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46年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计算机不仅非常庞大,而且极其昂贵,只有极少数的公司才买得起。那时,人们上机既费时,又费力,很不方便。为了克服这种困难,人们就想到能不能把计算题目要用的数据和程序利用电话线路送到计算机上,而计算结果再通过电话线路送回来?最早实现这个想法的是美国的军事部门。
1950年,美国在其北部和加拿大境内建立了一个地面防空系统,简称赛其(SAGE)系统。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计算机与通信设备结合起来,是计算机网络的雏形。
赛其系统还不能算是真正的计算机网络,因为由通信线路所连接的,一端是计算机,另一端只是个数据输入输出设备,或称终端设备。人们将这种系统称为联机终端系统,简称联机系统。联机系统很快就得到了推广应用。按照这种方式,人们只要将一个终端通过通信线路与计算机联起来,就可以在远地通过终端利用计算机,好像人就在机房里面一样。
除了在科学计算上的应用外,联机系统在商业上也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如用于航空公司的自动订票系统。航空公司在各售票点的窗口都装一台终端,通过通信线路连到总部的大型计算机上。这样,总部的计算机随时可知道每个航班已经发售了多少票,各终端上的售票员也随时可知道哪些航班还有余票,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在发展联机系统的同时,人们也在探索能不能将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使得一些计算机上的用户能够利用其他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昂贵的外部设备和丰富的信息资源。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资助计算机网络的研究,于1969年12月建立了只有4台主计算机的ARPA网络。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它就是今天因特网的前身。ARPA网的成功引发了计算机网络研究的热潮,这些研究为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随后,以IBM和数字设备公司(DEC)为代表的各大计算机厂商几乎都推出了自己的网络产品,但是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是俗称个人计算机出现以后的事了。
2. 计算机网络的起源是什么
自1946年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计算机不仅非常庞大,而且极其昂贵,只有极少数的公司才买得起。那时,人们上机既费时,又费力,很不方便。为了克服这种困难,人们就想到能不能把计算题目要用的数据和程序利用电话线路送到计算机上,而计算结果再通过电话线路送回来?最早实现这个想法的是美国的军事部门。
1950年,美国在其北部和加拿大境内建立了一个地面防空系统,简称赛其(SAGE)系统。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计算机与通信设备结合起来,是计算机网络的雏形。
赛其系统还不能算是真正的计算机网络,因为由通信线路所连接的,一端是计算机,另一端只是个数据输入输出设备,或称终端设备。人们将这种系统称为联机终端系统,简称联机系统。联机系统很快就得到了推广应用。按照这种方式,人们只要将一个终端通过通信线路与计算机联起来,就可以在远地通过终端利用计算机,好像人就在机房里面一样。
除了在科学计算上的应用外,联机系统在商业上也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如用于航空公司的自动订票系统。航空公司在各售票点的窗口都装一台终端,通过通信线路连到总部的大型计算机上。这样,总部的计算机随时可知道每个航班已经发售了多少票,各终端上的售票员也随时可知道哪些航班还有余票,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在发展联机系统的同时,人们也在探索能不能将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使得一些计算机上的用户能够利用其他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昂贵的外部设备和丰富的信息资源。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资助计算机网络的研究,于1969年12月建立了只有4台主计算机的ARPA网络。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它就是今天因特网的前身。ARPA网的成功引发了计算机网络研究的热潮,这些研究为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随后,以IBM和数字设备公司(DEC)为代表的各大计算机厂商几乎都推出了自己的网络产品,但是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是俗称个人计算机出现以后的事了。
3. 计算机网络的起源也发展
因特网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 ARPA)资助的ARPAnet。该计划局是1957年成立,主要针对前苏联的Sputnik(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做出的反应,其任务是打造美国国防及军事应用科技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ARPA主持研究了用于军事研究的计算机实验网络ARPAnet。该网络的设计思想是:要求网络能够在遭受严重破坏的条件丅(如某些节点不能工作或某些线路中断),仍然能够保持运行。因此,ARPAnet被设计成可在计算机间提供许多线路(即“路由”)的网络,使计算机能够通过其中任一线路而不是只通过其中某一固定线路来发送信息。“包交换”的含义就是把数据分解成不同部分,每部分经由不同路径发送,最后再重新组合成完整的数据。 在1969年底,建立起一个由4台计算机(节点)互连的分组交换试验网络ARPA网。这四个节点分别是斯坦福研究院(SRI)、加州大学巴巴拉分校(UCSB)、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UCLA)和犹他大学。1976年,ARPA网发展到57个节点,连接了100多台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网络用户发展到2000多个。 1982年,ARPA网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作为军用,称为MILnet;另一部分作为民用,即早期的Internet。为了将不同的计算机局域网和广域网实现互连,即解决网络之间相互通信的问题,ARPA提供基金支持工业界和学术界从事新的研究项目,最后ARPA网决定采用网络互连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来取代网络控制协议NCP(Network Control Protocol)。如果把Internet的发展划分阶段的话,1968~1984年的这个时期可以看作是Internet的提出、研究和试验阶段,这时的Internet以ARPA网为主干网。由于ARPA网采用离散结构,不设中央网络控制设备,实现了网络渠道的多样性,从而减少了系统彻底崩溃的可能性,网络的生存能力得到保证,实现了ARPA的最初构想。
后来,Internet的发展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从1984年到1992年可以看作是Internet的实用发展阶段。为了使全美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能够共享那些过去只有军事领域和少数人才能使用的超级计算机设施,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于1985年提供巨资建设了全美6个超级计算中心(分别是匹滋堡超级计算机中心、康奈尔超级计算机中心、约翰�6�1冯诺依曼超级计算机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机中心、圣地亚哥超级计算机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同时建设了将这些超级计算中心和各科研机构互连的高速信息网络NSFnet。1986年NSFnet成功地成为Internet的第二个骨干网(并取代ARPAnet,1990年ARPA网停止运行)。NSFnet对Internet的推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使得Internet不再是仅有科学家、工程师、政府部门使用的网络,而是进入了以资源共享为中心的实用服务阶段。
到1991年底,由于Internet发展太快,NSFnet主干网已无法满足需要,且美国政府也负担不起整个Internet。于是基金会要求私营公司承担某些责任,IBM、MCI和Merit组建了高级网络服务公司ANS。ANS建立一个新的广域网,取代NSFnet,成为目前T3级Internet主干网——ANSnet。1992年以后Internet开始进入它的商业化发展阶段,开始向全世界扩展。在Internet商业化的过程中,万维网(WWW)的出现,使Internet的使用更加简单、方便,开创了Internet发展的新时期。
4. 简述计算机网络的四个发展史
追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它的演变可概括地分成四个阶段:
(1)网络雏形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构成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称为第一代计算机网络。
(2)网络初级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主机互联,多个独立的主计算机通过线路互联构成计算机网络,无网络操作系统,只是通信网。60年代后期,ARPANET网出现,称为第二代计算机网络。
(3)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以太网产生,ISO制定了网络互连标准OSI,世界上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计算机网络迅猛发展,这阶段的计算机网络称为第三代计算机网络。
(4)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计算机网络向综合化高速化发展,同时出现了多媒体智能化网络,发展到现在,已经是第四代了。局域网技术发展成熟。第四代计算机网络就是以千兆位传输速率为主的多媒体智能化网络。
拓展资料: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 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网络也称计算机通信网。关于计算机网络的最简单定义是:一些相互连接的、以共享资源为目的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若按此定义,则早期的面向终端的网络都不能算是计算机网络,而只能称为联机系统(因为那时的许多终端不能算是自治的计算机)。但随着硬件价格的下降,许多终端都具有一定的智能,因而“终端”和“自治的计算机”逐渐失去了严格的界限。若用微型计算机作为终端使用,按上述定义,则早期的那种面向终端的网络也可称为计算机网络。
另外,从逻辑功能上看,计算机网络是以传输信息为基础目的,用通信线路将多个计算机连接起来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一个计算机网络组成包括传输介质和通信设备。
从用户角度看,计算机网络是这样定义的:存在着一个能为用户自动管理的网络操作系统。由它调用完成用户所调用的资源,而整个网络像一个大的计算机系统一样,对用户是透明的。
一个比较通用的定义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和通信设备按不同的形式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及协议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从整体上来说计算机网络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计算机与专门的外部设备用通信线路互联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系统,从而使众多的计算机可以方便地互相传递信息,共享硬件、软件、数据信息等资源。简单来说,计算机网络就是由通信线路互相连接的许多自主工作的计算机构成的集合体。
最简单的计算机网络就只有两台计算机和连接它们的一条链路,即两个节点和一条链路。
5. 简述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第1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到20世纪70年代初为计算机网络发展的萌芽阶段。
其主要特征是:为了增加系统的计算能力和资源共享,把小型计算机连成实验性的网络。第一个远程分组交换网叫ARPANET,是由美国国防部于1969年建成的,第一次实现了由通信网络和资源网络复合构成计算机网络系统。
2.第2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是局域网络(LAN)发展的重要阶段。
其主要特征为:局域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开始进入产业部门。局域网技术是从远程分组交换通信网络和I/O总线结构计算机系统派生出来的。
1976年,美国Xerox公司的Palo Alto研究中心推出以太网(Ethernet),它成功地采用了夏威夷大学ALOHA无线电网络系统的基本原理,使之发展成为第一个总线竞争式局域网络。
3.第3阶段:整个20世纪80年代是计算机局域网络的发展时期。
其主要特征是:局域网络完全从硬件上实现了ISO的开放系统互连通信模式协议的能力。
计算机局域网及其互连产品的集成,使得局域网与局域互连、局域网与各类主机互连,以及局域网与广域网互连的技术越来越成熟。综合业务数据通信网络(ISDN)和智能化网络(IN)的发展,标志着局域网络的飞速发展。
4.第4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现在是计算机网络飞速发展的阶段。
其主要特征是:计算机网络化,协同计算能力发展以及全球互连网络(Internet)的盛行。计算机的发展已经完全与网络融为一体,体现了“网络就是计算机”的口号。
拓展资料: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从整体上来说计算机网络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计算机与专门的外部设备用通信线路互联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系统,从而使众多的计算机可以方便地互相传递信息,共享硬件、软件、数据信息等资源。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两个,即连通性和共享。
简单来说,计算机网络就是由通信线路互相连接的许多自主工作的计算机构成的集合体。
6. 计算机网络是如何产生的
1969年美国国防部创建了第一个分组交换网ARPAnet只是一个单个的分组交换网。
产生的原因:20世纪60年代,美苏冷战期间,美国国防部领导的远景研究规划局ARPA提出要研制一种崭新的网络对付来自前苏联的核攻击威胁。
因为当时,传统的电路交换的电信网虽已经四通八达,但战争期间,一旦正在通信的电路有一个交换机或链路被炸,则整个通信电路就要中断,如要立即改用其他迂回电路,还必须重新拨号建立连接,这将要延误一些时间。
(6)简要叙述计算机网络起源扩展阅读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一般的事物分类方法一样,可以按事物所具有的不同性质特点(即事物的属性)分类。计算机网络通俗地讲就是由多台计算机(或其它计算机网络设备)通过传输介质和软件物理(或逻辑)连接在一起组成的。
总的来说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基本上包括: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传输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如无线网络的传输介质就是空间)以及相应的应用软件四部分。
7. 计算机网络是怎样诞生的
人类发明了计算机, 计算机之间需要互相交换资源。 慢慢出现了网络。 随着接入的用户越来越多。 逐渐变成了互联网。
8. 网络的来历
网络(Internet),它的前身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用于军事目的的通信网络。
20世纪60年代末,正处于冷战时期。当时美国军方为了自己的计算机网络在受到袭击时,即使部分网络被摧毁,其余部分仍能保持通信联系,便由美国国防部的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建设了一个军用网,叫做“阿帕网”(ARPAnet)。
阿帕网于1969年正式启用,当时仅连接了4台计算机,供科学家们进行计算机联网实验用。这就是因特网的前身。到70年代。ARPAnet经过独断发展,又设立了新的研究项目,最终形成“互联网”。研究人员将之简称“Internet”。这个名词就一直沿用到现在。
(8)简要叙述计算机网络起源扩展阅读
网络诞生过程:
随着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后的十多年时间内,由于价格很昂贵。电脑数量极少,早期所谓的计算机网络主要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而产生的。其形式是将一台计算机经过通信线路与若干台终端直接连接,我们也可以把这种方式看做为最简单的局域网雏形。
最早的网络,是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建立的。现代计算机网络的许多概念和方法,如分组交换技术都来自ARPAnet。 ARPAnet不仅进行了租用线互联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而且做了无线、卫星网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其结果导致了网络协议TCP/IP协议的问世。
9. 计算机网络的起源
网络的起源: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为了自身的安全,在美国本土北部和加拿大境内,建立了一个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简称SAGE系统。译成中文叫赛其系统。 在赛其系统中,美国在加拿大边境带设立了警戒雷达。在北美防空司令部的信息处理中心有数台大型字电子计算机。警戒雷达将天空中的飞机目标的方位,距离和高度等信息通过雷达录取设备自动录取下来,并转换成二进制的数字信号;然后通过数据通信设备将它传送到北美防空司令部的信息处理中心;大型计算机自动地接收这些信息,并经过加工处理计算出飞机的飞行航向、飞行速度和飞行的瞬时位置,还可以判别出是否入侵的敌机,并将这些信息迅速传到空军和高炮部队,使它们有足够的时间作战斗准备。 在赛其系统中,雷达录取设备采集到的飞机目标信息自动送到通信设备,赛其信息处理中心的大型计算机自动地将通信设备送来的信息接收下来。这种将计算机与通信设备结合使用在人类的历史上还有首次,因此也可以说是一种创新。没有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尝试,也就不会有现在这样先进的计算机网络。
10. 计算机网络的由来 稍微简化 又能概括出大致意思的!!!
最初的计算机价格很贵,体积很庞大,只能放置在专门的机房,在需要用到计算机时到机房去及计算。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很多时候是空闲的,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此当时利用电话线路和调制解调器连接到计算机上,另一端连到不同的办公室的终端设备上,是大家利用终端来共享一台主机,提高主机的利用率。这是第一代计算机网络,又称为面向终端的网络。
随着网络中的主机越来越多,每台主机连接的终端不同,存储的数据资料也不同,那么可不可以将多个主机互联,是终端可以访问任意的主机中的资源呢?这就是第二代网络,多个主机之间互联。又称为面向通信子网的网络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生产商越来越多,每个设备厂商都有自己的生产标准,这样就导致了不同的厂商生产的设备之间不能互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OSI组织制定了计算机联网的标准,即OSI参考模型。网络发展到了第三代。又称为标准化网络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是随着TCP/IP协议的兴起,Internet网络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