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电子元件里的分布参数是什么
实际电路中参数具有分布性,必须考虑分布参数的电路称为分布参数电路;
电子电路器件周围的分布电感、分布电容等等,一般高频电路较关心分布参数;
参数的分布性指电路中同一瞬间相邻两点的电位和电流都不相同。这说明分布参数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除了是时间的函数外,还是空间坐标的函数。
电力系统中,远距离的高压电力传输线即是典型的分布参数电路,因50赫芝的电流、电压其波长虽为6000千米,但线路长度达几百甚至几千千米,已可与波长相比。通信系统中发射天线等的实际尺寸虽不太长,但发射信号频率高、波长短,也应作分布参数电路处理。
在电路理论中讨论传输线时以均匀传输线作为对象。均匀传输线是指参数沿线均匀分布的二线输线其基本参数或称原参数是R0、L0、C0和G0。其中R0 代表单位长度线(包括来线与回线)电阻;L0代表单位长度来线与回线形成的电感;C0和G0分别代表单位长度来线与回线间的电容和漏电导。
㈡ 传输线 的工作参量是什么
输入阻抗(或输入导纳),反射系数以及驻波系数(或行波系数)
㈢ 电力系统分析中,分布参数和集中参数有什么区别啊
一、两者的实质不同:
1、分布参数的实质:分布参数模型中至少有一个变量与空间位置有关,所建立的模型对于稳态模型为空间自变量的常微分方程,对于动态模型为空间、时间自变量的偏微分模型组成电路模型的元件,都是能反映实际电路中元件主要物理特征的理想元件。
2、集中参数的实质:集中参数模型中模型的各变量与空间位置无关,而把变量看作在整个系统中是均一的,对于稳态模型,其为代数方程,对于动态模型,则为常微分方程。
二、两者的电路不同:
1、分布参数的电路:是长线电路。
2、集中参数的电路:是短线电路。
三、三者的系统特点不同:
1、分布参数的系统特点:在分布参数控制系统中引进反馈作用的问题也比在集中参数系统中复杂得多。由于大多数情况下控制器和检测装置都采用集中参数类型,对于分布参数系统不易实现完整的状态反馈或输出反馈,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测性都比较弱。分布参数控制系统的综合设计问题的不确定性很大,也复杂得多。
2、集中参数的系统特点:实际电路的尺寸远小于其工作频率所对应的波长。
㈣ 什么是传输线
传输线(transmission line)是输送电磁能的线状结构的设备。它是电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来把载有信息的电磁波,沿着传输线规定的路由自一点输送到另一点。
以横电磁 (TEM)模的方式传送电能和(或)电信号的导波结构。传输线也可以表述为用来传输电能量和信号的导线。
传输线的特点是其横向尺寸远小于工作波长。主要结构型式有平行双导线、平行多导线、同轴线、带状线,以及工作于准TEM模的微带线等,它们都可借助简单的双导线模型进行电路分析。各种传输TE模、TM模,或其混合模的波导都可认为是广义的传输线。波导中电磁场沿传播方向的分布规律与传输线上的电压、电流情形相似,可用等效传输线的观点分析。
音响系统中各设备间连接线,其质量会直接影响音响系统的音质和声音还原质量。传输线对声音信号的影响不仅限于直流电阻,由于分布参数、趋肤效应、多芯线失真等因素影响,随之而来的涡流损耗和电磁感应会对音质起到一定的破坏作用,导致不同频率信号通过导线时,阻抗不尽相同,相移量也有所不同。传输线对声音信号的影响取决于导体导体材质(如铜、无氧铜、金、铝等)、线的几何结构(如线径、股数、绞合方式、导线外绝缘材料)以及线的技术工艺等多方面。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传输线应尽可能短且与设备接触良好,并注意屏蔽和抗干扰问题,尽量减少声音信号损失(包括幅度、频率和相位三方面损失),常用的传输线有音频屏蔽线、数字线和音箱线等。
㈤ 传输线的方程
又称电报方程,是说明传输线上电压U和电流I之间关系的微分方程组。按分布参数电路的观点,一小段传输线可等效为由分布电阻R1(欧/米)、分布电感L1(亨/米)、分布电导G1(西/米)和分布电容C1(法/米)等集总元件构成的T型网络(对无耗线,R1=G1=0),实际的传输线表示为各段等效网络的级联。
设传输线与z轴平行、时谐信号角频率为ω,
特征阻抗,
传播常数,
则传输线方程可写成
其解U(z)和I(z)都由含因子的两项组成
上标i,r分别表示入射波与反射波。一般,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各由上述两相反方向的行波合成,形成驻波分布。 描述电压或电流行波沿传输线行进过程中的衰减和相移的参量。通常,它是一个复常数
式中α称为衰减常数,单位是奈/米或分贝/米(1奈/米=8.686分贝/米);β称为相移常数,单位是弧度/米。
对于无耗线(R1=G1=0),有
分别说明行波过程中没有衰减;以及波行进一个波长有2π弧度的相位延迟。式中μ和ε分别为传输线所在媒质的导磁率和介电常数。
在传输线上行波的速度为
与频率f无关。
对于低损耗线(R1<<ωL1,G<<ωC1),近似有 传输线上行波传播时的电压与电流之比。通常它也是复常数
对无耗线
它与频率无关,仅取决于线本身的物理参数和几何尺寸,可表征线的“特性”,故称特性阻抗。
由于传输线横截面上电磁场的瞬时分布与二维静电场、静磁场的分布相似,因而可借助静电场和恒流磁场的方法分别计算分布参数C1和L1,从而算出特性阻抗Z0。通常是只计算C1,利用关系式⑷,由公式Z0=1/υC1算出特性阻抗。
常用的平行双线和同轴线(图1)的特性阻抗公式为平行线
同轴线
式中εr为同轴线填充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信号从源端经传输线传向终端,当终端接有负载阻抗ZL≠Z0时,则传向负载的入射波将激起从负载向源方向的反射波。传输线上某点处反射液电压与入射波电压之比为该点的电压反射系数,简称反射系数,通常是复数。对无耗线,反射系数 Γ=|Γ| ,沿线模|Γ|保持不变而幅角ψ呈线性变化。在负载端(反射点),|Γ|与ψ的初始值仅与比值ZL/Z0有关。
传输线上z点处的 Γ(z)与输入(视在)阻抗的关系为
式中称为用Z0归一化的阻抗。当负载端时,Γ(l)=0,线上只有传向负载的入射波,而没有从负载返回的反射波,称该传输线工作在阻抗匹配状态。 传输线上的反射波与入射波叠加后形成驻波,即沿线各点的电压和电流的振幅不同,以1/2波长为周期而变化。电压(或电流)振幅具有最大值的点,称为电压(或电流)驻波的波腹点;而振幅具有最小值的点,称为驻波的波谷点;振幅值等于零的点称为波节点。线上某电压波腹点与相邻波谷点的电压振幅之比称为电压驻波比,简称驻波比;其倒数称为行波系数。
电压与电流两种驻波曲线在空间上存在90°的相位差(波谷点位置相差1/4波长),即电压波腹点对应电流波谷点,反之亦然。图3是几种负载情形的电压驻波图型。ρ为电压驻波比,则电压波腹点处的输入阻抗为ρZ0;波谷点处的输入阻抗为Z0/ρ。
反射系数模|Γ|与驻波比ρ的关系为
|Γ|=0时,ρ=1;|Γ|=1时,ρ=∞,因此,驻波比ρ常用于描述传输线的工作状态。 目的是使传输线向负载有最大的功率转移,即要求负载阻抗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相等,相应地有|Γ|=0(或ρ=1)。如果负载阻抗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并不相等,就需要在传输线的输出端与负载之间接入阻抗变换器,使后者的输入阻抗作为等效负载而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相等,从而实现传输线上|Γ|=0。阻抗变换器的作用实质上是人为地产生一种反射波,使之与实际负载的反射波相抵消。在实际问题中,还需要考虑传输线输入端与信号源之间的阻抗匹配。
高频馈电系统中的阻抗匹配十分重要,阻抗失配会使输送到负载的功率降低;传输大功率时易导致击穿;且由于输入阻抗的电抗分量随位置而改变,对信号源有频率牵引作用。 传输线不仅用于传送电能和电信号,还可以构成电抗性的谐振元件。例如,长度小于1/4波长的终端短路或开路的传输线,其输入阻抗是感抗或容抗;长度可变的短路线可用作调配元件(短截线匹配器)。又如长度为1/4波长的短路线或开路线分别等效于并联或串联谐振电路,称为谐振线;其中1/4波长短路线的输入阻抗为无穷大,可用作金属绝缘支撑等。此外,还可利用分布参数传输线的延时特性制成仿真线等电路元件。
㈥ 何谓长线的分布参数何谓均匀无耗长线
长线的概念是和传输线中传输的波的波长有关.传输线中的波长相对于传输线的长度而言,如果波长大于传输线的长度,一般而言,这条传输线就是长线,长线的分布电感和电容可以忽略不计.均匀无耗就是信号在传输线传输时的特性不随传输线的长度改变而改变.理论计算可以忽略不计.
可以看看微波基础或是高频电子.都有讲的.
㈦ 什么是参数网络
不知道您指的是不是微波参数网络。
微波网络法广泛运用于微波系统的分析,是一种等效电路法,在分析场分布的基础上,用路的方法将微波元件等效为电抗或电阻器件,将实际的导波传输系统等效为传输线,从而将实际的微波系统简化为微波网络,把场的问题转化为路的问题来解决。微波网络理论在低频网络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低频电路分析是微波电路分析的一个特殊情况。
一般地,对于一个网络有Y、Z和S参数可用来测量和分析,Y称导纳参数,Z称为阻抗参数,S称为散射参数;前两个参数主要用于集总电路,Z和Y参数对于集中参数电路分析非常有效,各参数可以很方便的测试;但是在微波系统中,由于确定非TEM波电压、电流的困难性,而且在微波频率测量电压和电流也存在实际困难。因此,在处理高频网络时,等效电压和电流以及有关的阻抗和导纳参数变得较抽象。与直接测量入射、反射及传输波概念更加一致的表示是散射参数,即S参数矩阵,它更适合于分布参数电路。 S参数就是建立在入射波、反射波关系基础上的网络参数,适于微波电路分析,以器件端口的反射信号以及从该端口传向另一端口的信号来描述电路网络。同N端口网络的阻抗和导纳矩阵那样,用散射矩阵亦能对N端口网络进行完善的描述。阻抗和导纳矩阵反映了端口的总电压和电流的关系,而散射矩阵是反映端口的入射电压波和反射电压波的关系。散射参量可以直接用网络分析仪测量得到,可以用网络分析技术来计算。只要知道网络的散射参量,就可以将它变换成其它矩阵参量。
㈧ 什么是分布参数
器件周围的叫做寄生参数,或者杂散参数,也有叫分布参数,他们是同样的意思。
另外一层意思是与集总参数相对应的,集总参数是一种抽象,即原件参数不随其位置而变化,这样的话分布参数即指原件参数是位置的函数
㈨ 分布参数电路的简介
一个电路应该作为集总参数电路,还是作为分布参数电路,或者说,要不要考虑参数的分布性,取决于其本身的线性尺寸与表征其内部电磁过程的电压、电流的波长之间的关系。若用 l表示电路本身的最大线性尺寸,用λ表示电压或电流的波长,若满足l<0.1*λ,电路便可视为集总参数电路,否则便需作为分布参数电路处理。
在电力系统中,高电压远距离的电力传输线是比较典型的分布参数电路。因为这种电路虽然电压、电流的频率很低(50Hz),波长很长(6000公里),但其长度却达数百公里甚至几千公里,已可与波长相比拟。另外,在通信系统中所用的信号传输线、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等的实际尺寸并不太长,但传送的信号却频率高、波长短,所以也应作为分布参数电路处理。
研究分布参数电路时,常以具有两条平行导线、而且参数沿线均匀分布的传输线为对象。这种传输线称为均匀传输线(或均匀长线)。作这样的选择是因为实际应用的传输线可以等效转换成具有两条平行导线形式的传输线,而且这种均匀的传输线容易分析。
㈩ 集总参数电路和分布参数电路怎么区分
集总电路
集总电路(Lumped circuit):在一般的电路分析中,电路的所有参数,如阻抗、容抗、感抗都集中于空间的各个点上,各个元件上,各点之间的信号是瞬间传递的,这种理想化的电路模型称为集总电路。
这类电路所涉及电路元件的电磁过程都集中在元件内部进行。用集总电路近似实际电路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是实际电路的尺寸要远小于电路工作时的电磁波长。
对于集总参数电路,由基尔霍夫定律唯一地确定了结构约束(又称拓扑约束,即元件间的联接关系决定电压和电流必须遵循的一类关系)。
★以下为【科学男孩】编辑:
集总参数元件是指有关电、磁场物理现象都由元件来“集总”表征。在元件外部不存在任何电场与磁场。如果元件外部有电场,进、出端子的电流就有可能不同;如果元件外部有磁场,两个端子之间的电压就可能不是单值的。集总(参数)元件假定:在任何时刻,流入二端元件的一个端子的电流一定等于从另一端流出的电流,且两个端子之间的电压为单值量。由集总元件构成的电路称为集总电路,或称具有集总参数的电路。
分布参数电路
分布参数电路
distributed parameter
在集总参数电路中,实际电路参数具有分布性,必须考虑参数分布性的电路,称为分布参数电路. 又称为高速电路,是指传输线的长度与工作波长可相比拟,需用分参数电路来描述的电路.
典型的分布参数电路是传输线(transmission lin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