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使用互联网时我们应遵循哪些道德规范
1.网络道德意识。同传统伦理学的道德意识相比较,网络社会中的道德意识显然更加淡漠,人性也趋于自然,而交往更是较少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并且摒弃了现实社会强加给人的各种限制。换言之,一进入网络,一切都不同了,心灵得到释放,获得自由,人最大限度地去实现自己,成为自己。其特点是自律性及其要求增加,凸现个人修养和学识的重要性。2.网络道德关系。这种关系具有不确定性、简单性和互动性。这是网络社会在伦理学上提出的新问题。即人们之间可以没有现实中的交往,但是他们仍然可以拥有友谊、爱情以及信任、帮助等等。当然,这种关系也可能维持的时间很短,但是应当承认,这种关系更多直接性,更少功利性。它也许克服了人们由于现实社会的各种压力而被迫放弃的各种交往关系。3.网络道德活动。这些新型的道德活动具有其特有的一面:独特性、多样性、随机性、目的性。网络提供的是虚拟的空间,这种新型的空间发展了许多新型的活动。比如聊天(chat)、发贴子(post)、电邮(mail)、上/下载(upload/download)、网络攻击(attack)、等等。而且随机性的交往增多。在这些活动中,人们的交往均具有鲜明的目的性。例如,交友网站的增多,各种聊天工具的普及等等。网络提供的即时通讯功能和匿名功能使人们的交往活动不必考虑空间距离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⑵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有哪些
从本质上说,网络交往仍然是人与人的现实交往,网络生活也是人的真实生活,因而也必须遵守道德规范。
(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应当正确使用网络,提高对网络内容和信息的鉴别力,积极运用网络传播正能量,使网络成为开阔学习视野、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工具。
(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应通过网络开展健康有益的人际交往,积极参与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进行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和品德培养的网络交往。同时,要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相信、约会网友,避免受骗上当,避免给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危害。
(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应当从自己的身心健康出发,合理安排上网时间,理性对待网络。
(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应当在网络生活中培养自律精神,做到自律而“不逾矩”,促进网络生活的健康与和谐。
面对网络生活,不仅遵守道德规范,也应当自觉学习和遵守有关互联网的法律规定,坚守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和信息真实性底线,这也是遵守网络道德的要求。
⑶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有哪些
从本质上讲,网络沟通仍然是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沟通,网络生活也是人的真实生活,所以一定要遵守道德规范。
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应该正确利用网络,提高对网络内容和信息的辨别能力,积极利用网络传播正能量,使网络成为拓宽学习视野、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工具。
2、健康的网络传播。
应该通过互联网开展健康有益的人际交往,积极参与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开展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和道德修养的网络交往。同时,要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相信,约会网友,避免上当受骗,避免给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危害。
3、自觉避免上网成瘾。
应该从自己的身心健康出发,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合理对待上网。
4、发扬网络自律精神。
在网络生活中要培养自律精神,实现自律而不违规,促进网络生活的健康和谐。
(3)网络的道德规范有哪些扩展阅读:
网络生活道德基本原则包括:
1、无害原则
无害原则是指任何网络主体的行为都应尽量避免对他人和网络环境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尊重原则
尊重原则要求网络主体在尊重和维护彼此人格尊严的前提下进行平等的双向沟通。人格尊严权主要体现在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和隐私权的维护上。
3、适度原则
质量相互变化的原则告诉我们,当需要保持事物的性质稳定时,数量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4、诚实信用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是指网络主体的活动必须本着诚实信用的原则进行,并且必须在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情况下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义务,信守承诺,遵守法律规定。
⑷ 大学生应该遵守的网络道德与法律规定有哪些
网络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可以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又可能因使用不当或缺乏规范而损害社会公德、妨碍社会的发展。
网络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高科技作为重要条件,而且离不开伦理道德作为其发展的支撑力量。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
原则
网络道德的全民原则内容包含一切网络行为必须服从于网络社会的整体利益。个体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不得损害整个网络社会的整体利益。
它还要求网络社会决策和网络运行方式必须以服务于社会一切成员为最终目的,不得以经济、文化、政治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为借口把网络仅仅建设成只满足社会一部分人需要的工具,并使这部分人成为网络社会新的统治者和社会资源占有者。
网络应该为一切愿意参与网络社会交往的成员提供平等交往的机会,它应该排除现有社会成员间存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差异,为所有成员所拥有并服务于社会全体成员。
⑸ 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有哪些
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是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网络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可以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
它既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又可能因使用不当或内缺乏规范而损害社会公德、妨碍社会的发展。在网络中要遵守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5)网络的道德规范有哪些扩展阅读
网络生活的的道德规范:
1、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按照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和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2、要依法律己,遵守“网络文明公约”,法律禁止的事坚决不做,法律提倡的积极去做。
3、要净化网络语言,坚决抵制网络有害信息和低俗之风,健康合理科学上网。
4、严格自律,学会自我保护,自觉远离网吧,并积极举报网吧经营者的违法犯罪行为。
⑹ 网上道德规范教育主要包括哪三个方面
网上道德规范教育主要包括:
1、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按照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和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2、要依法律己,遵守“网络文明公约”,法律禁止的事坚决不做,法律提倡的积极去做。
3、要净化网络语言,坚决抵制网络有害信息和低俗之风,健康合理科学上网。
网络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网络空间中道德的规范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道德不但是网络立法的基础,也是网络法律规范实施的思想保障。良法推行于世,首先要依靠社会成员的普遍自觉遵守,如果广大的网民和网络工作者都不遵守,再好的法律也只是徒增法治成本而已。
如果在网络文化中有成熟的道德体系,在一致认同的规范和标准衡量下,一个群体或个人的网络行为会自觉地服从社会的整体利益,从而将网络社会的权利、义务与责任集成于新型的网上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则网络失范行为的数量和程度都会大大地降低。
大量事实表明,法律虽然在预防和惩治网络违法犯罪方面能发挥强有力的作用,但一方面立法的速度赶不上网络发展的变化,许多领域无法及时得到法律调整,总有不少网络失范行为是游离于法律之外的。
另一方面,网络的虚拟性的特点也使法律在惩治网络违法犯罪方面力度有限,存在着侦破难、取证难等客观困难。即使在号称“网络王国”的美国,计算机犯罪的破案率不到10%,能定罪的则不到3%。故从道德层面上维护网络秩序是十分必要。
⑺ 网络道德规范的基本规范
(1)你不应该用计算机去伤害他人;
(2)你不应干扰别人的计算机工作;
(3)你不应窥探别人的文件;
(4)你不应用计算机进行偷窃;
(5)你不应用计算机作伪证;
(6)你不应使用或拷贝没有付钱的软件;
(7)你不应未经许可而使用别人的计算机资源;
(8)你不应盗用别人的智力成果;
(9)你应该考虑你所编的程序的社会后果;
(10)你应该以深思熟虑和慎重的方式来使用计算机。
(11)为社会和人类作出贡献;
(12)避免伤害他人;
(13)要诚实可靠;
(14)要公正并且不采取歧视性行为;
(15)尊重包括版权和专利在内的财产权;
(16)尊重知识产权;
(17)尊重他人的隐私;
(18)保守秘密。
六种网络不道德行为
(1)有意地造成网络交通混乱或擅自闯入网络及其相联的系统;
(2)商业性或欺骗性地利用大学计算机资源;
(3)偷窃资料、设备或智力成果;
(4)未经许可而接近他人的文件;
(5)在公共用户场合做出引起混乱或造成破坏的行动;
(6)伪造电子邮件信息。
⑻ 大学生应当遵守的网络道德要求包括什么
1、积极引导网络舆论。
2、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3、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4、加强网络道德自律。
⑼ 网络交往遵守的规则
1.网络交往要遵守道德:不恶意制造、传播流言,不侮辱他人人格;在网络聊天室、公告栏等公众场所,要语言文明、轻松幽默,不辱骂他人;与网友交流,要真诚友好,不欺诈他人。
2.网络交往是人际交往的延伸,因此,上网要遵守法律的是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我们上网时,要有很强的依法行事的意识:不恶意制造、传播流言,不侮辱他人人格,不进行诈骗活动;不泄露国家机密;不制造、传播病毒,不利用网络破坏公共设施等。总之,上网时要有很强的依法行事的意识。
3.中学生在网络交往中要学会保护自己:①必须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资料,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要求。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可能找熟悉的朋友或师长帮助解决,不要仅仅依赖网友来满足自己的情绪要求,以免受骗上当。②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辨别察觉能力,提高自己的抗诱惑能力,才能保护自己。
⑽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有哪些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在网络生活中培养自律精神,做到自律而“不逾矩”,促进网络生活的健康与和谐。
网络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可以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又可能因使用不当或缺乏规范而损害社会公德、妨碍社会的发展。网络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高科技作为重要条件,而且离不开伦理道德作为其发展的支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