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网络安全 > 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三条规定解读

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三条规定解读

发布时间:2022-06-19 13:27:33

网络安全法责任是怎么规定的

1、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义务

网络运营者通常是通过公司章程、用户协议、网络管理制度等对网络平台、用户进行管理。网络运营者要落实安全管理责任,首先就需要建立健全内部安全管理制度。《网络安全法》第21条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制定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定网络安全负责人,落实网络安全保护责任。

2、用户身份信息审核义务

建立用户身份信息制度有助于构建诚信的网络空间。《网络安全法》第24条规定,网络运营者为用户办理网络接入、域名注册服务,办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入网手续,或者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即时通讯等服务,在与用户签订协议或者确认提供服务时,应当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用户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网络运营者不得为其提供相关服务。

3、用户发布信息管理义务

网络运营者对其平台上的信息负有管理义务。《网络安全法》第47条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加强对其用户发布的信息的管理。信息管理手段包括对网上公共信息进行巡查。工信部《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公安部《互联网危险物品信息发布管理规定》、国信办《互联网信息搜索服务管理规定》等规定均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对公共信息进行实时巡查。

4、保障个人信息安全义务

网络运营者在运营中会收集大量的个人信息,保障个人信息安全是网络运营者的基本义务。《网络安全法》第40—44条对网络运营者的个人信息保护义务做了较为具体的规定。

5、违法信息处置义务

网络运营者发现其用户发布的违法信息,应当立即进行处置。《网络安全法》第47条规定,网络运营者发现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该信息,采取消除等处置措施,防止信息扩散,保存有关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㈡ 网络安全法的五个重要元素

这五个重要元素如下:
1、明确对公民个人信息安全进行保护。网络安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2、个人信息被冒用有权要求网络运营者删除。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个人发现网络运营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或者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其个人信息的,有权要求网络运营者删除其个人信息。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予以删除或者更正。
3、个人和组织有权对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进行举报。网络安全法第十四条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有权对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向网信、电信、公安等部门举报。收到举报的部门应当及时依法作出处理;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及时移送有权处理的部门。
4、网络运营者应当加强对其用户发布的信息的管理。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加强对其用户发布的信息的管理,发现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该信息,采取消除等处置措施,防止信息扩散,保存有关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5、未成年人上网有特殊保护。网络安全法第十三条规定:国家支持研发开发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产品和服务,依法惩治利用网络从事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 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 健康的网络环境。

㈢ 《网络安全法》中规定的网络用户删除权和注销权是否等同二者有何异同

作我网络安全领域基础性律网络安全首审议终通直备受各界关注部五看点(亮点):
.售信息
根据互联网协发布《2016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5半今半间我网民垃圾信息、诈骗信息、信息泄露等遭受经济损失高达915亿元
网络安全作专门规定:网络产品、服务具收集用户信息功能其提供者应向用户明示并取同意;网络运营者泄露、篡改、毁损其收集信息;任何组织窃取或者其非式获取信息非售或者非向提供信息并规定相应律责任
二.严厉打击网络诈骗
今舆论关注山东两名遭电信诈骗死亡案、清华教授遭电信诈骗案都信息泄露精准诈骗造
除严防信息泄露网络安全针层穷新型网络诈骗犯罪规定:任何组织设立用于实施诈骗传授犯罪制作或者销售违禁物品、管制物品等违犯罪网站、通讯群组利用网络发布与实施诈骗制作或者销售违禁物品、管制物品及其违犯罪信息
三.律形式明确网络实名制
垃圾评论充斥论坛言合恶意辱骂更甚者唯恐乱传播制造谣言……段间种种乱象充斥着虚拟网络空间
网络安全律形式网络实名制作规定:网络运营者用户办理网络接入、域名注册服务办理固定电、移电等入网手续或者用户提供信息发布、即通讯等服务应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网络运营者其提供相关服务
四.惩治攻击破坏我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境外组织
2014家网信办曾披露数据显示我直网络攻击受害每月1万网站篡改80%政府网站受攻击些网络攻击主要自美
五.重突发事件采取网络通信管制
现实社现重突发事件确保应急处置、维护家公众安全关部门往往采取交通管制等措施网络空间例外
网络安全建立网络安全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制度专门列章作规定明确发网络安全事件关部门需要采取措施特别规定:维护家安全社公共秩序处置重突发社安全事件需要经务院决定或者批准特定区域网络通信采取限制等临措施供参考

㈣ 违反《网络安全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第四十一条至第四十三条规定,侵害个人

1、违反网络安全法第23条第3款第41条至第43条规定,侵害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100倍以下罚款。
2、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0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处100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关闭网站、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拓展资料
一、网络安全法的意义
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是国家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网络安全就需要充分发挥法律的强制性规范作用,但长期以来,我国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滞后,突出表现在我们甚至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安全法。全国人大通过网络安全法的重要意义在于,从此我国网络安全工作有了基础性的法律框架,有了网络安全的“基本法”。
二、作为“”基本法”其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
1、明确了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规定了国家网络安全工作的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重大指导思想、理念。将成熟的政策规定和措施上升为法律,为政府部门都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体现了依法行政,依法治国要求。
2、建立了国家网络安全的一系列基本制度,这些基本制度具有全局性,基础性特点是推动工作,夯实能力,防范重大风险所必需。
3、违反网络安全法的处罚是根据案情的轻重进行处罚的,首先有关部门会对其进行警告,之后如果没有改正甚至变本加厉地危害网络的公共安全,那么为处以5万以上15万以下的罚款。如果情节恶劣的会追究其他责任。

㈤ 网络安全法中网络运营者要遵守哪些法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二十四条网络运营者为用户办理网络接入、域名注册服务,办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入网手续,或者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即时通讯等服务,在与用户签订协议或者确认提供服务时,应当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用户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网络运营者不得为其提供相关服务。

国家实施网络可信身份战略,支持研究开发安全、方便的电子身份认证技术,推动不同电子身份认证之间的互认。

第二十五条网络运营者应当制定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及时处置系统漏洞、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网络侵入等安全风险;在发生危害网络安全的事件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并按照规定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六条开展网络安全认证、检测、风险评估等活动,向社会发布系统漏洞、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网络侵入等网络安全信息,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第二十七条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从事非法侵入他人网络、干扰他人网络正常功能、窃取网络数据等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不得提供专门用于从事侵入网络、干扰网络正常功能及防护措施、窃取网络数据等危害网络安全活动的程序、工具;明知他人从事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的,不得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

第二十八条网络运营者应当为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依法维护国家安全和侦查犯罪的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和协助。

第二十九条国家支持网络运营者之间在网络安全信息收集、分析、通报和应急处置等方面进行合作,提高网络运营者的安全保障能力。

有关行业组织建立健全本行业的网络安全保护规范和协作机制,加强对网络安全风险的分析评估,定期向会员进行风险警示,支持、协助会员应对网络安全风险。



(5)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三条规定解读扩展阅读

网络运营者应当设置专门的儿童个人信息保护规则和用户协议,并指定专人负责儿童个人信息保护。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转移、披露儿童个人信息的,应当以显着、清晰的方式告知儿童监护人,并应当征得儿童监护人的同意。

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转移、披露儿童个人信息的,应当以显着、清晰的方式告知儿童监护人,并应当征得儿童监护人的同意。网络运营者不得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儿童个人信息,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儿童个人信息。

㈥ 网络安全法明确禁止网络使用者的七类行为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明确禁止网络使用者的七类行为来自第二十七条,具体为:

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从事非法侵入他人网络、干扰他人网络正常功能、窃取网络数据等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不得提供专门用于从事侵入网络、干扰网络正常功能及防护措施、窃取网络数据等危害网络安全活动的程序、工具;明知他人从事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的,不得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

(6)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三条规定解读扩展阅读:

互联网在便利人们生活的同时,人们的正当权益也在网络空间面临着各种新型威胁的冲击和挑战。目前,相关部门已对互联网企业过度追求商业利益以及不良竞争、对影响广大普通网民幸福生活的新型网络欺诈、对网络空间非法贩卖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等,开始了一系列治理工作。

与此同时,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战略规划建设也在高速推进之中。《网络安全法》《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等一系列法规和文件的出台,初步奠定了中国网信事业发展所必需的法律框架和战略架构。

㈦ 翻墙犯法吗

首先需要明确,这里的“翻墙”指的不是生活中的翻墙,而是“网络翻墙”,部分网民为了使用外国软件,会在客户端进行“翻墙”行为,翻墙上网属于违法行为,会给予相应的处分,不以盈利为目的,初次实施翻墙行为,一般会责令停止联网并给予警告。


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第四十三条

个人发现网络运营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或者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其个人信息的,有权要求网络运营者删除其个人信息;发现网络运营者收集、存储的其个人信息有错误的,有权要求网络运营者予以更正。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予以删除或者更正。


㈧ 《网络安全法》解读系列之四——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要求

【第三十一条】
国家对公共通信和信息服务、能源、交通、水利、金融、公共服务、电子政务等重要行业和领域,以及其他一旦遭到破坏、丧失功能或者数据泄露,可能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公共利益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基础上,实行重点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具体范围和安全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国家鼓励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以外的网络运营者自愿参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体系。
解读
本条款定义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范围,强调了必须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并进行重点保护。国务院将制定相应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办法。
【第三十二条】

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的部门分别编制并组织实施本行业、本领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规划,指导和监督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行安全保护工作。
解读
本条款说明了要制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规划,和谁来负责制定规划。

㈨ 新颁布的《网络安全法》,你看懂了吗

《网络安全法》第三十一条指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具体范围和安全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制定。首次引入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概念,并规定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基础上实行重点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作为关乎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福祉的战略性资源,其重要性显而易见。重要的互联网企业(如拥有数亿用户的网络、阿里、腾讯)现在已可被视为基础信息平台,被列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范围的可能性极大,一旦这些互联网企业及其系统出现中断、瘫痪或其他问题,都将会造成重大损失。
希望可以帮到你,谢谢!

阅读全文

与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三条规定解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网络通上不了网是路由器坏了吗 浏览:927
网络安全培训内容范文 浏览:76
电信连接网络设置 浏览:130
为什么网络无法连接到ie 浏览:499
当贝和创舟网络电视盒哪个好 浏览:47
wan链路上应用哪个网络 浏览:675
网络专线租赁属于哪个行业 浏览:985
网络安全检测方案 浏览:466
网络安全法讲座观后感 浏览:562
网络公链什么意思 浏览:34
移动网络晚上网络太差 浏览:948
一九年有哪些网络游戏 浏览:284
所有无线网络都是感叹号 浏览:218
e家宽网络续费后如何开通 浏览:539
网络营销方法和应用 浏览:691
电脑网络测试仪正负极 浏览:484
银行的网络功能有哪些 浏览:452
网络设备无线 浏览:24
关闭电视网络连接有线电视机顶盒 浏览:574
网络专线哪个公司好 浏览:21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