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计算机网络:为何要引入主同步点和次同步点
同步专家网络版图文详解
ahjoe.net
2007年3月
一、概述
简单地说,同步专家网络版是为了实现两台(或多台)电脑通过互联网同步文件而设计的。工作方式类似于FTP,服务端一直开启,等待客户端访问。服务端也提供了与FTP服务器一样的多用户管理及权限控制。它与FTP主要存在以下区别:
1) 文件同步功能。普通的FTP是不具有文件同步功能的,如果从FTP服务器往本地拖文件,就会复制服务器的文件到本地,如果本地有同名的文件,会提示您是否覆盖。而使用同步专家网络版,可能自动分析对比服务器上的文件与本地文件是否相同(根据文件的大小与修改时间),如果是相同的则跳过,如果是不同的则根据使用者预先设定的操作进行传送,可以从客户机往服务器传送,也可以从服务器往客户机传送。
2) 数据压缩传输。数据压缩传送可以提高速度,或者在相同速度下降低网络带宽占用量,而FTP是不具备数据压缩功能的。
3) 小文件打包传送。同步专家网络版通过将多个小文件打包传输,可以大幅度提高小文件的传送效率,而FTP却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4) 安全性。FTP协议是公开的,密码也是明文传输的,密码及内容都很容易被网络上的其他人窃听,并且FTP服务器也是黑客的主要攻击目标之一。同步专家网络版使用自定义协议,密码及内容加密传输,在安全性方面有保障。
同步专家网络版不能象FTP那样简单的拖入拖出文件,而必须建立同步任务,以文件夹为单位进行对比传送。所以如果您只是需要在网上简单的共享文件,不建议您使用同步专家网络版。如果需要进行文件的对比传送,那就异步专家网络版莫属了。
二、软件构成
同步专家网络版包含以下文件
SEServer.exe 服务端程序(WinXP,Win2000,Win2003)
SEClient.exe 客户端程序(WinXP,Win2000,Win2003)
SESvr98.exe 服务端程序(Win98,WinME)
SEClt98.exe 客户端程序(Win98,WinME)
NTFSys.dll 动态运行库(服务端客户端共用)
HookNet.dll 动态运行库(客户端专用)
SEServer.cfg 服务端配置文件
SEClient.cfg 客户端配置文件
IniAdmin.exe 数据库访问接口配置程序
wDataAcc.dll 数据库访问接口
其中IniAdmin.exe与wDataAcc.dll是数据库同步功能所需的。数据库同步功能仅供专业人士使用,非专业人士请忽略它。
从上面的文件清单中,可以看到有两个服务端和两个客户端,为什么会这样呢?同步专家网络版本身是支持多语言的,内置简体中文、繁体中文和英文界面,支持Unicode编码的文件名,比如您可以将一个中文文件名同步到英文或俄文的操作系统下,反之亦然。因为Windows98与WindowsME不能良好地支持Unicode文件名,所以专门制作了不支持Unicode文件名的服务端与客户端程序(SESvr98.exe,SEClt98.exe),用于在Windows98与WindowsME系统下使用。
如果您愿意,您也可以在WindowsXP,Windows2000和Windows2003系统下使用SESvr98.exe与SEClt98.exe,这样就不能支持Unicode文件名,简单的说就不能在英文系统下生成俄文和中文文件名。不能在Windows98和WindowsME系统下使用SEServer.exe与SEClient.exe。
不过您也不用担心,它们会自动切换的,如果在Windows98,WindowsME系统下运行SEServer.exe,会自动切换到SESvr98.exe,运行SEClient.exe则自动切换到SEClt98.exe。
通常情况下,您不必考虑SEServer.exe与SESvr98.exe之间,及SEClient.exe与SEClt98.exe之间的差异,即使SEClt98.exe连接SEServer.exe,或SEClient.exe连接SESvr98.exe,都是可以正常同步的。只有在不同语言的系统之间同步时,您才需要留意它们的差异。
三、服务端设置
同步专家网络版的服务端设置与FTP服务器的设置类似。您需要为访问者设置帐号,并且指定允许访问的文件夹与访问权限。
双击运行服务端程序SEServer.exe,在任务栏最右端会显示出同步专家网络版服务端图标,如下图所示
用鼠标单击该图标,会显示出服务端的界面如下
在图中标号“1”的方框区域,提供了帐户的添加、删除及密码设置功能。在标号“2”的方框区域,您可以为选定的帐号设置允许访问的文件夹。客户端是不能看到服务器端文件夹的真实路径的,而只能看到您为该文件夹指定的“名称”。
单击“添加”按钮,出现下图所示的窗口
在“路径”一栏,填写允许用户访问的文件夹路径(可以单击右端的按钮选择文件夹),并在“名称”一栏指定该文件夹在客户端显示的名称。
“读取”权限总是应该打勾,如果您要允许此用户从客户端上传文件到服务器,则“写入”权限也应该勾上,“删除”权限则是允许用户删除服务器上的文件,“子文件夹”权限表示允许用户访问指定文件夹的下层文件夹。默认情况下“读取”与“子文件夹”在选中状态,对于文件共享,这已经是正确设置了。设置完毕后,点“确定”按钮。返回服务端主界面,您会看到新添加的文件夹出现在列表中了。
单击“用户属性”按钮,可以设置该用户的其它限制。
“不允许中断同步任务”,当正在同步传送文件时,禁止用户取消同步。
“允许远程桌面”,如果选中此项,用户可以从客户端直接操作服务器。
“带宽限制”,设置允许该用户使用的最大网络带宽。
“IP许可”,允许用户从哪些IP使用客户端。可以指定若干IP或IP范围,每行一个,若指定IP范围,中间以半角的减号“-”作分隔符。下面的格式是正确的
202.96.15.1
202.96.15.9-202.96.15.20
202.96.13.150
以下格式是错误的
202.96.15.1,
202.96.15.9-20
202.96.13.150
注意:如果客户端在局域网内使用,且客户端与服务端不在同一个局域网内,这里设置的IP是指客户端连接互联网的线路IP,而不是客户端电脑的本机IP。如果客户端与服务端在同一局域网内,那就是限制客户端的本机IP。
服务端的其它设置见下图
“目录缓存时间”,如果客户端在短时间内多次请求服务端同步同一个游戏,服务端不需要每次都扫描游戏文件夹,第一次扫描时将扫描结果保存下来,以后直接调用先前保存的扫描结果就可以了。这里的缓存时间,就表示,间隔多久以后,才需要再次扫描游戏文件夹。
“自动加载”,选中此项,开机进入系统后,本程序会自动运行。
“最大连接数”,指同时连接到服务端的用户数。
“带宽限制”,指使用此帐号连接服务端的单个连接的带宽限制。
“压缩率”,如果选择了压缩率,则数据从服务端往客户端发送时,先压缩,客户端收到数据自动解压缩,也不会产生临时文件。对于左边“已压缩的文件”列表中列出的文件类型,则不会使用压缩传送。
“端口”,服务端默认的网络端口是102,如果要修改端口号,先点一下“停止服务”按钮,然后才可以修改,改完后再点一下“启动服务”。
“系统密码”,如果设了密码,下次显示本程序界面时,要求输入密码。
如果服务端是通过路由器(或代理服务器)上网,并且客户端需要从互联网访问服务端,那么需要在路由器(或代理服务器)上设置端口映射。关于端口映射,各种路由及代理服务器的设置方法有所不同。以TP-LINK硬件路由器为例,端口映射在“虚拟服务器”一栏。
四、客户端设置
双击运行客户端程序SEClient.exe,界面如下
单击窗口顶部工具条上带加号的按钮创建一个新任务,然后在任务名称一栏可以修改任务名。
“服务器”一栏填运行同步专家网络版服务端的主机。如果是通过互联网访问服务端,可填写IP或域名,如果是在局域网内,可填IP或主机名。
“同步类型”一栏,选“文件”。
如果服务端使用的不是默认的端口,下一步应该设置一下要连接的服务端的端口,点“高级选项”按钮,在弹出界面里可填写服务端的端口。
为了选择远程文件夹,需要先连接到服务端。单击工具条上的“连接”按钮,会弹出输入用户名与密码的窗口,填上服务端设置的用户名与密码,然后再点“确定”。
如果设置没错,稍等片刻,状态栏上会有登录成功的提示。
这时再点“远程文件夹”一栏右边的“浏览”按钮,就可以看到服务端设置的允许访问的文件夹了。
选择需要同步的文件夹,然后点“确定”。
下一步选择要同步的本机文件夹,手工填写或“浏览”选择都行。
“包含子文件夹”通常需要选中,除非您不希望子文件夹的内容被同步。
“同步操作选项”设置各种情况下,对文件的处理方式。设置完成后的任务状态如下图所示。对于游戏同步,下图所示设置可以良好地工作。但对于其它方面的应用,请谨慎设置“同步操作选项”。
高级选项里还有一些参数可以设置,通常默认设置就可以工作良好,所以不必修改。
至此整个任务设置完毕,如果现在要进行同步,单击顶部工具条上的“同步”按钮(绿色三角)即可。
开始同步后,经过扫描远程文件夹与本地文件夹,然后显示出文件管理窗口,这里您可以看到哪些文件在服务器和本机是相同的,哪些是需要传送的。并且您还可以手工改变对某个文件的处理方式。在此界面点“立即同步”,才正式开始传送及删除文件。
如果您不希望显示同步文件管理窗口,可以在任务的“高级选项”设置里把“自动模式”选中。
五、计划任务
同步专家网络版客户端本身具有计划任务功能。单击顶部工具条上的“计划任务”按钮,弹出计划任务管理窗口
“开机自动运行”,是指客户端在系统启动时自动运行,并最小化到任务栏。同步专家客户端必须要在运行中,计划任务才会起作用,所以,如果您需要使用计划任务,应该选中“开机自动运行”。
“执行计划任务时不显示界面”,也就是计划任务后台运行。
在右边的“执行同步”一栏,您需要为该计划指定要执行的同步任务,允许选定多个任务,按顺序执行。
下边是设置该计划的执行频度。允许设置“每隔”多少时间、“每天”或“每周”的什么时候执行该计划。同步专家网络版的计划任务可以设置每隔若干分钟或若干小时执行一次计划,这一点比Windows系统自带的计划任务要方便。
设好计划任务后,点“关闭”按钮,然后要及时保存设置。因为新设置的计划任务只有在保存设置以后才会生效
参考资料:http://www.ahjoe.com/netdoc.htm
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
九大技术支撑未来网络技术NGN
IPv6
作为网络协议,NGN将基于IPv6。IPv6相对于IPv4的主要优势是:扩大了地址空间、提高了网络的整体吞吐量、服务质量得到很大改善、安全性有了更好的保证、支持即插即用和移动性、更好地实现了多播功能。
光纤高速传输技术
NGN需要更高的速率、更大的容量,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能够看到的,并能实现的最理想传送媒介仍然是光。因为只有利用光谱才能带给我们充裕的带宽。光纤高速传输技术现正沿着扩大单一波长传输容量、超长距离传输和密集波分复用(DWDM)系统三个方向在发展。单一光纤的传输容量自1980至2000年这20年里增加了大约1万倍。目前已做到40Gb/s,预计几年后将再增加16倍,达到6.4 Tb/s。超长距离实现了1.28T(128x10G)无再生传送8000Km。波分复用实验室最高水平已做到273个波长、每波长40Gb(日本NEC)。
光交换与智能光网
光有高速传输是不够的,NGN需要更加灵活、更加有效的光传送网。组网技术现正从具有分插复用和交叉连接功能的光联网向利用光交换机构成的智能光网发展,从环形网向网状网发展,从光-电-光交换向全光交换发展。智能光网能在容量灵活性、成本有效性、网络可扩展性、业务灵活性、用户自助性、覆盖性和可靠性等方面比点到点传输系统和光联网带来更多的好处。
宽带接入
NGN必须要有宽带接入技术的支持,因为只有接入网的带宽瓶颈被打开,各种宽带服务与应用才能开展起来,网络容量的潜力才能真正发挥。这方面的技术五花八门,主要有以下四种技术,一是基于高速数字用户线(VDSL);二是基于以太网无源光网(EPON)的光纤到家(FTTH);三是自由空间光系统(FSO);四是无线局域网(WLAN)。
城域网
城域网也是NGN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城域网的解决方案十分活跃,有基于SONET/SDH/SDH的、基于ATM的、也有基于以太网或WDM的,以及MPLS和RPR(弹性分组环技术)等。
这里需要一提的是弹性分组环(RPR)和城域光网(MON)。弹性分组环是面向数据(特别是以太网)的一种光环新技术,它利用了大部分数据业务的实时性不如话音那样强的事实,使用双环工作的方式。RPR与媒介无关,可扩展,采用分布式的管理、拥塞控制与保护机制,具备分服务等级的能力。能比SONET/SDH更有效地分配带宽和处理数据,从而降低运营商及其企业客户的成本。使运营商在城域网内通过以太网运行电信级的业务成为可能。城域光网是代表发展方向的城域网技术,其目的是把光网在成本与网络效率方面的好处带给最终用户。城域光网是一个扩展性非常好并能适应未来的透明、灵活、可靠的多业务平台,能提供动态的、基于标准的多协议支持,同时具备高效的配置能力、生存能力和综合网络管理的能力。
软交换
为了把控制功能(包括服务控制功能和网络资源控制功能)与传送功能完全分开,NGN需要使用软交换技术。软交换的概念基于新的网络分层模型(接入与传送层、媒体层、控制层与网络服务层四层)概念,从而对各种功能作不同程度的集成,把它们分离开来,通过各种接口协议,使业务提供者可以非常灵活地将业务传送协议和控制协议结合起来,实现业务融合和业务转移,非常适用于不同网络并存互通的需要,也适用于从话音网向多业务多媒体网的演进。
3G和后3G移动通信系统
3G定位于多媒体IP业务,传输容量更大,灵活性更高,并将引入新的商业模式,目前正处在走向大规模商用的关键时刻。制定3G标准的3GPP组织于2000年5月已经决定以IPv6为基础构筑下一代移动网,使IPv6成为3G必须遵循的标准。包括4G在内的后3G系统将定位于宽带多媒体业务,使用更高的频带,使传输容量再上一个台阶。在不同网络间可无缝提供服务,网络可以自行组织,终端可以重新配置和随身佩带,是一个包括卫星通信在内的端到端IP系统,与其他技术共享一个IP核心网。它们都是支持NGN的基础设施。
IP终端
随着政府上网、企业上网、个人上网、汽车上网、设备上网、家电上网等等的普及,必须要开发相应的IP终端来与之适配。许多公司现正在从固定电话机开始开发基于IP的用户设备,包括汽车的仪表板、建筑物的空调系统以及家用电器,从音响设备和电冰箱到调光开关和电咖啡壶。所有这些设备都将挂在网上,可以通过家庭LAN或个人网(PAN)接入或从远端PC机接入。
网络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是休戚相关的,网络不安全,就谈不上信息安全。现在,除了常用的防火墙、代理服务器、安全过滤、用户证书、授权、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安全审计和故障恢复等安全技术外,今后还要采取更多的措施来加强网络的安全,例如,针对现有路由器、交换机、边界网关协议(BGP)、域名系统(DNS)所存在的安全弱点提出解决办法;迅速采用强安全性的网络协议(特别是IPv6);对关键的网元、网站、数据中心设置真正的冗余、分集和保护;实时全面地观察了解整个网络的情况,对传送的信息内容负有责任,不盲目传递病毒或攻击;严格控制新技术和新系统,在找到和克服安全弱点之前不允许把它们匆忙推向市场。
了解更多详情,参与讨论,请进入315安全论坛:http://bbs.315safe.com/
未来网络的发展方向
http://www.aqfh.cn
目前综合布线系统的主流是铜缆+光纤,6类铜缆系统由于综合造价比超5类高30%,因此目前在市场中大约只占30%左右。不过由于应用需求的推动以及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生产成本下降,未来几年将是6类系统与光纤系统普及的时代。
综合布线技术将会随着相关技术的进步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 光纤到桌面。基于Web应用和综合多媒体(视频、音频等)应用的Internet接入需求的急剧膨胀,大大促进了对宽带网络的需求。6类系统的推出为用户从真正意义上跨入千兆网络的时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光纤系统的价格也会由于应用扩大而降低,使更多的用户得以采用光纤到桌面的解决方案。
(2)综合布线与智能建筑结合。在智能建筑自动化及控制领域,人们越来越多地开始关心并使用综合布线,控制系统的网络正在不断地从专有网络向以太网发展。由于各系统网络化设备的快速发展,为在同一布线网络下各系统的集成提供了一个基础。
(3)有线和无线相结合。今后在网络中将会是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综合网络,由于无线网络的方便、快捷与灵活性,因此整个系统采用先进的有线网和无线网相互覆盖、相互结合的组网方式将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4)智能连接是方向。由于网络性能的飞速发展,对布线的线材与设备提出了更高要求,有近一半的网络运行缓慢、效率低下的原因源于布线线缆或器材。对布线系统来讲,每增加一次连接,意味着性能会有所下降。因此,智能配线、免跳线,实现全面、直接的连接智能性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将人工产生的错误降到最低
3. 大学学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是学习什么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是按照网络协议,将地球上分散的、独立的计算机相互连接的集合。连接介质可以是电缆、双绞线、光纤、微波、载波或通信卫星。计算机网络具有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功能,具有对共享数据资源集中处理及管理和维护的能力。 计算机网络可按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涉辖范围和互联距离、网络数据传输和网络系统的拥有者、不同的服务对象等不同标准进行种类划分。一般按网络范围划分为:(1)局域网(LAN);(2)城域网(MAN);(3)广域网(WAN)。局域网的地理范围一般在10千米以内,属于一个部门或一组群体组建的小范围网,例如一个学校、一个单位或一个系统等。广域网涉辖范围大,一般从几十千米至几万千米,例如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洲际网络,此时用于通信的传输装置和介质一般由电信部门提供,能实现较大范围的资源共享。城域网介于LAN和WAN之间,其范围通常覆盖一个城市或地区,距离从几十千米到上百千米。按网络的交换方式分类:(1)电路交换(2)报文交换(3)分组交换。电路交换方式类似于传统的电话交换方式,用户在开始通信前,必须申请建立一条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物理信道,并且在双方通信期间始终占用该通道。报文交换方式的数据单元是要发送的一个完整报文,其长度并无限制。报文交换采用存储--转发原理,这点有点像古代的邮政通信,邮件由途中的驿站逐个存储转发一样。报文中含有目的地址,每个中间节点要为途径的报文选择适当的路径,使其能最终到达目的端。分组交换方式也称包交换方式,1969年首次在ARPANET上使用,现在人们都公认ARPANET是分组交换网之父,并将分组交换网的出现作为计算机网络新时代的开始。采用分组交换方式通信前,发送端现将数据划分为一个个等长的单位(即分组)这些分组逐个由各中间节点采用存储--转发方式进行传输,最终达到目的端。由于分组长度有限制,可以在中间节点机的内存中进行存储处理,其转发速度大大提高。除以上几种分类外,还可以按所采用的拓扑结构将计算机网络分为星星网、总线网、环形网、树形网和网形网;按其所采用的传输介质分为双绞线网、同轴电缆网、光纤网、无线网;按信道的带宽分为窄带网和宽带网;按不同的途径分为科研网、教育网、商业网、企业网、校园网等。 计算机网络由一组结点和链络组成。网络中的结点有两类:转接结点和访问结点。通信处理机、集中器和终端控制器等属于转接结点,它们在网络中转接和交换传送信息。主计算机和终端等是访问结点,它们是信息传送的源结点和目标结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资源共享。人们可以在办公室、家里或其他任何地方,访问查询网上的任何资源,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办公自动化、工厂自动化、家庭自动化的发展。 21世纪已进入计算机网络时代。计算机网络极大普及,计算机应用已进入更高层次,计算机网络成了计算机行业的一部分。新一代的计算机已将网络接口集成到主板上,网络功能已嵌入到操作系统之中,智能大楼的兴建已经和计算机网络布线同时、同地、同方案施工。随着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和同步发展,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飞跃发展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计算机网络硬件组网与调试,网络系统安装与维护,以及网络编程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计算机网络安装与维护能力、网络应用软件的编程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组网技术与网络管理、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网页制作、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网络通信技术、网络应用软件、JAVA编程基础、服务器配置与调试、网络硬件的配置与调试、计算机网络软件实训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可设置的专业方向: 就业方向 :计算机系统维护、网络管理.程序设计、网站建设、网络设备调试、网络构架工程师、网络集成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数据恢复工程师、网络安全分析师等岗位。
4. 计算机时间如何与网络同步
双击右下角的时间,切换到internet时间选项卡,然后把自动同步internet时间的钩挑上,就行了
5. 计算机网络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1、 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总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2、 联机系统:是由一台中央计算机连接大量的地理位置分散的终端而构成的计算机系统。
3、 PDN:是公用数据网。网中传输的是数字化的数据,属于通信子网的一种。
4、 OSI:是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为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的七层网络模型。
5、 数据通信: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或其他数据装置与通信线路,完成数据编码信号的传输、转接、存储和处理的通信技术。
6、 数据传输率:每秒能传输的二进制信息位数,单位为B/S.
7、 信道容量:是信息传输数据能力的极限,是信息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
8、 自同步法:是指接收方能从数据信号波形中提取同步信号的方法。
9、 PCM:称脉码调制,是将模拟数据换成数字信号编码的最常用方法。
10、 FDM:又称时分多路复用技术,是在信道带宽超过原始信号所需带宽情况下,将物理停产的总带宽分成若干个与传输单个信号带宽相同的子停产,每个子信息传输一路信号。
11、 同步传输:是以一批字符为传输单位,仅在开始和结尾加同步标志,字符间和比特间均要求同步。
12、 差错控制:是指在数据通信过程中能发现或纠正差错,把差错限制在尽可能小的允许范围内的技术和方法。
13、 信号:是数据的电子或电磁编码。
14、 MODEM:又称调制解调器。其作用是完成数字数据和模拟信号之间的转换,使传输模拟信号的媒体能传输数字数据。发送端MODEM将数字数据调制转换为模拟信号,接收端MODEM再把模拟信号解调还原为原来的数字数据。
15、 信号传输速率:也称码元率、调制速率或波特率,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信道传输的码元个数,单位记做BAND。
16、 基带传输:是在线路中直接传送数字信号的电脉冲,是一种最简单的传输方式,适用于近距离通信的局域网。
17、 串行通信:数据是逐位地在一条通信线上传输的,较之并行通信速度慢,传输距离远。
18、 信宿:通信过程中接收和处理信息的设备或计算机。
19、 信源:通信过程中产生和发送信息的设备或计算机。
20、 全双工:允许数据同时在两个方向上传输,要有两条数据通道,发送端和接收端都要有独立的接收和发送能力。
6.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要具备哪些能力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能力要求具备计算机网络系统构建能力以及网络操作系统管理能力等。就业方向包括计算机系统维护、网络管理、程序设计、网站建设、网络设备调试、网络构架工程师、网络集成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数据恢复工程师、安卓开发工程师、网络运维工程师、网络安全分析师等岗位。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就业方向有:计算机系统维护、网络管理、程序设计、网站建设、网络设备调试等。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指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培养具有一定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和开发技术,具备从事程序设计、Web的软件开发、计算机网络的组建、网络设备配置、网络管理和安全维护能力的网络高技术应用型人才。
(6)计算机网络自同步能力扩展阅读: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主要课程有组网技术与网络管理、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网页制作、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网络通信技术、网络应用软件、JAVA编程基础、服务器配置与调试、网络硬件的配置与调试、计算机网络软件实训等。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
主干学科:
微机原理、数据结构。
主要课程:
微机原理、数据结构、网络基础、网络操作系统、可视化程序设计。
专科课程:
电路基础、微机原理、数据结构、网络基础、网络操作系统、可视化程序设计、网络管理、网络数据库、网络工程、网络安全、综合布线、电子商务、英语等。
7. 关于曼切斯特编码的问题
曼彻斯特编码曼彻斯特编码(Manchester Encoding),也叫做相位编码(PE),是一个同步时钟编码技术,被物理层使用来编码一个同步位流的时钟和数据。曼彻斯特编码被用在以太网媒介系统中。曼彻斯特编码提供一个简单的方式给编码简单的二进制序列而没有长的周期没有转换级别,因而防止时钟同步的丢失,或来自低频率位移在贫乏补偿的模拟链接位错误。在这个技术下,实际上的二进制数据被传输通过这个电缆,不是作为一个序列的逻辑1或0来发送的(技术上叫做反向不归零制(NRZ))。相反地,这些位被转换为一个稍微不同的格式,它通过使用直接的二进制编码有很多的优点。
曼彻斯特编码,常用于局域网传输。在曼彻斯特编码中,每一位的中间有一跳变,位中间的跳变既作时钟信号,又作数据信号;从高到低跳变表示"1",从低到高跳变表示"0"。还有一种是差分曼彻斯特编码,每位中间的跳变仅提供时钟定时,而用每位开始时有无跳变表示"0"或"1",有跳变为"0",无跳变为"1"。
对于以上电平跳变观点有歧义:关于曼彻斯特编码电平跳变,在雷振甲编写的<<网络工程师教程>>中对曼彻斯特编码的解释为:从低电平到高电平的转换表示1,从高电平到低电平的转换表示0,模拟卷中的答案也是如此,张友生写的考点分析中也是这样讲的,而《计算机网络(第4版)》中(P232页)则解释为高电平到低电平的转换为1,低电平到高电平的转换为0。清华大学的《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教程》《计算机网络(第4版)》采用如下方式:曼彻斯特编码从高到低的跳变是 0 从低到高的跳变是 1 。
两种曼彻斯特编码是将时钟和数据包含在数据流中,在传输代码信息的同时,也将时钟同步信号一起传输到对方,每位编码中有一跳变,不存在直流分量,因此具有自同步能力和良好的抗干扰性能。但每一个码元都被调成两个电平,所以数据传输速率只有调制速率的1/2。
就是说主要用在数据同步传输的一种编码方式。
【在曼彻斯特编码中,用电压跳变的相位不同来区分1和0,即用正的电压跳变表示0,用负的电压跳变表示1。因此,这种编码也称为相应编码。由于跳变都发生在每一个码元的中间,接收端可以方便地利用它作为位同步时钟,因此,这种编码也称为自同步编码。】
Manchester encoding uses the transition in the middle of the timing window to determine the binary value for that bit period. In Figure , the top waveform moves to a lower position so it is interpreted as a binary zero. The second waveform moves to a higher position and is interpreted as a binary one .
【关于数据表示的约定】
事实上存在两种相反的数据表示约定。
第一种是由G. E. Thomas, Andrew S. Tanenbaum等人在1949年提出的,它规定0是由低-高的电平跳变表示,1是高-低的电平跳变。
第二种约定则是在IEEE 802.4(令牌总线)和低速版的IEEE 802.3 (以太网)中规定, 按照这样的说法, 低-高电平跳变表示1, 高-低的电平跳变表示0。
由于有以上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所以有些地方会出现歧异。当然,这可以在差分曼彻斯特编码(Differential Manchester encoding)方式中克服.
8.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是什么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是按照网络协议,将地球上分散的、独立的计算机相互连接的集合,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连接介质可以是电缆、双绞线、光纤、微波、载波或通信卫星。计算机网络具有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功能,具有对共享数据资源集中处理及管理和维护的能力。一般按网络范围划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9.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举例说明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应用
信号数据可用于表示任何信息,如符号、文字、语音、图像等,从表现形式上可归结为两类: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区别可根据幅度取值是否离散来确定。 模拟信号指幅度的取值是连续的(幅值可由无限个数值表示)。时间上离散的模拟信号是一种抽样信号,它是对模拟信号每隔时间T抽样一次所得到的信号,虽然其波形在时间上是不连续的,但其幅度取值是连续的,所以仍是模拟信号,称之为脉冲幅度调制(PAM,简称脉幅调制)信号。平时我们听到的声音、看到的电视图像都是模拟信号。 从模拟信号转换到数字信号一般要经过抽样、量化和编码这样三个过程,最终变成由一连串由0和1来代表的脉冲数字信号。数字信号首先应用在通信上,导致了通信的一次革命。 1、模拟通信:模拟通信的优点是直观且容易实现,但存在重要缺点。 (1)保密性差 模拟通信,尤其是微波通信和有线明线通信,很容易被窃听。只要收到模拟信号,就容易得到通信内容。 (2)抗干扰能力弱 电信号在沿线路的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外界的和通信系统内部的各种噪声干扰,噪声和信号混合后难以分开,从而使得通信质量下降。线路越长,噪声的积累也就越多。 大家都有经验:翻录录音带、录像带,每翻录一次,声音、图像质量就差一次,原因就在此。 2、数字通信 (1)数字化传输与交换的优越性 ①加强了通信的保密性。语音信号经A/D变换后,可以先进行加密处理,再进行传输,在接收端解密后再经D/A变换还原成模拟信号。 ②提高了抗干扰能力。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混入杂音,可以利用电子电路构成的门限电压(称为阈值)去衡量输入的信号电压,只有达到某一电压幅度,电路才会有输出值,并自动生成一整齐的脉冲(称为整形或再生)。较小杂音电压到达时,由于它低于阈值而被过滤掉,不会引起电路动作。因此再生的信号与原信号完全相同,除非干扰信号大于原信号才会产生误码。为了防止误码,在电路中设置了检验错误和纠正错误的方法,即在出现误码时,可以利用后向信号使对方重发。因而数字传输适用于较远距离的传输,也能适用于性能较差的线路。 ③ 可构建综合数字通信网。采用时分交换后,传输和交换统一起来,可以形成一个综合数字通信网。 (2)数字化通信的缺点 ①占用频带较宽。因为线路传输的是脉冲信号,传送一路数字化语音信息需占20-64kHz的带宽,而一个模拟话路只占用4kHz带宽,即一路PCM信号占了几个模拟话路。对某一话路而言,它的利用率降低了,或者详它对线路的要求提高了。 ② 技术要求复杂,尤其是同步技术要求精度很高。接收方要能正确地理解发送方的意思,就必须正确地把每个码元区分开来,并且找到每个信息组的开始,这就需要收发双方严格实现同步,如果组成一个数字网的话,同步问题的解决将更加困难。 ③ 进行模/数转换时会带来量化误差。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使用以及光纤等宽频带传输介质的普及,对信息的存储和传输,越来越多使用的是数字信号的方式,因此必须对模拟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在转换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量化误差。 在通信由模拟向数字化转换后,带来的好处是人人共知的:以前用模拟的纵横制交换机,一个城市局间的接通率不到20%,农村有线广播一开,农村电话就没法打了,全是干扰音……用了全数字的程控交换机和数字传输电路以后,电话接通率大大提高,传输质量做到几乎听不到噪声,组成了以地级市为区域的本地通信网……可以说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几年以后电视实现数字化后,将又是一场革命。
选我为最佳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