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20年度流行语出炉,十大网络用语意外深长,它们都出自哪里
在快速发展的网络时代,人人都是冲浪弄潮儿,所以每年都会推出一些网络流行语,今年也不例外,现在2020年度流行语出炉,有十句网络用语意味深长,有一些单从字面来看,似乎不懂这些网络用语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除了以上网络用语入选2020年度流行语,还有“u1s1”、“九漏鱼”、“打工人”、“上海名媛”和“深藏blue”等语句入选年度网络用语。可95后帅气男星王一博却被cue到,有人留言评论称王一博是一个九漏鱼。“九漏鱼”是指九年义务的漏网之鱼,意思是说文化水平不高。可为什么有人会把这个网络标签贴给一个顶流男星?
只因王一博曾多次写错字遭吐槽,不过他也很诚恳地向网友们道歉,但这位男生经常被拿来说事,还把他与“九漏鱼”挂钩一起。其实在这里要为王一博鸣不平,网络流行语“九漏鱼”不是特指某人,而是一个泛指,也有调侃甚至自嘲之意。
作为娱乐圈的公众人物,写错字确实挺尴尬的,在浮华的演艺圈,很多年轻人很早就放弃学业跑去当爱豆,在义务教育方面或许成为一个短板,但希望在赚钱的同时,也能把基础文化课给提升一下,这样避免再次发生类似尴尬之事。
② 我发现很多男生和女生都用网络用语聊天,而我就不会用,不怎么用,是不是太out了不知道从哪里学的
男生喜欢女生的表现一:他会对你动一下眉毛。当女生初次见到对眼的人,眉毛会上下动。如果男生也被女生所吸引,他们会挑起眉毛。这整个过程会持续五分之一秒,它发生在每个人的身上——与年龄,人种,阶级无关。挑眉时会拉大双眼,使得更多的光线在眼睛表面折射,这使得它们看起来更亮,更大,更引人注目。动动眉毛的动作很容易被忽略,但却很可靠。如果你发现他挑眉毛,那你就能推断出他对你是有好感的,但可能他自己还没意识到这点。
男生喜欢女生的表现二:
当你说话的时候,他的眉毛会慢慢挑起。那种带有一点惊奇,困惑的表情意味着他发现你很迷人。也可能觉得你很难对付。
男生喜欢女生的表现三:
他双唇微张。如果他喜欢自己所见之物,当你第一次注视他的时候,他的双唇会不由自主地微张一会儿。
男生喜欢女生的表现四:
他的鼻孔微张,整张脸也舒展了。提升的眉毛,微启的双唇,微张的鼻孔和张大的眼睛,使得整张脸呈现一种友好而舒展的表情。
男生喜欢女生的表现五:
他会玩弄他外衣上的纽扣。这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转移注意力的行为,因为你让他有些紧张,使得他无意识地去弄衣服。
男生喜欢女生的表现六:他会试着吸引你的注意力。或许对一些男士而言,这微妙的调整也意味着他们在内心默祷你会注意到这一瞬而过的小动作。而有些男士会故意扮小丑,他们的表演不外乎杂耍或倒立。任何夸张的动作或行为常意味着他正尝试从人群中脱颖而出。另一个泄露他内心的小动作:他会不知不觉地和朋友稍稍拉开距离,使自己看起来像是独自一人。
男生喜欢女生的表现七:
他会抹领带,或是抚平上衣衣领。我们都知道这整理着装意味着什么。它们与女士抿唇的意义相当——“我想将自己最好的形象展现于你。”
男生喜欢女生的表现八:
当他看着你的时候,会频繁摸脸。如果他对你感兴趣,他会用指背来来回回地摸自己的脸颊,耳朵,或是摩擦下巴。这是一种混合着紧张,兴奋,炫耀和自体享乐的触摸。当我们被某人所吸引时,我们的肌肤(以嘴唇和嘴巴表现得尤为显着)对于触摸和其他刺激会变得出奇的敏感。如果你吸烟,你会吸的更多;如果你喝东西,你会喝更多。你开始更频繁地触摸你的嘴部,只因此时你的嘴唇极度敏感,并对这种触摸感觉良好。
男生喜欢女生的表现九:
他或许会将头发梳齐,也可能将其搅乱。男生会不由自主地这样做,并且
③ 现在这么多网络用语究竟出自何处无缘无故就赶紧突然多出了许多网络流行语,不是很明白,出自哪里为什
大部分是从台湾那边飘过来的,他们那边的人比较爱bb叨
④ 网络语言 来历
网络语言起源考2007-01-15 14:07何谓网络语言?
源发于网络,迥异于传统,了无规则,随意之极,“我的语言我作主”,甚至刻意求新、求异、求变,兼收并蓄,海纳百川,无可无不可。语言不再仅仅是人际交流的工具,而且成为一种任由个人摆弄的玩具。
要说例子,那可真的是不胜枚举了。——这么说,真实原因是我懒得去想。分门别类挂一漏万式的罗列,多累人啊。
还是随便说吧,随心所欲信口开河,这样才舒服。
来源一:程序语言。最典型的是“n”的汉化。用n表示极多。当年数理化总不及格的文科生们也轻易地接受了这种思维。就像我汉字不识一个遑论洋文的二大爷,也能一点不打哏地说出“VCD、DVD、mp3”。
我还认为,网上帖子的“分行”写法,不是源于诗化,而是起源自软件工程师,是他们写程序的惯性使然,作为第一代网民的主体,他们的职业习性成为日后整个网络表达的惯例。
来源二:卡通。直到从乡下来到城里多年之后,我才知道,原来动画片叫卡通片,而且不止是小孩看,大人也看。曾经有个女孩,说话语气好好可爱吆,迷得我神魂颠倒。一年多之后我才循着这个声调发现,原来世上有部卡通片叫《蜡笔小新》。
卡通风靡,卡通式思维也顺理成章地深入人心。“我倒~~、我闪、汗、寒……”之类,全是。无非是把卡通特有的夸张影像语言文字化。
来源三:英语。网络的好处,如同《红灯记》里“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或者用阿扁的话讲——“罄竹难书”。其中之一,降低了初中以上学历者的英语遗忘速度,强迫唤起英语失忆症患者的零星记忆。比如我自己,倘若没有网络,就指定不会认识窗口上端的Internaet Explorer。
非但温故,还能知新。六年网游,还让俺学到了几个过去8年英语教育史中也不曾见过的新词——AV、OL、SM,还有FUCK。
大众网络语言呢,最典型的就是“粉丝”。当然还有其他,很多的,自己想去吧。
来源四:童稚化。卡通盛行的深层背景是成人的童稚化、男人的雌性化。反映才语言上,就是集体发嗲。发嗲,本来是在特定环境、发生在特定人群身上的一种话语方式,而今却跨越一切界限,不分时间、不分地点、不分年龄、不分性别地公开化、日常化,成为一种标准语调、大众语调。如“稀饭、酱子……”
⑤ 网络用语都是从哪里来的
网络人群多~!用的自然就多
⑥ 人们常说的网络语言具体是哪里的语言
网络上使用得最先或最多,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都是来自于网络的语言就属于
⑦ 网络语言的来源
网络语言的来源从网络开始那一天就己经出现,他是一种简单化、形象化的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后长期习惯的叫法!比如:一个叫张三的人,时间长了后,有可能都叫他小张,或是三,或是阿三,或是三张都可能出现!
网络语言起源于何时,无法追溯。互联网是一个代表着快捷化的地方!跟着他出的一切,都只是一个适应的产物!也可以说,网络语言起源于大家适应了网络时!源起于大家对网络的熟悉度,这是一个积累,不是跳跃!表征无法求证!真要定义一下此语言使用之祖,那就是把“计算机”叫做“电脑”时算起。
⑧ 最近的网络流行语都是怎么来的
网络流行语目前最大的发源地是贴吧,微博~W_W~
⑨ 这些网络流行语来自哪里
·流行语之一: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 [帮您复习复习]2009年7月初,在帖吧里突然有人发了一张非主流男子吃面的图片,图片配文“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 [替您演绎演绎]小W伏案,猛敲键盘,19寸的液晶屏在600度的眼镜片里掩映。小M是小W的女友,已觉寂寥多日,问:“每天泡论坛,能当泡面吃吗?”小W肩膀一颤,却并不回头,手指按下回车后,缓缓地说:“哥发的不是帖,是寂寞。” [一起说道说道]上学时,语文老师总是会给出一个句式,让我们依葫芦画瓢来造句。“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一语风行,莫不是网友们的集体“返老还童”?可是,跳开这句话的具体语义,复刻本身却有着些许悲剧性:人们伸张创造力的管道是否堵塞到了需要在网络上来上演行为艺术的程度?上网,大家妙语连珠,个个唐伯虎;下网,却像是断了电的机器。这是为什么?请您来论坛说说。 ·流行语之二: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 [帮您复习复习]在某游戏吧里,一个只有标题——“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空贴一天内迅速成为网络第一神帖,点击数百万,回帖数十万,并引发了一场众多网友参与的网络集体狂欢,引发了社会各界和媒体们对此话的深度分析。与此同时,与其意思相似的流行语层出不穷。 [点帖你就知道] [替您演绎演绎]还是小W和小M。结婚纪念日。小M张罗了一桌好菜,红酒,高台蜡烛……小W?当然是泡论坛。小M还没解下围裙,就招呼小W吃饭:“小W,吃饭啦!”“嗯。”“吃饭啦!!”“嗯?”“吃饭啦!!!” “嗯……”“小W,别泡论坛了!你老婆喊你回家吃饭啦!” [一起说道说道]一直觉得,这句话和2008年度的热词“打酱油”是绝配。不信?请看:“贾君鹏,别打酱油了,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一幅温馨动人、炊烟袅袅的画面印入眼帘,可谁又能料到,这句流行语却是由赤裸裸的商业利益而发端。事先不说细了,当然不是因为有啥难言之隐,只是囿于版面,不屑于帮推手们再炒一遍。2010年,请各位网友擦亮眼睛,别“被”裹挟,中了“用心良苦”的连环计:人家赚钱骗点击,咱们费时损键盘。 流行语之三: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帮您复习复习]这句话的起源是猫扑网大杂烩,由网友“不要迷恋哥”的一个帖子引起的恶搞,其中PS和恶搞的图片蜂拥而至,许多猫扑高管也参与了其中的恶搞活动,由此网友们纷纷开始参与。 [替您演绎演绎]小M家的马桶年久失修,不忍重负,彻底罢工。小W自告奋勇,两顿饭的功夫,中饭和晚饭全赖在小M家了,终于大功告成,马桶焕然一新。面对小M崇拜的眼神,小W轻轻地挥挥手:“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一起说道说道]一句话之所以会广为流传,必定有其特质,而这种特质一定符合其传播人群的心理特征。“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总让人感觉有股青春的味道,言说者对自我充满了自信,稍带张扬,但其戏谑的否定句式却消解了整个话语的负面感观。经常把此话挂在嘴上的,应该是风华正茂的青少年们。您是中年人,也爱这一口?请进论坛来说说。 ·流行语之四:偷菜去、今天买了什么车? [帮您复习复习]开心网游戏,上网“偷菜”、“占车位”成了许多办公室的一道风景。最极端的例子是,由于虚拟的蔬菜大多在晚上成熟,一些铁杆玩家竟然调好闹钟,深更半夜起来“偷菜”。 [点帖你就知道] [替您演绎演绎]小W和小M是室友,同一个办公室。早晨,小W戴着“熊猫眼”,顶着“鸡窝头”出现在办公室门口。小M正和一块煎饼做艰苦卓越的斗争,抬头看见小W,“昨晚又忙着偷菜,没睡好觉吧?” [一起说道说道]但凡一个开发成本不足百万的游戏被上百万个人追捧,自然而然就成了话题。有关“偷菜族”的深层缘由、人生哲理、情感情绪,早已被洞若观火的评论家们解剖了个透彻,我们不妨也“偷下”他们种下的“菜”,只强调一点:这个游戏,抽象地说是这种行为,凸显了当代白领们、社会中坚、青壮年们的现实挫败感。他们难以在工作和生活中获得成功,进而无法汲取信心。那么,怎么办?偷菜! ·流行语之五:人生就像是一个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悲剧)和餐具(惨剧)。 [帮您复习复习]首先是易中天因为在一期《百家讲坛》中瞪大眼睛感叹了一句“悲剧啊”,结果就被网友截了图并上传到了网上,随即成为无数网友争相引用的签名档。其实,这句流行语的句式模板来自张爱玲笔下的———“人生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替您演绎演绎]小W,股民,买涨不买跌,某日聊发少年狂,冒死进了些中石油。下午三时许,神色颓然,目中无神……小M经过,“菜被人偷了?”小W:“别提了!种啥啥被偷,买啥啥就跌……人生就像是一个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和餐具。” [一起说道说道]人的祸福观有很多种:有“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辩证观,也有“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的阿Q观,也有摆满“杯具”和“餐具”的茶几观。无论是哪一种,其实都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功用在于消解大祸临头带给个体的冲击力,因此多说也无妨,何况人生的确像是个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悲剧)和餐具(惨剧),当然还有洗具(喜剧)。 流行语发源地之二:官员雷语 ·流行语之六:我们是有身份的人。 [帮您复习复习]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敦煌莫高窟着名旅游景点藏经洞,一名50岁上下的中年妇女在伸手触摸1000年前的西夏壁画时,被一名19岁的女讲解员制止。妇人顿时大怒,拂袖而去。不料顷刻即回,在两名壮汉的簇拥下,径直走向那位讲解员,打了她两记耳光,同时伴随着不堪入耳的污言秽语。在接受询问时,这位妇人丈夫说:“我们是有身份的人,几分钟的一个小事,你们不要把事情搞大了。” [点帖你就知道] [替您演绎演绎]小W和小M周末外出打牙祭,挑定一家牛排馆,门口燕尾服若干,阵仗唬人。小M说:“咱换个地方吧。”小W微微一笑:“照吃不误,咱都是有身份证的人。” [一起说道说道]“我们是有身份的人”背后是一种特权意识,这点大家都心知肚明,但让人拍案称奇的却是,当今真有人如此直抒胸意、毫无遮拦,以至于让闻者心惊、见者动魄。“人是人他妈生的,妖是妖他妈生的”本就只是神话、笑话,人人生来平等才是真谛,这句话足以点醒我们,原来这个社会的某些局部,还是存在着错落无致的落差。那么,原因是什么?欢迎来论坛聊聊。 ·流行语之七:这事不能说太细。 [帮您复习复习]2009年元旦过后,中国南北两大直辖市——上海和天津,不约而同招来了一些网民的骂声。惹来非议的是同一项收费:贷款道路建设车辆通行费。 在央视播出的《焦点访谈》节目中,报道了天津坚持收取55元的车辆通行费,面对记者“天津市每年要偿还的公路建设的贷款量有多大”的提问,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一官员说:“这事儿不能说得太细。” [替您演绎演绎]论坛里出了一条新帖,帖主小W声泪俱下地描述了买房时的非人道遭遇,五秒钟过后,小M跟帖:“这事楼主说得太细了,下回注意。” [一起说道说道]凡事不能说太细,两因必居其一:一则便于混水摸鱼。要说太细,我傻啊?全告诉你们了,哪容我干坤大挪移?二则内有猫腻。要说太细,我秀逗啊?全告诉你们了,我还混得下去?这句话热在2009,却已发酵多时:政府信息公开、官员财产公开、水价油价上涨……细细观照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词儿,就会发现在它们身后,我们总会不期而遇一个相同的诉求:请你把事儿说细。 流行语发源地之三:娱乐大话 ·流行语之八:不差钱。 [帮您复习复习]赵本山、毕福剑、小沈阳、毛毛表演的2009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小品《不差钱》,想必大家都熟知。穿着苏格兰裙的小沈阳红遍天下,“这个可以有”、“这个真没有”、“跑偏了”、“PiaPia地”等词语,一夜间都成为流行语。 [替您演绎演绎]年终岁尾,单位发了点体恤钱,小M挽着小W,小W攥着钱包逛卖场。人头攒动。小W看看小M,“谁说经济危机了?都不差钱!改天再来吧。”小M松手,“行,人走,钱包搁下。” [一起说道说道]如果要评选跨年度流行语,“不差钱”当之无愧:从2008年的大年三十,一直说到了2009年的年尾。爱说这话的人,分两种:一种的确不差钱,比如国家财政就结余了2万亿;另一种却是很差钱,比如求神求鬼只求一间蜗居的你我他。 ·流行语之九:你OUT了! [帮您复习复习]英语单词OUT在英汉词典中的解释是“出外;在外;向外”,如今,这个词被赋予了“落伍”的新意,无数追赶时尚潮流的年轻人时刻将其挂在嘴边,不为别的,就为了能在适当的时机鄙视一下被潮流落在后头的人。 [替您演绎演绎]连续剧《蜗居》,msn群里聊得热火朝天。“小贝太弱了,我要是他,肯定要去找宋思明理论。”“我倒是挺支持海藻的,人生苦短,浓缩才是精华。”……小W:“小贝?宋思明?海藻?咱们这来了个新同事,要去海边度假?”小M:“小W,你OUT了。” [一起说道说道]这句话倒让人忆起了往日的洋泾浜,中英文杂糅,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和中国人已经坐上了全球化的快车道,连语言都开始重新编码。另一方面,如果断网几日,再回坛子,就可能会恍如隔世。当下的互联网已为虚拟世界填入了太多燃料,“论坛”、“博客”、“围脖”……大有超越现实、呼啸而过之势,人若要维持两个世界的角色,怎能不产生OUT之感,脱节之惑?话说,如果不盘点下今年的流行语
⑩ 这些网络流行语怎么来的
他叫黄亮华
他动用800人制造“贾君鹏”
从 7月16日,“贾君鹏”持续火热网络。真有“贾君鹏”其人,还是有幕后推手制造了此次网络事件?答案是后者。黄亮华,北京一家传媒公司的CEO,网络营销专家,服务于各大知名品牌。记者通过网络聊天工具联系到黄亮华时,他正忙着接受采访,自从他在博客中自我曝光是“贾君鹏之父”后,媒体便开始“追逐”他。
“贾爸爸”才27岁
“ 其实最早我们做了两个方案,比如没人理这个帖子怎么办?火爆了怎么样?只不过现在这么热,有点始料未及。”黄亮华今年27岁,他的公司有10名员工,每年这样的“炒作”业务,大概有3到5个,“平时常规的营销比较多。炒作有特定的客户要求”。黄亮华透露,该事件,他们进行了2个月的反复思量和流程设计,动用了四个执行席媒介,轮班监测执行情况,两小时一次电话汇报。“总计动用网络营销从业人员800余人,注册ID20000余,回复10万余。”而大量的网络任务是交给兼职的网民去完成的。在引发轰动效应后,策划团队撤出,他们的回帖只占真正网络回帖的3%%。
一个创意赚了“6位数”
接受记者采访时,黄亮华表示不方便透露是谁让他制造了这场“炒作”,但他承认,与游戏相关。“我们都知道‘魔兽世界’这个游戏停了一段时间,魔兽用户都没事儿干,所以我们需要激活魔兽贴吧的魔兽用户,制造一个事件,让他们觉得不无聊。其次希望吸引社会上不玩魔兽的人也关心它。”
说起这次炒作的收入,黄亮华说他共赚到了“6位数”的酬劳,他认为这不算很高。“相比起来,这个事件的曝光率很高,美国方面都有报道和评论。”
“贾君鹏”是虚拟人物
贾君鹏这个网名,是根据黄亮华给朋友的孩子起的名字“李君鹏”修改的,因为李姓太多了,为了防止跟众多的真名重名,就姓了贾。“我们考虑要熟悉一点,好记。并且‘贾’通‘假’字,就是暗示是虚拟的人物。”
至于“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那句话,他说:“其实很容易,也没有文字上的难度,这个创意,多少有点像唤起童年记忆的意思。我们这个年龄,成年以后,很少有母亲大声叫你回家吃饭。可小时候我们在草坪上玩泥巴,母亲远远地就来喊了,所以说这句话的时候,内心的感情一下就涌出来了。现在母亲叫吃饭顶多打个电话,孩子也很少有玩的时候。网络上有回归童年热的情况,我们多少借鉴了一些。”他表示后续还有一些精彩的升级。
不认为是欺骗网友
一些网友在听说“贾君鹏”是策划出来的后,表示很失落。
当记者问黄亮华,如此炒作算不算一种欺骗?他停顿了一下说:“这要看怎么理解了,现在的网民娱乐级别比较高了,能够自娱自乐,不就是玩嘛,也都玩得起,所以不存在什么欺骗。而且最后我们愿意把这个事情披露出来,就是不愿意把网民蒙在鼓里,让网民觉得太委屈。”
黄亮华毫不避讳地说,这样做也会对公司知名度方面有好处,“各方面的需求都有吧。”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刘慧 采写
“贾君鹏”为什么能这么火?
一个题为“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空帖,缔造了网络世界的一个传奇!如此惊人的访问流量,如此“恐怖”的关注度,让我们不禁发问:帖子为何如此走红?
原因一:小帖蕴涵大信息量
“贾君鹏”一夜成名后,有人将《贾》帖形容为一篇引人入胜的超微型小说。
帖子只有十多个字,但情节俱全。人物上,有一个含辛茹苦的母亲,一个爱玩魔兽的儿子,还有儿子的一个好友共三人。但这三个人物都限定在一个情节中,所涉及的内容包括未成年人教育、网瘾、魔兽,立意上又体现了友情、亲情等因素。我们可以将之看作一部超微型小说,也可以将之视为一句“流行语”。
不少网友还对“贾君鹏”产生了浓厚的好奇心。有网友通过原发帖者的IP地址发动了对“贾君鹏”的人肉搜索。搜索发现,在网络上符合身份的有两个,一个目前在北京海淀卖书,而另一个则在江苏镇江某建工集团,但都不能确定。
“可能是名叫贾君鹏的玩家玩游戏玩到乐而忘返的地步,其母亲只有求助于认识贾君鹏的好友,而该好友就在游戏内发出公告‘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网友们大多如此猜测。
原因二:引发“过家家”效应
许多网友把自己的网名改为“贾君鹏妈妈”、“贾君鹏姥爷”、“贾君鹏二姨妈”、“贾君鹏女友”……形成异常庞大的“贾君鹏家庭”。“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这是一句很家常的话,引发了网络“过家家”效应。
网络可以匿名,方便角色扮演。归根结底,就是一游戏,图个乐子而已。记者在贴吧中看到,大量网友将网名改为“贾君鹏妈妈”、“贾君鹏爸爸”、“贾君鹏妹妹 ”、“贾君鹏二姨妈”、“贾君鹏爷爷”等,模拟相应的人物口吻回帖恶搞。“贾君鹏的七大姑八大姨们”闻讯纷纷现身贴吧,或巧言哄骗或厉声呵斥地招呼他回家吃饭。随着回帖量的大量攀升,贾君鹏的家庭成员也不断增加,还有网友图文并茂地画出了老少五辈的庞大家族谱。
而最大的兴奋点是形成了贾式语言的流行。“××,回家吃饭”的格式,开始被冠以各种版本,比如“易中天,校长叫你回家吃饭!”而名人们也开始利用贾式语言调侃别人,这也难怪,现在如果你不知道这句话,你就会被认为“OUT”了。
■恶搞延伸
“贾君鹏”已成广告新宠
网上某手机店铺,给一款知名品牌手机打出这样的广告语:“贾君鹏,你妈给你买手机了。”网上已经出现有“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字样的T恤,价格为35元—80元,还有100多件网购产品,都用上了“贾君鹏温情推荐”等词语。
史记贾君鹏列传
贾君鹏者,字饭否。鹏于豆蔻之年初识电脑,称奇之声不绝于口。所谓初年能开机,次年识游戏,一朝知魔兽,从此沉溺此。
初,其母尚能觅其踪影,劝其用膳;久之,鹏不胜其烦,遂离家愈远,归家愈疏。
公元二00九年七月十六日晨,鹏已三日未曾归家,其母甚忧,惶恐难食,遂遣一亲友于鹏之常驻贴吧发帖,言简意赅,情深意浓,见者无不潸然泪下,万人同寻之。(节选)G谫〇
■小八卦:真“贾君鹏 ”有多少
记者昨日在中华网络姓氏网站,查找与“贾君鹏”同名同姓的网友。查询显示:您的姓名在一千万网友中不到30人,谢谢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