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手机网络 > 移动网络安全预警等级

移动网络安全预警等级

发布时间:2025-10-05 13:54:50

网络安全分为几个级别

网络安全分为四个级别,详情如下:

1、系统安全

运行系统安全即保证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的安全。它侧重于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2、网络的安全

网络上系统信息的安全。包括用户口令鉴别,用户存取权限控制,数据存取权限、方式控制,安全审计。安全问题跟踩。计算机病毒防治,数据加密等。

3、信息传播安全

网络上信息传播安全,即信息传播后果的安全,包括信息过滤等。它侧重于防止和控制由非法、有害的信息进行传播所产生的后果,避免公用网络上大云自由传翰的信息失控。

4、信息内容安全

网络上信息内容的安全。它侧重于保护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1)移动网络安全预警等级扩展阅读

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

自然灾害、意外事故;计算机犯罪; 人为行为,比如使用不当,安全意识差等;黑客” 行为:由于黑客的入侵或侵扰,比如非法访问、拒绝服务计算机病毒、非法连接等;内部泄密;外部泄密;信息丢失;电子谍报,比如信息流量分析、信息窃取等。

网络协议中的缺陷,例如TCP/IP协议的安全问题等等。网络安全威胁主要包括两类:渗入威胁和植入威胁。渗入威胁主要有:假冒、旁路控制、授权侵犯。

❷ 移动等级B3是什么意思

移动B3级:安全域级,要求用户工作站或终端必须通过信任的途径连接到网络系统内部的主机上;采用硬件来保护系统的数据存储区;根据最小特权原则,增加了系统安全员,将系统管理员、系统操作员和系统安全员的职责分离,将人为因素对计算机安全的威胁减至最小
拓展:
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发放LTEFDD许可TD-LTE和LTEFDD都是新一代移动通信的国际标准,TD-LTE和LTEFDD相互融合并共同发展已成为未来全球移动通信产业的趋势,手机终端多模多频发展,LTE系统设备共平台研发制造。目前全球已有17个TD-LTE和LTEFDD的商用双模网络。我国统筹发展TD-LTE和LTEFDD符合全球移动通信网络发展规律。在TD-LTE已商用的情况下,发放LTEFDD牌照,可以更充分利用我国已规划的TDD和FDD制式的无线电频率资源,方便用户在国内国外都能很好使用移动通信业务。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各在56个城市开展了LTE混合组网试验,系统验证了两种制式融合组网的技术成熟度和发展模式,积累了发展经验。

❸ 互联网网络安全信息通报实施办法的附件二: 信息分级规范

一、预警信息分级
1、一级(红色)预警信息:可能导致发生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的信息为一级预警信息。
2、二级(橙色)预警信息:可能导致发生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的信息为二级预警信息。
3、三级(黄色)预警信息:可能导致发生较大网络安全事件的信息为三级预警信息。
4、四级(蓝色)预警信息:可能导致发生一般网络安全事件的信息为四级预警信息。
二、事件信息分级 分类 对象 特别重大事件 重大事件 较大事件 一般事件 IP业务 互联网接入(含宽带、窄带接入,固定、移动或无线接入) 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本单位全国网内100万以上互联网接入用户无法正常访问互联网1小时以上。 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本单位全国网内10万以上互联网接入用户无法正常访问互联网1小时以上。 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本单位某省、直辖市、自治区网内5万以上互联网接入用户无法正常访问互联网1小时以上。 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本单位某省、直辖市、自治区网内1~5万互联网接入用户无法正常访问互联网1小时以上。 专线接入 N/A 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本单位专线接入业务500端口以上阻断1小时以上。 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本单位专线接入业务100端口以上阻断1小时以上。 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本单位专线接入业务20端口以上阻断1小时以上。 重要信息系统数据通信 N/A 造成某个全国级重要信息系统用户数据通信中断1小时以上。 造成某个省级重要信息系统用户数据通信中断1小时以上。 造成某个地市级重要信息系统用户数据通信中断1小时以上。 基础IP网络 国际互联 50%以上国际互联带宽电路阻断1小时以上。 30%以上国际互联带宽电路阻断1小时以上。 10%以上国际互联带宽电路阻断1小时以上。 国际互联设备、电路阻断,但未造成上述严重后果。 国内骨干网互联 某个全网直连点1个以上互联单位方向全阻1小时以上。 某全网直连点1个互联单位方向网间直连(或某个交换中心)全阻1小时以上。 交换中心1个互联单位方向全阻1小时以上。 直连设备、电路阻断,但未造成上述严重后果。 运营单位IP网 2个以上省网(或2个以上3.2级以上城域网)脱网或严重拥塞1小时以上。 1个省网(或1个以上3.1级以上城域网)脱网或严重拥塞1小时以上。 1个以上城域网(3.1级以下)脱网或严重拥塞1小时以上。 IP骨干网重要节点或链路阻断,但未造成上述严重后果。 IDC N/A 3.1级以上IDC全阻或严重拥塞1小时以上。 2级IDC全阻或严重拥塞1小时以上。 其它IDC全阻或严重拥塞1小时以上。 域名系统 国际根镜像和gTLD镜像服务器 N/A N/A 国际根和通用顶级域名镜像服务器解析服务瘫痪。 N/A 国家顶级域名(.CN) 国家域名解析系统瘫痪,对全国互联网用户的域名解析服务失效。 国家域名解析系统半数及以上顶级节点解析成功率低于50%或解析响应时间高于5秒;国家域名顶级节点解析数据缺失或出错超过0.1%;国家域名解析系统重点域名相关解析数据出错。 国家域名解析系统半数以下顶级节点解析成功率低于50%或解析响应时间高于5秒;国家域名顶级节点解析数据缺失或出错超过0.01%;国家域名系统注册服务不可用4小时以上。 国家域名系统注册服务性能下降或查询服务不可用。 域名注册服务机构管理的权威域和递归解析服务器 1家或多家重点注册服务机构域名解析服务瘫痪。 1家或多家重点注册服务机构域名解析服务性能下降,解析成功率低于50%或解析响应时间高于5秒,或解析数据缺失或出错,超过1%。注册服务机构域名系统核心数据库丢失或非正常修改,并影响到国家域名核心数据库导致产生国家顶级域名重大事件。 1家或多家注册服务机构域名解析服务性能下降,解析成功率低于80%或解析响应时间高于5秒,或解析数据缺失或出错,超过0.1%。 1家或多家注册服务机构域名注册系统服务不可用。 基础和增值运营企业的权威域域名解析服务器 N/A 重点域名解析权威服务器瘫痪1小时以上。 N/A N/A 基础运营企业的递归服务器 N/A 为一个或多个省份提供服务的递归服务器瘫痪1小时以上。 N/A N/A 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网上营业厅、移动WAP业务、门户网站 系统瘫痪或故障,造成业务中断1个小时以上,或造成100万以上用户数据丢失、泄漏。 系统瘫痪或故障,造成业务中断1个小时以下,或造成10万以上用户数据丢失、泄漏。 系统瘫痪或故障,造成业务中断或造成1万以上用户数据丢失、泄漏。 系统瘫痪或故障,但未造成上述严重后果。 公共互联网环境 计算机病毒事件、蠕虫事件、木马事件、僵尸网络事件 涉及全国范围或省级行政区域的大范围病毒和蠕虫传播事件,或单个木马和僵尸网络规模达100万个以上IP,对社会造成特别重大影响。 涉及全国范围或省级行政区域的大范围病毒和蠕虫传播事件,或同一时期存在一个或多个木马和僵尸网络总规模达50万个以上IP,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 涉及全国范围或省级行政区域的大范围病毒和蠕虫传播事件,或同一时期存在一个或多个木马和僵尸网络总规模达10万个以上IP,对社会造成较大影响。 涉及全国范围或省级行政区域的大范围病毒和蠕虫传播事件、木马和僵尸网络事件等,对社会造成一定影响,但未造成上述严重后果。 域名劫持事件、网络仿冒事件、网页篡改事件 N/A 发生涉及重点域名、重要信息系统网站的域名劫持、仿冒、篡改事件,导致10万以上网站用户受影响,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 发生涉及重点域名、重要信息系统网站的域名劫持、仿冒、篡改事件,导致1万以上网站用户受影响,或造成较大社会影响。 其他域名劫持、网络仿冒、网页篡改事件,造成一定社会影响,但未造成上述严重后果。 网页挂马事件 发生涉及重要信息系统网站、重要门户网站的网页挂马事件,受影响网站用户达100万人以上,造成特别重大社会影响。 发生涉及重要信息系统网站、重要门户网站的网页挂马事件,受影响网站用户达10万人以上,造成重大社会影响。 发生涉及重要信息系统网站、重要门户网站的网页挂马事件,受影响网站用户达1万人以上,造成较大社会影响。 其他网页挂马事件,但未造成上述严重后果。 拒绝服务攻击事件 N/A 发生涉及全国级重要信息系统的拒绝服务攻击,造成重大社会影响。 发生涉及省级重要信息系统的拒绝服务攻击,造成较大社会影响。 其他拒绝服务攻击,造成一定社会影响。 后门漏洞事件、非授权访问事件、垃圾邮件事件及其他网络安全事件 N/A 发生涉及全国级重要信息系统的后门漏洞事件、非授权访问事件、垃圾邮件事件及其他网络安全事件,造成重大社会影响。 发生涉及省级重要信息系统的后门漏洞事件、非授权访问事件、垃圾邮件事件及其他网络安全事件,造成较大社会影响。 发生的后门漏洞事件、非授权访问事件、垃圾邮件事件及其他网络安全事件,造成一定社会影响。 〔注〕:
1、严重拥塞是指链路时延>110ms或丢包率超过8%。
2、本办法中重要信息系统指政府部门、军队以及银行、海关、税务、电力、铁路、证券、保险、民航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使用的信息系统。
3、“信息分级规范”中所称“以上”包括本数,所称“以下”不包括本数。

❹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国家标准

等级保护2.0标准体系主要标准如下:1.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2.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3.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4.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5.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6.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设计技术要求7.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8.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过程指南。
第一级(自主保护级),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第二级(指导保护级),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
第三级(监督保护级),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
第四级(强制保护级),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
第五级(专控保护级),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相较于1.0版本,2.0在内容上到底有哪些变化呢?
1.0定级的对象是信息系统,2.0标准的定级的对象扩展至:基础信息网络、云计算平台、物联网、工业控制系统、使用移动互联技术的网络以及大数据平台等多个系统,覆盖面更广。
再者,在系统遭到破坏后,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的由原来的最高定为二级改为现在的最高可以定为三级。
最后,等保2.0标准不再强调自主定级,而是强调合理定级,系统定级必须经过专家评审和主管部门审核,才能到公安机关备案,定级更加严格。
总结通过建立安全技术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具备相应等级安全保护能力的网络安全综合防御体系,开展组织管理、机制建设、安全规划、通报预警、应急处置、态势感知、能力建设、监督检查、技术检测、队伍建设、教育培训和经费保障等工作。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第二十一条国家实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网络运营者应当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要求,履行下列安全保护义务,保障网络免受干扰、破坏或者未经授权的访问,防止网络数据泄露或者被窃取、篡改:
(一)制定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定网络安全负责人,落实网络安全保护责任;
(二)采取防范计算机病毒和网络攻击、网络侵入等危害网络安全行为的技术措施;
(三)采取监测、记录网络运行状态、网络安全事件的技术措施,并按照规定留存相关的网络日志不少于六个月;
(四)采取数据分类、重要数据备份和加密等措施;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三十一条国家对公共通信和信息服务、能源、交通、水利、金融、公共服务、电子政务等重要行业和领域,以及其他一旦遭到破坏、丧失功能或者数据泄露,可能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公共利益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基础上,实行重点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具体范围和安全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国家鼓励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以外的网络运营者自愿参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体系。

阅读全文

与移动网络安全预警等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网络测速一m是多少 浏览:664
4g网络还是没有wifi 浏览:874
电视不接网络怎么看电视 浏览:899
怎么设置wifi密码让网络更快 浏览:484
网络错误码从哪里找 浏览:149
网络营销策论方法 浏览:383
家里网络的光信号一直红光 浏览:223
网络安全手抄报简单易画远离网吧 浏览:768
震旦ad166网络接口在哪里 浏览:612
移动网络安全预警等级 浏览:382
哪个城市网络比较稳定 浏览:236
网络共享要把用户设为仅来宾 浏览:153
和平精英网络环境异常被封 浏览:640
网络出现异常尝试连接 浏览:573
ios薯仔聊天连接不上网络 浏览:953
陕西哪个大学有网络安全专业 浏览:483
信息专业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吗 浏览:254
剪映专业版网络异常怎么弄 浏览:499
无线网络插线图 浏览:843
网络提供无线是需要什么网络 浏览:66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