後為RB/2);當 =1時,濾波器和信號在頻域相乘得到的帶寬為 。
在 頻帶傳輸: 即對於 已調信號傳輸 時,濾波器信道帶寬為基帶傳輸的兩倍,即 ,其中α是低通濾波器的滾降系數,當它的取值為0時,它的矩型系數最好, 佔用的帶寬最小( ,理想時 ),但很難實現;當它的取值為1時,帶外特性呈平坦特性,佔用的帶寬最大是為0時的兩倍 (即 ) 。例如,在數字電視系統,當α=0.16時,一個模擬頻道的帶寬為8M,則Rs=8/(1+0.16)=6.896Mbps,如果採用64QAM調制方式Rb=6.896*log2(64) =41.376Mbps。
註:以上說的是 信道帶寬 。
對比一下:在基帶 ,信號帶寬 ,發送濾波器(信道帶寬)帶寬(理想低通) ,兩者在頻域相乘得到的帶寬為 。 在頻帶 ,信號帶寬 發送濾波器(信道帶寬)為 ,兩者在頻域相乘得到的帶寬為 。
推導:假設碼元的平均信號能量為 ,碼元周期為 ,則碼速率為 ,因此信號的平均功率為 。對於2進制, ,所以 。當接收機帶通濾波器的帶寬為 時,接收到的雜訊功率 ,所以信噪比 。這里 為頻帶利用率。
按照能消除碼間串擾的奈奎斯特速率傳輸基帶信號時,所需的最小帶寬為 (Hz)。對於已調信號(頻帶),若採用的是2ASK或2PSK信號,則其佔用的帶寬是基帶信號的兩倍,即 (則上式子 )。(這里的 B是濾波器信道帶寬 )。所以在工程上,信噪比 相當於碼元能量和雜訊功率譜密度之比。
實際接收機信噪比為 ,最佳接收機信噪比為 ,實際接收機帶通濾波器帶寬 , , 誤碼率 ,因此在相同輸入條件下,實際接收機的性能總是低於最佳接收機的性能。
載波頻率越高,帶寬越大。
數字通信的帶寬表徵為:bit的 傳輸速率 ,
而載頻頻率,決定了一個時刻內傳輸的比特流,比如1Hz的載頻1s只做一次變化,而bit是靠什麼來表徵信息的?是靠代表0,1兩種不同的電平的不同的排列方式表徵的,1hz最多1S傳輸2bit流,而1Mhz明顯的要多多了。所以射頻的頻率高,一個時間段內傳輸的bit流多,當然每個bit得到的時間就很短暫,對接收設備的處理能力是有要求的。
或者這樣理解載頻頻率,決定了單位時刻內傳輸的波形個數,比如1HZ的載頻每秒傳輸一個波形,10hz 每秒傳輸10個周期波形,所以射頻的頻率高,一個時間段內傳輸的波形周期越多,基帶信息靠載入到載波波形傳輸,本來 1比特用1個波形周期傳輸,現在有十個波形周期,那麼就可以傳輸10個比特,比特速率變大,那麼帶寬也變大。
G. 帶寬 的定義
帶寬指的是單位時間內在線路中可以傳輸的數據總量,它等於位寬與工作頻率的乘積。體現了通信線路所能傳送數據的能力。例如,對於64位、800MHz的前端匯流排,它的帶寬就等於64bit×800MHz÷8=6.4GB/s;32位、33MHzPCI匯流排的帶寬就是32bit×33MHz÷8=133MB/s。
(7)模擬信號網路帶寬單位擴展閱讀:
頻率相同的情況下,並行匯流排比串列匯流排快得多,但它存在並行傳輸信號間的干擾現象,頻率越高、帶寬越大,干擾就越嚴重,因此要大幅提高現有並行匯流排的帶寬是非常困難的;而串列匯流排不存在這個問題,匯流排頻率可以大幅向上提升,這樣串列匯流排就可以憑借高頻率的優勢獲得高帶寬。
而為了彌補一次只能傳送一位數據的不足,串列匯流排常常採用多條管線(或通道)的做法實現更高的速度——管線之間各自獨立,多條管線組成一條匯流排系統,從表面看來它和並行匯流排很類似,但在內部它是以串列原理運作的。
H. mpbs具體是什麼意思
Mbps是megabits per second的縮寫,是一種傳輸速率單位,指每秒傳輸的位(比特)數量。
主要特點
傳輸速率是指集線器的數據交換能力,也叫「帶寬」,單位是Mbps(兆位/秒),主流的集線器帶寬主要有10Mbps、54Mbps/100Mbps自適應型、100Mbps和1Gbps四種。
1Mbps代表每秒傳輸1,000,000位 ,即每秒傳輸1,000,000/8= 125,000 位元組。
帶寬在模擬信號系統中的意義
在模擬信號系統中,帶寬用來標識傳輸信號所佔有的頻率寬度,這個寬度由傳輸信號的最高頻率和最低頻率決定,兩者之差就是帶寬值,因此又被稱為信號帶寬或者載頻帶寬,單位為Hz。
帶寬其實就是信號所佔用的頻譜的度量,可以看做是一種與空間相關的量。與之相比,信號的傳輸速率就是一種與空間和時間都相關的物理量,定義為單位時間內在信道上傳輸的數據量。
為了合理使用頻譜資源,國際電信聯盟(ITU)為每種通信系統都規定了頻率范圍,這種頻率范圍又稱為頻段,而頻段的頻譜寬度又被稱之為工作帶寬。例如GSM的工作帶寬為25 MHz,WCDMA和CDMA均為30 MHz。
I. 模擬信道帶寬的基本單位是_______。A:bpmB:bpsC:HzD:ppm
你好!
模擬信道帶寬的基本單位是kC/hz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