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無線感測器網路
無線感測器的無線傳輸功能,常見的無線傳輸網路有RFID、ZigBee、紅外、藍牙、GPRS、4G、2G、Wi-Fi、NB-IoT。
與傳統有線網路相比,無線感測器網路技術具有很明顯的優勢特點,主要的要求有: 低能耗、低成本、通用性、網路拓撲、安全、實時性、以數據為中心等。
『貳』 無線感測器網路技術的介紹
本書從項目團隊當前正在開展的主要研究方向出發,介紹了無線感測器網路相關的若干關鍵技術。內容涵蓋無線感測器網路的網路支撐技術(物理層、MAC、路由協議,協議標准)、服務支撐技術(時間同步,節點定位,容錯技術、安全設計,服務質量保證)及應用支撐技術(網路管理,操作系統以及開發環境)等方面,主要介紹無線感測器網路技術的相關原理及方法等,給廣大讀者進行系統學習及深入研究提供參考。
『叄』 求《無線感測器網路簡明教程》崔遜學,左從菊編,清華大學出版的電子版。
若是需要,加 Wo
《無線感測器網路簡明教程》
作者:崔遜學,左從菊編著 頁數:209 出版日期:2009.07
叢書名:高等院校電子信息與電氣學科特色教材
簡介:本書根據網路工程本科專業的發展方向和教學需要,結合無線網路和感測器技術的最新發展及其應用現狀編寫而成。本書主要介紹無線感測器網路的基本概念,常見的微型感測器,感測器網路的通信技術、支撐技術、應用開發基...
ISBN:978-7-302-20186-1
『肆』 無線感測器網路的無線感測器網路研究趨勢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無線感測器網路積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在這十幾年研究中,主要以學術界為主,大多是私有的針對特定場景的協議,難以進行大規模應用推廣。這幾年無線感測器網路或者物聯網受到產業界的高度重視,為實現不同企業產品的互聯互通,標准化被提上日程。目前許多標准化組織參與到物聯網、無線感測器網路標準的制定,如Zigbee、Z-WAVE、6Lowpan、ISA100.11a、IEEE802.15.4等,並且日益成熟,相關產品日益豐富,物聯網產業雛形基本成形。
基於標准化的協議進行研發成為不可阻擋的技術趨勢,已經成為行業共識。目前IETF制定的6Lowpan標准體系,是符合IPv6技術的專門為物聯網定製的無線自組網體系,包括802.15.4物理層和MAC層、6Lowpan適配層、IPv6、Roll RPL組網路由協議、CoAP應用層協議,該技術標准具有開放、免費、與互聯網無縫集成、海量地址空間等優勢,最可能成為物聯網、無線感測器網路技術的事實標准,是該領域的發展趨勢。
《無線感測器網路》作為國內最早的研究書籍,對該領域的各個方面進行綜述和介紹,是很好的入門資料。然而近幾年,該領域技術的快速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的技術與相關書籍,形成新的研究趨勢,值得關注和進一步研究,相關研究如下:
IPSO 6Lowpan技術白皮書
類似相關書籍《6LoWPAN: The Wireless Embedded Internet 》
類似相關書籍《Interconnecting Smart Objects with IP》
『伍』 無線感測器網路技術的目錄
第1章 現狀與發展
1.1 WSN研究歷史
1.2 WSN與Ad hoc網路
1.3 WSN體系結構
1.4 WSN的應用
1.5 WSN研究
1.6 WSN研究中的若干問題
第一部分 網路支持技術
第2章 路由協議
2.1 概述
2.2 以數據為中心的路由協議
2.3 集群結構路由協議2.4 地理位置信息的路由協議
2.5 WSN路由協議的發展
第3章 MAC協議
3.1 概述
3.2 競爭型MAC協議
3.3 分配型MAC協議
3.4 混合型MAC協議
3.5 MAC層與跨層設計
3.6 本章總結
第4章 物理層設計
4.1 概述
4.2 頻率分配
4.3 通信信道
4.4 調制解調方式
4.5 無線感測器網路物理層設計
4.6 物理層非理想特性研究
4.7 射頻前端功耗分析與低功耗設計考慮
4.8 本章總結
第5章 通信標准
5.1 IEEE 802.15.4標准
5.2 ZigBee標准
5.3 6LowPan草案
5.4 本章總結
第二部分 服務支持技術
第6章 時間同步技術
6.1 基本概念
6.2 傳統與挑戰
6.3 典型時間同步協議
6.4 新型同步機制
6.5 本章總結
第7章 節點定位技術
7.1 概述
7.2 基於測距的定位技術
7.3 無需測距的定位技術
7.4 其他技術主題
7.5 典型定位系統
7.6 展望
第8章 容錯設計技術
8.1 概述
8.2 故障模型
8.3 故障檢測與診斷
8.4 故障修復
8.5 感測器網路的可靠性分析
8.6 本章總結
第9章 安全設計技術
9.1 無線感測器網路安全挑戰
9.2 無線感測器網路安全需求
9.3 無線感測器網路安全威脅
9.4 基本安全技術
9.5 感測器網路加密技術
9.6 節點安全技術
9.7 感測器網路服務組件安全
9.8 本章總結
第10章 服務質量保證
10.1 無線感測器網路服務質量概述
10.2 無線感測器網路感知OoS研究
10.3 無線感測器網路傳輸OoS研究
第三部分 應用支持技術
第11章 網路管理
11.1 網路管理概述
11.2 無線感測器網路管理概述
11.3 無線感測器網路管理系統實例分析
11.4 無線感測器網路管理的發展
11.5 本章總結
第12章 操作系統
12.1 概述
12.2 TinyOS操作系統
12.3 MANTIS操作系統
12.4 SOS操作系統
12.5 TinyOS、MOS和SOS的設計實現比較
12.6 本章總結
第13章 開發環境
13.1 概述
13.2 協議設計
13.3 實現驗證
13.4 本章總結
『陸』 什麼是無線感測技術
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出現了將傳統感測器採用點對點傳輸、連接感測控制器而構成感測網路雛形,我們把它歸之為第一代感測器網路。隨著相關學科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感測器網路同時還具有了獲取多種信息信號的綜合處理能力,並通過與感測控制的相聯,組成了有信息綜合和處理能力的感測器網路,這是第二代感測器網路。而從上世紀末開始,現場匯流排技術開始應用於感測器網路,人們用其組建智能化感測器網路,大量多功能感測器被運用,並使用無線技術連接,無線感測器網路逐漸形成。
無線感測器網路是新一代的感測器網路,具有非常上世紀70年代,其發展和應用,將會給人類的生活和生產的各個領域帶來深遠影響。
無線感測器網路可以看成是由數據獲取網路、數據頒布網路和控制管理中心三部分組成的。其主要組成部分是集成有感測器、處理單元和通信模塊的節點,各節點通過協議自組成一個分布式網路,再將採集來的數據通過優化後經無線電波傳輸給信息處理中心。
『柒』 無線感測網路和無線感測器網路的區別!急急急!!
區別如下:
1.無線感測器網路中節點的數目更為巨大,密度更高,丏節點丌一定具有全球唯一的地址標識
2.無線感測器網路中的節點一般丌進行快速移勱,但節點可能會隨時加入或離開, 因而網路的拓撲變化很快
3.無線感測器網路大都採用點對點通信方式
4.無線感測器網路節點的電池能量,計算能力和存儲能力相當有限
『捌』 無線感測器網路都有哪些關鍵技術
感測技術,包括光感、聲感等。
無線網路技術,基於紅外的、基於無線電磁波的等無線網路技術。
無線網路數據包在有線網路的傳輸技術,一般是需要進行二次封裝的,才能將無線網路數據包在有線網路中進行傳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