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连接 > 计算机网络中纠错码有哪些

计算机网络中纠错码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12-12 05:56:10

‘壹’ 计算机网络都是怎样运行的

鉴于计算机网络规模巨大、联系面广、涉及因素多,通常要划分成各种特定问题,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或弱化次要因素,并进行概括、抽象,建立典型化模型来加以研究
组建计算机网络时,首先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和理论问题。目的是在满足应用需求和客观约束条件下,以最少的投入(包括人力 、物力、财力、时间等),设计、建造一个安全、可靠 、有效、运行良好 、适应性强、易管理、易维护、易改造、易扩充的计算机网络,并预计回答资金回收期限以及可能获得的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问题。优化设计分为 3个阶段 :① 需求分析与规划阶段。应对需求和环境进行调查 ,收集 、整理必要的资料与数据,包括应用目的、信息格式、通信量、响应时间、差错率、可靠性要求、选用的标准,以及现有设备、用户分布、地理环境、自然条件 、气象特征、外界影响等 ,目的是明确需求、找出关键环节、规划项目的总体轮廓。②网络总体设计阶段。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应根据应用需求,确定网络的总体框架和重要的网络参数,必须对一些重要的关键问题做出抉择,如选用何种拓扑结构,设备的选型、安置和连接方法,通信介质的选择、线路布局和容量分配,通信规程以及路由、流量和差错控制技术,网络业务的种类、服务质量及高层协议的选择等。③设计方案评测阶段。根据评测目标。建立各种数学模型(如预测模型、优化模型、性能评价模型等),以便对网络的性能、费用、工期时限、效益概算、资金回收期限等进行分析与评价,给出技术与经济可行性结论。如果结论达不到预计要求,应视情况,部分或全部进行重新网络优化设计。
网络体系结构编辑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一组用于规划、设计、组建计算机网络所需遵循的原则和依据,包括层次结构、功能划分、协议规范、过程描述等内容。对计算机网络发展最有影响的网络体系结构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建议的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 。它是通过体系模型、服务定义和协议规范3 个抽象级别,逐步深入、逐步细化加以制定和描述的。体系结构模型是OSI 最高级别的抽象,它从功能和概念级上建造了一个抽象的、具有层次结构的体系模型,刻画了开放系统的整体性能 、结构要素 、行为特征、层次关系 、数据格式等内容 。OSI 体系结构模型由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等7层组成。服务定义是OSI低一级别的抽象,它更详细地定义每层提供的服务,规定各层的外特性和层间抽象接口,但不涉及是否实现和如何实现的细节。协议规范是 OSI最低级别的抽象,它精确地定义某层实体为了协同工作和交互活动所需传送控制信息的语义和语法,以及采用什么样的规程去分析、解释和加工它们。体系结构模型进一步发展趋向是研究、制定网络应用体系结构模型,目的是为网络用户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和开发环境。例如,一些网络专家在 OSI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开放应用体系结构(OAA)模型的设想。OAA由操作环境和开发维护环境两部分组成。
路径选择编辑
早期计算机领域中几个热门研究课题,成果多、文献量大。路径选择的主要目的是在网络中选择最佳路径 ,将源站点发送的报文信息高速、有效地传送到目的站点,其侧重点是提高网络服务质量、减少延迟时间、降低传输费用。衡量路径选择算法好坏的标准包括:①报文信息以最短的时间、最短的路径或最少的费用,传送到目的地。②算法简单、易于实现、适应性强(能适应网络故障和结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③不过重增加网络和结点的开销(包括处理机时间、存储容量 、信息传输量等)。④有助于改善网络性能、保持稳定的吞吐率、降低平均传输延迟时间、均衡网络负载等。典型路径选择算法有扩散式路径选择、随机式路径选择、固定路径选择、自适应路径选择等。
控制内容编辑
流量控制和拥挤控制
流量控制和拥挤控制的目的是控制网络和各条通信线路上的信息流通量,保持网络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以便提高网络吞吐率、减少平均延迟时间,其侧重点是改善网络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防止拥塞和死锁现象发生。流量控制可分为相邻结点间流控、源结点与目的结点间流控、主机与结点间流控、主机与主机间流控四种类型。常用的控制方法有限定传输速率、拒收重传、暂停发送、限定接收发送窗口大小、预约缓冲区等。用于拥挤控制的方法有预约缓冲区、限制管道流量、入网许可证、反向抑制等。
差错控制
也是网络设计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其目的是根据应用要求、线路质量、设备性能和外界环境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控制机制和方法,查出并纠正信息传输中的差错,将其减少到允许程度之内。计算机网络中,通常采用两种基本策略来处理信息传输中的差错:①使用纠错码。即在要发送的信息报文中附加上足够多的冗余信息,使接收方不仅能够查出、而且能够纠正信息报文中的差错。因信息冗余量过大,且控制复杂,通常用于单向传输场合,或用作辅助措施。②使用检错码。即在要发送的信息报文中附加一定的冗余信息,使接收方能够查出信息报文中的差错(但不知什么样的差错),并通知发送方重传原来的信息报文。通信规程和网络协议通常采用这种方法。
协议工程编辑
计算机网络领域中最活跃的研究课题之一 ,目的是把软件工程的原理和方法用于计算机网络协议的描述、实现和验证工作 。协议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3 个方面:①协议形式化描述及其形式化描述语言。②协议软件的自动生成技术及其开发维护工具。③协议一致性测试技术及其测试工具 。协议工程的研究有助于加深理解计算机网络协议,有助于提高协议软件的生产效率,有助于改善网络协议软件的维护管理水平。但是,协议工程与软件工程相比,无论在研究、开发、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说,均有距离,尚有广阔的开拓、发展前景。

‘贰’ 技术维护的笔试题

不知道你是网管维护,还是数据维护,维护也分很多类的,先给你这些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x.25协议是一种( )

A.报文交换协议 B.电路交换协议

C.帧交换协议 D.报文分组交换协议

2.在有互连的开放系统中,位于同一水平行(同一层)上的系统构成了OSI的( )

A.对等层 B.物理层

C.传输层 D.网络层

3.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中不包括( )

A.差错控制 B.流量控制

C.路由选择 D.MAC地址的定义

4.在ISO/OSI参考模型中,实现端到端的通信功能的层是( )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传输层 D.网络层

5.10BASE-T规定的电缆传输距离最大约达( )

A.1000米 B.500米

C.200米 D.100米

6.MODEM的作用是实现( )

A.数字数据和数字信号间的转换

B.数字数据和模拟信号间转换

C.模拟数据和模拟信号间的转换

D.模拟数据和数字信号间的转换

7.下列网络互联设备中,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设备是( )

A. 网关 B.交换机

C.集线器 D.路由器

8.ARP是实现( )

A.由MAC地址到IP地址的转换

B.由IP地址到MAC地址的转换

C.由域名到IP地址的转换

D.由IP地址到域名的转换

9.TCP要实现流量控制和阻塞控制须采用( )

A. 许可证法 B.丢弃分组法

C.预约缓冲区法 D.滑动窗口技术

10.DNS协议的重要功能是( )

A.自动获取IP地址

B.自动获取域名地址

C.将IP地址解析为域名地址

D.将域名地址解析为IP地址

11.下列IP地址中属于B类地址的是( )

A.129.20.3.1 B.127.30.2.3

C.193.100.12.1 D.224.0.1.1

12.Windows NT网络操作系统属于( )

A.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B.集中式

C.对等式 D.分布式

13.ISDN中一个B通道的带宽为( )

A.10Kb/s B.16Kb/s

C.64Kb/s D.128Kb/s

14. 一个网络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8,则该网络能够连接的主机数为( )

A.2 B.3

C.6 D.8

15. TCP协议建立连接,采用握手机制的次数为( )

A. 2次 B.3次

C.4次 D.5次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6.按照距离划分,计算机网络可以分成三类 、 和广域网。

17. HDLC的数据传输方式有三种分别是正常响应方式(NRM)、 和 。

18.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逻辑结构可以分成两个子网 和 。

19. ISO/OSI参考模型中,同层对等实体间进行信息交换时必须遵守的规则称为 ,相邻层间进行信息交换时必须遵守的规则称为 。

20.自适应路由选择算法可分孤立式、 和 三种。

21.IEEE802局域网标准中,数据链路层划分为两个子层: 和 。

22.以太网100Base-T,表示其传输速率为100Mbps,传输介质为 ,物理上采用 型的拓扑结构。

23.按照路径选择算法,连接LAN的网桥通常分为 和 。

24.在计算机网络中,当接收方的接收能力小于发送方的发送能力时,必须进行流量控制,

常用的两种流量控制策略是 协议和 协议。

25.在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纠错码是 ,常用的检错码是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26.常用的传输介质有哪些?

27.简述分组交换网中防止阻塞的方法有哪些?

28.简述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拓扑结构有哪些?

29.简述CSMA介质访问控制技术的工作原理?它包括哪三种算法?

30.基于Web的客户机/服务器应用模式的框架包含哪些部分?

31.比较秘密密钥加密体制和公开密钥加密体制的不同特点。

四、应用及设计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32小题10分,第33、34小题各5分,第35小题8分,第36小题7分,共35分)

32.要在一条带宽为4KHZ的信道上实现56KBPS的数据传输,则至少需要多大的信噪比(不需要换算成分贝)?其中传输信号至少要有多少个稳定状态?

33.画出比特流01100101的频移键控编码和曼彻斯特编码的信号图。

34.假设要发送的信息为10110011,采用的CRC生成多项式为G(X)=X4+X+1,求该信息的循环冗条码。

35.已知卫星信道的数据率为1Mb/s,每一帧长为2000bits,取卫星信道的单程传播时延为0.25秒。如果忽略误码率、确认帧长和帧处理时间,试计算下列情况下的可以获得的最

大信道利用率。(结果采用百分比,保留小数点后1位)

(1)停——等协议

(2)连续ARQ协议,WT=7,WB=l

36.长度为100字节的应用层数据,从上至下依次传递给传输层、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的以太网,已知以太网帧的封装字段长取18字节,试求最后从网络接口传送出至少多少位的比特序列?信道有效利用率为多少?

‘叁’ 计算机网络中检错码与纠错码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检错码:只检错不纠正
纠错码:发现错误并给以纠正
常见的有奇偶校验码、海明校验码和循环冗余校验码(CRC)

‘肆’ 一些网络通信的题,

局域网、城域网
http://..com/question/101750615.html?si=1

‘伍’ 计算机网络中差错控制方法

一、总的方法折叠:
1、前向纠错。实时性好,单工通信采用。
2、自动重发请求(ARQ)。强调检错能力,不要求有纠错能力,双向通道采用。
3、混合纠错。上述两种方式的综合,但传输设备相对复杂。

二、分类方法折叠:
1、差错检测是差错控制的基础。能纠错的码首先应具有差错检测能力,而只有在能够判定接收到的信号是否出错才谈得上是否要求对方重发出错消息。具有差错检测能力的码不一定具有差错纠正能力。由于差错检测并不能提高信道利用率,所以主要应用于传输条件较好的信道上做为误码统计和质量控制的手段。
2、自动请示重发ARQ和前向纠错FEC是进行差错控制的两种方法。
一在ARQ方式中,接收端检测出有差错时,就设法通知发送端重发,直到正确的码字收到为止。ARQ方式使用检错码,但必须有双向信道才可能将差错信息反馈到发送端。同时,发送方要设置数据缓冲区,用以存放已发出的数据以便于重发出错的数据。
二在FEC方式中,接收端不但能发现差错,而且能确定二进制码元发生错误的位置,从而加以纠正。FEC方式使用纠错码,不需要反向信道来传递请示重发的信息,发送端也不需要存放以务重发的数据缓冲区。但编码效率低,纠错设备也比较复杂。
3、差错控制编码又可分为检错码和纠错码。
检错码只能检查出传输中出现的差错,发送方只有重传数据才能纠正差错;而纠错码不仅能检查出差错而且能自动纠正差错,避免了重传。
4、演播的检错码有:奇偶校验码、循环冗余码。
在实际通信网中,往往在不同的应用场合采用不同的差错控制技术。前向纠错主要用于信道质量较差、对传输时延要求较严格的有线和无线传输当中;差错检测往往用于传输质量较高或进行了前向纠错后的通路的监测管理之中>自动请求重发则多用于象计算机通信等对时延要求不高但对数据可靠性要求非常高的文件传输之中。

‘陆’ 请问在计算机网络中检错码和纠错码的区别

检错码:只检错不纠正
和纠错码:检错并纠正
谢谢,希望对你有帮助!

阅读全文

与计算机网络中纠错码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网络卖产品需要多少钱 浏览:505
怎么让家里的网络快速如新 浏览:512
单位网络安全要求会议 浏览:678
全国网络安全军民融合 浏览:523
笔记本网络本地连接好还是无线 浏览:823
网络贷款多少钱利息 浏览:501
沈阳哪里能网络抢票 浏览:975
智慧屏看电视需要连接网络吗 浏览:857
怎么看电脑可不可以连xbox网络 浏览:278
华为家庭网络信号全覆盖 浏览:313
施乐无线网络连接设置 浏览:46
我的移动网络密码 浏览:797
如何提高网络文化出海 浏览:111
新网络词在哪里有 浏览:427
计算机网络重点简答题 浏览:173
开数据但网络连接超时 浏览:326
移动接网络的路由器怎么更换 浏览:1002
上海美猴网络怎么样 浏览:506
3g网络哪个运营商快 浏览:922
在校园如何使用有线网络 浏览:29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