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看待网络用语,主要看气质作文,100字,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它既是网络文化赖以传播的基本载体,又是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语言从上世纪90年代一诞生就得到了全球广大网民的偏爱,发展神速。尤其是最近几年在中国,网络语言热有增无减,如每年网上热热闹闹的网络热词的评选,让它们“跳”出了网络,开始频频在电视、广播、报刊上亮相,并在学生作文、文学作品中现身。网络语言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最近,北京、香港等地的不少商家也开始看重网络语言的巨大传播效果,利用它作为一种新的强大的营销手段。
如今,不少网络用语已由一种“社会方言”变成一种“社会共同语”,甚至登入主流语言的大雅之堂。新版的《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就与时俱进,增收了很多网络用语,如“房奴”、“考试门”、“晒隐私”、“山寨”、“给力”、“雷人”、“团购”、“宅男”、“劈腿”等。
然而对于网络语言,有人持否定态度,认为它不规范,不伦不类,不能登大雅之堂,会造成汉语应用危机;应该限制它对汉语规范的进一步“入侵”,甚至全面禁止它的使用。殊不知,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其中手机网民达到4.20亿,占网民总数的74.5%,而且这些数字还在不断地增大。同时,在这个大众传播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语言正愈演愈烈、势头不减,已成为一种不可抵挡的时尚潮流。那么对网络语言是该限制还是该宽容?对此的争议一直不停。
总体来看,网络语言是健康的、不错的;但也毋庸讳言,一些格不高、粗俗不雅的词语在网上频频出现。例如:“TMD”本来是“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英语简称,因它刚好与我们的国骂“他妈的”的拼音简写相同,一时间,“TMD”就成了网上使用最为频繁的脏话了。除此之外,网络语言也给学校传统的语文教学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影响。这些都无疑成了网络语言健康发展的绊脚石以及某些人批评网络语言的理由。周知,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语言,用的人多了,也就。“AA制”、“IC卡”、“卡拉OK”等词语出现之初,曾有人认为是滥用,是不规范的语言,但现在这些词语已经深入人心。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就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来说,的确存在着一些品位低下、信口雌黄、乱造词汇、生搬硬套、语意含糊等的现象,但也有不少富于创造性和生命力的词语。对于后者,显然可以纳入到规范的语言文字序列中来,而不能一概予以排斥,更没必要严加限制。我们不妨把网络语言看成是繁盛于网络世界的方言,给其自由发展的空间,给其优胜劣汰的时间,以促进语言的创新和发展。这就像我们倡导普通话,但也不排斥方言一样。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灵活变通的表达方式,与传统语言相比具有新奇、简单、浅白、生动幽默等的特点,但它的流行对传统语言和中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双面的影响,既促进了传统语言的发展和更新,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活力,也影响人们规范地使用传统语言,并冲击传统语文教学。有鉴于此,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同时,应加强对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网民的正确引导,促使其使用规范性的语言文字。
我们应该用公正、客观、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网络语言的影响,既不能一棍子打死,也不能不加甄别地全部拿来。网络语言虽然给语言的规范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但同时也给语言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语言是以交流和沟通为目的的,而追求交际效果的最大化永远是语言发展的原动力;网络语言弥补了传统语言在网络交际上的不足,使之发挥出了更广泛的交际作用。
语言本来就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网络语言如果能经历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就可以为社会所接受,从而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语。语言本身是一个开放系统,其词语需要不断的丰富,需要有来源,需要有创新;而网络语言不仅代表了高效率,更充满着一种求新求变、不断突破陈规的潮流感。这种创新精神正是网络语言发展的强大力量,也是网络语言存在的真正意义。毕竟语言是生活中产生的,“语竞网择,适者生存”,还是让网络语言自身去接受历史和公众的检验。网络语言的产生与其说是为了迎合网民的需要,倒不如说是语言发展的必然。
值得一提的是,网络语言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不仅给人们提供了交流沟通的语言形式,也为学界开辟了新的研究空间。随着网络语言研究的深入和拓宽,一门新学科——网络语言学应运而生。它是由中国知名学者周海中教授于2000年首先提出的;在其《一门崭新的语言学科——网络语言学》一文中,他对网络语言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任务、学科属性和定位问题等作了精辟阐述。此后,网络语言学引起了国际学界的关注和研究。近年来,西班牙、英国和美国的学者出版了多部关于网络语言学的专着。目前这门新兴学科已成为当代语言学中最有活力的分支学科之一。
② 正视网络语言的议论文800字
一、网络语言之利与弊
1.网络语言之利
(1)创新性。网络语言是一种充满活力的语言变体,它有着无限的创新性,给现代汉语带来一股强烈的冲击波,有人称之为“第三次语言革命”。
首先,表现在内容的创新上。在网络上,新词不断出现,如“E网情深”(同“一往情深”是完全不同的意思)、菜鸟、版猪、网虫、黑客等等。除了这些新造词,很多现代汉语中原有的词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它们只是原来的词形被借用,词义却完全不同,旧瓶被装了新酒。比如“恐龙”和“青蛙”都是大家熟悉的词,但在网络语言中,二者是贬义词,前者指长得难看的女子,后者指长得难看的男子。其次,表现在形式的创新上。如网络上出现许多“一字词”:“控”、“亲”、“雷”、“宅”、“闪”等。
(2)简洁性。网络语言虽然简单,但意思明显,容易理解。比如“打酱油”一词,意思是“不关我事,不予评论”。原来人们说“孩子都会打酱油了”是用来说明自己的年龄不小了,但“打酱油”在2008年被热炒却和年龄无关。“艳照门”事件发生后,有记者对一位广州市民进行了采访,那位市民无意中的“关我X事,我是来打酱油的”立即成为网络热词。后来,人们要想表示不清楚某事、不想谈论某事,或者表示自己和某事无关时,均使用“打酱油”代之,简单明了。“打酱油”,也是一种态度,是指网络上不谈和自己无关话题,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3)形象性。网民们将字典上的一些生僻字挖掘出来,赋予新的意义,用以形象地表情达意。如:“囧”,根据《康熙字典》的解释,本义是指光明,通“炯炯有神”的“炯”。但在网络上“囧”字的新义是:悲伤、无奈或者极为尴尬的心情。他们把“囧”字看成是一张人脸,那么“八”就是两道因悲伤或沮丧而下垂的眉毛,“口”则是张口结舌的那个口。当一个人说“我很囧”的时候,可以想象他的那副表情完全和“囧”一样。而“囧”字的发音和“窘”完全一致。和“囧”字几乎一道流行于网络的还有“槑”字,由于该字是用两个“呆”字所组成,醒目逗趣,因此在网语中形容人不仅呆,而且“很呆”,又称“特傻”。
(4)幽默性。网络语言的幽默特性使它能吸引人主动使用并进行传播。网民用戏谑、戏仿、反讽等后现代手段解构传统语言,使网络语言充满活力,他们苦心构思出许多生动有趣且反主流的网络词语,营造出轻松幽默的阅读氛围。如“菌男”、“霉女”是指相貌丑陋的男女。这两个词一方面与“俊男、美女”谐音,反其义而用之;另一方面“菌”、“霉”能立刻使人想到过期、变质的食物,具有很强的反讽效果,充分体现了网络语言幽默性的特点。
2.网络语言之弊
(1)低俗性。网络语言中有一部分网络词语很粗俗、轻佻。像“WBD(王八蛋)、TMD(他妈的)、JR(贱人)、NQS(你去死)、SJB(神经病)、蛋白质(笨蛋加白痴加神经质)、1487(你是白痴)”等随处可见。青少年正处在接受教育的阶段,如果长期使用这样的网络词汇,会使他们用语失范,道德失范。
(2)随意性。网民们为了标新立异,忽视对正确字形的选择,甚至故意使用错别字,如把“的、地”写成“滴”,“尴尬”写成“监介”,“亲爱的”写成“亲耐的”,“有没有”写成“有木有”。有些网络语言在句法上也较随便,随意倒装句很多。如:“他郁闷呢那天”,是把本应前置的时间状语后置;“今天高兴我”,则是主语后置;“……先”、“……都”构成的状语后置句式在网上被广泛使用,新浪网站的新闻中,就有“给个理由先”这样的新闻标题出现。网络语言的随意性会混淆青少年对规范汉语的正确认识。
(3)短暂性。有些网络词语,也许在几年前,还荣登年度网络语排行榜,但仅仅过了三五年,就很少有人提起。而且,有些词语只是一些事件的简称或缩写,例如,躲猫猫、范跑跑、犀利哥、正龙拍虎、做俯卧撑等。只有了解了那些故事,才能明白这些生造词的意义,而这些故事是有时效性的,几年后新成长起来的人群,不再知道这些故事,当然也就不明白这些词的含义,这些词也就不能再流传下去。
③ 如何看待网络用语现状
我们说,网络语言是一件新的东西,新的东西会迅速传播,快速传播,快速,会有一些问题。我特别强调这一点,因为其他缺点可以克服,只有这一点,滥用网络语言太多让人带来了平性指数的增长,破坏性的洪流性格和创新,新的年轻人在生活中的词汇过于有限,个性化会让人们交换模式,人们不是机器,机器可以复制一套模型模板,人们不同,例如,学校可以说是频繁的地方,即使你不喜欢网络语言学生也被迫使用,因为社会也被迫使用需要。三个五个人看到他们都很常见,没有人格不能创新。人们的独特性非常重要。语言是一种直接反思的手段。
如果利用网络语言利用,则不可避免地将自己带到同一克隆人口。事实上,人们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在创新意识中。无论哪个年龄阶段,现代生活的节奏都不断加速,您会感受到生活的压力。 “雅利”出现在互联网上,并迅速传播,成为流行的单词网络,很多人在社交网络上称之为“雅利大”。分析,这个词实际上是一种使用谐波的修辞方法。和谐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法。他指的是语音或观众过程中特殊语言表达效果的形式,这意味着在语言应用程序中。通过谐波的转换,新词可以表达原来的词的含义,增加了语言的艺术品味。
在某种程度上,网络语言的语言特征易于理解,人们可以使用几个网络与少数网络的网络。网络语言促进人们表达他们的热情和想法,人们喜欢“谈话”,在“严重”之词之前,人们更加谨慎。此外,高网络语言的词汇量通常集中在表达人类的情感词。大多数情绪特征都是简单的,感情的表达非常简单。这仅限于实际社会,压力是非常压力。非常好的释放。例如,需要2333,笑非常简单。一些词汇也喜欢,QAQ,ozr等,其实严格意义上,这些不是荣耀,只能说是符号,但它被放在在线语言中。
网络语言极大地解放,网络语言本身是简单的形式,并且流词缩写通常是通信更方便,这是有利的。
网络语言风格偏向幽默,这是最重要的形式,它有点新,它有点创新,但它必须在语法中,否则还不足以提到上面的缺点是不够的。这并不矛盾。
网络条款是开发的产品。世界是永恒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自然会源于他们的附属公司。关于他们定义的定义,值得支持和鼓励。适应网络通信语言是自然的,这无法反映便于,一般,娱乐。
④ 如何看待网络流行语的作文
现代新新人类的另类流行语在网络上、杂志上、特别是学生当中,无不展示了一派青春的气息。我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强,尤其在流行语方面。但是事物的好坏都是相对的,网络语言的出现不是一无是处也不是百利而无一害。有人认为网络语言是垃圾文化,对传统汉语具有严重的破坏作用;但也有人认为这些新兴的语言生动风趣、有人情味,是语言的另类发展,观念上的更新。
对于网络流行语我们应该抱着积极欢迎、宽容理解的态度,客观公正的去看待。因为网络流行语是网络上流行的语言,具有生动风趣、新鲜活泼等特点,所以当将其运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时,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由于网络语言的不规范性,造成其对传统文化的破坏,不利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因此它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也同样需要我们深思。
在生活和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客观公正的对待它,扬长避短,将其积极的一面充分的发挥出来,从而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提高教学的效率。并使中华民族的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⑤ 如何看待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的
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的现象,老师要做好引导。不提倡使用网络语言,对于网络高频热词,只要充满正能量,文雅,也不禁止。对于一些生僻、粗俗、消极的网络语言,要严格禁止。总而言之,区别对待、灵活指导,不能搞一刀切。
⑥ 如何看待作文中使用的网络用语
网络语言的出现也是语言发展的一部分,每一代人的语言都有一定的时代特征。网络语言有利有弊,正如庄子所说:“物固有所然,无故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世间万物没有绝对的优与劣,需要我们做的是辩证的看待它,做好正确的引导。
2020年9月2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7.0%。为网络流行语形成和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教育应当是包容的,是与时俱进的。”贵州省人大代表、麻江县第一中学教师秦主群认为,网络语言在教学实践中的出现不能“一棍子打死”。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词汇会被遗忘,而有的词语会进入主流语言,推动了语言的革新。
⑦ 对于网络用语的看法议论文
从题目来看,主要是落在看法二字,看法有正面的看法,比如网络用语很好,接着举例阐述好在哪里即可,也有负面的看法,比如网络用语不好,不好在哪些方面,举例阐述即可,还有是中立态度,可以举正例与反例来论述。写议论文等文章呢,寻梦代写文章是专业的,可以某某度度上去看下,希望回答对您有帮助。
⑧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网络词语
我们应该理性看待。网络词语虽然新颖、时尚、生动、幽默,但也存在许多不符合语言规范的问题,特别是由谐音引起的排版现象。要认真判断,学好汉字,遵守语言规范。
网络词语是一种新兴的、创造性的词语,在网络世界中非常流行。我们的同学经常使用网上聊天,如“川菜”、“蘑菇酷”、“妈妈达”和“666”。我们可以互相理解,为生活增添一点快乐的色彩。像“点赞”、“给力”、“正能量”这样的词有时在作文中使用,报纸和杂志也使用这个词。
有时它们是缩写的,因为它们短、有趣、时髦。比如我经常把“想你”简化为“3Q”,但老师说它不规范,规模小,也不提倡使用。所以我认为网络用语应该有选择地使用,不失规范、有时代气息的网络流行语可以更多地使用。
⑨ 以“我对网络语言的看法”为题写一篇作文
这个……我给你个大纲自己写吧。
1.【开头总起】描述一下大背景,例如写什么步入了信息时代,网络普及;解释一下网络语言(网络上查)
2.【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个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你可以采取相对赞成/反对的意见。阐述自己的理由。赞成可以说网络语言生动有趣;反对可以说反对网络语言中粗俗的部分,网络语言不应该取代传统语言艺术。
3.【结尾】
结尾以“我们在……(好处)的同时,也要注意……(坏处)。”
⑩ 对网络新词作文,怎么看待
看网络用语
时代的不同,人类的语言也日渐丰富。网络用语这一新名词展露在当今社会,同时,也席卷到了吸收知识的地方--校园。
不同级别的学校,无论小学、中学、大学都有网络用语.网络用语正如一场新的问话大爆炸一般,在校园中“炸”开了。像“纠结”、“囧”、“杯具”等等,这些网络用语在学生口中时常说着,老师也是略懂一些。而我们的父母却很担心,充满了无奈。在我看来,网络用语就想感冒,它已经感染了许多人,包括国外,但这种“感冒”十分严重,一旦染上,便无法治愈,反而会继续让其他人患病。
虽然这种“感冒”的毒性很猛烈,但是没有人想去治它,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场世纪大感冒,也是一种流行。自从人有了会说话的能力,时间好像有意无意的让人们懂得了更多说话的技巧,新的“语言”在当今世界已经崭露头角,网络用语--这是一次无法抵御的流行趋势,可能持续到下个世纪。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网络用语既好也坏。因为网络用语一方面是顺应时代而产生的,另一方面它与我们的传统文化相背离。但这似乎看似矛盾却存在一定联系的产物在当今世界如雨后春笋般的传播开来,没有谁能改变。
如果你不说几句网络用语,别人会说你“老土”、“OUT”、“上个世纪的古板”的话;如果你老说网络用语,别人会说你“忘本”、“丢了自己作为中国人的一些东西”。网络用语的出现是随时代的改变而产生的,我们那些传统美德还不是当时的时代所产生的吗?虽然我们现在知道许多网络用语,但这并不违背传统,也不是颠覆传统,颠覆时代,我们应该正视它。网络用语是在当今时代产生,了解一下,会说,没什么大不了。而切勿当成家常便饭来记、领会。我们应该在不违背传统美德的条件下,知道网络用语,网络用语它只适应这个时代,说不定在下一个时代,会出现更多有趣的东西呢!网络用语,我们应该正视,而不能看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