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的特点有能实现数据信息的快速传输和集中处理,可共享计算机系统资源,提高了计算机的可靠性及可用性,能均衡负载互相协作。
2. 计算机网络的两个基本特征是什么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特征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网络也称计算机通信网。关于计算机网络的最简单定义是:一些相互连接的、以共享资源为目的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若按此定义,则早期的面向终端的网络都不能算是计算机网络,而只能称为联机系统(因为那时的许多终端不能算是自治的计算机)。
但随着硬件价格的下降,许多终端都具有一定的智能,因而“终端”和“自治的计算机”逐渐失去了严格的界限。若用微型计算机作为终端使用,按上述定义,则早期的那种面向终端的网络也可称为计算机网络。
(2)第2台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特点是扩展阅读: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机到多机的发展过程,其发展过程大致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20世纪50~60年代,计算机网络进入到面向终端的阶段,以主机为中心,通过计算机实现与远程终端的数据通信。
第二阶段:多台计算机互连的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以通信子网为中心的网络阶段(又称为“计算机-计算机网络阶段”),它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由若干台计算机相互连接成一个系统,即利用通信线路将多台计算机连接起来,实现了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第三阶段:面向标准化的计算机网络。
20世纪70年代末至20世纪80年代初,微型计算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为了适应办公自动化的需要,迫切要求将自己拥有的为数众多的微型计算机、工作站、小型计算机等连接起来,以达到资源共享和相互传递信息的目的,而且迫切要求降低联网费用,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第四阶段:面向全球互连的计算机网络。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数字通信的出现,计算机网络进入到第4个发展阶段,其主要特征是综合化、高速化、智能化和全球化。1993年美国政府发布了名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 的文件,其核心是构建国家信息高速公路。
3.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特点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特点是网络通信的双方都是计算机,即以通信子网为中心。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兴起于60年代后期,以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以分组交换为主,可以使负载均衡,单机的响应速度提高。
典型代表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协助开发的ARPANET。
(3)第2台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特点是扩展阅读
组成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一般的事物分类方法一样,可以按事物所具有的不同性质特点(即事物的属性)分类。
计算机网络通俗地讲就是由多台计算机(或其它计算机网络设备)通过传输介质和软件物理(或逻辑)连接在一起组成的。
总的来说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基本上包括: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传输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如无线网络的传输介质就是空间)以及相应的应用软件四部分。
4.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特点是: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特点是网络通信的双方都是计算机,即以通信子网为中心。以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以分组交换为主,可以使负载均衡,单机的响应速度提高。典型代表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协助开发的ARPANET。
主机之间不是直接用线路相连,而是由接口报文处理机(IMP)转接后互联的。IMP和它们之间互联的通信线路一起负责主机间的通信任务,构成了通信子网。通信子网互联的主机负责运行程序,提供资源共享,组成资源子网。
(4)第2台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特点是扩展阅读:
第二代电子计算机是用晶体管制造的计算机。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计算机都采用电子管作元件。电子管元件有许多明显的缺点。例如,在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太多,可靠性较差,运算速度不快,价格昂贵,体积庞大,这些都使计算机发展受到限制。
于是,晶体管开始被用来作计算机的元件。使用了晶体管以后,电子线路的结构大大改观,制造高速电子计算机的设想也就更容易实现了。第二代基本技术是机器稳定性提高。磁芯存贮器和各种辅助存贮器使用更为发展。采用中断观念,主要矛盾逐步转向软设备。
5. 第2代计算机的特点是什么
第二代计算机的特点:采用晶体管,出现高级语言
中央处理单元CPU结构:算术单元,控制单元,存储单元
硬盘的物理结构,由磁道,扇区,柱面和磁头组成。每个磁道被分成若干个扇区,每个扇区通常是512字节。硬盘的磁道数一般介于300至3000之间,每磁道的扇区数通常是63。
分区的三种fat16常见于dos,win97中,fat32用于win9x的后期版本中,例如win98
Ntfs只存在于win2000和xp中。
第一台计算机主要元器件电子管
Cpu构件:主频,内存总线速度 ,工作电压,扩展指令集,整数与浮点,一级缓存二级缓存,制造工艺
挑选cpu最重要的选择的标准是性价比
切断主机电源之后数据就会消失的存储器是RAM
ROM只读式内存 EPROM存储在ROM中的数据需要被抺去或进行重新写入时,可擦写编程rom
挑选内存不需要注意的选项是本身重量
英文缩写fat的意思文件分配表
出厂硬盘必须的3个步骤低极格式化,分区,高级格式化
光盘中可以重复刻录的是CD-RW
总线,连接对象分类:内部总线,系统总线,外部总线
功能分类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
中断的含义:是cpu处理外部突发事件的重要技术,它能使cpu在运行过程中对外部事件发出的中断请求及时地进行处理,完成后又立即返回断点,继续处理cpu原来的工作。
在异步通讯中,若一个字符占用8位数据,起始位和终止位至少各占1位,那么,实际传送信息的效率最多是80%,采用一个数据用一个同步字作为起始位的格式,这便是同步通讯方式。
打印机的种类,针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
显卡的刷新率应该大于75HZ
Pci是常见的声卡接口
程序的特点:目的性,有序性,有限性
操作系统功能:用来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的软件。通过处理器管理,存储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和作业管理来实现对计算机的控制
驱动程序的作用是驱动某一个硬件,使其正常工作
主流的计算机主板结构是ATX
计算机基本输入/输出系统的英文缩写为BIOS
计算机机箱不含的硬件容器7寸托架
计算机光驱的接口与硬盘的设备一样,ide
硬盘分区的步骤不包括删除磁道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以主机为中心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以通信子网为中心,通信子网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即分散又统一,从而使整个系统性能大大提高
网络中同等层之间的通信规则是该层使用的协方,同一计算机不能功能层之间的通信规则称为接口
服务元素:请求,指示,响应,确认
Osi: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比特 帧 报文 tp spud pp ap
表示层涉及数据压缩和解压,数据加密和解密等工作,功能提供了数据表达方式和编码的格式
Tcp/ip网络接口层,互连网层,传输层,应用层
网络接口层等同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互联网层等同网络层,传输层等传输层,应用层等同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分组交换的概念是英国戴维斯于1966年提出
面向终端的网络以主机为中心
提高系统通用性不是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是80-90年代
Osi七层的模型的数据链路层与错误检测及介质访问有关
Udp出现在tcp/ip协议模型中的传输层
物理层介质特性:吞吐量和带宽,成本,尺寸和可扩展性,连接器以及抗噪性
10base5定义:10代表10M的吞吐量,base代表是基带传输,5代表电缆的最大段长度为500米,每段最多站点数100,两站点间最小距离2.5米,最大网络长度2500米
10base2每段最大长度185米,每段最多站点数30,两站点间最短距离0.5米,最大长度925,最多5个段
6.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特点:
数据通信和集中处理、资源共享分布式信息处理、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1、网络
是用物理链路将各个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机相连在一起,组成数据链路,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和通信的目的。通信是人与人之间通过某种媒体进行的信息交流与传递。网络通信一般指网络协议。
2、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就是网络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只有相同网络协议的计算机才能进行信息的沟通与交流。这就好比人与人之间交流所使用的各种语言一样,只有使用相同语言才能正常、顺利地进行交流。从专业角度定义,网络协议是计算机在网络中实现通信时必须遵守的约定,也就是通信协议。主要是对信息传输的速率、传输代码、代码结构、传输控制步骤、出错控制等作出规定并制定出标准。
3、计算机网络
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的通信叫做网络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