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wifi的起源
WiFi是起源於思科公司,WiFi又名無線網路,世界第一台無線路由器是由思科公司發布的因為是首台,所以知名度低。
② WIFI是怎麼來的
wi-fi是一種可以將個人電腦、手持設備(如pda、手機)等終端以無線方式互相連接的技術。wi-fi是一個無線網路通信技術的品牌,由wi-fi聯盟(wi-fi
alliance)所持有。目的是改善基於ieee
802.11標準的無線網路產品之間的互通性。現時一般人會把wi-fi及ieee
802.11混為一談。甚至把wi-fi等同於無線網際網路。
③ 無線網路的起源
無線網路的初步應用,可以追溯到幾十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美國陸軍採用無線電信號做資料的傳輸。他們研發出了一套無線電傳輸科技,並且採用相當高強度的加密技術。當初美軍和盟軍都廣泛使用這項技術。這項技術讓許多學者得到了靈感,在1971年時,夏威夷大學(University of Hawaii)的研究員創造了第一個基於封包式技術的無線電通訊網路,這被稱作ALOHNET的網路,可以算是相當早期的無線區域網絡(WLAN)。這最早的WLAN包括了7台計算機,它們採用雙向星型拓撲(bi-directional star topology),橫跨四座夏威夷的島嶼,中心計算機放置在瓦胡島(Oahu Island)上。從這時開始,無線網路可說是正式誕生了。
④ WiFi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無線網路是IEEE定義的無線網技術,在1999年IEEE官方定義802.11標準的時候,IEEE選擇並認定了CSIRO發明的無線網技術是世界上最好的無線網技術,因此CSIRO的無線網技術標准,就成為了2010年Wi-Fi的核心技術標准。
⑤ 請問,wifi網路是怎樣產生的呢謝謝各位。感謝。
wifi 是指無需布線就能實現各種通信設備互聯的網路。無線網路技術涵蓋的范圍很廣,既包括允許用戶建立遠距離無線連接的全球語音和數據網路,也包括為近距離無線連接進行優化的紅外線及射頻技術。根據網路覆蓋范圍的不同,可以將無線網路劃分為無線廣域網(WWAN:Wireless Wide Area Network)、無線區域網(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無線城域網(WMAN:Wireless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和無線個人區域網(WPAN: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
編輯於 2020-10-14
查看全部3個回答
電競學校排名?面向全國招收14-20歲電競愛好者
值得一看的電競相關信息推薦
電競學校排名,全國招生,專門培養電競運動員,賽事運營,電競主播,等復合人才,實訓+理論,從入門到高級,分級提升段位,詳細點擊咨詢!
北京朗傑科技有限公司廣告
畫啦啦在線少兒美術9.9元體驗課,美院名師直播互動教學
值得一看的畫啦啦相關信息推薦
畫啦啦9.9元可享10節繪畫特訓課【1節名師直播課+9節創意錄播課】,專注5-12歲孩子,小班個性教學,課後1v1輔導,10節課快速提升繪畫能力。
廣州六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廣告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wifi網路定位原理是怎樣的?
WiFi網路定位需要採集wifi接入點的位置信息。wifi熱點越來越多,在城市中更趨向於空間任何一點都能接收到至少一個AP的信號。熱點只要通電,都一定會向周圍發射信號。信號中包含此熱點的唯一全球ID。即使距離此熱點比較遠,無法建立連接,但還是可以偵聽到它的存在。 熱點一般都是很少變位置的,比較固定。定位端只要偵聽一下附近都有哪些熱點,檢測一下每個熱點的信號強弱,然後把這些信息發送給Skyhook的伺服器。伺服器根據這些信息,查詢每個熱點在資料庫里記錄的坐標,進行運算,就能知道客戶端的具體位置了,再把坐標告訴客戶端。只要收到的AP信號越多,定位就會越准。
⑥ WiFi是什麼時候發明的誰發明的
WIFI是由澳大利亞一位名為約翰.沙利文博士率領的團隊創造出來的,他們所屬澳大利亞最大的科研機構,叫做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所以,WIFI是屬於澳大利亞的,當地政府因為這項發明,時至今日,每年都可以獲得高達數十億美元的專利使用費。
這項技術,於90年代誕生。當時,沙利文博士帶領著研究所內其他的同事,開始研究如何能在一個密閉的空間里,讓無線網路信號進行傳輸,後來,經過長時間的不斷努力,當它與有線網路傳輸一樣穩定、快捷的時候,標志著WIFI問世。並於1996年申請了專利。
(6)無線網路到底是怎麼誕生的擴展閱讀:
自1997年起,逐漸有一些其他的機構獲得了澳洲政府的非獨家授權,允許其商用。見此情形,國際WIFI聯盟想要說服澳大利亞政府,勸其開放無線網的使用,意思是放棄專利,可以讓全世界的人都享受到無線網帶來的便捷。
再加上當時出現了一些未經授權便私自將WiFi商用的機構,澳大利亞政府並未接受這個提議,還將那些私自商用的機構全部告上了法庭。
包括我們現在能想像得到的各種生產手機、電腦的廠商,都和他們打過官司,比如蘋果、索尼、戴爾以及微軟等等。
⑦ 是誰發明了無線網
起源 http://ke..com/view/14507.htm#6
無線網卡
說到無線網卡 [1]的歷史起源,就不能不提到無線區域網的的歷史。無線區域網的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美國陸軍就採用了無線電信號做資料的傳輸,他們研發出了一套無線電傳輸技術,並且採用非常高的加密技術。 後來,這項技術就在美軍和盟軍中間廣泛使用了;這讓一些學者對此產生了興趣並從中得到了靈感。 1971年,夏威夷大學(University of Hawaii)的研究人員創造了第一個基於封包式技術的無線電通訊網路,被稱為ALOHNET網路,是最早的無線區域網(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這個WLAN包括了7台計算機,採用雙向星型拓撲(bi-directional star topology)橫跨四座夏威夷的島嶼,中心計算機放置在瓦胡島(Oahu Island)上。從這時起,無線區域網可以說是正式誕生了。 雖然從有限的資料中我們無法找到有關無線網卡的只言片語,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其中必定出現了今天無線網卡的始祖。如果從1971年世界上第一個無線網路實驗成功開始計算,那麼到現在為止無線網卡的歷史也就短短的35年。事實上,無線區域網的大規模發展是在20世紀90年代。 1997年IEEE(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提出並制定了最早的無線標准IEEE 802.11;在1999年9月又提出了IEEE 802.11a標准和IEEE 802.11b標准。 隨著IEEE802.11a、IEEE802.11b標準的出台以及Wi-Fi組織的成立促進了無線區域網產品的兼容化、標准化以及市場化。從此以後,無線區域網隨著電腦的普及得到了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
⑧ 無線網路是怎麼產生的
無線網路發展歷史
無線網路的歷史起源可以追朔到五十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第一代(1G)移動通信系統
20世紀70年代誕生的模擬蜂窩移動通信系統,1G系統採用模擬信號傳輸方式實現語音業務,使用頻分多址FDMA接入技術劃分信道。
第二代(2G)移動通信網
由於1G系統存在諸如頻譜利用率低、語音質量差、接入容量小、保密性差和不能提供數據通信服務等先天不足,目前已被數字蜂房移動通信系統取代,形成了覆蓋全球的第二代(2G)移動通信網。
目前2G移動通信系統主要有:全球移動通信系統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和碼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兩大移動通信標准。
第三代蜂窩移動通信網
國際電信聯盟ITU早在1985年就提出了第三代(3G)移動通信的雛形。因此,統一標准和頻段、提高頻譜利用率和支持多媒體移動通信正是3G移動通信與2G的主要區別。歐洲提出的寬頻WCDMA採用頻分雙工FDD(frequency division plex)信道。WCDMA的支持者主要是歐洲、日本等國家的GSM網路運營商和生產廠商,能夠在現有GSM網路基礎上,途徑GPRS逐步過渡到3G移動通信。
⑨ wifi是誰發明的
是個美女,這個技術的鼻祖是一位極其漂亮的電影女明星。是的,這位女明星就是海蒂·拉瑪,被稱為「20世紀最具智慧和魅力的女性」。
⑩ 關於wifi的產生以及發展過程
Wi-Fi是一種可以將個人電腦、手持設備(如PDA、手機)等終端以無線方式互相連接的技術。 Wi-Fi是一個無線網路通信技術的品牌,由Wi-Fi聯盟(Wi-Fi Alliance)所持有。目的是改善基於IEEE 802.11標準的無線網路產品之間的互通性。 現時一般人會把Wi-Fi及IEEE 802.11混為一談。甚至把Wi-Fi等同於無線網際網路。 Wi-Fi聯盟成立於1999年,當時的名稱叫做Wireless Ethernet Compatibility Alliance (WECA)。在2002年10月,正式改名為Wi-Fi Alliance。 通俗說法: WIFI就是一種無線聯網的技術,以前通過網線連接電腦,而現在則是通過無線電波來連網;常見的就是一個無線路由器,那麼在這個無線路由器的電波覆蓋的有效范圍都可以採用WIFI連接方式進行聯網,如果無線路由器連接了一條ADSL線路或者別的上網線路,則又被稱為「熱點」。 現在市面上上常見的無線路由器多為54M速度,再上一個等級就是108M的速度,當然這個速度並不是你上互聯網的速度,上互聯網的速度主要是取決於WIFI熱點的互聯網線路。 說白了就是無線區域網,"Wireless Fidelity」基於IEEE 802.11b標準的無線區域網,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 無線上網 ( WIFI )。 IEEE 802.11 第一個版本發表於1997年,其中定義了介質訪問接入控制層(MAC層)和物理層。物理層定義了工作在2.4GHz的ISM頻段上的兩種無線調頻方式和一種紅外傳輸的方式,總數據傳輸速率設計為2Mbit/s。兩個設備之間的通信可以自由直接(ad hoc)的方式進行,也可以在基站(Base Station,BS)或者訪問點(Access Point,AP)的協調下進行。 1999年加上了兩個補充版本:802.11a定義了一個在5GHz ISM頻段上的數據傳輸速率可達54Mbit/s的物理層,802.11b定義了一個在2.4GHz的ISM頻段上但數據傳輸速率高達11Mbit/s的物理層。 2.4GHz的ISM頻段為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通用,因此802.11b得到了最為廣泛的應用。蘋果公司把自己開發的802.11標准起名叫AirPort。1999年工業界成立了Wi-Fi聯盟,致力解決符合802.11標準的產品的生產和設備兼容性問題。Wi-Fi為制定802.11無線網路的組織,並非代表無線網路
求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