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计算机网络:二层广播域和三层广播域什么区别分别是什么(希望详细一点~)
在计算机网络中, 为方便学习, 既不使用是国际标准但不流行的七层模型, 也不使用流行但分层不够明确的的TCP/IP模型, 而专门创造了用于学习的五层模型, 从下到上依次是: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其中第二层是数据链路层, 第三层是网络层.
所谓二层广播域是指在数据链路层实现的广播的广播范围(一般用于使用以太网协议的本地网), 也就是帧的广播范围. 由于帧使用MAC地址作为寻址手段(这里我们假设使用的是广泛使用的以太网), 当把目的MAC地址的所有地址位都置1之后, 我们可以实现该层的广播. 这时, 使用中继器、集线器等物理层设备连接在一起的设备都能听到该帧, 检查目的MAC地址发现是广播地址, 然后接收该帧. 那么如何分隔广播域呢? 只需使用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设备(如网桥、交换机等, 注意路由器等更高层设备也具备处理数据链路层的帧的能力)即可分隔该层的广播域, 因为工作在物理层的设备无法访问帧的地址, 也就不会处理帧, 只是单纯地进行转发, 而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设备能够解析帧的内容, 能对帧进行处理.
所谓三层广播域是指网络层的广播范围(一般用于使用IP协议的局域网), 也就是分组的广播范围. 由于分组使用IP地址(这里我们假设使用的是广泛使用的因特网)作为寻址手段, 因此同上面的原理一样只要不接触网络层设备(如路由器)或更高层设备(如工作在传输层的网关)就会一直转发广播分组.
想要知道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广播的细节需要研读计算机网络一书, 只看上述回答还是会出现其他各种各样的问题.
2. 计算机网络地址,广播地址
eg1: 掩码255.255.255.224,即172.16.22.38/27,所以
网络地址为172.16.22.32;广播地址172.16.22.63。有效范围172.16.22.33~172.16.22.62。允许分配的IP主机数62-33+1=30个。
eg2:掩码255.255.255.252,即10.10.14.23/30,所以
网络地址为10.10.14.20,广播地址10.10.14.23。有效ip范围10.10.14.21,10.10.14.22。允许分配的IP主机数为22-21+1=2个。
至于算法,书上、网上都很多,多看看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