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互联网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一般情况下,网络从上至下分为五层: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每一层都有各自需要遵守的规则,称之为“协议”。TCP/IP协议就是一组最常用的网络协议。
⑵ 手机中的应用是如何与互联网上的服务器通信的
手机中的应用是通过手机上网,即网络与互联网上的服务器通信,和即手机如果能上互联网就可以与互联网上的服务器通信,所以只需要让手机上互联网就行了,而手机上互联网现在很普通,所有的运营商都支持这种业务,手机把信号送到信号塔后,信号塔就再把信号往移动、联通的机房送,然后就连到互联网了,反过来一样,
⑶ 谁知道像电信、网通这些网络运营商是如何接入互联网的
一般 指省与省,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网络,一般带宽10G(万兆)左右,
而普通的就是城市内部的网,一般1G(千兆)以下
主干网是通过桥接器与路由器把不同的子网或LAN连接起来形成单个总线或环型拓扑结构,这种网通常采用光纤做主干线。主干网是构建企业网的一个重要的体系结构元素。它为不同局域网或子网间的信息交换提供了路径。主干网可将同一座建筑物、校园环境中的不同建筑物或不同网络连接在一起。通常情况下,主干网的容量要大于与之相连的网络的容量。
主干网是一种大型的传输网路,它用于连接小型传输网络,并传送数据。
(1)在本地层面,主干网是一条或一组线路,提供本地网络与广域网的连接,或者提供本地局域网之间跨距离的有效传输。(例如,两栋大楼之间)。
(2)在互联网和其它广域网中,主干网是一组路径,提供本地网络或城域网之间的远距离连接。连接的点 一般称为网络结点,或者通讯数据转接交换(DSEs)。
主干网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分布式主干网,它贯穿于建筑物或校园,为局域网提供连接点:另一种是紧缩主干网,它以网络集线器和交换机的形式存在。图B-1所示为这两种拓扑结构。一个混合配置将几个紧缩主干网集线器或交换机与一个分布式主干网连接在一起。
分布式主干网是基于分布式路由通道的结构。分布式主干网说明网络(此处为FDDI环)是如何延伸到建筑物中的每个部门或楼层。每个网络均通过路由器连接到主干网。类似于以上的解决方案,每一个LAN子网的内部成员之间互相竞争带宽。FDDI由于是环形拓扑而添加了容错功能。如果其中的某个路由器出现故障,该网络的其他部分仍保持连接。
分布式主干网满足了连接需求,尽管如此,采用分布式主干网有两个重要的不利之处:
(1)共享介质主干网络提供的带宽受到其上运行的网络技术能提供的数据速率的限制。在很多时候下,这就是快速以太网或FDDI。当主干网带宽需求增加时,共享介质技术的采用会带来性能的下降。
(2)将路由设备份布于整栋大楼里的花费非常大,而且分散这些设备会使管理变得复杂。
在右侧显示的紧缩主干网中,电缆从每个部门(或楼层)的网络敷设到中央集线器或交换机(通常位于建筑物的布线室或管理中心)。主干网简化成集线器或交换机而网络配置成星形接线拓扑。集线器或交换机使用各种体系结构设计,如总线、共享存储器或矩阵。主干网通常是一个将其他网络连接在一起的网络。在交换网络设计中,主干网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它通常只是将附属网络通信量聚集到一起的高速交换网络。
迄今为止,主干网仅局限于一座建筑物。主干网可将校园环境中的多个网络链接在一起,还可将广域网链接中的网络连接到一起,这两种方法。FDDI的容错环形拓扑比较适合于校园主干网。另一个解决方案是与中心交换机相连的吉比特以太网光纤链路。
对广域网而言,这两种方法均可采用。图B-2的右侧所示为专用网络方法。安装专用租用线路可将所有站点连接在一起,但该方法成本高,尤其是当站点彼此间相隔较远时,更是如此,这是由于租用线路的成本随距离的增加而增加。
构建广域主干网的一个更佳的方法是利用提供帧中继、ATM或其他相似服务的电信公司和服务提供商的网络。
⑷ 同个房间不同网络服务商的2台电脑如何通信
主机使用两个网卡,添加一条从主机到从机的路由,然后开共享,就行了。在主机上安装2块网卡,他们分别连接两个不同的网段由于网络的需要他们都有不同的网关,如A网卡IP地址:192。168。30。4/24 gateway:192.168.30.254 ,,,,B网卡IP地址:202。99。17。4/24 gateway:202.99.17.1
我们可手工添加一个静态路由,来实现双网关的功能:
具体方法:
1、分别在A网卡上设置好IP地址,掩码,网关,,,,在B网卡上设置IP地址,掩码,不设置网关
2、CMD,,回到DOS下,输入route add -p 202.99.17.0 mask 255.255.255.0 202.99.17.1
回车。加入-P 的主要作用是让刚才输入的IP永久的加入到路由表中。。
3、最后可用。ROUTE PRINT命令查看一下刚才添加的情况!
一4G简述在移动通信领域,每10年就发生一次革命性变化。80年代的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和90年代的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用于话音业务和支持电路交换类型的业务,这两代系统的空中接口速率只有几百kbit/s。将在21世纪初投入使用的3G系统IMT-2000在室内环境下能提供2Mbit/s的速率,在车载情况下速率至少为144kbit/s。移动通信已成为当代通信领域发展潜力最大、市场前景最广的热点技术。当今移动通信系统正向高数据率、高度移动性和大范围覆盖方向发展。尽管3G系统标准比现有无线技术更强大,但也将面临竞争和标准不兼容等问题。人们呼吁移动通信标准的统一,期望通过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的制定来解决兼容问题。国际电信联盟(ITU)目前已开始研究制定4G系统标准,把移动通信系统同其他系统(如无限局域网,WLAN)结合起来,产生4G技术,2010年前使数据传输速率达到100Mbit/s。提供更有效的多种业务,实现商业无线网络、局域网、蓝牙、广播、电视卫星通信等的无缝衔接并相互兼容。4G应具有更高的数据率和频谱利用率,更高的安全性、智能性和灵活性,更高的传输质量和服质量(QoS)。4G系统应体现移动与无线接入网及IP网络不断融合的发展趋势。因此4G 系统应当是一个全IP的网络。二4G的技术特点4G是多功能集成宽带移动通信系统,比3G更接近于个人通信。其特点主要有:(1)高速率。4G的信息传输速率要比3G高一个等级,从2Mbit/s提高到10Mbit/s。(2)灵活性强。4G拟采用智能技术,可自适应地进行资源分配。采用智能信号处理技术对信道条件不同的各种复杂环境进行信号的正常收发。有很强的智能性、适应性和灵活性。(3)兼容性好。目前ITU承认的、已有相当规模的移动通信标准有GSM、CDMA和TDMA三大分支,可通过4G标准的制定来解决兼容问题。(4)用户共存性。4G能根据网络的状况和信道条件进行自适应处理,使低、高速用户和各种用户设备能够并存与互通从而满足多类型用户的需求。(5)业务多样性。未来通信中所需的是多媒体通信:个人通信、信息系统、广播和娱乐等将结合成一个整体。4G能提供各种标准的通信业务,满足宽带和综合多种业务需求。(6)技术基础较好。4G将以几项突破性技术为基础,如OFDM、无线接入、软件无线电等,能大幅提高频率使用效率和系统可实现性。(7)随时随地的移动接入。4G利用无线接入技术,提供话音、高速信息业务、广播及娱乐等多媒体业务接入方式,用户可随时随地接入系统。(8)自治的网络结构。4G网络将是一个完全自治、自适应的网络。可自动管理、动态改变自己的结构以满足系统变化和发展的要求。三4G网络结构4G系统针对各种不同业务的接入系统,通过多媒体接入连接到基于IP的核心网中。基于IP技术的网络结构使用户可实现在3G、4G、WLAN及固定网间无缝漫游。4G网络结构可分为三层:物理网络层、中间环境层、应用网络层。物理网络层提供接入和路由选择功能,中间环境层的功能有网络服务质量映射、地址变换和完全性管理等。物理网络层与中间环境层及其应用环境之间的接口是开放的,使发展和提供新的服务变得更容易,提供无缝高数据率的无线服务,并运行于多个频带,这一服务能自适应于多个无线标准及多模终端,跨越多个运营商和服务商,提供更大范围服务。4G网络有如下特征:(1)支持现有的系统和将来系统通用接入的基础结构;(2)与Internet集成统一,移动通信网仅仅作为一个无线接入网;(3)具有开放、灵活的结构,易于扩展;(4)是一个可重构的、自组织的、自适应网络;(5)智能化的环境,个人通信、信息系统、广播、娱乐等业务无缝连接为一个整体,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6)用户在高速移动中,能够按需接入系统,并在不同系统无缝切换,传送高速多媒体业务数据;(7)支持接入技术和网络技术各自独立发展。四4G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4.1OFDM调制技术未来无线多媒体业务既要求数据传输速率高,又要保证传输质量,这就要求所采用的调制解调技术既要有较高的信元速率,又要有较长的码元周期,OFDM 技术正满足这一需求。OFDM是一种无线环境下的高速传输技术。无线信道的频率响应曲线大多是非平坦的,OFDM技
⑹ 运营商怎么连接因特网的是靠物理线路(光纤)还是服务器和服务器之间传送数字信号(无线)类似手机通信
internet本身就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广域网,所有上网的人、设备、信息、网站组成了因特网;
运营商建设了宽带网(以光纤、同轴电缆为主),用宽带把家庭用户、企业用户、网站包括服务器、存储、交换、路由等等,使得我们能够上网互联,形成城域网;
同时,运营商还建设了城际之间的光纤干线,用于把各个不同的城域网连接起来,形成更大的广域网,连接、容纳更多的用户、设备、网站;
运营商还有像海底光缆这样的出口电路,用于把中国的因特网连接到世界,把chinanet连接到internet。
当前,运营商接入因特网的传输接入方式,以光纤为主,以电缆、维保、wifi为辅。
⑺ 网络服务商的基本规范
网络服务商是指ISP,这是英文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的缩写,字面意思就是网络服务提供者。网络服务商的类型包括物理网络运营者NP、接入服务者IAP、Web服务器、虚拟主机提供者、电子公告板、邮件新闻组、聊天室、网络会议室经营者认证服务者和中介服务者等。
二、网络服务主要类型
1、物理网络运营者NP(Network Provider)。它们为用户进入Internet 进行信息交流提供物理基础——网络,多指各国的电信企业。
2、接入服务者IAP(Internet Access Provider)。它们通过租用电信企业的公用通信线路或者自己铺设的专用线路为用户提供接入服务。
3、Web服务器、虚拟主机提供者、电子公告板、邮件新闻组、聊天室、网络会议室经营者。它们为用户在网络上的信息交流提供空间场所服务。
4、技术支持服务者IPP(Internet Presence Provider)。为专业用户提供链接、信息搜索工具、主页设计与维护、网站寄存与管理、BBS自动生成等技术服务。
5、认证服务者和中介服务者。他们为参与网络交易各方的各种认证提供数字证书,使交易与支付各方彼此能够识别对方的身份。
三、网络服务商的主要作用
为信息交流提供技术支撑,为信息提供者与接受者提供中介服务,所以,它本身一般不是信息交流的主体。正因如此,ISP一般对信息的传送、信息的内容以及信息的接受者不做有效的组织,也不负责进行筛选和审查,而只是提供一个信息传输的通道,或者是提供一个信息储存的空间,或者仅仅是技术支持。而且,在信息传递的整个过程中,ISP的服务往往都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或其他技术自动完成的。
四、网络服务分类
1、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即网络联线服务商,专指提供网络通路以使用户与网络连线的从业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提供接入网络服务的运营商。
2、IAP(Internet Access Provider)建立网络中转站、租用信道和电话线路,以提供中介服务,包括连线服务、IP地址分配,电子公告板BBS等。
3、ICP(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即网络内容提供商,是利用IAP线路,通过设立网站提供信息服务的经营者,新浪、雅虎、搜狐等等门户网站以及提供Web 网页的个人网站都属于此类服务。ICP为用户提供发布信息和查询信息的服务,不提供接入服务。
4、OSP(Online Service Provider)提供在线服务,提供国际网络数据库、检索查询和论坛服务。
5、IPP(Internet Presence Provider)即网络平台服务商,为用户提供信息交流和技术服务的空间。
6、IEP(Internet Equipment Provider)他是为ISP、ICP等提供接入设备和技术服务的网络产品生产商。
7、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即应用服务提供商,向用户提供一切可能的网络应用服务。
五、网络服务商简单划分
1.单纯提供联线服务的网络服务商
2.单纯提供内容服务的网络服务商
3.综合服务商
六、两种最基本划分
其一,是网络中介服务商
其二,是网络内容提供商。网络中介服务商是指为网络提供信息传播中介服务的经营者。根据其对上网信息实际控制能力的不同,又包含了接入服务提供商和主机服务提供商。
七、规范ISP间接侵权行为的建议
(一)完善立法,制定具体实施规定
(二)健全网络着作权集体管理制度
(三)合理适度地加强技术支持
⑻ 广域网中使用的三种通信方式是什么
广域网的通信方式有三种:点到点连接、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1.点到点连接
点到点(PPP)连接也称为线路租用,它是电信运营商为两个用户点提供专用的连接通信通道,是一种永久式的专用物理通道,比如DDN(Digital Data Network)。
2.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也是一种广域网交换方式,网络通过介质链路上的载波为每个通信会话临时建立一条专有物理电路,并维持电路直到通信结束后终止这一连接,比如ISDN和PSTN。
3.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网采用虚电路和数据报文两种服务方式实现网络通信。所谓虚电路方式,就是采用了多路复用技术在一条物理链路上建立若干条逻辑上的虚电路,从而实现一对多同时通信。所谓数据报文服务,是指通过分组交换机进行存储,然后根据不同的路径将分组转发出去,这样可以动态利用线路的带宽。比如帧中继、X.25和ATM等即为分组交换通信方式。
⑼ 集群服务器如何通信
一、 集群通信系统的概念
集群(英文名为:Trunking),是一种多用户共用一组通信信道而不互相影响的技术。集群这一技术概念其实已在双向的无线通信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集群通信系统能使大量的用户共享相对有线的频率资源,即系统的所有可用信道可为系统内所有用户共用,具有自动识别用户,自动并动态地分配无线信道的功能,是一种多用途,高效率的移动调度通信系统
二、 集群通信系统的特点
1、 集群使用的频率
集群的工作频段为800兆频段,具体的:
· 上行频段为:806~821(MHz);下行频段为:851~866(MHz);
· 邻道之间的频率间隔为:25KHz;
· 集群系统中,通信的双方(基站和用户终端)采用两个频率为一组,实现双向通信;
· 一组频点的上下行频率间隔为:45MHz;
2、 集群通信的工作方式
集群系统中基站采用双频全双工的工作方式,用户终端则根据不同的工作模式采用不同的工作方式:
调度模式下,采用双频半双工方式;
电话模式下,若用户终端为全双工类型的终端可采用双频全双工方式;若为单工用户机,则只能采用双频半双工方式;
双频全双工的定义:通信双方采用两个频率为一组,通信的任何一方在发射的同时也能接收,操作方便,无需进行按键通信。
双频半双工的定义:通信的双方采用两个频率为一组,通信的一方(基站)为全双工方式工作;另一方为单工方式,即在发射的同时无法接收,在接收的同时也无法发射,只能采用按键发话,松键收听的方式。
3、 集群系统的组网方式
模拟集群系统一般采用小容量大区制的覆盖(又称为单站结构),模拟联网的集群系统和数字集群系统一般采用大容量小区制的覆盖(又成为蜂窝网结构);
所谓大区制是指用一个基站覆盖整个业务区,业务区半径一般为30km左右,以可大至60km。大区制一般可容纳几千至上万用户。
所谓小区制是将整个服务区话分为若干无线小区(有称基站区),每个小区服务半径为2~10km。采用该组网方式的系统中频率可以重复利用,而且根据小区分割模式不同可采用不同的频率复用方式。
4、 集群系统的基本功能
集群系统所共有的基本功能如下:
1、具有强劲的调度通信功能;
2、兼备有与公共电话网和公共移动通信网互联的电话通信功能;
3、智能化的用户移动行管理功能;
5、 智能化的无线信道分配管理、系统控制和交换功能;
三、 集群通信系统分类
1、按控制方式分
有集中控制和分布控制。集中控制是指一个系统中有一个独立的智能控制器统一控制、管理资源和拥护。分布式控制方式是指每个信道都有一个单独的控制起,这些控制器分别独立的控制、管理相应的系统资源和一部分用户。
2、按信令方式分
有共路信令和随路信令方式。共路信令是指基站或小区内设定了一个专门的信道作为控制信道,用以接收用户机发出的通信、入网等请求信号,同时传输系统的控制信令,向用户下达信道分配信息和用户通知信息。
3、按通话占用信道分
有信息集群、传输集群和准传输集群。信息集群是指用户完成一次通信后,该信道仍为该用户保留一段时间(一般为10秒左右),以确保该用户在这段时间内再次呼叫时仍能成功占用信道,如此来保证信息的完整性;传输集群是指当用户完成一次通信后,新道立即释放,以提供系统再次分配,如此来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准传输集群是介于以上两种之间的一种集群方式,即信道保留的时间略短于信息集群(一般为3秒左右)。
4、按信令占信道方式分
有固定式和搜索式。固定实是指信令信道(控制信道)是系统中固定的一个信道,用户在入网或业务请求式固定向该信道发起请求;搜索式是指信令信道不固定,由系统随机指定,用户每次入网或业务请求均必须搜索信令信道。
模拟集群
一、设备及组织结构
本公司三个集群基站均采用美国MOTOROLA公司生产的集群移动通信系统SMARTNETII,系统组成如图所示,主要由中央控制器、电话互联终端、集群信道机、收发天线共用器、天线、系统管理终端、系统监视终端、移动台和手机等设备组成。如图3-1
中央控制器:
负责控制和管理整个系统的运行,包括:选择和分配可用信道;监视话音信道活动;监测和报告告警情况;为系统管理提供接口等。
电话互联终端(CIT):
是集群通信网与有线电话网的接口,供调度台和移动台自动接入有线电话网之用。
集群信道机:
分为控制信道和话音信道,提供中央控制器与用户设备间的接口。每个信道机要求一部发射机和一部收发信机全双工工作。
系统管理终端:
提供系统操作员输入或修改系统运行参数、设备状态及告警报告、调整系统定时及系统接续参数、报告信道工作状态及控制用户接入系统等。
天馈系统:
天馈系统包括从天线到传输线接头为止的所有匹配、平衡、移相或其他耦合装置,包括天线、发射机合路器、接收机多路耦合器、传输线、雷电保护和避雷器及塔顶放大器等。
模拟集群系统组织结构图
二、功能简介
1、 用户终端实现的功能:
组呼:通话小组是集群系统中最基本的通信组织。通过用户机编码可以将多个用户机编在一个通话小组中,用户机按键进行组呼,只有同一组码的用户机才能与本小组内的成员进行通信。
私线呼叫(单呼):一个用户机能有选择性地指定用户与其建立单独通话。
呼叫提示:由一方用户机发起的对另一方用户机的寻呼,被叫的一方机器会间隔几秒钟发出"嘟嘟"的响声,直到被叫用户响应,同时被叫方的机器将会显示主叫方的用户ID;被叫用户此时若直接按键,会向主叫方发起一次私线呼叫。
电话互连:集群用户可以通过系统拨打有线电话(市话、长话),市话用户也可通过二次拨号与集群用户建立电话通信。
紧急呼叫:由用户按紧急呼叫键发起,紧急呼叫具有最高等级,当信道遇忙时,通常有两种方式:队首式和强拆式。
2、 系统管理实现的功能:
系统对用户机ID码的识别和管理
用户每一次申请,系统都必须对其ID码进行认别,以辨别其合法性及小组归属。
用户机功能的遥闭、授权、开启
系统可以根据需要对分散在各处的用户机进行空中关闭---遥闭或开启。系统也可以对用户机优先等级、电话功能等进行远程授权或取消。
遇忙排队
当用户发起呼叫申请时,系统内无空闲信道,则系统记录下用户机的ID码并进行排队,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处理。
动态的信道分配
由系统中央控制器根据系统当前的状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向用户提供动态的信道分配。
故障弱化模式
当中央控制器或所有的控制信道故障时,系统会工作在故障弱化模式下,这时所有用户机以常规模式工作,占用用户机编程时设定的故障弱化信道进行通信。
系统的故障诊断和处理、状态监视、系统参数的调整
· 系统能对于当前发生在信道机或控制器部件上的故障作出响应和处理,将故障的部件自动暂闭,以使系统不再将用户的通信分配上去。
· 系统对当前的运行状态进行不断的监视,如哪些/哪个信道机被占用,哪些空闲,哪些故障等,以便在信道分配时作出准确的处理。
· 系统内有大量的参数,可以通过系统管理终端进行及时的远程调整。
数字集群
IDEN(Integrated Digital Enhanced Networks)是美国MOTOROLA公司生产的800M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这个系统是利用了多项先进的数字话技术,能在一部iDEN用户机上集成了调度、电话、短信、数传四项功能。其先进的无线射频技术使得一个25kHz的载频上容纳6路话音,从而使得有限的频点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利用。iDEN数字集群通信网具有大容量、大覆盖区、高保密和高通话清晰度的特点。
1、 组织结构及设备
iDEN的基本组织结构包含:调度子系统、互联子系统、操作维护子系统、计费及用户数据管理子系统和基站子系统;
运行管理中心(MSO):是上层网络控制和交换设备所在的机房,负责执行系统的日常管理,为长期的网络工程系统监控和规划工具提供数据库资料。在MSO中包含的子系统为:调度子系统、互联子系统、OMC子系统、计费及用户数据管理子系统;
操作维护中心(OMC):承担对全网设备的管理,对运行参数进行设置和修改,收集运行数据,监控系统运行情况。
计费及用户数据管理子系统(ADC):实现对用户进行的开、关、授权、采集计费数据等功能。
基站子系统: 包含了分布在全市各个方向上的基站(EBTS-增强型基站传输系统)。各个基站通过E1数字中继线路与MSO设备联接。在本公司的iDEN基站系统中目前分布在外环线以内的基站均为3扇区的基站,分布在外环线以外的基站为全向基站。
调度子系统包含以下设备:
调度应用处理器(DAP):为调度通信提供了总体的协调、控制和实时的调度呼叫处理,实现了调度通信时所需的资源管理、用户访问控制、位置跟踪和调度子系统内所有设备的网络管理,同时也为OMC子系统提供接口;DAP包含了D-HLR、D-VLR、i-HLR
· D-HLR:调度归属位置寄存器,是一个驻留在硬盘上的用户数据库。用以记录用户与调度通信相关的身份码、权限、通话组号、开设的调度业务类别等;
· D-VLR:调度访问位置寄存器,是一个驻留在内存上的用户数据库,用以记录在系统中当前一开机的调度用户状态、位置以及相关权限等;
· i-HLR:分组业务归属位置寄存器,是一个与分组数传业务相关的用户数据库,用以记录为用户的分组数传业务分配的IP地址;
快速分组交换机(MPS):在DAP的控制下将来自基站的话音分组进行复制,根据DAP的指令在各个基站之间实现话音分组的交换。
移动数据网关(MDG):是一个企业基叫环路由器,通过该接口网关可以建立起与其他intranet或internet的互联路由
互联子系统包括以下设备:
移动交换中心(MSC):为iDEN用户的电话通信提供了控制管理和实时的呼叫处理和话音交换功能。另一方面,又为MSC与公共电话网(PSTN)之间的互联提供了接口。MSC包含了T-HLR和T-VLR
· T-HLR:电话归属位置寄存器,是一个集成在MSC交换机核心内的用户数据库。记录了所有用户与电话通信相关的身份码、业务类型和状态等。
· T-VLR:电话访问位置寄存器,是一个驻留在交换机核心内存上的用户数据库。记录了当前开机用户的位置、状态等。
短消息业务服务中心:(SMS-SC)为用户的短消息提供接收、存储和转发功能。
基站控制器(BSC): 是基站与MSC之间的接口,又称为A接口。它一方面实现了将电话通信的话音从EBTS接续至MSC进行交换;另一方面也将公共有线电话网内的交换信令转换为移动电话应用信令,为移动用户与PSTN之间的通信建立信令握手。BSC包括BSC-CP,和BSC-XCDR
· BSC-CP(基站控制器-处理器):承担呼叫处理,包括信令转换、话音接续等。
· BSC-XCDR(基站控制器-话音变码器): 提供PSTN网内使用的PCM话音编码和iDEN EBTS系统内使用的VSELP话音编码之间的转换
iDEN基本网络结构
二、关键技术
· 时分多址TDMA技术:是把时间分割成周期性的帧,每一帧在分割成若干个时隙。然后根据一定的时间分配原则,使各个移动台在每帧内只能按指定的时隙向基站发送信号,在满足定时和同步的条件下,基站可以分别在各时隙中接受各移动台的信号而不混扰。同时基站发向多个移动台的信号都按顺序安排在预定的时隙中传输,各移动台只要在指定的时隙内接收,就能在合路的时隙中把发给它的信号区分出来。
iDEN系统把每个25kHz信道分割为6个时隙,每个时隙占15ms。
· VESLP语音编码技术(矢量和激励线性预测编码技术):将90ms的模拟话音压缩为15ms的数字信号。以适应其在一个15ms的时隙信道内传送。
· M-16QAM调制技术(多路复用-16点阵正交振幅调制技术):这是一种专为集群系统设计的调制技术这种调制方式具有线形频谱,克服时间扩散产生的影响。
三、 承载业务
1、新增的用户机功能
新增的调度功能:
· 组呼
--本地呼叫(支持用户在其归属的Service Area的小区内进行呼叫)
--选区呼叫(支持用户选择某一Service Area进行呼叫)
--广域呼叫(支持用户在iDEN区域网络的任何位置进行呼叫)
· 单呼
--私线呼叫
--呼叫提示
· 紧急呼叫-在按下紧急呼叫按钮后,允许该用户强拆本组用户在用的通信,使本组内所有成员均收听到其话音;
· 单站操作模式(ISO)---- ISO功能支持当一个基站失去与MSO的链接后,仍能保持在该机站范围内的受限的调度功能
· 移动用户状态消息----允许有增强功能的MS单机向iDEN增强型调度台或其他有此功能的MS发送预定义的状态短信;
· 多组通信(MSTG)---- MSTG支持调度模式下可访问一个主要的通话组和3个辅助的通话组;
增强的电话功能:
· 蜂窝小区和双工漫游
· 呼叫等待、三方会谈、呼叫转移
· 自动漫游和越区切换
短消息收发功能-在用户机不具备接收短信的条件下(如:关机、不在服务区或手机存储器已满等),信息存储在短信中心内,在用户可以接受时(如开机并在服务区内等),信息发送给用户;
分组数传功能-在16QAM调制技术下,一个载频的传输速率为22Kbit/s;
2、新增的系统管理功能
(1) 配置管理,如:改变显示基站设备及系统网络管理设备的配置、改变和显示控制用户机的数据库、报告所有数据库的最新数据、确定用户机的使用功能等
(2) 计费管理:记录用户机在空中的使用时间和时长,输出记录的数据到计算机
(3) 错误诊断管理:显示各类设备的故障报告、告警报告、输出各设备的状态变化信息、进行环路反馈的测试等。
(4) 安全保密管理:控制有关人员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提供用户机的无线遥毙、开启功能等。
(5) 运行管理:对运行着的设备进行有针对性的监控、收集和处理各类运行数据。
四、用户机编码结构
· IMEI(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fier)-国际移动终端设备身份码,这是一台用户终端再生产过程中有生产厂家根据国际标准给移动台设立的,在国际范围内唯一的机器编号。该编码长15个字节,编写在移动台硬件芯片(如SIM卡)中。
· 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tation Identifier)- 国际移动台身份码,这是由服务提供商为移动台设立的,在国际范围内唯一的身份码。改编码长15个字节,系统首先在上层网络设备中进行分配,在数据库中建立并存储起IMEI于IMSI的唯一对应关系,移动台在首次开机注册时在通过了系统鉴定后,由控制信道上读取并自动存储在移动台内存中。
· TMSI(Temporary Mobile Station Identifier)-临时的移动台身份码,这是由系统在移动台每次的开机或更新位置区域时分配的编码,在VLR范围内唯一。该编码是为了防止用户身份的盗用,同时节省呼叫建立的时间。
· MSISDN(Mobile Station ISDN)-移动台ISDN号码,是一个电话号码,它唯一地标识了移动它在iDEN网和PSTN网内的身份,iDEN用户在电话通信时使用该号码。该号码长度部超过15个字节。
· FLEET & MEM-调度大组号及成员号,大组号在整个iDEN系统内唯一的标识了一个单位或团体;成员号则在该大组范围内唯一的标识了一个调度用户单机。
· Talkgroup-通话组号,在FLEET范围内唯一,它将FLEET范围内的成员组织为一个一个独立调度的小组。
五、 用户机与系统之间的部分叫呼过程
1、关于用户机的身份码分配过程
? 首先由管理员登录到系统管理终端连接到系统的HLR(归属位置登记器),将记录在用户机CPU内存中的串号(IMEI-国际移动设备标识符)登记到HLR中,为其分配一个在系统中有效的且唯一的IMSI(国际移动用户标识),以及一系列的其他参数,包括编组情况。所有这些参数必须确保在HLR内正确地成功注册。
在HLR中IMEI和IMSI必须都保持唯一,即一个IMEI对应一个IMSI,一个IMSI也只能分配给一个用户机。
2、 用户机在系统中的登记过程
用户机的每次开机时与系统之间相互传递数据的过程为登记过程。
用户机在注册后的首次登记时将IMEI通过基站传送至系统中心设备,系统收到后与用户机之间执行鉴证过程。当鉴证通过后,将IMSI、Indivial ID(一个半固定的身份码)等通过基站发送给用户机。
用户机以后每次的开机时所触发的登记过程向系统发送IMSI,在鉴证通过后收到Indivial ID等。
用户机在成功地开机登记后到关机之前,每次位置更新和业务通信申请时,均向系统传递Indivial ID。
用户机的鉴证过程:
系统HLR产生一个随机数,传送到系统的CPU上执行一次运算(特定的运算程序)得到与此随机数相应的结果值,保存在VLR(访问位置寄存器)中。随机数通过基站发送给用户机。
用户机收到随机数后由用户机的CPU进行相关的运算,并将其得到的结果数通过基站传送给VLR,VLR将此结果数与系统运算的结果数比较,两数相等,则鉴证正确,通过;反之则鉴证失败,系统拒绝该用户机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