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17.4%青少年遭受过网络暴力,我们在遇到网络暴力的时候该怎么办
专家表示17.4%青少年遭受过网络暴力的伤害,我们遭遇到网络暴力的时候应该这样做:
一、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网络暴力其实就是人们在互联网账号上发布的具有侮辱、伤害、煽动或者不符合事实的各种文字视频等信息,这种暴力会给受害者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严重的还会导致被网暴的对象出现抑郁、轻生等严重后果。
因此我们遭遇到网暴的时候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被负面言论等影响自己的心情,保持情绪方面的平稳,避免自己钻牛角尖。
‘贰’ 遇到网络暴力,要如何处理
此处说说法律上的解决方法。遇到网络暴力后,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处理:
第一,保存网络暴力的证据。遇到网络暴力后,应该第一时间收集保存证据,有利于后续的举报和诉讼行为,可以委托律师协助收集和保全证据。必要的时候进行公证证据保全,更容易得到认可。
第二,对行为人的账号拉黑,对于可以自行删除的评论先删除,如果不可以删除的,向平台举报。减少对自己的不良影响。
第三,如果网络暴力行为已经构成侮辱、诽谤、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寻衅滋事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其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
第四,除了向公安机关报案外,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向互联网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消费者协会等部门进行投诉举报。
第五,根据收集的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遇到网络暴力后,可以及时委托律师帮助维权,律师会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坏人之所以猖狂,是因为好人的沉默。面对网络暴力行为,要及时采取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叁’ 学生受到网络暴力该怎么办
法律分析:学生受到网络暴力的,应及时与父母师长沟通,寻求帮助。父母可在区分该行为的性质基础上实施相应行为。如该网络暴力行为构成侵权的,可及时通知网络服务提供商删除相关侵权信息。如构成侮辱诽谤罪的,可以寻求公安机关的帮助,提起刑事自诉。同时,应该加强学生以及未成年人的网络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和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增强未成年人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宣传教育,培养和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增强未成年人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
‘肆’ 网络暴力辱骂如何处理
法律分析:1、与骂人者进行沟通,双方协商解决,避免矛盾激化,通知相关网站,要求删除相关辱骂网帖。
2、报警处理,要求警方介入调查处理。
3、在网络上辱骂他人属于侵权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五条,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九百九十五条 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伍’ 校园暴力事件如何处理
1、生命安全第一的原则
人的生命和人身安全是至高无上的。在校园暴力事件中,很可能已发生或即将发生学生的人身伤害,甚至危及学生的生命。因此,对校园暴力的处理,应该首先考虑立即停止暴力的实施,查验是否有学生受到伤害,并考虑立即抢救受伤者,然后再考虑对暴力事件本身的处理。
2、即时性原则
应该做事到到达暴力现场的即时性;对正在实施的暴力事件制止的即时性;对暴力事件信息沟通的即时性;对暴力事件处理的即时性。
3、综合各方力量处理的原则
对暴力事件处理,应该运用学校集体的力量解决,最忌相互推诿、相互指责、分崩离析、做旁观状;特别严重的暴力事件应该争取地方公安、政府、家长、邻校的力量解决。
4、跳出冲突情景处理的原则
应该立即驱散暴力事件的现场,将施暴和受暴双方带回学校处理,切忌在情绪激动、场面混乱的暴力现场处理问题;尽量让施暴和受暴双方情绪稳定后再作处理;教育工作者也要跳出冲突情景,充分了解事实真相后,再冷静、理性处理问题。
5、多方沟通的原则
在第一现场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将暴力事件的信息向学校保卫处(学校保安)、向学生工作处(政教处)、学校领导汇报;学校应该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对于事态严重的暴力事件,学校应该向上级主管部门、当地派出所汇报;对于已经产生社会影响的暴力事件,学校应该及时和新闻单位沟通,避而不见、推诿责任、掩盖事实只会引起新闻单位对事件的进一步深挖和谣言四起;对事件的调查、处理,学校可以通过对当事人比较熟悉的人、关系好的人、有权威的人、当事人比较敬畏的人,与双方当事人进行交流、沟通,安定他们的情绪,了解事件的真相,使双方明辩是否、明确责任。
校园暴力一般指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言语羞辱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行为等,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校园欺凌分为单人实施的暴力,少数人数暴力,和多人 实施暴力。实施环境地区多为校园周边或人少僻静处。
近些年来在应试教育的冲击下,许多学校重视知识教育,轻视法制与规则教育,忽视生命、尊重与心理教育 ,由于很多国家实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受害者会长期受到欺凌。在欺凌过程中,欺凌者会对受害者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调查显示;校园暴力比较主要原因校园的霸王们,他们社会有保护伞,欺负同学恐吓同学,殴打比较不听话同学。
‘陆’ 校园暴力事件应当如何解决
应对校园暴力要依法综合施策。
每一起校园暴力事件被曝光后,在引起众怒的同时,也引发各方讨论。有介绍国外在防治青少年暴力问题上的经验,有呼吁在刑罚上对低龄重罪作出回应,有从社会教育角度进行建议等。可以说,基本上囊括了在应对类似事件上的可以期待的办法,但却并未阻止事件的继续发生。
问题到底在哪?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这类事件中的绝大多数当事人,包括施暴者和受害者,都处于一种“隐身状态”。他们要么被描述为未成年的学生,要么被强调已经不属于在校生,要么被回应称已经接受心理治疗或心理干预。
必须承认,当事人的“失声”,与双方的未成年人身份有重要关系。比如有可能是在家人的保护下拒绝接受采访,也有可能是媒体从新闻伦理的角度而主动选择回避。
但从检讨事故发生机制,真正让未成年双方都能从“暴力阴影”中走出来,乃至让社会更好地吸取教训,听取当事人的声音,了解他们的行为动机,是必不可少的。
(6)警方对校园网络暴力如何处理扩展阅读:
没有可以复制的青春,同样没有完全相同的校园暴力事件——尽管其中或许有着太多的共因可寻。因为,每一起事件中的“主角”,若总是面目模糊的“施暴者”与“受害者”,很可能意味着对他们的拯救与干预是隔靴搔痒式的。事件成因越复杂,在寻求解决办法上,越需要耐心和见微知着,如此才能真正找出规律与破解良方。
在校园暴力中,最让人担心的地方还在于施暴者年龄的趋小化。社会分化的加剧、离婚率的上升与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人口流动导致的家庭碎片化、基于学校规模扩大而产生的陌生感、网络暴力与情色小说的渲染、食品营养水平的提升等。
一方面在精神层面移植了成人世界的男女关系,另外一方面还为身体的早熟准备了客观载体。但心理的稚嫩,却难以在思想领域驾驭身体的需求,也难以消解恋爱挫折带来的情感压力,更难以在困惑时得到家长的关怀。
‘柒’ 校园暴力被施暴者发现怎么办
文 | 两口育儿(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老师、家长和学生每天都在为上学做准备,每个人都希望对校园暴力的恐惧不是他们主要关心的问题。可悲的是,这样或那样的暴力行为在今天的许多学校中随处可见。
在一项对浙江宁波市25所高中,2018届毕业的学生,关于校园暴力问题调查中,浙江大学社会学的张教授发现:虽然绝大部分学生在学校感到安全,但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同时也表示,或多或少听说过身边的校园暴力事件。
学生们的看法准确吗?
校园暴力有多普遍?
孩子们在学校安全吗?
家长和教师又该如何确保每个学生的安全呢?
什么是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包括学生之间口头上的争吵和身体上的冲突,它不是普通的争吵,一般是指一方对另一方不平等的欺凌,被欺负的学生经常感到威胁和无力。
校园暴力还通过电子手段或社交媒体、威胁或团伙活动进行欺凌,也可以定义为在上学、放学回家的路上发生的身体或言语冲突,通常发生在小学和中学阶段。
虽然校园暴力行为具有很强的破坏性和持久性,但它也可能很微妙,以至于老师们都没有意识到。由于欺凌会导致被欺负的学生出现长期的心理、情感和身体问题,因此,认识欺凌的迹象以及如何与之对抗是非常重要的。
校园暴力的类型
直接暴力
它是语言暴力和身体暴力的结合。
语言暴力包括口头威胁或以文字的形式威胁,(比如:在被欺负的学生课桌和书本上写侮辱性的话),这是对被欺负学生的情感伤害。
身体暴力包括伤害学生的身体或勒索他们的财物。直接暴力的一个例子是殴打同学,同时使用粗鲁的语言辱骂他们。
间接暴力
它主要是口头上的,在学校里经常发生。这种行为的例子是一个学生散布关于另一个学生的虚假信息,意图对他造成羞辱。
网络暴力
科技的发展把恃强凌弱带到了互联网上。网络暴力是指学生使用QQ空间或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体平台,在上面撰写对被欺凌学生的不实和侮辱的内容。
网络暴力的另一种常见形式是在未经被欺负学生同意的情况下分享他们的私人照片或视频。这种形式的欺凌更加隐蔽,经常发生在学校之外,因此老师更难发现和解决。
事实上在听到关于校园暴力事件的消息后,很多学生无论他们年龄多大或在哪里上学,都很自然会担心这类事件是否有一天,会发生在他们自己或他们的朋友身上。当这样的事情发生时,感到悲伤和焦虑是正常的。
为什么会发生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的成因其实并不容易理解,很多人会想当然的认为:欺负人的学生天生就很暴力,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原因。
有些学生只是在模仿他们在家里、在街上、在电子游戏、电影或者电视中看到的行为。
有些学生正在应对心理健康问题,比如躁郁症。
有时候施暴者反而是之前校园暴力的受害者,他们忍受到了极限,反而会开始以暴制暴然后失去控制。
有些时候校园暴力的施暴者,他们并不是本能的想去做这件事,只是如果不做,他们认为可能会被孤立,被同龄人排斥。
校园暴力的影响?
受欺负的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可能会很差,因为他们对学校的兴趣和参与度降低了,而且可能会发生不明原因的自我毁灭行为。
情绪方面的影响包括自卑、失眠、抑郁和自杀想法。此外,受欺负的学生患胃病或头痛等健康问题的几率是普通学生的两倍。校园暴力不仅影响学生,也会影响他们的家人和同学。
被欺凌学生的父母也会感到无助和困惑,可能会经历抑郁、焦虑和压力相关的疾病。有些父母如果觉得自己没有保护好孩子,就会过度保护他们。
被欺负学生的朋友和同学可能会觉得无力帮助他们,为没有站出来帮助他们而内疚,并且害怕成为下一个目标。
校园暴力会在很多方面影响孩子,因此,解决校园暴力问题是非常必要的。然而,不能光靠学校的老师单独解决这个问题,防止校园暴力也需要家长的参与。
家长在防止校园暴力中可以做什么?
1、从交谈开始
尽管研究表明,父母往往是最后一个知道“孩子何时被欺负或曾经欺负过别人”的人,但家长可以通过每天与孩子谈论他们的社交生活来打破这一趋势。
家长可以问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比如和谁一起吃午饭,课间休息时做了什么,从学校回家的路上发生了什么。
2、警惕危险信号
许多孩子在被欺负时选择不告诉任何人,因此,作为家长必须能够识别出孩子被欺负的可能迹象。
比如:孩子开始逃避上学,成绩下降。
这都是校园暴力可能正在发生的危险信号。此外,被欺负的孩子可能会经历情绪、性格、饮食习惯方面的变化。
3、养成健康心态
家长让孩子养成一种反暴力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不仅仅包括教孩子不要打、推或逗其他孩子。家长应该通过教育使孩子们应该明白,中伤别人、开伤人的玩笑和散布谣言也是不对的。
4、教孩子如何应对
家长应该教给孩子一些对付校园暴力的方法,比如:需要告诉家长,或者用坚定的声音告诉施暴者停止暴力行为,家长也应该教孩子在看到校园暴力时应该怎么做。
研究表明,当大多数孩子看到别人被欺负时,他们会感到内疚和无能为力。家长应该及时为他们提供如何处理这些困难情况的办法。
5、熟悉学校的政策
在孩子的学校里,家长要搞清楚如果发生校园暴力学校是如何处理的,这一点很重要。
这样家长不仅知道如果发生什么事应该去学校找谁负责对接,而且对校园暴力情况的处理方式也有明确的预期。
6、报告校园暴力事件
如果孩子被欺负了,家长应该联系学校的工作人员,并亲自去见他们。通过举行面对面的会议,家长要表明决心看到这个问题得到解决。
家长还应该记录暴力事件发生的具体情形,以防情况升级需要联系执法部门。
7、成立家长委员会
当许多家长致力于预防校园暴力的行为时,这通常会更成功。
组成一个家长委员会来预防和解决这个问题,定期开会,集思广益,然后,适当的与学校的老师和工作人员分享想法,并提出帮助实施这些想法的举措。
8、花时间呆在学校
如果家长的日程允许,尽量参加学校的活动和做志愿者的机会。
学校的老师是有限的,无法随时随地监管学生。因此,孩子在操场上和上厕所的路上,可能会受到较少的监督,有时仅仅有一个成年人在身边就足以阻止校园暴力的发生。
【文章结语】
记住,校园暴力并不是童年的正常现象。恃强凌弱会影响每个人,作为一个家长,必须要有能力做点什么。#母婴联盟
‘捌’ 遭遇校园暴力,报警后,警察会怎样处理
如果遭遇了校园暴力,是根据事情发展的严重性,警察会有相应的处理,首先是批评教育,然后是联合学校一起对孩子监督监管,严重的,还会被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