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安全 > 网络优化仿真基站如何新增

网络优化仿真基站如何新增

发布时间:2022-05-12 10:17:49

Ⅰ 网络覆盖问题是无线网络优化当中常见的问题解决覆盖优化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解决覆盖优化的主要方式有:1.调整天线下倾角;2.调整天线方位角;3.调整基站功率;4.升高或降低天线挂高;5.站点搬迁;6.新增站点或者RRU。

Ⅱ 仿基站可以用来做什么

摘要 亲,您好,仿真基站,也叫公安伪基站。能够仿真移动通信无线基站系统及后台分析系统,利用移动网络系统网号(MNC)、频率资源等,伪装成移动基站的邻区,在信息获取点设置仿真移动基站,采用大功率的无线信号发射,强迫用户终端(手机)在仿真基站信号中进行登记,通过后台分析从而获得用户的信息,如IMSI、IMEI及手机号码等。

Ⅲ 网络优化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

1、当移动通信网络建成之后,网络优化的作用是要保障网络的全覆盖和网络资源的合理分配。在建网初期时,主要是负责信号的全覆盖,而到网络基本成型以后,随着网络中BTS的增加,BTS之间的相互影响也会越来越严重,同时随着客户的不断增加,网络资源的合理分配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网络优化工程师的主要工作就会变成消除网络中BTS间的相互干扰、资源的调配以及网络的进一步规划建设。
2、性能分析。由于网络中的客户不断的增加,网络资源也会渐渐由建网初期的空闲而变的拥塞。客户密度的分布不均,也会导致网络资源的利用不能像规划初期的模型一样,这时候就需要性能分析。工程师需要通过对网络中话务的分析,来合理的调配网络中的资源,同时要根据网络整体的资源利用率和网络话务的变化,来提出进一步的网络建设的方案。
3、道路测试。虽然建网初期网络中的基站数量较少,基站间的接续基本是处于一个相当固定的状态,但随着网络中基站的不断增加,同一段道路中的覆盖基站会变得很多,用户能否占用最合适的基站来进行通话会直接影响到用户的通话质量,而路测工程师的主要工作就是确保用户在道路上打电话时能够占用最佳的基站信号来进行呼叫。

Ⅳ 弱覆盖,深度覆盖有哪些优化措施解决(不包括加站)

1、深度覆盖是运营商针对覆盖需求的一个整体概述.主要包括了基站延伸系统,直放站系统,基站智能调度系统.美化天线系统行业内主要的实现方法就是直放站系统;
2、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与网络优化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的网络覆盖质量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精致网优”与“精细化管理”成为当前网络规划与网络优化的工作重点。竞争对手经过多年的网络建设,其在广度覆盖方面已经接近我们的网络,使我们的网络竞争优势面临巨大挑战;而在城市深度覆盖方面,目前双方仍大有文章可作,存在较大的网络优化空间与网络竞争潜力。因此,如何准确定位城市深度覆盖的工作方向与工作重点以全力提升与确保我方网络在城市深度覆盖方面的绝对优势,将是确保我方网络处于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城市深度覆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城市密集区域,由于复杂的地理环境与建筑环境造成一些楼宇的室内以及一些特殊场所出现信号盲区。为此,我们采取了“点面结合”的策略,在城市深度覆盖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与实践。首先,我们从网络规划的角度出发,先从“面”上解决城市深度覆盖的问题。在基站规划方面,我们改变过去“基站尽量高、覆盖范围尽量广”的思维模式,采取了“以吸收话务为前提,多布站点,控制基站覆盖范围”的策略,对一些话务量大、楼房密集的区域,在AM9期工程中进行了补点规划,对早期工程中的高站进行整治或搬迁;这不但可以有效地解决一些楼房密集区域的城市深度覆盖问题,而且可以有效地分担原有基站的话务,达到话务均衡分布的目的,减小高站的覆盖范围、以有利于频率的规划,减少频率干扰,提升网络质量。
其次,在城市深度覆盖的“点”上,我们经常采用的传统方法主要有:1、在一些重要场所以及电梯安装室内分布系统;2、在一些话务热点地区安装微蜂窝。以上这些城市深度覆盖的传统方法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3、弱覆盖指覆盖区域导频信号的RSCP小于-95dBm。弱覆盖的原因主要分为: 7h(Y7y)y,x.?9L设备系统问题
设备系统出现异常可能会导致覆盖范围的减小。 | 国内领先的通信技术论坛2U.w ^3s;q*i环境问题bbs.mscbsc.com*L+A)r)X3y&b 城市建设发展导致环境的变化,高大建筑物层出不穷严重阻挡信号的传播。
规划问题网络规划仿真的真实准确程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偏差 )I(E;f$z+f!R(@0&O:].L影响分析mscbsc 移动通信论坛拥有30万通信专业人员,超过50万份GSM/3G等通信技术资料,是国内领先专注于通信技术和通信人生活的社区。'`*v7z:L+g m)u 如果导频信号RSCP低于手机的最低接入门限的覆盖区域,手机通常无法驻留小区,无法发起位置更新和位置登记,而出现发起业务时无法接入网络或掉网的情况。
施mscbsc 移动通信论坛拥有30万通信专业人员,超过50万份GSM/3G等通信技术资料,是国内领先专注于通信技术和通信人生活的社区。7h"n*c;x3M z9f 针对设备硬件异常引起的弱覆盖,为了保证全网的稳定性只能进行更换。其他由于环境及规划导致的弱场都可以通过RF优化来解决的:7^#n1U1X+T;t9@0@可以通过增强导频功率、调整天线方向角和下倾角,增加天线挂高,更换更高增益天线等方法来优化覆盖。
新建基站,或增加周边基站的覆盖范围,使两基站覆盖交叠深度加大,保证一定大小的切换区域,同时要注意覆盖范围增大后可能带来的越区覆盖。
对于凹地、山坡背面等阻挡引起的弱覆盖区可用新增基站或RRU,以延伸覆盖范围;
RRU、室内分布系统、泄漏电缆、定向天线等方案来解决。
4、弱覆盖:这个很简单,就是目标区域的覆盖场强不够,信号强度无法保证正常通话。解决方法最简单就是加站了,其他的就是增加功率、调整天线方位角等工程参数了。
过覆盖:是指目标基站覆盖范围过大,与相邻基站的覆盖范围重叠过多,产生了干扰。解决方法最简单就是压低天线俯仰角,降功率。
5、越区覆盖与过覆盖有相似之处,是指该基站在距离很远(目标区域与基站相隔两层基站)的地方形成一片覆盖强场,而此区域与周围基站没有切换关系。解决方法也是首先调整天线的俯仰角,不要使其覆盖那么远。或者就是降低功率等。

Ⅳ 我的毕业设计题目:gsm网络优化几种主要参数的研究

1.几种重要参数:
RX接收电平
TX发射电平
FFER误帧率
EC/IO也是反应信号质量的参数。

后边的修改参数,看不懂,参数要通过大量的优化工作才可以得到调整,调整后的效果要用专门的测试软件测出。

优化的方法有:调天馈,天线的挂高,方向角;排除附近的干扰源;调整基站的发射功率;对邻区的优化;新增基站等等。

Ⅵ 架设简易通信基站所需要的设备和技术

3G网络建设的主要成本将产生在无线网上,一般情况下,无线网要占到整个3G网络建设投资的一半以上。建设一个经济的3G网络,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正确的站址选择。随着房地产的持续升温,基站建设所需要的机房、天面成本也越来越高,同时老百姓自身健康意识的提高,获取合适的3G站址也变得越来越困难。然而,3G站址的好坏将直接影响3G无线网络性能以及今后3G网络的发展,因此站址选择和获取会是3G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和主要矛盾所在。

做好网络规划工作。WCDMA系统是自干扰系统,其覆盖不仅取决于最大发射功率,而且与系统负荷有关。容量、覆盖、质量之间密切相关,相互制约,例如容量增大将导致覆盖收缩,反之亦然,而降低业务质量可提高系统容量,也可增加覆盖范围,因此在网络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覆盖和容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保证设计所需系统性能指标。和GSM网络相比,WCDMA网络规划的调整必须是成片网络的调整,因此在建网初期做好网络规划工作对WCDMA网络建设非常重要。

合适的基站类型和覆盖增强技术。目前可供选择的基站类型和覆盖增强技术有很多,如宏基站、微基站、直放站、射频拉远、室内分布系统、塔顶放大器、4天线分集接收、AMRC以及发射分集等技术。宏基站作为最主要的基站类型,是构成移动通信网的基础。宏基站根据使用环境可分为室内型和室外型基站,室外宏基站作为室内型宏基站的补充,可以应用在难以获取机房或没有现成机房的站址上,以减少建设投资。微基站和直放站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易维护等的特点,可以在墙面、抱杆等地方上安装,以达到补充覆盖、减小站址投资的目的。在目前常用的2天线分集接收基础上增加2个接收天线和相应的基站射频通道即为4天线分集接收技术,4天线分集接收可提高上行覆盖能力2dB以上。射频拉远模块(RRU)指从基站分离出来的射频部分,使用光纤接口将本地富裕容量拉远,通过远端射频单元RRU实现远端覆盖。RRU既可以作为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源,也可以用于覆盖广、话务量低的地区。发射分集是将经过空时编码处理后的信号从两个互不相关的发射天线中发射出来,在终端进行相干合并,可以有效增加系统容量,并改善下行覆盖效果。室内分布系统是3G网络解决大型建筑物内部覆盖成熟而有效的方法,室内分布系统需要在室内布线及安装天线,将各种形式的3G信号源的信号通过分布系统比较均匀地分布在建筑内部,从而解决室内的信号覆盖和容量问题,同时可以避免通过室外基站来解决室内覆盖时容易产生的导频污染问题。但室内分布系统成本较高,一般只针对大型商务楼来建设。

持续的网络优化。运营时,持续的网络优化对网络性能也十分关键。除了参数核对和设备调制过程之外,网络优化实施主要是通过路测发现覆盖问题(如导频污染、覆盖空洞、乒乓切换等问题),然后通过调整相邻小区列表、调整天线、调整切换参数等改善覆盖效果。由于3G网络中,覆盖和容量的关系密切,因此网络优化过程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随时要根据话务量的情况进行调整。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如在光纤资源丰富的地区采用现有的光纤资源,在没有传输资源的地区可以采用微波中继来解决传输问题,也可以租用其他运营商的传输以减少投资。站址资源上可以考虑优先使用现有的站址资源,也可以考虑和其他运营商站址共享,和目前的网络共有相同的业务平台、支撑系统等等。

新技术的使用。为了充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设备投资,3GPP在WCDMA R5版本中提出了Iu-flex技术或者MSC Pool的概念。在R5以前,Iu接口的网络结构为树形结构,下级节点只能被一个上级节点控制。如果MSCServer发生故障,则其管理的MGW和RNC都不能正常工作,将造成服务区内业务的中断。为了防止单点故障引起大片区域业务中断的情况,除了要提供设备级的可靠性措施外,一般还需要提供网络级的可靠性措施。MSCServer因为与MGW间有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其网络级可靠性措施比较复杂,一般采用MGW与MSCServer间的双归属机制来实现,这种双归属机制也有1+1互助和N+1容灾两种方式。R5版本提出的Iu-Flex技术,引入了“池区”(PoolArea)的概念,即核心网节点作为资源池,将BSC/RNC连接到多个MSC/SGSN网元、池区,RNC被池中的多个网元同时管理,RNC的终端用户可以按照负载均衡的原则注册到池中的任意一个节点。池解决方案最大的特点就是服务区扩大,这个服务区中有若干个MSC/SGSN,这些MSC/SGSN的资源是可以共享的。在中国的大城市中,每日城市人口在居住区和工作区之间流动,话务量也随着出现“潮汐效应”。在采用MSC池解决方案以前,运营商必须在工作区和生活区都按照最大容量设计部署网络。当采用Iu-flex技术以后,可解决这个问题,不管任何时刻,BSC和RNC都能够根据池中每个MSC负荷不同把话务量分配到不同的MSC,这样可以使核心网容量利用率达到最高。同时Iu-flex技术也增强了MSC/SGSN之间的容灾能力,减少了移动管理的信令开销。

在考虑3G网络投资成本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网络的运营成本。一般来说,3G网络的运营成本主要包括:培训管理费用、市场与销售费用、基站使用费用、办公和运营费用、频率使用费、维修费用、电费、人工成本、电路租用费用等方面。因此,选择更省电的基站以降低运营费用,选择高可靠性的产品以降低维修维护费用,采用运维外包的方式降低人工成本等都是建设经济的3G网络的选择之一。

总之,紧紧围绕市场要求和业务需求来建设相应的3G网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的网络规划,持续的网络优化,才能建设一张经济的3G网络。

站址共享的可行性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站址技术是3G建设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特别是对于无2G网络的新兴移动运营商,由于缺乏2G网络的站址储备,建设一张全新的3G网络的难度非常之大。因此,不同运营商之间的站址共享可以被视为减少重复建设,保护新兴运营商,保证公平合理的电信市场竞争环境的有效手段之一。从国际上来看,基站共享在欧美移动通信发展较好,对站址共享的管制已经纳入欧美各国的管制体系当中,然而目前我国还无法做到运营商之间的站址共享。

站址共享可行性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技术可行性,主要是多个运营商基站设备之间的干扰问题。当多个基站天线共用一个天面平台时,对天线之间产生干扰是站址资源共享的一个阻碍。国际上,在3GPP组织范围内,对各种不同的通信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国内的中国通信标准化组织(CCSA)也对国内所有通信系统在共基站情况的下相互干扰进行了系统严格的分析,信息产业部也组织过相关的干扰测试,并且根据分析和测试结果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标准。只要是符合国家标准的通信设备,采用适当的工程隔离措施,就可以共站建设。因此,站址共享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工程建设和维护的可行性。随着移动通信市场的快速发展,目前的2G网络也经过了多次的升级和扩容,某些2G的站址,特别是部分密集市区的2G站址,可用于扩容的资源已经不多了,如机房面积不够,供电不足等。因此,在这些地方增加新的3G系统基站,特别是其他运营商的3G系统,需要对现有的2G站址进行大规模改造,如新增机房面积,新建供电设施,新建传输。在一些资源紧张的地区,这种大规模对站址的新建改装的工程难度可能很大。同时,为了减少纠纷,方便运营,需要在站址资源上明确不同运营商的工作界面,如划分机房区域,分摊物业费、电费,明确工程事故责任等,这也为站址共享的实际操作带来了困难市场竞争因素。一般来说,主要移动运营商有丰富的站址资源,从遏制对手竞争的角度出发,不愿意提供这种站址资源共享。因此,应该由国家和电信监管部门出面,从构建公平的电信市场竞争环境的角度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的站址资源共享管理方法,以避免重复投资,保护国有资产,保证通信市场的公平和合理的竞争环境。

成本控制原则

3G网络建设的原则和市场需求、市场定位紧密相关。3G网络应该是一张能运营、能维护、能管理的通信网络,能够保证网络提供的主要业务的用户感受,也就是说,要根据所运营业务的覆盖和容量来考核网络建设情况。在网络建设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网络容量、覆盖情况和用户需求,有不同的市场策略。一般情况下,在3G网络的建网初期,覆盖情况不理想,网络负荷不高,因此可以提供一些对覆盖要求不高的业务,如数据卡业务、短消息业务。当网络覆盖逐步改善以后,再重点推出对网络覆盖要求比较高的业务,如可视电话、流媒体业务等,并要随时监控网络负荷情况,根据负荷,采取相应的策略对网络进行扩容。当频率资源比较多时,可以采用简单的增加载频的方式进行扩容,当频率资源比较紧张时,可以采用系统升级和增加站点、增加室内分布的方式进行扩容。

一体化机房节约3G基站部署

所谓一体化机房就是移动性机房,它能够和机房一系列设备有机地整合形成集成化设施。一体化机房的主要目的是为主设备提供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事实上,一体化机房本身就是可移动的整体设备。

一体化机房的具体应用有几个方面:用于搭建移动通信基站机房,包括2G、3G和后3G基站机房;用于搭建固网通信机房,如宽带接入点(XDSL、LAN等)、模块局、综合通信机房、光纤交接机房;用于军用通信;用于无人值守的建设点上。

目前2G机房建设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主要采用租房模式,投入费用比较低,设备能快速部署到位,安全性相对好一些。缺点是产权属于出租方,谈判还具有一定的后遗症,不一定都能达到机房标准,累计的租费大于一次性投资费用。这种模式在大中城市中比较常见。第二种是自建房模式,优点是可按照机房标准建设,坚固耐用,可靠性较高。第三种是用简易的彩钢板制作活动房,它存在很多缺点,比如达不到机房要求,可靠性低,安全性比较差等。

目前在基站机房建设中,50%以上的机房是租赁来的。租赁机房尽管比较省时,但受周边环境影响,不一定能租到合适的机房。简易的彩钢板活动房不能代替作为真正的机房,经使用证明,会给后期运维带来很多后遗症;建设专用机房,则会面临时间、成本问题。

相比之下,一体化机房就有很多优点,由于采用了统一的企业标准进行设计,所以机房及配件设备都是结构化、标准化和模块化的产品,主要表现在:采用标准机房模式进行设计,制造质量有保证;多种安装模式,多种款式;可以提供各种配套的工程模块;系统结构紧凑,集成度高;机房配套功能可分期分批实施,结合OPEX与CAPEX,找到最佳平衡点。

从投资比例来看,机房配备大约占到3G网络建设的25%。机房是整个网络的物理承载部分,每年由于机房存在的问题,都有很多基站设备在恶劣环境中运行,或者导致天线发生故障。一体化机房则可以充分提高基站机房集成化、系统化水平,降低CAPEX,快速部署3G基站,缩短建设周期,具有非常突出的高性能、低成本、易安装等特点。 (计育青)

基站应用应以环境分类

基站总体来说可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为宏基站,英语叫MACRO,发射功率大,支持的载扇数多,体积较大;第二是微基站,发射功率小,支持的载扇数少,体积较小;第三种类型是分布式基站,和二代相比,分布式基站是三代新增的一种基站;第四类是微微基站,英语叫做PICO,发射功率更小,体积轻巧,主要用于室内覆盖。

在不同的环境下,运营商对基站类型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应用类型主要分为三种环境——城区环境、农村环境和室内覆盖环境。针对这些环境应用,我们应该采用不同类型的基站来适应相应的业务需求。

首先来看一下,对密集城区和普通城区的需求。未来采用3G设备的初期时候,实际购置的载波个数并不是很多,但考虑到设备的扩容能力,我们要求设备本身应该支持比较大的容量配置,可能在初期配置比较少,但考虑到将来的扩容,希望系统本身拥有较大的扩容能力。基站的机顶口的发射功率应不小于20W/载波,RRU的发射功率应不小于10W/载波。普通城区支持的载扇数不应少于6个,密集城区支持的载扇数不应少于12个,RRU所支持的载频数应不少于2个。

对站址和机房容量获取的地区,可以考虑以大容量的基站来覆盖。对于站址和机房不容易获取的地区,可以考虑大容量的宏基站+RRU、BBU+RRU或室外型宏基站的方式。

其次,从郊县和农村的需求来看,其相比城市的话务量较少,本身设备的配置就可以低一些,支持的载扇数小于等于6个即可。为了使基站下层的能力与上层相匹配,也应该支持上层基站的功率,应该不小于20W/载波。

具体的解决方案主要是以中低容量的宏基站为主连续覆盖,这样可以方便后续扩容。对没有扩容需求的地区,可以选用一些方便安装的微基站等站型。同时为了节省初期投资,可以考虑采用OTSR等站型。OTSR主要的特点是可以节省功放的投资,而这一部分的投资所占比重是非常大的。

针对室内覆盖站型的需求来说,对一般的民房、居民楼、临街的小节点,我们一般可以采用室外的宏蜂窝信号覆盖室内。而对于重要的机关大楼和商务大楼,我们根据它的话务量需求,来选用不同的基站,比如话务量低的时候,可以采用中低基站或者微基站,如果对地下室等封闭场所,我们可以采用直放站。对于一些中小型的建筑物或者大型建筑物的大堂、会议室等小范围的热点地区,可以采用特定的基站,比如采用微基站或者微微基站的方式。

而针对特定场景的基站的特定需求,我们可以考虑将基站分为RRU(远端射频单元)和BBU(基带处理单元)两个分离的部分。RRU将大容量宏蜂窝基站集中放置在可获得的中心机房中,基带部分由BBU集中处理,节省了常规解决方案所需要的大量机房并且机房选取不受限制,其施工也更加简便、快捷,此外,工程中光纤的铺设对机房及周边环境的影响也更小。

不过RRU技术也有其应用局限性。首先,RRU的容量比较小,可扩容性比较差。目前各厂家对RRU所做的事情就是提供两个载体;其次,由于RRU很多应用场景都直接放置到室外,RRU在这时就要经受室外的恶劣环境的考验,维护起来也不方便。

最后,谈到基站的初期建设,就不得不谈到OTSR。我们知道在基站中设备占成本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它的功放,所以如果能够减少功放的投资,我们就可以减少对整个基站的投资,OTSR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出现的。OTSR是一种全向发射、定向接收的方式,馈线和天线的架设与标准的三扇区配置一致,但在BSC看来是一个全向的基站。在初期话务量比较低的时候,可以只用一个PA来实现全向的发射和定向的接收,这主要用于农村等环境,在城区我们就从OTSR扩容到STSR。

OTSR主要的应用场景就是在网络建设初期需求要小的地方,OTSR的优点是节省功率放大期方面的投资,采用定向天线,增加上行覆盖,并可以增加PA平滑升级到STSR。OTSR的局限性表现在:一方面由于它采用了一个功放,功放本身单点的故障率有会增大;另一方面,其升级成STSR需要调整网络参数,增加2个功放并去掉功放器,需要一定的网络改造的工程量。

Ⅶ TD网络的BLER高,如何解决

要改善BLER指标,关键是导频污染的优化,其根本目的是在原来的导频污染地方产生一个足够强的主导频信号,以提高网络性能。
1、规划阶段导频污染问题优化
进行仿真的过程中,注意比较不同仿真条件下的结果,通过调整PCCPCH-RSCP的功率和频率规划来实现最佳的导频覆盖和C/I的覆盖。调整扇区方位角和下倾角,实现最佳的扇区仿真覆盖,避免多小区重叠覆盖区域。
2、现网导频污染问题优化
(1)天线调整
天线调整内容主要包括:天线位置调整、天线方位角调整、天线下倾角调整、广播信道波束赋形宽度调整。
●天线位置调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天线的安装位置,以达到相应小区内具有较好的无线传播路径。
●天线方位角调整:调整天线的朝向,以改变相应扇区的地理分布区域。
●天线下倾角调整:调整天线的下倾角度,以减少相应小区的覆盖距离,减小对其他小区的影响。
(2)无线参数调整
调整扇区的发射功率,来改变覆盖距离。TD-SCDMA功率调整时需要对PCCPCH、DwPCH和FPACH
3个参数进行调整。通过调整发射功率来实现最佳的功率配置。
(3)采用新增站点或增加直放站设备
在某些导频污染严重的地方,可以考虑新增基站或安装一个直放站来产生一个足够强主导频,消除导频污染。
(4)邻小区频点等参数优化
在实际的网络优化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有时候我们没有办法或者无法及时地采用上述方法进行导频污染区域的优化,我们根据实际的网络情况,通过增删邻小区关系或者频率、扰码的调整,来进行导频污染地区的网络性能的优化。
调整小区的个体偏移,通过对小区个体偏移的调整来改善扇区之间的切换性能。
调整小区内的重选参数,通过修改小区的重选服务小区迟滞,来调整服务小区的重选性能。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消除导频污染依然是我们进行导频污染优化的首要手段,这种方法只是我们在实际网络环境中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无法消除导频污染时,而采取的一种优化网络性能的方法。

Ⅷ 链路级仿真的SNR-BLER曲线是怎么生成的

1、规划阶段导频污染问题优化 进行仿真的过程中,注意比较不同仿真条件下的结果,通过调整PCCPCH-RSCP的功率和频率规划来实现最佳的导频覆盖和C/I的覆盖。调整扇区方位角和下倾角,实现最佳的扇区仿真覆盖,避免多小区重叠覆盖区域。 2、现网导频污染问题优化 (1)天线调整 天线调整内容主要包括:天线位置调整、天线方位角调整、天线下倾角调整、广播信道波束赋形宽度调整。 ●天线位置调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天线的安装位置,以达到相应小区内具有较好的无线传播路径。 ●天线方位角调整:调整天线的朝向,以改变相应扇区的地理分布区域。 ●天线下倾角调整:调整天线的下倾角度,以减少相应小区的覆盖距离,减小对其他小区的影响。 (2)无线参数调整 调整扇区的发射功率,来改变覆盖距离。TD-SCDMA功率调整时需要对PCCPCH、DwPCH和FPACH 3个参数进行调整。通过调整发射功率来实现最佳的功率配置。 (3)采用新增站点或增加直放站设备 在某些导频污染严重的地方,可以考虑新增基站或安装一个直放站来产生一个足够强主导频,消除导频污染。 (4)邻小区频点等参数优化 在实际的网络优化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有时候我们没有办法或者无法及时地采用上述方法进行导频污染区域的优化,我们根据实际的网络情况,通过增删邻小区关系或者频率、扰码的调整,来进行导频污染地区的网络性能的优化。 调整小区的个体偏移,通过对小区个体偏移的调整来改善扇区之间的切换性能。 调整小区内的重选参数,通过修改小区的重选服务小区迟滞,来调整服务小区的重选性能。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消除导频污染依然是我们进行导频污染优化的首要手段,这种方法只是我们在实际网络环境中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无法消除导频污染时,而采取的一种优化网络性能的方法。

Ⅸ 无线网络优化的优化思路

建立在用户感知度上的网络优化面对的必然是对用户投诉问题的处理,一般有如下几种情况: 信令建立过程
在手机收到经PCH(寻呼信道)发出的pagingrequest(寻呼请求)消息后,因SDCCH拥塞无法将pagingresponse(寻呼响应)消息发回而导致的呼损。
对策:可通过调整SDCCH与TCH的比例,增加载频,调整BCC(基站色码)等措施减少SDCCH的拥塞。
因手机退出服务造成不能分配占用SDCCH而导致的呼损。
对策:对于盲区造成的脱网现象,可通过增加基站功率,增加天线高度来增加基站覆盖;对于BCCH频点受干扰造成的脱网现象,可通过改频、调整网络参数、天线下倾角等参数来排除干扰。
鉴权过程
因MSC与HLR、BSC间的信令问题,或MSC、HLR、BSC、手机在处理时失败等原因造成鉴权失败而导致的呼损。
对策:由于在呼叫过程中鉴权并非必须的环节,且从安全角度考虑也不需要每次呼叫都鉴权,因此可以将经过多少次呼叫后鉴权一次的参数调大。
加密过程
因MSC、BSC或手机在加密处理时失败导致呼损。
对策:目前对呼叫一般不做加密处理。
从手机占上SDCCH后进而分配TCH前
因无线原因(如RadioLinkFailure、硬件故障)使SDCCH掉话而导致的呼损。
对策:通过路测场强分析和实际拨打分析,对于无线原因造成的如信号差、存在干扰等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对于硬件故障,采用更换相应的单元模块来解决。
话音信道分配过程
因无线分配TCH失败(如TCH拥塞,或手机已被MSC分配至某一TCH上,因某种原因占不上TCH而导致链路中断等原因)而导致的呼损。
对策:对于TCH拥塞问题,可采用均衡话务量,调整相关小区服务范围的参数,启用定向重试功能等措施减少TCH的拥塞;对于占不上TCH的情况,一般是硬件故障,可通过拨打测试或分析话务统计中的CALLHOLDINGTIME参数进行故障定位,如某载频CALLHOLDINGTIME值小于10秒,则可断定此载频有故障。另外严重的同频干扰(如其它基站的BCCH与TCH同频)也会造成占不上TCH信道,可通过改频等措施解决。 一般现象是较难占线、占线后很容易掉线等。这种情况首先应排除是否是TCH溢出的原因,如果TCH信道不足,则应增加信道板或通过增加微蜂窝或小区裂变的形式来解决。
排除以上原因后,一般可以考虑是否是有较强的干扰存在。可以是相邻小区的同邻频干扰或其它无线信号干扰源,或是基站本身的时钟同步不稳。这种问题较为隐蔽,需通过仔细分析层三信令和周围基站信息才能得出结论。 掉话的原因几乎涉及网络优化的所有方面内容,尤其是在路测时发生的掉话,需要仔细分析。在路测时,需要对发生掉话的地段做电平和切换参数等诸多方面的分析。如果电平足够,多半是因为切换参数有问题或切入的小区无空闲信道。对话务较忙小区,可以让周围小区分担部分话务量。采用在保证不存在盲区的情况下,调整相关小区服务范围的参数,包括基站发射功率、天线参数(天线高度、方位角、俯仰角)、小区重选参数、切换参数及小区优先级设置的调整,以达到缩小拥塞小区的范围,并扩大周围一些相对较为空闲小区的服务范围。通过启用DirectedRetry(定向重试)功能,缓解小区的拥塞状况。上述措施仍不能满足要求的话,可通过实施紧急扩容载频的方法来解决。
对大多采用空分天线远郊或近郊的基站,如果主、分集天线俯仰角不一致,也极易造成掉话。如果参数设置无误,则可能是有些点信号质量较差。对这些信号质量较差而引起的掉话,应通过硬件调整的方式增加主用频点来解决。 在日常DT测试中,经常发现有很多微小的区域内,话音质量相当差、干扰大,信号弱或不稳定以及频繁切换和不断接入。这些地方往往是很多小区的交叠区、高山或湖面附近、许多高楼之间等。同样这种情况对全网的指标影响不明显,小区的话务统计报告也反映不出。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频带资源有限,基站分布相对集中,频点复用度高,覆盖要求严格,必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局部的频率干扰。另一方面是由于在高层建筑林立的市区,手机接收的信号往往是基站发射信号经由不同的反射路径、散射路径、绕射路径的叠加,叠加的结果必然造成无线信号传播中的各种衰落及阴影效应,称之为多径干扰。此外,无线网络参数设置不合理也会造成上述现象。
在测试中RXQUAL的值反映了话音质量的好坏,信号质量实际是指信号误码率, RXQUAL=3(误码率:0.8%至1.6%),RXQUAL=4(误码率:1.6%至3.2%),当网络采用跳频技术时,由于跳频增益的原因,RXQUAL=3时,通话质量尚可,当RXQUAL≥6时,基本无法通话。
根据上述情况,通过对这些小区进行细致的场强覆盖测试和干扰测试,对场强覆盖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出RXLEV/RXQUAL之间对照表,如果某个小区域RXQUAL为6和7的采样统计数高而RXLEV大于-85dBm的采样数较高,一般可以认为该区域存在干扰。并在Neighbor-List中可分析出同频、邻频干扰频点。 如果直达路径信号(主信号)的接收电平与反射、散射等信号的接收电平差小于15dB,而且反射、散射等信号比主信号的时延超过4~5个GSM比特周期(1个比特周期=3.69μs),则可判断此区域存在较强的多径干扰。
多径干扰造成的衰落与频点及所在位置有关。多径衰落可通过均衡器采用的纠错算法得以改善,但这种算法只在信号衰落时间小于纠错码字在交织中分布占用的时间时有效。
采用跳频技术可以抑制多径干扰,因为跳频技术具有频率分集和干扰分集的特性。频率分集可以避免慢速移动的接收设备长时间处于阴影效应区,改善接收质量;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均衡器的优点。干扰分集使所有的移动及基站接收设备所受干扰等级平均化。使产生干扰的几率大为减小,从而降低干扰程度。
采用天线分集和智能天线阵,对信号的选择性增强,也能降低多径干扰。
适当调整天线方位角,也可减小多径干扰。
若无线网络参数设置不合理,也会影响通话质量。如在DT测试中常常发现切换前话音质量较差,即RXQUAL较大(如5、6、7),而切换后,话音质量变得很好,RXQUAL很小(如0、1),而反方向行驶通过此区域时话音质量可能很好(RXQUAL为0、1),因为占用的服务小区不同。对于这种情况,是由于基于话音质量切换的门限值设置不合理。减小RXQUAL的切换门限值,如原先从RXQUAL≥4时才切换,改为RXQUAL≥3时就切换,可以提高许多区域的通话质量。因此,根据测试情况,找出最佳的切换地点,设置最佳切换参数,通过调整切换门限参数控制切换次数,通过修改相邻小区的切换关系提高通话质量。总之,根据场强测试可以优化系统参数。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竞争的激烈及各运营商的越来越深化的要求,某些地方的运营商为完成任务,达到所谓的优化指标,随意调整放大一些对网络统计指标有贡献的参数,使网络看起来“质量很高”。然而,用户感觉到的仍是网络质量不好,从而招致更多用户的不满,这是不符合网络优化的宗旨的。
总之,网络优化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进行网络优化的方法很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完善。好在现在国内两大运营商都已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网络质量也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同时网络的经济效益也得到了充分发挥,既符合用户的利益又满足了运营商的要求,毫无疑问将是持续的双赢局面。
无线网络优化的目的就是对投入运行的网络进行参数采集、数据分析,找出影响网络质量的原因,通过技术手段或参数调整使网络达到最佳运行状态的方法,使网络资源获得最佳效益,同时了解网络的增长趋势,为扩容提供依据。
移动通信网络主要包括交换传输系统和无线基站系统两部分,其中无线部分具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它对无线网络的影响很大,其性能优劣常常成为决定移动通信网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当然,无线网络规划阶段考虑不到的问题如无线电波传播的不确定性(障碍物的阻碍等)、基础设施(新商业区、街道、城区的重新安排)变化、取决于地点和时间的话务负荷(如运动场)、话务要求、用户对服务质量的要求的增加,都涉及到网络优化工作。
当网络运营商发现网络中存在诸如覆盖不好、话音质量差、掉话、网络拥塞、切换成功率、未开通某些新功能等问题时,也需要对网络进行优化。通过不断的网络优化工作,使得呼叫建立时间减少、掉话次数减少、通话话音质量不断改善、网络拥有较高可用性和可靠性,改善小区覆盖、降低掉话率和拥塞率、提高接通率和切换率、减少用户投诉。
一、网络优化过程
网络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贯穿于网络发展的全过程。只有不断提高网络的质量,才能获得移动用户的满意,吸引和发展更多的用户。 在日常网络优化过程中,可以通过OMC和路测发现问题,当然最通常的还是用户的反映。在网络性能经常性的跟踪检查中发现话统指标达不到要求、网络质量明显下降或来自的用户反映、当用户群改变或发生突发事件并对网络质量造成很大影响时、网络扩容时应对小区频率规划及容量进行核查等情形发生时,都要及时对网络做出优化。
进行网络优化的前提是做好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工作,数据采集包括话统数据采集和路测数据采集两部分。 优化中评判网络性能的主要指标项包括网络接入性能数据、信道可用率、掉话率、接通率、拥塞率、话务量和切换成功率以及话统报告图表等,这些也是话统数据采集的重点。路测数据的采集主要通过路测设备,定性、定量、定位地测出网络无线下行的覆盖切换、质量现状等,通过对无线资源的地理化普查,确认网络现状与规划的差异,找出网络干扰、盲区地段,掉话和切换失败地段。然后,对路测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如测试路线的地理位置信息、测试路线区域内各个基站的位置及基站间的距离等、各频点的场强分布、覆盖情况、接收信号电平和质量、6个邻小区状况、切换情况及Layer3消息的解码数据等,找出问题的所在从而解决方案。
网络优化的关键是进行网络分析与问题定位,网络问题主要从干扰、掉话、话务均衡和切换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干扰分析:GSM系统是干扰受限系统,干扰会使误码率增加,降低话音质量甚至发生掉话。一般规定误码率在3%左右,当误码率达8%~10%时话音质量就比较差了,如果误码率超出10%则话音质量不可容忍,无法听清。因此,通常对载波干扰设置了一定的门限,规定同频道载干比C/I≥9dB,邻频道载干比C/A≥-9dB(工程中另加3dB的余量)。 通话干扰的定位手段包括话统数据、话音质量差引起的掉话率、干扰带分布、用户反映、路测 ( RxQual )及CQT呼叫质量拨打测试。
掉话分析:掉话问题的定位主要通过话统数据、用户反映、路测 、无线场强测试、CQT呼叫质量拨打测试等方法,然后通过分析信号场强、信号干扰、参数设置(设置不当,切换参数、话务不均衡)等,找出掉话原因。
话务均衡分析: 话务均衡是指各小区载频应得到充分利用,避免某些小区拥塞,而另一些小区基本无话务的现象。通过话务均衡可以减小拥塞率、提高接通率,减少由于话务不均引起的掉话,使通信质量进一步改善提高。话务均衡问题的定位手段包括话统数据、话务量、接通率、拥塞率、掉话率、切换成功率、路测和用户反映。话务不均衡原因主要表现在:基站天线挂高、俯仰角、发射功率设置不合理,小区覆盖范围较大,导致该小区话务量较高,造成与其它基站话务量不均衡;由于地理原因,小区处于商业中心或繁华地段,手机用户多而造成该小区相对其它小区话务量高:小区参数,如允许接入最小电平等设置不合理而导致话务量不均衡;小区优先级参数设置未综合考虑。
话务均衡方法1:改变定向天线的下倾角、挂高,调整相应小区参数如基站的发射功率等,改变覆盖面的大小,以达到调节话务量的目的;对临时话务量的增加,可通过临时增加载频或增大发射功率,改变信号覆盖范围。
话务均衡方法2:改变小区载频数是话务量调节的常用方法之一。从话务量少的小区抽调载频到话务量高的小区;采用OVERLAY/UNDERLAY层次小区结构或增设微蜂窝基站,降低每信道话务量。
话务均衡方法3:核查允许接入最小电平值ACCMIN,通过小区覆盖范围的变化间接调整话务量。注意此值调整过大可能造成盲区,过小可能造成通话质量下降;根据现场重选测试,调整小区重选参数CRO;调整切换偏移和滞后参数,改变切换边界和切换带来实现话务分流;启用定向重试、负荷切换。
话务均衡方法4:双频网话务调整,在GSM900和GSM1800系统上采用分层小区结构;考虑小区所在层、优先级、层间切换门限、层间切换磁滞等参数的设置,使GSM1800小区能成功吸收双频手机的用户。
二、网络优化分析工具
为了有效解决网络优化问题,各厂家开发出网络优化辅助分析工具,可以作为话统分析和诊断分析的工具。
话统台统计结果是以数据表格的形式输出的,记录每个统计周期的计数点累计值,具有一定的缺陷:表格形式数据离散,数据变化趋势不明显;不提供每天平均指标的计算,手工计算平均指标花费大量工时;不能体现各种指标项间的相关关系,不便于数据分析。话统分析工具的作用就是将用户从繁重的手工工作中解脱出来,对原始话统数据进行自动处理,以满足用户需要、以方便用户分析的形式呈现出来。华为话统分析工具可以实现对异常值的过滤、异常问题的辅助诊断、日常统计项的直观显示、相关统计项的组合显示及完善的报表等功能,是理想的网络优化辅助工具。
网络诊断分析工具可以及时发现网络中隐藏的问题,通过地理化显示小区分布状况、各小区覆盖状况、各小区服务质量和历史数据的回放、网络利用率等,也可以查看小区属性、覆盖范围、利用率等资料,通过动态回放历史数据,掌握服务质量,将存在问题的小区直观地显示出来,以便进一步查看问题的详细报告。诊断分析工具可对小区的覆盖做出计算和评估,计算切换尝试次数(信号质量、时间提前量)、切换尝试次数、小区间切换成功率、切换时接收电平、接收质量、出小区、入小区切换比率、平均接收电平、接收质量等,分析出小区覆盖水平。另外,也可对小区干扰进行计算和评估,包括TCH信道在各干扰带中所占比率、SDCCH占用时无线链路断的次数、TCH占用时无线链路断的次数、未定义邻近小区平均信号强度、定义邻近小区平均信号强度、接收电平与接收质量不匹配、上下行不平衡、掉话时的电平和质量等。
三、应用案例
应用案例一:内蒙伊克昭盟东胜市双频网网络优
网络背景:东胜市全网为华为GSM双频网。
优化项目:话务均衡。
通过普查测试、邻区关系调整、话务均衡调整等优化操作,使得GSM1800有效合理分担GSM900的话务,保证了话务均衡,图1为优化前后网络指标对比图。
应用案例二:福建漳州云霄双频网络优
网络背景: 华为1800MHz与Nokia 900MHz设备共站址异种机型组建的双频网,市区1800MHz与900MHz共同覆盖,形成多层网,平均站距为700m,达到密集连续覆盖,建筑物密集且无规则,无线环境复杂。
优化项目: 调整1800话务吸收、降低掉话率、优化切换指标。
网络优化后,网络质量大大提高,图2为网络优化前后话务吸收情况,切换成功率达到平均97.5%,消除了乒乓效应。优化前忙时平均掉话率为0.60%,全天平均为0.62%。优化后忙时平均掉话率为0.33%,全天平均:0.37%。

Ⅹ 有什么软件可以模拟仿真部署5G基站,网络切片用什么软件比较好

有什么软件可以?摩丝方针不符。5g。激战。网络切片,用什么软件比较好?我觉得。软件切片。可以上网上去查一查,用什么软件?就会知道的。

阅读全文

与网络优化仿真基站如何新增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网络电视正版软件下载 浏览:36
怎么样把自己的网络给其他手机用 浏览:714
公用网络怎么设置信号 浏览:180
日版苹果官换机能不能解网络锁 浏览:356
电脑网络波动断网是路由器问题吗 浏览:335
深度还原网络营销号 浏览:101
美版带锁的苹果手机能还原网络吗 浏览:777
移动初始网络密码一般是什么 浏览:298
美版xsmax怎么关闭某个软件的网络 浏览:620
开发者模式设置网络 浏览:706
家用网络ip地址设置多少 浏览:298
电脑登录qq一直显示检查网络情况 浏览:38
张家湾移动网络复盖哪些村 浏览:967
苹果怎么开共享网络 浏览:31
手机怎么回事没显示4g网络 浏览:175
水星路由器插上找不到网络 浏览:726
路由器的开放网络怎么关 浏览:99
手机在家玩没网络怎么办 浏览:232
海口无线网络覆盖 浏览:268
悬赏猫显示网络异常请稍后再试 浏览:48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