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网瘾有什么具体表现
1、网瘾青少年与非网瘾青少年在家庭结构与家庭氛围上有显着差异(单亲并与母亲生活的较多;与家长缺乏交流的较多)。
2、对手机上网的使用率高。
3、平常不主动与人交往。
4、有自己的朋友圈子,但很难与周围的人相处好占的比例大。
5、对不良行为的容忍度低(如:打人)。
6、网络成瘾不可避免地会造成青少年视力下降、生物钟紊乱、神经衰弱等生理特征,停止上网时会出现失眠、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消化不良、恶心厌食、体重下降的情况。
7、有时网络成瘾的人还会出现品行障碍,诱发他们不与人交往、暴躁,产生攻击性等反常行为,一些人甚至会滑向犯罪的深渊。
㈡ 网瘾一般有哪些表现
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对网络的再度使用产生强烈的渴望,停止或减少网络使用时会出现戒断反应,同时可伴有精神及躯体症状。具有以下几点特征,即:
1、过度使用:通常表现为患者的上网时间明显超出自己预期的时间,并因上网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事情。
2、耐受性增加:具体表现为患者为了追求更长的上网时间、更好的上网体验等感受而更换更好的电脑设备、安装更好的软件等;
3、戒断反应:主要表现为当患者因为无法使用网络时出现的易怒、紧张、或者抑郁等表现;
4、负性后果:常见的表现有懒散孤僻、易激惹、说谎、成绩/业绩下降、社会退缩和易疲劳等。
如果家长认为孩子或者患者自身认识到了有网瘾的特征表现,不应该粗暴地判断,而应该到正规的医疗机构,接受专业的心理卫生工作者或者成瘾医学人员的评估,预判是否成瘾,以及是否存在其它相关疾病,再接受相应的干预治疗。
㈢ 网络成瘾的四个表现
四大表现包括:强烈的依恋性, 情感冷漠,人际交往圈变窄, 意志力薄弱等方面。
有少部分青少年沉溺于网络不可自拔,既浪费了青春,又荒废了学业,究竟网络成瘾具体有哪四大表现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详细的内容吧。
强烈的依恋性
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和行为为上网这一活动所支配,上网也演变为其主要的心理需要,上网时间和精力所占比例逐渐加大,进而导致了个体生物钟的紊乱。
情感冷漠
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成瘾者往往对网友如胶似漆,关系密切,相比之下对有血肉联系的亲人则显得更为冷漠。
人际交往圈变窄
网络成瘾者都有寻求较高的社会赞许性的愿望,但在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却遇到了相对较多的困难,从而产生严重的社交焦虑。
意志力薄弱
网络成瘾者虽能意识到过度上网所带来的危害,企图缩短上网时间,但总以失败告终。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制戒除之后,就会变得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最后成瘾行为反复发作,并且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倾向。
心理专家指出:青少年之所以容易形成网瘾,首先就是因为家人对孩子的关爱不够,导致孩子的内心发生变化,总觉得没有人关心自己,而从网络上则可以发泄情绪,长时间下去就会让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形成网瘾。
㈣ 属于网络成瘾的表现有哪些
上网时全神贯注,下网后仍念念不忘上网之事;总嫌上网时间太少而不满足;无法控制上网;一旦减少上网时间就会烦躁不安;一上网,种种不愉快消失,精神亢奋;为了上网而荒废学业、事业;因上网失去重要的人际交往、工作等;不惜支付巨额上网费用;对亲友掩盖自己频频上网的行为;下网后有孤寂失落感。
符合以上标准的4条或4条以上,就可诊断为网络成瘾。
心理学家布瑞德提出的诊断网络成瘾的标准是:
以下表现必须出现:一心想着上网,包括回想以前的网上活动,或期待下次上网;需增加更多的上网时间以获得满足感;多次努力控制、减少或停止上网,但未能成功;在努力减少或停止上网时,感到烦躁不安、闷闷不乐、忧郁或易发脾气;上网的时间比计划的要长。
同时至少有以下表现中的1条:因为上网,妨碍或丧失了重要的人际关系或工作,或失去教育与就业的机会;对家人、好友、治疗者或其他人说谎,隐瞒上网的程度;把上网作为逃避问题或缓解无助、嫉妒、内疚、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方法。
㈤ 网瘾的表现是什么样的啊
1、每天起床后情绪低落,头昏眼花,疲乏无力,食欲不振,或神不守舍,而一旦上网便精神抖擞,百“病”全消。
2、上网时表现得神思敏捷,口若悬河,并感到格外开心,一旦离开网络便语言迟钝,情绪低落,怅然若失。
3、无法控制去上网的冲动。
㈥ 属于网络成瘾的表现有哪些
1、 强烈的依恋性
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和行为为上网这一活动所支配,上网也演变为其主要的心理需要,上网时间和精力所占比例逐渐加大,进而导致了个体生物钟的紊乱。
2、 情感冷漠
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成瘾者往往对网友如胶似漆,关系密切,相比之下对有血肉联系的亲人则显得更为冷漠。
3、 人际交往圈变窄
网络成瘾者都有寻求较高的社会赞许性的愿望,但在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却遇到了相对较多的困难,从而产生严重的社交焦虑。
4、 意志力薄弱
网络成瘾者虽能意识到过度上网所带来的危害,企图缩短上网时间,但总以失败告终。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制戒除之后,就会变得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最后成瘾行为反复发作,并且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倾向。
㈦ 网瘾一般有哪些表现
强烈依赖网络。上网成为一种心理需要,支配着网瘾者的心理活动以及日常行为的一切。一旦无法上网时,就会产生烦躁。不安的情绪,处于焦躁状态。生活的重心即是上网,生活质量非常差,对工作、学习毫无兴趣。只有接触网络,才能变得生龙活虎起来。
冷酷对待亲人。网瘾者对待自己的亲人不闻不问,伪装自己的情绪,不与家人进行沟通交流,也没有朋友。相反,却愿意在网络上对着陌生的人倾吐自己的心声。因为家人限制其上网,网瘾者也很容易与家人产生冲突关系,甚至导致悲剧发生。
人际交往失常。同病者语言表达能力随着日益沉迷于网络而急速下降,人际交往很容易出现障碍。网瘾者往往在日常人际交往中遭受挫折转而更加地封闭自己,将自己的一腔热情都付诸网络。日复一日,形成恶性循环,生活中的正常交往都已无法完成,自信心更加消退。
㈧ 有了网瘾的人,会有什么表现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了网瘾综合症呢?比照以下标准,便可自我诊断。
1、每天起床后情绪低落,头昏眼花,疲乏无力,食欲不振,或神不守舍,而一旦上网便精神抖擞,百“病”全消。
2、上网时表现得神思敏捷,口若悬河,并感到格外开心,一旦离开网络便语言迟钝,情绪低落,怅然若失。
3、只有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感到满足,从而使得上网时间失控,经常比预定时间长。
4、无法控制去上网的冲动。
5、每看到一个新网址就会心跳加快或心率不齐。
6、只要长时间不上网操作就手痒难耐。有时刚刚离网就有又想上网的冲动。有时早晨一起床就有想上网这种欲望。甚至夜间趁小便的空也想打开电脑。
7、不能上网时便感到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
8、平常有不由自主地敲击键盘的动作,或身体有颤抖的现象。
9、对家人或亲友隐瞒迷恋因特网的程度。
10、因迷恋因特网而面临失学、失业或失去朋友的危险。
如果有以上标准中4项或4项以上表现,且持续时间已经达1年以上,那么就表明你已经患上了IAD。
网瘾络综合症完全是人为的,只要加强自我保健,便可防止此病发生。
1、在上网时间上要自我约束,特别在夜间上网时间不宜过长。
2、注意操作姿势。荧光屏应在与双眼水平或稍下位置,与眼睛的距离应在60厘米左右。敲击键盘的前臂呈90度。光线柔和不可太暗。手指敲击键盘的频率不宜过快。
3、平时要丰富业余生活,比如外出旅游、和朋友聊天、散步、参加一些体育锻炼等。
4、在饮食上要注意多吃一些胡萝卜、荠菜、芥菜、苦瓜、动物肝脏、豆芽、瘦肉等含丰富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
5、出现早期症状,应及时停止操作并休息。
6、一旦出现IAD,不要紧张,要尽早到医院诊治,必要时可安排心理治疗。
㈨ 网络成瘾的表现和防治
有几种表现形式: 如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购物成瘾、网络游戏成瘾等,这些表现多跟人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有关,不要忽视网络背后的心理健康的状态。
1、认知疗法。家长和网瘾的孩子要像朋友一样协商,不要说教,双方互相尊重,首先明确网瘾的不良影响,比如荒废学业,损伤身心健康等,使网瘾患者内心对于成瘾行为有较为本质的认识,慢慢戒除。
2、系统脱敏疗法。家庭成员与网瘾患者协商制定计划,在一定时期内逐步减少上网时间,最终达到偶尔上网或不上网。
3、代替疗法。网瘾患者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充实的精神生活和娱乐,可以一起寻找其他的爱好替代网络,比如游泳、打球、登山、旅游等户外运动。
4、与物质依赖的成瘾行为相比,网瘾患者没有受到任何摄入物质的影响,是一种最为单纯的行为成瘾。所以针对网络成瘾的问题要未雨绸缪,以预防为主,社会、学校、家长等多方面配合营造好的环境。
(9)网络成瘾具有哪些具体表现扩展阅读
根据《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如果个人平均每天用于非工作学习目的连续上网超过6小时,且符合以下症状标准超过3个月,即为“网络成瘾”。
1、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
2、减少或停止上网时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戒断反应;上述戒断中通过使用其他类似电子媒介(如电视、掌上游戏机等)来缓解。
同时,以下5条至少符合1条:为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使用网络的时间和投入程度;使用网络的开始、结束及持续时间难以控制,经多次努力后均未成功。
固执地使用网络而不顾其明显的危害性后果,即使知道网络使用的危害仍难以停止;因使用网络而减少或放弃了其他兴趣、娱乐或社交活动;将使用网络作为一种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途径。
㈩ 网络成瘾有哪些表现
网瘾患者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一种不自主的长期性,而且是强迫性的使用网络的行为,这一种长期性强迫性的使用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伤害,对个体的工作、学习和社会交往带来痛苦。
更多时候正常的生活交往和社会行为都受到影响。对于网瘾需要进行矫正,但是对于网络成瘾的判断要谨慎。有很多青少年在青春期的时候会出现强烈的逆反心理,会出现回避大人监视的意识,对于新鲜事物又充满了好奇。
因此网络是最好的躲避环境,所以容易沉溺在网络当中。在虚拟的情况下,与人交往,进行游戏,继而来躲避父母的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