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WiFi被曝光后,在引发人们对WiFi安全性再检讨的同时,也让不少人对于是否应该继续在公共场所接入WiFi网络产生了怀疑。 媒体人士潘少文平日经常在机场、酒店等公共场所利用免费WiFi工作,现在正考虑买一个3G上网卡。 潘少文的顾虑并非杞人忧天。专门为中国移动提供WiFi设备专业建设和维护服务工作的夏侯宇表示,目前公共场所的WiFi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有电信运营商提供的WiFi热点,另一种则是商家为招徕客户自行搭建的WiFi。 “这两种WiFi在技术上是有着很大差距的。运营商提供的公共WiFi网络无论是否免费,都是采用电信运营级的网络设备,性能稳定。运营商在WiFi组网时都会部署多种安全措施,例如连接上WiFi后要想上网还需要通过身份认证、或是要求使用专用的客户端软件等,在后台服务器端,运营商往往还会提供24小时的监控。” 夏侯宇称,普通商家自行搭建的WiFi热点则大多使用民用级WiFi设备,“其实就是家庭用户的普通无线路由器,而且后台也没有进行专门的安全性设置,有的甚至连密码都没有,这就给黑客留下了乘虚而入的机会。” 作为行业人士,夏侯宇个人建议,市民在公共场所最好优先选择运营商提供的WiFi。“目前不少运营商都针对其自身的用户提供免费的WiFi使用时长,充分利用这种优惠可以让用户在省钱的前提下享受到安全性更有保障的WiFi服务。” 据了解,目前仅中国电信在广东地区就已经建设了超过5万个WiFi热点,主要分布在校园、酒店、宾馆、机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大型购物广场、商务楼宇等七类公共场所,今年其还将新建2万个WiFi热点,使得省内WiFi热点数量达到7万个的水平。而中国移动今年在广东也提出了新增1.7万个WiFi热点的建设计划,预计到年底其WiFi热点总数将达4.2万个。
B. 如何防泄密
可以使用加密软件来加密重要文件文档防止泄密,可以去网页上搜索一下一线品牌的加密软件,可以对文件进行透明加密,在内部环境文件是可以正常打开的,脱离这个环境则打不开或乱码,可以禁止截屏、拷贝、复制、打印、修改等。文件外发需授权解密,授权后的文件才能正常打开使用,在不影响员工日常使用的情况下从源头保障数据安全。
C. 如何避免在互联网计算机等非涉密网络上泄露国家秘密
非涉密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试行)
一、计算机操作人员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任何人不得利用计算机从事违法活动。
二、计算机操作人员未经上级领导批准,不得对外提供内部信息和资料以及用户名、口令等内容。
三、网络设备必须安装防病毒工具,并具有漏洞扫描和入侵防护功能,以进行实时监控,定期检测。
四、计算机操作人员对计算机系统要经常检查,防止漏洞,禁止通过网络传递涉密文件,严禁涉密软件、光盘、U盘、移动存储介质等在涉密与非涉密计算机之间交叉使用。
五、具有互联网访问权限的计算机访问互联网及其它网络时,严禁浏览、下载、传播、发布违法信息;严禁接收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
六、对重要数据要定期备份,定期复制副本以防止因存储工具损坏造成数据丢失。备份工具可采用专用光盘、硬盘、U盘等方式,并妥善保管。
七、计算机操作人员调离时应将有关材料、档案、软件移交给其他工作人员,调离后对需要保密的内容要严格保密。接替人员应对系统重新进行调整,重新设置用户名、密码。
八、对于违反本规定,发生泄密事件的,将视情节轻重追究责任。
九、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D. 如何防止网络个人信息泄露
如何防范个人信息泄露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需要做到:
1、在处理快递单时先抹掉个人信息再丢弃;
2、使用公共网络,下线要先清理痕迹;
3、上网评论时不要随意留个人信息;
4、网上留电话号码,数字间用“-”隔开避免被搜索到;
5、身份证等个人信息保管好;
6、慎用手机APP的签到功能;
7、慎重使用云存储;
8、加密并尽量使用较复杂的密码;
9、别随便晒孩子照片;
10、网上测试小心有炸;
11、警惕手机病毒;
12、别让旧手机泄密;
13、安装软件少点“允许”;
14、及时关闭手机Wi-Fi功能,在公共场所不要随便使用免费Wi-Fi。
E. 如何防止网络泄密
最好的方法是不要联网
如果坚持要联网,那就部署一个可以防泄密的软件吧,需要满足以下需求:
1、对重要文件进行自动加密,未解密状态泄露出去无法打开
2、上网行为和操作行为能进行审计,如:上传、发邮件、聊Q、使用移动存储设备
推荐一下IP-guard
IP-guard拥有成熟的防泄密功能和解决方案,适用企业内部网络防泄密应用,拥有10多个功能,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如:网页浏览、即时通讯、邮件、移动存储、文档加密、文档操作等
IP-guard能通过加密、行为审计、权限控制三重保护措施,实现对重要信息的防泄密保护
F. 如何防范网络个人信息的泄露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信息越来越成为战略性资源,而个人信息的泄露的情况也同步出现,为了保护个人信息,网警给您8个小招,巧妙预防个人信息泄露。
1、不要在陌生网站随便注册账号:因为注册时需要你的邮箱,这时你的邮箱暴露了,后果就是垃圾邮件满天飞,删都删不完。
2、尽量不要在网站上透露个人信息:否则,你就会经常受到骚扰电话;如,推介房子、基金理财、中奖信息等等;如果非要填写的话,只在注册表格带有“*”处,输入必填信息即可。
3、别用弱密码:如果你喜欢在不同网站使用统一的注册邮箱及密码,当一家网站被黑客入侵,你所有账号都会沦陷;专家建议把涉及钱财的注册的邮箱、密码和普通社交娱乐账号的注册邮箱和密码分开,降低被盗号风险。
4、重要密码定期更新:没有100%无法被攻破的系统,假设账号密码一定会被盗,不要嫌麻烦,定期更换密码是最好的避险措施。
5、通过安全浏览器访问陌生链接:在点击陌生链接,访问高风险网站时,使用安全浏览器为你把好上网入口的安全大关!
6、慎连公共场所WIFI:不要贪图便宜,上一些未经认可的无线路由,这很有可能是个钓鱼网站,当你连上之后,就会将你电脑上的个人信息全部取走。
7、不要使用“直接登录”:无论在任何地方,尽量不要使用“保留账号密码,可直接登录模式”,并且使用后注意清除个人使用记录。
8、不要在邮件中发送机密信息:如果你要给别人发送机密东西,尽量将这个文件进行压缩、加密。因为现在的文件很容易被人截取。
G. 防止信息被泄露的方法有哪些
防止信息被泄露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公共场所尽量不使用不需要密码的免费无线网;
2、请把智能手机的网络设置中的无线网自动连接关闭;
3、清除卡上联系人信息用户在更换手机号码之前,记得清除卡上的联系人信息;
4、解绑银行卡一般可以通过网银专业版或者银行柜台进行解绑。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第二十四条
机关、单位应当加强对涉密信息系统的管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将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
(二)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在涉密信息系统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之间进行信息交换;
(三)使用非涉密计算机、非涉密存储设备存储、处理国家秘密信息;
(四)擅自卸载、修改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程序、管理程序;
(五)将未经安全技术处理的退出使用的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赠送、出售、丢弃或者改作其他用途。
H. 为了避免私人信息泄露,我们都可以做哪些事情
我个人的建议是不要在互联网的任何角落留关于自己的任何消息,我说的是指但不限于邮箱 电话 名字 地址 ip地址这些能从根溯源的东西,还有就是在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中,尽量选择一些安全性高,加密性强的社交软件。
如果需要个人的手机号码注册的,尽可能的将注册的平台了解清楚,是否值得去注册,看其公司的规模,一般的讲,大规模的公司非常注重客户们的资料,后台的安全工作也做得非常到位。
谨慎链接免费WIFI,黑客只需要简单的WIFI技术就能或取你的各种隐私信息,例如性别年龄、社会关系等;严重的还能盗取你的银行或者第三方支付账号、密码。
I. 如何防止公司数据泄密
防止公司内部的数据泄密的话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考虑问题,比如U盘拷贝、聊天工具发送文件、邮件文件发送和打印文件等都是需要注意的点。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其实挺简单的。我们只需用域之盾对电脑进行简单的设置就可以了,比如说设置U盘禁止拷贝的问题,可以设置仅读取或部门统一使用的U盘进行白名单设置,这样就能够防止文件被复制拷贝了。
还能实时监管员工的聊天内容,防止其通过聊天工具进行对文件的传输;还能设置邮件黑白名单来限制邮件的传输。
其实防止公司数据泄密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进行文件加密了,基本可以解决文件泄露的所有问题,加密的方式包括手动加密,文件透明加密及全盘加密,对文件进行透明加密之后,文件在设置的局域网内是可以正常发送或传阅打开的,脱离局域网之后就会出现文件打不开或者是乱码的情况。
手动加密可理解为对电脑上重要的文件进行单独加密设置,加密之后想要正常打开需要得到管理员的审批,通过后才能正常打开,否则打开出现的就是乱码了。无论是卸载掉加密工具还是重装系统都是无法进行打开的,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通过其管理端进行解密才能正常访问。
J. 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的措施有哪些
来路不明的软件不要随便装,下载免费软件时应该去官方网站。这样以免一些携带木马程序以及设有后门的盗版软件截获个人电脑中的信息。其次,使用智能手机时,不要修改手机中的系统文件,因为用户修改了这些信息,别人也可以通过此路径对你手机上的信息进行修改,从而截获个人信息。
最后对于身份证号、手机号这些敏感信息,平时上网时要格外注意,不要在网上随便参加活动,比如注册信息取得赠品等。如果想要网购,要选择比较正规的大型购物网站。
(10)公共场所如何防止网络泄密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电脑定期杀毒,定期修改并使用安全强度高的密码。
妥善保管个人隐私信息、账号及密码,谨慎发布个人信息。
到知名正规的网站购物,不轻易向对方付款或提供银行卡密码。
文明、绿色、健康上网,浏览正规的网站和栏目。
远离网络上的暴力渲染、色情诱惑、钱财赌博、灰色游戏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