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要数天猫营销最广了,不管是线下还是线上都是铺天盖地的营销。
线上首先是网络的网盟,搜索爆屏,各个论坛小站的置顶图片动画广告反正只要是互联网无处不在。
线下他们有报纸,地铁通栏等等。
⑵ 2015年阿里双十一网络营销的特点
一、网络营销的六大特点
网络营销具有传统营销根本不具备的许多独特的、十分鲜明的特点。网络营销具有那些主要特点呢?
1、具有鲜明的理论性
网络营销是在众多新的营销理念的积淀、新的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网络营销理念吸纳了众多新的营销理念的精髓,但又不同于任何一种营销理念。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信息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技术,给予了网络营销以沉重的技术铺垫;近半个世纪以来多种营销理念的积极探索,给了网络营销以丰富的学术内涵;近十年来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的多种开拓和实践,给了网络营销以冷静的思索和理性升华的机遇和可能。
2、市场的全球性
网络的连通性,决定了网络营销的跨国性;网络的开放性,决定了网络营销市场的全球性。在此以前,任何一种营销理念和营销方式,都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去寻找目标客户。而网络营销,是在一种无国界的、开放的、全球的范围内去寻找目标客户。市场的广域性,文化的差异性,交易的安全性,价格的变动性,需求的民族性,信息价值跨区域的不同增值性及网上顾客的可选择性不仅都给网络经济理论和网络营销理论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无尽的研究课题而且这种市场的全球性带来的是更大范围成交的可能性,更广域的价格和质量的可比性。而越是可比性强,市场竞争越发激烈。
3、资源的整合性
在网络营销的过程中,将对多种资源进行整合,将对多种营销手段和营销方法进行整合;将对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交叉运做和交叉延伸进行整合。这种整合的复杂性,多样性,包容性,变动性和增值性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需要我们下工夫,花力气进行深入的研究。
特别是,营销商务软件在这种多维整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扮演了重要角色。无型资产在营销实践中的整合能力和在多种资源,多种手段整合后所产生的增值效应,也是对传统市场营销理念的重大突破和重要发展。
4、明显的经济性
网络营销具有快捷性,因此,将极大的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利润。形成和促成网络营销经济性的有诸多原因:
如资源的广域性,地域价格的差异性,交易双方的最短连接性,市场开拓费用的锐减性,无形资产在网络中的延伸增值性,以及所有这一切对网络营销经济性的关系和影响,都将使我们极大的降低交易成本,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网络营销的经济性以及由此带来的明显效果,必将清晰地、鲜明地显现出来。
5、市场的冲击性
网络的进击能力是独有的。网络营销的这种冲击性及由此带来的市场穿透能力,明显的挑战了4P和4C理论。网络营销在进击时是主动的,清醒的、自觉的。什么也没有忘记。无论是在信息搜索中的进击,还是在发布后的进击,都是在创造一种竞争优势,在争取一批现实客户,在获取一些显在商机。在扩大着既有优势的范围。
这种网络营销的冲击能力有力地冲击了“忘记效益观”。
请看:在网络营销中,
搜索价格正是为了比较价格,以制定科学、合理、有竞争力的价格;
获取新产品信息,正是为了加快新产品的开发和研制,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搜索是在寻找渠道,发布也是为了扩展渠道,进行网络广告宣传同样是为了扩宽和营造渠道;
进行客户关系管理是为了维系和疏通营销渠道。渠道已经成为了现代企业的一种战略资源!
以上所有这一切,都是在促销战略的指导下进行的。忘记了价格行吗?忘记了产品行吗?
忘记了渠道行吗?忘记了促销战略行吗?不行!
这种“忘记效益观”,在网络经济时代显然已经不适用了。由“忘记效益观”,到“进击效益观”的转变,恐怕恰恰是网络营销在营销效益观上的一大进步,一大发展。
6、极强的实践性
所有这一切都说明:网络营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它的理论根底深深扎在网络营销实践的沃土中。网络营销的每一步发展,都呼唤着网络经济理论研究的深入。但是,这种呼唤,只有在网络营销的实践中攀登和开拓的人,才可以听到。才可以感受到、体验到。想闭门造车,是拿不出网络营销像样的理论成果的。
上海海淘科技网站上有更多网络营销的知识。网络营销的实践性还突出的表现在:它对以往营销理念的审视性和对新论断广泛的检验性;
⑶ "双十一"对电子商务产生了哪些影响
影响一:传统企业受刺激,重启“电商之路”。
1天132亿,这个数字对于传统零售渠道来讲,无论哪家零售企业都是可望而不可企及的销售额,而一天上千万的销售额也是很多传统企业无法完成的,一千万的销售额甚至是很多传统企业一个季度的销量,但是在电商平台,在阿里系天猫商城一天就完成了,这让很多没有走上线上平台或者走过又退出线上平台的传统企业情何以堪?传统企业选择走线上平台渠道,开启电商之路其实由来已久,但是由于很多传统企业在选择了电商之路后,用传统的企业运营管理策略来进行平台运营,因此,失败的案例层出不穷,很多企业折戟沉沙,也导致传统企业对电商之路重视程度开始下降,只把线上平台渠道看作是线下渠道的补充,但是“双11”的数字一出,很多企业受到了严重刺激,希望能在日后的“历史时刻”也有自己的身影,传统企业“电商之路”将重启,一股“传统企业开启电商”热流似乎已经开始流动。
影响八:电商人才需求将被提升,行业人才流动将加剧
微博中看到,电商界知名人士@mrbrand龚文祥 发布的微博“
双十一‘191亿’又刺激了一个商旅公司老板,急急忙忙的找我,用了跪求一词:跪求网站运营总监:网站设计创意能力强,文案功底深厚,有经验,精通网络营销,富有激情,狼性十足。能力可暂不具备,但要有强烈进取心,智商要够用,年薪12万起,提供住宿,可谈股份。”……传统企业涉电触发电商行业人才需求增多,势必将掀起电商人才波动的浪涛。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虽然如火如荼,但是人才供给始终不能有效满足,国内有效电商人才培养始终跟不上,那么面对接下来的“巨大”人才需求缺口,将从何处而来补缺呢,“挖脚”也将会越来越多,必将导致电商领域的人才流动加剧。
其实,电商“双11”营销无论是利是弊,这只是电商时代发生的一个事件而已,线上消费日前已经成为消费者购物的一种有效的选择方式,只有更好的客户服务才能让电商企业持续发展,如马云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部分人是死在明天晚上,只有那些真正的英雄才能见到后天的太阳。所以我们还是希望国内电商在促销增销量的同时,能够更好的提高用户体验,让电商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
⑷ 双11网络营销的地位
就目前的现状,基本已经占据中国整个互联网市场60%以上的比例,而且双11已经可以形成很大的规模,和影响力,各大电商纷纷推出双11活动;此外,网络的双11也同样被线下很多行业借鉴使用;总之,好比春节在每个人心中的地位,双十一就好比网购者心中的春节,个人观点
⑸ 如何从双十一的角度分析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
原理一:激励理论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激励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诸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
由于理性人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做出决策,因此,他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利用节日做促销其实是一个比较老套的营销手段了。元旦、中秋、国庆、圣诞,只要是个节日,我们都能看到商场里五花八门的打折促销。但是,“双十一”促销之所以比历史上的任何一个节日促销都要成功,就是因为电商们不仅仅采用了传统的价格激励,还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心理激励。
首先,别忘了11月11日最原始的意义是光棍节。而这一意义也被精通心理学的营销者们运用到了促销理念中。“光棍节,我们除了购物还能做什么”、“把谈恋爱的钱用来给自己买件像样的衣服”、“趁着还没有另一半的时候尽情虐待自己的钱包吧”。很多单身的男女们并不是受到价格的吸引,而是被这样的带有浓重的惺惺相惜之意的言论给拉到了光棍节的购物大军中。
另外,大多数的人在决定自己的行为时都有一种从众心理,即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原本电商们就有一大群忠实的消费群体,即使没有所谓的“购物狂欢节”,他们也习惯了网上购物。平日常常要买的商品突然间铺天盖地地打起了折,这使得他们成为了最先受到激励的一批人。在他们状若癫狂的行为的影响下,他们周围很多原先并不了解这个活动,甚至几乎从不进行网上购物的人也不知不觉打开网页,看看是不是真的能“大捞一笔”。
更加重要的是,很多消费者(尤其是女性)在这种强有力的激励下会失去理性消费的约束,造成大量的过度消费。“光婚节妻子疯狂消费,导致婚姻危机”,“一女子光混节狂拍一万多元,用光全部积蓄”。节后这样的新闻层出不穷。这些案例似乎有点极端,但也证明了,
在全民消费的激励之下,很多人在光棍节当日的消费是超出了自己的预算约束的。
原理二: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定理表明,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将使其需求量增加。
需求价格弹性则是衡量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很大,那么这种物品的需求就是富有弹性的。
11日当天,很多网店的商品折扣低至五折、三折甚至一折,我们也许会感到疑惑:他们真的能赚钱吗?还是不惜亏本也要随促销的大流?当运用需求价格弹性这一工具来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在这场促销大战中,大部分卖家的收益是远远超过他们平日里的收益的。
我们很容易就能推知,不同于大米、食盐这些缺乏弹性的生活必需品,服装首饰等的需求量往往极易受到价格的影响。当价格变动时,这类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的比例将大于价格变动的比例,即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而针对这些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采取适度的降价手段将有利于提升销量,增加收益。这也正好解释了为什么衣服、饰品、化妆品、家具等购买决策易受价格影响的商品,也正是“双十一”当天折扣最凶的商品。
总结
很多生活中的事物看似难以理解、琢磨不透,但运用经济学的原理便能很轻松地得到解释。
就如这次电商们所创造的网络购物奇迹,深刻地体现了经济学中的激励理论和需求价格弹性理论,而反过来说,这些经济学中最基础的理论,也为电商们此次营销策略的成功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
⑹ 试分析淘宝网双11活动都采用了哪些网络营销策略,效果如何
淘宝双十一的后期效益应该远不如此,淘宝双十一的营销为什么如此成功呢,首先淘宝天猫作为电商的领头羊,拥有着无可厚非的地利优势,其次,时间选在1111光棍节这天,也比较容易在群体间产生一种共鸣和宣传效益,天时与人和。拥有天时,地利,人和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营销策略,好的营销策略可以让事半功倍,这些组合起来构成了淘宝的巨大成功,那么都有哪些好的营销策略,拿淘宝双十一来看,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多种营销方式共同发力
淘宝营销方式多种多样,通过广告,微博营销,红包派送等全方位整合营销开始预热,同时不止天猫和淘宝官方做营销,其集市上的各个品牌都在做,用广告、短信、微博、论坛等进行主动宣传。
火热话题进行病毒式营销
利用话题进行病毒式营销,于是更多的人开始跟风,民众开始自发帮助天猫做宣传。
优惠信息动人心弦
各种优惠打折信息抓住了淘宝光棍节的噱头,如五折促销,百亿优惠券领取等,吸引年轻人疯狂参与抢购打下了基础。
红包抽取活动引爆新的热点
人们都有贪小便宜的心里,免费可以获得的东西不要白不要,免费获得的红包能让更多的人进行参与,获得的红包能让更多人参与购物,从而带动消费的潮流,引爆新的热点。
⑺ 双十一营销策略分析
从2009年到2016年的八年中,淘宝在“双十一”这一天的成交额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使淘宝“双十一”成了当之无愧的“网络购物狂欢节”。淘宝“双十一”之所以能够取得如今的成绩,与其在活动中所采用的营销策略有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对淘宝“双十一”营销的现状进行研究与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不断推进互联网络基础建设,不断完善互联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使得我国的互联网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与此同时,不断扩大的网络购物用户规模以及不断攀升的网购交易额,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电商领域,电商平台的竞争日益加剧。在众多的电商平台中,淘宝商城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平台。从创办“双十一”八年来,淘宝营业额从2009年的5?200万元到2016年的1?027亿元,呈现了井喷式增长,销售覆盖的国家和地区数多达235个,创造了众多的营销神话。在这场购物狂欢节中,淘宝的营销策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淘宝“双十一”营销策略分析
(一)活动前期的营销策略。
1、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
活动前期的广告宣传包括硬广、软广两个方面。硬广就是指出现在各大网站、各大城市的地铁站以及公交站、候车室的各种宣传图、宣传语,还包括电视、视频网站上的各种广告宣传视频。软广主要表现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站进行舆论的宣传推广,比如推广的“双十一”抢购攻略、“双十一”购物清单等相关软文。淘宝还会在各大论坛开展有关“双十一”的话题讨论。从独立第三方市场调研机构尼尔森获得的数据表明,在2016年的11月3日14时到11月4日13时59分共24小时的时间,天猫“双十一”活动在微博上的提及量达到了2?250?535次。此外,还包括在淘宝本身页面进行改版宣传以及各店铺提前放出促销信息等。前期广告宣传的核心就是抓住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即获得大量的优惠,使“双十一”购物划算的观点深入人心,让消费者认识到这是有利可图的,从而提高其对“双十一”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2、提前发放大量红包,开展抢红包活动。
抢红包活动是淘宝“双十一”营销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一大亮点。淘宝“双十一”抢红包热最早出现于2012年,当时红包类型还比较单一,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是天猫所有数码家电商品在11月11日这一天累计满返红包。第二种是双十一充值抢现金红包。如消费者在淘宝网站上充值150元可以抢50元现金红包,充值300元可以抢150元现金红包。充值抢现金红包的活动时间是11月5日到11月10日。在活动的开展期间,淘宝最高送出了40万个现金红包。淘宝“双十一”的抢红包活动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求利心理,而且还颇具趣味性,所以抢红包活动在以后的每一年淘宝“双十一”宣传推广中都精心设计且声势越来越大。这种促销活动给消费者一种“红包不用也是亏损”的心理暗示,提高了消费者对“双十一”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3、举办天猫“双十一”晚会。
淘宝在2015年首次试办天猫“双十一”晚会,就获得了收视与关注的双赢,同时也制造出了电视购物晚会这种新型电视节目。“电商+电视+网络”的传播策略使淘宝“双十一”引爆全民聚焦。由第三方收视率监测公司酷云发布的数据显现,在北京水立方现场直播的湖南卫视2015年“天猫双11狂欢夜”市场占有率高达28.386%,占有全国同时段播出得一切节目内容的第一位。如此之高的收视率,带来了数百万观众的互动,新增用户注册数是平时的20倍以上,31分钟交易额就已经达到190亿,相当于2012年全天的交易额。2016年,“天猫双11狂欢夜”晚会一跃成为万众瞩目的又一热点,晚会云集了包括贝克汉姆夫妇、科比、穆勒、斯嘉丽、陈奕迅、梁朝伟等在内的全球各大文体明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注度。同时,在微博的话题榜上其同名话题雄踞热搜榜、话题总榜前列,且毫无悬念地荣登当晚收视率冠军宝座。
活动当中的营销策略1、分时段抢购。
因为淘宝“双十一”的活动会持续一整天,为了防止消费者在活动的第一时间就将价格低廉的商品抢购一空,淘宝采取了分时段的抢购活动。一方面让消费者不会错过对价格低廉的商品的抢购,另一方面也不断维持了消费者的购物热情,增强消费者的参与程度,维持“双十一”的活动人气。
2、更新销售信息,直播销售数据。
通过微博、微信等媒介对“双十一”信息进行实时更新,扩大活动影响力,让人们产生一种购物时间上的紧张感。就淘宝“双十一”的报道而言,其侧重点是分析相关的数据,重点突出时间、交易量等,尤其是在双十一开始的前几个小时,同时注重于与上一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大概的形式为“最新数据显示,今年(2016年)淘宝“双十一”交易额突破10亿元只用了55秒。6分58秒之后,交易额破百亿,而在去年,阿里巴巴是在12分28秒破百亿”。淘宝“双十一”这类新闻的报道,不仅是对自己本身的一种积极正面宣传,同时也会调动还未参与活动的消费者的好奇心,使其产生盲从、凑热闹的心理,进而扩大活动影响力以及消费者的参与度。
3、开展一系列趣味性活动。
趣味性活动的设置一般是在整点时间,对于消费者而言价格始终是购买行为是否发生的敏感点。通过在每个整点阶时间段设置“一元秒杀”等活动,会不断调动消费者的购买热情,维持活动的氛围。除在正点设置活动外,淘宝也会在几个比较特别的时间点上设置如“抢红包,捉猫猫”等相关活动。这些活动都能使消费者占到一些便宜,同时也对淘宝“双十一”活动本身起到了很大的宣传推广作用,所以备受大家青睐。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这些活动的趣味性把淘宝“双十一”气氛推向了高潮。
活动后期的营销策略1、优惠活动持续推广。
活动结束后的一系列继续推广的折扣行为,主要针对的是那些在活动期间没来得及购买的这批消费者,让他们仍能享受到折扣。对于商家来说,这种活动也能让他们重新处理库存,制定出新的有利于增加销售额的措施。这种活动的开展也会延长淘宝“双十一”的影响力,有利于淘宝“双十一”活动的下一次举办。
2、不断地炒作造势。
淘宝“双十一”结束后,在淘宝论坛、微博等社交网站发起晒照等相关的话题讨论,鼓励消费者将自己在活动期间的抢购成果晒出去。这种活动的开展为淘宝“双十一”进行了舆论方面的造势。晒照的行为一方面给予了淘宝“双十一”期间的折扣活动的真实性证明,另一方面也使活动的影响力不断持续深入人心。
淘宝“双十一”营销存在的问题
信息轰炸导致用户疲劳。
随着淘宝“双十一”销售额的不断增加,加入到“购物狂欢节”的电商平台也越来越多了,进而使得11月11日这一天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双十一”前的宣传促销对于淘宝网站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于是,群发短信、滥发短信的宣传手段愈演愈烈。每天几十条促销短信,会打扰到消费者的正常生活,引起消费者的不满。过于频繁的促销信息传播与轰炸,会使消费者感到身心疲惫,对淘宝“双十一”活动产生不满和抗拒,也不利于淘宝“双十一”活动的口碑传播。
网络系统不完善,用户体验下降。
在零点秒杀时间段,有很多消费者会遇到网站卡顿等问题。这使得一部分消费者连网站主页都无法进入,严重影响消费者的购物心情,降低了消费者的购物期望值。消费者下单后,系统会显示工作繁忙正在排队,出现这种情况一般会导致消费者无法进行支付行为。等支付页面终于正常恢复可以使用时,却又会因为下单时间过长已超时而将消费者的订单取消。面对这种情况,消费者没有办法只能重新进行下单,结果是又要排起长队等候系统处理。这种因为下单后的付款不顺,导致消费者“空欢喜”的例子在淘宝“双十一”期间是比较常见的。“秒杀”落空、网站卡顿等情况的出现,会使消费者的用户体验度下降。
虚假销售,失信于消费者。
淘宝“双十一”期间各商家都会开展各种各样的促销优惠活动,但消费者在购买的过程中会发现一些促销活动似乎并没有商家说的那么好。虽然有很多的商家会在“双十一”打出“骨折价”等相关口号,但消费者发现很多商品的价格并没有像商家宣传的那样便宜,甚至有一些商家先将商品的原价按比例进行一定程度的增高上调,在价格上隐瞒欺诈消费者。淘宝“双十一”宣传的口号是“半价免邮”,然而部分卖家在活动期间却拒绝参加半价免邮活动。淘宝“双十一”一直以低价作为促销的核心,但众商家面对激烈的竞争,会不断地降低商品售价,结果恶性竞争导致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障,与消费者的期望值不符,使消费者产生上当受骗的感觉,进而感到失望。
物流拥堵导致消费者满意度降低。
淘宝“双十一”的物流拥堵问题一直是消费者所诟病的。随着淘宝“双十一”期间交易额的不断升高,产品订单量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如2016年快递数超10亿件。面对如此庞大的快递数量,物流压力空前增大。物流公司负载过大甚至瘫痪,部分物流公司由于不堪重负而停止揽件,消费者的收货日期超过半个月,系统在发货后的10天会自动确认收货,导致买家没有收到货物而自动默认好评,引起消费者强烈的不满情绪,降低了购物节的消费体验与客户满意度,从而打压了消费者在“双十一”期间的购物热情。
淘宝“双十一”营销问题的应对策略
使信息传播更具针对性。
淘宝“双十一”过于频繁的促销信息传播与轰炸,会使消费者感到身心疲惫。为此,淘宝应设置正确的宣传话题,采取更具针对性的传播方式,创新传播模式。对于宣传话题要结合当下社会最关注的热点、受众最关心的事件来进行选择与设置。话题应具有新颖性、时效性、重要性等特点,要有针对性地抓住消费者的兴趣点,把握消费者的偏好。对于宣传信息传播方式的选择方面,淘宝应针对不同的信息受众选择更有效直接的方式传播促销信息,注重个性化传播,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如对于年纪较大的消费者,淘宝可选择手机短信的方式进行信息宣传,而对于较年轻的消费者,淘宝可在一些新兴社交论坛如微薄、微信等平台进行更具针对性的广告宣传。总之,淘宝“双十一”应避免采用狂轰滥炸式的信息传播以及毫无节制的发送短信,否则会使消费者对淘宝“双十一”产生逆反心理。
优化系统平台。
淘宝“双十一”期间集中爆发的购买支付需求对支付系统的能力提出了很大的要求,虽然淘宝近几年也做了一些改进,但面对逐年扩大的购买规模,淘宝平台系统仍需优化和完善。在“双十一”前期,淘宝应当对消费者预热时期的各相关浏览、收藏、加入购物车、关注等信息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进而对参与“双十一”活动的用户数量、销售情况进行预估,并基于此制定一系列的应急方案与措施。此外,还应设计更为详尽的商品信息网页,优化支付流程与平台,提高消费者在“双十一”时期购物的畅通性以及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度。淘宝2014年开始推广的“提前预售”环节对于缓解系统压力就起到了显着的效果。淘宝“双十一”预售是指消费者提前付定金到“双十一”当天再付尾款。在淘宝“双十一”刚刚开始的几分钟里会有大量的交易同时发生,而预售可以将下单时间进行分散,将系统的峰值压力降低。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淘宝“双十一”期间的虚假销售问题一直为人诟病,商家在折扣、产品价格方面的不诚信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对此淘宝应倡导保护消费者网购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在过去的几年里,虽然淘宝已经对此采取了“打假”等相关活动,但虚假销售的现象依然存在。所以,淘宝应持续开展“打假”活动,对可能出现在淘宝市场中的假冒伪劣品开展全方位的打击,坚决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所以淘宝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设置相关标准对电商行为进行约束,使其制定合适的促销折扣,并注重对电商的监督,保障折扣宣传的真实,提高商家诚信。
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淘宝“双十一”的海量订单,使物流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此,在当前“菜鸟”网络的基础之上,如何满足消费者在物流方面的高效要求,是淘宝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一是淘宝应加强与仓储物流公司、快递公司的合作,制定出适用于“双十一”期间的物流应急方案。二是淘宝应注重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不断挖掘数据,加强订单等数据信息的共享,实现物流配送的规模化。在“双十一”期间,淘宝也应与交通、运输等部门达成相关协议,为商品配送保驾护航。
⑻ 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双十一现象
如今的11月11日早已不是几年前网友用来调侃的“光棍节”。在以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天猫为主力军,京东、苏宁易购、当当、亚马逊等为配角的电商们的大力推广下,“光棍节”俨然已成为了全民公认的“消费节”。事实上,早在2009年,淘宝就率先发起了所谓的“1111购物狂欢节”,2009年11月11日淘宝网当天的销售额达到1亿元。次年,淘宝延续上一年的营销方式,在11日当天收获了9.36亿元的销售额。2011年淘宝和天猫的销售额再次急剧飙升,达到了53亿元,其中天猫33.6亿元,淘宝19.4亿元。直至2012年,“1111购物狂欢节”又一次刷新了其历史记录。据统计至11月12日00:00为止,阿里巴巴集团“双十一”促销的总销售额达到了191亿元,其中天猫132亿元,淘宝59亿元。与去年相比,天猫今年的业绩同比增速为292%,而淘宝为204%。“双十一”当天,支付宝交易笔数超1亿笔,最高峰时处理交易数达20.5万笔/分钟。这些数据让人们在乍一眼看到时惊讶得合不拢嘴,而回过头想想却又不得不承认,自己也的确曾为这些骄傲的业绩作出过小小的贡献。
“双十一”现象是营销学上的一个经典案例,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本文并不是要从营销学的角度探讨阿里巴巴的营销手段的高明之处,而是试图运用经济学原理来简单分析“双十一”快递爆仓的原因所在。
原理一:激励理论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激励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诸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由于理性人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做出决策,因此,他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利用节日做促销其实是一个比较老套的营销手段了。元旦、中秋、国庆、圣诞,只要是个节日,我们都能看到商场里五花八门的打折促销。但是,“双十一”促销之所以比历史上的任何一个节日促销都要成功,就是因为电商们不仅仅采用了传统的价格激励,还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心理激励。
首先,别忘了11月11日最原始的意义是光棍节。而这一意义也被精通心理学的营销者们运用到了促销理念中。“光棍节,我们除了购物还能做什么”、“把谈恋爱的钱用来给自己买件像样的衣服”、“趁着还没有另一半的时候尽情虐待自己的钱包吧”。很多单身的男女们并不是受到价格的吸引,而是被这样的带有浓重的惺惺相惜之意的言论给拉到了光棍节的购物大军中。
另外,大多数的人在决定自己的行为时都有一种从众心理,即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原本电商们就有一大群忠实的消费群体,即使没有所谓的“购物狂欢节”,他们也习惯了网上购物。平日常常要买的商品突然间铺天盖地地打起了折,这使得他们成为了最先受到激励的一批人。在他们状若癫狂的行为的影响下,他们周围很多原先并不了解这个活动,甚至几乎从不进行网上购物的人也不知不觉打开网页,看看是不是真的能“大捞一笔”。
更加重要的是,很多消费者(尤其是女性)在这种强有力的激励下会失去理性消费的约束,造成大量的过度消费。“光婚节妻子疯狂消费,导致婚姻危机”,“一女子光混节狂拍一万多元,用光全部积蓄”。节后这样的新闻层出不穷。这些案例似乎有点极端,但也证明了,在全民消费的激励之下,很多人在光棍节当日的消费是超出了自己的预算约束的。
原理二: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定理表明,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将使其需求量增加。需求价格弹性则是衡量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很大,那么这种物品的需求就是富有弹性的。
11日当天,很多网店的商品折扣低至五折、三折甚至一折,我们也许会感到疑惑:他们真的能赚钱吗?还是不惜亏本也要随促销的大流?当运用需求价格弹性这一工具来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在这场促销大战中,大部分卖家的收益是远远超过他们平日里的收益的。
我们很容易就能推知,不同于大米、食盐这些缺乏弹性的生活必需品,服装首饰等的需求量往往极易受到价格的影响。当价格变动时,这类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的比例将大于价格变动的比例,即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而针对这些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采取适度的降价手段将有利于提升销量,增加收益。这也正好解释了为什么衣服、饰品、化妆品、家具等购买决策易受价格影响的商品,也正是“双十一”当天折扣最凶的商品。
总结
很多生活中的事物看似难以理解、琢磨不透,但运用经济学的原理便能很轻松地得到解释。就如这次电商们所创造的网络购物奇迹,深刻地体现了经济学中
的激励理论和需求价格弹性理论,而反过来说,这些经济学中最基础的理论,也为电商们此次营销策略的成功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
⑼ 用网络营销视觉分析天猫2015双十一营销策略有哪些特色有什么
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
⑽ 如何利用双十一双十二京东618购物节开展网络营销
双十二也是个大型的促销活动,它本身就具有很多的流量,但是要获取更多的流量就要看你的宣传程度了,你可以通过抖音,快手这种短视频行业进行。也可以通过里德助手群发给好友,群聊叫好友帮忙宣传。而且你要记得优化好主图和详情页,因为这是你能否把访客成功转变为客户中很重要的一个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