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不咸的意思是什么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咸”字的含义较为丰富,它不仅表示广泛、普遍之意,也常用来形容和谐的状态。在《左传》中,对于“咸”的解释就体现了其多重含义。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中提到,“和声入于耳而藏于心,心亿则乐,窕则不咸,摦则不容,心是以感。”杨伯峻在此处注释:“咸,徧也。此谓音细则能闻者不周徧。”这里的“咸”指的是声音细微时,其传播范围不够广,不能被广泛听到。
而在《国语·鲁语上》中,“小赐不咸,独恭不优。”韦昭注:“咸,徧也。”这里的“咸”则意味着赏赐不够广泛,不足以让所有人都受益。
另外,“咸”还被用来形容一种状态,即不和谐。《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杜预注:“咸,同也。”这里的“不咸”表示二叔之间没有达成共识,关系不和谐。
此外,“咸”有时也用于描述个人间的相处。《新唐书·杨弘礼传》中提到:“弘礼雅与玄感不咸,表其必乱。”这里的“不咸”意味着杨弘礼与玄感之间存在不和,关系紧张。
除了以上含义,“咸”字还被用来指代特定的山名。《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这里的“不咸”则特指一座名为不咸的山,以及该山下的肃慎氏国家。
综上所述,“咸”字在古代文献中具有多重含义,它既可以表示广泛、普遍,也可以形容和谐状态,甚至在某些特定语境下指代山名。这些含义反映了古代汉语中“咸”字的丰富性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