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安全 > 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

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

发布时间:2022-06-05 19:49:46

❶ 求教目前世界范围内网络安全方面的最新进展与研究热点

【热心相助】
国内外网络安全技术研究现状
1.国外网络安全技术的现状
(1)构建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针对未来网络信息战和各种网络威胁、安全隐患越来越暴露的安全问题。新的安全需求、新的网络环境、新的威胁,促使美国和其他很多发达国家为具体的技术建立一个以深度防御为特点的整体网络安全平台——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2)改进常用安全防护技术
美国等国家对入侵检测、漏洞扫描、入侵防御技术、防火墙技术、病毒防御、访问控制、身份认证等传统的网络安全技术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改进其实现技术,为国防等重要机构研发了新型的智能入侵防御系统、检测系统、漏洞扫描系统、防火墙等多种安全产品。
另外,美国等发达国家还结合生物识别、PKI和智能卡技术研究访问控制技术。美国军队将生物测量技术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重点。从美国发生了恐怖袭击事件,进一步意识到生物识别技术在信息安全领域的潜力。除利用指纹、声音成功鉴别身份外,还发展了远距人脸扫描和远距虹膜扫描的技术,避免了传统识别方法易丢失、易欺骗等许多缺陷。
(3)强化云安全信息关联分析
目前,针对各种更加复杂及频繁的网络攻击,加强对单个入侵监测系统数据和漏洞扫描分析等层次的云安全技术的研究,及时地将不同安全设备、不同地区的信息进行关联性分析,快速而深入地掌握攻击者的攻击策略等信息。美国在捕获攻击信息和扫描系统弱点等传统技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4)加强安全产品测评技术
系统安全评估技术包括安全产品评估和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性评估技校。
美国受恐怖袭击“9.11”事件以来,进一步加强了安全产品测评技术,军队的网络安全产品逐步采用在网络安全技术上有竞争力的产品,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安全测试和安全等级的划分,作为选择的重要依据。
(5)提高网络生存(抗毁)技术
美军注重研究当网络系统受到攻击或遭遇突发事件、面临失效的威胁时,尽快使系统关键部分能够继续提供关键服务,并能尽快恢复所有或部分服务。结合系统安全技术,从系统整体考虑安全问题,是网络系统更具有韧性、抗毁性,从而达到提高系统安全性的目的。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进程的基本控制技术、容错服务、失效检测和失效分类、服务分布式技术、服务高可靠性控制、可靠性管理、服务再协商技术。
(6)优化应急响应技术
在美国“9.11” 袭击事件五角大楼被炸的灾难性事件中,应急响应技术在网络安全体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仅在遭受袭击后几小时就基本成功地恢复其网络系统的正常运作,主要是得益于事前在西海岸的数据备份和有效的远程恢复技术。在技术上有所准备,是美军五角大楼的信息系统得以避免致命破坏的重要原因。
(7)新密码技术的研究
美国政府在进一步加强传统密码技术研究的同时,研究和应用改进新椭圆曲线和AES等对称密码,积极进行量子密码新技术的研究。量子技术在密码学上的应用分为两类:一是利用量子计算机对传统密码体制进行分析;二是利用单光子的测不准原理在光纤一级实现密钥管理和信息加密,即量子密码学。
2. 我国网络安全技术方面的差距
虽然,我国对网络安全技术方面的研究取得一些新成果,但是,与先进的发达国家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应用等方面相比还有差距,需要尽快赶上,否则“被动就要挨打”。
(1)安全意识差,忽视风险分析
目前,我国较多企事业机构在进行构建及实施网络信息系统前,经常忽略或简化风险分析,导致无法全面地认识系统存在的威胁,很可能导致安全策略、防护方案脱离实际。
(2)急需自主研发的关键技术
现在,我国计算机软硬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等关键技术严重依赖国外,而且缺乏网络传输专用安全协议,这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风险和缺陷,一旦发生信息战时,非国产的芯片、操作系统都有可能成为敌方利用的工具。所以,急需进行操作系统等安全化研究,并加强专用协议的研究,增强内部信息传输的保密性。
对于已有的安全技术体系,包括访问控制技术体系、认证授权技术体系、安全DNS体系、IA工具集合、公钥基础设施PKI技术体系等,应该制订持续性发展研究计划,不断发展完善,为网络安全保障充分发挥更大的作用。
(3)安全检测薄弱
网络安全检测与防御是网络信息有效保障的动态措施,通过入侵检测与防御、漏洞扫描等手段,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检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安全问题,进行安全预警,对安全漏洞进行修补加固,防止发生重大网络安全事故。
我国在安全检测与防御方面比较薄弱,应研究将入侵检测与防御、漏洞扫描、路由等技术相结合,实现跨越多边界的网络入侵攻击事件的检测、防御、追踪和取证。
(4)安全测试与评估不完善
如测试评估的标准还不完整,测试评估的自动化工具匮乏,测试评估的手段不全面,渗透性测试的技术方法贫乏,尤其在评估网络整体安全性方面几乎空白。
(5)应急响应能力弱
应急响应就是对网络系统遭受的意外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其应急响应能力是衡量系统生存性的重要指标。网络系统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系统必须具备应急响应能力,使系统的损失降至最低,保证系统能够维持最必需的服务,以便进行系统恢复。
我国应急处理的能力较弱,缺乏系统性,对系统存在的脆弱性、漏洞、入侵、安全突发事件等相关知识研究不够深入。特别是在跟踪定位、现场取证、攻击隔离等方面的技术,缺乏研究和相应的产品。
(6)需要强化系统恢复技术
网络系统恢复指系统在遭受破坏后,能够恢复为可用状态或仍然维持最基本服务的能力。我国在网络系统恢复方面的工作,主要从系统可靠性角度进行考虑,以磁盘镜像备份、数据备份为主,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然而,系统可恢复性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当系统遭受毁灭性破坏后的恢复能力,包括整个运行系统的恢复和数据信息的恢复等。在这方面的研究明显存在差距,应注重相关远程备份、异地备份与恢复技术的研究,包括研究远程备份中数据一致性、完整性、访问控制等关键技术。
参考资料主要网站
[ 1 ] IT专家网 http://security.ctocio.com.cn/
[ 2 ] 中国IT实验室 http://download.chinaitlab.com/
[ 3 ] 安全中国 http://www.anqn.com/jiamijiemi/
[ 4 ] 中国计算机安全 http://www.infosec.org.cn/
[ 5 ] 51CTO技术论坛 http://www.51cto.com/html/
[ 6 ] 毒霸信息安全网 http://news.ba.net/secure/2006/06/07/84794.shtml
[ 7 ] 金山客户服务中心 http://kefu.xoyo.com/index.php?game=ba
[ 8 ] 中国安全网 http://www.securitycn.net/
[ 9 ] IT安全世界 http://www.itcso.com/

❷ 分析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主要应用和发展趋势

【问题解答】
1.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主要应用(参见:清华大学出版社《网络安全实用技术》)
计算机网络安全(简称网络安全)是指通过采用各种技术和管理措施,使网络系统正常运行,从而确保网络数据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网络安全的具体含义会随着“角度”的变化而变化。比如:从用户(个人、企业等)的角度来说,他们希望涉及个人隐私或商业利益的信息在网络上传输时受到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的保护。
网络啊安全技术的主要应用,包括:
物理措施:例如,保护网络关键设备(如交换机、大型计算机等),制定严格的网络安全规章制度,采取防辐射、防火以及安装不间断电源(UPS)等措施。
访问控制:对用户访问网络资源的权限进行严格的认证和控制。例如,进行用户身份认证,对口令加密、更新和鉴别,设置用户访问目录和文件的权限,控制网络设备配置的权限,等等。
数据加密:加密是保护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加密的作用是保障信息被人截获后不能读懂其含义。防止计算机网络病毒,安装网络防病毒系统。
网络隔离:网络隔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隔离卡来实现的,一种是采用网络安全隔离网闸实现的。
隔离卡主要用于对单台机器的隔离,网闸主要用于对于整个网络的隔离。这两者的区别可参见参考资料[1]。
其他技术及措施:其他措施包括信息过滤、容错、数据镜像、数据备份和审计等。近年来,围绕网络安全问题提出了许多解决办法,例如数据加密技术和防火墙技术等。数据加密是对网络中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到达目的地后再解密还原为原始数据,目的是防止非法用户截获后盗用信息。防火墙技术是通过对网络的隔离和限制访问等方法来控制网络的访问权限。
2.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http://wenku..com/view/6bee3f55f01dc281e53af039.html
http://www.qikan.com.cn/Article/jsjg/jsjg201120/jsjg201120111.html

❸ 4G无线网络安全的关键技术有哪些

1、鉴权使用4元组,用户和网络双向鉴权,提高安全性;
2、空口加密、头压缩技术提高安全性;
3、网络上不直接传输用户的IMSI等信息,而改用TMSI等临时标识,保护用户信息的私密性;
暂时想到了三点。

❹ 简述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及其应用

网络的安全是指通过采用各种技术和管理措施,使网络系统正常运行,从而确保网络数据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网络安全的具体含义会随着“角度”的变化而变化。比如:从用户(个人、企业等)的角度来说,他们希望涉及个人隐私或商业利益的信息在网络上传输时受到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的保护。
安全技术手段
物理措施:例如,保护网络关键设备(如交换机、大型计算机等),制定严格的网络安全规章制度,采取防辐射、防火以及安装不间断电源(UPS)等措施。
访问控制:对用户访问网络资源的权限进行严格的认证和控制。例如,进行用户身份认证,对口令加密、更新和鉴别,设置用户访问目录和文件的权限,控制网络设备配置的权限,等等。
数据加密:加密是保护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加密的作用是保障信息被人截获后不能读懂其含义。防止计算机网络病毒,安装网络防病毒系统。
网络隔离:网络隔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隔离卡来实现的,一种是采用网络安全隔离网闸实现的。
隔离卡主要用于对单台机器的隔离,网闸主要用于对于整个网络的隔离。这两者的区别可参见参考资料[1]。
其他措施:其他措施包括信息过滤、容错、数据镜像、数据备份和审计等。近年来,围绕网络安全问题提出了许多解决办法,例如数据加密技术和防火墙技术等。数据加密是对网络中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到达目的地后再解密还原为原始数据,目的是防止非法用户截获后盗用信息。防火墙技术是通过对网络的隔离和限制访问等方法来控制网络的访问权限。

❺ 近两年网络新知识、新技术及其案例应用

你可以到CNKI搜索一些最新论文看看,这些论文并不是最新的技术,但一定是用得最多的技术。论文作者只是总结了一下而以。 DDoS攻击的防御方法研究.kdh
DNS攻击检测与应急响应技术的研究.kdh
Internet网络环境下QoS路由研究.kdh
IP网络时延特征测量及分析研究.nh
IP网络质量分析测量的研究.nh
MPLSVPN研究与实现.nh
Nessus网络漏洞扫描器的管理与研究.kdh
NetFlow的网络异常流量的分离及分类.nh
WebServerCluster系统负载均衡技术探讨.nh
一体化网络分布式主动注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nh
一种基于免疫原理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模型.nh
中国石油企业内部信息网络安全体系建设探讨.nh
中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研究.kdh
交换网络环境下监听技术研究与实现.nh
企业级网络设计方案的规划与测试.kdh
企业网络安全的规划设计与实践.nh
公平带宽分配算法的仿真研究.nh
凉山州电子政务网络工程的设计与实现.nh
分层网格资源发现机制及结构化Chord协议的改进.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_数字校园_建设规划设计.n县域信息化网络规划与组网方案.nh
可控网络的攻击源定位技术.kdh
基于802_1x的校园网认证及计费管理的研究.nh
基于cisco设备的企业网络设计及安全实现.nh
基于ORACLE的校园一卡通消费系统.nh
基于SNMP协议的网络监控系统.nh
基于SNMP的实时监控系统研发.nh
基于SNMP的校园网服务器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n基于SNMP的校园网络流量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n基于SNMP的网络性能监测研究.nh
基于SNMP网络故障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kdh
基于snort的入侵检测系统在校园网中的应用研究.基于Winpcap的ARP欺骗攻击的防御的研究.nh
基于三层交换的校园网网络平台的组建.nh
基于事件空间划分和过滤的发布_订阅路由及网络基于校园网的入侵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kdh
广东省运政网规划与设计.kdh
战术互联网组网方案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nh
支持拓扑发现的IP网络管理仿真环境的研究与实现数字化校园网综合解决方案的设计与实现.kdh
数字校园统一身份认证的研究与设计.nh
无尺度网络的动态组网技术研究.kdh
无线局域网蜜罐系统的设计.nh
某市政务外网建设工程分析与设计.nh
校园网中异常流量分析中的数据采集技术研究.nh
校园网故障分析与定位技术研究.kdh
校园网流量监测与分析研究.kdh
校园网综合性能测量与评价的研究.nh
校园网网络性能分析与优化.nh
武警广东总队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n沈阳工程学院一卡通项目的规划与管理.kdh
深网查询接口判定技术的研究.nh
结构化对等网络中访问热点引起的负载均衡技术研网络拓扑发现研究及网管模块实现.nh
网络流量分析与预测模型研究.nh
网络流量测量与控制策略的研究.nh
网络流量测量系统Ntop的分析与研究.nh
网络穿透技术的研究.nh
网络行为旁路监控系统的研究.nh
被动监听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实现.nh
路由协作网络中转发技术的研究与实现.nh
软交换在下一代校园网的应用研究.nh
辽宁港航信息系统网络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实践.kdh辽阳公安局综合业务数据网系统设计与实施.nh
长庆企业网网络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nh
防火墙与IDS关联机制研究.nh

❻ 安全基础之网络安全的几项关键技术网络安全有哪些关键技术网络安全如何保证呢

如何保证网络安全有哪些关键技术?网络安全如何保证呢?

1.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其实它是一种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使互联网与内部网之间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 scurity gateway),而保护内部网免受非法用户的侵入。所谓防火墙就是一个把互联网与内部网隔开的屏障。

防火墙有二类,标准防火墙和双家网关。标准防火墙系统包括一个UNIX工作站,该工作站的两端各接一个路由器进行缓冲。其中一个路由器的接口是外部世界,即公用网;另一个则联接内部网。标准防火墙使用专门的软件,并要求较高的管理水平,而且在信息传输上有一定的延迟。双家网关(al home gateway) 则是标准防火墙的扩充,又称堡垒主机(bation host) 或应用层网关(applications layer gateway),它是一个单个的系统,但却能同时完成标准防火墙的所有功能。其优点是能运行更复杂的应用,同时防止在互联网和内部系统之间建立的任何直接的边疆,可以确保数据包不能直接从外部网络到达内部网络,反之亦然。

随着防火墙技术的进步,双家网关的基础上又演化出两种防火墙配置,一种是隐蔽主机网关,另一种是隐蔽智能网关( 隐蔽子网)。隐蔽主机网关是当前一种常见的防火墙配置。顾名思义,这种配置一方面将路由器进行隐蔽,另一方面在互联网和内部网之间安装堡垒主机。堡垒主机装在内部网上,通过路由器的配置,使该堡垒主机成为内部网与互联网进行通信的唯一系统。目前技术最为复杂而且安全级别最商的防火墙是隐蔽智能网关,它将网关隐藏在公共系统之后使其免遭直接攻击。隐蔽智能网关提供了对互联网服务进行几乎透明的访问,同时阻止了外部未授权访问者对专用网络的非法访问。一般来说,这种防火墙是最不容易被破坏的。

2. 数据加密技术

与防火墙配合使用的安全技术还有数据加密技术是为提高信息系统及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秘密数据被外部破析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与信息保密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各国除了从法律上、管理上加强数据的安全保护外,从技术上分别在软件和硬件两方面采取措施,推动着数据加密技术和物理防范技术的不断发展。按作用不同,数据加密技术主要分为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完整性的鉴别以及密钥管理技术四种。

(1)数据传输加密技术

目的是对传输中的数据流加密,常用的方针有线路加密和端——端加密两种。前者侧重在线路上而不考虑信源与信宿,是对保密信息通过各线路采用不同的加密密钥提供安全保护。后者则指信息由发送者端自动加密,并进入TCP/IP数据包回封,然后作为不可阅读和不可识别的数据穿过互联网,当这些信息一旦到达目的地,被将自动重组、解密,成为可读数据。

(2)数据存储加密技术

目是防止在存储环节上的数据失密,可分为密文存储和存取控制两种。前者一般是通过加密算法转换、附加密码、加密模块等方法实现;后者则是对用户资格、格限加以审查和限制,防止非法用户存取数据或合法用户越权存取数据。

(3)数据完整性鉴别技术

目的是对介入信息的传送、存取、处理的人的身份和相关数 据内容进行验证,达到保密的要求,一般包括口令、密钥、身份、数据等项的鉴别,系统通过对比验证对象输入的特征值是否符合预先设定的参数,实现对数据的安全保护。

(4) 密钥管理技术

为了数据使用的方便,数据加密在许多场合集中表现为密钥的应用,因此密钥往往是保密与窃密的主要对象。密钥的媒体有:磁卡、磁带、磁盘、半导体存储器等。密钥的管理技术包括密钥的产生、分配保存、更换与销毁等各环节上的保密措施。

3. 智能卡技术

与数据加密技术紧密相关的另一项技术则是智能卡技术。所谓智能卡就是密钥的一种媒体,一般就像信用卡一样,由授权用户所持有并由该用户赋与它一个口令或密码字。该密码与内部网络服务器上注册的密码一致。当口令与身份特征共同使用时,智能卡的保密性能还是相当有效的。

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达些防范措施都有一定的限度,并不是越安全就越可靠。因而,在看一个内部网是否安全时不仅要考察其手段,而更重要的是对该网络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其中不光是物理防范,还有人员的素质等其他“软”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从而得出是否安全的结论。

今天就这些内容,如果您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❼ 网络安全的关键技术有哪些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简称网络安全技术,指致力于解决诸如如何有效进行介入控制,以及如何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物理安全分析技术,网络结构安全分析技术,系统安全分析技术,管理安全分析技术,及其它的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策略。

技术分类虚拟网技术

虚拟网技术主要基于近年发展的局域网交换技术(ATM和以太网交换)。交换技术将传统的基于广播的局域网技术发展为面向连接的技术。因此,网管系统有能力限制局域网通讯的范围而无需通过开销很大的路由器。防火墙技术网络防火墙技术是一种用来加强网络之间访问控制,防止外部网络用户以非法手段通过外部网络进入内部网络,访问内部网络资源,保护内部网络操作环境的特殊网络互联设备.它对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包如链接方式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来实施检查,以决定网络之间的通信是否被允许,并监视网络运行状态.

防火墙产品主要有堡垒主机,包过滤路由器,应用层网关(代理服务器)以及电路层网关,屏蔽主机防火墙,双宿主机等类型.

病毒防护技术

病毒历来是信息系统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网络的广泛互联,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速度大大加快。

将病毒的途径分为:

(1 ) 通过FTP,电子邮件传播。

(2) 通过软盘、光盘、磁带传播。

(3) 通过Web游览传播,主要是恶意的Java控件网站。

(4) 通过群件系统传播。

病毒防护的主要技术如下:

(1) 阻止病毒的传播。

在防火墙、代理服务器、SMTP服务器、网络服务器、群件服务器上安装病毒过滤软件。在桌面PC安装病毒监控软件。

(2) 检查和清除病毒。

使用防病毒软件检查和清除病毒。

(3) 病毒数据库的升级。

病毒数据库应不断更新,并下发到桌面系统。

(4) 在防火墙、代理服务器及PC上安装Java及ActiveX控制扫描软件,禁止未经许可的控件下载和安装。入侵检测技术利用防火墙技术,经过仔细的配置,通常能够在内外网之间提供安全的网络保护,降低了网络安全风险。但是,仅仅使用防火墙、网络安全还远远不够:

(1) 入侵者可寻找防火墙背后可能敞开的后门。

(2) 入侵者可能就在防火墙内。

(3) 由于性能的限制,防火墙通常不能提供实时的入侵检测能力。入侵检测系统是近年出现的新型网络安全技术,目的是提供实时的入侵检测及采取相应的防护手段,如记录证据用于跟踪和恢复、断开网络连接等。

实时入侵检测能力之所以重要首先它能够对付来自内部网络的攻击,其次它能够缩短hacker入侵的时间。

入侵检测系统可分为两类:基于主机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安全扫描技术

网络安全技术中,另一类重要技术为安全扫描技术。安全扫描技术与防火墙、安全监控系统互相配合能够提供很高安全性的网络。

安全扫描工具通常也分为基于服务器和基于网络的扫描器。

认证和数字签名技术

认证技术主要解决网络通讯过程中通讯双方的身份认可,数字签名作为身份认证技术中的一种具体技术,同时数字签名还可用于通信过程中的不可抵赖要求的实现。VPN技术1、企业对VPN 技术的需求

企业总部和各分支机构之间采用internet网络进行连接,由于internet是公用网络,因此,必须保证其安全性。我们将利用公共网络实现的私用网络称为虚拟私用网(VPN)。

2、数字签名

数字签名作为验证发送者身份和消息完整性的根据。公共密钥系统(如RSA)基于私有/公共密钥对,作为验证发送者身份和消息完整性的根据。CA使用私有密钥计算其数字签名,利用CA提供的公共密钥,任何人均可验证签名的真实性。伪造数字签名从计算能力上是不可行的。

3、IPSEC

IPSec作为在IP v4及IP v6上的加密通讯框架,已为大多数厂商所支持,预计在1998年将确定为IETF标准,是VPN实现的Internet标准。

IPSec主要提供IP网络层上的加密通讯能力。该标准为每个IP包增加了新的包头格式,Authentication
Header(AH)及encapsualting security
payload(ESP)。IPsec使用ISAKMP/Oakley及SKIP进行密钥交换、管理及加密通讯协商(Security
Association)。

❽ 网络安全的关键技术有哪些

一.虚拟网技术

虚拟网技术主要基于近年发展的局域网交换技术(ATM和以太网交换)。交换技术将传统的基于广播的局域网技术发展为面向连接的技术。因此,网管系统有能力限制局域网通讯的范围而无需通过开销很大的路由器。
由以上运行机制带来的网络安全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信息只到达应该到达的地点。因此、防止了大部分基于网络监听的入侵手段。通过虚拟网设置的访问控制,使在虚拟网外的网络节点不能直接访问虚拟网内节点。但是,虚拟网技术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问题:
执行虚拟网交换的设备越来越复杂,从而成为被攻击的对象。
基于网络广播原理的入侵监控技术在高速交换网络内需要特殊的设置。
基于MAC的VLAN不能防止MAC欺骗攻击。
以太网从本质上基于广播机制,但应用了交换器和VLAN技术后,实际上转变为点到点通讯,除非设置了监听口,信息交换也不会存在监听和插入(改变)问题。
但是,采用基于MAC的VLAN划分将面临假冒MAC地址的攻击。因此,VLAN的划分最好基于交换机端口。但这要求整个网络桌面使用交换端口或每个交换端口所在的网段机器均属于相同的VLAN。
网络层通讯可以跨越路由器,因此攻击可以从远方发起。IP协议族各厂家实现的不完善,因此,在网络层发现的安全漏洞相对更多,如IP sweep, teardrop, sync-flood, IP spoofing攻击等。

二.防火墙枝术

网络防火墙技术是一种用来加强网络之间访问控制,防止外部网络用户以非法手段通过外部网络进入内部网络,访问内部网络资源,保护内部网络操作环境的特殊网络互联设备.它对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包如链接方式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来实施检查,以决定网络之间的通信是否被允许,并监视网络运行状态.
防火墙产品主要有堡垒主机,包过滤路由器,应用层网关(代理服务器)以及电路层网关,屏蔽主机防火墙,双宿主机等类型.
虽然防火墙是保护网络免遭黑客袭击的有效手段,但也有明显不足:无法防范通过防火墙以外的其它途径的攻击,不能防止来自内部变节者和不经心的用户们带来的威胁,也不能完全防止传送已感染病毒的软件或文件,以及无法防范数据驱动型的攻击.
自从1986年美国Digital公司在Internet上安装了全球第一个商用防火墙系统,提出了防火墙概念后,防火墙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国内外已有数十家公司推出了功能各不相同的防火墙产品系列.
防火墙处于5层网络安全体系中的最底层,属于网络层安全技术范畴.在这一层上,企业对安全系统提出的问题是:所有的IP是否都能访问到企业的内部网络系统如果答案是"是",则说明企业内部网还没有在网络层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作为内部网络与外部公共网络之间的第一道屏障,防火墙是最先受到人们重视的网络安全产品之一.虽然从理论上看,防火墙处于网络安全的最底层,负责网络间的安全认证与传输,但随着网络安全技术的整体发展和网络应用的不断变化,现代防火墙技术已经逐步走向网络层之外的其他安全层次,不仅要完成传统防火墙的过滤任务,同时还能为各种网络应用提供相应的安全服务.另外还有多种防火墙产品正朝着数据安全与用户认证,防止病毒与黑客侵入等方向发展.
1、使用Firewall的益处
保护脆弱的服务
通过过滤不安全的服务,Firewall可以极大地提高网络安全和减少子网中主机的风险。
例如,Firewall可以禁止NIS、NFS服务通过,Firewall同时可以拒绝源路由和ICMP重定向封包。
控制对系统的访问
Firewall可以提供对系统的访问控制。如允许从外部访问某些主机,同时禁止访问另外的主机。例如,Firewall允许外部访问特定的Mail Server和Web Server。
集中的安全管理
Firewall对企业内部网实现集中的安全管理,在Firewall定义的安全规则可以运用于整个内部网络系统,而无须在内部网每台机器上分别设立安全策略。如在Firewall可以定义不同的认证方法,而不需在每台机器上分别安装特定的认证软件。外部用户也只需要经过—次认证即可访问内部网。
增强的保密性
使用Firewall可以阻止攻击者获取攻击网络系统的有用信息,如Finger和DNS。
记录和统计网络利用数据以及非法使用数据
Firewall可以记录和统计通过Firewall的网络通讯,提供关于网络使用的统计数据,并且,Firewall可以提供统计数据,来判断可能的攻击和探测。
策略执行
Firewall提供了制定和执行网络安全策略的手段。未设置Firewall时,网络安全取决于每台主机的用户。
2、 设置Firewall的要素
网络策略
影响Firewall系统设计、安装和使用的网络策略可分为两级,高级的网络策略定义允许和禁止的服务以及如何使用服务,低级的网络策略描述Firewall如何限制和过滤在高级策略中定义的服务。
服务访问策略
服务访问策略集中在Internet访问服务以及外部网络访问(如拨入策略、SLIP/PPP连接等)。
服务访问策略必须是可行的和合理的。可行的策略必须在阻止己知的网络风险和提供用户服务之间获得平衡。典型的服务访问策略是:允许通过增强认证的用户在必要的情况下从Internet访问某些内部主机和服务;允许内部用户访问指定的Internet主机和服务。
Firewall设计策略
Firewall设计策略基于特定的firewall,定义完成服务访问策略的规则。通常有两种基本的设计策略:
允许任何服务除非被明确禁止;
禁止任何服务除非被明确允许。
通常采用第二种类型的设计策略。
3、 Firewall的基本分类
包过滤型
包过滤型产品是防火墙的初级产品,其技术依据是网络中的分包传输技术.网络上的数据都是以"包"为单位进行传输的,数据被分割成为一定大小的数据包,每一个数据包中都会包含一些特定信息,如数据的源地址,目标地址,TCP/UDP源端口和目标端口等.防火墙通过读取数据包中的地址信息来判断这些"包"是否来自可信任的安全站点 ,一旦发现来自危险站点的数据包,防火墙便会将这些数据拒之门外.系统管理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制订判断规则.
包过滤技术的优点是简单实用,实现成本较低,在应用环境比较简单的情况下,能够以较小的代价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系统的安全.
但包过滤技术的缺陷也是明显的.包过滤技术是一种完全基于网络层的安全技术,只能根据数据包的来源,目标和端口等网络信息进行判断,无法识别基于应用层的恶意侵入,如恶意的Java小程序以及电子邮件中附带的病毒.有经验的黑客很容易伪造IP地址,骗过包过滤型防火墙.
网络地址转换(NAT)
是一种用于把IP地址转换成临时的,外部的,注册的IP地址标准.它允许具有私有IP地址的内部网络访问因特网.它还意味着用户不许要为其网络中每一台机器取得注册的IP地址.
在内部网络通过安全网卡访问外部网络时,将产生一个映射记录.系统将外出的源地址和源端口映射为一个伪装的地址和端口,让这个伪装的地址和端口通过非安全网卡与外部网络连接,这样对外就隐藏了真实的内部网络地址.在外部网络通过非安全网卡访问内部网络时,它并不知道内部网络的连接情况,而只是通过一个开放的IP地址和端口来请求访问.OLM防火墙根据预先定义好的映射规则来判断这个访问是否安全.当符合规则时,防火墙认为访问是安全的,可以接受访问请求,也可以将连接请求映射到不同的内部计算机中.当不符合规则时,防火墙认为该访问是不安全的,不能被接受,防火墙将屏蔽外部的连接请求.网络地址转换的过程对于用户来说是透明的,不需要用户进行设置,用户只要进行常规操作即可.
代理型
代理型防火墙也可以被称为代理服务器,它的安全性要高于包过滤型产品,并已经开始向应用层发展.代理服务器位于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完全阻挡了二者间的数据交流.从客户机来看,代理服务器相当于一台真正的服务器;而从服务器来看,代理服务器又是一台真正的客户机.当客户机需要使用服务器上的数据时,首先将数据请求发给代理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再根据这一请求向服务器索取数据,然后再由代理服务器将数据传输给客户机.由于外部系统与内部服务器之间没有直接的数据通道,外部的恶意侵害也就很难伤害到企业内部网络系统.
代理型防火墙的优点是安全性较高,可以针对应用层进行侦测和扫描,对付基于应用层的侵入和病毒都十分有效.其缺点是对系统的整体性能有较大的影响,而且代理服务器必须针对客户机可能产生的所有应用类型逐一进行设置,大大增加了系统管理的复杂性。
监测型监测型
防火墙是新一代的产品,这一技术实际已经超越了最初的防火墙定义.监测型防火墙能够对各层的数据进行主动的,实时的监测,在对这些数据加以分析的基础上,监测型防火墙能够有效地判断出各层中的非法侵入.同时,这种检测型防火墙产品一般还带有分布式探测器,这些探测器安置在各种应用服务器和其他网络的节点之中,不仅能够检测来自网络外部的攻击,同时对来自内部的恶意破坏也有极强的防范作用.据权威机构统计,在针对网络系统的攻击中,有相当比例的攻击来自网络内部.因此,监测型防火墙不仅超越了传统防火墙的定义,而且在安全性上也超越了前两代产品
虽然监测型防火墙安全性上已超越了包过滤型和代理服务器型防火墙,但由于监测型防火墙技术的实现成本较高,也不易管理,所以在实用中的防火墙产品仍然以第二代代理型产品为主,但在某些方面也已经开始使用监测型防火墙.基于对系统成本与安全技术成本的综合考虑,用户可以选择性地使用某些监测型技术.这样既能够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性需求,同时也能有效地控制安全系统的总拥有成本.
实际上,作为当前防火墙产品的主流趋势,大多数代理服务器(也称应用网关)也集成了包过滤技术,这两种技术的混合应用显然比单独使用具有更大的优势.由于这种产品是基于应用的,应用网关能提供对协议的过滤.例如,它可以过滤掉FTP连接中的PUT命令,而且通过代理应用,应用网关能够有效地避免内部网络的信息外泄.正是由于应用网关的这些特点,使得应用过程中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对多种网络应用协议的有效支持和对网络整体性能的影响上。
4、 建设Firewall的原则
分析安全和服务需求
以下问题有助于分析安全和服务需求:
√ 计划使用哪些Internet服务(如http,ftp,gopher),从何处使用Internet服务(本地网,拨号,远程办公室)。
√ 增加的需要,如加密或拔号接入支持。
√ 提供以上服务和访问的风险。
√ 提供网络安全控制的同时,对系统应用服务牺牲的代价。
策略的灵活性
Internet相关的网络安全策略总的来说,应该保持一定的灵活性,主要有以下原因:
√ Internet自身发展非常快,机构可能需要不断使用Internet提供的新服务开展业务。新的协议和服务大量涌现带来新的安全问题,安全策略必须能反应和处理这些问题。
√ 机构面临的风险并非是静态的,机构职能转变、网络设置改变都有可能改变风险。
远程用户认证策略
√ 远程用户不能通过放置于Firewall后的未经认证的Modem访问系统。
√ PPP/SLIP连接必须通过Firewall认证。
√ 对远程用户进行认证方法培训。
拨入/拨出策略
√ 拨入/拨出能力必须在设计Firewall时进行考虑和集成。
√ 外部拨入用户必须通过Firewall的认证。
Information Server策略
√ 公共信息服务器的安全必须集成到Firewall中。
√ 必须对公共信息服务器进行严格的安全控制,否则将成为系统安全的缺口。
√ 为Information server定义折中的安全策略允许提供公共服务。
√ 对公共信息服务和商业信息(如email)讲行安全策略区分。
Firewall系统的基本特征
√ Firewall必须支持.“禁止任何服务除非被明确允许”的设计策略。
√ Firewall必须支持实际的安全政策,而非改变安全策略适应Firewall。
√ Firewall必须是灵活的,以适应新的服务和机构智能改变带来的安全策略的改变。
√ Firewall必须支持增强的认证机制。
√ Firewall应该使用过滤技术以允许或拒绝对特定主机的访问。
√ IP过滤描述语言应该灵活,界面友好,并支持源IP和目的IP,协议类型,源和目的TCP/UDP口,以及到达和离开界面。
√ Firewall应该为FTP、TELNET提供代理服务,以提供增强和集中的认证管理机制。如果提供其它的服务(如NNTP,http等)也必须通过代理服务器。
√ Firewall应该支持集中的SMTP处理,减少内部网和远程系统的直接连接。
√ Firewall应该支持对公共Information server的访问,支持对公共Information server的保护,并且将Information server同内部网隔离。
√ Firewall可支持对拨号接入的集中管理和过滤。
√ Firewall应支持对交通、可疑活动的日志记录。
√ 如果Firewall需要通用的操作系统,必须保证使用的操作系统安装了所有己知的安全漏洞Patch。
√ Firewall的设计应该是可理解和管理的。
√ Firewall依赖的操作系统应及时地升级以弥补安全漏洞。
5、选择防火墙的要点
(1) 安全性:即是否通过了严格的入侵测试。
(2) 抗攻击能力:对典型攻击的防御能力
(3) 性能:是否能够提供足够的网络吞吐能力
(4) 自我完备能力:自身的安全性,Fail-close
(5) 可管理能力:是否支持SNMP网管
(6) VPN支持
(7) 认证和加密特性
(8) 服务的类型和原理
(9)网络地址转换能力

三.病毒防护技术

病毒历来是信息系统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网络的广泛互联,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速度大大加快。
我们将病毒的途径分为:
(1 ) 通过FTP,电子邮件传播。
(2) 通过软盘、光盘、磁带传播。
(3) 通过Web游览传播,主要是恶意的Java控件网站。
(4) 通过群件系统传播。
病毒防护的主要技术如下:
(1) 阻止病毒的传播。
在防火墙、代理服务器、SMTP服务器、网络服务器、群件服务器上安装病毒过滤软件。在桌面PC安装病毒监控软件。
(2) 检查和清除病毒。
使用防病毒软件检查和清除病毒。
(3) 病毒数据库的升级。
病毒数据库应不断更新,并下发到桌面系统。
(4) 在防火墙、代理服务器及PC上安装Java及ActiveX控制扫描软件,禁止未经许可的控件下载和安装。

四.入侵检测技术

利用防火墙技术,经过仔细的配置,通常能够在内外网之间提供安全的网络保护,降低了网络安全风险。但是,仅仅使用防火墙、网络安全还远远不够:
(1) 入侵者可寻找防火墙背后可能敞开的后门。
(2) 入侵者可能就在防火墙内。
(3) 由于性能的限制,防火焰通常不能提供实时的入侵检测能力。
入侵检测系统是近年出现的新型网络安全技术,目的是提供实时的入侵检测及采取相应的防护手段,如记录证据用于跟踪和恢复、断开网络连接等。
实时入侵检测能力之所以重要首先它能够对付来自内部网络的攻击,其次它能够缩短hacker入侵的时间。
入侵检测系统可分为两类:
√ 基于主机
√ 基于网络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用于保护关键应用的服务器,实时监视可疑的连接、系统日志检查,非法访问的闯入等,并且提供对典型应用的监视如Web服务器应用。
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用于实时监控网络关键路径的信息,其基本模型如右图示:
上述模型由四个部分组成:
(1) Passive protocol Analyzer网络数据包的协议分析器、将结果送给模式匹配部分并根据需要保存。
(2) Pattern-Matching Signature Analysis根据协议分析器的结果匹配入侵特征,结果传送给Countermeasure部分。
(3) countermeasure执行规定的动作。
(4) Storage保存分析结果及相关数据。
基于主机的安全监控系统具备如下特点:
(1) 精确,可以精确地判断入侵事件。
(2) 高级,可以判断应用层的入侵事件。
(3) 对入侵时间立即进行反应。
(4) 针对不同操作系统特点。
(5) 占用主机宝贵资源。
基于网络的安全监控系统具备如下特点:
(1) 能够监视经过本网段的任何活动。
(2) 实时网络监视。
(3) 监视粒度更细致。
(4) 精确度较差。
(5) 防入侵欺骗的能力较差。
(6) 交换网络环境难于配置。
基于主机及网络的入侵监控系统通常均可配置为分布式模式:
(1) 在需要监视的服务器上安装监视模块(agent),分别向管理服务器报告及上传证据,提供跨平台的入侵监视解决方案。
(2) 在需要监视的网络路径上,放置监视模块(sensor),分别向管理服务器报告及上传证据,提供跨网络的入侵监视解决方案。
选择入侵监视系统的要点是:
(1) 协议分析及检测能力。
(2) 解码效率(速度)。
(3) 自身安全的完备性。
(4) 精确度及完整度,防欺骗能力。
(5) 模式更新速度。

五.安全扫描技术

网络安全技术中,另一类重要技术为安全扫描技术。安全扫描技术与防火墙、安全监控系统互相配合能够提供很高安全性的网络。
安全扫描工具源于Hacker在入侵网络系统时采用的工具。商品化的安全扫描工具为网络安全漏洞的发现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安全扫描工具通常也分为基于服务器和基于网络的扫描器。
基于服务器的扫描器主要扫描服务器相关的安全漏洞,如password文件,目录和文件权限,共享文件系统,敏感服务,软件,系统漏洞等,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建议。通常与相应的服务器操作系统紧密相关。
基于网络的安全扫描主要扫描设定网络内的服务器、路由器、网桥、变换机、访问服务器、防火墙等设备的安全漏洞,并可设定模拟攻击,以测试系统的防御能力。通常该类扫描器限制使用范围(IP地址或路由器跳数)。网络安全扫描的主要性能应该考虑以下方面:
(1) 速度。在网络内进行安全扫描非常耗时。
(2) 网络拓扑。通过GUI的图形界面,可迭择一步或某些区域的设备。
(3) 能够发现的漏洞数量。
(4) 是否支持可定制的攻击方法。通常提供强大的工具构造特定的攻击方法。因为网络内服务器及其它设备对相同协议的实现存在差别,所以预制的扫描方法肯定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5) 报告,扫描器应该能够给出清楚的安全漏洞报告。
(6) 更新周期。提供该项产品的厂商应尽快给出新发现的安生漏洞扫描特性升级,并给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安全扫描器不能实时监视网络上的入侵,但是能够测试和评价系统的安全性,并及时发现安全漏洞。

六. 认证和数宇签名技术

认证技术主要解决网络通讯过程中通讯双方的身份认可,数字签名作为身份认证技术中的一种具体技术,同时数字签名还可用于通信过程中的不可抵赖要求的实现。
认证技术将应用到企业网络中的以下方面:
(1) 路由器认证,路由器和交换机之间的认证。
(2) 操作系统认证。操作系统对用户的认证。
(3) 网管系统对网管设备之间的认证。
(4) VPN网关设备之间的认证。
(5) 拨号访问服务器与客户间的认证。
(6) 应用服务器(如Web Server)与客户的认证。
(7) 电子邮件通讯双方的认证。
数字签名技术主要用于:
(1) 基于PKI认证体系的认证过程。
(2) 基于PKI的电子邮件及交易(通过Web进行的交易)的不可抵赖记录。
认证过程通常涉及到加密和密钥交换。通常,加密可使用对称加密、不对称加密及两种加密方法的混合。
UserName/Password认证
该种认证方式是最常用的一种认证方式,用于操作系统登录、telnet、rlogin等,但由于此种认证方式过程不加密,即password容易被监听和解密。
使用摘要算法的认证
Radius(拨号认证协议)、路由协议(OSPF)、SNMP Security Protocol等均使用共享的Security Key,加上摘要算法(MD5)进行认证,由于摘要算法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因此,在认证过程中,由摘要信息不能计算出共享的security key,敏感信息不在网络上传输。市场上主要采用的摘要算法有MD5和SHA-1。
基于PKI的认证
使用公开密钥体系进行认证和加密。该种方法安全程度较高,综合采用了摘要算法、不对称加密、对称加密、数字签名等技术,很好地将安全性和高效率结合起来。后面描述了基于PKI认证的基本原理。这种认证方法目前应用在电子邮件、应用服务器访问、客户认证、防火墙验证等领域。
该种认证方法安全程度很高,但是涉及到比较繁重的证书管理任务。

❾ 网络安全主要有哪些关键技术

还有就是你的对手企业什么的会截获你的企业重要数据什么的!
所以你就要研究加密啊,防病毒啊,防攻击啊什么的!
还有会用一写着名的防火墙软件和硬件
如:微软的ISA和LINUX带的IPTABLES等!

❿ 速求网络安全技术研究毕业论文范文

1 绪论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逐渐成为一个潜在的巨大问题。网络安全性是一个涉及面很广泛的问题,其中也会涉及到是否构成犯罪行为的问题。在其最简单的形式中,它主要关心的是确保无关人员不能读取,更不能修改传送给其他接收者的信息。此时,它关心的对象是那些无权使用,但却试图获得远程服务的人。安全性也处理合法消息被截获和重播的问题,以及发送者是否曾发送过该条消息的问题。
大多数安全性问题的出现都是由于有恶意的人试图获得某种好处或损害某些人而故意引起的。可以看出保证网络安全不仅仅是使它没有编程错误。它包括要防范那些聪明的,通常也是狡猾的、专业的,并且在时间和金钱上是很充足、富有的人。同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能够制止偶然实施破坏行为的敌人的方法对那些惯于作案的老手来说,收效甚微。
网络安全性可以被粗略地分为4个相互交织的部分:保密、鉴别、反拒认以及完整性控制。保密是保护信息不被未授权者访问,这是人们提到的网络安全性时最常想到的内容。鉴别主要指在揭示敏感信息或进行事务处理之前先确认对方的身份。反拒认主要与签名有关。保密和完整性通过使用注册过的邮件和文件锁来实现。2 方案目标本方案主要从网络层次考虑,将网络系统设计成一个支持各级别用户或用户群的安全网络,该网在保证系统内部网络安全的同时,还实现与Internet或国内其它网络的安全互连。本方案在保证网络安全可以满足各种用户的需求,比如:可以满足个人的通话保密性,也可以满足企业客户的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保障,数据库不被非法访问和破坏,系统不被病毒侵犯,同时也可以防止诸如反动淫秽等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等。
需要明确的是,安全技术并不能杜绝所有的对网络的侵扰和破坏,它的作用仅在于最大限度地防范,以及在受到侵扰的破坏后将损失尽旦降低。具体地说,网络安全技术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
1.采用多层防卫手段,将受到侵扰和破坏的概率降到最低;
2.提供迅速检测非法使用和非法初始进入点的手段,核查跟踪侵入者的活动;
3.提供恢复被破坏的数据和系统的手段,尽量降低损失;
4.提供查获侵入者的手段。
网络安全技术是实现安全管理的基础,近年来,网络安全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已经产生了十分丰富的理论和实际内容。3 安全需求通过对网络系统的风险分析及需要解决的安全问题,我们需要制定合理的安全策略及安全方案来确保网络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与可审查性。即,
可用性: 授权实体有权访问数据
机密性: 信息不暴露给未授权实体或进程
完整性: 保证数据不被未授权修改
可控性: 控制授权范围内的信息流向及操作方式
可审查性:对出现的安全问题提供依据与手段
访问控制:需要由防火墙将内部网络与外部不可信任的网络隔离,对与外部网络交换数据的内部网络及其主机、所交换的数据进行严格的访问控制。同样,对内部网络,由于不同的应用业务以及不同的安全级别,也需要使用防火墙将不同的LAN或网段进行隔离,并实现相互的访问控制。
数据加密:数据加密是在数据传输、存储过程中防止非法窃取、篡改信息的有效手段。
安全审计: 是识别与防止网络攻击行为、追查网络泄密行为的重要措施之一。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采用网络监控与入侵防范系统,识别网络各种违规操作与攻击行为,即时响应(如报警)并进行阻断;二是对信息内容的审计,可以防止内部机密或敏感信息的非法泄漏4 风险分析网络安全是网络正常运行的前提。网络安全不单是单点的安全,而是整个信息网的安全,需要从物理、网络、系统、应用和管理方面进行立体的防护。要知道如何防护,首先需要了解安全风险来自于何处。网络安全系统必须包括技术和管理两方面,涵盖物理层、系统层、网络层、应用层和管理层各个层面上的诸多风险类。无论哪个层面上的安全措施不到位,都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都有可能造成网络的中断。根据国内网络系统的网络结构和应用情况,应当从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及管理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面地分析。
风险分析是网络安全技术需要提供的一个重要功能。它要连续不断地对网络中的消息和事件进行检测,对系统受到侵扰和破坏的风险进行分析。风险分析必须包括网络中所有有关的成分。5 解决方案5.1 设计原则
针对网络系统实际情况,解决网络的安全保密问题是当务之急,考虑技术难度及经费等因素,设计时应遵循如下思想:
1.大幅度地提高系统

阅读全文

与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苹果怎么共享无线网络连接打印机 浏览:737
手机网络已断开语音怎么关闭 浏览:886
中控大屏升级需要连接网络吗 浏览:248
如何网络赚钱视频 浏览:947
恒腾网络在哪里买 浏览:557
南广网络可以看什么 浏览:801
电脑没网络怎么看 浏览:417
有线电视怎么共享网络 浏览:50
密码通常在自家网络的哪里 浏览:892
网络销售保健食品应具备哪些条件 浏览:671
网络安全卫士路由器 浏览:676
无限宽带网络时好时坏哪里问题 浏览:595
网络流量费一般多少 浏览:554
外呼网络电话软件 浏览:146
物业网络安全管理 浏览:914
引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26
路由器wifi卡是网络问题吗 浏览:306
网络病毒来源是哪些 浏览:367
索迈无线网络摄像头质量好吗 浏览:228
poe供电无线网络接收器设置 浏览:73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