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無線網卡的發展歷史
自從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研製出無線電。
⑵ 誰能簡單介紹無線通信發展史
無線通信 1864年 英國麥克斯韋:電磁波的存在設想; 1888年 德國赫茲(H.Hertz):證實電磁波的存在; 1895年 義大利馬可尼:傳距僅數百米的無線通信; 1901年 義大利馬可尼:橫渡大西洋的無線通信; 1938年 法國里本斯:PCM方式; 1940年 美國CBS:彩色電視實驗廣播; 1951年 美國CBS:彩色電視正式廣播; 現代 無線通信遍及全球並通向宇宙, 如GPS其精度可達數十米之內.
⑶ 是誰發明了無線網
起源 http://ke..com/view/14507.htm#6
無線網卡
說到無線網卡 [1]的歷史起源,就不能不提到無線區域網的的歷史。無線區域網的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美國陸軍就採用了無線電信號做資料的傳輸,他們研發出了一套無線電傳輸技術,並且採用非常高的加密技術。 後來,這項技術就在美軍和盟軍中間廣泛使用了;這讓一些學者對此產生了興趣並從中得到了靈感。 1971年,夏威夷大學(University of Hawaii)的研究人員創造了第一個基於封包式技術的無線電通訊網路,被稱為ALOHNET網路,是最早的無線區域網(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這個WLAN包括了7台計算機,採用雙向星型拓撲(bi-directional star topology)橫跨四座夏威夷的島嶼,中心計算機放置在瓦胡島(Oahu Island)上。從這時起,無線區域網可以說是正式誕生了。 雖然從有限的資料中我們無法找到有關無線網卡的只言片語,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其中必定出現了今天無線網卡的始祖。如果從1971年世界上第一個無線網路實驗成功開始計算,那麼到現在為止無線網卡的歷史也就短短的35年。事實上,無線區域網的大規模發展是在20世紀90年代。 1997年IEEE(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提出並制定了最早的無線標准IEEE 802.11;在1999年9月又提出了IEEE 802.11a標准和IEEE 802.11b標准。 隨著IEEE802.11a、IEEE802.11b標準的出台以及Wi-Fi組織的成立促進了無線區域網產品的兼容化、標准化以及市場化。從此以後,無線區域網隨著電腦的普及得到了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
⑷ 關於wifi的產生以及發展過程
Wi-Fi是一種可以將個人電腦、手持設備(如PDA、手機)等終端以無線方式互相連接的技術。 Wi-Fi是一個無線網路通信技術的品牌,由Wi-Fi聯盟(Wi-Fi Alliance)所持有。目的是改善基於IEEE 802.11標準的無線網路產品之間的互通性。 現時一般人會把Wi-Fi及IEEE 802.11混為一談。甚至把Wi-Fi等同於無線網際網路。 Wi-Fi聯盟成立於1999年,當時的名稱叫做Wireless Ethernet Compatibility Alliance (WECA)。在2002年10月,正式改名為Wi-Fi Alliance。 通俗說法: WIFI就是一種無線聯網的技術,以前通過網線連接電腦,而現在則是通過無線電波來連網;常見的就是一個無線路由器,那麼在這個無線路由器的電波覆蓋的有效范圍都可以採用WIFI連接方式進行聯網,如果無線路由器連接了一條ADSL線路或者別的上網線路,則又被稱為「熱點」。 現在市面上上常見的無線路由器多為54M速度,再上一個等級就是108M的速度,當然這個速度並不是你上互聯網的速度,上互聯網的速度主要是取決於WIFI熱點的互聯網線路。 說白了就是無線區域網,"Wireless Fidelity」基於IEEE 802.11b標準的無線區域網,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 無線上網 ( WIFI )。 IEEE 802.11 第一個版本發表於1997年,其中定義了介質訪問接入控制層(MAC層)和物理層。物理層定義了工作在2.4GHz的ISM頻段上的兩種無線調頻方式和一種紅外傳輸的方式,總數據傳輸速率設計為2Mbit/s。兩個設備之間的通信可以自由直接(ad hoc)的方式進行,也可以在基站(Base Station,BS)或者訪問點(Access Point,AP)的協調下進行。 1999年加上了兩個補充版本:802.11a定義了一個在5GHz ISM頻段上的數據傳輸速率可達54Mbit/s的物理層,802.11b定義了一個在2.4GHz的ISM頻段上但數據傳輸速率高達11Mbit/s的物理層。 2.4GHz的ISM頻段為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通用,因此802.11b得到了最為廣泛的應用。蘋果公司把自己開發的802.11標准起名叫AirPort。1999年工業界成立了Wi-Fi聯盟,致力解決符合802.11標準的產品的生產和設備兼容性問題。Wi-Fi為制定802.11無線網路的組織,並非代表無線網路
求採納
⑸ 無線區域網的歷史(全面的)
說到無線區域網的歷史起源,可能大家都會認為是最近才出現的一項新興技術,但它的出現實際上比想像的還要早。無線區域網的初步應用,可以追朔到五十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美國陸軍就採用了無線電信號做資料的傳輸,他們研發出了一套無線電傳輸技術,並且採用非常高的加密技術。二戰時期,美軍和盟軍都廣泛使用了這項技術,並讓學者從中得到了靈感。1971年,夏威夷大學(University of Hawaii)的研究人員創造了第一個基於封包式技術的無線電通訊網路,被稱為ALOHNET網路,是最早的無線區域網絡。這個WLAN包括了7台計算機,採用雙向星型拓撲(bi-directional star topology)橫跨四座夏威夷的島嶼,中心計算機放置在瓦胡島(Oahu Island)上。從這時開始,無線區域網可以說是正式誕生了。
隨作個人計算機誕生並初步發展,真正現代意義上的無線區域網在上世紀80年代末期才開始出現,當時摩托羅拉公司開發出了第一代商用無線區域網。1990年,IEEE啟動了802.11項目,正式開始了無線區域網的標准化工作;1997年,IEEE改進了802.11協議的國際互通標准;1999年,IEEE批准了802.11b和802.11a兩個無線網路的通信標准;2001年,IEEE對QoS和無線區域網安全性草案作出了明確表述;2002年,已經有超過130家參與公司成為標准投票成員。
⑹ 什麼叫無線區域網它的發展歷史
無線區域網絡(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WLAN)是相當便利的數據傳輸系統,它利用射頻(Radio Frequency; RF)的技術,取代舊式礙手礙腳的雙絞銅線(Coaxial)所構成的區域網絡,使得無線區域網絡能利用簡單的存取架構讓用戶透過它,達到信息隨身化、便利走天下。無線網路的歷史起源可以追溯到五十年前,當時美軍首先開始採用無線信號傳輸資料,並且採用相當高強度的加密技術。這項技術讓許多學者得到了一些靈感,1971年,夏威夷大學的研究員開創出了第一個基於封包式技術的被稱作ALOHNET的無線電通訊網路,可以算是早期的無線區域網絡(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這最早的WLAN包括了7台計算機,橫跨四座夏威夷的島嶼。從那時開始,無線區域網絡可說是正式誕生了。 七十年代中期,無線區域網的前景逐漸引起人們注意,並被大力開發,而在八十年代,以太區域網的迅速發展一方面為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希望能幫上你
⑺ 關於無線網路的發展歷史有哪些
蜂窩無線移動網路么?目前發展了4代
第一代是模擬技術的,就是手機是大哥大的那一代,目前早已完全退出歷史舞台
第二代是以gsm和cdma為代表的數字蜂窩技術,嚴禁版本加入了gprs,edge,cdma1x等數據業務網路。
第三代是以wcdma,tdscdma,cdma2000位主流的網路技術
第四代是我們所說的4G,或者LTE,也是目前商用了的最先進的技術
第五代還在研究中預計2020前後出商用系統
⑻ 無線網路是怎麼產生的
無線網路發展歷史
無線網路的歷史起源可以追朔到五十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第一代(1G)移動通信系統
20世紀70年代誕生的模擬蜂窩移動通信系統,1G系統採用模擬信號傳輸方式實現語音業務,使用頻分多址FDMA接入技術劃分信道。
第二代(2G)移動通信網
由於1G系統存在諸如頻譜利用率低、語音質量差、接入容量小、保密性差和不能提供數據通信服務等先天不足,目前已被數字蜂房移動通信系統取代,形成了覆蓋全球的第二代(2G)移動通信網。
目前2G移動通信系統主要有:全球移動通信系統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和碼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兩大移動通信標准。
第三代蜂窩移動通信網
國際電信聯盟ITU早在1985年就提出了第三代(3G)移動通信的雛形。因此,統一標准和頻段、提高頻譜利用率和支持多媒體移動通信正是3G移動通信與2G的主要區別。歐洲提出的寬頻WCDMA採用頻分雙工FDD(frequency division plex)信道。WCDMA的支持者主要是歐洲、日本等國家的GSM網路運營商和生產廠商,能夠在現有GSM網路基礎上,途徑GPRS逐步過渡到3G移動通信。
⑼ 無線網路感測器的歷史發展
無線網路感測器 其巨大的商業軍事應用價值,吸引了世界上許多國家的關注。Intel、微軟等IT業巨頭開始了無線網路感測器方面的研究工作。日本、德國、英國、義大利等科技發達國家也對無線網路感測器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紛紛展開了該領域的研究工作。我國在感測器網路方面的研究工作還很少,目前,國內一些高等院校與研究機構已積極開展無線感測器網路的相關研究工作,主要有清華大學、中科院軟體所、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科院自動化所、中國人民大學等。目前國內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穿戴式計算、上下文感知環境、智能教室等領域,在支持普適計算的操作系統或軟體架構系統的研究尚不多見。
⑽ 無線區域網安全發展歷程
LANBased.0f802.11and.ItsDeVel0Pment802·11無線區域網及其發展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軟體與理論專業鄧達Abs【ractIhetecllnlaueOtWL—AN(WireIessLocalAreaNet』work)lsde—veIOpingrapIdIytheseyears,andltsap—pIlcationlssprea(})asecIOf80211Dr0tocolln3aspec:ts:developmenI.princIple,andItsse(:urltv近年來,無線區域網獲得了廣泛的應用與長足的發展。當今國內,教育科研、醫療衛生等領域及製造業、倉儲業等各行各業都在廣泛應用無線網路。越來越多的公司、企業為提高競爭力,都在爭相採用無線網路,以方便移動性的網路接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長期的投資成本。一、無線區域網的概念無線網路是利用電磁波在空氣中發送和接受數據,而無需線纜介質連接形式的網路。它是對有線連網方式的一種補充和擴展,使網上的計算機具有可移動性.能快速、方便地解決使用有線方式不易實現的網路連通問題。隨著個人無線移動設備的普及,傳統的有線網路在一些場合下難以滿足人們移動辦公的要求。而無線網路具有傳統有線網路無可比擬的優勢(1)靈活性。在有線網路中,網路設備的安放位置受網路位置以及地理位置的限制.而無線區域網只要在無線信號覆蓋區域內,任何一個位置都可以接入網路。無線區域網另一個優點在其移動性.連接到無線區域網的用戶可以在信號覆蓋范圍內任意移動且能同時與網路保持連接。(2)安裝簡易。無線區域網可以免去或最大程度地減少網路布線的工作量,一般只要安裝一個或幾個接入點設備,就可以建立覆蓋整個區域的區域網絡。(3)容易維護。有線網路如果出現了由於線路連接不良而造成的網路故障.往往很難檢查,而且檢修線路需要付出很大的費用。無線網路則容易定位故障.只需要更換設備即可恢復網路連接。(4)易於擴展。無線區域網有多種配置方式.可以很快從只有幾個用戶的小型區域網擴展到上千用戶的大型網路.並且能夠提供節點之間諸如」漫遊「等有限網路無法實現的特性。目前廣泛應用的無線網路.主要包括以藍牙、lEE即0211以及H0meRF等為代表的一些無線連接技術。本文主要對基於lEEE80211系列協議的無線區域網(WireIessLOcaIAreaNetworkWLAN)進行介紹。二、無線區域網的歷史及發展無線區域網的歷史起源可以追溯到半個多世紀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美國陸軍採用無線電信號用作資料傳輸.他們研發出一套無線電傳輸技術.並且採用了相當高強度的加密技術,美軍和盟軍都廣泛使用這項技術。1971年,夏威夷大學的研究人員從美軍在二戰時期應用的這項技術中得到靈感,創造了第一個基於封包式技術的無線電通訊網路。這個被稱作ALOHNET的網路.包括7台計算機,它們採用雙向星型拓撲,網路橫跨四座夏威夷的島嶼,中心計算機放置在瓦胡島上。它可以稱作無線區域網的鼻祖。1985年.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授權普通用戶可以使用「工業、科技、醫學」(IsM)頻段.從而無線區域網向商業化發展。IsM的工作頻率在902MHz一585GHz之間。該工作頻段正好位於蜂窩電話頻段的上面。JsM頻段為無線網路設備供應商提供了產品頻段,而且終端用戶無需向Fcc申請就能直接使用設備。lsM頻段對無線產業產生了巨大的積極影響,保證了無線區域網元件的順利開發。隨著無線區域網的發展.各項相關規范建立的迫切性越來越突出.20世紀90年代.作為全球公認的區域網權威,IEEE802工作組陸續建立起了一組以協議形式表述的無線區域網規范標准.並得到了廣泛的認同和應用。這些協議包括8023乙太網協議、8025令牌環協議和80232100BAsE—T快速乙太網協議等。I旺E於1997年發布了無線區域網領域第一個在國際上被認可的協議一一80211協議。1999年9月,lEEE提出80211b協議.用於對80211協議進行補充,之後又推出了80211a、80211g等一系列協議,從而進一步完善了無線區域網的規范。lEEE80211工作組制訂的具體協議如下:(1)802.11a:80211a採用正交頻分(0FDM)技術調制數據.使用5GHz的頻帶。0FDM技術將無線信道分成以低數據速率並行傳輸的分頻率.然後再將這些頻率一起放回接收端.可提供25Mbit/s的無線ATM介面和10Mbit/s的乙太網無線幀結構介面以及TDD/T[)MA的空中介面。在很大程度上可提高傳輸速度,改進信號質量.克服干擾。物理層速率可達54Mblt/s,傳輸層可達25Mblt/s.能滿足室內及室外的應用。(2)802.11b:80211b也被稱為wi—FJ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