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TD-SCDMA網路優化 河岸優化
方位角調一下,別讓他對著河面打,避免河面反射。調不了。干擾大可以通過改頻點解決啊。
㈡ TD-SCDMA無線網路規劃的特點
2000年5月,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舉行的WARC會議上,正式確立了FDDWCDMA、cdma2000和TD-SCDMA為國際公認的第三代移動通信(3G)3大主流標准,從而進入3G的高速發展階段。
目前,國內3G市場的啟動已經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由我國主導提出的3G標准——TD-SCDMA的商用化進程,更是吸引了眾多業內人士的眼球。
為了推動TD-SCDMA技術標准在即將到來的3G商業化高潮中的廣泛應用,急需建立一個能夠與其他2個3G技術標准抗衡的完整的TD-SCDMA產業鏈。TD-SCDMA產業鏈應該包括上、中、下游3個部分,上游的基本內容為技術標準的確立和基礎技術內容的研究,中游的基本內容為網路及終端設備的研究開發和生產製造,下游的基本內容為網路的建設和業務的運營。經過幾年的發展,TD-SCDMA在產業化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重大進展,從晶元、終端到網路設備等各方面均達到了商用化的要求。網路建設的各個環節已經成為必須考慮的問題。2005年由信產部相關研究院負責的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的外場測試表明,3G網路設計規劃和優化將作為未來3G的第一挑戰,網路規劃、系統模擬和網路優化在3G的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移動通信系統的基礎設施的成本非常巨大,尤其是無線接入網部分。3G網路規劃要以競爭優勢和效益為導向,其中成本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要素。未來圍繞3G的競爭非常激烈,設法降低成本應該成為保持競爭優勢的一個重要目標。TD-SCDMA成為國際標準的時間還不長,目前還沒有真正的商用網,任何規劃技術仍然是紙上談兵,把它從基本的技術原理上升為可以支持實際應用的實用技術還有待實踐檢驗。從無線接入的特點來看,TD-SCDMA的組網和規劃技術將在以下幾個方面發生重要改變。
1 傳播模型
在無線網路規劃中,無線傳播損耗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參數,它決定著規劃結果的正確性。由於實際應用中的無線傳播環境是非常復雜的,需要通過理論研究與實際測試的方法歸納出無線傳播損耗與頻率、距離、天線高度等參量的數學關系式,稱之為傳播模型。常用的傳播模型可分為3類:經驗模型、半經驗(或半確定性)模型、確定性模型。其中,經驗模型是根據大量的測量結果統計分析後歸納導出的公式;確定性模型則是對具體現場環境直接應用電磁理論計算的方法得到的公式;半經驗(或半確定性)模型是基於把確定性方法應用於一般的市區或室內環境中導出的公式。鑒於無線網路規劃的復雜性,目前,仍然只能使用經驗或半經驗模型。
然而,經驗模型和半經驗模型通常具有預測誤差大、適應性差的缺點。為了提高預測的准確性,通常採用分段傳播模型和進行傳播模型的校準的方法來減小預測的誤差。
1)分段傳播模型
對於不同的傳播距離,電磁波在空中傳播的特性也是不同的。企圖用單一的傳播模型進行大范圍的預測將會造成很大的誤差。為此,對不同的傳播距離應調整不同的模型系數或採用不同的模型,這對於WCDMA和cdma2000來說尤其重要。因為FDD模式的CDMA系統是一個自干擾系統,網路的覆蓋、容量和服務質量主要受系統內的干擾限制。一個用戶受到的干擾可以來自距離幾百米到幾公里不等的基站。為了對干擾進行准確的預測,必須對8~10km以內的傳播損耗進行准確預測,因此必須採用分段模型。
對於TD-SCDMA系統來說,它的時分特性和智能天線帶來的空分特性,使得干擾源與有用信號在時間上或空間上錯開。干擾在TD-SCDMA系統中顯得並不太重要,更重要的是對有用信號的預測。而有用信號通常來自距離很近的宿主基站,因此,在TD-SCDMA系統中,短距傳播模型對規劃結果的正確性影響將更為重要。
2)傳播模型的校準
傳播模型的校準是提高預測准確度的另一個重要手段。由於每個地方的傳播環境是不一樣的,需要對傳播模型進行本地校準,然後再進行無線傳播損耗的預測。然而,在實際工程中,每對一個地區進行規劃,就進行大量的CW測試是不可行的。這樣不僅使規劃成本提高了很多,而且耽誤了工程進度。為了減少校準的工作量,在工程中,常常在某些地方進行校準,得到1~2個傳播模型,然後應用於幾乎所有的地區和基站。這樣的規劃模式仍然給規劃帶來了很大的誤差。
一般來說,模型的准確性和適用范圍是一對矛盾,模型越准確,其適用范圍就越小。可以選取若干典型區域進行校準,得到一系列適用於這些區域的傳播模型。這些傳播模型對於各自的典型區域來說,是比較准確的。但因為准確度提高了,其適用范圍就變小了。如果應用的傳播環境不匹配,就會帶來很大的誤差。因此,在實際使用時,應該以小區為單位,通過數字電子地圖,依據小區的傳播環境選擇相匹配的傳播模型,從而提高預測的准確度。
2 業務模型
第一代和第二代移動通信系統是為話音業務設計的,而3G系統則是為多媒體通信而設計的,通過該系統提供的高質量圖像和視頻,使人與人之間的通信能力進一步增強。目前TD-SCDMA所支持的最高傳輸速率為384kit/s,3GPP在R5引入了HSDPA技術,單載波的峰值速率可以達到2.8Mbit/s。這樣高的傳輸速率使得業務的接入能力大大增強了,支持更為廣泛的業務類型,包括各種視頻和音頻業務。因此,業務模型的預測將是3G網路規劃的一個重點和難點。
眾所周知,TD-SCDMA系統的一個很大特點是它的時分雙工模式。它的優點是可以為上下行時隙分配不同的比例,從而更好地支持不對稱業務。這個優點使得TD-SCDMA更適合承載非對稱的數據業務。然而,如果組網和規劃不合理,這一優點非但不能夠得到體現,相反還可能出現反作用。
首先,上下行時隙比例的規劃必須建立在一個准確的業務模型的基礎上。這在現階段仍然很困難。由於經濟水平和技術水平的制約,用戶還不習慣於利用無線接入的方式上網,目前還沒有現成的無線數據網路可供統計分析,許多無線數據業務模型是參考互聯網的數據模型而建立的。這樣,很難得到准確的無線數據業務模型。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和TD-SCDMA商用網的建立,用戶的行為習慣可能會發生改變。我們應該對無線數據業務始終進行跟蹤分析,及時修正時隙比例規劃。
其次,目前的時隙比例規劃大多依據上下行的業務流量來制定。僅僅這樣是不夠的,必須考慮業務的優先順序。如一個話音業務的流量為12.2kbit/s,一個視頻點播業務的流量為幾十或幾百kbit/s。話音業務是上下行對稱的,而視頻點播業務則是以下行業務為主的。如果完全按照流量進行規劃,則視頻點播業務的大流量會導致時隙比例規劃的不平衡,從而使許多話音業務沒有足夠的信道資源。由於話音業務的容量必須首先保證,建議在建網初期先採用對稱的時隙比例,同時跟蹤業務流量變化,逐步調整上下行時隙。
另外,在依據業務模型制定時隙方案時,要同時考慮系統的干擾。數據業務在地理上分布的不均勻性容易使我們傾向於不同的小區採用不同的時隙方案。但是,相鄰小區的上下行時隙不一致會產生干擾,而如果所有小區都採用統一的時隙方案則會犧牲容量。相應的也有一些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比如犧牲某些邊緣小區的交叉時隙。這些方法有待在應用中驗證。
3 干擾分析
基於CDMA的系統有一個典型的特徵,就是網路容量和服務質量由干擾水平決定。在已經得到廣泛應用的cdma20001x網路中,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某些區域的無線信號電平值比較高,掉話仍有可能發生;而某些地區的電平值比較低,通話質量卻很好。可見,碼分多址的無線網路的服務質量主要取決於干擾水平。無線網路規劃的重要任務就是預測網路的干擾,並盡可能控制干擾,使網路的性能得到充分發揮。
TD-SCDMA系統由於具有時分和空分的特點,在干擾方面與其他2種3G系統(WCDMA和cdma2000)並不完全相同。在TDD模式下,通過空分(智能天線的波束賦形)和時分(在不同的時隙分配信道)方式,可以使系統的自干擾非常輕,系統容量不再受限於干擾,而是主要受限於碼字。另外,對於FDD系統來說,當用戶數增加時,干擾加大,小區半徑收縮,小區邊緣的用戶可能處於覆蓋盲區或弱區,小區呼吸現象非常明顯。在TDD模式下,新增的用戶通過智能天線賦形和發射時隙的分隔,減輕對已激活用戶的干擾,小區呼吸作用不明顯。這樣,TD-SCDMA的小區覆蓋范圍比較穩定,切換區域不易受系統負荷影響。因此,在TD-SCDMA的網路規劃中,干擾比較容易估計,可以認為接近於0,只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需要考慮。
4 擾碼規劃
依據協議規定,cdma2000的導頻相位共有512個,相鄰2個導頻相位相差64chip。WCDMA有8192個擾碼,分為512個集合,每個集合包含1個主擾碼和15個輔擾碼。可以看到,cdma2000和WCDMA的擾碼資源是比較豐富的。另外,cdma2000和WCDMA的導頻/擾碼之間具有比較好的相關性,需要產生很大的位移才會發生混淆。而產生足夠大的位移需要信號在空中傳播很長的距離,這時,信號的電平通常已經弱到不足以產生混淆。因此,cdma2000和WCDMA的導頻/擾碼規劃是相對比較容易的。
TD-SCDMA系統共有128個長16chip的基本擾碼序列,這128個基本擾碼按編號順序分為32個組,每組4個,每個基本擾碼用於下行UE區分不同的小區。TD-SCDMA的擾碼是PN碼,具有很好的相關性。但是由於碼序列比較短,當碼經過位移後,碼之間的相關性會隨之不同。實驗可得,擾碼移位後,碼字之間的相關性會發生變化,並且不同的碼,其變化的程度也不同。
可以看到,TD-SCDMA系統中的擾碼具有擾碼資源少、碼長度短、經過位移後碼之間的互相關性變差等特點。這些特點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系統擾碼分配的難度。在規劃時,應該考慮位移導致相關性能惡化的影響,在鄰近的小區中應該盡量選用相關性比較好的擾碼,並且應為新小區預留一定的擾碼。
5 規劃工具
目前,在規劃工具市場上,還沒有出現公認的比較成熟的TD-SCDMA規劃工具。而對於TD-SCDMA這樣一個技術性很強的通信系統,沒有一個好的計算機軟體來輔助設計是無法做好的。與WCDMA和cdma2000相比,TD-SCDMA的規劃軟體工具的開發和選擇要更困難。
首先,規劃工具必須貫穿整個規劃設計過程的始終。在前期准備階段,規劃工具提供傳播模型校正、業務預測等功能;在預規劃階段,提供鏈路預算和容量估算等功能;在詳細規劃階段,提供模擬分析等功能。另外,TD-SCDMA規劃工具還要提供上下行時隙規劃和擾碼規劃等功能。
其次,規劃工具必須適應大計算量的要求。在現實的網路中,基站和模擬用戶的數目是非常大的,這使得模擬分析的計算量很大,同時,輸出高精度分析圖也使得規劃軟體必須面對海量計算的要求。另外,TD-SCDMA的智能天線賦形和分時隙規劃,也給規劃軟體的計算帶來了非常大的負擔。龐大的計算量對TD-SCDMA規劃工具的開發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天線模型的建立也是TD-SCDMA規劃工具的一個難點。傳統的天線只需給出360°的水平增益和垂直增益,即可近似算出空間任意一點的增益。天線模型比較簡單,不同廠家的天線只要給出水平增益圖和垂直增益圖即可為其建立天線模型。而智能天線是一種自適應的天線,其空間的增益與用戶的具體位置、天線的自適應調整演算法等有關,是一個動態模型。不同廠家的實現方法可能會不一樣,規劃軟體應該建立一個智能天線的備品庫和演算法庫。當一種新的智能天線生產出來時,還必須能以某種手段錄入到規劃軟體中。
關於業務模型,根據QoS要求和數據流特徵,目前標准里建議分為4類,即會話類、瀏覽類、流類和後台類。TD-SCDMA的一個優勢在於對數據業務的支持非常靈活。隨著應用的深入,新興的業務會不斷涌現。規劃工具除了支持目前劃分的4類業務模型外,對業務建模還應提出如下要求:
a)良好的擴展性,使用戶在無需修改代碼的基礎上簡單快捷地加入新的業務模型;
b)靈活的配置性,提供方便的修改和定製新的業務模型的途徑;
c)准確地反映具體業務的特徵,要求對每個具體業務都能夠定義與實際情況符合的該業務的QoS和GoS需求及具體業務特徵。
另外,對規劃軟體的另一個重要要求是要有友好的操作界面。規劃軟體的使用貫穿整個規劃過程,使用者眾多,水平不等,友好的操作界面是規劃軟體得以推廣的重要條件。目前,開發規劃軟體的廠家比較多,不同規劃軟體的使用方法也不一樣。規劃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規劃軟體的操作流程通常也比較復雜,沒有友好的操作界面和操作規范,很容易導致軟體操作不當,從而產生不正確的規劃結果。
㈢ TD-SCDMA網路規劃 簡要描述
TD-SCDMA網路建設大體可分為三個步
驟:網路規劃 工程實施 網路優化 網路規劃是
建設高質量TD-SCDMA網路的關鍵,它對以後
網路的好壞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網路規劃是網
絡優化的基礎,網路優化是規劃的修正與補充,
同時為後續的規劃提供可靠的依據 其中網路
規劃按照專業可分為無線專業規劃,電源規劃,
傳輸規劃,線路規劃,核心網規劃以及相關配套
專業的規劃,無線專業規劃在整個規劃過程中
起決定性作用,所有其它規劃都是以無線網路
規劃為基礎
㈣ TD-SCDMA規劃設計流程包括哪些要點
TD-SCDMA系統採用多種關鍵技術使得小區內和小區外的干擾基本被抑制,因此具有更大的頻譜利用率和容量。TD-SCDMA系統容量特點主要有:各種業務基本同徑覆蓋、小區呼吸效應不明顯、接力切換沒有宏分集、切換比較容易控制、上下行容量與時隙比例和最大發射功率有關。
多種干擾抑制技術的採用,使TD-SCDMA系統中的容量受限呈現出多樣性(即功率受限、碼資源受限和干擾受限),但以碼資源受限為主。在密集城區和復雜環境中會表現為干擾受限,在一般城區、郊區、農村等環境和區域中表現為碼資源受限,因此TD-SCDMA系統容量規劃應針對不同環境區別對待。目前TD系統的容量估算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公式法、BRU法和坎貝兒法。BRU法和坎貝爾法引入了基本資源單元、業務資源強度等概念,適用於TD-SCDMA這種資源受限系統,不適用於WCDMA這類干擾受限系統。WCDMA系統容量規劃一般採用基於干擾受限的公式法,但計算公式和TD-SCDMA有所不同。
㈤ TD-scdma大型場館的無線網路優化畢業設計
大型場館覆蓋方案
大型場館在室內覆蓋建設中所佔比例很大,而且往往是重大集會所在地,所以大型場館的網路建設意義重大。特別是2008年奧運會即將在北京召開,北京奧組委已經向國際奧委會承諾舉辦一屆有史以來最高水平的奧運會,在無線通信方面,要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提供奧運史上技術最先進、業務最豐富、服務最周到的移動通信服務。這給我國的運營商及通信設備製造商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壓力。而通信服務的基礎是優質的網路覆蓋,因此做好奧運城市,特別是體育場館的網路覆蓋工作尤為重要。
一、大型場館覆蓋的關鍵因素
大型場館的無線傳播環境和話務特點與寫字樓、住宅小區等建築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室內覆蓋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其獨特性。
大型場館作為重大活動和賽事的舉辦地,場地都比較開闊,可容納人數眾多,是一般的室內建築無法比擬的,例如奧運主會場鳥巢可容納9萬人、沈陽奧體館可容納6萬人。在活動期間,這些場館大部分時間容量飽和,用戶密度高、話務量大,因此首先要解決網路容量問題;其次,為實現高容量,場館內部一般分為若干個小區,在場館內傳播環境良好,一般為視距傳輸,各小區之間的干擾大,需要考慮如何消除干擾;此外,大型場館的話務量會隨時間和空間而變化,在活動期間需要滿足最大話務容量,而非活動時間話務量極低,合理調度資源、節省不必要的能源損耗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因此,在進行大型場館網路設計時,需要綜合考慮網路容量、話務調度、網路質量及穩定性等多種因素。
二、大型場館「多通道」覆蓋方案
「多通道」室內覆蓋方案是中興通訊首創的新一代室內覆蓋解決方案,它結合TD多通道的特點,藉助定製的中興通訊小型化BBU+RRU特色室內覆蓋產品,將室外智能天線思想引入室內形成「多通道」隔離干擾。用特色室內「多通道」演算法替代室外智能天線演算法,不僅能降低室內系統的干擾,大幅提升覆蓋質量,還可以實現覆蓋和容量的獨立規劃,為網路後續的良性發展打下基礎。在大型場館的網路規劃中,採用「多通道」室內覆蓋方案能夠解決容量、網路質量及穩定性等諸多問題。諸多大型場館網路規劃案例充分證明:無論模擬結果還是測試結果該方案性能都優於傳統覆蓋方案。
1. 恰當選擇信源是精品網路的基礎
大型場館需要支持幾萬用戶的通訊需求,對於特大型場館甚至需要支持數十萬用戶的通訊需求,對系統的容量要求極高。另一方面,大型場館的場地較開闊,設備要求集中維護,提高網路維護效率。大型場館TD-SCDMA室內覆蓋的信源建議採用BBU+RRU方式,將基站的基帶部分和射頻部分分開,基帶池(即BBU)集中放置共享基帶,便於網路的集中管理,而射頻部分(即RRU)可以靈活放置在室內任何地方,為場館的各個角落提供信源,通過光纖與基帶池(即BBU)連接。基站分離成BBU和RRU兩個部分,在設備的選擇上可以有更多的組合方式。例如,從容量出發可以選擇大容量或超大容量的BBU;從功率考慮,可以根據覆蓋場景選擇2W或12W的RRU。該方式應用於大型場館具有組網靈活、施工簡便的優勢,便於網路規劃和工程施工。採用這種組網方式可以更方便地調整網路容量,覆蓋不同區域的RRU可以按需進行小區合並或分裂,只需後台對RRU歸屬進行相關配置,無需改造天饋就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小區規劃。
此外,從節省成本和快速建網的角度出發,大型場館的TD-SCDMA分布系統建議採用與2G共天饋方式。BBU+RRU的靈活組網,最大限度避免了與2G合路建設帶來的限制。
沈陽奧體中心體育場是中興通訊承建的眾多大型場館之一,佔地25.4萬m2,建築面積10.4萬m2,長278m,寬235m,高82m,地上6層,看台分為上、下兩層,奧運會凈容量6萬人。效果示意如圖1所示。
該場館進行TD網路覆蓋時,採用BBU+RRU組網方式, RRU分別與2G系統各區的室內覆蓋系統合路共用天饋系統,完成看台和功能房的覆蓋,共使用了8個RRU覆蓋整個場館,共享一個大容量的BBU。在這種組網方式下,通過共享能盡量減少網路設備,對設備進行集中管理,給賽會期間網路維護帶來極大便利。
2.合理的網路規劃提升網路品質
大型場館室內無線信號傳播為視距傳輸,能量以直達徑為主。室內覆蓋在缺少智能天線和良好的空間隔離時,小區間的干擾較嚴重,所以在滿足容量的同時,將干擾降到最低是網路規劃中的一個重要任務。
在大型場館的覆蓋方案中,充分利用了「多通道」演算法的優勢。上行方向,用戶分散在多個通道隔離干擾;下行方向,每個用戶的信號只在其上行歸屬的通道下發射,不會影響其他通道用戶信號,有效降低了用戶間的干擾;切換區或信號弱區可在歸屬通道和次強通道均進行信號收發分集。「多通道」覆蓋實現了在同一小區內降低干擾的目的,配合高指向性天線可以進一步降低干擾。
根據場館的容量需求,小區劃分還要考慮網路性能和頻點復用。大型場館與周圍的宏覆蓋之間一般採用異頻組網。根據TD的網路頻率原則:一般室內覆蓋佔用3個頻點,宏覆蓋佔用3~6個頻點。考慮到大型場館的容量要求,推薦大型場館覆蓋使用6個頻點,周圍宏覆蓋採用3個頻點。一般室內分布系統,不同小區間可以通過建築物本身增加隔離,小區之間可以同頻組網。而大型場館小區之間的空間隔離小,完全同頻組網情況下,由於小區間的干擾嚴重影響網路性能,通過模擬和實測,採用頻率1:1復用的組網形式,將整個場館劃分為6個小區,這種條件下,可以基本達到滿碼道工作,提供最大的系統容量。如果容量不需要這樣大,可以減少小區數目。典型情況下,可以將看台劃分為4個小區實現覆蓋。
沈陽奧體中心看台覆蓋使用的8個RRU,可以自由組合組成8小區、4小區和2小區覆蓋。模擬和測試結果表明,看台覆蓋異頻4小區組網為最佳組網方案。在實際組網中,將原來規劃的8小區進行通道合並,組成異頻4小區組網。即每個小區包含2個通道,利用「多通道」演算法在小區內隔離干擾的同時,頻點利用率也提高了一倍。測試結果顯示:本規劃案例中,容量與功率相對平衡,容量能夠達到最大值,手機通話質量好,手機發射功率處於較低水平,TCP(發射載波功率)比較平穩,測試效果優良。
三、 總結
大型場館由於無法使用智能天線,使得TD-SCDMA系統由碼道受限變為干擾受限。因此在設備的選擇和網路規劃方面,需要綜合考慮網路容量、話務調度、網路質量及穩定性等多種因素。
中興通訊承建了2008年奧運會絕大部分奧體場館的室內覆蓋項目,積累了豐富的場館覆蓋經驗。模擬和測試結果表明,使用BBU+RRU組網方式、運用「多通道」演算法,並進行合理的網路規劃,能夠有效解決場館的容量和干擾問題。
作者:原均和 金康虎 劉星 來源:中興通訊技術
㈥ TD-SCDMA網路規劃 畢業設計
TD-SCDMA網路規劃開題報告概述
內容提要
第三代移動通信網已經逐步邁入了商用狀態,第三代移動通信網路主要有3大主流技術標准:TD-SCDMA、WCDMA、cdma2000。其中TD-SCDMA通信標準是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技術。TD-SCDMA是我國提出的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移動通信標准,本書對TD-SCDMA無線網路規劃進行了全面詳細的描述。先就TD-SCDMA的技術特點、網路結構等進行了簡要分析,在考慮了TD-SCDMA特有的智能天線、上行同步、聯合檢測、接力切換等關鍵技術在無線網路規劃中的特殊性後,對TD網路的無線規劃步驟分章節地進行了介紹。同時根據其固有的上、下行不對稱數據傳送特點,給出了TD-SCDMA在不同話務場景下的應用實例。
TD-SCDMA網路規劃設計內容
TD-SCDMA的無線網路規劃和優化的各個環節,從移動通信的傳播特性、TD的技術特點、TD的規劃原則和流程、TD網路建設需求分析、TD業務分析和預測、TD無線環境分析、TD天線選型、TD網路規模估算、TD網路拓撲結構設計、TD無線網路勘察、TD無線參數規劃、TD頻點規劃、TD碼資源規劃、TD無線小區規劃、TD規劃案例、TD無線解決方案、TD室內覆蓋、TD系統互調干擾與隔離度等環節都進行了敘述.
TD-SCDMA網路規劃技術指標
移動通信無線網路規劃的原理及步驟基本相通,對於曾從事過移動通信無線網路規劃且具有一定規劃經驗的專業人員來說,本書能夠引導規劃人員盡快熟悉TD網路的規劃要求,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通過比較學習,找出TD網路規劃的技術特點,區分TD網路規劃上的特殊要求,實現快速掌握TD無線網路規劃方法的目的。對於未參與過第三代移動通信規劃的規劃人員來說,在進行TD規劃時,以下幾個因素應值得關註:
1、工作頻段穿透能力差,要充分考慮各種地形地物對高頻段無線信號的衰減影響。
2、定時提前對覆蓋半徑的影響,適當選定定時提前值。
3、多業務並發的特點,要充分考慮覆蓋區數據業務和話音業務的容量需求及覆蓋需求。
對於新介入無線網路規劃的人員來說,覺得本書對規劃的通用性步驟方面的介紹較為全面,已具有較完善的學習、參考等指導作用,但在具體規劃案例分析、實用性指導等方面略顯不足,理論性偏強,實用性偏弱,主要規劃步驟的案例分析及指標參數的選擇指導等方面介紹偏少,缺乏足夠的深度。新手學習起來會比較費勁。
第1章介紹了移動通信的傳播特性,這些知識和2G網路差不多,如果有2G相關知識的朋友可以不用再仔細閱讀了,其中涉及很多公式,我也沒有認真地去理解它,感覺不是非常必要。
第2章介紹了TD的技術特點,這一章非常重要,它讓我們了解了TD和其它網路的不同之處,應該要做必要的了解。不過認真讀下來之後,發現自己對midamble碼還不了解,本想在後面的內容中會有介紹,可惜看到後面還是沒有,對midamble碼的作用還是不清楚。
第3章介紹了無線網路規劃的原理與流程,感覺這章中最主要的要記住兩點,一個是TD的頻段,還有一個就是TD的最大覆蓋距離。
第4章介紹了網路建設需求分析,這章最主要的是要關注網路指標要求。
第5章介紹了業務分析與預測,主要講解了一些話務模型和預測方面的知識,個人主要理解了些話務模型中涉及到的指標。
第6章介紹了無線環境分析,重點關注傳播模型的校正,因為這是在網路規劃的過程中經常涉及到內容,在今後的實際工作中很可能會接觸到。可惜在書中最後給出的幾個案例圖是黑白的,看不出效果來。如果可行的話建議改成彩圖,有助於讀者快速有效地理解消化。
第7章介紹了天線選型,更深入地講解了智能天線的相關知識及如何在實際工作中正確選取天線類型。主要關注終端接收功率和基站接收功率的計算,還有在下傾角要求較大時不能只採用機械下傾,因為這樣容易導致天線的波瓣變形。
第8章介紹了網路規模估算,講解比較詳盡,列了很多表格,讓人一目瞭然。
第9章介紹了網路拓撲結構設計,主要講解了MapInfo的使用,這個很實用,在實際工作中是經常要用到的,當初選這本書,也是因為看到它裡面有介紹這個,我想這本書應該比較適合做工程的人員。
第10章介紹了網路勘察,這個和2G基本相同。
第11至13章分別介紹了無線參數、頻點及碼資源的規劃,是本書也是TD規劃在工程實踐中的重中之重,在開站的過程中,這個是關鍵的一步。
第14、15章介紹無線網路小區規劃,主要講解如何在規劃軟體中進行小區數據、鄰區的規劃,這個還是要靠實際操作,我玩過百林的TD模擬軟體,感覺和書中介紹的差不多。
第16章介紹了無線解決方案,粗略講解了新技術BBU+RRU的建網方案,這個在工作中我也略有涉及,現在新開TD基站應該都用這個方案了,想要更深入了解的,可以到網上下些這方面的資料看。第2節中,各種無線情況下的覆蓋解決方案也很實用。
第17章介紹了室內覆蓋,這章的這點是給出了各種典型場景的解決方案。
第18章介紹了各種干擾的概念,主要介紹TD與DSC1800系統間的相互干擾,還介紹了室內外干擾的解決方案。
㈦ 鄭州哪裡有賣《TD-SCDMA網路規劃優化方法與案例》這本書的
你可以到卓越網買.搜索「scdma 網路」,看看是否是你要的.開發票還可送到家.www.amazon.cn/?source=viphhs
㈧ 求找TD-SCDMA的網路優化的案例
TD網路干擾定位方法與青島TD-SCDMA網路優化案例分析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TD-SCDMA聯盟 點擊數:154 更新時間:2007-4-17 10:18:53
速度快,防病毒,堵漏洞,就要用火狐瀏覽器
三、干擾源定位
1. TD系統自身干擾的排除
干擾源的大致方向基本判定之後,在距離E座3扇天線正下方2米處,通過用Sitemaster掃頻測試,發現E座3扇方向TD頻段內的信號比另外兩個扇區方向的要強,初步懷疑是TD系統內的干擾。為了證實這種判斷,閉塞手機能接收到的所有TD小區,通過LMT查看E座3扇區底噪,3個頻點的底噪在閉站前後基本沒有變化,TD系統內部的干擾可能性排除。
2. 小靈通基站干擾的排除
該工業園除TD基站外另有16個小靈通基站,其中在E座天面上能目測到的只有4個。 小靈通的頻段1900~1920MHz,是當前除了3G其他制式外離TD頻段最近的無線通信系統,如果個別設備不理想,其帶外雜散很可能落到TD頻段內,對TD系統產生上行干擾。
該工業園內距離E座3扇方向較近的小靈通基站約為60m,TD天線和小靈通天線之間有建築物阻擋,並且有一定垂直隔離度。關閉了距離較近的3個小靈通基站後,從掃頻結果來看,小靈通信號明顯有所減弱,但TD頻段內的信號並無明顯變化。
從Sitemaster掃頻效果圖可以看出,小靈通基站關閉前後TD頻段信號並無明顯變化,且3個小靈通關站後底噪也沒有明顯變化。因此將干擾定位於小靈通基站理由並不充分。根據以往經驗來看,受到小靈通干擾的基站一般干擾存在較大的信號波動,並且各個時隙之間會存在明顯差異,和時間段也有關系,原因是和小靈通基站用戶數目相關。用FSU掃頻的結果來看, E座3扇區看到的干擾在各上行時隙基本一致,並且全天都沒有變化,由此也可以排除小靈通的干擾。
確認干擾源
排除小靈通基站干擾之後,進一步尋找新的干擾源。在後台把第3扇區TMB改為全收模式,FSU同步到基站後,通過TMB的饋線測量5ms內的信號,截圖如下:
圖中可以看到,除了TS0接收到其他TD扇區的功率外,其他所有時隙都受到同樣的干擾,應該說,該干擾不區分時間。如果是一個外界的干擾源,原則上來說,指向干擾方向的扇區都應該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擾。接下來,把前面已確定的干擾方向上的幾個典型基站進行統計,發現都存在底噪偏高現象,和從LMT上看到現象是一致的。接下來又對所有的基站作了統計分析,結果發現有十幾個基站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擾。
將干擾較大的站點的底噪在地圖上進行標注,以進一步確認外界干擾源的位置,如下圖所示:
㈨ gsm系統和td-scdma系統網路優化的區別主要有哪些
GSM是2G網路,TD-SCDMA是3G網路
GSM
全球移動通信系統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就是眾所周知的GSM,是當前應用最為廣泛的行動電話標准。全球超過200個國家和地區超過10億人正在使用GSM電話。
GSM標準的無處不在使得在行動電話運營商之間簽署"漫遊協定"後用戶的國際漫遊變得很平常。 GSM 較之它以前的標准最大的不同是它的信令和語音信道都是數字式的,因此GSM被看作是第二代 (2G)行動電話系統。 這說明數字通訊從很早就已經構建到系統中。GSM是一個當前由3GPP開發的開放標准。2015年,全球諸多GSM網路運營商,已經將2017年確定為關閉GSM網路的年份。
TD-SCDMA
TD-SCDMA是英文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時分同步碼分多址) 的簡稱,中國提出的第三代移動通信標准(簡稱3G),也是ITU批準的三個3G標准中的一個,以我國知識產權為主的、被國際上廣泛接受和認可的無線通信國際標准。是我國電信史上重要的里程碑。(相對於另兩個主要3G標准CDMA2000和WCDMA,它的起步較晚,技術不夠成熟。)根據野村證券的統計,截至2014年底,TD-SCDMA網路建設累計投資超過1880億元。加上中國移動投入的終端補貼、營銷資源,保守估計投入遠遠超過2000億元。
㈩ 請問大家有沒有《TD-SCDMA無線網路設計與規劃.pdf》的電子書
卓越上面去買呀,有需求的話也不算很貴。http://www.amazon.cn/mn/detailApp/ref=sr_1_1?_encoding=UTF8&s=books&qid=1273068674&asin=B0011F7FCO&sr=8-1
目錄
第1章 移動通信的傳播特性
1.1 無線通信中的信道特性
1.2 無線傳播模型
第2章 TD-SCDMA技術特點
2.1 TD-SCDMA網路結構
2.2 TD-SCDMA關鍵技術
第3章 TD-SCDMA無線網路規劃原則與流程
3.1 TD-SCDMA網路特性
3.2 TD-SCDMA規劃原則
3.3 TD-SCDMA規劃流程
第4章 網路建設需求分析
4.1 需求分析概述
4.2 區域劃分
4.3 用戶預測
4.4 話務分布
4.5 無線環境
4.6 客戶的網路建設策略
4.7 網路指標要求
第5章 TD-SCDMA業務分析與預測
5.1 3GPP中的業務分類
5.2 話務模型介紹
5.3 業務滲透率和用戶密度
5.4 業務建模舉例
第6章 無線環境分析
6.1 清頻測試
6.2 無線傳播模型測試
6.3 無線傳播模型校正
第7章 天線選型
7.1 智能天線概述
7.2 智能天線的種類
7.3 智能天線性能參數的選擇
7.4 典型場景下的參數選擇
7.5 天線選型案例
第8章 TD-SCDMA網路規模估算
8.1 無線網路預規劃流程
8.2 網路規模估算的定義
8.3 網路規模估算的流程
8.4 站型和覆蓋面積的關系
8.5 覆蓋估算方法
8.6 容量估算方法
8.7 覆蓋與容量的關系
8.8 基站規模確定
第9章 網路拓撲結構設計
9.1 拓撲結構設計概念
9.2 基站布點和預規劃模擬
9.3 拓撲結構設計工具
9.4 Mapinfo軟體在網規布點中的應用
9.5 Google Earth在網規布站中的應用
9.6 使用規劃軟體進行預規劃
第10章 TD-SCDMA無線網路勘察
10.1 無線網路勘察的目的
10.2 無線網路勘察流程
10.3 勘察儀表和工具
10.4 站點選擇規范
第11章 TD-SCDMA無線參數規劃
11.1 網路識別類參數
11.2 小區類基本參數
11.3 覆蓋功率類參數
11.4 小區接入參數
11.5 小區選擇/重選參數
11.6 小區切換參數
第12章 頻點規劃
12.1 干擾對移動網路的影響
12.2 頻率復用
12.3 頻率規劃的定義和方法
12.4 單載波異頻組網條件下的頻率規劃方案
12.5 N頻點同頻組網條件下的頻點規劃方案
第13章 碼資源規劃
13.1 TD-SCDMA碼資源
13.2 擾碼規劃方法
第14章 TD-SCDMA無線網路小區規劃
14.1 網路模擬目的
14.2 模擬的前期工作
14.3 模擬電子地圖知識
14.4 網路模擬基本流程
14.5 模擬實例和圖層
14.6 網路模擬結果分析
第15章 TD-SCDMA無線網路規劃案例
15.1 規劃前分析
15.2 規模估算
15.3 無線網路勘察
15.4 網路模擬
15.5 參數規劃
15.6 規劃報告輸出
第16章 TD-SCDMA無線解決方案
16.1 創新的BBU+RRU建網方案
16.2 TD-SCDMA覆蓋解決方案
第17章 TD-SCDMA室內覆蓋
17.1 室內場景分類
17.2 室內話務模型
17.3 室內傳播模型
17.4 多通道室內覆蓋解決方案
17.5 多通道方案室內場景應用
17.6 室內覆蓋頻率規劃
17.7 引入TD-SCDMA系統改造方案案例
第18章 系統間互干擾與隔離度
18.1 干擾的基本原理
18.2 互干擾確定性計算舉例
18.3 TD-SCDMA和其他系統互干擾研究結果
18.4 室外抗系統間干擾措施
18.5 室內分布系統中干擾解決方案
18.6 空間隔離估算
參考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