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防范暴力袭击
一、常见恐怖暴力袭击手段:
1、常规手段:
(1)爆炸。炸弹爆炸、汽车炸弹爆炸、自杀性人体炸弹爆炸等;
(2)枪击。自制枪、手枪、步枪或冲锋枪射击等;
(3)劫持。劫持人或车、船、飞机等;
(4)纵火。
2、非常规手段:
(1)核与辐射恐怖袭击。通过核爆炸或放射性物质的散布、造成环境污染或使人员受到辐射照射;
(2)生物恐怖袭击。利用有害生物或有害生物产品侵害人、农作物、家畜等。如发生在美国“9.11”事件以后的炭疽邮件事件;
(3)化学恐怖袭击。利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侵害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食品与饮用水等。如东京地铁沙林毒气袭击事件;
(4)网络恐怖袭击活动。利用网络散布恐怖袭击、组织恐怖活动、攻击电脑程序和信息系统等。
二、常用的识别恐怖暴力袭击的方法:
1、识别可疑人员:实施恐怖袭击的嫌疑人脸上不会贴有标记,但是会有一些不同寻常的举止行为可以引起我们的警惕,
例如:(
1)神情恐慌、言行异常者;
(2)着装、携带物品与其身份明显不符,或与季节不协调者;
(3)冒称熟人、假献殷勤者;
(4)在检查过程中,催促检查或态度蛮横、不愿接受检查者;
(5)频繁进出大型活动场所;(6)反复在警戒区附近出现;
(7)疑似公安部门通报的嫌疑人员。
2、识别可疑车辆:
(1)状态异常。车辆结合部位及边角外部的车漆颜色与车辆颜色是否一致、确定车辆是否改色;车的门锁、后备箱锁、车窗玻璃是否有撬压破损痕迹;如车灯是否破损或异物填塞,车体表面是否附有异常导线或细绳;
(2)车辆停留异常。违反规定停留在水、电、气等重要设施附近或人员密集场所;
(3)车内人员异常。如在检查过程中,神色惊慌、催促检查或态度蛮横、不愿接受检查;发现公安和武警后启动车辆躲避的。
三、几种防范恐怖暴力袭击的应对措施
1、发现可疑爆炸物怎么办?
(1)不要触动;
(2)及时报警;
(3)迅速撤离。组织人员有序疏散撤离。
2、遇有匿名威胁爆炸或扬言爆炸怎么办?
(1)信: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不能心存侥幸心理;
(2)快:尽快从“现场”撤离;
(3)细:细致观察周围的可疑人、事、物;(4)报:迅速报警。
3、在大型体育场馆、公共娱乐场所、商场市场、宾馆饭店发生爆炸怎么办?
(1)保持镇静,组织人员迅速有序远离爆炸现场,避免拥挤、踩踏造成伤亡;
(2)撤离时,要注意观察场内的安全疏散指示和标志,根据沿途的疏散指示和标志通过内部通道疏散,要组织场内的工
作人员从内部通道疏散;
(3)告诫场内人员不要用打火机点火照明,以免形成再次爆炸或燃烧;
(4)提醒群众不要因顾及贵重物品而浪费宝贵的逃生时间;
(5)组织实施救助,如果来不及组织疏散撤离,就引导人员进入安全地带,隐蔽或卧倒,就近寻找简易遮挡物护住身体重要部位和器官,等待救援;
(6)要加强自身的安全防护和自救;
(7)迅速报警,客观详细地描述事件发生、发展经过。
② 公民防恐基本知识
《公民防范恐怖袭击常识》 在现实生活中,同学们很有可能随时遇到各种意外,可能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伤害甚至危及生命。我们如何在危机中保护自己?学校保卫处的工作人员编写了这些日常防范,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互救知识。希望通过这些能增强同学们安全防范意识,掌握一定的安全防范知识和自救技能。 一、常见恐怖袭击手段有哪些? 常规手段: (1)爆炸。炸弹爆炸、汽车炸弹爆炸、自杀性人体炸弹爆炸等; (2)枪击。手枪射击、制式步枪或冲锋枪射击等; (3)劫持。劫持人、劫持车、船、飞机等; (4)纵火。 非常规手段: (1)核与辐射恐怖袭击。通过核爆炸或放射性物质的散布、造成环境污染或使人员受到辐射照射; (2)生物恐怖袭击。利用有害生物或有害生物产品侵害人、农作物、家畜等。如发生在美国9.11事件以后的炭疽邮件事件; (3)化学恐怖袭击。利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侵害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食品与饮用水等。如东京地铁沙林毒气袭击事件; (4)网络恐怖袭击活动。利用网络散布恐怖袭击、组织恐怖活动、攻击电脑程序和信息系统等。 2二、如何识别恐怖嫌疑人? 实施恐怖袭击的嫌疑人脸上不会贴有标记,但是会有一些不同寻常的举止行为可以引起我们的警惕,例如; (1)神情恐慌、言行异常者; (2)着装、携带物品与其身份明显不符,或与季节不协调者; (3)冒称熟人、假献殷勤者; (4)在检查过程中,催促检查或态度蛮横、不愿接受检查者; (5)频繁进出大型活动场所; (6)反复在警戒区附近出现; (7)疑似公安部门通报的嫌疑人员。 三、如何识别可疑车辆? (1)状态异常。车辆结合部位及边角外部的车漆颜色与车辆颜色是否一致、确定车辆是否改色;车的门锁、后备箱锁、车窗玻璃是否有撬压破损痕迹;如车灯是否破损或异物填塞,车体表面是否附有异常导线或细绳; (2)车辆停留异常。违反规定停留在水、电、气等重要设施附近或人员密集场所; (3)车内人员异常。如在检查过程中,神色惊慌、催促检查或态度蛮横、不愿接受检查;发现警察后启动车辆躲避的。 四、如何识别可疑爆炸物? 在不触动可疑物的前提下: (1)看。由表及里、由近及远、由上到下无一遗漏地观察,识别、判断可疑物品或可疑部位有无暗藏的爆炸装置;
(2)听。在寂静的环境中用耳
③ 《公民防范恐怖袭击手册》的全部内容是什么
新华网7月21日报道 奥运临近,公安部反恐局组织编印《公民防范恐怖袭击手册》,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手册》全文共有39条,针对不同情景列出爆炸、纵火、枪击等常见的恐怖袭击手段,指导公民如何及时发现恐袭迹象,如何采取正确措施规避危险,以及如何自救和互救。以下为《手册》全文:
1 常见恐怖袭击手段有哪些?
常规手段:
(1)爆炸。炸弹爆炸、汽车炸弹爆炸、自杀性人体炸弹爆炸等;
(2)枪击。手枪射击、制式步枪或冲锋枪射击等;
(3)劫持。劫持人、劫持车、船、飞机等;
(4)纵火。
非常规手段:
(1)核与辐射恐怖袭击。通过核爆炸或放射性物质的散布、造成环境污染或使人员受到辐射照射;
(2)生物恐怖袭击。利用有害生物或有害生物产品侵害人、农作物、家畜等。如发生在美国9.11事件以后的炭疽邮件事件;
(3)化学恐怖袭击。利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侵害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食品与饮用水等。如东京地铁沙林毒气袭击事件;
(4)网络恐怖袭击活动。利用网络散布恐怖袭击、组织恐怖活动、攻击电脑程序和信息系统等。
2 如何识别恐怖嫌疑人
实施恐怖袭击的嫌疑人脸上不会贴有标记,但是会有一些不同寻常的举止行为可以引起我们的警惕,例如;
(1)神情恐慌、言行异常者;
(2)着装、携带物品与其身份明显不符,或与季节不协调者;
(3)冒称熟人、假献殷勤者;
(4)在检查过程中,催促检查或态度蛮横、不愿接受检查者;
(5)频繁进出大型活动场所;
(6)反复在警戒区附近出现;
(7)疑似公安部门通报的嫌疑人员。
3 如何识别可疑车辆?
(1)状态异常。车辆结合部位及边角外部的车漆颜色与车辆颜色是否一致、确定车辆是否改色;车的门锁、后备箱锁、车窗玻璃是否有撬压破损痕迹;如车灯是否破损或异物填塞,车体表面是否附有异常导线或细绳;
(2)车辆停留异常。违反规定停留在水、电、气等重要设施附近或人员密集场所;
(3)车内人员异常。如在检查过程中,神色惊慌、催促检查或态度蛮横、不愿接受检查;发现警察后启动车辆躲避的。
4 如何识别可疑爆炸物?
在不触动可疑物的前提下:
(1)看。由表及里、由近及远、由上到下无一遗漏地观察,识别、判断可疑物品或可疑部位有无暗藏的爆炸装置;
(2)听。在寂静的环境中用耳倾听是否有异常声响;
(3)嗅。如黑火药含有硫磺,会放出臭鸡蛋(硫化氢)味;自制硝铵炸药的硝酸铵会分解出明显的氨水味等。
5 爆炸物可能放置在公共场所什么地方?
(1)标志性建筑物或其他附近的建筑物内外;
(2)重大活动场合,如大型运动会、检阅、演出、朝拜、展览等场所;
(3)人口相对聚集的场所,如体育场馆、影剧院、宾馆、运动员村、商场、超市、车站、机场、码头、学校等;
(4)行李、包裹、食品、手提包及各种日用品之中;
(5)宾馆、饭店、洗浴中心、歌舞厅及其易于隐蔽且闲杂人员容易进出的地点;
(6)各种交通工具上;
(7)易于接近且能够实现其爆炸目的的地点。
6 发现可疑爆炸物怎么办?
(1)不要触动;
(2)及时报警;
(3)迅速撤离。疏散时,有序撤离,不要互相拥挤,以免发生踩踏造成伤亡;
(4)协助警方的调查。目击者应尽量识别可疑物发现的时间、大小、位置、外观,有无人动过等情况,如有可能,用手中的照相机进行照相或录像,为警方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7 遇有匿名威胁爆炸或扬言爆炸怎么办?
(1)信: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不能心存侥幸心理;
(2)快:尽快从“现场”撤离;
(3)细:细致观察周围的可疑人、事、物;
(4)报:迅速报警、让警方了解情况;
(5)记:用照相机或者摄像机等将“现场”记录下来;
8 在地铁内发生爆炸怎么办?
(1)迅速按下列车报警按钮,使司机在监视器上获取报警信号;
(2)依靠车内的消防器材进行灭火;
(3)列车在运行期间,不要有拉门、砸窗、跳车等危险行为;
(4)在隧道内疏散时,听从指挥,沉着冷静、紧张有序地通过车头或车尾疏散门进入隧道,向邻近车站撤离;
(5)寻找简易防护物、如衣服、纸巾等捂鼻,采用低姿势撤离。视线不清时手摸墙壁撤离;
(6)受到火灾威胁时,不要盲目跟从人流相互拥挤、乱冲乱摸,要注意朝明亮处,迎着新鲜空气跑;
(7)身上着火不要奔跑,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压灭;
(8)注意观察现场可疑人、可疑物,协助警方调查;
(9)在平时乘坐地铁时要注意熟悉环境,留心地铁的消防设施和安全装置。
9 在大型体育场馆发生爆炸怎么办?
(1)迅速有序远离爆炸现场,避免拥挤、踩踏造成伤亡;
(2)撤离时要注意观察场馆内的安全疏散指示和标志;
(3)场内观众应按照场内的疏散指示和标志从看台到疏散口再撤离到场馆外;
(4)场馆内部体育官员、工作人员以及运动员,应根据沿途的疏散指示和标志通过内部通道疏散;
(5)不要因贪恋财物浪费逃生时间;
(6)实施必要的自救和救助他人;
(7)拨打报警电话,客观详细地描述事件发生、发展经过;
(8)注意观察现场可疑人、可疑物,协助警方调查。
10 娱乐场所发生爆炸怎么办?
(1)迅速就近隐蔽或者卧倒,就近寻找简易遮挡物护住身体重要部位和器官;
(2)寻找、观察安全出口;
(3)不要用打火机点火照明,以免形成再次爆炸或燃烧;
(4)服从工作人员和专门人员的指挥;
(5)迅速有序撤离现场,避免出现踩踏等事件;
(6)不要因顾及贵重物品而浪费宝贵的逃生时间;
(7)迅速报警,客观详细地向警方描述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
(8)注意观察现场可疑人、可疑物,协助警方调查。
11 在宾馆饭店发生爆炸怎么办?
(1)保持镇静,尽快撤离现场,注意避免进入餐厅等存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危险地点;
(2)不盲目跟从人群逃离,避免挤成一团相互踩伤、压伤;
(3)寻找有利地形地物进行隐蔽;
(4)实施自救和互救;
(5)不要因为顾及贵重物品浪费宝贵的逃生时间;
(6)迅速报警,客观详细地向警方描述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
(7)按照警方和有关人员的示意和指挥及时撤离现场,如果现实条件不允许,就应原地卧倒,等待救援;
(8)注意观察现场可疑人、可疑物,协助警方调查。
12 在商场与集贸市场发生爆炸怎么办?
(1)保持镇静,迅速选择最近安全出口有序撤离现场;
(2)注意避开临时搭建的货架,避免因坍塌可能造成新的伤害;
(3)注意避开脚下物品,—旦摔倒应设法让身体靠近墙根或其他支撑物;
(4)实施自救和救助他人;
(5)不要因顾及贵重物品而浪费宝贵的逃生时间;
(6)迅速报警,客观详细地向警方描述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
(7)注意观察现场可疑人、可疑物,协助警方调查。
13 遇到纵火恐怖袭击怎么办?
(1)熟悉环境,暗记出口。
在陌生的环境里,如入住酒店、商场购物、进入娱乐场所时,为自身安全,要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楼梯方位等,以便需要时能尽快逃离现场;
(2)扑灭小火,惠及他人。
如果发现火势并不大,尚未对人造成很大威胁时,可用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栓等,奋力将小火控制,扑灭;不要惊慌失措地乱叫乱窜,置小火于不顾而酿成大灾;
(3)保持镇静,明辨方向,迅速撤离。
面对浓烟和烈火,要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决定逃生的办法,尽快撤离险地;
(4)不入险地,不贪财物。
尽快撤离,不要因害羞或顾及贵重物品,把时间浪费在穿衣或寻找、搬离贵重物品上。已逃离险境的人员,切莫重返险地;
(5)简易防护,捂鼻匍匐。
可用毛巾、口罩捂鼻,匍匐撤离。烟雾较轻飘于上部,贴近地面撤离是避免烟气吸入、滤去毒气的最佳方法。穿过烟火封锁区时,可向头部、身上浇冷水或用湿毛巾、湿棉被、湿毯子等将头和身体裹好,再冲出去;
(6)善用通道,莫入电梯。
要根据情况选择进入相对较为安全的楼梯通道;
(7)火已及身,切勿惊跑。
如果身上着了火,不可跑动或用手拍打,这样会形成风势,加速氧气的补充,促旺火势。当身上衣服着火时,应当赶紧设法脱掉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苗;及时跳进水中或让人向身上浇水,使用喷灭火器材灭火更有效;
(8)缓降逃生,滑绳自救。
高层、多层公共建筑内一般都设有高空缓降器或救生绳,人员可以通过这些设施安全地离开危险的楼层。如果没有这些专门设施,而安全通道又被堵,救援人员不能及时赶到的情况下,迅速利用身边的绳索或床单、窗帘、衣服等自制简易救生绳,并用水打湿从窗台或阳台沿绳缓滑到下面楼层或地面,安全逃生;
(9)避难场所,固守待援。
假如用手摸房门已感到烫手,此时一旦开门,火焰与浓烟势必迎面扑来。如果逃生通道被切断且短时间内无人救援。这时候,可采取创造避难场所、固守待援的办法:首先应关紧迎火的门窗,打开背火的门窗,用湿毛巾、湿布塞堵门缝或用水浸湿棉被蒙上门窗;然后不停用水淋透房间,防止烟火渗入;固守在房内,直到救援人员到达;
(10)缓晃轻抛,寻求援助。
应尽量呆在阳台、窗口等易于被人发现和能避免烟火近身的地方。在白天,可以向窗外晃动鲜艳衣物,或外抛轻型晃眼的东西;在晚上,可以用手电筒不停地在窗口闪动或者敲击东西,及时发出有效的求救信号,引起救援者的注意。
14 遇到纵火恐怖袭击“七忌”是什么?
(1)忌惊慌失措。
不可惊慌失措,盲目逃跑或纵身跳楼。要保持冷静,尽快了解所处的环境位置、起火点、起火原因和火势大小,正确选择逃生方法和路线;
(2)忌盲目呼喊。
现代建筑物燃烧时会散发出大量的烟雾和有毒气体,容易造成毒气窒息死亡。可用湿毛巾捂鼻口,匍匐前进逃离,紧急时刻呼叫时也不能移开毛巾;
(3)忌贪恋财物。
不要为穿衣或取贵重物品浪费时间,更不要为入室拿物品而重返火海;
(4)忌乱开门窗。
如房间充满烟雾,必须时,可打开门窗,排放烟雾后,应立即重新关闭好,防止长时间开窗致使外面大量浓烟涌入室内,能见度降低,高温和毒气充斥,无法藏身;
(5)忌乘坐电梯。
一旦着火,电梯就会断电,可能将你困在电梯,无法逃生;
(6)忌随意奔跑。
随意奔跑,不仅容易引火烧身,还会引起新的燃烧点,造成火势蔓延;
(7)忌轻易跳楼。
在房间无法避难时,也不要轻易做出跳楼的决定
④ 反恐防爆手抄报的内容有哪些
一、识别恐怖袭击嫌疑人:
实施恐怖袭击的嫌疑人脸上不会贴有标记,但是会有一些不同寻常的举止行为可以引起我们的警惕。例如:
1、神情恐慌、言行异常者;
2、着装、携带物品与其身份明显不符,或与季节不协调者;
3、冒称熟人、假献殷勤者;
4、在检查过程中,催促检查或态度蛮横、不愿接受检查者;
5、频繁进出大型活动场所;
6、反复在警戒区附近出现;
7、疑似公安部门通报的嫌疑人员。
二、被恐怖分子劫持后的办法:
1、保持冷静,不要反抗,相信政府;
2、不对视,不对话,趴在地上,动作要缓慢;
3、尽可能保留和隐藏自己的通讯工具,及时把手机改为静音,适时用短信等方式向警方110、求救,短信主要内容:自己所在位置,人质人数,恐怖分子人数等;
4、注意观察恐怖分子人数,头领,便于事后提供证言;
5、在警方发起突击的瞬间,尽可能趴在地上,在警方掩护下脱离现场。
三、遇到枪击时选择掩蔽物的方法:
1、掩蔽物最好处于自己与恐怖分子之间;
2、选择密度质地不易被穿透的掩蔽物。如墙体、立柱、大树干,汽车前部发动机及轮胎等;但木门、玻璃门、垃圾桶、灌木丛、花篮、柜台、场馆内座椅、汽车门和尾部等不能够挡住子弹,虽不能作为掩蔽体,但能够提供隐蔽作用,使恐怖分子在第一时间不能够发现你,为下一步逃生提供了时间;
3、选择能够挡住自己身体的掩蔽物。有些物体质地密度大,但体积过小,不足以完全挡住自己身体,就起不到掩蔽目的。如路灯杆、小树干、消防栓等。
4、选择形状易于隐藏身体,如立柱;不规则物体容易产生跳弹,掩蔽其后容易被跳弹伤及,如假山、观赏石等。
四、在公交车上遇到枪击方法:
1、快速掩蔽。在公交车上遇到枪击时,迅速低头隐蔽于前排座椅后或蹲下、趴下,不要站立;
2、及时报警。拨打110报警:几路车?哪一站?受到哪个方向的枪击,来自车外还是来自车内?是否有人受伤等;
3、择机下车。在情况不明时,不要下车;确定枪击方向后,下车沿着枪击相反方向,利用车体做掩护快速撤离;
4、自救互救。到达安全区后,及时检查是否受伤,发现受伤,及时实施自救互救;
5、事后协助。积极向警方提供现场信息,协助警方控制局面。
五、公共场所遇到枪击时选择掩蔽物的方法:
1、掩蔽物最好处于自己与恐怖分子之间;
2、选择密度质地不易被穿透的掩蔽物。如墙体、立柱、大树干,汽车前部发动机及轮胎等;但木门、玻璃门、垃圾桶、灌木丛、花篮、柜台、场馆内座椅、汽车门和尾部等不能够挡住子弹,虽不能作为掩蔽体,但能够提供隐蔽作用,使恐怖分子在第一时间不能够发现你,为下一步逃生提供了时间;
3、选择能够挡住自己身体的掩蔽物。有些物体质地密度大,但体积过小,不足以完全挡住自己身体,就起不到掩蔽目的。如路灯杆、小树干、消防栓等。
4、选择形状易于隐藏身体,如立柱;不规则物体容易产生跳弹,掩蔽其后容易被跳弹伤及,如假山、观赏石等。
六、可能发生了化学恐怖袭击的情况
1、异常的气味。如大蒜味、辛辣味、苦杏仁味等;
2、异常的现象。如大量昆虫死亡、异常的烟雾、植物的异常变化等;
3、异常的感觉。一般情况下当人受到化学毒剂或化学毒物的侵害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感觉。如恶心、胸闷、惊厥、皮疹等;
4、现场出现异常物品。如遗弃的防毒面具,桶、罐,装有液体的塑料袋等。
七、正确报警
1、保持镇静,不能因为恐慌影响了正常的判断;
2、判明自己目前是否面临危险,如有危险,做好个人防护,迅速离开危险区域或就地掩蔽;
3、首先报告最重要的内容,包括地点、时间、发生了什么事件、后果等。如枪击事件;
4、注意观察恐怖分子人数,头领,便于事后提供证言;
5、在警方发起突击的瞬间,尽可能趴在地上,在警方掩护下脱离现场。
⑤ 4.常见的恐怖袭击手段有哪些
有常规和非常规。
常规:枪击。手枪射击、制式步枪或冲锋枪射击等;
爆炸。炸弹爆炸、汽车炸弹爆炸、自杀性人体炸弹爆炸等;
劫持。劫持人、劫持车、船、飞机等;
纵火。
非常规:1.化学恐怖袭击。利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侵害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食品与饮用水等。如东京地铁沙林毒气袭击事件;
2.核与辐射恐怖袭击。通过核爆炸或放射性物质的散布、造成环境污染或使人员受到辐射照射;
3.生物恐怖袭击。利用有害生物或有害生物产品侵害人、农作物、家畜等。如发生在美国9.11事件以后的炭疽邮件事件;
4.网络恐怖袭击活动。利用网络散布恐怖袭击、组织恐怖活动、攻击电脑程序和信息系统等。
⑥ 常见恐怖袭击手段有哪些
【常规手段】
(1)爆炸。炸弹爆炸、汽车炸弹爆炸、自杀性人体炸弹爆炸等;
(2)枪击。手枪射击、制式步枪或冲锋枪射击等;
(3)劫持。劫持人、劫持车、船、飞机等;
(4)纵火。
【非常规手段】
(1)核与辐射恐怖袭击。通过核爆炸或放射性物质的散布、造成环境污染或使人员受到辐射照射;
(2)生物恐怖袭击。利用有害生物或有害生物产品侵害人、农作物、家畜等。如发生在美国9.11事件以后的炭疽邮件事件;
(3)化学恐怖袭击。利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侵害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食品与饮用水等。如东京地铁沙林毒气袭击事件;
(4)网络恐怖袭击活动。利用网络散布恐怖袭击、组织恐怖活动、攻击电脑程序和信息系统等。
来源:公安部2008年《公民防范恐怖袭击手册》
⑦ 如何识别恐怖袭击迹象常见恐怖袭击手段有哪些
【如何识别恐怖嫌疑人】
实施恐怖袭击的嫌疑人脸上不会贴有标记,但是会有一些不同寻常的举止行为可以引起我们的警惕,例如:
(1)神情恐慌、言行异常者;
(2)着装、携带物品与其身份明显不符,或与季节不协调者;
(3)冒称熟人、假献殷勤者;
(4)在检查过程中,催促检查或态度蛮横、不愿接受检查者;
(5)频繁进出大型活动场所;
(6)反复在警戒区附近出现;
(7)疑似公安部门通报的嫌疑人员。
【如何识别可疑车辆?】
(1)状态异常。车辆结合部位及边角外部的车漆颜色与车辆颜色是否一致、确定车辆是否改色;车的门锁、后备箱锁、车窗玻璃是否有撬压破损痕迹;如车灯是否破损或异物填塞,车体表面是否附有异常导线或细绳;
(2)车辆停留异常。违反规定停留在水、电、气等重要设施附近或人员密集场所;
(3)车内人员异常。如在检查过程中,神色惊慌、催促检查或态度蛮横、不愿接受检查;发现警察后启动车辆躲避的。
【如何识别可疑爆炸物?】
在不触动可疑物的前提下:
(1)看。由表及里、由近及远、由上到下无一遗漏地观察,识别、判断可疑物品或可疑部位有无暗藏的爆炸装置;
(2)听。在寂静的环境中用耳倾听是否有异常声响;
(3)嗅。如黑火药含有硫磺,会放出臭鸡蛋(硫化氢)味;自制硝铵炸药的硝酸铵会分解出明显的氨水味等。
【如何从租住房屋人员中发现嫌疑人?】
(1)昼伏夜出,作息时间反常;
(2)房屋内有异常声响、气味;
(3)常出现非生活垃圾;
(4)交往复杂、异常
(5)常携带异常物品出入。
【在租住人员中发现可疑人后怎么办?】
(1)保持镇静,不要引起对方警觉;
(2)迅速报警,直接拨打110,反映可疑情况;
(3)尽可能记住嫌疑人及交往人员体貌特征;
(4)做好自身保护,避免被可疑人发觉,影响自身安全。
来源:公安部2008年《公民防范恐怖袭击手册》
常规手段:
(1)爆炸。炸弹爆炸、汽车炸弹爆炸、自杀性人体炸弹爆炸等;
(2)枪击。手枪射击、制式步枪或冲锋枪射击等;
(3)劫持。劫持人、劫持车、船、飞机等;
(4)纵火。
非常规手段:
(1)核与辐射恐怖袭击。通过核爆炸或放射性物质的散布、造成环境污染或使人员受到辐射照射;
(2)生物恐怖袭击。利用有害生物或有害生物产品侵害人、农作物、家畜等。如发生在美国9.11事件以后的炭疽邮件事件;
(3)化学恐怖袭击。利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侵害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食品与饮用水等。如东京地铁沙林毒气袭击事件;
(4)网络恐怖袭击活动。利用网络散布恐怖袭击、组织恐怖活动、攻击电脑程序和信息系统等。
⑧ 恐怖袭击常规手段有哪些
有常规和非常规。人口密集地区场所:车站、机场、地铁、市场、公园、学校、医院、超市等人员流动大的公共场所。
恐怖分子和极端分子、一般会对毫无抵抗力,而影响力大的地区袭击、学校近些年遭受砍伤和放学途中遇害较为上升趋势。
手段就是炸弹、砍人、针刺、诱捕、绑架、恐吓、集体叛乱扔石头、自杀式攻击。常规:枪击。手枪射击、制式步枪或冲锋枪射击等;
爆炸。炸弹爆炸、汽车炸弹爆炸、自杀性人体炸弹爆炸等;
劫持。劫持人、劫持车、船、飞机等;
纵火。
非常规:1.化学恐怖袭击。利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侵害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食品与饮用水等。如东京地铁沙林毒气袭击事件;
2.核与辐射恐怖袭击。通过核爆炸或放射性物质的散布、造成环境污染或使人员受到辐射照射;
3.生物恐怖袭击。利用有害生物或有害生物产品侵害人、农作物、家畜等。如发生在美国9.11事件以后的炭疽邮件事件;
4.网络恐怖袭击活动。利用网络散布恐怖袭击、组织恐怖活动、攻击电脑程序和信息系统等。
⑨ 简述哪些行为属于恐怖活动
以制造社会恐慌、胁迫国家机关或者国际组织为目的,采取暴力、破坏、恐吓或者其他手段,造成或者意图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公共设施损坏、社会秩序混乱等严重社会危害的行为。煽动、资助或者以其他方式协助实施上述活动的,也属于恐怖活动。与恐怖活动相关的事件通常称为“恐怖事件”、“恐怖袭击”等。
法律分析
恐怖活动是指恐怖分子制造的一切危害社会稳定、危及平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的一切形式的活动,通常表现为针对平民的爆炸、袭击和劫持人质等形式,与恐怖活动相关的事件通常称为“恐怖事件”、“恐怖袭击”等。恐怖活动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行为对象可以是本国公民,也可以是外国人。恐怖活动组织,是指以实施杀人、爆炸、绑架等恐怖活动为目的的犯罪组织。近年来,受西方暴力、凶杀影片和封建行帮、江湖义气思潮的影响,恐怖犯罪活动在我国有所抬头。一些犯罪分子拉帮给伙、歃血为盟,称霸一方,制造杀人、爆炸、绑架事件,便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人们经常处于一种没有安全感的心理状态,严重影响了社会治安。客观方面表现为以以金钱或者其他物质资助恐怖活动组织或者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的行为。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构成本罪。本罪的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 第三条 本法所称恐怖主义,是指通过暴力、破坏、恐吓等手段,制造社会恐慌、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财产,或者胁迫国家机关、国际组织,以实现其政治、意识形态等目的的主张和行为。本法所称恐怖活动,是指恐怖主义性质的下列行为:(一)组织、策划、准备实施、实施造成或者意图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公共设施损坏、社会秩序混乱等严重社会危害的活动的;(二)宣扬恐怖主义,煽动实施恐怖活动,或者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的物品,强制他人在公共场所穿戴宣扬恐怖主义的服饰、标志的;(三)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的;(四)为恐怖活动组织、恐怖活动人员、实施恐怖活动或者恐怖活动培训提供信息、资金、物资、劳务、技术、场所等支持、协助、便利的;(五)其他恐怖活动。本法所称恐怖活动组织,是指三人以上为实施恐怖活动而组成的犯罪组织。本法所称恐怖活动人员,是指实施恐怖活动的人和恐怖活动组织的成员。本法所称恐怖事件,是指正在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危害的恐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