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無線感測器網路中的結點是固定不變
無線感測器網路中的結點基本上是固定不變的,這點和移動自組網路有很大的區別。無線感測器網路主要的應用領域就是組成各種物聯網IoT (Intemnet of Things)。下面是物聯網的一些舉例:
(1)環境監測與保護(如洪水預報、動物棲息的監控);
(2)戰爭中對敵情的偵查和對兵力、裝備、物資等的監控;
(3)醫療中對病房的監測和對患者的護理;
(4)在危險的工業環境(如礦井、核電站等)中的安全監測;
(5)城市交通管理、建築內的溫度/照明/安全控制等。
順便指出,移動自組網路和移動IP並不相同。移動IP技術使漫遊的主機可以用多種方式連接到互聯網。漫遊的主機可以直接連接到或通過無線鏈路連接到固定網路上的另一個子網。支持這種形式的主機移動性需要地址管理和增加協議的互操作性,但移動IP的核心網路功能仍然是基於在固定互聯網中一直在使用的各種路由選擇協議。但移動自組網路是把移動性擴展到無線領域中的自治系統,它具有自己特定的路由選擇協議,並且可以不和互聯網相連。即使在和互聯網相連時,移動自組網路也是以殘樁網路(stubnetwork)方式工作的。所謂「殘樁網路」就是通信量可以進入殘樁網路,也可以從殘樁網路發出,但不允許外部的通信量穿越殘樁網路。最後需要弄清在文獻中經常要遇到的、與接入有關的幾個名詞。固定接入(fixed access)一在作為網路用戶期間,用戶設置的地理位置保持不變。移動接入(mobility access)-用戶設備能夠以車輛速度(一般取為每小時120公里)移動時進行網路通信。當發生切換(即用戶移動到不同蜂窩小區)時,通信仍然是連續的。便攜接入(portable access)--一在受限的網路覆蓋面積中,用戶設備能夠在以步行速度移動時進行網路通信,提供有限的切換能力。游牧接入(nomadic access)一一用戶設備的地理位置至少在進行網路通信時保持不變。如果用戶設備移動了位置(改變了蜂窩小區),那麼再次進行通信時可能還要尋找最佳的基站。也有的文獻把便攜接入和游牧接入當作一樣的,定義為可以在通信時以步行速度移動。這點在閱讀文獻時應加以注意。
② 無線感測器網路應用范圍
無線感測器網路(WSN)雖然在大規模商用上還存在技術挑戰,但隨著微處理器技術的進步,已經在工業市場中實現了中小規模的商用。其應用領域廣泛,主要包括:
盡管無線感測器技術尚處於早期應用階段,但其展現出的巨大價值已經顯而易見。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WSN的應用前景將更為廣闊。
微機電系統(Micro-Electro-Mechanism System, MEMS)、片上系統(System on Chip, SoC)、無線通信和低功耗嵌入式技術的飛速發展,孕育出無線感測器網路(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並以其低功耗、低成本、分布式和自組織的特點帶來了信息感知的一場變革。無線感測器網路是由部署在監測區域內大量的廉價微型感測器節點,通過無線通信方式形成的一個多跳自組織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