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研究基因互作的常用方法是
质量性状中存在6种可能的基因互作类型, 即互补,重叠,累加,显性上位,隐性上位和抑制.在遗传研
究中, 有时会遇到互作基因定位的问题, 但至今未见有关互作基因定位方法
基因互作
两对非等位基因共同作用于同一性状的现象叫做基因互作.如:加拿大大麻哈鱼肉色的遗传就是两个显性基因的互作:
红色肉(RRMM) ×白色肉(rrmm)
F1: 红色肉(RrMm)
F2: 9红色肉 : 7白色肉
×
基因互作方式之一:互补作用
花鳉的体色遗传——两对基因的互补:
淡蓝色(BBrr) ×淡白色(bbRR)
F1: 灰色(BbRr)
F2: 9/16B_R_+3/16B_rr+3/16bbR_+1/16bbrr
灰色 淡蓝色 淡白色 白色
×
基因互作方式之二:累加作用
虎皮鲃躯干部条纹遗传——两对基因的累加作用
不完全带aaBB×不完全带AAbb
F1: 全带(AaBb)
F2: 9A_B_:6(A_bb+aaB_):1aabb
全带 不完全带 半带
×
基因互作方式之三:显性上位作用
例如:金鱼体色的显性上位遗传:
浅黑色AABB × 白化aabb
AaBb浅黑
12浅黑A_B_+3A_bb : 3淡色aaB_:1aabb白化
×
基因互作方式之四:隐性上位作用
剑尾鱼尾鳍的黑色素——隐性上位遗传:
CCPP黑色弯带 × ccpp无色
CcPp黑色弯带
9黑色弯带C_P_:3C_aa黑斑:4无色cc_ _
×
基因互作方式之五:重叠作用
鲤鱼体色青灰色与红色基因的重叠作用——15:1
青灰色元江鲤 BBRR×红色荷包红鲤bbrr
青灰色BbRr
15青灰(9B_R_+3B_rr+3bbR_):1红bbrr
×
只能找到这些了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Ⅱ 超过4000个基因如何做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
蛋白质是氨基酸脱水缩合的产物,DNA是氨基+五碳糖+高能磷酸键复合结构的聚合
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在生物体中起多种作用
Ⅲ 简述基因互作的机制
基因互作指不同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性状的表现。
1.互补效应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分别处于纯合显性或杂合显性状态时共同决定一种性状的发育;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F2产生9:7的比例。
2.积加效应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能分别表示相似的性状,两种基因均为隐性时又表现为另一种性状,F2产生9:6:1的比例。
3.重叠效应 两对或多对独立基因对表现型能产生相同的影响,F2产生15:1的比例。重叠作用也称重复作用,只要有一个显性重叠基因存在,该性状就能表现。 重叠基因:表现相同作用的基因。
4.显性上位作用上位性: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共同对一对性状发生作用,其中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遮盖作用; 下位性:与上述情形相反,即后者被前者所遮盖。 显性上位:起遮盖作用的基因是显性基因,F2的分离比例为12:3:1。
5.隐性上位作用在两对互作的基因中,其中一对隐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起上位性作用,F2的分离比例为9:3:4。 此上位作用与显性作用不同,上位性作用发生于两对不同等位基因之间,而显性作用则发生于同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之间。
6.显性抑制作用: 在两对独立基因中,其中一对显性基因,本身并不控制性状的表现。但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抑制作用,称这对基因为显性抑制基因.F2的分离比例为13:3。
Ⅳ 如何搜索基因之间相互作用
如何搜索基因之间相互作用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出现后,一种新技术方法也随着迅猛发展,这种称为基于约束的通量分析的方法通过一系列针对基于约束的构建和模拟用途而编写的函数进行模拟运算。
近几年COBRA已经被用于预测细胞的功能,比如预测不同基质条件下细胞生长的能力,以及基因敲除在全基因组范围内的影响。不少科学家们希望能了解并应用这种方法,尤其是在代谢工程,抗生素设计和酶研究方面。
全基因组范围的代谢网络在基因组序列的基础上,结合基因功能注释信息,把基因编码蛋白所催化的生化反应构建为一个代谢网络,反应了基因-蛋白质-生化反应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有效地转化为数学模型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分析,并用实验数据加以验证,提出假设。
Ⅳ 如何根据差异表达基因建立互作网络图
基因互作是指非等位基因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影响同一性状表现的现象。广义上,基因互作可分为基因内互作和基因间互作。基因内互作是指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作用。基因间互作是指不同位点非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互补,抑制,上位性等。
基因互作:鸡冠的形状很多,除常见的单冠外,还有胡桃冠、玫瑰冠和豌豆冠等
互补效应:子一代自交,子二代中应该9/16C_P_,3/16C_pp,3/16ccP_,1/16ccpp,由于显性基因C与显性基因P间的互补作用,只有9/16 C_P_在表型上是红花,其余的7/16都是白
积加作用:是指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 时,分别表现相似的性状。
例如,南瓜有不同的果形,圆球形对扁盘形为隐性,长圆形对圆球形为隐性。如果用两种不同基因型的圆球形品种杂交,F1产生扁盘形, F2出现三种果形:9/16扁盘形,6/16圆球形,1/16长圆形花,在这里C与P是互补基因
重叠作用:是指不同对基因互作时,对表现型产生相同的影响,F2 产生15∶1的比例。这类表现相同作用的基因,称为重叠基因。
例:将荠菜三角形蒴果与卵圆形蒴果植株杂交,F1全是三角形蒴果。 F2分离为 15/16三角形蒴果∶1/16卵形蒴果
Ⅵ 简述基因之间相互作用的种类和具体类型
非等位基因相互作用①互补基因。若干非等位基因只有同时存在时才出现某一性状,其中任何一个发生突变时都会导致同一突变型性状,这些基因称为互补基因。
②异位显性基因。影响同一性状的两个非等位基因在一起时,得以表现性状的基因称为异位显性基因或称上位基因。
③累加基因。对于同一性状的表型来讲,几个非等位基因中的每一个都只有部分的影响,这样的几个基因称为累加基因或多基因。在累加基因中每一个基因只有较小的一部分表型效应,所以又称为微效基因。相对于微效基因来讲,由单个基因决定某一性状的基因称为主效基因。
④修饰基因。本身具有或者没有任何表型效应,可是和另一突变基因同时存在便会影响另一基因的表现程度的基因。如果本身具有同一表型效应则和累加基因没有区别。
⑤抑制基因。一个基因发生突变后使另一突变基因的表型效应消失而恢复野生型表型,称前一基因为后一基因的抑制基因。如果前一基因本身具有表型效应则抑制基因和异位显性基因没有区别。
⑥调节基因。一个基因如果对另一个或几个基因具有阻遏作用或激活作用则称该基因为调节基因。调节基因通过对被调节的结构基因转录的控制而发挥作用。具有阻遏作用的调节基因不同于抑制基因,因为抑制基因作用于突变基因而且本身就是突变基因,调节基因则作用于野生型基因而且本身也是野生型基因。
⑦微效多基因。影响同一性状的基因为数较多,以致无法在杂交子代中明显地区分它们的类型,这些基因统称为微效多基因或称多基因。
⑧背景基因型。从理论上看,任何一个基因的作用都要受到同一细胞中其他基因的影响。除了人们正在研究的少数基因以外,其余的全部基因构成所谓的背景基因型或称残余基因型。
编辑本段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1932年H.J.马勒依据突变型基因与野生型等位基因的关系归纳为无效基因、亚效基因、超效基因、新效基因和反效基因。
①无效基因。不能产生野生型表型的、完全失去活性的突变型基因。一般的无效基因却能通过回复突变而成为野生型基因。
②亚效基因。表型效应在性质上相同于野生型,可是在程度上次于野生型的突变型基因。
③超效基因。表型效应超过野生型等位基因的突变型基因。
④新效基因。产生野生型等位基因所没有的新性状的突变型基因。
⑤反效基因。作用和野生型等位基因相对抗的突变型基因。
⑥镶嵌显性。对于某一性状来讲,一个等位基因影响身体的一个部分,另一等位基因则影响身体的另一部分,而在杂合体中两个部分都受到影响的现象称为镶嵌显性。
Ⅶ 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怎么画
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见下表所示: 数据库名 BIND DIP IntAct InterDom MINT STRING HPRD HPID MPPI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预测方法很非常多,以下作了简单的介绍 1) 系统发生谱 这个方法基于如下假定:功能相关的(functionally related)基因,在一组。
Ⅷ 简述基因之间相互作用的种类和具体类型
1.互补效应(complementary effect)
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分别处于纯合显性或杂合显性状态时共同决定一种性状的发育;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F2产生9:7的比例.
2.积加效应(additive effect)
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能分别表示相似的性状,两种基因均为隐性时又表现为另一种性状,F2产生9:6:1的比例.
3.重叠效应(plicate effect)
两对或多对独立基因对表现型能产生相同的影响,F2产生15:1的比例.重叠作用也称重复作用,只要有一个显性重叠基因存在,该性状就能表现.
重叠基因:表现相同作用的基因.
4.显性上位作用(epistatic dominance)
上位性: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共同对一对性状发生作用,其中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遮盖作用;
下位性:与上述情形相反,即后者被前者所遮盖.
显性上位:起遮盖作用的基因是显性基因,F2的分离比例为12:3:1.
5.隐性上位作用(epistatic recessiveness)
在两对互作的基因中,其中一对隐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起上位性作用,F2的分离比例为9:3:4.
此上位作用与显性作用不同,上位性作用发生于两对不同等位基因之间,而显性作用则发生于同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之间.
6.抑制作用(inhibiting effect)
显性抑制作用:
在两对独立基因中,其中一对显性基因,本身并不控制性状的表现.但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抑制作用,称这对基因为显性抑制基因.F2的分离比例为13:3.
Ⅸ 基因互作的介绍
基因互作是指非等位基因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影响同一性状表现的现象。广义上,基因互作可分为基因内互作和基因间互作。基因内互作是指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作用。基因间互作是指不同位点非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互补,抑制,上位性等。
Ⅹ cytoscape绘制某类基因的互作关系,需要什么输入文件
就是一个txt文件就可以,一共三列,第一列和第三列是互作的点,第二列是互作的方式,如果只有一种互作方式可以不要第二列,如果想标出不同种类的点再导入点属性文件,两列,第一列是点,第二列是点的类别,一般用1,2,3表示,只想画图的话不需要插件,如果要做分析可以下相应的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