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首先從最基本的概念開始。我們都知道的一個物理概念是「電磁波譜」。這就是電磁波的載體,它是由一種相對較為簡單的電子設備「振盪器」產生。振盪器會發出正弦波(還記得這是高中幾何課講的內容吧?),然後我們可以調整振盪器,使它產生具有特定頻率和振幅的電磁波。頻率是指所生成電磁波的振動速度,而振幅則是指電磁波的強度。這兩個指標都受相關法規的限制——例如,在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負責規定誰可以使用電磁頻譜中哪一些頻段(也稱為頻帶),同時規定它們的用途與使用環境。你可能也想到了,這里涉及的法律問題可能比所有底層的物理與工程設計還要復雜很多。
一旦有了正弦波,下一個任務就是將需要傳輸的信息編碼並添加到電磁波上。這個過程稱為「調制」,而它是通過改變電磁波的物理特性實現的。我們修改振幅(如AM無線電)、頻率(如FM無線電)或電磁波相位,後者是指在任意指定時刻跨越360度周期它所在的位置。而且,我們還可以組合修改這些變數。例如,正交調幅就是組合使用了振幅和相位調制,它常用於衛星通信、現代Wi-Fi系統及一些蜂窩系統,如LTE。調制的技術越好,我就可以給電磁波載入越多的數據。這會產生某種形式的數據壓縮,因此可以通過所謂的「頻譜效率」實現更高的性能。發送這種經過調制信號的最後一步是放大信號(增加功率),然後通過天線將它發送到空中。本系列文章後面將會用更多篇幅介紹天線——無線電中最重要的部分。
無線網路的工作原理還取決於其他因素
無線電並不是僅僅涉及正弦波和電磁頻譜。在發送信號之後,核心問題就是所謂的「無線頻道」——眾所周知,正是它將電磁波從一點傳輸到另一點。這就是最復雜的一步。首先,無線波的功率會隨距離快速地衰減(「平衰減」)——這意味著即使高功率信號也會快速減弱。因此,假設信號能夠到達並且有足夠被檢測的功率,另一端的接收器也必須要足夠敏感,才能檢測到信號。如果信號太弱,那麼它就會變得像噪音。目標是讓信噪比越高越好。
接下來,無線波還可能被固體(「陰影衰減」)、主信號的回聲及反射(「多路徑衰減」或「雷利衰減」)或有意干擾(「堵塞」,在非軍事環境極少出現)或無意干擾阻擋。Wi-Fi及其他運行在共享未授權頻帶的系統必須使用各種技術來避免受到運行在相同未授權頻帶的其他並行(且合法)信號的干擾。不僅如此,這些系統還必須避免與管理部門規定的更重要的信號發生干擾。這里避免干擾的最常用方法是使用各種形式的擴頻無線電,它會將信號分散到大量不同頻率的頻帶中,從而以犧牲頻譜效率來提升可靠性。
最好的技術還未出現
但是,如果信號成功到達預期接收端(根據統計數據,實際上無線網路在大多數應用程序中都能做到這一點),那麼這些放大的信號就會被解調和轉換回原始格式。現在大多數無線通信都採用數字方式,這意味著我們只會發送1和0,因此我們就有可能以各種形式去改進可靠性和性能,而且這個過程也相對較為簡單。到現在為止,至少已經介紹了為什麼現代無線系統能夠以較低的價格實現較高的性能了,例如,目前的802.11ac無線LAN產品支持1.3
Gbps吞吐量,這似乎已經非常大了,但是將來還可能出現更高速度的產品。而所有這些都歸功於我們已經有能力基於一些簡單物理原理設計和開發出可靠且低價的數字無線系統。
㈡ 無線網路的技術原理是什麼
據我們所知,無線網路(wireless network)是採用無線通信技術實現的網路。無線網路既包括允許用戶建立遠距離無線連接的全球語音和數據網路,也包括為近距離無線連接進行優化的紅外線技術及射頻技術,與有線網路的用途十分類似,最大的不同在於傳輸媒介的不同,利用無線電技術取代網線,可以和有線網路互為備份。主流應用的無線網路分為通過公眾移動通信網實現的無線網路(如4G,3G或GPRS)和無線區域網(WiFi)兩種方式。GPRS手機上網方式,是一種藉助行動電話網路接入Internet的無線上網方式,因此只要你所在城市開通了GPRS上網業務,你在任何一個角落都可以通過筆記本電腦來上網。首先說,無線網路並不是何等神秘之物,可以說它是相對於我們普遍使用的有線網路而言的一種全新的網路組建方式。無線網路在一定程度上扔掉了有線網路必須依賴的網線。
這樣一來,你可以坐在家裡的任何一個角落,抱著你的筆記本電腦,享受網路的樂趣,而不像從前那樣必須要遷就於網路介面的布線位置。這樣你的家裡也不會被一根根的網線弄得亂七八糟了。無線區域網名詞解析。網路按照區域分類可以分為區域網,城域網和廣域網。調制方式,11MbpsDSSS物理層採用補碼鍵控(CCK)調制模式。CCK與現有的IEEE802.11DSSS具有相同的信道方案,在2.4GHzISM頻段上有三個互不幹擾的獨立信道,每個信道約佔25MHz。因此,CCK具有多信道工作特性。
㈢ 無線網路原理與應用的介紹
本書是一本學習無線網路的基礎教材,旨在將讀者所掌握的聯網概念和原理擴展到無線通信和聯網領域。在介紹射頻通信技術的基礎上,較深入地研究了無線區域網和個人域網路,目的是使讀者全面了解無線網路的應用和部署。為了提高讀者設計和實現無線網路的技能,鞏固所學的內容,每章還提供了大量的插圖、小測驗、思考題、填空題、多選題;實驗項目和高級實驗問題。
㈣ 無線網路原理與應用的目錄
第1章 無線網路簡介
1.1選擇無線區域網的理由
1.1.1成本問題
1.1.2可擴展性
1.1.3協同工作性和便攜性
1.1.4與現有網路的整合
1.2無線聯網市場
1.2.1個人移動設備
1.2.2無線聯網設備
1.2.3無線IP電話
1.2.4射頻辨識
1.2.5醫療中的無線應用
1.2.6工業和商業無線應用
1.3無線聯網的問題與局限性
1.3.1射頻帶寬分配
1.3.2RF頻段許可
1.3.3射頻干擾
1.3.4安全
1.3.5健康與安全問題
1.4 復習
1.4.1本章小結
1.4.2關鍵術語
1.4.3關鍵術語測驗
1.4.4多選題測驗
1.4.5實驗項目
1.4.6實例問題
1.4.7高級實驗項目
第2章無線模式技術
2.1WLAN的模式和拓撲結構
2.1.1ad-hoe無線網路
2.1.2基礎結構無線網路
2.1.3WLAN漫遊
2.1.4個人域網(PAN)
2.1.5熱點
2.2無線網路介質
2.3 復習
2.3.1本章小結
2.3.2關鍵術語
2.3.3關鍵術語測試
2.3.4多選題測驗
2.3.5實驗項目
2.3.6實例問題
2.3.7高級實驗項目
第3章 無線網路設備
3.1WLAN無線電組件
3.2WLAN設備
3.2.1無線網路適配器
3.2.2無線網路接入點
3.2.3無線中繼器
3.2.4網橋
3.2.5 WLAN交換機
3.2.6無線路由器和網關
……
第4章射頻通信
第5章無線區域網標准
第6章紅外和其他的聯網介質
第7章藍牙和無線個人域網
第8章無線區域網規劃和設計
第9章WLAN的配置與安裝
第10章WLAN無線
第11章WLAN安全
第12章家庭域網、小型/家庭辦公室網路及企業網路
第13章無線區域網和無線設備的故障排除
第14章無線廣域網
附錄A網路標准和技術
附錄BWLAN協議和TCP/IP實用程序
附錄C網路定址基礎
附錄D網路介質
術語表
㈤ 無線網路有那幾種形式,分別有什麼特點和應用
我理解為兩種。一種是天翼或者聯通的cdma卡,叫無線上網卡,可以在任何有手機信號的地方上網,相對網速慢,費用高。
另一種是自己搭建的無線網路,比如自己家拉入了網線或者光纖,接入一個無線路由器,這樣在家裡就可以使用筆記本或者手機的無線網卡接收上網。理論講和台式機上網一樣的速度,比較快,費用也比前者便宜。
兩者特點和使用范圍不同。一個一個字打出來,希望有幫助。
㈥ 無線網路原理與應用的作者簡介
RonPrice是美國華盛頓州ITTTechnicalInstitute學院信息技術和商業學校的校長。在設計和實現無線網路方面,Price不僅見解獨到,而且實踐經驗豐富。另外,他還是一位資深的教育專家,在計算、聯網和信息技術領域有將近30年的教學和課程編制經驗。除了教學之外,他還在電信、多媒體和在線教育領域擔任公司經理和顧問。
㈦ 無線網路技術原理與應用的介紹
《無線網路技術原理與應用》是一本由 朱曉榮編寫的書籍,本書重點論述了無線區域網(WLAN)、無線個域網(WPAN)和無線城域網(WMAN)等無線通信網路的關鍵技術。全書共分為7部分、16章,分別是:無線網路結構,主要討論其邏輯結構和物理結構;無線通信,歸納了基礎知識和最新發展,介紹了紅外線通信的原理;WLAN及其實現,討論了IEEE 802.11標准和關鍵技術,闡述了網路安全問題和可能遇到的其他問題,給出了解決方案;WPAN及其實現,討論了IEEE 802.15,包括藍牙、無線超寬頻(UWB)、ZigBee以及紅外通信、近場無線通信等,給出了相關標准和關鍵技術;WMAN及其實現,論述了IEEE 802.16標准、關鍵技術及其應用;無線網路技術的未來,介紹了無線Mesh網及其路由、網路的自由漫遊、吉比特WLAN、認知無線電等前沿技術;信息來源,給出了相關的網址和術語表。
㈧ 求WIFI的原理與應用的參考文獻
Wi-Fi是一種可以將個人電腦、手持設備(如PDA、手機)等終端以無線方式互相連接的技術。 Wi-Fi是一個無線網路通信技術的品牌,由Wi-Fi聯盟(Wi-Fi Alliance)所持有。目的是改善基於IEEE 802.11標準的無線網路產品之間的互通性。 現時一般人會把Wi-Fi及IEEE 802.11混為一談。甚至把Wi-Fi等同於無線網際網路。 Wi-Fi聯盟成立於1999年,當時的名稱叫做Wireless Ethernet Compatibility Alliance (WECA)。在2002年10月,正式改名為Wi-Fi Alliance。 通俗說法: WIFI就是一種無線聯網的技術,以前通過網線連接電腦,而現在則是通過無線電波來連網;常見的就是一個無線路由器,那麼在這個無線路由器的電波覆蓋的有效范圍都可以採用WIFI連接方式進行聯網,如果無線路由器連接了一條ADSL線路或者別的上網線路,則又被稱為「熱點」。 現在市面上上常見的無線路由器多為54M速度,再上一個等級就是108M的速度,當然這個速度並不是你上互聯網的速度,上互聯網的速度主要是取決於WIFI熱點的互聯網線路。 說白了就是無線區域網,"Wireless Fidelity」基於IEEE 802.11b標準的無線區域網,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 無線上網 ( WIFI )。 更詳細的信息可以參考以下 http://ke..com/view/438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