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放寒假了,孩子天天沉迷于手机,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现在这个时代,手机作为人们生活的工具,已经融入了孩子们的生活。而孩子和家长关于"手机"引发的矛盾,更是愈演愈烈。放寒假了,孩子天天沉迷于手机,家长应该怎么办?
一、孩子放假=玩手机?
在玩手机这件事情上,家长需要把制定规则的权利去交给孩子,然后把监督执行的功能留给自己。有的小孩儿说每天做完作业,可以玩儿半个小时,有的小孩儿说我每天睡觉之前可以玩20分钟。但是,这个规则需要让孩子自己去制定。当这些规则被制定出来之后,家长要去监督孩子从始到终的执行,这个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手机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家长与其一味地禁止孩子玩手机,不如引导他们正确使用手机。家长如果可以教孩子们如何利用手机学习、查找资料,告诉他们哪些内容可以看,什么时间可以玩手机,能正确使用手机,手机反而有助于学生的成长。
② 正确对待网络议论文
在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过撰写论文的经历。撰写论文是一项旨在探讨或研究特定问题的任务。那么,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论文呢?以下是我整理的一些关于正确对待网络议论文的建议,供大家参考,欢迎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普及为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快乐。然而,与此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如沉迷网络、不慎交友、接收不良信息以及利用网络从事违法活动等。目前,大学生网络成瘾已成为高校管理者、家长和学生本人深感头痛的问题,同时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我国网迷总数中,大学生占了60%以上,10%的大学生存在网络成瘾倾向。许多大学生因网络成瘾导致成绩下滑、学分不达标,有的甚至面临降级或退学的风险。因此,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安全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的高度关注和深入思考。
在我担任辅导员期间,我接触到一起网络成瘾的案例。王某,男,河南人,是我们学校20xx级的一名学生。入学之初,他因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个人能力被选为班级学习委员。然而,在大一下学期,他开始无故缺课,整日沉迷于网络游戏。起初,这只是偶尔的情况,但到了期末,网吧几乎成了他的生活重心。因此,他在大一下学期挂了3门课,其中不乏挂科率极低的科目。大二开学后,他不再担任学习委员,缺课情况愈发严重。
王某的变化引起了我的关注,我尝试与他进行思想交流,但效果并不明显。随后,我通过深入了解他的具体情况,发现他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很简单:他在大一寒假期间迷恋上了一款热门的网络游戏。从此,他无法自拔,不仅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游戏中,还为了与其他玩家一起升级,常常日夜颠倒地上网。这不仅严重影响了他的作息,使他无法按时上课和学习,还影响了宿舍其他同学的学习生活,导致宿舍关系紧张。
在了解王某的情况后,我再次与他谈心,耐心地向他解释沉迷网络的危害,希望他能端正态度,戒除网瘾。他态度诚恳,表示会改正错误,重新投入到学习中。然而,这次谈话的效果并未持续太久,他很快又陷入了游戏的泥潭。在深思熟虑后,我决定先从他的家庭背景和日常生活情况入手,通过调查了解,我对他的个人情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为接下来的谈话奠定了基础。在充分准备后,我选择了一个合适的时机与他交谈,不再直接提及学习和生活要求,而是先让他讲述沉迷网络的原因和感受。通过这次谈心,我发现尽管他曾经努力学习,但成绩一直徘徊在班级中游,未能达到他心中的“名列前茅”,这让他感到挫败。尤其是大学学习不再像高中那样紧张繁忙,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网络游戏,游戏中奇异多样的画面和一步步升级的成就感深深吸引了他。我告诉他,他的同学们对他有很高的评价,家长、老师和同学都对他寄予厚望。听完这些,他感动不已,并当场向我保证,今后将不再沉迷网络游戏,重新振作,把精力转移到学习上。
针对王某的情况,我为他制定了几个帮助他摆脱网络沉迷的方案:
1. 从思想上引导他,帮助他正确看待学习中的挫折,鼓励他接受并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调整对大学学习和生活态度的认识。
2. 指导他规划大学生活,明确学习目标,为他的学习生活指明方向。
3.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他设立可行的短期目标,安排同学在学习上给予帮助,请相关老师多关注他,如在课堂上多提问,要求更严格等,以增强他的自律性,重建自信,同时也加强了班级的学风建设。
4. 关心他的生活,帮助他制定详细的作息时间表,使他的日常生活有序。同时,请宿舍同学监督,逐渐减少他花在网络游戏上的时间和精力。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在同学们的帮助下,王某成功摆脱了游戏的束缚,重新投入到学习中,学习成绩也稳步提升。
这个案例让我深刻认识到,要做好大学生的教育工作,尤其是面对网络问题,是辅导员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辅导员需要深入分析每位学生的情况,用心去理解和影响他们,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细心换来学生的真心。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这也对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势下,高校教育工作的环境、内涵和对象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原有的教育工作方法和手段已经出现了一定的不适应。面对这些变化,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应建立在深入、耐心地了解学生真实情况的基础上,以真诚和恰当的激励作为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教育工作的切入点,稳步推进高校教育工作。
首先,辅导员应深入、耐心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长期以来,辅导员一直重视大学生的各个方面发展,但有时教育方式的不恰当或耐心不足,或过多地依赖班会等沟通方式。事实证明,这些方式效果有限,部分需要帮助的学生并未得到实质性改善。因此,我认为辅导员在教育过程中应更注重实践环节。
其次,辅导员应落实辅导环节,更多地进行一对一的帮助。在了解到某位同学生活或学习中存在困难时,辅导员应真诚主动地帮助他,并调动相关资源,如班级同学,为他在生活和学习上提供更及时的帮助。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这不仅有助于赢得他们的信任,也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最后,做好个案分析,及时总结经验。许多学生个案并非仅涉及个别学生,而可能是一部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作为大学辅导员,在大学生辅导工作中有必要认真分析出现的学生个案,分析其问题出现的原因,在深入、耐心地了解学生真实情况的基础工作下,防患于未然,尽量避免同类学生个案的发生。同时,认真分析个案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以便在今后的大学生辅导工作中做得更加完美。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学生思想工作的效果与前期基础工作的细致程度密切相关。只有深入、耐心地去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才能“对症下药”,同时带动周围的同学,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更好地做好高等院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③ 寒假期间能玩手机游戏吗如何合理安排时间
寒假期间可以玩手机游戏,但需合理安排时间。
一、关于玩手机游戏的看法
理论上,寒假期间学生是可以玩手机游戏的。游戏本身并无对错之分,关键在于学生如何把握度。适度的游戏可以帮助学生放松心情,丰富假期生活。然而,对于自制力较差的学生,长时间沉迷于手机游戏可能会影响身心健康。因此,家长和老师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手机游戏,避免过度沉迷。
二、如何合理安排时间
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学生应制定一份详细的作息时间表,包括学习、休息、娱乐等各个方面,以提高学习效率,避免时间浪费。
合理分配游戏时间:在制定作息时间表时,可以将游戏时间安排在下午或晚上,避免影响第二天的学习。同时,要严格控制游戏时间,避免沉迷。
选择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游戏:建议选择益智类、运动类等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游戏,这些游戏既能丰富假期生活,又能锻炼身体,提高思维能力。
与家人、朋友互动:在游戏之余,可以多与家人、朋友进行互动,如一起看电影、聊天、运动等,以增进感情,缓解游戏带来的疲劳。
培养兴趣爱好:尝试培养一些新的兴趣爱好,如阅读、绘画、音乐等,这些活动有助于拓宽视野,提高自身素质。
通过以上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享受寒假时光,同时避免过度沉迷手机游戏带来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