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手机网络 > 中国移动网络传播新格局

中国移动网络传播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2-05-12 12:07:03

⑴ 中国移动为什么这么注重5g网络的宣传

与4G不同,5G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无线接入技术,而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融合网络。相比3G/4G技术,5G技术传输速率高、网络容量大、延时短,能将网络能效提升超百倍,为万物互联提供基础资源支撑,同时也将带来巨大的行业利润。

⑵ 移动互联网发展历史和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如何

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历史和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
作者:工信部赛迪研究院互联网研究所 陆峰博士
本世纪以来,我国移动互联网伴随着移动网络通信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快速发展,尤其是2009年国家开始大规模部署3G网络,2014年又开始大规模部署4G网络,两次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大规模创新。
一、萌芽期(2000年-2007年)
技术发展:WAP应用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主要模式。
该时期由于受限于移动2G网速和手机智能化程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处在一个简单WAP应用期。WAP应用把Internet网上HTML的信息转换成用WML描述的信息,显示在移动电话的显示屏上。由于WAP只要求移动电话和WAP代理服务器的支持,而不要求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协议做任何的改动,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GSM、CDMA、TDMA等多种网络中。在移动互联网萌芽期,利用手机自带的支持WAP协议的浏览器访问企业WAP门户网站是当时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形式。
市场竞争:移动梦网催生了一大批SP服务商。
2000年12月中国移动正式推出了移动互联网业务品牌“移动梦网Monternet”,移动梦网就像一个大超市,囊括了短信、彩信、手机上网(WAP),百宝箱(手机游戏)等各种多元化信息服务。在移动梦网技术支撑下,当时涌现了雷霆万钧、空中网等一大批基于梦网的SP服务提供商,用户通过短信、彩信、手机上网等模式享受移动互联网服务。但由于移动梦网服务提供商存在业务不规范、乱收费等现象,2006年4月,国家开展了移动梦网专项治理行动,明确要求扣费必须用户确认、用户登录WAP需要资费提示等相关规范,大批SP服务商因为违规运营退出了市场。
二、成长培育期(2008年-2011年)
技术发展:3G移动网络建设掀开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新篇章
随着3G移动网络的部署和智能手机的出现,移动网速大幅提升初步破解了手机上网带宽瓶颈,简单应用软件安装功能的移动智能终端让移动上网功能得到大大增强,中国移动互联网掀开了新的发展篇章。经过3G网络一年多的试点商用,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批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分别增加TD-SCDMA、CDMA2000、WCMDA技术制式的第三代移动通信(3G)业务经营许可,中国3G网络大规模建设正式铺开,中国移动互联网全面进入了3G时代。
市场竞争: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在探索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
在此期间,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在摸索如何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网络、腾讯、奇虎360等一些大型互联网公司企图推出手机浏览器来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新浪、优酷、薯仔等其他一些互联网公司则是通过与手机制造商合作,在智能手机出厂的时候,就把企业服务应用如微博、视频播放器等应用预安装在手机中。
商业模式:成熟商业模式亟待规模化应用
在此期间,尽管苹果公司智能手机成功的商业模式刺激了中国互联网产业界,但由于智能手机发展处在初期,使用智能手机的人群还主要出在高端人群阶层,特别是搭载安卓系统的移动智能终端还未大面积应用,原有诺基亚塞班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支撑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有限,以至于很多创新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尽管已经上线,但并没有得到大规模应用,成熟商业模式较少。
三、高速成长期(2012年-2013年)
技术发展:智能手机规模化应用促进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
具有触摸屏功能的智能手机的大规模普及应用解决了传统键盘机上网众多不便,安卓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普遍安装和手机应用程序商店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手机上网功能,移动互联网应用呈现了爆发式增长。进入2012年之后,由于移动上网需求大增,安卓智能操作系统的大规模商业话应用,传统功能手机进入了一个全面升级换代期,以三星、HTC为代表的传统手机厂商,纷纷效仿苹果模式,普遍推出了触摸屏智能手机和手机应用商店,由于触摸屏智能手机上网浏览方便,移动应用丰富,受到了市场极大欢迎。由于手机厂商之间竞争激烈,智能手机价格快速下降,千元以下的智能手机大规模量产,推动了智能手机在中低收入人群的大规模普及应用。在此期间,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传统手机巨头由于未能充分把握移动互联网发展机遇,未能成功打造移动智能手机产业生态圈,传统手机制造巨头迅速陨落。
市场竞争:微信快速崛起,成功锁定移动互联网入口
智能手机的大规模普及应用,激发了手机OTT应用,以微信为代表的手机移动应用开始呈现大规模爆发式增长。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即时通信微信服务,截止2013年10月底,腾讯微信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6亿,每日活跃用户1亿。除了腾讯之外,小米推出了米聊,阿里推出了来往,网易推出了易信等即时通信业务,纷纷抢占移动互联网即时通信业务,力图把控移动互联网入口腾讯公司凭借在桌面互联网时代的社交应用固有的优势,采用手机号码绑定社交应用等技术,实现了在移动端社交应用的快速拓展,让电信运营商等竞争对手措手不及。新浪微博在此期间受惠受智能机普及应用,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截止2013年底,2013年底用户规模已经超过5亿,但是后期由于微信的强势快速崛起,以及微博本身商业模式的原因,微博发展出现了迟缓现象。以至于2014年新浪微博登录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时候,外界普遍认为新浪微博错过了上市的最佳窗口期。
除了利用即时通信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之外,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在推进业务向移动互联网转型。除了腾讯推出微信之外,阿里、网络等其他互联网公司也加快移动互联网转型。阿里加大了手机淘宝和手机支付宝业务推广力度, 2013年双11购物节,手机淘宝的整体支付宝成交额同比增长560%,单日成交笔数占比整体的21%,同比增长420%,截止2013年底,手机支付宝用户数量超过1亿。由于微信支付的快速发展,支付宝和微信展开了移动支付争夺大战。网络也加快将搜索等业务向移动端迁移,推出了手机搜索、手机地图等各类手机应用。除此之外,新浪、网易等传统门户网站也加快了在移动端布局,纷纷加大手机端新闻APP应用推广力度。
商业模式:打通渠道和锁定场景成为该时期商业模式竞争的本质。
小米、乐视等互联网公司更是创新了智能手机的营销模式,打出了不靠手机硬件、靠手机服务挣钱的“智能手机+互联网服务”新商业模式,依托高性价比的智能手机作为载体,加大公司互联网服务应用的推广力度。例如小米手机上,几乎所有预安装的服务都是小米公司自己的服务,小米手机上既有小米应用程序商店,也有小米即时通信应用米聊和小米视频服务等等。小米这种“智能手机+互联网服务”商业模式创新在当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小米公司迅速成为了互联网公司中新秀。得益于小米公司的巨大成功,雷军的互联网思维广为社会各界传颂。另外,滴滴打车、今日头条等一大批基于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应用在此期间大量涌现,极大地激发了投资界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投资兴趣。
四、全面发展期(2014年-至今)
技术发展:4G网络建设将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推上快车道。
随着4G网络的部署,移动上网网速得到极大提高,上网网速瓶颈限制得到基本破除,移动应用场景得到极大丰富。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发放了TD-LTE 4G牌照,中国4G网络正式大规模铺开。2015年2月27日,工信部又向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LTE/第四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FDD-LTE)”经营许可。4G网络建设让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走上了快速发展轨道,截止2016年5月底,中国4G用户已经达到5.8亿,4G用户数占移动电话总用户数比例达到44.6%。同时,根据CNNIC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6月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了6.56亿。
市场竞争:移动互联网成为各行各业开展业务的重要驱动,应用场景层出不穷。
由于网速、上网便捷性、手机应用等移动互联网发展外在环境基本得到全部解决,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始全面发展。桌面互联网时代,门户网站是企业开展业务的标配,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APP应用是企业开展业务的标配,4G网络催生了许多公司利用移动互联网开展业务。特别是由于4G网速大大提高,促进了实时性要求较高、流量较大需求较大类型的移动应用快速发展,许多手机应用开始大力推广移动视频应用,涌现出了秒拍、快手、花椒、映客等一大批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手机视频和直播应用。
商业模式:通过补贴壮大用户规模是互联网公司圈地的主要模式
在此期间,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公司围绕移动支付、打车应用、移动电子商务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为了推广移动支付,构建强连接的社交关系,腾讯和阿里分别于2015年春节和2016年春节花巨资利用央视春节晚会进行大规模推广。腾讯和阿里还围绕移动电子商务展开了激烈竞争,腾讯为了弥补自己电子商务发展短板,2014年3月战略入股京东,并将微信作为京东移动电子商务入口。阿里更是加大了手机淘宝、手机天猫、手机支付宝的推广力度,2015年双11节期间,其中移动端交易量占据了68%。京东、苏宁等为了推广钱包服务,采取了支付补贴的方式来吸引客户安装。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更是为了争夺用户开展了旷日持久的打车补贴大战,最后由于打车补贴损害了双方共同投资者的利益,在资本的干预下,两个昔日厮杀的竞争对手最后相爱合并。滴滴和快的合并之后,滴滴出行和Uber之间又开始了补贴大战。
五、关于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
一是移动互联网产业呈现快速增长,整体规模将实现跃升。移动互联网正在成为我国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的新驱动力。当前,国内经济疲软,规模不经济导致经济增速减缓。移动互联网行业却逆流而上,以创新驱动变革,以生产要素综合利用和经济主体高效协同实现内生式增长,发展势头强劲。我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迎来高峰发展期,总体规模超过1万亿元,移动购物、移动游戏、移动广告、移动支付等细分领域都获得较快增长。其中,移动购物成为拉动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受市场期待和政策红利的双重驱动,移动购物、移动搜索、移动支付、移动医疗、车网互联、产业互联网等领域的蓝海价值正在显现。未来,移动互联网经济整体规模将持续走高,移动互联网平台服务、信息服务等领域不断涌现的业态创新将推动移动互联网产业走向应用和服务深化发展阶段。
二是移动互联网向传统产业加速渗透,产业互联网将开启互联网企业新征程。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技术的创新演进正在拓宽企业的组织边界,推动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向企业级消费延伸。传统制造企业正在积极拥抱移动互联网,深化移动互联网在企业各环节的应用,着力推动企业互联网化转型升级。面向传统产业服务的互联网新兴业态将不断涌现。新兴信息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和扩散到生产性服务业的各个环节,重构传统企业的移动端业务模式,催生出各种基于产业发展的服务新业态,加快对医疗、教育、旅游、交通、传媒、金融等领域的业务改造。移动互联网发展不断引领传统生产方式变革,产业互联网开启新征程。移动互联网利用智能化手段、将线上线下紧密结合,实现信息交互、网络协同,有效改善和整合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控制、供应链管理等环节,加快生产流程创新与突破,推动企业生产向个性化、网络化和柔性化制造模式转变,推动了产业互联网的智能化、协同化、互动化变革,实现了大规模工业生产过程、产品和用户的数据感知、交互和分析,以及企业在资源配置、研发、制造、物流等环节的实时化、协同化、虚拟化。
三是移动互联网应用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交相辉映,新业态将拓展互联网产业增长新空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一批新型的有别于传统行业的新生企业开始成长并壮大,也给整个市场带来全新的概念与发展模式,打破了固有的市场格局。互联网思维受到热捧,各行各业开始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各种“创新”、“突破”之举,以求实现真正的突破。在传统工业经济向互联网经济转型过程中,旧有的社会经济规律、行业市场格局、企业经营模式等不断被改写,不可思议地叠加出新的格局。在制造业领域,工业智能化、网络化成为热点;在服务业领域,个性化成为新的方向;在农业领域,出现“新农人”现象。
四是移动互联网正在催生出新的业态、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产业。当前企业越来越重视引入移动互联网用户思维,挖掘市场长尾需求,后向指导生产,探索企业增值新空间。移动支付、可穿戴设备、移动视频、滴滴专车、人人快递等新的应用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不断涌现,引发传统行业生态的深刻变革。从零售、餐饮、家政、金融、医疗健康、到电信、教育、农业,移动互联网在各行业跑马圈地,改变原有行业的运行方式和盈利模式,移动互联网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为用户提供“指尖上”的服务,促成了用户与企业的频繁交互,实现了用户需求与产品的高度契合,继而加大了用户对应用服务的深度依赖,构建形成“需求-应用-服务-更多服务-拉动更大需求”的良性循环。随着企业“以用户定产品”意识的提升、移动互联网用户黏性的增强和参与热情的高涨,未来,移动互联网应用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将持续火热,加速推动各行各业进入全民创造时代。
六、关于发展移动互联网的若干建议
一是加快推进移动宽带基础设施建设。国宽带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普及率、网速、价格等方面与发展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成为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宽带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亟待加强。要加快实施宽带中国战略,推进城镇光纤到户和行政村宽带普及服务,尤其注意加快农村互联网宽带普及率。积极推进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与布局,提高移动4G普及率,加快5G研发和试商用。要扩大公共区域无线局域网覆盖范围,免费公用wifi和收费商用wifi相结合,提高宽带接入服务质量。
二是加强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攻关。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推进移动智能终端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重点支持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智能手表等操作系统研发和核心处理芯片、电源管理芯片等芯片研发,支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可穿戴设备等终端产品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支持跨终端跨屏幕操作系统平台、开发与测试工具、搜索引擎、信息技术服务支撑工具等基础软件技术开发。
三是打造移动互联网产业生态圈。加快制定并出台相关政策,围绕移动智能终端产业关键环节核心技术突破和服务能力提升,加强对互联网企业的技术合作和产业分工引导,鼓励终端制造商、软件提供商、电信运营商与移动互联网服务商之间在各个环节加强合作,充分利用本土企业创新优势,推动我国移动智能终端产业整合发展,构建“终端+软件+服务”整体产业格局,形成良性互动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生态圈。支持建设第三方内容服务平台,促进各类平台开放融合,在终端接入方式、接入内容、接入对象等方面实现开放与共享。积极引导建立产业联盟或企业战略联盟,广泛开展与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互换、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提高平台竞争力,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提升我国在利润分配中的竞争地位,促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四是建立信息安全评测体系。为引导移动智能终端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国要依据现有的安全问题根源,从智能终端安全、移动应用安全两个方面入手,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评测体系。一方面通过技术手段,评测智能终端的硬件安全、系统安全、预置应用安全、接口安全;另一方面从移动应用软件安全、移动应用软件商店安全、移动应用第三方业务系统安全等三方面评测移动终端安全,从而从终端侧、应用服务侧联合解决信息骚扰、隐私窃取、恶意吸费、木马侵入等安全问题,并指导和敦促相关企业整改,保证移动终端信息安全。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⑶ 说说如何看待中国移动的宽带业务发展

‍‍作为全球个人移动业务上的巨无霸,中国移动在2G、4G时代在无线领域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在宽带业务上一直落后于联通,电信两大运营商,直到2015年底决定全力进击有线宽带市场,并在2016年10月超过联通成为国内第二大宽带运营商!随着中国移动成为我国第二大固网宽带运营商,自2008年通信业重组后形成的“南电信、北联通”的宽带市场格局开始改变。中国移动的高速发展态势为宽带市场竞争中的各路诸侯所胆寒。‍‍

⑷ 中国移动将建世界规模最大5G试验网吗

2月26日,2018年世界移动大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中国移动以“智连接、新未来”为主题参展,围绕5G技术、物联网、数字家庭、国际业务、终端等领域,展示了最新技术和产品,并宣布将在2018年建设世界规模最大的5G试验网。

近年来,中国移动持续推动物联网技术在数字家庭领域的应用,并于去年10月成立了中国移动数字家庭合作联盟,现成员企业已达68家,其中包括小米、海尔等知名企业。不同品牌的智能设备,只需通过“和家亲”APP就能轻松控制,让用户轻松享受现代智能生活。除了自动开关灯、智能窗帘、网关报警等数字家庭产品外,中国移动还现场展示了咪咕旗下的多款个人智能产品,包括莫比斯智能耳机、咪咕盒子二代、无线麦克风及智能体脂秤等,吸引不少参观者驻足。

大会期间,中国移动还现场展示了公司在国际漫游、网络资源、运营商合作、“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的成果和亮点,以及最新的自主品牌终端、海外终端联盟产品等。

⑸ 请简述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态势有哪些

一是移动互联网超越PC互联网,引领发展新潮流。有线互联网(又称PC互联网、桌面互联网、传统互联网)是互联网的早期形态,移动互联网(无线互联网)是互联网的未来。PC机只是互联网的终端之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电纸书)已经成为重要终端,电视机、车载设备正在成为终端,冰箱、微波炉、抽油烟机、照相机,甚至眼镜、手表等穿戴之物,都可能成为泛终端。
二是移动互联网和传统行业融合,催生新的应用模式。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推动下,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正在呈现出新的特点,平台和模式都发生了改变。这一方面可以作为业务推广的一种手段,如食品、餐饮、娱乐、航空、汽车、金融、家电等传统行业的APP和企业推广平台,另一方面也重构了移动端的业务模式,如医疗、教育、旅游、交通、传媒等领域的业务改造。

三是不同终端的用户体验更受重视,助力移动业务普及扎根。2011年,主流的智能手机屏幕是3.5-4.3英寸,2012年发展到4.7-5.0英寸,而平板电脑却以mini型为时髦。但是,不同大小屏幕的移动终端,其用户体验是不一样的,适应小屏幕的智能手机的网页应该轻便、轻质化,它承载的广告也必需适应这一要求。而目前,大量互联网业务迁移到手机上,为适应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及不同操作系统,开发了不同的APP,HTML5的自适应较好地解决了阅读体验问题,但是,还远未实现轻便、轻质、人性化,缺乏良好的用户体验。
四是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多样化,细分市场继续发力。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快车道,网络、终端、用户等方面已经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不盈利的情况已开始改变,移动互联网已融入主流生活与商业社会,货币化浪潮即将到来。移动游戏、移动广告、移动电子商务、移动视频等业务模式流量变现能力快速提升。
五是用户期盼跨平台互通互联,HTML5技术让人充满期待。目前形成的iOS、Android、Windows Phone三大系统各自独立,相对封闭、割裂,应用服务开发者需要进行多个平台的适配开发,这种隔绝有违互联网互通互联之精神。不同品牌的智能手机,甚至不同品牌、类型的移动终端都能互联互通,是用户的期待,也是发展趋势。
六是大数据挖掘成蓝海,精准营销潜力凸显。随着移动带宽技术的迅速提升,更多的传感设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地接入网络,加之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带动,中国移动互联网也逐渐步入“大数据”时代。目前的移动互联网领域,仍然是以位置的精准营销为主,但未来随着大数据相关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数据挖掘的不断深入,针对用户个性化定制的应用服务和营销方式将成为发展趋势,它将是移动互联网的另一片蓝海。

⑹ 看看移动,联通,电信是怎么布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

中国电信:智慧城市布局与移动信息化的布局
中国电信政企客户部总工万军:外围技术的成熟、市场环境的成熟、政策环境的具备,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无论是移动和支付的结合,还是移动和云的结合,未来移动应用安全系统的搭建,远程管理,ERP系统、CRM系统重新构建以后推送到智能终端上,还有未来一系列的位置服务、传感服务,等等构建了中国电信在移动信息化的应用方面。
结合着未来的技术和自身情况,中国电信做两方面事情:
一方面是配合各地政府做智慧城市整体布局。中国电信聘请了十几位院士和几十位行业专家组成了中国电信智慧城市专家顾问团队,也形成了整体智慧城市推进体系。目前中国电信和22个省签订了智慧城市的合作协议,开通了智慧城市手机门户,从过去项目制的建设逐渐转向了以智慧融合整体系统的建设。
中国电信总结了智慧城市建设的三种模式:服务整合,像12345市长热线,通过系统融合、整体建设,使我们面向公众服务和社会服务形成统一界面。业务协同,现在政府垂直系统很多,但在一个城市里面这些系统、这些数据如何打通、如何共享,这其实是我们各级政府在未来都要面临或者思考解决的问题,中国电信也总结了一种业务协同的总体推进模式。智慧统筹,我们建成了很多系统,如何在上面形成智慧的数据分析处理平台?使小的系统发挥更大的价值,这里面也有一系列的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中国电信也总结了一些模式。
第二个我们关注的热点是移动信息化的整体布局。中国电信从垂直和水平方向去考虑,水平方向希望给所有用户提供统一标准产品,垂直方面我们聚焦了八大行业,形成垂直行业的整体解决方案、整体应用服务能力,中间打造的是基于云和管理认证平台。
总体来看,未来的信息化应用,无论从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技术环境,还是现在产品的体系和应用案例,应该讲现在逐渐的越来越具备了规模发展条件,当然了从运营商层面看这个发展,其实未来移动信息化的发展,更多的靠产业链的协同,更多的是靠开放合作,更多的是靠整个产业链各个环节变得强大,中国的整个移动信息化才能从现在看似很热闹,真正走向繁荣,真正走向大家有收益,特别是老百姓看到收益。

中国移动:形成一个端、管、云的服务平台
中国移动集团研究院副院长魏冰:移动互联网时代,产业格局在不断发生重大变化,跨界经营在不断出现,行业界限不断模糊,电信、互联网、媒体、娱乐这些在现在、在未来还能区分出它们到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间隙吗?总之,各方在其中都在不断构建各种各样的应用商店,如何能把用户从手机直接拉到自己这儿来的平台。
从移动互联网可以看到,它完全重新定义了移动通信行业,让移动通信也好、传统电信业也好,从原来简简单单的通信变成了社交,也即将会重新定义所有的用户体验,包括是不是从传统的语音、传统的短信,到语音消息、到群组聊天、到视频聊天、到位置分享,重新定义了原来所有用户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模式,从中国移动最开始的免月租、免长途,由收取话费变成了向商户收费转型。
运营商在这样一个时代如何助力行业发展?作为运营商要更多更好的为整个社会提供基础服务,跟各个行业协同,助力各个行业的发展。运营商在这方面有很好的品质,比如说我们的可信、我们的可靠,我们的普遍服务能力,中国移动几十万终端,包括从珠穆朗玛到可可西里的网络,可以提供更好的网络品质。包括我们的用户规模、网络安全性,包括有线、无线的融合,包括各种各样互联互通的能力,当然运营商也有自己覆盖全国的网络渠道。结合自身优势,形成一个端、管、云的服务平台,基于我们的开放平台、友好界面向各个行业提供我们的业务。
信息化方面,物联网永远是非常重要的领域,我们希望基于产业整合能力和自身网络优势,提供端到端物联网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包括各种各样的无线传感器的接入,包括运载网络和很好的支撑系统,提供各种各样的应用。
我们还会在企业信息化方面有各种各样的创新和实践,这几个都是我们自己院里在用的系统,包括企业飞信,各种各样消息在我们院里都是通过这样一个软件来实现传达,我们还有一个会议助理,大家开会的时候可以拿手机下载会议材料、会议情况,总之我们会看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为我们的信息化开拓了非常重要的前景,作为运营商我们希望打造好垂直应用,做好信息化服务,助力所有行业的转型和创新。

中国联通:中国联通是最创新的一家运营商
中国联通集团客户部处长鲍涛:中国联通是最创新的一家运营商,在中国互联网时代我们是第一个拥抱苹果的公司,也是第一个和微信合作的共识,也是第一个长市话合一的公司,中国联通通过这几年的创新真的默默为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中国联通将围绕一些重点领域形成应用体系,聚焦核心环节为用户创造价值,广泛联合形成应用生态链,我们愿意做整个产业环境的贡献者,促进这个产业和谐发展、共同发展。
中国联通目前在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最重要还是流量: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3G还是以后的LTE都将以流量计费,没有包月和不限制的。对于用户担心的是安全与流量资费问题,中国联通可以帮助企业用户合理的规划流量,压缩流量使用率。中国联通正在准备一个分时流量不同的方案。同时,在移动终端上我们会合理规划个人流量和公司流量的分配,形成公私分开。
终端方面:如何部署应用到移动终端上让员工用?中国联通其中有几个工作可以做:首先中国联通可以用终端补贴政策,从企业买终端到租用终端方式去变化,另外中国联通提供移动终端化的管控机制,可以让一个员工个人终端上划出一个空间来作为他的私密空间,这个私密空间由企业管控,保证企业安全和个人手机隐私的微妙平衡。
应用方面:中国联通可以帮助行业客户管理应用,我们不去做开发应用、创新应用,但我们可以帮客户管理应用,帮助企业做应用的上架、下架、更新,仿佛企业自己就是个appstore内部管理者,企业可以真正拥有应用管理权。
体验方面:中国联通有一个部门专门帮助应用开发者做应用体验的设计和规划,我们有大量的用户数据的积累,更好的完善用户体验,在UE、UI方面帮用户做优先级排列方面、持续优化方面做很多工作。
架构:移动化的平台架构到了一个重塑的时代,需要有新型架构和新型理念支撑它,包括云计算、协同技术、分布式的引入,以及和运营商需要推送的机制怎么结合,这里面我们可以帮助企业做规划,帮助企业快速研究,也可以和行业合作伙伴一道探讨,企业在下一步移动化方面到底该怎么做。
安全:中国联通可以做安全网络接入方案,让你在安全的环境下跑,通过数字证书、动态密码等技术帮助用户身份信息进行健全。
沟通:企业内部的社交网络将会成为下一个发展热点,中国联通将会迅速推出蓝信服务。在个人生活与工作之间如何平衡,将是个问题。我们认为在公众市场上和微信PK的机会不大了,但利用微信作为工作沟通工具存在一些问题。从这方面来看,中国联通还是有机会的。中国联通可以帮助企业在这个工具里面建立虚拟群,进行沟通、交流,我们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⑺ 在移动互联时代,网络中的人际传播有哪些特点

随着手机终端的大屏化和手机应用体验的不断提升,移动网民在整体网民中的渗透率已接近90%,网民的上网设备向移动终端迁徙。来自CNNIC的 数据 显示,截 至2015年 6月,中国整体网民规模已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移动网民达到5.94亿人,增长率为6.7%,移动网民增速远超过整体网民增速。如此大规模的渗透,已使信息传播方式产生颠覆性变革。“微信”,一种全新的社交方式,正悄无声息地充斥着现代人的生活。起初将产品定位为“熟人社交”工具的“微信”,依赖“即时通讯”功能的高效率低成本传播优势,以及“摇一摇”“扫一扫”“漂流瓶”等工具的开发而得到广泛普及后(据2015年 Q1腾讯发布的微信用户数据报告显示,微信应用覆盖90%以上智能手机,每月活跃用户已达到5.49亿),泛化的关系链早已摆脱原本的“熟人社交”定位,开始挑战中国传统的“差序格局”熟人关系网移动互联网社交应用正在构成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你们仿佛很熟悉,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价值观,所有这一切,都形成了你们交往的‘社交货币’。你们仿佛又不太熟悉,也许到老的那一天都没有见过面,也许并没有太大的见面的欲望。但他仿佛是你周围的空气,通过他你印证了自己的存在。”微信提供的社交平台,正迎合了现代社会人群的社交心理,打造出一个全新的熟人与陌生人并存的社交关系圈,并潜移默化地成为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关系”构建、维护、转换的突出代表。
一、“关系”的构建——“差序格局”的解构与“半熟关系”的兴起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将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格局构成定义为“差序格局”,即以亲缘关系为基础的熟人关系网进行层级传播。移动互联网社交软件应用在时空及人脉关系的突破是对传统中国“差序格局”的解构,同时,正是由于此特性的存在,兴起了中国社会“半熟关系”的普遍盛行。
(一)“时空”及“人脉”限制的突破加速“差序格局”的解构
移动互联网对时空的突破效果众人皆知,其挑战着受到血缘、地缘、经济水平、知识文化水平等条件因素限制而形成的具有远近亲疏不同的传统“差序格局”。就“微信”而言,差序格局被揉碎了,重新捏合在一起的是更加简单化的二元关系:关注和不关注。而其表现就是点赞与不点赞、评论与不评论。即使这种表象从根本上是无法代表个体与个体间的亲密程度,但简单的二元关系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依赖移动的普及、终端费用的平民化,移动社交网络中个体“永不缺席”成为可能,这恰恰使人际沟通突破“时间”“地缘”“人脉”等的限制条件,解构传统的差序格局。
以微信为例,“微信群组”功能的诞生促使千万处于淡忘过程中的人际网络被重组和深化,数年未联系的老同学,每个个体依赖自己的社交圈进行群组的建立,就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原有的集体举行一次全员到齐的“同学会”,即使此时全班同学广布世界各地,即使此时对于风华正茂年代彼此的记忆均已模糊,但通过群组内文字信息、图片信息甚至视频动态信息的彼此交换,依然能够将已经趋于陌生的人际关系重新变成“熟人关系”。

(二)基于地理位置的社交信息刺激“半熟关系”的兴起
由于移动网络本身所具有的LBS地理定位功能,使得附带位置标签的社交信息得以传播,该传播内容是对传统人际传播网络的重塑。首先,基于位置标签的传播信息,显着减小突破熟人关系网的阻力,轻松实现与陌生人间的信息交换与“关系”建立,甚至可以实现将线上的沟通通过位置功能转移至线下,成为虚拟空间与真实世界的枢纽。另外,由于用户在沟通之前都是以自愿加入某种相同属性沟通媒介为前提——比如说同时摇动手机、同处某地同时开启LBS等——所以此种行为可以有效地减少陌生人在交流沟通当中的抵触心理。
如微信的“摇一摇”功能,就是依据用户传递的位置标签信息,根据现实的地理位置标签创造陌生人建立关系网的机会,用户可以根据对于年龄、性别或是兴趣、爱好的筛选,将部分的陌生社交关系向熟人社交关系拉拢,甚至将虚拟的人际关系落实到线下,是一种完全跳脱原本熟人关系网的社交方式。且不论该位置标签功能的安全性或是落俗行为发展的可能性,就搭建陌生人间的信息传递平台而言,该功能具有创造性的现实意义。另外,若将“摇一摇”功能的建立基础归类为动作行为发生的同时性,“漂流瓶”的异步性则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双重限制,通过漂流瓶的拾取了解陌生人的情感心愿,并且同时了解漂流瓶的漂流来源,查看该陌生人的基本信息,有选择性地进行深度了解,交友沟通。
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社交信息分享,“微信”通过同步异步共同进行的方式丰富了构建陌生关系网的方式,减小传统熟人关系网突破“差序格局”阻力,“半熟人社会”的社交关系因为大量无亲缘的陌生关系涌入而变得普遍。同时,无论是“摇”还是“漂”的过程,都可能是对传统六度分割理论的冲击。
二、“关系”的维护——包围式“人际压迫”与“娱乐性”的情感补齐方式
无论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社交过渡至线上的,或者关系起初便建立于虚拟空间之上的关系圈,在意识到移动终端的便捷与低成本后,现代人依赖于“屏社交”的关系维护方式普遍流行于日常生活,甚至内化为社会个体的生活习惯和责任。智能手机开始以“新器官”的方式存在于日常生活,使个体“永不缺席”成为可能,而该种可能性也导致了信息包围式的“人际压迫”。同时,“微信”作为社交平台,通过创造娱乐式的人际沟通方式,弥补了“人际压迫”紧张感以及以“屏社交”为基础的情感缺失。
(一)“建构自己”与“窥视他人”的平台依赖致使“人际压迫”
“社交网络改变了人的行为方式。以前看到有趣的事,记在心里,见到朋友时讲述给大家听;现在看到有趣的事,立即拍下照片,发微信与朋友们一起分享。处于社交网络的人,会养成事事喜欢与人分享的习惯。久而久之,这种习惯又变成了一种责任。”同时,由于移动端技术的普及,终端费用的平民化,移动社交网络中个体“永不缺席”成为可能。因此,移动终端用户主动在社交平台发表的生活足迹、感想,实际上最能够成为个人的展示平台,是一种良好的“建构自己”的行为方式,也是圈际社交增强“存在感”的有效方式。而通过平台的反复刷新及时“窥视他人”以及点赞评论的生活方式,也是现代“屏社交”生活形态中满足安全感、时代感,维持关系的重要方式。
“微信”朋友圈的存在模糊公私界限,将一切私生活都卷进了公共的范畴,纯粹的公共生活亦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又一个不同时空、语态的私生活,而公共乃是其总和。因而,公与私的界线逐步变得模糊,隐私已经被屏社交部分地瓦解。随着微信圈际好友数量的增加,朋友圈的发表内容愈加受到限制,在内容的编辑时我们会顾虑此刻“他人”阅读后对于个人身份标签及形象印象塑造的利弊,因此在内容的编辑上花费大量时间成本进行斟酌考量,甚至会依据撰写的内容划定此条内容“可见的人”或“不可见的人”。趋于人际压力,难得的“展示平台”中尽可能在保证真实的情况下展现“体面”的生活方式——“晒美食”“晒旅行”“晒成果”,以一种趋于“炫耀”的表现方式在“泛熟人”社交的背景下赢得他人尊重。“祝我们来年都能过上朋友圈里呈现的生活”便是对人际压迫下的社交平台展现的生活方式的调侃和解读。
但长时间的“暴露”与“窥视”都是建立在个人信息加工和修饰的基础上,表面看似亲切熟络,实际上是迫于人际压力之下具有隔膜的交往方式。平台中信息的编撰经过加工,而内容下方的“嘘寒问暖”亦带有一定的功利性色彩,如此“人际压迫”开始驱使部分用户逃避以微信朋友圈为基础的社交,厌恶人际压力迫使下的社交形态。

(二)趣味性的符号编码——补齐“关系”中的情感缺失
“屏社交”缺乏非语言的表达环境,故屏幕前的个体难以通过语言以外的行为表情猜测对方试图表达的真实信息内容,而特殊的网络语言与表情符号是“屏社交”里面的语气和语势,补齐了“屏社交”中的情感缺失;同时,趣味性与娱乐性的符号编码有利于缓解由于虚拟平台建立起的弱关系所导致的交流过程中的尴尬状态。
目前流行于移动终端的信息传播载体依然是文字、图片及视频,“屏幕”的存在导致信息仍然仅能以平面的形式“冰冷”地呈现至受传者,这就决定了“屏社交”的交流通常需要由想象来补齐语义。无法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语音语调来表达真实情感的信息传递极容易受主观能动的作用遭到信息内容的曲解,因此,趣味性的凝练网络用语,各类风格的表情符号等均为受传双方搭建了共同文化理解基础之上的交流平台。小伙伴”“亲”“么么哒”等网络用语,夸张趣味的表情符号迅速流行,有效弥补交流过程中的感情缺失,基于屏幕的关系维系不再单调,共同的理解基础减小“关系”维系交流中的隔阂,减小距离感。
丰富的交流方式同样适用于满足现代“泛熟人社交”兴起的尴尬环境。基于真实线下生活的东 “强关系”是具有共同的价值理解基础和共同的地 交流话题的,然而随着“微信”向“泛熟人社交”的转变,基于线下的弱关系或是线上的陌生人关系逐步扩大微信圈内的占比,因此在维护如此状态的关系过程中,单调的语言交流极易因为个体的文化环境不同造成误解,也同样会因为缺乏共同的交流话题而造成沟通中的尴尬。此时,相应的网络用语、表情符号,以及新开发出的“红包”互动等交流方式填补了彼此了解中的空白,使关系在共通的文化环境内生根发芽。
三、“关系”的转换——“强关系”的弱化与“弱关系”的强化
建立于移动终端的社交关系以一种趋于不稳定的状态存在于现实生活,其关系圈的构建有来自于现实生活的强关系,亦有多为临时搭建的弱关系。邓巴根据猿猴的智力与社交网络推断,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四舍五入大约是150人,这就是着名的“邓巴数字”。原本牢固的“强关系”容易由于社交精力的分散而无心维护导致弱化,同样,原本的弱关系会趋于一定的功利性目的通过平台中的持续互动沟通而得以强化,因此强弱关系的转变是趋于频繁的。
移动互联网将人们从电脑桌前解放出来的同时,又将人们的双手钉死在移动终端上,传播内容让位传播形式的流行现状使得社交方式的多样化分散了我们维系熟人关系网的精力,依赖于屏幕的人际关系质量堪忧。“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明明在一张桌前吃饭,却彼此低头玩着手机”,“熟人关系网”的传统形态过渡至“半熟关系网”,社交圈际内的好友人数上升,其所致的精力分散必然降低原本强关系的维护精力 ;同时,依赖于媒介形式的社交关系,在脱离了媒介的数字形态时,往往会表现出由于表达内容的缺乏而产生不知所措,即当我们无法使用网络表情的表达方式或是“微信红包”等互动形式,人际间容易因为缺乏共同的信息传递内容而表现出尴尬的僵局,这便是“强关系”弱化的表现。
当然,“弱关系”的强化常表现出功利性和短暂性,下级对上级的迎合在开放的平台中轻易实现,如此的“存在感”以一种急功近利的方式将原本的“弱关系”带有目的性地强化,而该种强化亦会因为目的的实现而逐步恢复原状。以此看来,依据移动社交平台为基础,将“弱关系”向长久“强关系”的转化可能性欠弱。
四、结 语
微信作为移动社交平台的代表,在人际关系构建、维护以及转换方面诠释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新形态。移动终端填补传统“关系”漏洞的同时也因为过度的媒介依赖性使新形态的“关系”问题日渐明晰,亟待解决。

⑻ 中国移动网络营销策略分析

近年来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结合,标志着手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众多企业和商家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网络营销被日益推崇并被加以研究,本期无限论坛就邀请到了艾瑞市场咨询研究总监曹军波先生与大家分享他对中国网络营销趋势长期研究的结果。

⑼ 对未来的移动网络媒体有什么期待与担忧

2014年,对于移动互联网来说无疑是重要的一年:4G牌照的发放加速了产业推进的步伐,视频、金融、社交等移动互联产业完成布局整装待发,终端形态的演变与融合渐入佳境……在这一年,多年的技术积累装满了“数据池”,多年的产业化培育已破茧而出,多年的市场导入更是濒临爆发点。无论是政府、业者还是用户,坐在已经缓缓开出的2014号高速列车上,我们无一能置身事外,都随时代车轮滚滚前行。奔向怎样的前程?我们不停地追问。本期《移动·互联》将为您细数今年移动互联网的亮点,让我们在一同期待的同时也一起努力,共同迎接美好未来。
4G大发展让人翘首企盼
中国4G已于2013年年底在人们的热切期盼中发牌。高带宽、高速率是4G最耀眼的亮点。经历了3G时代的习惯培养,在4G时代,用户的消费习惯可能会深刻改变,并由此影响到互联网的内部结构。有数据显示,无论是国外的Youtube还是国内的优酷等视频网站,其移动端的流量占了整体流量的一半左右,并且还有上升的趋势;而以视频、图片为发展趋势的微博在手机侧的流量据估超过了70%;一些超级App,例如微信,聚合了大量移动应用,手机游戏、视频对话等都将提高对大网络流量的依赖。用户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畅通,获取的方式越来越多样,不仅对用户自身产生积极影响,可能也会带动整个互联网产业向移动端迁移,创造出更多的机会。
在个人方面,4G的出现不仅会提升已有的手机视频、游戏、社交等方面的体验,也会催生出一些新的应用。比如将远程高清监控应用于家庭中,与手机联网,家中老人、孩子的动态将能实时推送到手机;将4G应用于家庭娱乐系统,会加速PC、TV、手机等多屏融合,获取更顺畅的体验;而随着4G网络与物联网的融合,今后4G手机还可以轻松实现对家里的电器进行遥控操作等功能。
在行业应用领域,4G会更加如鱼得水。4G网络支持的高清视频监控,能够在城市管理的多个方面得到应用。城管部门可以利用4G网络建立起视频应急指挥系统,进行及时有效的执法取证;4G在120急救车上的应用对于挽救危急病人的生命具有重要作用。急救车上配备4G移动工作站,可以通过4G网络快速传输患者信息,紧急调派医疗资源,实现院前救治和医院救治的“无缝对接”。
总之,与其说人们期待4G牌照的发放不如说更期待4G的大发展,2014年,我们拭目以待。
超级App时代或将来临
什么是超级App?简单说来,就是那些拥有海量的用户群、成为手机用户的基础型App应用。此类App往往是一个大的平台,能够承载很多应用插件,具备多种能力。
超级App的诞生,凸显出了移动互联网时代App市场发展的新趋势。在经历了市场前期的爆发式发展之后,目前无论是用户还是市场对于App都更加理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渐渐发现在海量的App中,用户高频使用的App总是那么一些,而且这些App正在整合更多的功能。
在市场竞争中,超级App的优势日渐凸显,一方面是海量的用户基础,另一方面则是超级App的背后往往有雄厚的资金支持,无论是提供优质的服务还是吸引开发者开发App插件都相对容易。因此,有观点认为,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市场格局,将是少量超级App存在加上海量的超级App插件,以及一些小众的垂直App应用。
正是因为看到了超级App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致力于打造超级App,微信就是其中之一。在整个2013年,微信都在执行自己的平台战略,无论是推出游戏功能还是增加支付功能,以及打造电子商务平台,都是向超级App转型的系列动作。同样是瞄准超级App,2013年年中,UC浏览器宣布要打造三大平台,在传统浏览器之外新增信息导航平台、移动娱乐平台以及生活服务平台。
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和方向,目前业界有关超级App的争论还在继续,到底哪些应用才算得上是超级App?超级App应该以哪种模式发展?超级App的盈利模式会有哪些?移动互联网的格局又将如何变化?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更是业界探索的方向。
云存储需求将迎来爆发期
前段时间,360、网络、天翼云、金山云存储、微云等各种云存储应用提供商展开了一场用户争夺大战,一时间,云存储又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
不久前,记者有位朋友去印度玩,因为没有带相机,一路都是用手机拍照,没过几天,问题就来了:手机的存储空间严重不够,已经拍的照片又舍不得删掉。同行的朋友给他支了一招,将照片存到微云里。于是,朋友就在手机上下载了微云应用,以后每到有WiFi的地方,他就抓紧时间把手机里的照片上传到微云。这一路玩下来对微云的使用体验还不错。
刚刚过去的2013年,是云存储行业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60%的美国企业已经决定存储一部分企业数据到云服务中,不管这些数据是公开的还是秘密的;另外,25%的企业至少考虑过这个想法。这些企业认为这么做,能节省成本和时间,类似管理一个无需维护的存储设备。
进入新的一年,云存储市场将迎来新的发展。IDC的报告显示,在未来4年内,全球云服务市场规模将增长到442亿美元,其中云存储的市场比例将从目前的9%增长到14%,其规模将接近62亿美元。当然,在乐观预测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于云存储客户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安全。2013年发生的亚马逊、Windows Azure、GoDaddy、Google Gmail等云服务中断以及举世震惊的棱镜事件,让人们在享受云存储便捷的同时心底也存有一丝质疑。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分享。云存储的意义不仅在于简单的上传下载,客户也希望能够在PC、平板电脑、手机等客户端对内容进行分享,做到这一点,才能真正让云存储变成一项吸引客户的应用。
大数据转换为大机遇可期
“除了数据量大,大数据还有形态、实时性、安全性等一系列技术新突破,大数据存在的最关键领域是应用!”中科院专家曾如此表述。如今,大数据已经具备了从海量信息中提取有价值数据、精准定位客户需求等能力,未来,大数据将逐步应用于社会管理、医疗、交通、金融服务等方面。
在社会、民生领域,大数据所具备的潜能无疑是最令人期待的。如今,很多城市正面临预算超支、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推进、大量外来人口涌入等紧迫问题,而将这些问题抽象到数据领域,政府公共数据、市民生活数字化(比如在购物、交通、医疗等领域)都是大数据分析的理想对象。借助大数据,人们可以实现一些以前不敢想象的功能。比如患者在做心电图时,医生可对累计数据进行分析、监测和预判;电商可根据每个时段的网购数量判断客户喜好,优化商品排列;金融行业可以对数以亿计的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历史行为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客户需求,在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推出更多的个性化应用……
一个最着名的案例就是阿里巴巴的互联网金融。余额宝、小额信贷、基金、保险理财等等,阿里巴巴自去年以来一口气推出众多的金融服务,支撑其大动作的就是大数据:其电商平台积累了大量小微企业客户及数亿个人用户的交易数据、行为数据、身份数据等等。阿里巴巴拥有全面的数据以及完整的产业链,做个人小额信贷、P2P无疑具有很大优势。相反,传统商业银行老早就推出的小额贷款业务,开展起来并不顺利。
进入2014年,随着各行业、各企业在数据积累和应用方面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大数据积攒的大势能必将转换成服务社会民生的大动能,值得我们期待。
互联网金融来势汹汹
金融业被互联网公司“干掉”?这句话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但在互联网金融狂飙前进的2013年,金融业已经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中国互联网企业的领军舰队BAT(网络、阿里巴巴、腾讯)早已经在支付、融资、投资理财、保险等金融领域大展拳脚,还逐渐将势力范围延伸到小额贷款等领域。互联网企业的触角分布广且扎得深,网络百发、淘宝余额宝这样创新型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开始进入消费者的视线。
以余额宝掀起网上理财产品热潮的阿里巴巴,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早已耕耘多年。阿里巴巴手中的“第一利器”当属支付宝。拥有高达7亿的注册用户、日交易额达到4.5亿元,10年时间支付宝引领了整个第三方支付平台行业的发展。支付宝的发展水平在全球也已经处于领先的位置。在支付宝的基础上,余额宝一经推出就受到了用户的热捧。“傻瓜理财”、“一元理财”等掀起了一阵话题热潮。无需手续,随时转入和转出,随时查看收益。相比于有固定期限和最低购买门槛的银行理财基金产品,余额宝可以说是零门槛、傻瓜操作。只有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才更了解互联网用户的心态和需求,才能推出最受他们欢迎的产品。
网络、腾讯等也不甘落后。上个月,网络联手华夏基金联合推出了理财计划“百发”。号称年化收益率高达8%,最低投资门槛是1块钱。首批10亿基金在不到3小时里卖光。根据网络提供的数据,百发产品的户均认购量超过8000元,高于余额宝的户认购量。腾讯也借助微信进行移动支付等方面的尝试。
有了2013年的铺垫,2014年互联网金融必定有更长足的发展,互联网企业也将在金融领域有更多的创新。
可穿戴计算引领潮流
按照业界的约定俗成,可穿戴计算是指能够佩戴、穿戴在人的身体上,具备计算处理能力的智能终端设备。
当下最火热的可穿戴计算设备,Google Glass可以算一个。虽发布一年多都还没有正式上市销售,但随着众多体验者报告的出炉,各种强大的功能被不断解密,市场的期待正越来越高。智能手表的热度更不用说,苹果、三星都在加紧产品研发与推广,索尼等在智能手机上一败涂地的企业更希望通过智能手表扳回一城。
市场研究机构Piper Jaffray的分析师简·穆斯特(Gene Munster)预测,在未来10年时间里,可穿戴计算设备将能够最终取代iPhone和其他智能手机。这个预测看起来是不是有些超前?然而,从电子消费产品形态的发展脉络来看,从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到掌上电脑、智能手机,再到Google Glass、智能手表,电子产品体积越来越小,从携带到穿戴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因此,可穿戴计算设备的未来绝对是大有前途。
根据一项市场调查,大约5%的美国成年网民表示他们佩戴过装有感应器的设备,可以监控跑步或者睡觉;29%的网民希望使用能够夹在衣服上的可穿戴计算设备,28%的网民选择的是戴在手腕上的设备;排在第三的是眼镜类设备,感兴趣的网民比例为12%。由此可见,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将成为最有可能获得突破性发展的产品。
引领反馈经济的发展将成为可穿戴计算设备的一大成就。可穿戴计算设备是获取以及接受大数据最重要的终端。它将人的衣食住行信息加以收集、上传。可穿戴计算设备的广泛使用,配合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将产生大量的数据,将引领一场反馈经济的革命。反馈经济的模式,是能把移动设备获取的各种数据实时传送到云中,然后通过大数据池进行比较分析计算,最后反馈到智能手机终端或其他设备上。
NFC是否会被“过顶传球”
2013年是中国移动支付快速发展的一年,然而,随着微信支付以及支付宝“当面付”等支付应用的推出,一个疑问也逐渐浮出水面——NFC是否将被“过顶传球”?
就在业界认为2013年我国移动支付标准的确立将给NFC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之时,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正在出现——支付宝钱包和微信支付正在快速兴起,两者借助二维码支付、朋友圈支付以及声波支付等新颖的应用赢得用户的青睐,NFC可能面临“过顶传球”的威胁。
2013年11月,支付宝推出了“当面付”声波支付应用,这是一款利用手机之间的声波传输实现支付的技术,与NFC相比,声波支付不需要手机硬件的更新,只需要安装第三方支付的客户端即可。同样是在去年11月,在手机处理器厂商联发科技的芯片发布会上,联发科技和阿里云联手展示了一款名为“Hotknot”的近场支付技术。通过现场的演示可以看到,利用触摸屏手机中的触控芯片,辅以光线、重力传感器就可以实现终端之间的支付。虽然这一功能尚未正式发布,但是可以看到,在近场支付领域,阿里巴巴正在紧密布局,无论是声控支付还是Hotknot都成功绕过了NFC。
显然,微信也盯上了移动支付的市场,在2013年发布的微信5.0版本中,支付已然成为一个主打功能。尽管上市的时间还不足半年,但微信支付在庞大的用户群的基础上,凭借二维码、公众账号支付、朋友圈支付等特色业务正在快速崛起。同时,微信未来向非NFC近场支付技术拓展的趋势也已经呈现。
“NFC再不发展,黄花菜都要凉了”,虽然这仅仅是网友的一句调侃,但是却在某种程度上真实反映了移动支付市场的现状。如果NFC技术无法在手机上普及,在应用推广以及终端改造上实现快速推进,那么更多类似二维码支付、声波支付等新型移动支付应用将出现,NFC是否会成为市场主角将被打上问号。
传统媒体需融合转型
对传统媒体未来的担忧早已不是一天两天了,当互联网发展如日中天的时候,就有声音认为“传统媒体即将消亡”。这种论断或许略显激进,但时代的发展,一次次将这个问题摆在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从业者的面前。
从2012年开始,西方报纸倒闭的新闻几乎从没断过,每个在纸媒工作的人都“心有戚戚焉”。2012年上半年,谷歌公司创下的109亿美元网络广告收入已经超过全美国报纸杂志收入的总和。纸质媒体赖以生存的广告业务也不断面临下滑的困境,而这个份额几乎完全被互联网等各种新媒体吞噬。2013年,美国就业网站CareerCast将纸媒记者列为美国职业排行榜“最糟糕的职业”。中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各种新媒体迅速崛起,消费者也习惯于通过手机新闻客户端而不是纸质媒体来获取资讯,纸媒的生存发展越发艰难。
这种艰难的局面在新的一年是否会有所改观?其实对以纸媒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来说,并非没有任何希望。传统媒体的未来不是被新媒体“吃掉”,而是要与后者融合发展。传统媒体在内容生产、新闻权威性上具有相对优势,现在最需要做的是认清形势,抓住移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大趋势。现在很多传统媒体已经推出了微博、微信账号以及新闻App客户端,这是很好的开始,但不应仅停留在技术创新层面,而是要对传统媒体的整个运作方式进行深刻转型。
除了向新媒体的方向融合发展之外,传统媒体可能还有另一个很有趣的发展方向:奢侈品。有数据显示,近一半的报纸运营费用被用在物理生产过程而不是编采阶段上。未来,印刷出来的报纸注定会变得较为昂贵成为一种利基产品,甚至是一种奢侈品,从原来的大众消费变成小众消费。虽然受众大大减少,但这种精准的定位或许能让传统媒体拥有一个稳固的发展空间。

⑽ 用一句话来形容中国移动互联网+时代。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信息化传播门槛进一步降低,进一步弥合了因收入差距、城乡差异、年龄差异形成的不公平,使得农村网民大幅度增加,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信息化程度都富有一定意义。

互联网+:

  1.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2.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

  3. 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4. “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指的是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联合,以优化生产要素、更新业务体系、重构商业模式等途径来完成经济转型和升级。“互联网+”计划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入融合,以产业升级提升经济生产力,最后实现社会财富的增加;

  5. “互联网+”概念的中心词是互联网,它是“互联网+”计划的出发点。“互联网+”计划具体可分为两个层次的内容来表述。一方面,可以将“互联网+”概念中的文字“互联网”与符号“+”分开理解。符号“+”意为加号,即代表着添加与联合。这表明了“互联网+”计划的应用范围为互联网与其他传统产业,它是针对不同产业间发展的一项新计划,应用手段则是通过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进行联合和深入融合的方式进行;另一方面,“互联网+”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其深层意义是通过传统产业的互联网化完成产业升级。互联网通过将开放、平等、互动等网络特性在传统产业的运用,通过大数据的分析与整合,试图理清供求关系,通过改造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等内容,来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提升效益,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阅读全文

与中国移动网络传播新格局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手机内存不够网络慢 浏览:966
网络营销哪些行业好 浏览:689
什么是pv网络 浏览:63
打开设置重置网络 浏览:344
移动网络电视无法使用 浏览:595
华为2s怎样设置网络 浏览:574
车怎么装无线网络 浏览:412
路由器接光猫后显示网络不可用 浏览:292
做网络直播的如何用软路由 浏览:340
如何增加民宿在网络上的转化率 浏览:313
如何让苹果5s的网络变成4g 浏览:93
西集镇网络安全产业园做什么的 浏览:946
只有无线网络怎么登录 浏览:335
新买的苹果air连接不了网络 浏览:875
网络全案策划哪里有 浏览:571
陕西广电网络宽带怎么连接路由器 浏览:618
火火兔F7能连接两次网络吗 浏览:315
移动网络部最难忘的工作 浏览:941
网络异常不可用是什么原因 浏览:579
天猫精灵怎么手机连接网络 浏览:62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