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外国人为什么喜欢看中国的网络小说
当代网络文学为主营内容的网站上,可见众多外国读者“追更”仙侠、玄幻、言情等小说的盛况:众多的翻译组每天都会上传无数英语文本,而欧美“宅男”们则认真地为自己喜欢/讨厌的书撰写着大段的评论。
㈡ 看看西方人是怎样看待中国的
1.你最惊讶的事情是什么?
到了西方,刚结识的外国同事、朋友或老师最喜欢问的一个问题就是:"你到了我们国家,最令你震惊和奇怪的事情是什么?"如果我们要以诚实的态度去回答这个问题的话,那答案应该是:这里的一切和我的想象差不多。原因很简单,今天的中国人通过报刊、电视、电影、因特网等媒介对西方的政治、文化、生活有翔实的了解,来到国外,除了一时语言还有所不适应以外,真的怎么也体会不到Culture Shock("文化震撼")。许多外国朋友对这个答案自然很不过瘾。以他们对中国的了解,觉得你们来自"黄土地"上那个至今还"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穷乡僻壤,乍一到我们这灯红酒绿的发达世界一定觉得头晕目眩,有很多感触吧!
2.北京什么时候"改名"的?
出国在外,总是有外国人问"Peking"("北京"过去在英文中的通常拼法)什么时候被改成"Beijing"("北京"的汉语拼音,现已经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拼法)的。对这个问题,我总是胸有成竹地答道:北京就是北京,从来就没改过名,只是拼音的方式改用中国汉语拼音。可就有一次,一位略通汉语的法国人接着问:那为什么"中国"不用汉语拼成zhongguo"在国外通用呢?我一时语塞。是啊,"中国"在英文里是"China",在法文里是"Chine"(发音"士因呢"),在阿拉伯语中是"思因",在泰语中是"今",还真就是没有叫"Zhongguo"(中国)或是"Zhonghua"(中华)的。不过不要着急,将来台湾回归祖国,统一以后的中国的外文名称说不定就叫Zhongguo。
3.狗肉好吃吗?
刚到巴黎时,有法国人问:你喜欢吃狗肉吗?我那时初出神州,不知道这是一个陷阱:不论我怎么回答,我都承认了吃狗肉这个事实,而这正是他想达到的目的。在这些外国人看来,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你们怎忍食而啖之!?不过,我很难告诉外国人,狗儿在中国虽然一样可以看家、破案、陪主人,但是地位却不高,名声也不大好。比如我们中国人在贬低他人时常说"狗仗人势"、"走狗"、"臭狗屎"等等。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吃点这"狗东西"的肉也算不上什么吧。当然在老外面前千万不要夸耀鱼翅熊掌燕窝,免得担上虐待动物的罪名。
4.用筷子怎么喝汤?
许多老外下功夫练习使用筷子,到了中国餐馆就拒绝用刀叉,说是不使用筷子就吃不出中餐的滋味。可是有一件事许多外国人始终搞不明白,那就是用筷子怎么喝汤?我听见有老外自作聪明地说一定是有一种像吸管那样的筷子,平时夹菜吃饭,喝汤的时候就放在嘴里吸。我告诉他们,中国人喝汤的时候把筷子放在一边,或用勺子喝,或端起碗喝。外国人听了似信非信:就这么简单?
5.哪个是姓,哪个是名?
对我们中国人而言,姓在前名在后,很符合逻辑。而西方人则不然,要先说名字,然后再说姓。所以外国人见了中国人的名字,不知所以然,往往要问:那个是姓,那个是名?回答当然是:我的前面的名字是姓,后面的名字是名字。别看这么简单,用英语说就罗嗦了,老外总是弄混。所以现在好多中国人出国后自报家名时干脆把姓名颠倒。
6.你不高兴吗?
记得那次去法国,在戴高乐机场有法国朋友来接,张牙舞爪,连亲带吻,夸张的动作好像几辈子没见面。同时来接机的还有在巴黎的中国同学,老乡遇老乡,虽然是两眼泪汪汪,但仅仅是握握手而已,脸上却平静如水。这令老外大为不解:难道你们不高兴吗?怎么跟外国人解释呢?中国人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主要指心情的愉悦,而不是嘻嘻哈哈的外在表现。当然,凡事总有个例外。我的一位中国朋友爱说爱笑,表情发达,虽然也是黑眼睛、黑头发和黄皮肤,但是总是有洋人打听她是美国还是拉美哪个国家的人?
7.你有没有"关系"?
中文"关系"(guanxi)一词已经成为打入西方语汇的少数中文词之一。有一次我在一家出口公司申请职位,公司人事主管以神秘的口吻问我:"在中国有没有'关系'?"实际上,西方人与中国人一样讲究关系。我的一位美国朋友告诉我,美国人从小学起就知道"KISSING-UP",类似于中文的"溜须拍马",专门用来取悦老师拉关系,以"提高"课程分数。有一次,一位美籍华人试图说服我中国人所说的"关系"和美国人心目中的"关系"还是不一样。他举了个例子:假设比尔·盖茨介绍一个年轻人到另一家电脑公司去工作,如果这是家美国公司,那么那美国老板会想盖茨介绍来的人,素质一定不错,留下;如果这是家中国公司,中国老板会想这可是盖茨介绍来的人,我不雇用他岂不是太不给人家面子了吗?
8.为什么中文这么难?
许多外国人对中国文化感兴趣,想学中文。但是往往练了一会儿"妈、麻、马、骂"以后就有点泄气:"为什么中文这么难?"中文对西方人来说有点难不假,但更要命的是西方人学中文有严重的心理障碍。在他们的语汇中,往往用"中文"这个词泛指不可理喻之事、或看着新鲜但又没有多少实用价值的东西。英语里有"中国迷宫"(CHINESE PUZZLE)的说法,任何晦涩难懂的事都可以用这个词形容。另外,"中国盒子"(CHINESE BOXES)原指大盒子套一串小盒子的中国小玩艺儿,现引喻复杂之事;"中国拷贝"(CHINESECOPY)这个词指一个把原件缺点和疵点都完满地复制的拷贝方式。记得我在法国读书时一次考试,卷子发下来后,只听旁边的法国同学嘟囔"C'EST DUCHINOIS"("这简直是中文!")。
9.你会功夫吗?
走在国外的街头,时不时一些外国人会莫名其妙地突然冲你划拳踢腿,嘴里含混不清地说:kongfu(功夫)或者JackieChang(成龙的外文名)。原来这是些功夫爱好者,想与中国人交流一下体会。一旦聊起来,他们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会功夫吗?"在许多外国人眼里,中国人从小就练功夫,虽然不一定能像成龙那样飞檐走壁,但是对付个把地痞流氓还是绰绰有余。有一次我到非洲的坦桑尼亚出差,晚饭后想在达累斯萨拉姆的街头遛弯。出去之前问旅馆服务人员外面治安如何,有没有危险。那黑人看看我,说:有你在就不危险。因为当地人认为中国人个个功夫了得,惹不起。
10.有清凉油吗?
出国准备行装带点什么东西是很费思量的事。除了个人日常用品,总还是想带点有特色的纪念品,与外国朋友交往的时候用得上。比如双面绣、折叠扇、邮票、手绢之类都不失为良好的选择。以我个人的经验,最好再带上几大盒清凉油。不知为什么,清凉油这东西国外没有厂家生产,似乎也没有店家从中国进口销售。外国人一般比较喜欢薄荷的味道,再加上清凉油有祛痒提神的奇效,尤其受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朋友的宠爱。许多外国人见了中国人都问:"有清凉油吗?"我的一位朋友最近去拉美的一个小国,进海关的时候,边防警察仔细看了看护照,确认是中国人以后,突然伸出手来,嘴里念念叨叨,似乎要什么补充证件:"清凉油……"。这位朋友顺手从口袋里掏出一盒清凉油递过去,顺利进关,皆大欢喜。
㈢ 中国网络现状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
老外看中国网络现状 第一点:中国人口大国,财富积累日渐增多,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成为互联网使用大户不足为奇。分析:中国是人口大国,他们所说成为互联网使用大户不足为奇。笔者也同意他们的观点没有异议。第二点:中国互联网使用模式却与众不同。西方的网上行为改变了现有商业模式,创造出新商业。相比之下,中国的互联网用来填补空白、提供通过其它方式无法获取的内容。这一点在年轻人身上表现突出。70%的中国互联网用户年龄在30岁以下,与美国网民年龄构成刚好相反。中国网民对娱乐消遣和社会交往有着强烈需求。分析:中国互联网使用模式与众不同,这点可以很容易看出。很多互联网外资企业想闯进中国互联网市场,最终很多都是以失败告终。拿熟悉的外资企业来说,谷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李开复从接手谷歌中国开始,曾有多少人在幸灾乐祸谷歌可能的水土不服,因为“水土不服”,雅虎、EBAY都相继言败,落得并购的命运。也难怪李开复说:“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Google在中国市场的成功也有五千年的耐心。”不知道中国人有没有5000年耐心期待谷歌的成功。至于网民年龄段,这个可能跟中国文化有着密切的相关,年龄偏小也是社会环境的主要因素。第三点:互联网在中国究竟被用来做什么?最明显的用途是传播免费盗版电影、电视节目和音乐。尽管中国政府不断打击盗版行为,但很难找到盗版国外媒体的源头。中国政府一直为盗版问题头疼不已。免费流入的国外资源可能阻碍中国国内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分析:可以肯定地说,中国传播免费盗版电影、电视节目和音乐这个现象确实存在,在监管方面也是一个难题。有一点十分不赞同的就是中国的互联网主要用途不是用来传播盗版。虽然中国互联网发展不是很久,但是出色的企业还是很多,而且有些企业在国际上声望还是很大,不过中国在互联网盗版方面确实需要着手抓一抓了。第四点:中国互联网盈利的最大市场是向手机用户发送移动梦网内容。中国有超过5亿的手机用户,是美国、日本、德国和英国使用人数的总和。近一半多的手机用户都向移动梦网门户网站定制了手机铃声、笑话和图片。每下载一次这些内容花费几分钱,费用中大部分流向门户网站,手机运营商则通过人们转发笑话、图片等获利。一次下载费用虽少,但数亿用户数次行为的累积足以形成不菲收入。分析:可以说人口多有时候也是一种优势,当然不是绝对。目前而言中国不仅仅是移动梦网内容和短信收录,在网络广告和电子商务上都在逐步影响着人们生活,因此在中国互联网市场在逐步走向国际化轨道。第五点:在线游戏是互联网使用的另一重要领域。这些游戏在中国迅速风靡,许多人受到影响耽误工作和学业,令政府忧心忡忡。仅几家大型网络游戏供应商的几款游戏就拥有玩家数亿。分析:这个说法完全符合目前的情况,网游在中国已经是众所周知的暴利行业。不可否认,许多人确实受到影响耽误工作和学业。也难怪一提及网游家长们就特别紧张,带着愤怒对网游运营商的不满。制定相关的法规也许是该进行的时候了,目前已经有地方政府考虑制定有关网络游戏的地方性法规。任何一个产业的存在,都具有其合理性。虽然从目前看,网络游戏的负面影响远远超过其正面。但是强制性地禁止一个产业的运营,是不现实,网络游戏的规范需要一个过程。第六点:一些网站还经常提供各色闲杂新闻,偶尔夹杂荤段子,时时行走在法律边缘。美国职业篮球联赛和英国足球联赛风靡网上,与其绑定的动态广告也成为中国国内新兴产业。分析:最近的华南虎和不雅照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但这些事件只是媒体反映事实的真相,是媒体的传播权利和大众的自由言论,本人并不认为是一种行走在法律边缘。对于非法图片传播,当然是一个违法的行为,是必须杜绝的行为。要把中国的网络发展成为健康,不仅仅是企业,个人,也需要国家出台相关的互联网法规条文,目前中国互联网法规还属于空白。第七点:最具动态,也是网络外行最难理解的内容是网络社区。网络社区为用户提供即时信息服务和网上社交。分析:理解也好,不理解也好,我认为中国互联网的特色就是网络社区,其互动性极强。中国互联网的未来是社区化,众多巨头纷纷加大社区的投入,证明了网络社区化越来越受人关注。随着网民上网的行为模式正逐步向互动交流转变,社区平台的应用越来越深入广泛,未来的成功的商业模式,都将建立在社区基础之上。
㈣ 外国人如何看待中国的网络玄幻小说
外国人很少知道中国的小说,中国不论是电视电影还是小说在国外都非常小'众,所以谈不上外国人怎么看中国的玄幻小说 他们连知道都不知道,谈何了解看法呢,据我所知外国人特别是欧美日本这些发达国家地区的人们对中国小说根本不感兴趣,不屑了解。你如果想跟对方讨论,对方是兴趣缺缺的,就像你会想了解越南的小说吗,你对柬埔寨的小说什么看法?
但是虽然小众,我们的玄幻小说在国外也是有人知道的,比如起点在外网就有一个专门的翻译国内小说的网站,其实浏览的人很少,但是也有读者催更,你要是想看这些读者催更的评论,可以去龙腾网搜索一下,龙腾网是专门翻译国外评论的网站,就是有的帖子要钱看,有的是免费看,你看看不花钱的那种,有的免费的帖子翻译的评论还是非常良心的。
总结一下,我们文化传播工作做的确实不咋地,明明我国文化深厚,有底蕴,有那么多人才,外国人却不了解我们,真的很可惜。这里就得佩服韩国了,弹丸小国,但是韩流在国外粉丝众多,对韩国印象就是美美美,帅帅帅,发达。
其实我国不缺这些人才 比如很火的抖音,国内的很多抖音视频合集被盗视频发到到外网,遮掉抖音水印,假装是韩国日本的视频,视频点击率都很高,都是夸韩国日本人好可爱好发达阿,其实都是中国人拍的,但是没有几个评论认为这是中国的,唉。
㈤ 外国人如何看待中国的网络小说
每个国家的文化都不一样,写作的网络小说也是不一样的。不管哪个国家都会有比较精彩的小说作品,相信外国人看中国的网络小说也会有不同的感官。
㈥ 中国网络小说异常繁荣,真的有外国网友看我国的网络小说吗
肯定有看的啊,只是虽然很受欢迎,但是也应该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高吧。毕竟从洋务运动开始我们就向西方学习他们的文化技术,像那种世界名着几乎没有中国的,在某些方面,我们还是有所欠缺的吧,不过网文算是我们中国自己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在国内也是很受大家的追捧。
曾经有一则新闻报道称,一个美国小伙子,因为沉迷于中国小说而戒掉了毒瘾。“过去我回家后只想着吸毒,现在我回家后满脑子想的都是中国小说。”美国小伙凯文·卡扎德这样说。这则新闻引发大家的广泛关注,中国网络小说竟如此强大,让老外如此着迷。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中国的网文小说在外国还是有很大的一批粉丝的。
我们中国是有着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的国家,有着深厚的文学底蕴。如果把中国的网文小说翻译成英文或者其他语言的图书,不了解我们中国文化的人肯定不能有一个很好的体验感。而且我们中国有多年来形成的歇后语等,这些都不是很好翻译的,有些翻译过去就不是原来的那种语境了,文章的流畅度大打折扣,这也是导致中国网络小说在国外收到限制一个因素。不过,这么好看的中国网络小说,自然是有很多的外国人观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