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连接 > 我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的成就

我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的成就

发布时间:2022-11-20 08:27:07

A. 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迄今为止在计算机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首创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中科院计算所公司和联想集团首任总工程师,主持开发了联想式汉字系统、联想系列微型机,一直致力于发展自主可控的信息核心技术和产业。

倪光南,1939 年生,浙江镇海人,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1961 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 首创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中科院计算所公司和联想集团首任总工程师,主持开发了联想式汉字系统、联想系列微型机。1981-1983年在加拿大国家研究院工作,担任访问研究员。1984底中科院计算所为转化科技成果,创办了计算所公司,他出任总工,主持开发了联想式汉字系统,创造了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于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计算所公司也于1989年11月改名为联想集团公司。此后他担任公司董事兼总工,主持开发了联想系列微机,确立了公司的主营业务,于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外,他于1990年获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1年获国家特殊津贴、亿利达科技奖;1992年获中科院重奖。此后,一直致力于发展自主可控的信息核心技术和产业,1994年被遴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2011年和2015年分别获得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和中国计算机学会终身成就奖。

一般说来,基础软件、基础硬件和关键网络设备,对信息安全的影响最大,必须优先替换。我们要高度重视基础软硬件和关键网络设备的国产化,打好构建网络空间安全体系的基础。这样,才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使中国网络空间具有强大的防御能力,能真正保护中国单位和个人的信息不被“棱镜”这类计划所监视和利用。

B. 中国在计算机领域有什么成就

重大成就之一在超级计算机方向上。超级计算机是很大很快速的计算机,常用来计算天气模型和军事武器模拟等。一些年前,中国曾一度暂时拥有世界上最快的机器:天河-1A。

C. 掌握网络建设操作安全规范有什么重要意义

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化建设和IT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网络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深入,同时出现很多网络安全问题,致使网络安全技术的重要性更加突出,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不仅关系到机构和个人用户的信息资源和资产风险,也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已成为热门研究和人才需求的新领域。必须在法律、管理、技术、道德各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才能确保网络建设与应用“又好又快”地稳定发展。网络空间已经逐步发展成为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大战略空间,是影响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的核心、关键和基础。网络空间具有开放性、异构性、移动性、动态性、安全性等特性,不断演化出下一代互联网、5G移动通信网络、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网络形式,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网络等众多新型的服务模式。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世界热门研究课题之一,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网络安全是个系统工程,已经成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首要任务。网络安全技术涉及法律法规、政策、策略、规范、标准、机制、措施、管理和技术等方面,是网络安全的重要保障。信息、物资、能源已经成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三大支柱和重要保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在网络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电子银行、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广泛应用,使计算机网络已经深入到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防建设的各个领域,遍布现代信息化社会的工作和生活每个层面,“数字化经济”和全球电子交易一体化正在形成。网络安全不仅关系到国计民生,还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不仅涉及到国家政治、军事和经济各个方面,而且影响到国家的安全和主权。随着信息化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因此,网络技术中最关键也最容易被忽视的安全问题,正在危及网络的健康发展和应用,网络安全技术及应用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数学、密码技术和信息论等多学科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是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需要综合信息安全、网络技术与管理、分布式计算、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知识和研究成果,其概念、理论和技术正在不断发展完善之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网络安全的内涵在不断的扩展,从最初的信息保密性发展到信息的完整性、可用

D. 中国在计算机领域有什么成就

1、1958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小型电子管通用计算机103机(八一型),标志着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2、1992年,国防科技大学研究出银河-II通用并行巨型机,峰值速度达每秒4亿次浮点运算,为共享主存储器的四处理机向量机,其向量中央处理机是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自行设计的,总体上达到80年代中后期国际先进水平。它主要用于中期天气预报。

3、2005年5月1日,联想完成并购IBM PC。联想正式宣布完成对IBM全球PC业务的收购,联想以合并后年收入约130亿美元、个人计算机年销售量约1400万台,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PC制造商。

4、2005年8月5日、网络Nasdaq上市暴涨。国内最大搜索引擎网络公司的股票在美国Nasdaq市场挂牌交易,一日之内股价上涨354%,网络也因此成为股价最高的中国公司,并募集到1.09亿美元的资金,比该公司最初预计的数额多出40%。

5、2017年6月,“神威·太湖之光”凭借这一“超级速度”第三次出现在榜单榜首位置,实现三连冠。基于“神威·太湖之光”,我国科研团队的项目获得了2016年超级计算机应用领域最高奖:“戈登·贝尔”奖,成为我国高性能计算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E. 近期计算机领域的巨大成就有哪些

在一篇论文中,谷歌宣称他们旗下53量子位的量子计算机已经实现了量子霸权,即可以解决一般计算机在合理时间内不能解决的运算任务。对于量子计算机领域来说,这是一个重大的里程碑。
虽然说这次实验只是在单一程序上进行,并且量子计算机在全面普及商用的路上长路漫漫,但这些都并不阻碍谷歌展示量子计算机的计算速度远远超过目前基于晶体管打造的普通计算机,同时也终于以实验证实量子计算机是可行的。谷歌研究员表示“这是目前已知的只能以量子计算机来进行的运算实验。”
在这次实验中,谷歌的53量子位处理器以3分20秒的速度就完成了对量子电路中的样本采样一百万次,而普通超级计算机需要耗时一万年时间才能完成这个运算。这个运算的过程是对“涉及量子现象而形成的特殊场景下产生的随机数字”进行采样。
研究员同时预测,量子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将会以双指数速率增长,第一是源于量子计算机的运算效能比起普通计算机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第二是因为量子处理器的更新迭代。
谷歌曾经在NASA网站上刊登过该篇论文,不过随即被下架了。谷歌发言人拒绝就此评论,但有消息指该篇论文是在未经同行评审下意外地发表的。
我们总觉得量子计算机是科幻片里的产物,但其实近年来,多家公司都已经公布了了各的量子计算机,包括谷歌、IBM、微软和Intel。在去年,IBM更是在CES上公布了一款商业化的量子计算机IBM Q System One。

F. 计算机的发展状况。

计算机的未来充满了变数,性能的大幅度提高是不可置疑的,而实现性能的飞跃却有多种途径。不过性能的大幅提升并不是计算机发展的唯一路线,计算机的发展还应当变得越来越人性化,也要注重环保。

计算机从出现至今,经历了机器语言、程序语言、简单操作系统和Linux、Macos、BSD、Windows等现代操作系统四代,运行速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第四代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已经达到几十亿次每秒。

未来计算机性能应向着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巨型化的方向发展。

1、巨型化

巨型化是指为了适应尖端科学技术的需要,发展高速度、大存储容量和功能强大的超级计算机。

2、微型化

随着微型处理器(CPU)的出现,计算机中开始使用微型处理器,使计算机体积缩小了,成本降低了。

3、网络化

互联网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从此进入了互联网时代。

4、人工智能化

计算机人工智能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计算机具有强大的功能和运行速度,但与人脑相比,其智能化和逻辑能力仍有待提高。

(6)我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的成就扩展阅读: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1、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是以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基础,辅助管理者提高决策水平,改善运营策略的计算机技术。

2、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是利用计算机实时采集数据、分析数据,按最优值迅速地对控制对象进行自动调节或自动控制。

3、辅助技术

计算机辅助技术包括CAD、CAM和CAI。

4、多媒体应用

随着电子技术特别是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把文本、音频、视频、动画、图形和图像等各种媒体综合起来,构成一种全新的概念—“多媒体”(Multimedia)。

5、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由一些独立的和具备信息交换能力的计算机互联构成,以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计算机

G. 请问谁知道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稍详细多一点

第一方面:国防高科技领域
“两弹一星”其一指原子弹和氢弹、另一弹指导弹;一星指人造地球卫星。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标志着新中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强大的国家。1、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自主研制的原子弹。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意义:原子弹爆炸的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于维护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1967年6月17日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从原子弹到氢弹的爆炸成功我国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用的时间在世界核大国里最短。2、1964年6月第一颗地对地导弹试射成功。1966年10月,成功试射了装载核弹头的中程地对地导弹。70年代开始,我国装备自主研制的战略远程导弹。1980年,我国在太平洋海域发射洲际导弹成功。我国具备了核威慑反击能力。
3、1970年4月22日,我国应用自主研制的长征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1975年11月我国发射成功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我国掌握了宇宙飞船的重要核心基础技术。1981年我国成功的用一枚运载火箭将三颗人造卫星送上宇宙。
4、我国航天事业的新进展
我国自主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世界上具备先进水平。具有稳定可靠、安全、运载力大的优点。⑴、1999年11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宇宙飞船“神舟一号”。⑵、2003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神舟五号”,宇航员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位遨游太空的人。⑶、2005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神舟六号”宇宙飞船,将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送入太空。实现了多人多天太空飞行。⑷、2007年10月24日,中国自主研制的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传回首张月面图像。第一幅月球照片正式对外公布,这标志着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嫦娥工程的影响: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奔月梦想,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⑸、2008年9月25-27日,神舟七号宇宙飞船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宇航员翟志刚实现太空出舱行走。6、2010年国庆节,我国发射嫦娥二号探月卫星。7、2011年9月29日,我国成功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11月1日,成功发射“神州八号”宇宙飞船,两个飞行器胜利实现交会对接,11月17日,神八飞船胜利返回。
第二方面:民用科学技术
1、杂交水稻
(1)我国水稻专家袁隆平在1973~1975年首次在世界上完成了杂交水稻的研制工作。【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杂交水稻,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1974年培育成功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1975年完成大规模制种试验和高产试验。】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01年袁隆平获得国家科学最高技术奖。我国大江南北的农田普遍种上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印度、越南等20多个国家引种了杂交水稻。袁隆平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做出了贡献。
2、“863计划”―――是我国“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简称。1986年3月,中国科学院四位老科学家王淦昌、王大珩、杨嘉墀、陈芳允联合向党中央写了一封信,题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向党中央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技术的建议。八六三计划于1987年开始实施《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后称“八六三计划”。
(2)内容:《863计划纲要》,确定把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等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3)863计划的历史意义:863计划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我国高技术研究开发水平,取得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突破并掌握了一批关键技术,缩小了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增强了我国高技术研究开发实力,使我国在高技术领域有了自己的阵地。带动了我国高技术极其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3、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1958年,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1970年中国开始研制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改革开放前中国计算机技术与西方差距仅三年;1974年至1987年王选院士研制成功汉字激光照排机术。1983年中国研制成功每秒运算亿次的银河一号计算机;1994年,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中国的网络时代开始了。2001年之后,中国开始迅速普及宽带网。2002年,中国自主研制的芯片“龙芯”诞生。2008年9月,中国研制成功每秒运算230兆次的“曙光5000”超级计算机,跻身世界先进行列。2010研制成功的“曙光-6000”超级计算机将普遍采用国产的龙芯-3中央处理器,中国的大型机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内核。2010年6月1日,,曙光“星云”超级计算机系统发布,它的运算速度达到3000万亿次,实测运算速度每秒1271万亿次在世界超级计算机排名第二。 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在改变着世界,引起社会和经济的深刻变化。1993年中国开始接入互联网,互联网迅速发展,我国已经掌握新一代互联网的核心技术。到2011年我国网民达到5.25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8%,成为世界上互联网规模最大的国家。手机上网3.65亿人。中国的信息化程度达到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
4、突破了一批重大工程科技难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建设了举世瞩目的南京长江大桥、成昆铁路、焦柳铁路、葛洲坝水利枢纽等重大工程。进入新世纪,我们又在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重大进展。在三峡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中,攻克了一系列科技难关,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5、在重大疾病、新药创制、重大传染病防控的科技创新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我国研制成功复方青蒿素、成功实现断肢再接、完成肝脏等多器官移植、研制出乙肝疫苗在内的多种抗病疫苗。在资源环境、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等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为应对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汶川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6、在基础研究领域和重大公共领域的创造发明领域取得一批成就。我国在陆相成油理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哥德巴赫猜想、高温超导、纳米材料、量子通讯、生命科学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在超级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第三代移动通信等前沿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H. 信息科学领域中我国取得的成就

,1998年至2007年10年间,我国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相关专利申请总量超过67万件,约为1985年至1997年全部专利申请总量的5.6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比例达到71.3%,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有了明显提升。目前,我国信息技术领域专利呈现十大发展态势。态势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国内所有行业中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活跃度和技术创新能力保持持续提升的态势。在国内所有行业专利申请和发明专利申请统计中,与信息产业相关专利申请的比重占到四成左右。同时,在发明专利中信息产业领域的技术聚集度很高,在所有行业里发明专利占53%,而在信息技术领域中,发明专利占了68.6%。信息技术领域创新成果呈现逐步增长的态势,整体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国内其他行业。信息产业领域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强,也比其他行业发展得更快。态势二:不足以和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进行竞争在信息产业领域,国内外专利申请总量分别为47.3万件和33.1万件,虽然国内在总量上已超过了国外,但国内专利申请总量包括发明和实用新型,国内发明专利申请仅为国外的68.2%,就专利申请的质量而言,国内外差距依然比较明显。这说明虽然我国信息产业规模发展很快,信息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也在持续提升,但在技术竞争力上还不足以和发达国家抗衡。态势三:国内外发明专利数量差距逐步缩小国内信息技术专利申请总量与发明专利申请量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8.9%和20.2%,国外专利申请总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率达到19.1%和19.2%,在这方面差距不是太大。尽管国内外发明专利数量近年来差距在逐步缩小,信息产业创新能力也在逐步提升,但国内真正改变相对弱势的状况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创新和产品积累。态势四:跨国公司加强在我国专利布局随着我国信息产业在全球区域市场中地位的提升,以及国内信息产业整体技术实力的增强,美、日、韩和欧盟等国家主要跨国公司加强了在我国的专利布局,在信息产业九个技术领域中都保持着领先地位,并希望借助知识产权发明优势强化在我国技术和市场竞争中的主动地位。各个国家在不同技术领域的排名状态和在国内专利申请总排名状况基本一致,日本、美国、韩国位列前三,德国、荷兰、法国紧随其后。从专利申请分布来看,各国在计算机与自动化控制、基本电路与通用设备、电子器件等技术领域进行的专利布局情况非常接近,而且比重相当高,表明发达国家在这几个技术领域的技术创新投入非常多,他们之间的技术竞争同样激烈。态势五:国内信息技术企业竞争压力增大国内信息技术企业将不仅面临着全球市场日益增加的技术竞争压力,在国内市场也将面对跨国公司的技术与市场竞争。部分信息产业企业对创新成果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逐渐趋于理性,国内企业发明申请比重都在增加,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成为专利申请的重点。态势六:区域不平衡仍然存在内地城市中,广东、北京、上海三个省市在专利数量上依然维持着继续领跑的优势,而西部地区的专利申请情况与之相比存在明显差距。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省市以及在专利申请量排名前十位的省市依然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环渤海湾以及泛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专利申请量增长速度快于中西部地区的省市。而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无论在技术创新,还是在知识产权积累上,都有较大发展空间。态势七:专利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我国信息产业在快速融入全球化市场的同时,全行业技术创新意识、能力和速度都取得了较快进展。1998年至2007年,我国信息技术领域专利申请总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率分别是25.5%、27.1%和21.3%,其中发明专利增长最明显,说明我国信息产业在规模化高速发展的同时整体技术态势也在逐步改善。态势八:部分国内企业技术竞争力明显增强1998年至2007年是信息产业技术创新快速发展的十年,部分国内企业技术竞争力明显增强。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国内企业在技术创新水平、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态势九:市场应用导向明显增强近年来我国信息产业技术创新和专利申请的市场应用导向明显增强,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应用进一步改善。授权发明专利比例明显提高,专利潜在价值得到较大提高。近十年,信息技术领域授权的专利总量达29.9万件,约为前13年信息技术专利申请总量的5倍,授权发明比重为43.8%,超过了前13年授权比重27个百分点,授权发明专利绝对数量约为前13年的13倍。这说明十年间我国信息产业技术创新取得了更大成就,专利申请质量明显提高。态势十:国内与国外授权专利的差距逐步缩小近10年国内企业技术研发方向更为广泛,并涉及到相对基础和关键的技术领域,信息产业创新成果技术含量得到提高,产业化应用效果逐步显现。1998年至2007年十年间,内地授权的发明专利增长速度高于国外8个百分点,国内与国外授权专利总量逐步接近,但国外授权发明专利绝对数量依然是中国内地的3.5倍,我国信息产业与国外技术竞争力的差距还需要通过技术创新逐渐缩短</p>

I. 中国最近的科技发展成就有哪些

中国最近的科技发展成就有:

1、在大型建筑方面,1957年建成武汉长江大桥,这是我国长江第一桥;1968年建成南京长江大桥。

2、在核工业和核技术方面,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20世纪90年代我国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

3、在航天技术方面,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多次成功发射了多种性能的人造地球卫星;1999年,我国第一艘“神舟”号宇宙实验飞船安全返回;2003年10月,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将杨利伟送上太空,并安全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4、在生命科学方面,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获得成功,21世纪又研究发现了SARS病原体。

5、在物理学研究方面,1988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成功,这是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在纳米技术材料方面也取得巨大成功。

6、在水利枢纽工程方面,1989年葛洲坝工程全部建成;21世纪初三峡大坝水利枢纽工程也基本建成并开始并网发电。

7、在电脑研究方面,1997年每秒钟能运算100亿次的“银河—III”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这项先进技术的国家之一。

8、在农业科学方面,1937年我国成为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的国家,为缓解世界粮食危机做出了贡献。

阅读全文

与我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的成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网络卖产品需要多少钱 浏览:509
怎么让家里的网络快速如新 浏览:518
单位网络安全要求会议 浏览:681
全国网络安全军民融合 浏览:527
笔记本网络本地连接好还是无线 浏览:827
网络贷款多少钱利息 浏览:504
沈阳哪里能网络抢票 浏览:977
智慧屏看电视需要连接网络吗 浏览:859
怎么看电脑可不可以连xbox网络 浏览:280
华为家庭网络信号全覆盖 浏览:316
施乐无线网络连接设置 浏览:48
我的移动网络密码 浏览:800
如何提高网络文化出海 浏览:114
新网络词在哪里有 浏览:430
计算机网络重点简答题 浏览:175
开数据但网络连接超时 浏览:328
移动接网络的路由器怎么更换 浏览:1006
上海美猴网络怎么样 浏览:509
3g网络哪个运营商快 浏览:924
在校园如何使用有线网络 浏览:30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