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宜州太阳教官怎么了
教官的惩戒目的达到了吗?不好意思,恐怕一个目标都没有达成。为什么这样说呢?大家再仔细地看一看视频,看看这些裹着被子的学生在干什么。裹着被子,悠然地玩着手机,一点没有因为被罚而沮丧难受。
Ⅱ 宜州市历史有什么名人
一、状元冯京
宜州城西龙江北岸的天门山下有一个村落,名叫冯村,也叫冯家湾,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冯京出生于此。冯京自小聪明好学,才华横溢。庆历八年(1048年),冯京参加州试,中解元,次年,冯京参加会试,中会元,接着,他参加殿试,中状元,冯京连中三元,人们称他为冯三元。中国历史上能连中三元的只有13名,冯京是其中之一。
冯京及第后,先是被任命为监丞。黄佑三年(1051年),冯京被派任荆南府任通判,黄佑四、五年间(1052-1053年)冯京先后在朝中的集贤院、登闻鼓院、磨勘司和吏部南曹三司任中高级官员,后来冯京外调知扬州、转调知庐州,后调江宁府等地,冯京回朝后,先后任翰林学士、纠察在京刑狱和昭文馆的主官。
至和二年(1055年),仁宗皇帝命冯京继任翰林学士知制造,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冯京为陕西安抚使,治平三年,冯京奉调回朝充群牧使兼昭文馆的主官。熙宁七年冯京回朝后,先后被任命为给事中、正议大夫等职位,元丰四年(1081年),以观文殿学士、光禄大夫出知河阳府。
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冯京被授青光禄大夫,次年被任保宁军节度使知大名府。元佑五年,被授检校司空,改任彰德军节度使,此后,冯京改知陈州、改授宣徽使等。元佑九年,冯京病逝。
冯京为辅佐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大臣,在政事、武功等方面均多业绩,冯京一生多次外调内迁,饱经宦海风浪,其身不倒,确有过人之处,着作有奏议十三卷、《潜山文集》一部,其诗词、书法散见其他书籍,原着多已散失。
宜州天门山上有冯京祖墓。山麓旧有冯家祠,州城及城南南山寺旧有崇祀冯京的三元祠、乡贤祠、三贤祠,均先后圮毁。今宜州城西龙江北岸建有冯京公园。
二、冯俊
冯俊,字士彦,宜山(今宜州)人,一生中的许多时间都在宜州以外的地方度过。
1460年,冯俊中进士,被授予刑部浙江司主事、任员外郎中的官职,1472年,被提拔为福建按察副使,此后,他被授予湖广辰沅兵备道一职。又先后担任过广东按察使、山西左使政使、广东左使政使等官职。1492年,冯俊又被提拔为右副都御使,1496年,67岁的冯俊死在四川巡抚的任上。
冯俊天性刚毅,不畏权势,碰上事情敢作敢当,绝不推诿责任,顾恤民情,深得民心。他为官一任、造福四方、冯俊在各地都留下了勤政爱民、两袖清风的好名声。他墓志上有两句这样的评价:"都宪丰功大业,可谓当世之伟人。参议君老不忘亲,可谓当时之孝子矣。"这可作为冯俊一生的写照。
三、学人余心孺
余心孺生性聪慧,博闻强记,博学多才,在琴棋书画上深有造诣,且工于诗词古文。
康熙二十一年,满腹才学的余心孺被授延津知县一职。余心孺为官清正廉洁,深得人民的敬仰、拥戴。他所着的书目有:《道学渊源》、《天笑集》、《詅痴梦草》。《道学渊源》一书是余心孺侯选京华三年间所写的,其自志之:"余侯选京华,滞迹三载,穷愁着书,谬注河图洛书、洪范周易oooooo统名之曰《道学渊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余心孺对道家亦有深刻钻研。《詅痴梦草》一书,收集了他的古文杂着,共十二卷,这部书在他死后百余年的道光末年还有人争相抄阅,永葆青春。但此书后遭兵火焚毁,现已不复存在。余心孺在《天笑集》自序中有"天笑集世诚笑孺,毋孺自笑,孺自笑,终身付之一笑"句,这何尝不表现出余心孺能够对天而笑的勇气和洒脱!
四、空军抗日英雄--黄莺
黄莺原名黄廓,生于1912年,宜州市龙头乡九磨村人。1932年,志存高远的黄莺考入柳州航空学校,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柳州航校奉命编为空军第三大队,黄莺任第八中队飞行员。1938年7月18日,日寇出动大批飞机袭击南昌,苏联空军志愿队联合黄莺所在大队对日展开激烈空战,战斗中黄莺之机为营救苏联战友志愿队领队巴比洛夫上校之机得以脱险,不幸自己机尾被击中坠落,机毁人亡。黄莺的壮烈牺牲,军事委员会极为重视,题赠"求仁得仁"表彰英烈。如今,宜州市文物管理所还保存着一块蒋介石所题"碧血忠魂"的半截石碑。黄莺还受到李宗仁、白崇禧和第十六集团军总司令夏威等高级人物的题词表彰。
在黄莺灵柩由武汉回宜山过程中,各地党、政、军、学、商及群众前往车站设灵祭奠,以慰烈士英灵。宜山各界人士在中山公园中山纪念亭设灵堂公祭,极为隆重。1988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黄莺为抗日烈士。
五、壮烈殉国的谢骙
谢骙,原名谢家骙,宜山县(今宜州市)庆远镇管家巷人,其父谢廷辉,一度担任宜山(今宜州)劝学所所长。谢骙15岁应募入广西军队当兵,1932年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毕业后分派部队任职。1936年升任连长。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桂系第七军参战,1937年8月在淞沪战役中右手负伤,被送往杭州治疗。随后,升任第七军一三八师四一四团团附兼二营营长。1939年11月,谢骙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4月,由于武装暴动未遂,谢骙被迫离开安徽到达淮北抗日根据地,进入抗大四分校学习并担任大队长,1940年9月,调任淮上行政公署二科(民政)科长。1941年2月,谢骙调任蒙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至1942年冬,谢骙先后担任皖东北保安司令部参谋长、淮上行署民政处处长等职。1943年1月,谢骙出任泗阳县县长,他除了把主要精力放在搞武装斗争上外,还重视加强政权建设,他在《保政权中的三三制》、《对行政公署领导上的意见》中,对整个淮北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提出一些很好的意见,受到根据地领导重视。谢骙性格刚毅、待人爽直诚挚,遇事不避艰险。但每流于固执,因才自负,易激切偏颇,在泗阳反特案件中处理不当,造成牵连人数众多的错案,被撤销县长职务。
1944年3月27日,谢骙在率泗阳七大队一部与日寇的激战中壮烈殉国。
六、旅行家徐霞客
1637年,52岁的徐霞客首次进入广西来到宜州。1638年,他从宾阳、上林、忻城等县境内于二月二十六日到达当时的永定土司长官署所在地(即今天的石别镇三寨村),从此开始了他在县境30天的旅游。其中入境到三寨村一天;在县城及郊区各地19天;游多灵山往返3天;在怀远镇、德胜镇各地7天。
在县境,他到过北山、南山、九龙山、料高山、石山村后山等10多个大小山岭,经过龙江、小环江、五拱桥水、九龙潭等10多条江流、小溪和几处水潭。游览过龙隐岩、双门洞、卢僧洞、蚺蛇洞、九龙洞、白龙洞等10多处岩洞和香山寺、南山寺、西竺寺、雪花寺、黄山谷祠、龙隐庵、观音阁、玄帝殿,德胜镇的玉皇阁、莲花庵、福山寺等20多座寺庙庵。在他所着的《徐霞客游记》一书中,关于在宜山县(今宜州市)境旅游考察的记述占41页,计2万多字。
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徐霞客在家病逝,时年56岁。1985年宜州市在白龙公园建一霞客亭来纪念这位中外闻名的旅行家。
七、文学家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江西修水人,北宋着名文学家、书法家。生于1045年6月12日,23岁登进士第,即步入官场,宦海沉浮,59岁那年,黄庭坚在一再遭贬后,被朝廷除名,羁管宜州。
1104年夏天,黄庭坚只身一人来到宜州,从此,宜州和这位文化巨人结下了不解之缘。黄庭坚虽然落魄宜州,但是他在艺术领域里却创作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作品来。如《虞美人o宜州见梅作》:"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地以人名,黄庭坚在宜州的许多诗作,迅速飞出岭南,传遍大江南北,宜州城的知名度也在逐渐变大。文化人的力量还在于可以教化一个地方,黄庭坚来宜州后,他开馆讲学,开了宜州读书之风气,使宜州之名在岭南显扬开来。
黄庭坚殁后数十年,宜州太守韩璧始建山谷祠来纪念他,祭祀他,许多文人墨客从各地来到宜州凭吊他,追寻他的足迹。至今黄庭坚的许多嘉言懿行在宜州还是有口皆碑,为人民津津乐道。
八、郑献甫
郑献甫(1801-1872),象州人,原名郑成。他是晚清一位着名的学者、诗人和词家。史载他天赋优异,嗜学成癖,博闻强记,智力超群。道光十五年(1835年)中进士,旋即被授任刑部主事,他目睹官场昏暗,宦海险恶,渐生倦意,在做了14个月的官后,辞职归里。以后"浮现乡里,教授诸生"。其中除了咸丰八年至十年曾在湖北巡抚伍长华幕府中读书、写作外,其余时间都在为教学工作奔波忙碌。他先后在象州、宜山(今宜州)、柳江等书院任讲席,兢兢业业,呕心沥血,造就了大批人才。其中在宜山(今宜州)庆江书院,德胜书院,长达八年,为培养宜山(今宜州)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
Ⅲ 广西宜州最长寿的人是谁
广西宜州最长寿的人是谁?呵呵我来告诉你吧是蓝祥 我给 你一些他的资料× 蓝祥,男,清代永定土司加洞村(今宜州福龙乡)人,生于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据《养生斋余录》卷二载:“嘉庆十五年(1810年),蓝祥一百四十二岁,赐六品顶戴。以为近代所罕存者。”嘉庆皇帝御诗文祝贺。庆远府设席请蓝祥赴宴,其玄孙扶持来到府署,当时府署请画师为蓝祥作了一幅寿星图,据清梁壬《两般秋雨安盦随笔》载,蓝祥当时虽已142岁,但仍“耳目无翳障....饮啖过人”。嘉庆十八年,蓝祥逝世,亨年145岁。庆远府署分别庆远府城南门外和永定司署旁为蓝祥立“庆锡重顺”牌坊各一座,并将御制诗文刻二碑,一立于城东校场御碑亭,一立于宜州三寨村永定司署前。前碑早失,后碑今移至城北白龙公园大榕树下。
目前,我们所看到的《庆远府志》、《宜山县志》、《宜州市志》等资料,都说明蓝祥是宜州人,但没有一份资料讲蓝祥是巴马人的,不知道蓝祥是什么时候到巴马上门的,真叫人纳闷!
Ⅳ 有人知道广西宜州市三岔镇吗对那有什么了解吗认为那怎么样
[编辑本段]1、广西宜州市三岔镇
区划人口
三岔镇总面积129.34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65个自然屯。 三岔镇辖:三岔社区;古卜、良因、红社、合林、羊角、福里、楞塘、庭亮8个村委会。 三岔镇总人口19808人,其中农村人口17011人,有壮族、苗族、瑶族、仫佬族、水族、毛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18656人。
经济发展
三岔镇耕地面积18911.5亩(其中水田9810亩、旱地9101.5亩),森林面积18265亩,森林覆盖率80.64 %。主要支柱产业是糖蔗和桑蚕。境内主要旅游及历史文物景点有三合古桥、羊角古桥及龙江河三岔段河中的龙珠洲(岛)。投资1.5亿元的三岔电站现已投入使用,投资790万元正在兴建的三岔龙江大桥的建成,将会改变交通闭塞的现状,给三岔工业的复兴带来新飞跃。 以生产优质粮为主,经济作物为辅,是宜州市主要的其中甘蔗种植区之一。
机构设置
三岔镇党政机关设:党委、人大、政府,下属机构设有:1、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2、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所;3、农业服务中心;4、企业管理办公室;5、安全生产管理办公室;6、文化广播电视站;7、党委、政府信访办公室。 三岔镇人民政府办公地址:宜州市三岔镇三岔街322号
Ⅳ 三元及第有哪些人呢
如下:
1、唐代
崔元翰 河北定州人 (公元729—795年)
张又新 深州陆泽人 (生卒不详)
武翊黄,字坤舆 ,官大理卿。工正书,长庆元年(八二一)白居易所撰唐张诚碑,为其所画。《唐书宰相世系表》、《金石录》。府选为解头,及第为状头,宏词为敕头,时号武氏三头,生卒不详。史上记录其人其事甚少,然此人确系“连中三元”,吾在这里为其正名。
2、两宋时期
孙何,蔡州汝阳人 (公元961一1004年)
王曾,山东益都人 (公元978—1038年)
宋庠,湖北安陆人 (公元996—1069年)
杨置,安徽合肥人 (公元1014一1042年)
冯京,广西宜州龙水人 (公元1021—1094年)
王岩叟,山东临清人 (公元1061年明经及第)
3、金朝
孟宗献,开封(今属河南)人,字友之,号虚静居士。生卒年不详。金世宗大定三年(1163)癸未科状元。自幼性情恬淡,不热衷功名,倾心道家拜师王重阳,是科举史上唯一的“四元状元”。
4、元代
王宗哲,河北无极人,《玉芝堂谈荟》第二卷第四十七页中记载王宗哲是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的状元。也就是乡、会、殿三试皆为第一 名。将王宗哲列入历史上连中三元的状元者之中。《陔余丛考》中有记载。
5、明代
黄观安徽贵池(1364—1402)(连中六元)
李骐,福建长乐人(1378—1425)。永乐十五年福建解元,永乐十六年会元、状元。
商辂,浙江淳安人 (公元1414—1486年)(1435年乡试第一,之后屡试不中,10年后会试第一,继而殿试第一,为明英宗正统十年乙丑科状元。严格地说商辂不能称之为“三元及第”,而应该叫做“独中三元”。)
Ⅵ 视频达人壮乡小莫,是哪个省市的人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兴起,自媒体也渐渐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各大网站上渐渐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视频达人,B视频达人“壮乡小莫”就是用自己人格魅力和作品说话的人。那么视频达人壮乡小莫,是哪个省市的人?视频达人壮乡小莫是广西省河池市人,他独有的视频风格吸引了无数观众,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在自媒体时代,很多人都把自己的生活录制成视频发到网上,与网友们分享交流。有人遭到嘲笑,有人被质疑,小莫也不是一开始就顺利的。回想小莫第一个视频,很多人不看好。可小莫还是得到了时间的证明,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像小莫一样找到自己的方向。
Ⅶ 网上那里可以看广西宜州市电视台直播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D2%CB%D6%DD%D0%C2%CE%C5&fr=ala0#pn=0
这里有好多的宜州新闻视频。
Ⅷ 宜州的宜州名人
刘三姐,又称“刘三妹”,为中国壮族民间传说中的歌仙。关于其身世,不同地区流传着不同版本,而最广泛流传的当属流传在广西宜州一带的传说。 肖燕,河池市形象大使,2000年肖燕获得广西青年歌手大奖赛一等奖和第九届中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荧屏奖。
冯京,宜州城西龙江北岸的天门山下有一个村落,名叫冯村,也叫冯家湾,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冯京出生于此。冯京自小聪明好学,才华横溢。庆历八年(1048年),冯京参加州试,中解元,次年,冯京参加会试,中会元,接着,他参加殿试,中状元,冯京连中三元,人们称他为冯三元。中国历史上能连中三元的只有13名,冯京是其中之一。宜州天门山上有冯京祖墓。山麓旧有冯家祠,州城及城南南山寺旧有崇祀冯京的三元祠、乡贤祠、三贤祠,均先后圮毁。今宜州城西龙江北岸建有冯京公园。
黄莺,原名黄廓,生于1912年,宜州市龙头乡九磨村人。1988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黄莺为抗日烈士。
谢骙,原名谢家骙,宜山县(今宜州市)庆远镇管家巷人,1939年11月,谢骙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在率部与日军的激战中殉国。
黄庭坚,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江西修水人,北宋着名文学家、书法家。生于1045年6月12日,23岁登进士第,即步入官场,宦海沉浮,59岁那年,黄庭坚在一再遭贬后,被朝廷除名,羁管宜州。1104年夏天,黄庭坚只身一人来到宜州,从此,宜州和这位文化巨人结下了不解之缘。黄庭坚虽然落魄宜州,但是他在艺术领域里却创作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作品来。如《虞美人·宜州见梅作》:“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地以人名,黄庭坚在宜州的许多诗作,迅速飞出岭南,传遍大江南北,宜州城的知名度也在逐渐变大。文化人的力量还在于可以教化一个地方,黄庭坚来宜州后,他开馆讲学,开了宜州读书之风气,使宜州之名在岭南显扬开来。黄庭坚殁后数十年,宜州太守韩璧始建山谷祠来纪念他,祭祀他,许多文人墨客从各地来到宜州凭吊他,追寻他的足迹。至今黄庭坚的许多嘉言懿行在宜州还是有口皆碑,为人民津津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