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北京工業大學實驗學院有wifi么
有啊~~
1.各個樓都有,操場有,就是走道的地方都沒有(甬道),食堂沒有!
2.按流量算錢的,不過學校每個月給1G的免費網,不看視頻的情況下,基本上夠了
3.學校有內網,下電影不花流量。。。
4.基本上沒什麼了。。。
Ⅱ 考研想了解更多關於這個專業的東西,Linux與嵌入式系統
這篇文章指引了我,希望它也能指引你
近些年來,嵌入式系統的發展在國內可謂如火如荼,很多公司都急需嵌入式系統方面的開發人員。然而,在高校中,嵌入式系統的教學卻較為滯後,很多高年級的本科生和剛入學的研究生都苦於不知從何學起。在本文中,筆者將根據自己的嵌入式系統開發和教學經驗,簡要介紹嵌入式系統的學習方法,力求能幫助初學者找到一條入門之路。
什麼是嵌入式系統?
學習嵌入式系統,首先應該明確什麼是嵌入式系統,否則費力去學,卻不知所學為何物,豈不惘然?嵌入式系統的定義很多,這也是困擾嵌入式系統學習的一個因素。筆者根據自己開發和教學過程中的理解,以及對各種嵌入式系統的應用進行總結,提出了嵌入式系統的簡單定義:嵌入式系統是嵌入式計算機系統的簡稱,這個定義突出嵌入式計算機系統和普通計算機系統的共性。下表列出了嵌入式系統的一些典型的
應用:
智能機器人(S D R 4,火星登陸車)
娛樂和消費電子(Gameboy Advance,Sony PSP)
網路通信產品(Smartphone)
軍用設備(軍用PDA )
汽車(車載導航,自動駕駛,娛樂系統)
智能儀器(虛擬儀器)
安全防護(防火,防盜)
環境保護(探空氣球)
銀行和商業消費(ATM)
以火星登陸車為例來分析一下嵌入式系統的定義。火星登陸車雖然聽起來感覺在技術上有些高不可測,但是本質就是嵌入式計算機系統的應用,其核心就是一個計算機系統,而這個計算機系統的組成同傳統的計算機系統在本質上沒有什麼差別。兩者的顯著不同之處就在於,用於火星登陸車的計算機系統被安裝到了火星登陸車上。當然,一個計算機系統能夠被安裝在火星登陸車上,是需要進行很多特殊設計的。但是從本質上講,嵌入式系統的核心概念還在計算機系統。嵌入式系統學習的重點也在計算機系統上。一方面,學習者需要牢固掌握計
算機系統本身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學習嵌入系統的開發過程同傳統計算機系統開發過程的差別。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很多學習者本來就沒有從事過完整計算機系統的開發,高校的教學是以程序設計為中心的,計算機系統的構成,操作系統的原理,編程語言等課程都是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的使用計算機系統進行程序設計,在現有的計算平台上來設計實現各種應用,學生一般沒有機會學習一個完整的計算機系統是如何構建,並親身參與到構建的每一個過程。而對於嵌入式系統而言,從事平台開發的人就是要親自去開發出一個完整的計算機系統,這個過程包括
l 需求分析
2 硬體設計
3 驅動程序
4 Bootloader & BSP (板級支持包)
5 操作系統的移植
6 應用程序的開發
7 性能檢查
嵌入式系統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會學生如何根據需求去建立滿足某種特殊行業需求的嵌入式計算機系統。讓學生學會如何構件硬體平台,進行硬體設計,選擇能夠滿足應用要求的最佳的嵌入式操作系統,並完成Bootloader,BSP 和驅動程序的編寫,移植,調試等過程。為了滿足行業需求,最終要在所建立的系統上編寫調試相應的應用程序,並進行性能的測試和檢查。
你是誰,你需要學習哪些東西?
如果你的工作只是需要在PC 機上編寫一個圖片瀏覽程序,那麼你就沒有必要去了解當系統收到一個ARP 請求包後應該如何回應。同樣的道理,嵌入式系統的學習也是有很多方面的。就嵌入式系統的設計和實現而言,基本上需要四種不同的工作:系統設計工作,硬體設計工作,驅動程序和操作系統移植工作和應用程序設計開發工作。
系統設計工作
在系統的設計階段,系統分析師將根據需求確定系統的硬體的基本構成,根據系統的需求選擇使用那種處理器,使用哪種操作系統,使用那些軟體開發工具。系統分析師往往是較為完整的參與過嵌入式系統設計的全過程,對於系統應用的行業較為了解,對於嵌入式系統
本身的開發流程十分清楚的人。
硬體設計工作
系統硬體設計人員需要根據系統分析師的設計結果,進行硬體原理圖的設計。通常需要硬體設計人員熟悉嵌入式系統的硬體構成。硬體設計人員需要了解常用的嵌入式系統處理器,存儲器(Flash,SDRAM),乙太網MAC晶元,音頻/ 視頻編解碼晶元,電源管理晶元,匯流排介面電路 (USB, PCI),液晶顯示模塊,可編程邏輯器件(FPGA/CPLD),無線網路通信模塊(Bluetooth, WLAN,GPRS)等硬體電路構成元素的基本工作原理,連接使用方法,使用注意事項,基本調試方法等內容。在網路上能找到很多公司的評估板的原理圖,對於這些原理圖要仔細研究,摸清處理器同存儲器,網卡,液晶模塊等器件的連接方法和原因。通過對這些電路的研究,能夠較快地了解整個嵌入式系統的構成,這些電路同實際產品中的電路雖有一定差別的,特別是對於手持設備,但這些差別不影響初學者學習嵌入式系統的硬體設計基本構成。
以上這些知識,往往需要較長時間的學習和積累,需要親自參與實踐的機會。對於剛剛接觸嵌入式系統硬體開發的學生來講,一般不可能全部了解這些知識,但也不會是通通一無所知。筆者結合自己開發和教學的經驗認為:首先應該選定一款主流且較為簡單的嵌入式系
統處理器,比如基於ARM7TDMI 內核的AT91M40800,S3C44B0 等嵌入式系統處理器,學習32 位RISC 處理器的編程模型,指令集。高校教學中,單片計算機課程一般以8051系列單片為核心講解,由於現代32位處理器的結構和開發方式同8 位單片機有著較大的差別,學習者還是需要花一點力氣來研究以下32 位處理器的。以ARM處理器為例,學習者就需要理解處理器的多種工作模式,備份寄存器,RISC 指令集的特點,MMU 和虛擬地址,中斷處理過程等內容。在學習指令集的過程中,最好能夠每學習幾條指令,就使用這幾條指令在模擬器上實驗以下,觀察處理器執行的結果。這個過程一方面是學習者對於指令本身的學習能夠取得一個比較好的效果,另外也是對開發工具本身的一種學習。接著,就可以開始學習片上資源的使用和配置方法。這時就需要一個方便使用的開發板,學習者能夠通過JTAG 模擬器將開發板同調試PC 機相連,進行程序的下載,調試。特別是要仔細研究系統的初始化過程和中斷處理的過程。在開發過程中如果遇到問題,應自己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通過分析縮小問題可能產生的范圍,最終找到問題的所在。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一種解決問題的信心,面對困難如何處理,往往能夠決定最終系統是否能夠調試成功。然後,學習者可以開始仔細學習處理器同存儲器的連接,存儲空間的配置,各種外擴器件,如網卡,AC97音效卡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嵌入式系統硬體設計中往往需要使用可編程器件,學習者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學習使用常用的可編程器件(C P L D / F P G A ),常用的有Xilinx和Altera公司的產品。進行系統硬體原理圖設計,就需要使用原理圖設計的E D A 工具,常用的E D A 原理圖設計工具主要包括Cadence公司的Capture,Protel公司的Protel99 SE等。接下來就可以參照評估板的電路圖,根據系統的設計要求,開始進行原理圖的繪制了。在原理圖繪制過程中,一定要搞清評估板電路連接的原因,對於一時沒有搞清楚的問題切不可矇混過關。例如,有些處理器的地址線是以位元組位單位的,而另一些處理器的地址線則是以兩個位元組為單位的,當連接16 位的存儲器的時候,切不可想當然的把處理器的A 0 直接連接到存儲器的A 0 上面。另外,學生還應具有一定的P C B 板圖繪制能力,因為在現階段,很多公司還不能完全把原理圖的設計工作和PCB 的繪制工作分開,往往要求硬體設計人員既能進
行原理圖設計又能進行板圖設計。即使是PCB設計和原理圖設計分開的公司,也需要原理圖設計者能為PCB 的設計者對於不同的信號提出布板要求。
驅動程序和操作系統移植工作
現代嵌入式系統的開發同傳統8 位單片機系統的開發相比,一個顯著的區別就是嵌入式操作系統的廣泛使用。在拿到焊接完畢的電路板,並進行基本的測試後,就要進行驅動程序和操作系統的移植工作了。首先要進行的Bootloader的編寫和移植工作。Bootloaer相當於PC系統的BIOS。對於有些嵌入式操作系統,如uc/OSII 沒有bootloader同樣可以開發調試。但是對於Windows CE和嵌入式linux系統而言Bootloader就是必須的了。本文以
Windows CE 為例,做一個簡要的說明。
Windows CE 系統的移植工作主要就是BSP(板級支持包)的開發過程。B S P 將具體的硬體差異同操作系統的核心隔離開來,主要由Bootloaer ,OAL (OEMAbstraction
Layer)和設備驅動程序三部分組成。WindowsCE系統中Bootloader叫做Eboot。Eboot被寫入系統的引導Flash。系統啟動時運行 Eboot,完成通過網卡將調試PC 機中Windows CE 操作系統映像下載到目標系統的S D R A M 中並開始執行的功能。對於一個系統移植人員,首先需要閱讀文檔,了解Windows CE系統Bootloader和BSP的基本概念和開發過
程。(呵,還要做這工作啊,我還沒想到(初學^_^))Windows CE的開發系統Platform Builder提供了詳細的文檔和常式,開發人員需要仔細的閱讀文檔和常式。搞清楚各個函數之間的調用關系。在開發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步驟就是打通串口,使得目標板能夠通過PC 機串口向調試PC 機發送數據。由於A R M 系統的模擬器比較昂貴,而且操作系統的調試往往不使用JTAG 調試器進行單步調試。所以能從串口觀察程序的執行過程和結果對於調試就顯得十分重要了。串口打通之後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就是網卡晶元的調試。剛剛接觸嵌入式系統開發的人往往沒有直接在寄存器級上使用網卡晶元的經驗,而網卡晶元的說明一般都較為簡短,這就要求開發者學習一些乙太網的基礎知識,對乙太網的 MAC 層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另外,各種網路調試(抓包)工具的使用也能大大降低系統調試的難度。系統的O A L 需要根據具體硬體的不同做出相應的修改,這個部分可次參照文檔進行,在調試過程中根據串口的信息分析出錯的地方。要充分發揮跨文件字元串搜索工具的功能,在浩如煙海的源文件中找到出錯的位置。當然,隨著開發者對系統文件目錄結構的熟悉和了解,錯誤定位的速度會不斷加快。Windows CE 的驅動程序相對而言是比較好寫的。程序結構較為簡單,學習者可參照 http://msdn.microsoft.com/library/default.asp MSDN Home > MSDN Library >Mobile and Embedded Development > Embedded Operating
System Development > Columns SPOT the Geek and WindowsCE Drivers 這篇文章。
應用程序的開發
嵌入式系統的應用程序開發同在PC 機上開發應用程序的區別不是很大。對於W i n d o w s C E 系統而言,Microsoft已經提供了較為完善的開發工具。特別是.NET Compact Framework 的使用,使得基於Windows CE.NET Compact Framework的應用程序有了跨平台性。開發人員可以使用Windows 的C# 語言直接在PC 上進行CE .NET應用程序的開發和模擬調試,也可將目標系統同PC 機相連,進行聯機調試。現在有很多系統支持J2ME(JAVA 的嵌入式系統版本) ,這使得JAVA 在嵌入式系統應用開發中佔有較大的
優勢。另外,作為專業的嵌入式系統軟體開發人員,還需要充分了解面向對象技術和設計模式等方面的知識,當然作為初學者可以先不深入研究這方面的內容。
常用嵌入式系統處理器和操作系統
處理器
常用嵌入式系統處理器主要包括A R M 處理器,Power PC 處理器,基於MIPS 內核的嵌入式處理器,軟核處理器(如Alter 的Nios和Xilinx的MicroBlaze等)和D S P(數字信號處理器)等。
A R M 處理器的主要特點是具有較高的性能功耗比。A R M 處理器被廣泛的應用在手機,P D A 等領域,其中較為著名的有Intel 公司生產的基於ARM 內核的XScale系列處理器。由於所有公司生產的基於ARM 內核的處理器具有相同的編程模型,在手持和電池供電的系統中,基於A R M 的嵌入式系統處理器往往被首先選用。PowerPC (簡稱PPC)處理器具有較強的運算性能和數據吞吐能力,在網路和數據通信領域基於PPC 的嵌入式系統處理器有著廣泛的應用。其中Motorola公司生產的MPC860/MPC8260 被大量地應用在嵌入式網路產品中。MIPS 處理器的特點表現在十分強大的處理能力上。作為高性能處理器,MIPS 處理器適用於網路、企業及高級消費類電子應用,特別是在機頂盒系統中,MIPS 處理器具有較高的市場佔有率。隨著可編程器件的規模不斷擴大,使得人們能夠根據需要定製處理器,並方便的將針對某種特殊應用定製的處理器方便的在可編程器件內部實現。除了處理器外,計算機系統還需要許多其他構成部分,比如在多通道媒體數據處理系統中,經常需要使用可編程器件來實現高速的數據處理功能,使用軟核DSP 來實現復雜的數字信號處理演算法,同時還需要處理器進行事務處理,軟核處理器將可編程器件,D S P 同處理器結合在一起,為系統級設計提供了極大的靈活性。D S P (數字信號處理器)有別於通用處理器,集中表現在其強大的數字信號處理能力上。在DSP 內部提供了硬體乘累加器,處理器在設計上對於特殊的定址方式做了優化,一些DSP 還支持零耗循環(Zero OverheadLoop)。為了方便嵌入式系統設計,主流DSP 一般也都提供了豐富的外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A D I 公司的Blackfin 系列DSP 和TI 公司的DM64X 系列DSP,兩種處理器都提供了豐富的片上外設,非常適用嵌入式系統應用。
操作系統
Window CE.NET/5.0
作為Microsoft的產品,Window CE.NE/5.0提供了功能完備的平台開發工具Platform Builder和應用開發工具Embedded Visual C++/Visual Studio 2003。Windows CE由於擁有廣大使用者所熟悉的windows 界面,系統提供了眾多驅動程序,並且有完備的文檔支持。對於應用開發而言,熟悉Windows 系統開發的程序員很容易轉到WindowsCE 應用程序的開發。Windows CE將會是一個非常有前途的嵌入式操作系統。
VxWorks
VxWorks 是由Windriver(風河)公司出品的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大名鼎鼎的火星登陸車就是使用了VxWorks。Windriver 為VxWorks 提供了集成開發環境tornado。
υC/OSII
υC/OS是由Jean Labrosse設計編寫的開放源代碼的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筆者最早接觸的嵌入式操作系統就是它。閱讀並深入理解υ C/OS 的源代碼對於理解實時系統是大有裨益的。
ARM Linux
ARM linux是由Russell King和其他開發者開發移植的用於ARM 處理器的linux操作系統。 ARM Linux系統在GNU GPL下發布。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看
http://www.arm.linux.org.uk/docs/whatis.shtml的介紹。
υ CLinux
υ Clinux 是適用於沒有MMU 的嵌入式處理的LinuxOS 版本。υ Clinux 同樣在GNU GPL 下發布,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看
http://www.uclinux.org/index.html
嵌入式系統開發過程中的常見問題和解決方法
Bootloader如何寫入Flash ?
初學者一般都會遇到如何將程序寫入處理器的問題。對於不同的處理器,可以採用不同的方法。例如Intel的Xscale處理器可以使用Intel公司提供的JFlash工具燒寫。對於具有JTAG 調試工具軟體的處理器,可以使用如下思路:編寫一段程序,這段程序能將位於SDRAM/SRAM 固定地址中的數據寫入Flash 中。燒寫時,首先,將這段軟體下載到SDRAM 中,然後通過調試軟體將要寫入Flash的數據下載到S D R A M / S R A M 的某個固定地址開始的緩沖區,然後通過調試器開始執行程序,將數據寫入Flash。除此以外,網路上還提供了很多專用的寫Flash的工具,開發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用。(現在明白了我在學的那個BF533為什麼先下個flashProgramer.dxe先了)
什麼是arm-elf-gcc?
arm -elf-gcc是一個交叉C語言編譯器。我們在PC平台下編譯程序,編譯器運行的處理器同生成的代碼將要運行的處理器相同。但是,在PC 機上編譯ARM 程序時,編譯器運行的處理器同生成的代碼運行的處理器不同,這種編譯器叫做交叉編譯器。其中的elf是指編譯器生成的目標文件格式。(其實我們平時用的單片機編譯器如GCC—AVR等已是交叉編譯器了,我到現在才弄清楚什麼是交叉編譯器)
走了哪條編譯路徑?
系統程序和驅動程序往往包含很多的編譯選項,很多選項都是在編譯時通過命令行定義的,如果想知道編譯的是那一段程序可以使用如下的方法:
#ifdef PLAT_AAA
#error Code for Platform AAA
#else
#error Code NOT for Platform AAA
#endif
這樣在編譯的時候就知道,編譯的是哪一條路經了。對於支持#pragma message( 「I am here」)的編譯器也可使用#pragma message預編譯指令。
我怎麼知道那段代碼在那個文件中?
系統編程中經常需要使用在多個文件中搜索字元串,在windows平台下可以使用平台提供的多文件字元串搜索工具。在linux平台下,可以使用grep來搜索字元串。Grep 的搜索功能十分強大,支持正則表達式搜索,熟練使用grep對於閱讀系統和驅動程序代碼是很有
幫助的。
系統是從那個文件開始運行的?
對於W i n d o w s C E 系統,一般從
W I N C E 4 2 0 \PLATFORM\YourPlatform\KERNEL\HAL 目錄的某個匯編文件中。對於Linux 系統版本不同會存在一定差異,以arm處理器為例,一般會在linux2.4.x\arch\arm\kernel的head-armv.S中。
程序執行到了那裡?
可以在程序中插入如下代碼來實現
printf( 「I am here %s, %d\n」,__FILE__, __LINE__);
代碼將打出printf語句所在的文件名和行號。
推薦書目
Jean J.Labrosse MicroC/OS-II The Real-Time Kernel,Second Edition
這本書是筆者接觸嵌入式實時系統的入門書,在國內能夠買到中文版。這本書較為清楚地講述了實時系統的概念,各個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特別是公開了實時系統內核的源代碼,仔細研究定會受益匪淺。有個小的提示,對於初學者,這本書可以先不看第一章,直接從
第二章看起。
Abraham Silberschatz, Peter Baer Galvin,Greg Gagne 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無論是計算機還是電子工程專業都有很多學生對於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都沒有搞清,很少有學生有完整的系統編程經驗。Operating SystemConcepts這本書對操作系統的感念講述只能用經典來形容。對於嵌入式系統有興趣深入研究的同學,首先
要把基礎打好,這本書就成了必讀之物了。
Andrew S. Tanenbaum Computer Networks
提起Andrew S. Tanenbaum 學習計算機的同學一定都知道OPERATINGSYSTEMs: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這本書,筆者對於Tanenbaum 這樣的教授由衷佩服。網路協議棧是嵌入式系統中的支柱性組成部分。願意致力於網路深層技術研究的同學,這本書將你們建立一個堅實的網路基礎。
Karim Yaghmour Building Embedded Linux Systems
本書詳盡的介紹了嵌入式linux系統的組成,基本概念和如何去建立各個部分。全書篇幅較小,可謂短小精悍。即可以作為嵌入式linux 系統的入門讀物,又是開發過程各個部分的指南。
Advanced RISC Machines Ltd (ARM) ARM7 TDMI
Data Sheet
Advanced RISC Machines Ltd (ARM) ARM920T
Technical Reference Manual
學習嵌入式系統不了解當前應用最廣泛的嵌入式處理器怎麼行? ARM7 TDMI 的 data sheet是學習ARM編程模型,指令集的好東西。在嵌入式系統中,M M U (內存管理單元)是很重要的部分,又是較難理解和掌握的部分。ARM920T Technical Reference Manual 正好可以幫你講解這方面的內容。
Perter Van Der LinDen Expert C Programming
嵌入式系統級編程最常用的語言還是C 。很多同學都自認為自己的C 語言學的很好,那好,就看看這本書吧,找找自己和Experts差距。
註:這篇文章是我在2004年第12期的學習園地看到的。文章的作者是袁通
作者簡介
袁通,北京工業大學實驗學院嵌入式系統課程教師,曾於2 0 0 4 年以訪問學生身份工作於微軟亞洲研究院。
看完這篇文章後,我就迫不及待得貼出來,因為確實是寫的好啊。我搞嵌入式一年多了,從8051到ARM,學習過,彷徨過,高興過,郁悶過。。。近來甚至有放棄的想法,終歸到底是對嵌入式開發認識不全面造成的,一開始就一頭鑽到技術里,學習各種技術,最終迷失在自己一手造成的泥坑裡。這篇文章非常清晰的講述了嵌入式開發的方方面面,對我這樣迷惑的人起到了醍醐灌頂的作用。
嵌入式開發與桌面開發既有不同,又有非常大的聯系,而且十分注重實際操作能力。搞桌面開發的人在一開始接觸嵌入式的時候,通常轉換不過來,這主要體現在定位上。如文中所說,你是誰,你要做什麼?我對硬體的了解僅限於編程領域,PCB設計一竅不通,但並不能說你不懂硬體就不能從事嵌入式開發。一個系統的開發設計方方面面,在自己感興趣和熟悉的領域做出自己的貢獻才是最主要的。
1。硬體設計: 需要有硬體設計的經驗,對各種嵌入式器件有很好的了解。
2。系統移植:需要匯編經驗,操作系統原理以及底層驅動的了解
3。應用程序:需要桌面編程經驗
Ⅲ 北京工業大學實驗學院的學院條件
北京工業大學實驗學院和通州分校坐落於北京市長安街東端,古運河源頭。校園佔地 200 余畝,建築面積 62000 平方米。擁有風格持重的綜合樓、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辦公樓、電教樓等主體建築;擁有先進完善的計算機網路、多媒體教室、電子閱覽室等教學設施;擁有強化實踐教學的電子工程設計、網路工程、土木工程、汽車維修、會計電算化、電子商務、模擬法庭等專業實訓教室;擁有寬敞明亮的學生宿舍樓、餐飲樓等配套生活設施;擁有可承接高標准比賽的游泳館、體育館、跆拳道館和鋪設了人工草皮、塑膠跑道、帶遮陽看台的正規體育場等運動場所。校內綠草茵茵,環境清幽,為莘莘學子徜徉學海提供了良好條件。
Ⅳ 北京工業大學2018新生男女宿舍條件圖片及分配規則說明
北京工業大學2018新生男女宿舍條件圖片及分配規則說明
北京工業大學新生男女宿舍條件:
中藍條件比較好,4人間,而且都是下面電腦桌,上面床的,女生每間寢室還有衛生間和大壁櫥。
校內北區1、2、3、4號樓,按照慣例,新生應該是搬進當年畢業生空出的宿舍。那麼今年(2009年)入學的學生應該是在1、2、3、4號宿舍樓。1、2是女生樓,3、4是男生樓。1、2和3、4中間夾著3、4、5食堂。(4食堂還帶著個小食堂,連接著3、4食堂,俗稱3.5食,有不少低價菜。)
10是女生樓,11是男生樓,和1、2、3、4號樓差不多。除此之外,地面和中藍一樣,是瓷磚地面,比較好清潔。
北京工業大學師哥師姐說宿舍條件
1、宿舍還好吧,今年新生估計要住老樓了,一號二號宿舍樓,中藍公寓和10號11號還有研究生的還不錯
2、住宿還行吧,6人間和4人間都有,而且學校環境挺好的,當然比中國石油好啊。就業什麼的,自己跟著老師多做課題,就沒問題了,而且北京機會其實挺多的
3、那就是夏天熱,宿舍通風差,晚上總比外邊熱!
4、北工大是市屬高等院校,不是教育部直屬的大學,是所工科院校,如果不是很喜歡這專業,到了大一下學期末有機會轉專業校風嘛,還行學校內部的宿舍條件一般,我們這屆剛好趕上住在了校外的`中藍公寓,我是大你一屆的,我也不知道你們是住哪棟公寓,學校的食堂嗎,很是另畢業的學長們懷念的哦
5、我是北京工業大學實驗學院的通州分校和我們是在一個校區的學校不大但是挺清凈的周圍該有的都有宿舍條件一般好像第一年住校外第二年之後回校內住校風很好實驗室和教學設備全還有游泳館老師好像和本科也有一樣的教學質量應該挺高的我個人認為通州分校不錯
6、我們09級還沒有空調和獨立沐浴間哈,不過好像研究生宿舍有空調。學校的住宿條件一般吧,有6人間,也有4人間,有些宿舍中間還有一張小桌子。學校食堂有好幾個,就在宿舍樓下,挺方便。有時候懶得下樓了叫外賣也可以。學校還有個專門供叫外賣的網站,叫「開吃吧」,網址自己網路吧,可以搜藏一下,對於懶貨吃貨們很有幫助
7、北京工業大學收北京人很多,基本上去那兒的都是北京人,有的學科很厲害。學校的校園環境很好,伙食也不錯,但有的學科一般。有人說去那北京孩子太多,學不了什麼,都在比吃比穿……而且他收理科較多,文科不一定好,所以還是考慮考慮吧……
8、學習氛圍這方面得看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本科生學習風氣一般靠下,北京的孩子太多;硬體設施挺好,兩個標准操場,奧運會的體育館,學校建築物內已經全部實現無線上網,圖書館藏書量一般,面積也湊合,南北兩個,食堂很多個,但節假日營業的少,飯菜質量一般,價格中上,浴室也是南北兩個,但關門比較早,本科生宿舍有空調,是6人間。
Ⅳ 北京工業大學實驗學院ip號段是多少啊
Ⅵ 北京工業大學實驗學院內網
北京工業大學實驗學院離二外近。
北京工業大學實驗學院到二外
乘342,382,388,488,639,648,731,815,846,855
在周家井站上車,經過2站,在第二外國語學院站下車
北京工業大學到二外
乘649(疃里三區-雙龍小區),
在北京工業大學站上車,經過11站,在茶家墳站下車
Ⅶ 在計算機網路組網方法和應用模式上,無線區域網與有線區域網有哪些差別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這一門科學深深的吸引著我們這些同學們,上計算機系已經有近三年了,自己也做了一些思考,我一直認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這門專業,在本科階段是不可能切分成計算機科學和計算機技術的,因為計算機科學需要相當多的實踐,而實踐需要技術;每一個人(包括非計算機專業),掌握簡單的計算機技術都很容易(包括程序設計),但計算機專業的優勢就在於,我們掌握許多其他專業並不"深究"的東西,例如,演算法,體系結構,等等。非計算機專業的人可以很容易地做一個晶元,寫一段程序,但他們做不出計算機專業能夠做出來的大型系統。今天我想專門談一談計算機科學,並將重點放在計算理論上。
計算機理論的一個核心問題——從數學談起:
記得當年大一入學,每周六課時高等數學,天天作業不斷(那時是六日工作制)。頗有些同學驚呼走錯了門:咱們這到底念的是什麼系?不錯,你沒走錯門,這就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我國計算機科學系裡的傳統是培養做學術研究,尤其是理論研究的人(方向不見得有問題,但是做得不是那麼盡如人意)。而計算機的理論研究,說到底了,如網路安全,圖形圖像學,視頻音頻處理,哪個方向都與數學有著很大的關系,雖然也許是正統數學家眼裡非主流的數學。這里我還想闡明我的一個觀點:我們都知道,數學是從實際生活當中抽象出來的理論,人們之所以要將實際抽象成理論,目的就在於想用抽象出來的理論去更好的指導實踐,有些數學研究工作者喜歡用一些現存的理論知識去推導若干條推論,殊不知其一:問題考慮不全很可能是個錯誤的推論,其二:他的推論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原型,不能指導實踐。嚴格的說,我並不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政治課上學的理論聯系實際一直是指導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航標(至少我認為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應當本著這個方向)。
其實我們計算機系學數學光學高等數學是不夠的(典型的工科院校一般都開的是高等數學),我們應該像數學系一樣學一下數學分析(清華計算機系開的好像就是數學分析),數學分析這門科學,咱們學計算機的人對它有很復雜的感情。在於它是偏向於證明型的數學課程,這對我們培養良好的分析能力極有幫助。我的軟體工程學導師北工大數理學院的王儀華先生就曾經教導過我們,數學系的學生到軟體企業中大多作軟體設計與分析工作,而計算機系的學生做程序員的居多,原因就在於數學系的學生分析推理能力,從所受訓練的角度上要遠遠在我們之上。當年出現的怪現象是:計算機系學生的高中數學基礎在全校數一數二(希望沒有冒犯其它系的同學),教學課時數也僅次於數學系,但學完之後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難道都是學生不努力嗎,我看未見得,方向錯了也說不一定,其中原因何在,發人深思。
我個人的淺見是:計算機系的學生,對數學的要求固然跟數學系不同,跟物理類差別則更大。通常非數學專業的所謂"高等數學",無非是把數學分析中較困難的理論部分刪去,強調套用公式計算而已。而對計算機系來說,數學分析里用處最大的恰恰是被刪去的理論部分。說得難聽一點,對計算機系學生而言,追求算來算去的所謂"工程數學"已經徹底地走進了誤區。記上一堆曲面積分的公式,難道就能算懂了數學?那倒不如現用現查,何必費事記呢?再不然直接用Mathematics或是Matalab好了。
我在系裡最愛做的事情就是給學弟學妹們推薦參考書。中文的數學分析書,一般都認為以北大張築生老師的"數學分析新講"為最好。萬一你的數學實在太好,那就去看菲赫金哥爾茨的"微積分學教程"好了--但我認為沒什麼必要,畢竟你不想轉到數學系去。吉米多維奇的"數學分析習題集"也基本上是計算型的東東。書的名氣很大,倒不見得適合我們,還是那句話,重要的是數學思想的建立,生活在信息社會里我們求的是高效,計算這玩意還是留給計算機吧。不過現在多用的似乎是復旦大學的《數學分析》也是很好的教材。
中國的所謂高等代數,就等於線性代數加上一點多項式理論。我以為這有好的一面,因為可以讓學生較早感覺到代數是一種結構,而非一堆矩陣翻來覆去。這里不得不提南京大學林成森,盛松柏兩位老師編的"高等代數",感覺相當舒服。此書相當全面地包含了關於多項式和線性代數的基本初等結果,同時還提供了一些有用的又比較深刻的內容,如Sturm序列,Shermon-Morrison公式,廣義逆矩陣等等。可以說,作為本科生如能吃透此書,就可以算高手。國內較好的高等代數教材還有清華計算機系用的那本,清華出版社出版,書店裡多多,一看就知道。從抽象代數的觀點來看,高等代數里的結果不過是代數系統性質的一些例子而已。莫宗堅先生的《代數學》里,對此進行了深刻的討論。然而莫先生的書實在深得很,作為本科生恐怕難以接受,不妨等到自己以後成熟了一些再讀。
正如上面所論述的,計算機系的學生學習高等數學: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你學習的目的應該是:將抽象的理論再應用於實踐,不但要掌握題目的解題方法,更要掌握解題思想,對於定理的學習:不是簡單的應用,而是掌握證明過程即掌握定理的由來,訓練自己的推理能力。只有這樣才達到了學習這門科學的目的,同時也縮小了我們與數學系的同學之間思維上的差距。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這門課很重要,可惜大多數院校講授這門課都會少些東西。少了的東西現在看至少有隨機過程。到畢業還沒有聽說過Markov過程,此乃計算機系學生的恥辱。沒有隨機過程,你怎麼分析網路和分布式系統?怎麼設計隨機化演算法和協議?據說清華計算機系開有"隨機數學",早就是必修課。另外,離散概率論對計算機系學生來說有特殊的重要性。而我們國家工程數學講的都是連續概率。現在,美國已經有些學校開設了單純的"離散概率論"課程,乾脆把連續概率刪去,把離散概率講深些。我們不一定要這么做,但應該更加強調離散概率是沒有疑問的。這個工作我看還是盡早的做為好。
計算方法學(有些學校也稱為數學分析學)是最後一門由數理學院給我們開的課。一般學生對這門課的重視程度有限,以為沒什麼用。不就是照套公式嘛!其實,做圖形圖像可離不開它,密碼學搞深了也離不開它。而且,在很多科學工程中的應用計算,都以數值的為主。這門課有兩個極端的講法:一個是古典的"數值分析",完全講數學原理和演算法;另一個是現在日趨流行的"科學與工程計算",乾脆教學生用軟體包編程。我個人認為,計算機系的學生一定要認識清楚我們計算機系的學生為什麼要學這門課,我是很偏向於學好理論後用計算機實現的,最好使用C語言或C++編程實現。向這個方向努力的書籍還是挺多的,這里推薦大家高等教育出版社(CHEP)和施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聯合出版的《計算方法(Computational Methods)》,華中理工大學數學系寫的(現華中科技大學),這方面華科大做的工作在國內應算是比較多的,而個人認為以這本最好,至少程序設計方面涉及了:任意數學函數的求值,方程求根,線性方程組求解,插值方法,數值積分,場微分方程數值求解。李慶揚的那本則理論性過強,與實際應用結合得不太緊。
每個學校本系裡都會開一門離散數學,涉及集合論,圖論,和抽象代數,數理邏輯。不過,這么多內容擠在離散數學一門課里,是否時間太緊了點?另外,計算機系學生不懂組合和數論,也是巨大的缺陷。要做理論,不懂組合或者數論吃虧可就太大了。從理想的狀態來看,最好分開六門課:集合,邏輯,圖論,組合,代數,數論。這個當然不現實,因為沒那麼多課時。也許將來可以開三門課:集合與邏輯,圖論與組合,代數與數論。(這方面我們學校已經著手開始做了)不管課怎麼開,學生總一樣要學。下面分別談談上面的三組內容。
古典集合論,北師大出過一本《基礎集合論》不錯。 數理邏輯,中科院軟體所陸鍾萬教授的《面向計算機科學的數理邏輯》就不錯。現在可以找到陸鍾萬教授的講課錄像,http://www.cas.ac.cn/html/Dir/2001/11/06/3391.htm自己去看看吧。總的來說,學集合/邏輯起手不難,普通高中生都能看懂。但越往後越感覺深不可測。
學完以上各書之後,如果你還有精力興趣進一步深究,那麼可以試一下GTM系列中的《Introction to Axiomatic Set Theory》和《A Course of Mathematical Logic》。這兩本都有世界圖書出版社的引進版。你如果能搞定這兩本,可以說在邏輯方面真正入了門,也就不用再浪費時間聽我瞎侃了。
據說全中國最多隻有三十個人懂圖論。此言不虛。圖論這東東,技巧性太強,幾乎每個問題都有一個獨特的方法,讓人頭痛。不過這也正是它魅力所在:只要你有創造性,它就能給你成就感。我的導師說,圖論裡面隨便揪一塊東西就可以寫篇論文。大家可以體會裡面內容之深廣了吧!國內的圖論書中,王樹禾老師的"圖論及其演算法"非常成功。一方面,其內容在國內教材里算非常全面的。另一方面,其對演算法的強調非常適合計算機系(本來就是科大計算機系教材)。有了這本書為主,再參考幾本翻譯的,如Bondy & Murty的《圖論及其應用》,人民郵電出版社翻譯的《圖論和電路網路》等等,就馬馬虎虎,對本科生足夠了。再進一步,世界圖書引進有GTM系列的"Modern Graph Theory"。此書確實經典!國內好象還有一家出版了個翻譯版。不過,學到這個層次,還是讀原版好。搞定這本書,也標志著圖論入了門。
離散數學方面我們北京工業大學實驗學院有個世界級的專家,叫邵學才,復旦大學概率論畢業的,教過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最後轉向離散數學,出版著作無數,論文集新加坡有一本,堪稱經典,大家想學離散數學的真諦不妨找來看看。這老師的課我專門去聽過,極為經典。不過你要從他的不經意的話中去挖掘精髓。在同他的交談當中我又深刻地發現一個問題,雖說邵先生寫書無數,但依他自己的說法每本都差不多,我實在覺得詫異,他說主要是有大綱的限制,不便多寫。這就難怪了,很少聽說國外寫書還要依據個什麼大綱(就算有,內容也寬泛的多),不敢越雷池半步,這樣不是看誰的都一樣了。外版的書好就好在這里,最新的科技成果裡面都有論述,別的先不說,至少是"緊跟時代的理論知識"。
組合感覺沒有太適合的國產書。還是讀Graham和Knuth等人合著的經典"具體數學"吧,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有翻譯版。 抽象代數,國內經典為莫宗堅先生的"代數學"。此書是北大數學系教材,深得好評。然而對本科生來說,此書未免太深。可以先學習一些其它的教材,然後再回頭來看"代數學"。國際上的經典可就多了,GTM系列裡就有一大堆。推薦一本談不上經典,但卻最簡
單的,最容易學的:http://www.math.miami.e/~ec/book/這本"Introction to Linear and Abstract Algebra"非常通俗易懂,而且把抽象代數和線性代數結合起來,對初學者來說非常理想,我校比較牛的同學都有收藏。
數論方面,國內有經典而且以困難著稱的"初等數論"(潘氏兄弟著,北大版)。再追溯一點,還有更加經典(可以算世界級)並且更加困難的"數論導引"(華羅庚先生的名著,科學版,九章書店重印,繁體的看起來可能比較困難)。把基礎的幾章搞定一個大概,對本科生來講足夠了。但這只是初等數論。本科畢業後要學計算數論,你必須看英文的書,如Bach的"Introction to Algorithmic Number Theory"。
計算機科學理論的根本,在於演算法。現在很多系裡給本科生開設演算法設計與分析,確實非常正確。環顧西方世界,大約沒有一個三流以上計算機系不把演算法作為必修的。演算法教材目前公認以Corman等著的"Introction to Algorithms"為最優。對入門而言,這一本已經足夠,不需要再參考其它書。
再說說形式語言與自動機。我看過北郵的教材,應該說寫的還清楚。但是,有一點要強調:形式語言和自動機的作用主要在作為計算模型,而不是用來做編譯。事實上,編譯前端已經是死領域,沒有任何open problems,北科大的班曉娟博士也曾經說過,編譯的技術已相當成熟。如果為了這個,我們完全沒必要去學形式語言--用用yacc什麼的就完了。北郵的那本在國內還算比較好,但是在深度上,在跟可計算性的聯繫上都有較大的局限,現代感也不足。所以建議有興趣的同學去讀英文書,不過國內似乎沒引進這方面的教材。可以去互動出版網上看一看。入門以後,把形式語言與自動機中定義的模型,和數理邏輯中用遞歸函數定義的模型比較一番,可以說非常有趣。現在才知道,什麼叫"宮室之美,百官之富"!
計算機科學和數學的關系有點奇怪。二三十年以前,計算機科學基本上還是數學的一個分支。而現在,計算機科學擁有廣泛的研究領域和眾多的研究人員,在很多方面反過來推動數學發展,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孩子長得比媽媽還高了。但不管怎麼樣,這個孩子身上始終流著母親的血液。這血液是the mathematical underpinning of computer science(計算機科學的數學基礎),也就是理論計算機科學。原來在東方大學城圖書館中曾經看過一本七十年代的譯本(書皮都沒了,可我就愛關注這種書),大概就叫《計算機數學》。那本書若是放在當時來講決是一本好書,但現在看來,涵蓋的范圍還算廣,深度則差了許多,不過推薦大一的學生倒可以看一看,至少可以使你的計算數學入入門。
最常和理論計算機科學放在一起的一個詞是什麼?答:離散數學。這兩者的關系是如此密切,以至於它們在不少場合下成為同義詞。(這一點在前面的那本書中也有體現)傳統上,數學是以分析為中心的。數學系的同學要學習三四個學期的數學分析,然後是復變函數,實變函數,泛函數等等。實變和泛函被很多人認為是現代數學的入門。在物理,化學,工程上應用的,也以分析為主。
隨著計算機科學的出現,一些以前不太受到重視的數學分支突然重要起來。人們發現,這些分支處理的數學對象與傳統的分析有明顯的區別:分析研究的問題解決方案是連續的,因而微分,積分成為基本的運算;而這些分支研究的對象是離散的,因而很少有機會進行此類的計算。人們從而稱這些分支為"離散數學"。"離散數學"的名字越來越響亮,最後導致以分析為中心的傳統數學分支被相對稱為"連續數學"。
離散數學經過幾十年發展,基本上穩定下來。一般認為,離散數學包含以下學科:
1) 集合論,數理邏輯與元數學。這是整個數學的基礎,也是計算機科學的基礎。
2) 圖論,演算法圖論;組合數學,組合演算法。計算機科學,尤其是理論計算機科學的核心是
演算法,而大量的演算法建立在圖和組合的基礎上。
3) 抽象代數。代數是無所不在的,本來在數學中就非常重要。在計算機科學中,人們驚訝地發現代數竟然有如此之多的應用。
但是,理論計算機科學僅僅就是在數學的上面加上"離散"的帽子這么簡單嗎?一直到大約十幾年前,終於有一位大師告訴我們:不是。D.E.Knuth(他有多偉大,我想不用我廢話了)在Stanford開設了一門全新的課程Concrete Mathematics。 Concrete這個詞在這里有兩層含義:
首先:對abstract而言。Knuth認為,傳統數學研究的對象過於抽象,導致對具體的問題關心不夠。他抱怨說,在研究中他需要的數學往往並不存在,所以他只能自己去創造一些數學。為了直接面向應用的需要,他要提倡"具體"的數學。在這里我做一點簡單的解釋。例如在集合論中,數學家關心的都是最根本的問題--公理系統的各種性質之類。而一些具體集合的性質,各種常見集合,關系,映射都是什麼樣的,數學家覺得並不重要。然而,在計算機科學中應用的,恰恰就是這些具體的東西。Knuth能夠首先看到這一點,不愧為當世計算機第一人。其次,Concrete是Continuous(連續)加上discrete(離散)。不管連續數學還是離散數學,都是有用的數學!
理論與實際的結合——計算機科學研究的范疇
前面主要是從數學角度來看的。從計算機角度來看,理論計算機科學目前主要的研究領域包括:可計算性理論,演算法設計與復雜性分析,密碼學與信息安全,分布式計算理論,並行計算理論,網路理論,生物信息計算,計算幾何學,程序語言理論等等。這些領域互相交叉,而且新的課題在不斷提出,所以很難理出一個頭緒來。想搞搞這方面的工作,推薦看中國計算機學會的一系列書籍,至少代表了我國的權威。下面隨便舉一些例子。
由於應用需求的推動,密碼學現在成為研究的熱點。密碼學建立在數論(尤其是計算數論),代數,資訊理論,概率論和隨機過程的基礎上,有時也用到圖論和組合學等。很多人以為密碼學就是加密解密,而加密就是用一個函數把數據打亂。這樣的理解太淺顯了。
現代密碼學至少包含以下層次的內容:
第一,密碼學的基礎。例如,分解一個大數真的很困難嗎?能否有一般的工具證明協議正確?
第二,密碼學的基本課題。例如,比以前更好的單向函數,簽名協議等。
第三,密碼學的高級問題。例如,零知識證明的長度,秘密分享的方法。
第四,密碼學的新應用。例如,數字現金,叛徒追蹤等。
在分布式系統中,也有很多重要的理論問題。例如,進程之間的同步,互斥協議。一個經典的結果是:在通信信道不可靠時,沒有確定型演算法能實現進程間協同。所以,改進TCP三次握手幾乎沒有意義。例如時序問題。常用的一種序是因果序,但因果序直到不久前才有一個理論上的結果....例如,死鎖沒有實用的方法能完美地對付。例如,......操作系統研究過就自己去舉吧!
如果計算機只有理論,那麼它不過是數學的一個分支,而不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事實上,在理論之外,計算機科學還有更廣闊的天空。
我一直認為,4年根本不夠學習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因為面太寬了......
這方面我想先說說我們系在各校普遍開設的《計算機基礎》。在高等學校開設《計算機基礎課程》是我國高教司明文規定的各專業必修課程要求。主要內容是使學生初步掌握計算機的發展歷史,學會簡單的使用操作系統,文字處理,表格處理功能和初步的網路應用功能。但是在計算機科學系教授此門課程的目標決不能與此一致。在計算機系課程中目標應是:讓學生較為全面的了解計算機學科的發展,清晰的把握計算機學科研究的方向,發展的前沿即每一個課程在整個學科體系中所處的地位。搞清各學科的學習目的,學習內容,應用領域。使學生在學科學習初期就對整個學科有一個整體的認識,以做到在今後的學習中清楚要學什麼,怎麼學。計算機基本應用技能的位置應當放在第二位或更靠後,因為這一點對於本系的學生應當有這個摸索能力。這一點很重要。推薦給大家一本書:機械工業出版社的《計算機文化》(New Perspective of Computer Science),看了這本書我才深刻的體會到自己還是個計算機科學初學者,才比較透徹的了解了什麼是計算機科學。另外在廈門大學趙致琢老師的著作《計算科學導論》當中的很多經典理論都是在同類書籍中很難找到的。看看他也許你才會明白一個最基本的問題:為什麼計算機科學叫計算科學更為准確。這本書在世界上也可成為精品級的著作。
一個一流計算機系的優秀學生決不該僅僅是一個編程高手,但他一定首先是一個編程高手。我上大學的時候,第一門專業課是C語言程序設計,念計算機的人從某種角度講相當一部分人是靠寫程序吃飯的。在我們北京工業大學實驗學院計算機系裡一直有這樣的爭論(時至今日CSDN上也有),關於第一程序設計語言該用哪一種。我個人認為,用哪種語言屬於末節,關鍵在養成良好的編程習慣。當年老師對我們說,打好基礎後學一門新語言只要一個星期。現在我覺得根本不用一個星期,前提是先把基礎打好。不要再猶豫了,學了再說,等你抉擇好了,別人已經會了幾門語言了。
匯編語言和微機原理是兩門特煩人的課。你的數學/理論基礎再好,也占不到什麼便宜。這兩門課之間的次序也好比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無論你先學哪門,都會牽扯另一門課里的東西。所以,只能靜下來慢慢琢磨。這就是典型的工程課,不需要太多的聰明和頓悟,卻需要水滴石穿的漸悟。有關這兩門課的書,計算機書店裡不難找到。弄幾本最新的,對照著看吧。組成原理推薦《計算機組成與結構》清華大學王愛英教授寫的。匯編語言大家拿8086/8088入個門,之後一定要學80x86匯編語言。實用價值大,不落後,結構又好,寫寫高效病毒,高級語言里嵌一點匯編,進行底層開發,總也離不開他,推薦清華大學沈美明的《IBM—PC匯編語言程序設計》。有些人說不想了解計算機體系結構,也不想製造計算機,所以諸如計算機原理,匯編語言,介面之類的課覺得沒必要學,這樣合理嗎?顯然不合理,這些東西遲早得掌握,肯定得接觸,而且,這是計算機專業與其他專業學生相比的少有的幾項優勢。做項目的時候,了解這些是非常重要的,不可能說,僅僅為了技術而技術,只懂技術的人最多做一個編碼工人,而永遠不可能全面地了解整個系統的設計,而編碼工人是越老越不值錢。關於組成原理還有個講授的問題,在我學這門課程時老師講授時把CPU工作原理譽微程序設計這一塊略掉了,理由是我們國家搞CPU技術不如別的國家,搞了這么長時間好不容易出了個龍芯比Intel的還差個十萬八千里,所以建議我們不要學了。我看這在各校也未見得不是個問題吧!若真是如他所說,那中國的計算機科學哪個方向都可以停了,軟硬體,應用,有幾項搞得過美國,搞不過別人就不搞了,那我們坐在這里干什麼?教學的觀念需要轉變的。
模擬電路這東東,如今不僅計算機系學生搞不定,電子系學生也多半害怕。如果你真想軟硬體通吃,那麼建議你先看看邱關源的"電路原理",也許此後再看模擬電路底氣會足些。教材:康華光的"電子技術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還是不錯的(我校電子系在用)。有興趣也可以參考童詩白的書。
數字電路比模擬電路要好懂得多。推薦大家看一看我們北工大劉英嫻教授寫的《數字邏輯》業績人士都說這本書很有參考價值(機械工業出版社的)。原因很明了,實用價值高,能聽聽她講授的課程更是有一種"享受科學"的感覺。清華大學閻石的書也算一本好教材,遺憾的一點是集成電路講少了些。真有興趣,看一看大規模數字系統設計吧(北航那本用的還比較多)。
計算機系統結構該怎麼教,國際上還在爭論。國內能找到的較好教材為Stallings的"Computer Organization and Architectureesigning for Performance"(清華影印
本)。國際上最流行的則是"Computer architecture: aquantitative approach", by Patterson & Hennessy。
操作系統可以隨便選用《操作系統的內核設計與實現》和《現代操作系統》兩書之一。這兩部都可以算經典,唯一缺點就是理論上不夠嚴格。不過這領域屬於Hardcore System,所以在理論上馬虎一點也情有可原。想看理論方面的就推薦清華大學出版社《操作系統》吧,高教司司長張堯學寫的,我們教材用的是那本。 另外推薦一本《Windows操作系統原理》機械工業出版社的,這本書是我國操作系統專家在微軟零距離考察半年,寫作歷時一年多寫成的,教操作系統的專家除了清華大學的張堯學(現高教司司長)幾乎所有人都參加了。Bill Gates親自寫序。裡面不但結合windows2000,xp詳述操作系統的內核,而且後面講了一些windows編程基礎,有外版書的味道,而且上面一些內容可以說在國內外只有那本書才有對windows內核細致入微的介紹,
如果先把形式語言學好了,則編譯原理中的前端我看只要學四個演算法:最容易實現的遞歸下降;最好的自頂向下演算法LL(k);最好的自底向上演算法LR(k);LR(1)的簡化SLR(也許還有另一簡化LALR)。後端完全屬於工程性質,自然又是another story。
推薦教材:Kenneth C.Louden寫的"Compiler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即是《編譯原理及實踐》(機械工業出版社的譯本)
學資料庫要提醒大家的是,會用VFP,VB, Power builder不等於懂資料庫。(這世界上自以為懂資料庫的人太多了!)資料庫設計既是科學又是藝術,資料庫實現則是典型的工程。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資料庫是最典型的一門計算機課程——理工結合,互相滲透。另外推薦大家學完軟體工程學後再翻過來看看資料庫技術,又會是一番新感覺。推薦教材:Abraham Silberschatz等著的 "Database System Concepts".作為知識的完整性,還推薦大家看一看機械工業出版社的《數據倉庫》譯本。
計算機網路的標准教材還是來自Tanenbaum的《Computer Networks》(清華大學有譯本)。還有就是推薦謝希仁的《計算機網路教程》(人民郵電出版社)問題講得比較清楚,參考文獻也比較權威。不過,網路也屬於Hardcore System,所以光看書是不夠的。建議多讀RFC,http://www.ietf.org/rfc.htm里可以按編號下載RFC文檔。從IP的讀起。等到能掌握10種左右常用協議,就沒有幾個人敢小看你了。再做的工作我看放在網路設計上就比較好了。
Ⅷ 北京工業大學實驗學院周邊怎麼樣
呵呵 你好,我就是實驗學院的,網吧(東成西就)離著很近,出學校門左轉,在一個小胡同里,而且網速很快。這里上網的大部分是實驗學院的學生,呵呵。
至於超市嘛,出校門左轉,走5大概500米有一個物美超市。500米說近不近說遠不遠,只能溜達過去,物美超市那沒有汽車站的。
在網吧旁邊有一家小四川飯館,很受工大學生的歡迎,那晚上能烤肉 呵呵。價錢也還行,呵呵。和網吧一樣,在那吃飯的大部分也是工大的學生。呵呵 中午人還不少呢,當然旁邊還有一些飯館,像帝元燒烤之類的,呵呵。
學校旁邊有個二道閘市場,來學校的路上,下車順道可以去那買水果。很方便
學校對面有列印復印店,很近的,很多人去那裡的,生意不錯,列印1毛一張,復印8分一張。
希望對你有幫助,歡迎你來到工大!是大一的嗎?我大三的 呵呵
Ⅸ 北京工業大學實驗學院怎麼樣
學校不大 不過設施該有的都有 有無線就是很慢要花錢 可以插網線 網線很快 周邊沒什麼東西 微偏僻 近出有一個大超市是新開的 往前走走大約一站 有物美 在前還有京客隆 洗澡的話 一般般吧 是在宿舍樓外面有點擠2塊錢 學校外面也有5塊
Ⅹ 2020年北京工業大學宿舍條件環境照片 宿舍空調相關配置介紹
高中奮鬥了三年的同學們馬上就要開始新的學習環境了,高考之後,從高考中「煎熬」出來的准大學生們即將開始新的大學生活。大學無疑是令人嚮往的,但是,對於大學這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剛剛走出家人懷抱的新生們知不知道要做些什麼?注意些什麼呢?那些師兄師姐們曾經經歷的,就是新生們馬上要面對的。為了讓即將走入大學的同學們有的放矢的度過新生階段。
2018年北京工業大學大一新生入學指南和入學手冊
2018年北京工業大學高考錄取通知書EMS查詢 錄取通知書什麼時候發
2018年北京工業大學大一新生轉專業條件及轉專業考試流程注意事項
2018年北京工業大學大一新生軍訓主要項目和軍訓內容【完整版】
2018年北京工業大學大一新生入學必備物品清單(篇)
2018年北京工業大學大一新生入學考試科目及考試資料和內容解讀
2018年北京工業大學大一新生選擇社團注意事項 大學社團有哪些
北京工業大學 宿舍條件怎麼樣― 北京工業大學 宿舍圖片
大學宿舍就是我們的第二個家, 北京工業大學 宿舍條件
怎麼樣也就成了同學們十分關心的問題,以下是 北京工業大學 招生信息網公布的 北京工業大學 宿舍條件:
北京工業大學 宿舍條件:
中藍條件比較好,4人間,而且都是下面電腦桌,上面床的,女生每間寢室還有衛生間和大壁櫥。
校內北區1、2、3、4號樓,按照慣例,新生應該是搬進當年畢業生空出的宿舍。那麼今年(2009年)入學的學生應該是在1、2、3、4號宿舍樓。1、2是女生樓,3、4是男生樓。1、2和3、4中間夾著3、4、5食堂。(4食堂還帶著個小食堂,連接著3、4食堂,俗稱3.5食,有不少低價菜。)
10是女生樓,11是男生樓,和1、2、3、4號樓差不多。除此之外,地面和中藍一樣,是瓷磚地面,比較好清潔。
看完了官方公布的 北京工業大學 宿舍條件,我們有必要來看一下 北京工業大學 的學長學姐眼中的 北京工業大學 宿舍條件又是怎樣一番景象:
宿舍還好吧,今年新生估計要住老樓了,一號二號宿舍樓,中藍公寓和10號11號還有研究生的還不錯
住宿還行吧,6人間和4人間都有,而且學校環境挺好的,當然比中國石油好啊。 就業什麼的,自己跟著老師多做課題,就沒問題了,而且北京機會其實挺多的
北京工業大學 收北京人很多,基本上去那兒的都是北京人,有的學科很厲害。學校的校園環境很好,伙食也不錯,但有的學科一般。有人說去那北京孩子太多,學不了什麼,都在比吃比穿……而且他收理科較多,文科不一定好,所以還是考慮考慮吧……
學習氛圍這方面得看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本科生學習風氣一般靠下,北京的孩子太多; 硬體設施挺好,兩個標准操場,奧運會的體育館,學校建築物內已經全部實現無線上網,圖書館藏書量一般,面積也湊合,南北兩個,食堂很多個,但節假日營業的少,飯菜質量一般,價格中上,浴室也是南北兩個,但關門比較早,本科生宿舍有空調,是6人間。
那就是夏天熱,宿舍通風差,晚上總比外邊熱!
我們09級還沒有空調和獨立沐浴間哈,不過好像研究生宿舍有空調。學校的住宿條件一般吧,有6人間,也有4人間,有些宿舍中間還有一張小桌子。學校食堂有好幾個,就在宿舍樓下,挺方便。有時候懶得下樓了叫外賣也可以。學校還有個專門供叫外賣的網站,叫「開吃吧」,網址自己網路吧,可以搜藏一下,對於懶貨吃貨們很有幫助
我是 北京工業大學 實驗學院的 通州分校和我們是在一個校區的 學校不大 但是挺清凈的 周圍該有的都有 宿舍條件一般 好像第一年住校外 第二年之後回校內住 校風很好 實驗室和教學設備全 還有游泳館 老師好像和本科也有一樣的 教學質量應該挺高的 我個人認為通州分校不錯
北工大是市屬高等院校,不是教育部直屬的大學,是所工科院校,如果不是很喜歡這專業,到了大一下學期末有機會轉專業 校風嘛,還行 學校內部的宿舍條件一般,我們這屆剛好趕上住在了校外的中藍公寓,我是大你一屆的,我也不知道你們是住哪棟公寓,學校的食堂嗎,很是另畢業的學長們懷念的哦
北京工業大學全國排名,北京工業大學排名榜
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重點專業排名有哪些,招生優勢專業排行榜
北京工業大學錄取分數線預計多少 歷年各省錄取分數線統計表
北京工業大學重點專業排名有哪些,招生優勢專業排行榜
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錄取分數線及歷年專業分數線統計表【文科 理科】
北京工業大學錄取分數線及歷年專業分數線統計表【文科 理科】
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開學報到時間入學指南考試及轉專業軍訓時間說明
北京工業大學開學報到時間入學指南考試及轉專業軍訓時間說明
北京工業大學首場畢業生校園綜合雙選會舉辦
北京工業大學自主招生簡章報名時間報名條件與注意事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