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用电脑如何做思维导图
使用到的专业思维导图软件MindManager,就很适合初学者使用。其简单而直观的界面、丰富的模板、简易的操作,让其成为初学者相当喜爱的一款思维导图软件。接下来,我们就结合MindManager的使用,来介绍如何更好地自学思维导图。
一、准确的分析维度
在制作思维导图时,需要从中心主题出发进行扩展分析。一般情况下,我们需先确定思维导图扩展分析的方向,然后再依据分析方向进行维度的划分。
比如图1所示的MindManager风险管理模板,是从风险的定义与控制管理的方向出发,将风险管理划分为定义、明确风险、评估风险、解决风险与审阅五大维度。
图5:形象化内容
B. 知识网络图怎么做
知识网络图的绘制步骤:
一、 确认中心知识内容
通过知识历程图,我们可以对企业内部存在的知识进行细致的梳理,而确认中心知识内容就是将这些知识点进行分类,主要是要掌握知识的最高层次分类。比如,一家从事软件开发的科技公司,主要的业务领域包括产品的研发,软件的销售以及售后的技术支持,而针对这样的公司,其中心知识内容可能包括研发中心,销售中心,客户中心,技术人员中心,财务中心等。这样分类的目的就是对于企业的知识有个明确的分类,以便看出各类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样,分类的时候需要结合公司实际的运作情况,是以产品为中心,还是以客户为中心。
二、分解卫星知识内容
围绕在中心知识内容周围的的知识就是卫星知识,分解卫星知识内容,就是从第一步中的中心知识入手,对其进行细分并整理为第二层分类。对于这个层次的分类需要注意两点:卫星知识的分类应该从知识内容入手,而不是单单局限于部门内;卫星知识的分类范围不宜过大,并且要有一定的逻辑顺序。
三、为每个卫星知识配备负责人
最后一个步骤就是对已经确认的知识内容指派一个负责人,即为每个卫星找一个主人。负责人的主要工作就是确保知识内容的质量,整理知识发布者的信息,以便人们在访问的时候知道可以和“谁”就这类问题进行讨论或者寻求帮助。
C. 电脑的基本操作知识大全
电脑基本操作有:
1、电脑开、关机的方法以及开机顺序;
2、鼠标、键盘的使用方法;
3、简单的上网操作和进行信息搜寻;
4、文本文档、演示文稿、图表的基本制作及应用;
5、较为快速的打字输入方法;
6、将网络平台上的信息下载到个人电脑。
电脑的配置,是衡量一台电脑性能高低的标准。主要由CPU、显卡、主板、内存、硬盘、显示器、机箱、光驱、键盘、鼠标和散热系统决定。
国外的笔记本电脑品牌有惠普、苹果等,国产的笔记本电脑品牌有:华硕、宏_、神舟、联想等。
D. 什么是知识网络图
网络图是一种图解模型,形状如同网络
知识网络图是由知识点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组成的图
E. 电脑基本知识大全
一、系统中设置用户密码的方法:
开始→控制面板→用户帐户→选择你的帐户→创建密码→输入两遍密码→按“创建密码”按钮即可。
如果要取消密码,只要在第2步要求输入新密码时直接回车即可。
二、系统中设置启动密码的方法:
除了可以在控制面板的用户帐户里设置“用户密码”来确保系统安全外,系统还提供了一个更安全有效的“系统启动密码”,这个密码在开机时先于“用户密码”显示,而且还可以生成钥匙盘。如果你设置了“系统启动密码”,系统就更安全了。单击“开始”“运行”,在“运行”对话框中输入“Syskey”(引号不要输入),按“确定”或回车,弹出“保证Windows XP帐户数据库的安全”对话框,在对话框中点击“更新”按钮,弹出“启动密码”对话框,选中“密码启动”单选项,在下面输入系统启动时的密码,按“确定”按钮即可。
F. 数学网络图怎么画
就是一些数学知识点的网络、提纲,给个例子,比如
数学教学大纲
一年级
(一) 数与计算
(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
数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加法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10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
数数。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二) 量与计量
钟面的认识(整时)。
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 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信和球的直观认识。
长方体、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四) 应用题
。。。。
G. 什么叫知识网络结构图
知识结构图是指把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并制成比较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图示,它在心理学中被称为知识网络图。
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经过专门学习培训后所拥有的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与结合方式。知识结构,就是既有精深的专门知识,又有广博的知识面,具有事业发展实际需要的最合理、最优化的知识体系。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自己的实用技能,以适应将来在社会上从事职业岗位的要求。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担任现代社会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是人才成长的基础。
现代社会的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是知识结构合理、能根据当今社会发展和职业的具体要求,将自己所学到的各类知识,科学地组合起来的,适应社会要求的人才。教师专业素质的知识结构主要是由教师在系统专业知识和教育实践的知识构成的体统。
H. 画计算机网络图用什么软件
MS OFFICE 组件之一 VISIO就可以画
而且微软的产品之间,都是互相兼容的,插入WORD后,双击你的插入的VISIO图片,就能直接改。
I. 求计算机科学整体知识结构导图以及与其他学科联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知识体系
整个计算机科学就像人一样,有两条腿。一条叫做数学(基础),一条叫做物理(基础)。数学主要指的是数理逻辑。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形式逻辑系统、Turing论题和Churcher论题。形式逻辑系统用逻辑的方法描述这个世界,在寥寥数条公理和推理规则之上构筑了整个逻辑系统、数论系统乃至计算机科学。Turing论题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它点出了形式逻辑系统的威力:只要是人能计算的,机器都能用形式逻辑的规则进行计算。并且它提出了一种实现的方法,就是Turing机。Churcher论题指出了形式逻辑系统的不足:人能证明的,机器不一定能证明。更准确的说是,在形式逻辑系统中,不存在一种通用的算法,能判断所有命题的真假。这就是计算机科学的数学基础。
而计算机技术的物理基础就是数字逻辑电路。这里不说模拟电路啊电磁学啊,因为感觉和“逻辑”联系不是很大。首先数字电路中给出了逻辑的电路实现,比如如何实现这样的电路——仅当两输入均为高电平时输出为高电平——即与门。然后数字电路给出了组合逻辑的设计方法。这直接使算术逻辑单元(ALU)的设计成为可能。最后,数字电路给出了时序逻辑的设计方法,典型的结果就是寄存器、计数器的出现,使得时序控制成为可能。
但仅仅是数学和物理远不足以构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样庞大复杂的知识体系。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对计算能力的渴求直接造就了计算机的出现。什么是计算机?高效完成计算的机器。为了实现用机器来高效计算这个目标,我们至少需要解决两个问题:首先,如何和机器沟通,亦即如何让它明白自己应当做什么,这就是软件知识系统的起源。然后,机器自身如何运作,这就是硬件知识系统的起源。再后来,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又诞生了很多对计算能力也有需求的新的科学分支,于是如何应用计算机的科学也就应运而生了。下面将从硬件、软件、应用这三个层次,自底向上分析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知识架构。
数字电路已经实现了ALU、寄存器(存储器)等等基本部件。下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用这些部件构成一个能完成高效计算的机器。现代常用计算机的体系结构是由冯.诺依曼同学指定的,称为冯.诺依曼结构。这位同学把整个计算机拆成了5大块: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出设备和输出设备。计算机采用2进制。指令和数据以同等的地位存放在存储器里。计算机进行计算时,控制器负责全局的调度,先去存储器拿指令,然后根据指令的内容(比如要求计算a + b)去存储器取操作数(比如取回a和b)。随后将操作数(a和b)和操作类别(加法)送给运算器,运算器算啊算啊,算好了再根据控制器的指示把结果(a + b的和)送回存储器。这就是计算机中最简单的工作流程。关于计算机究竟是怎么干活的,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中进行介绍。这门课程不仅介绍了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而且分别详细介绍了各个部件的工作原理,比如总线、存储器等等。最后,还会涉及到CPU的设计等问题。
在科大,硬件实验也是硬件学习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数字电路实验主要给同学们一个实践基本的电路设计方法的机会。现代的电路设计不像以前画电路图,然后手工蚀刻那样麻烦,而是采用硬件描述语言(HDL)的方式。在电脑上敲敲代码,告诉电脑你想设计一个什么样的电路,电脑就会自动进行综合、布线,最终将结果烧到FPGA或者CPLD这样的芯片里就可以直接用了。数字电路实验就是让同学们体验一下这样的过程,了解HDL和FPGA的基本使用方法。至于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主要是让同学们利用HDL设计计算机的各个部分,如寄存器堆、时序控制部件、SRAM、程序计数器等等。最后设计一个简单的8指令CPU。至于更复杂CPU——比如16指令、32指令乃至兼容8086指令集的CPU——的设计,留到CPU设计与测试这门课中讲解。 有了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础,计算机就可以造出来了。更高一层的课程是将原理拓展到实践——微机原理。这门课程以现代常用的x86架构为例,介绍8086处理器典型的指令,让人和电脑的交互在现实中成为可能。在这门课里,将会教授如何通过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和电脑进行最底层的沟通,让电脑按照人的指令进行计算。可以说,到了这门科学发展起来的时候,计算机已经进入实用的阶段了。
一门科学不涉及定量的数学计算,自称“科学”时总是没有什么底气。本科阶段接触的硬件方面的顶级课程——计算机体系结构——就给了硬件科学这样的底气。这门课从数学的角度介绍了定量评估计算机性能的方法,并且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优化计算机性的手段:指令集的合理设计、流水线技术、高速缓存的合理设置等等。至此,本科阶段学习的硬件课程告一段落。
下面介绍软件方面的知识。这一部分对于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比如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工程甚至非计算机专业的同学来说就相对熟悉了。在介绍整个知识体系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典型的软件开发的流程:
拿到一个软件开发任务——往小了说比如就是平时上课的一个project,第一步就是需求分析:分析这个程序的输入是什么、输出是什么,输出和输入之间满足怎样的数学关系。在确定了需求以后,需要进行的就是算法分析:分析这个问题如何进行求解。根据典型的算法设计思想,结合
既有的常用算法确定适用于这个问题的算法——是用最土的深搜,广搜,还是动态规划、贪心,或者更高级的A*搜索、子句归结等等。确定了算法之后,就需要根据设定的算法来确定算法实现的基础——数据结构。比如算法只要求对相邻元素的访问但是插入删除操作频繁,采用链表就好;要求对线性元素的随机访问,就需要顺序表或者哈希表等等。在确定了数据结构以后,不要忘了对整个软件的架构进行验证:根据算法划分的模块是否足够合理,它们能否正常配合工作?因为整个程序的架构一旦到了实际编码阶段很难再更改,所以在编码前应当专门留心思考。接下来的工作就简单了:实际编码、调试、测试等等。当然,以上的各步之间顺序是可以更改的,比如Thinking in C++就建议在设计程序前先编写测试代码,而软件工程则要求在整个开发过程中维护开发文档等等。
从软件开发的任务出发,就可以很容易的领会到软件科学的体系架构了。首先,我们需要有一种高级语言来与电脑进行符合人类思维的交流。在它的基础上,就可以实现数据结构,从而为算法的实现打好基础。数据结构之上自然是算法。再往上是一些架构性的程序设计思想和规范,比如面向对象的思想、软件工程的思想等等。软件科学到此似乎就比较完善了。但是不要忘了高级语言下面还有支撑它的基础:编译器和操作系统。这两门课:编译原理和操作系统就成为了沟通软件和硬件之间的桥梁。
至于计算机应用,涉及到的领域就太多了。举例来说,人工智能、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等等等等。这里将操作系统也列为计算机的应用,是因为它的实现也用到了很多计算机科学的知识,比如算法、图论等等,也是需要下层知识的支撑的。每一门领域中,又各自有它自己的数学作为基础:比如人工智能需要形式逻辑,数字信号处理需要信息论、积分变换和采样理论,计算机网络对概率论的应用较多等等。因此,计算机应用可以分为两层,下层是数学,上层则是各个具体的学科。
再观察可以发现,在整个体系中,数学贯穿了始终。可以说,数学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灵魂,扎实的数学基础对于这个专业的学生来说是相当大的优势。
J. 为什么叫双代号网络图
个人感觉这个命名有故弄玄虚的嫌疑,本来没有这个说法,项目计划和进度的编制方法常用有三种:横道图法(Gantt Chart)、计划评审法(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关键路径法(Critical Path Method).
计划评审法(PERT)和关键路径法(CPM)都需要编排网络图,才能安排进度。网络图有两种:一种用箭头表示工作(activity-on-arrow network diagram),一种用节点表示工作(activity-on-note network diagram)。
双代号网络图是属于用箭头表示工作,也就是说图中不加上两端节点的编号,甚至不加上圆圈,对方法的使用都没有影响。至于为什么加上箭头编号,是为了适用于计算机程序,为了用数字来表示工作。
用节点表示工作现在叫单代号网络图。
那么可以猜测,双代号和单代号是编程时的表示方法。
实际上网络图只是一个中间过程,一个图示方法,并不是方法本身,用箭示网络图和节点网络图来命名其实更利于理解,形象直观。这也是最原始的翻译,现在英文也未改变,为什么现在改成单代号和双代号,用心值得怀疑,因为现在我们的确有些学科在建造护城河。
这个不太光明的怀疑希望得到反驳,给一点亮色,别让人这么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