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世界上互联网普及有多少国家
现实远没有统计数字所显示的那么黑白分明。人们以不同的方式连接互联网,用它来做不同的事情——有些人甚至连接的是完全不同的互联网。正如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25年前就说过:未来已来——只是它的分布并不均匀。
发达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头十年之间就用互联网连接起来了,相对容易。互联网用户增速一度达到了近20%。2000年,只有三个国家的普及率超过50%。现在,超过100个。
截图来源:经济学人
不过,有15个国家的普及率不到10%,另外50个国家的普及率不到30%。要让这些人上网则要难得多。
大科技企业正在想方设法——不过,他们使用的方法意味着发展中国家的互联网通常与发达国家的截然不同。
例如,Facebook就发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世界上有越来越多的人不上网,原因不是他们住的地方没有连网,而是买不起智能手机,也付不起数据费。
于是Facebook开始为他们付费。Facebook的Free Basics程序在22个国家提供免费上网,访问20个左右的网站,包括维基网络(Wikipedia)、AccuWeather,当然还有Facebook自己。
Facebook通过这个程序让1亿人上网,而其他类似的项目也仅凭一己之力。可是,它也有不足之处,一些很严重。在Free Basics取得成功的一些国家,互联网还比不上Facebook。
2014年,几乎所有尼日尔爾利亚和印尼互联网用户在接受调查时都表示,在过去一个月里同时也使用过Facebook。一些人说他们只用Facebook,不上网。
现在,Facebook不得不努力应对这一结果。从缅甸的种族暴力冲突(联合国发现Facebook误传信息加剧了这种冲突)到在印度宗教暴力(Facebook的 WhatsApp用于恶性谣言转发速度远远超过真相传播的速度), Facebook发现取代互联网的方式有利有弊。
对于那些必须依赖Facebook才能上网的国家来说, 互联网不仅仅各不相同。微妙的差异意味着即使在有很多共同点的国家,互联网也是一种完全不同的野兽。
例如,尽管英美两国在以英语为母语的互联网上有相通之处,媒体机构、社交网络和文化现象也在此起彼伏,但还是存在差异。以搜索引擎为例: 谷歌在这两个国家都占主导地位,但在英国更受欢迎。区别在于雅虎在美国长期受欢迎。在美国,雅虎的市场份额几乎是英国的三倍。
往远处看,甚至在互联网渗透率很高的发达国家,实地体验可能会有很大不同。以德国为例,火狐在2017年5月之前一直是全球第一的浏览器,而在德国,火狐仍然是第二,有27%的用户。从根本上来看,德国的网络独树一帜:使用不同的技术呈现在不同的窗口中,由不同的扩展程序过滤(作为Firefox占的主要份额的一部分,德国使用广告屏蔽插件adblock的比例很高,有近三分之一的用户在PC端使用adblocker插件)。
目前还不清楚互联网增长放缓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唾手可得的果实已被人摘走,留下的地区和人群越来越难上网;可能是像Facebook和谷歌等主要支持上网人口增长的企业被一种可能性吓坏:他们有可能不是因为上网的优点而受表扬,而是因上网的负面效果而遭指责。不过,不管什么原因,简单的上网并不是终点:对许多人来说,这只是一个开始。
B. 农村和城市的互联网普及率是怎样的
城市的互联网普及率比农村的要高,因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比农村的经济发展要好。
C. 下表是中国互联网络中心在两个不同时期发布的“关于我国东部中西部网民普及率”的一组调查数据。
(一)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
1.网民规模
截至2008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但是普及率只有19.1%,仍然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1.1%)。
中国网民规模继续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趋势。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100万人,同比增长56.2%。在2008年上半年,中国网民数量净增量为4300万人。
中国网民中接入宽带比例为84.7%,宽带网民数已达到2.14亿人。
截至2008年6月底,中国网民中的28.9%在过去半年曾经使用手机上过网,手机网民规模达到7305万人。手机上网成为网络接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2.网民结构特征
中国网民中女性比例上升到46.4%,比2007年底上升了3.6个百分点,中国网民逐渐走向性别均衡。目前中国男性居民中的互联网普及率为19.9%,女性为18.3%。
中国网民的主体仍旧是30岁及以下的年轻群体,这一网民群体占到中国网民的68.6%,超过网民总数的2/3。
从学历的角度分析,互联网显现向下扩散的趋势。目前高中学历的网民比例最大,占到39%。随着网民规模的逐渐扩大,网民的学历结构正逐渐向中国总人口的学历结构趋近,这是互联网大众化的表现。
(二)互联网基础资源
1.IP地址
IPv4地址数量为1.58亿个,年增长率为33.7%。比其他三类互联网基础资源中的增长水平低,IPv4地址平稳增长。2008年6月份,中国IPv4地址拥有量已经超过日本,跃升至世界第二位。
IPv4地址的人均拥有水平为6251个/万网民,与2007年12月相比,网民万人拥有量减少了191个,IP地址的增速落后于中国网民规模的增速。如果IP地址数和网民人数之间的差距持续扩大,可能制约中国互联网的整体发展。
2.域名
我国的域名注册总量为1485万个,同比增长61.8%。
中国CN域名数量为1190万个,同比增长93.5%,已占我国域名数量的80.1%,是我国域名数量增长的主要拉动因素。
3.网站
中国网站数量为191.9万个,年增长率为46.3%。其中CN下的网站数为137万,占总网站数71.4%。
4.国际出口带宽
中国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数达到493,729Mbps,年增长率为58.1%。目前人均拥有水平为20Mbps/万网民,比2007年12月增长了2Mbps,中国互联网国际出口连接能力不断增强。
(三)上网条件
1. 上网接入设备
家庭上网计算机数量为8470万台,2008年上半年增加了670万台,半年增长率为8.6%。
台式机仍为目前上网设备的主流,有87.3%的网民使用台式机上网。笔记本电脑和手机已经成为网民的重要选择,分别有30.9%和28.9%的网民使用这两种设备上网。就总体趋势而言,台式机的使用比例在下降,笔记本和手机的使用比例在上升。但是手机目前还主要以辅助性上网设备的身份存在。
2. 上网地点
网民在家上网比例持续上升,从2007年12月的67.3%上升到目前的74.1%。随着上网条件的改善,在家上网的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
网民在网吧上网的比例为39.2%,规模达到9918万人,半年内在网吧上网的人数增加了2800万人。网吧网民以男性居多,占到63.3%。以年轻人居多,24岁及以下网民占到网吧网民的70.7%,比总体网民高了20.8个百分点。
3. 上网接入费用
在家上网的网民月均家庭上网接入费用为77元/月,略高于2007年12月的74.9元/月。在网吧上网的费用有所降低,目前网吧网民的月均网吧上网费用为44.8元/月,每月比2007年12月的51.6元/月降低了6.8元。
4. 上网时长
2008年6月网民每周上网时长为19个小时/周。继2007年12月上网时长略有下降之后,2008年6月上网时长呈上升的趋势。目前中国网民中新增网民数量较多,网民的属性结构不够稳定,上网时长也有所波动。
(四)网络应用
1. 网络应用概述
目前排名前十位的网络应用是:网络音乐、网络新闻、即时通信、网络视频、搜索引擎、电子邮件、网络游戏、博客/个人空间、论坛/BBS和网络购物。
2. 互联网基础应用
十大互联网应用中,即时通信、搜索引擎和电子邮件三大互联网基础应用均榜上有名,使用率均超过60%,说明互联网基础应用是网民使用互联网的重要方面,在网民中有很强的生命力。
中国网民的搜索引擎使用率为69.2%,为中国第五大网络应用。2008年上半年搜索引擎用户增长了2304万人,半年增长率达到15.5%。但总体使用率低于美国(91%)。
网民学历越高,搜索引擎使用率越高。在本科及以上的网民中,搜索引擎使用率已经超过93%。近一两年来,高中及以下学历的网民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可能会对搜索引擎使用率有所影响。
电子邮件的使用率为62.6%,在网络应用中排名第六位。2008年上半年用户增长量较高,半年增长了3973万人。某些网络应用的发展,如电子商务等,对电子邮件的使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中国较高的即时通信使用率,对电子邮件的使用有一定的冲击作用。
即时通信使用率为77.2%,用户规模达到1.95亿人,半年增长了2442万,半年增长率14.3%。使用率远高于美国网民的39%和韩国网民的47.8%。
3. 数字娱乐
十大网络应用中,三大娱乐类网络应用——网络音乐、网络视频和网络游戏都分列其中,娱乐仍旧是中国网民的主要互联网活动之一。
网络音乐是中国网民的第一大网络应用,使用率达到84.5%,用户量高达2.14亿人。网络音乐是中国网民的重要娱乐方式,也是促进网民群体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网络视频的使用率为71%,用户量已经达到1.8亿人,是中国的第四大网络应用。
网络游戏使用率为58.3%,在网络应用中排名第七位,用户规模达到1.47亿人。超过美国35%的使用率。中国网络游戏网民中玩角色扮演类网络游戏的比例为53%,此类网络游戏用户规模已达到7815万人。
4. 电子商务
网络购物使用率为25%,用户人数达到6329万人,半年内用户量增加了1688万人,已经成为十大网络应用之一。
上海是网络购物最为普及的城市,使用率达到45.2%;其次是北京,为38.9%。经济发达城市的电子支付和物流等环节较为通畅,带动了城市网络购物的发展。
中国25%的网络购物使用率低于美国网民的66%,也低于韩国网民的57.3%。
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是与网络购物密切关联的两个网络应用。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的发展都较为迅速,网民对两者的使用率分别达到22.5%和23.4%。尤其是网上支付,半年用户增量达到2379万人,半年增长率达到71.7%。这两项网络应用的迅速发展会对网络购物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5. 网络社区
博客/个人空间和论坛/BBS跻身前十大网络应用,反映了中国网络应用的新特点,社交类网络应用在中国呈兴起之势。
网络社区中的论坛/BBS访问率为38.8%,用户规模达到9822万人,在网络应用中排名第九。
拥有博客/个人空间的网民比例达到42.3%,用户规模已经突破1亿人关口,达到1.07亿人。半年内更新过博客/个人空间的网民比例为28%,用户规模超过7000万人,半年更新用户增长率高达43.7%。
6. 网络新闻
网络新闻使用率为81.5%,用户规模达到2.06亿人,在网络应用中排名跃升至第二位,仅次于网络音乐使用率。半年增长了5164万人,半年增长率达到了33.4%。网络新闻阅读率比2007年12月增加了8.8个百分点。这与中国上半年出现的社会事件密切相关,2008年上半年一系列重大新闻事件的出现使得更多的网民通过互联网查询相关信息。
7. 其他网络应用
网上银行使用率为23.4%。用户增长率较快,半年用户增长率达到47.1%。但使用率远低于美国网民53%的使用率,也低于韩国网民39.1%的使用率。
网上炒股/基金使用率为16.9%。网上炒股/基金的使用率与中国的股市同步波动,使用率在下降,总体用户量略涨了466万。目前中国网民的使用率仍高于韩国网民的5.4%,也高于美国网民的11%。
网络求职的使用率为14.9%,增长幅度较大,2008年上半年用户增长率达到72.8%,上半年是求职高峰,用户量增长也比较多。网络教育的使用率为18.5%,用户量达到4669万人,近几年来持续增长。
D. 日本互联网普及率等
日本的互联网普及率 75.3% 9091万
日本总务省公布今年1月调查的日本全国通信报告,针对4515个家庭与2012家企业的有效回答,统计出互联网用户达9091万、人口普及率达75.3%。
日本针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对策的体制,专门制订了一套相应的规则。即以制订——引入——运用——评价——修正的模式进行运做,通过这样循环周期,循环往复,针对风云变幻计算机信息安全领域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对应,可以说是一个值得称道的运作模式。
http://cache..com/c?m=2c4cd45bda7662e7&p=8c759a43d5b103e913b3c7710a55&user=
E. 2019北京互联网普及率
摘要 截至2019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为8.5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1.2%,网站数量为518万个。随着互联网走入千家万户,互联网应用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高质量、个性化的内容不断涌现,短视频、视频博客等新型娱乐以多种形式不断推出,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共享优质的教育文化资源,极大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文化娱乐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