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营销 > 网络社会一词出现在哪里

网络社会一词出现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2-07-24 18:24:27

Ⅰ 网络社会的名称确定

为了区别Network society和Cyber society的同一个汉译词“网络社会”在汉语语境中的两种不同所指,即区分作为信息化社会的共同的社会结构形态和基于互联网技术架构的网络空间中的新的社会形式,有的研究者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用“网络社会”来指涉前者(Network society),而用“赛博社会”(Cyber society的直译)来指涉后者。但从目前的社会学相关文献来看,关于“赛博社会”的称谓的应用者很少,而且呈萎缩的趋势。当然学术界也可以进一步商榷,另行确定Cyber society的一个汉语对应的合适的译词,从而与“网络社会”(Network society)区分开。
对于“网络社会”名称确定,我们在这里提出两种不成熟的建议。一种是用“网络社会”指涉前者(Network society),而用“虚拟社会”(Virtual society)指涉后者(Cyber society),从而得以在汉语中明确区分。不过这样的话,由于虚拟社会强调Cyber society 的互动环境和空间的技术因素,即网络空间是一个互联网虚拟技术架构的抽象的电子空间,虽然它与Cyber society 并不矛盾,但毕竟不等同于Cyber society,这是该建议的缺点。另一种是用“网络化社会”指涉前者(Network society),而用“网络社会”指涉后者(Cyber society)。这种建议似乎符合当前关于“网络社会”研究的实际情况,其主要缺点,在于两个汉语名称在构成上过于接近,易于混淆。提出各种设想的目的,都是为了使两种“网络社会”的所指在汉语和英语的用词上得到统一,避免由于语言上的混乱和模糊处理导致不必要的误解和纷争。
除了汉语“网络社会”的语用误读导致诸多分歧和混乱之外,基于网络空间的所谓“网络社会”的英文选择目前也很混乱。比如有的人用network society,也许这种用法意指computer network society,即“电脑网络”社会。但一般将network society理解为“日常现实空间中的社会形态”的“网络社会”,而不将它指称“网络空间”(cyber space)的社会形式。另外,还有人用network community来指称基于网络空间的“网络社会”的。“community”一般被译作“共同体”或“社区”。但“community”和“society”是有区别的。“community”指由诸如血缘、邻里和朋友关系作为联系纽带的社会类型,而“society”则是以契约、交换和计算等理性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类型。
鉴于这些众所周知的分歧,我们建议,在没有找到更好的用词之前,“网络社会”的英文表述,仍然沿用西方一般的用法,即用Network society作为现实社会一种新社会结构形态的“网络社会”,以Cyber society来指涉存在于电脑网络空间(cyber space)的“网络社会”,就如同本文在开始时提到的那样。至于Virtual society(虚拟社会),则是描述“网络社会”的另一种提法,主要是为了强调该社会的互动环境和空间的“虚拟性”,它与Cyber society并不矛盾。

怎么解释社会网络的概念

社会网络(socialnetwork)是一种基于“网络”(节点之间的相互连接)而非“群体”(明确的边界和秩序)的社会组织形式,也是西方社会学从1960年代兴起的一种分析视角。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行和新的通讯技术的兴起,社会呈现越来越网络化的趋势,发生“社会网络革命”(socialnetworkrevolution),与移动革命(mobilerevolution)、互联网革命(internetrevolution)并列为新时期影响人类社会的三大革命. 社会网络是指社会个体成员之间因为互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体系,社会网络关注的是人们之间的互动和联系, 社会互动会影响人们的社会行为。社会网络是由许多 节点构成的一种社会结构,节点通常是指个人或组织,社会网络代表各种 社会关系,经由这些社会关系,把从偶然相识的泛泛之交到紧密结合的家庭关系的各种人们或组织串连起来。社会关系包括朋友关系、同学关系、生意伙伴关系、种族信仰关系等。社会网络作为一种社会学视角发端于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Georg Simmel, 1858-1918),并在 1960 年代随着冷战的开始和西方普遍出现的社会动乱开始在西方广为发展。社会网络分析不把人看作是由个体规范或者独立群体的共同活动所驱动,相反它关注人们的联系如何影响他们行动中的可能性和限制。一个多世纪以来,社会科学家都在使用“社会网络”这一隐喻表示不同尺度上的各种复杂社会关系。

Ⅲ 网络社会这一词最早是由谁提出来的

网络社会这一词最早是由谁提出来的,没有明确的记录
网络社会的特征有:

1)开放性:Internet网是一个开放的网络,网络上的每一处信息资源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开放的,平等的,人与人之间可以开放地进行交流、学习。
2)复杂性:网络毕竟是一个虚拟的社会,人与人之间不可能面对面交流、沟通。有一句话说:“尽管上网吧,即使屏幕那头是一条狗,也没人会知道。”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聊天和网络游戏中,荒废学业,虚度青春。
3)全球性:网络把全球缩小到一台电脑上,通过一根网线,世界就呈现在你面前了。 4)丰富性:网络上的资源丰富多彩,用一个搜索引擎,搜寻到的网页就可达到几十、几百万。
5)虚拟性:网络社会是人们通过网线虚构的一个社会,看不到彼此,却能感受到彼此的存在,既真实又虚幻。

Ⅳ 网络社会的对比分析

由于“网络社会”是新兴的社会形态,因此不但有上述不同指称的两种说法,而且还有几个其他名称来代称,这些相近的概念也容易“网络社会”相混淆。这里拟对与“网络社会”相近的其中几个概念,略加比较分析。试图经过这样的比较分析,可以相对更清楚界定“网络社会”的概念。 “信息社会”(Information society)或“信息化社会”(Informational society)是脱离工业化社会以后,信息将起主要作用的社会。“信息社会”强调信息的社会角色,而“信息化社会”则强调的是社会在信息渗透下的转型特征。“信息社会”与“网络社会”的两种说法应当说都有一定的关系。以计算机、微电子和通信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革命是社会信息化的动力源泉,并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而两种“网络社会”同样深深地依赖于以计算机、微电子和通信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革命。从关系来说,“网络社会”(Cyber society)是一个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具有独特“实在”的社会场域,是作为转型社会的信息化社会的产物;就空间和互动场域而言,它与日常社会生活是不同的,但可以视为日常社会即“信息社会”的“变体”。然而在概念上,“网络社会”(Cyber society)与“信息社会”相距较远,而网络社会(Network society)也许与“信息社会”的相似点更多些。
从“信息化”视域出发,我国专家在《信息化与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报告中指出,“信息化包括:集成电路技术所构成的信息设备、装置和原材料;通信网络,它负责联结总体系统中的各子系统,将它们组织成为一个复杂的巨型系统;计算机智能系统,它是信息化的指挥、计算协调和运筹中心”等。这种理论认识,恰好是描述网络化的结果,即一种结构、联系和系统的特征,突出社会联结、系统内部的关系、管理与控制、信息通过网络系统的整合过程等。因此,人们关于“信息化”特征的认识和揭示,与其说是“信息化社会”的特点,还不如说是“网络化社会”的特征。所以从信息社会的现状和发展的趋势来判断,网络的生存和发展的结果使“信息化社会”实际上是“网络化社会”。全社会的信息化是前提,网络化是结果和目的。只有信息化到一定程度,各种社会实体网络才能成为信息网络的一个节点,各种社会网络的信息才可能转化为信息网络上的数字化信息。而这个过程中的技术基础正是包括Internet在内的现代信息技术。可见,所谓“网络社会”(Network society),指的是信息化社会的共同的社会结构形态。 所谓“赛博社会”的称谓,是有人根据英文“网络社会”——Cyber society的音译而成,意思等同于电脑网络空间(Cyber space)的“网络社会”(Cyber society)。英文“赛博社会”Cyber society来源于“赛博空间”(Cyber space,也译为“网络空间”),加拿大科幻小说家威廉·吉布森(W.Gibson)于20世纪80年代中叶首先使用“赛博空间”一词。他在一本科幻小说中描写了计算机网络化把全球的人、机器、信息源都联结起来的新时代,昭示了一种社会生活与交往的新型空间。随后,以Cyber为前缀的词汇迅速流行起来,出现了《赛博文化》杂志、《赛博空间独立宣言》(1996),并每两年召开一次“国际赛博空间会议”。一些以赛博空间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机构的相继建立,使“赛博”一词逐渐进入各国政府的文件和报告之中。
“赛博空间”概念的提出,显然受到“控制论”(Cybernetics)的影响。由维纳创立的Cybernetics一词,在我国已习惯译作“控制论”。如果音译,则是“赛博论”。按维纳的定义,它是一门“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把它译作“控制论”,难于体现“通讯交流”的内涵,亦无法看出其前缀“赛博”所暗示的与维纳理论的关系。从关于控制和通讯的赛博论,到人们将计算机数字化信息储存和处理能力通过现代通讯网络技术联结起来,造就了一个崭新的社会生活与交流的空间——赛博空间。这是一种虚拟空间、精神生活空间和文化空间。它需要使用计算机、电脑,也需要现代的通讯网络技术,以及种种有关的未来技术。可见,“赛博社会”实际上是“网络社会”(Cyber society)的同义语,但也许是译文选词不妥或别的原因,它没有出现能够代替“网络社会”(Cyber society)的迹象。 “网络社会”(Cyber society)是一种数字化的社会结构、关系和资源整合环境。从这一视角来解读“网络社会”,可以有三个基点:一是“数字化社会结构”的认知,在于凸显数字化决定了网络社会系统的社会功能和由此构建的关系网络具有虚拟的特征;二是“数字化社会结构”命题显示其特殊性,在于它作为一种社会结构具有中观的、技术性的特质;三是“数字化社会结构”表明网络社会结构是由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联结而发生的具有数字化和技术化特性的新型社会结构,而不是现实社会结构的延续。“网络社会”数字化特质的形成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结成网络社会物质的、物理的要件是信息设施、通信设施、计算机设备和以数字形式流动的信息。二是网络社会结构的形成以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数字化整合与互联实现。
正是因为Internet与“数字化”技术有着不可分割的深度关系,因而“网络社会”与“数字化社会”之间也应当具有本质的关系。有一个关于“网络社会”的定义,似乎可以说明问题:所谓“网络社会”(Cyber society),就是以数字信息关系为纽带、通过数字化的信息交往与互动而结合形成的人类共同体。就是说,网络社会是在数字化信息的生产与交换中形成的,依托于数字化信息的生产关系。因此根据这样的理解,将“网络社会”(Cyber society)称为“数字化社会”(Digitized society),也是未尚不可的。 “虚拟社会”(Virtual society)实际上就是“网络社会”(Cyber society),它强调了该社会的“虚拟化”特性。虚拟社会是在网络空间中所形成的一个全新的社会,是由现实的和想象的虚拟化的产物——虚拟实体以及它在网络空间中的组合、联系、作用、活动,并联结在虚拟世界交互作用的人及其虚拟化存在所构成的社会。而且这四个概念产生的顺序,反映了虚拟社会产生、发展的内在逻辑。这就像人类社会的形成一样,首先是人与自然实在共处于地球空间,然后相互之间发生联系和作用,最后形成了群体和社会。虚拟社会是一种奇特的存在,它既不是物理的,也不是心理的,而是数字化或电象的。不过“虚拟社会”的提出,还有另外的多种原因,其中可以肯定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为了区别同一个译词“网络社会”在汉语语境中的两种不同所指,即作为信息化社会的共同的社会结构形态和基于互联网技术架构的网络空间中的新的社会形式。
需要提请注意的是,“虚拟社会”这一术语可能在“虚拟”上引起误解,这种误解出现的一个原因在于“虚拟”和“现实”在它的英语和汉语词义转换中的文化和语用误读。据考证,“虚拟” (virtual)指的是“严格而论或名义上虽然不是,但实际上是”,或者指“事实上的、实际上的、实质上的,但未在名义上或正式获承认”(《牛津高级英汉双解词典》(第四版增补本),2002)。也就是说,“虚拟”的英文从来没有常识意义上的“不现实”或“不真实”的含义。而在汉语语境中,“虚”具有或暗示着虚无、虚假和不真等语义;而“虚拟”则意指“假设的,不符合或不一定符合事实的”,其与“虚构”、“虚假”、“编造”等词近义,与“真实”和“实在”反义。在《词源》、《现代汉语规范用词大词典》等工具书里都有这种类似的解释。因此用汉语的“虚拟”理解英语virtual就会产生误解。在研究“虚拟”与“现实”的相互关系时,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将引起我们研究视角的差异;同时也应当注意到:从现实的角度看,虚拟社会是“虚拟的”社会;从虚拟的角度看,虚拟社会是现实社会中的一种“真实”。虚拟社会,即是一个在网络空间产生的、由各种网络实在构成的真实社会,也就是“网络社会”(Cyber society)。
在学术界,对于“虚拟社会”尚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比如认为,“虚拟社会”不等同于“网络社会”,“虚拟社会”的命题大于“信息社会”和“网络社会”。另外也有人提出,在“虚拟社会”这个组合词中,“社会”的含义和传统理解并无明显不同;而作为修饰词的“虚拟(Virtual)”明显脱胎于“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英文缩写VR),虚拟现实实际上是“虚”的,只是用户感觉是“实”的。虚拟社会的“虚拟”与此不同,只表明它存在于网络环境中,而不是真实物理环境中,人们不是面对面交流,而是在计算技术和通讯技术的支持下交流,但成员都是真的,在交流过程中产生的观点、感情和社会关系都是真的,建立在这种群体交流之上的社区也是真的。

Ⅳ 网络用语“社会”是什么意思

该词字面上的含义为形容对方很厉害,有着社会大哥霸气的气场,一般人都惹不起不敢惹,比较常见的用法是嘲讽一些比较喜欢放狠话爱装逼的小年轻,例如之前网络上火起来的不怕事的校园初一扛把子,以及你若是感觉你有实力和我玩,良辰不介意奉陪到底的叶良辰...等等。

该词是由早先的“社会我x哥”、“社会我x姐”...演变而来的,真正火起来是源自于一张“社会社会”的表情包,常在聊天中被大家使用,使得该词不断的走红网络,被大家所熟知。

(5)网络社会一词出现在哪里扩展阅读

网络语言是指产生并运用于网络的语言。网络语言从网络中产生或应用于网络交流的一种语言,包括中英文字母、标点、符号、拼音、图标(图片)和文字等多种组合。这种组合,往往在特定的网络媒介传播中表达特殊的意义。20世纪90年代诞生初,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诙谐、逗乐等特定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了。进入21世纪的十多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革新,这种语言形式在互联网媒介的传播中有了极快的发展。目前,网络语言越来越成为人们网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要注意的是,部分网络语言并不符合我们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定,因此并不具备教学意义,不能引进教学领域。

2018年9月,北京市多个区近期出台了各自的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各区要求对政务“两微一端”加强管理,不得发布与政府职能没有直接关联的信息,善于使用网言网语。

Ⅵ 社会一词源自何处

社会(society) 人类生活的共同体。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只有具体的社会,没有抽象的社会。具体的社会是指处于特定区域和时期、享有共同文化并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词源 在中国的古籍中,“社会”一词始于《旧唐书.玄宗上》(本记第八)。书中记载:“礼部奏请千秋节休假三日,及村闾社会,并就千秋节先赛白帝,报田祖。然后坐饮,散之。”此处“社会”一词是村民集会的意思,是一动名词,由“社”和“会”两字演进而来,“社“是指用来祭神的一块地方。《孝经.纬》记载:“社,土地之主也。土地阔不可尽敬,故封土为社,以报功也。”“会”为聚集之意。后来两字连用意指人们为祭神而集合在一起。古籍中有时也指“社”是志同道合者集会之所,如“文社”、“诗社”,或指中国古代地区单位,如“二十五家为社”。在西方,英语society 和法语société均源出于拉丁语socius 一词,意为伙伴。日本学者在明治年间最先将英文“society”一词译为汉字“社会”,近代中国学者在翻译日本社会学着作时,袭用此词,中文的“社会”一词才有现代通用的含义。
社会的特征

1、它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社会由人群组成,但不像动物结群那样生活,人类文化是按照一定的文化模式组织起来的,而只有人类社会才有文化。

2、从事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大特征。生产活动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任何一个社会都必须进行生产。

3、在任何特定的历史时期,社会都是人类共同生活的最大社会群体。它独立存在,不从属于任何其他群体。

4、具体社会有明确的区域界限,存在于一定空间范围之内。

5、连续性和非连续性是社会的又一特征。任何一个具体社会都是从前人那里继承下来的一份遗产;同时,它又同周围的社会发生横向联系,具有自己的特点,表现出明显的非连续性。

6、社会有一套自我调节的机制,它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有机体”。能够主动地调整自身与环境的关系,创造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条件。
社会的类型 K.马克思以物质生产方式为依据提出:“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3页),并预见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出现,后来人们将社会基本形态概括为4种:原始社会、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及其初级阶段)。

Ⅶ 网络社会的发展状况

人类世界正经历由原子(atom)时代向比特(bit)时代(即由A到B)的转变,“网络社会”就是这种转变过程的产物,而且预示着,这一切对即将爆发革命性变革的人类社会而言,也才仅仅是个开始。在这样的大变动的时代,目前关于“网络社会”这一能指在所指上的混乱,事实上是在所难免的,而且很可能是时代大变动的征兆。但这并非说,不必对“网络社会”(Network society)和“网络社会”(Cyber society)的界定进行研究。恰恰相反,我们需要对“网络社会”和相关概念进行讨论。因为一方面,“网络社会”概念的不明晰,进一步的相关研究和学术对话很难有效实施;另一方面,对“网络社会”界定的研究,是有助于人类社会的革命性变革的。本文对“网络社会”概念的刍议,可以说就是在这方面的一种尝试,而且我们认为,学术界还应当继续关注对于“网络社会”概念的探索。
当然,由于“网络社会”还正在形成、生长、发展变化之中,所以,“网络社会”这一名词就像“生命体”一样,事实上很难给出确定的内涵;而且试图为“网络社会”概念下一个确切不易的标准定义,也不符合网络技术和网络社会日新月异发展的精神。因此,这里更倾向于将“网络社会”作为一种与时俱进的概念而存在,同时也成为网络时代每个人日常实践的技术和环境。“网络社会”就其本质上来说,是一个开放的概念,不需要作严密的定义将它禁锢。我们认为将“网络社会”这一概念界定的探讨,应当限于“目前”或“未来”等的某种时域内,这样更容易达到共识,并且这也许更符合网络技术和网络社会日新月异发展的实际情况。

Ⅷ 网络社会的相关说法

对于“网络社会”,大家似乎形成某种约定俗成的共识,即它是在以Internet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用下,人类社会所开始进入的一个新的社会阶段或所产生的一种新的社会形式。但仔细分析一下,此文献中的 “网络社会”与彼文献中“网络社会”,所指的意思往往并不相同。诸如把网络社会视为“现实社会的延伸”,或一种“全新的社会存在方式”,一种“我们潜在的家”,一种“流动空间”、“另类空间”,以及新近的说网络社会“相对于社会宏观结构而言,是一种中观的、技术性的社会结构”,等等,都是在说“网络社会”,但他们所指的并不都是同一种意思的“网络社会”。
经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我们似可将“网络社会”的涵义归纳为两大类,即作为现实空间一种新社会结构形态的“网络社会”(Network society)和基于互联网架构的电脑网络空间(cyber space)的“网络社会”(Cyber society)。尽管在中文上是同一个词,但各有不同“所指”。比如,2001年1月20日《人民日报》所载《政府推动:中国信息化的关键》一文中说:“通过政府上网、企业上网,带动学校上网和家庭上网,形成网络社会。” 实际上是指“网络社会”(Network society);而2001年4月6日《人民日报》所载的《网络社会还需要诚信为本吗》一文中说:“网络社会不同于我们接触的真正的现实,更多的是停留在一个虚拟的世界,……” 则是指“网络社会”(Cyber society)。
实际上,社会之“网络”,在互联网或电脑网络出现之前就存在;在此意义上的“网络社会”之“网络”(network)也并非专指互联网(Internet)或电脑网络(Computer network),而是指“一组相互连接的节点(nodes)”。至于具体的节点是什么,则根据我们所谈的具体网络种类而定。在现实生活中,从个人、家庭、组织乃至国家都存在于与其他单位的关系网络中。就是说,人类社会正是由各种具体社会网络组成,社会资源则在这些网络中流动,社会运行就在于这些网络的稳定和其中资源的顺畅交流。如果将存在“社会网络”的社会可以称之为“网络社会”,那么“网络社会”早就存在,虽然它的形式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变化缓慢。
两种“网络社会”问题之所以在现代产生,乃是因为随着20 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革命的掀起,产生了不同于以往任何网络的崭新的“网络”——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电脑网络”或“信息网络”,这开始为网络形式的大变革奠定了物质基础,也崛起了现代意义上的“网络社会”。高度发展的信息网络,一方面通过现实社会的投射,构成了自己虚拟的“网络社会”(Cyber society);另一方面通过信息网络的渗透,融合了各种已存的社会实体网络,使“网络社会”(Network society)成为整个现实社会的结构形态。

Ⅸ 社会网络的发展历程

社会网络作为一种社会学视角发端于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Georg Simmel, 1858-1918),并在 1960 年代随着冷战的开始和西方普遍出现的社会动乱开始在西方广为发展。社会网络分析不把人看作是由个体规范或者独立群体的共同活动所驱动,相反它关注人们的联系如何影响他们行动中的可能性和限制。
一个多世纪以来,社会科学家都在使用“社会网络”这一隐喻表示不同尺度上的各种复杂社会关系。然而直到 1950 年代他们才开始系统化而自知地使用这一词汇表示一种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有边界的社会群体(比如村庄和家庭)和将人看作分离的个体的社会类别(比如性别与种族)的联系方式。自 1960 年代中期开始,一种详尽的学说开始出现来帮助我们理解人们是如何以网络化方式相互连接的。
“社会网络”这一概念的兴起,源于其对社会互动的恰当描述。如果将咖啡馆里的人、一起工作的同事或者在互联网上互动的人认为是一个有边界社会群体,就会错误地认为他们是相互认识的,而对共同群体有归属感。然而事实上人们是在不断地进入和退出一个社会网络,而这种社会网络中又具有复杂的结构,含有丛、裂痕和分离的联结。而其中一些重要联结往往是越过网络边界的。

Ⅹ 社会什么意思网络用语

【解释】: 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整体;泛指由于共同利益而互相联系起来的人群;指社团;古时社日举行的赛会。

阅读全文

与网络社会一词出现在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三水网络安全等级制度 浏览:325
昆山网络服务有哪些 浏览:358
怎么表达震惊网络语 浏览:452
登录qq时怎么会显示网络异常 浏览:876
电信在地铁上信号满格但没有网络 浏览:222
农村无线信号好的网络机顶盒 浏览:443
爱奇艺检测到移动网络暂停下载 浏览:836
如何获得外网网络 浏览:541
怎么查看宽带网络带宽多少 浏览:908
手机卡开网络突然没信号 浏览:960
路由器怎样分配网络流量 浏览:271
两个电脑网络共享文件 浏览:644
计算机网络结构体系的定义 浏览:464
第5阶段的计算机网络有什么特点 浏览:571
车网络异常怎么回事 浏览:171
吉林移动网络哪个好使 浏览:789
教师网络培训多少学时 浏览:905
手机移动网络信息刷新频率选哪个 浏览:591
无线通信网络规划软件 浏览:205
电脑处于网络离线状态 浏览:58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