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洛阳话有哪些分类,你是哪一类呢
中华音初,莫过东都。古代洛阳话做为“国语”和“标准普通话”,皇帝、官员、知识分子等上层社会人士均以会说“洛阳音”为荣,认为这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建都最早,时间最长,朝代最多,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异常显赫。从汉朝起,凡洛阳作为首都或陪都的朝代,洛阳城内太学的“读书音”,自然而然地成为士族阶层的标准音。何为“读书音”?由于汉族在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体现出强大的实力,逐渐形成一种颇为强势的文化,汉语也随着汉族影响力的扩大,逐渐从中原地区扩展到全国各地并影响周边国家。由于汉字作为汉语的载体,是夏、商时期在中原地区形成和成熟的,所以其读音就反映了中原音。要学汉字就得学其读音,于是形成了“读书音”传统。周代把殷商贵族集中于成周,向他们学汉语,因此就传承了这个中原音传统。南北朝时期,尽管洛阳处在少数民族的统治之下,但北魏孝文帝成为保护、推广“洛阳普通话”的功臣,他毅然迁都洛阳,要求鲜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汉语、穿汉服,不但进一步确认了“洛阳音”为标准音,而且直接影响了隋、唐的“正音”。
洛阳话按地域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洛阳市区类,包括了偃师、孟津、新安和宜阳东部,但其中词语也有差异;二是洛宁类,三是伊川、嵩县、栾川类;四是汝阳类。后三类中由于与邻省或省内其他地区搭界,语言也有所不同。在网上找到的《洛阳各地方言词语与普通话比较表》能清楚的看出不同。
该内容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