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网络安全的发展趋势
过去,网络安全得不到用户的足够重视,行业发展缓慢。近几年,一方面,工信部和发改委对网络安全行业的政策支持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互联网应用领域的发展越来越广泛和深入,致使网络安全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今,5G网络、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型基础设施逐渐成为了创新热点。网络安全产业成为保障“新基建”安全的重要基石,随着“新基建”在各个领域的深入开展,其将为网络安全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网络安全行业政策密集出台
2013年11月,国家安全委员会正式成立;2014年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充分展示了我国对网络安全行业的重视。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出台多项政策推动网络信息安全行业的发展,以满足对政府、企业等网络信息安全的合规要求。国家层面的政策从两方面推动我国网络安全行业发展,一方面,加强对网络安全的重视,提高网络安全产品的应用规模;另一方面,从硬件设备等基础设施上杜绝网络安全隐患。
一系列法规政策提高了政府、企业对网络信息安全的合规要求,预计将带动政府、企业在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投入。
——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网络安全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⑵ 中国信息安全网的发展历程
2007年,君盾公司开始在信息安全行业探索,当时推出的“主动防御网”就是中安网的前身。“我们了解攻击,是为了更好的防御”,在相关职能部门和军队的大力支持下,主动防御网为国家政府、军队及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发掘和培养了一大批懂网络、懂信息安全、有道德、高素质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为确保国家信息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
2009年1月,君盾公司斥资60万元购得域名,开始了建设中安网的第一步。
2009年1月中旬,由技术副总亲自带队组成的20余人的网站开发专家团队,连日奋战,经过四个月的开发,终于在2010年5月1日使中安网(Beta版)正式上线。
2010年5月1日,中安网成功上线,标志着君盾公司在信息安全领域不凡的实力。
2010年5月4日,由30人组成的中安网运营团队正式成立,中安网正式进军中国信息安全门户网站并开始开展业务
2010年5月25日,中安网第一个项目“网络防御实验室”正式开始实施.
⑶ 网络安全未来发展怎么样
在信息化的现代,网络安全产业成为保障“新基建”安全的重要基石,我国网络安全行业市场规模一直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未来,随着5G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型网络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深入开展,其将为网络安全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网络安全的概念和内涵不断演进。其发展历程可分为起源期、萌芽期、成长期和加速期四个时期,分别对应通信加密时代、计算机安全时代、信息安全时代以及网络空间安全时代。
目前网络安全正处于网络空间安全时代的加速期:2014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后,网络安全法、等保2.0等政策不断出台,网络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
与信息安全时代的区别在于网络边界逐渐模糊或消失,仅凭传统的边界安全已不能做到有效防护,防护理念和技术发生深刻改变,主动安全逐渐兴起。安全解决方案和安全服务也越来越被重视。
⑷ 信息安全的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通信保密阶段、信息安全阶段、信息保障阶段这三个阶段.。
信息安全,亦可称网络安全或者信息网络安全。不同的说法只不过是认知角度不同而已,并无实质性区别。
首先,信息安全是信息化进程的必然产物,没有信息化就没有信息安全问题。信息化发展涉及的领域愈广泛、愈深入,信息安全问题就愈多样、愈复杂。信息网络安全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国家与社会的基础性、全局性、现实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
其次,信息安全的主要威胁来自于应用环节。如非法操作、黑客入侵、病毒攻击、网络窃密、网络战等,都体现在应用环节和过程之中。应用规则的严宽、监控力的强弱以及应急响应速度的快慢,决定了信息网络空间的风险防范和安全保障能力、程度与水平的高低。
(4)网络安全赛制发展历程扩展阅读:
信息时代的安全与工业时代的安全明显不同。国家信息安全问题,仅靠提高自主研发、实行进口替代,以及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方式来解决是不够的。
国家信息安全离不开全球信息安全这个大环境,无一国家可独善其身,自搞一套、自我封闭更是行不通的,迫切需要通过各国间合作,制定有约束力的国际规则来进行保障。
对于一个拥有14亿人口、世界上最多网民、正在迈入信息化社会的国家来说,提高对国家信息安全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加快推进国家信息网络安全保障建设,是头等大事之一,十分紧迫。
⑸ 什么是网络安全赛
网络安全赛简称CTF,是网络安全领域中一种信息安全竞赛形式。参赛团队之间通过进行攻防对抗、程序分析等形式,率先从主办方给出的比赛环境中得到一串具有一定格式的字符串或其他内容,并将其提交给主办方,从而夺得分数。
CTF大赛,全称是CaptureTheFlag,其英文名可直译为“夺得Flag”,也可意译为“夺旗赛”。
CTF起源于1996年DEFCON全球黑客大会,以代替之前黑客们通过互相发起真实攻击进行技术比拼的方式。现在已成为全球范围网络安全圈流行的竞赛形式。为了方便称呼,我们把这样的内容称之为“Flag”。
在解题模式CTF赛制中,参赛队伍可以通过互联网或者现场网络参与,这种模式的CTF竞赛与ACM编程竞赛、信息学奥赛比较类似,以解决网络安全技术挑战题目的分值和时间来排名,通常用于在线选拔赛。题目主要包含逆向、漏洞挖掘与利用、Web渗透、密码、取证、隐写、安全编程等类别。
⑹ 网络安全的ctf很重要吗
网络安全的ctf很重要 竞赛含金量很高。CTF高手在毕业后,很受互联网公司欢迎。一般来说,世界互联网企业巨头,也是网络安全领域的巨头。像阿里、腾讯、华为这些世界级的IT公司,网络安全方面出了问题是无法想象的。这些公司都有专门的网络安全部门、实验室,在那里工作的人员,多数有过CTF的参赛经历。
在我们这个互联网时代,网络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对一个国家,还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这样的网络安全对抗在现实中无时无刻都在发生。
CTF介绍
CTF(Capture The Flag)中文一般译作夺旗赛,在网络安全领域中指的是网络安全技术人员之间进行技术竞技的一种比赛形式。CTF起源于1996年DEFCON全球黑客大会,以代替之前黑客们通过互相发起真实攻击进行技术比拼的方式。
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全球范围网络安全圈流行的竞赛形式,2013年全球举办了超过五十场国际性CTF赛事。而DEFCON作为CTF赛制的发源地。DEFCON CTF也成为了目前全球最高技术水平和影响力的CTF竞赛,类似于CTF赛场中的“世界杯”。
⑺ 网络安全大赛真的有吗
1、什么是网络安全大赛
网络安全大赛,又叫CTF(Capture The Flag),中文一般译作夺旗赛,在网络安全领域中指的是网络安全技术人员之间进行技术竞技的一种比赛形式。网络安全大赛有许多比赛形式,比如解题模式、攻防模式、混合模式。
2、网络安全大赛的起源发展
CTF起源于1996年DEFCON全们通过互相发起真实攻击进行技术比拼的方式。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全球范围网络安全圈流行的竞赛形式,2013年全球举办了超过五十场国际性CTF赛事。而DEFCON作为CTF赛制的发源地,DEFCON CTF也成为了目前全球最高技术水平和影响力的CTF竞赛,类似于CTF赛场中的“世界杯”,通过这个比赛可以进行较量 。
3、重要级网络安全赛事
下面就列举一些重要国际CTF赛事:
DEFCON CTF:CTF赛事中的“世界杯”,这也是CTF比赛体系得发源地。
UCSB iCTF:来自UCSB的面向世界高校的CTF。
Codegate CTF:韩国首尔“大奖赛”,冠军奖金3000万韩元。
XXC3 CTF:欧洲历史最悠久CCC黑客大会举办的CTF。
EBCTF:荷兰老牌强队Eindbazen组织的在线解题赛。
RwthCTF:由德国0ldEur0pe组织的在线攻防赛
RuCTF:由俄罗斯Hackerdom组织,解题模式资格赛面向全球参赛,解题攻防混合模式的决赛面向俄罗斯队伍的国家级竞赛 。
4、外知名战队
PPP – 来自美国的超神明星战队,队员有Geohot神奇小子和Ricky两位国际最高水平黑客作为双子领军,2014年PPP包揽了GitS和CodeGate冠军,CTFTIME全球排名仅次于Dragon Sector排名第二,Geohot神奇小子的单人队tomcr00se(没错,他就自称网络空间的汤姆克鲁斯)在大满贯赛Boston Key Party和大奖赛Secuinside,击败其他多人战队拔得头筹。由Geohot神奇小子加盟2013年DEFCON CTF总决赛冠军阵容,PPP战队再度卫冕2014年总决赛冠军。
Blue-Lotus –的安全宝·蓝莲花战队。2013年历史性地作为华人世界首次入围DEFCON CTF总决赛的队伍,并在决赛获得第11名。
⑻ 信息安全经历了哪三个发展阶段
通信保密阶段、信息安全阶段、信息保障阶段这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5年以前,以通信保密和依照TCSEC的计算机安全标准开展计算机的安全工作,其主要的服务对象是政府保密机构和军事机构。
第二阶段:在原有基础上,1995年开始,以北京天融信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启明星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江南科友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科网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清华德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复旦光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从事信息化安全企业的诞生为标志的创业发展阶段,主要从事计算机与互联网的网络安全。
从1999年起,将信息安全的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银行与电信信息化安全建设上。
2000年我国第一个行业性质的《银行计算机系统安全技术规范》出台,为我国信息化安全建设奠定了基础和树立了示范。
这个时期主要提供的是隔离、防护、检测、监控、过滤等中心的局域网安全服务技术与产品,其主要面对病毒、黑客和非法入侵等威胁。到2001年,一时间全国成立1300多家从事信息化安全的企业。
第三阶段:以2002年成立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信息安全产业分会为标志的有序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不仅从事互联网的信息与网络安全,而且开始对国家基础设施信息化安全开展工作,产生了许多自有知识产权的信息与网络安全产品。
⑼ 网络的发展史经过几个阶段,有什么特征急!!!!!!
事实上,Internet的时代早已经来临,只是限于连接速率和费用的问题,很多人并没有真正能够好好地利用、享受它。如今,各种各样的连接方式和越来越快的连接速率使得人们能够很好地享受宽带网(Broadband Networking)所带来的冲击和给我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的冲击,让我们生活真正地生活、工作、享受在一个宽带的时代!
事实上,Internet的时代早已经来临,只是限于连接速率和费用的问题,很多人并没有真正能够好好地利用、享受它。如今,各种各样的连接方式和越来越快的连接速率使得人们能够很好地享受宽带网(Broadband Networking)所带来的冲击和给我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的冲击,让我们生活真正地生活、工作、享受在一个宽带的时代!
在学习宽带网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网络的发展历史,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和使用网络大有裨益!
一、Internet的用处
Internet是世界各地的电脑相互间通信的方法和手段,是信息的载体和传输系统,是连接全世界计算机的纽带,同时也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工具”。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几乎覆盖了整个世界的范围,它集新闻、通信、娱乐、资源共享于一体,是现代社会进行信息交流的高速公路。企业不仅可以从网上索取大量的商业信息,更可以通过Internet向国际社会展现自己。是当今世界上覆盖范围最大,用户最多,资源最丰富、最实用的计算机网络。
Internet的信息内容非常庞大,我们不仅可以把它当作一个计算机网络,而要把它视为一个庞大的、实用的、可享受的信息源。我们也希望你把Internet当作一个面向芸芸众生的社会来理解,世界各地上百万的人可以用Internet通信和共享信息源。可以送出或接受电子邮件通信;可以与别人建立联系并互相索取信息;可以在网上发布公告,宣传你的信息;可以参加各种专题小组讨论;可以免费享用大量的信息源和软件资源。
二、Internet发展简史
随着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后的十多年时间内,由于价格很昂贵,电脑数量极少。早期所谓的计算机网络主要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而产生的,其形式是将一台计算机经过通信线路与若干台终端直接连接,我们也可以把这种方式看做为最简单的局域网雏形。
最早的Internet,是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建立的。现代计算机网络的许多概念和方法,如分组交换技术都来自ARPAnet。ARPAnet不仅进行了租用线互联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而且做了无线、卫星网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其结果导致了TCP/IP问世。
1977-1979年,ARPAnet推出了目前形式的TCP/IP体系结构和协议。1980年前后,ARPAnet上的所有计算机开始了TCP/IP协议的转换工作,并以ARPAnet为主干网建立了初期的Internet。1983年,ARPAnet的全部计算机完成了向TCP/IP的转换,并在UNIX(BSD4.1)上实现了TCP/IP。ARPAnet在技术上最大的贡献就是TCP/IP协议的开发和应用。1985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组织NSF采用TCP/IP协议将分布在美国各地的6个为科研教育服务的超级计算机中心互联,并支持地区网络,形成NSFnet。1986年,NSFnet替代ARPAnet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1988年Internet开始对外开放。1991年6月,在连通Internet的计算机中,商业用户首次超过了学术界用户,这是Internet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此Internet成长速度一发不可收拾。
三、中国的Internet
1.Internet的阶段性发展
Internet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大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87—1993年,也是研究试验阶段。在此期间中国一些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开始研究InternetInternet技术,并开展了科研课题和科技合作工作,但这个阶段的网络应用仅限于小范围内的电子邮件服务。
第二阶段为1994年至1996年,同样是起步阶段。1994年4月,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进入Internet,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Internet的国家。之后,Chinanet、CERnet、CSTnet、Chinagbnet等多个Internet络项目在全国范围相继启动,Internet开始进入公众生活,并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至1996年底,中国Internet用户数已达20万,利用Internet开展的业务与应用逐步增多。
第三阶段从1997年至今,是Internet在我国快速最为快速的阶段。国内Internet用户数97年以后基本保持每半年翻一番的增长速度。增长到今天,上网用户已超过1000万。据中国Internet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3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人数为6800万人。这一数字比年初增长了890万人,与2002年同期相比则增加了2220万人。
中国目前有五家具有独立国际出入口线路的商用性Internet骨干单位,还有面向教育、科技、经贸等领域的非营利性Internet骨干单位。现在有600多家网络接入服务提供商(ISP),其中跨省经营的有140家。
随着网络基础的改善、用户接入方面新技术的采用、接八方式的多样化和运营商服务能力的提高,接入网速率慢形成的瓶颈问题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上网速度将会更快,从而促进更多的应用在网上实现。
2.今后发展重点
尽管取得了如此好的成绩,但政府还是对中国Internet今后的发展重点作了布署,了解它们对我们今后的宽带生活非常有用:
(1)根据国务院已颁布的《电信条例》和《Internet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修订已有的网络管理法规,并根据网络发展实际不断完善和制定新的法规;
(2)扩大网络规模,优化网络结构,避免重复建设,使网络向综合化,宽带化,智能化发展;
(3)在基础网络方面,要进一步引入竞争机制,促使价格降低,改善服务,解决带宽这个制约网络发展纳瓶颈问题;
(4)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图书馆、公共数据库等,丰富网上中文内容;
(5)要十分重视网络安全问题。目前,国内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已有多项科研计划专门研究,一些成果已开始应用。
(6)加强中国与国际网络界的联系。中国教育和科研部门已经开始与国外的关于下一代Internet的合作研究。第一代Internet主要是由国外研究发展的,中国起步虽晚,但是通过努力已经逐渐拉近了与国际水平的距离。
四、Internet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Internet给全世界带来了非同寻常的机遇。人类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当前正在迈进信息社会。信息作为继材料、能源之后的又一重要战略资源,它的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已经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取得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它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首先,网络缩短了时空的距离,大大加快了信息的传递,使得社会的各种资源得以共享。其次,网络创造出了更多的机会,可以有效地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有力地拉动消费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生产力进步。同时,网络也为各个层次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Internet的确创造了一个奇迹,但在奇迹背后,存在着日益突出的问题,给人们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比如,信息贫富差距开始扩大,财富分配出现不平等;网络的开放性和全球化,促进了人类知识的共享和经济的全球化。但也使得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成为非常严峻的问题;网络的竞争己成为国家间和企业间高技术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网络带来信息的全球性流通,也加剧了文化渗透,各国都在为捍卫自己的网络文化而努力。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如何使得这种厚重的文化在网络上得以延伸,这个问题显得尤其突出。
中国Internet发展中还存在着另一些问题。首先,中国Internet和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在用户总数上,目前全球网民已超过两亿,其中有一半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等国家的网民数量都领先于中国。但是已经有机构预测,在未来几年内,中国的网民数量将跃居世界前五位,乃至前三位,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太大,所以网络用户的普及率还十分低。加拿大、美国和日本的网络用户普及率达到了30%以上,而中国仅仅有1.4%。
其次,中国的网络规模距离网络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但是随着基础设施的增加,宽带技术的使用,在网络规模上会有稳步的发展。第三,中国的网络管理法规还相对滞后和不够完善,要根据国家已颁布的《电信条例》修订现有部门规章中不适应的部分,为新业务制定新规定,做到法规到位。第四,由于语言和观念的原因,中文信息资源上网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另外,中国网络业在资本投入、经营模式、经营理念、技术创新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外国成功的方式有的在中国未必奏效,因此不能照搬,要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模式。
在学习宽带网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网络的发展历史,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和使用网络大有裨益!
一、Internet的用处
Internet是世界各地的电脑相互间通信的方法和手段,是信息的载体和传输系统,是连接全世界计算机的纽带,同时也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工具”。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几乎覆盖了整个世界的范围,它集新闻、通信、娱乐、资源共享于一体,是现代社会进行信息交流的高速公路。企业不仅可以从网上索取大量的商业信息,更可以通过Internet向国际社会展现自己。是当今世界上覆盖范围最大,用户最多,资源最丰富、最实用的计算机网络。
Internet的信息内容非常庞大,我们不仅可以把它当作一个计算机网络,而要把它视为一个庞大的、实用的、可享受的信息源。我们也希望你把Internet当作一个面向芸芸众生的社会来理解,世界各地上百万的人可以用Internet通信和共享信息源。可以送出或接受电子邮件通信;可以与别人建立联系并互相索取信息;可以在网上发布公告,宣传你的信息;可以参加各种专题小组讨论;可以免费享用大量的信息源和软件资源。
二、Internet发展简史
随着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后的十多年时间内,由于价格很昂贵,电脑数量极少。早期所谓的计算机网络主要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而产生的,其形式是将一台计算机经过通信线路与若干台终端直接连接,我们也可以把这种方式看做为最简单的局域网雏形。
最早的Internet,是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建立的。现代计算机网络的许多概念和方法,如分组交换技术都来自ARPAnet。ARPAnet不仅进行了租用线互联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而且做了无线、卫星网的分组交换技术研究-其结果导致了TCP/IP问世。
1977-1979年,ARPAnet推出了目前形式的TCP/IP体系结构和协议。1980年前后,ARPAnet上的所有计算机开始了TCP/IP协议的转换工作,并以ARPAnet为主干网建立了初期的Internet。1983年,ARPAnet的全部计算机完成了向TCP/IP的转换,并在UNIX(BSD4.1)上实现了TCP/IP。ARPAnet在技术上最大的贡献就是TCP/IP协议的开发和应用。1985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组织NSF采用TCP/IP协议将分布在美国各地的6个为科研教育服务的超级计算机中心互联,并支持地区网络,形成NSFnet。1986年,NSFnet替代ARPAnet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1988年Internet开始对外开放。1991年6月,在连通Internet的计算机中,商业用户首次超过了学术界用户,这是Internet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此Internet成长速度一发不可收拾。
三、中国的Internet
1.Internet的阶段性发展
Internet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大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87—1993年,也是研究试验阶段。在此期间中国一些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开始研究InternetInternet技术,并开展了科研课题和科技合作工作,但这个阶段的网络应用仅限于小范围内的电子邮件服务。
第二阶段为1994年至1996年,同样是起步阶段。1994年4月,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进入Internet,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Internet的国家。之后,Chinanet、CERnet、CSTnet、Chinagbnet等多个Internet络项目在全国范围相继启动,Internet开始进入公众生活,并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至1996年底,中国Internet用户数已达20万,利用Internet开展的业务与应用逐步增多。
第三阶段从1997年至今,是Internet在我国快速最为快速的阶段。国内Internet用户数97年以后基本保持每半年翻一番的增长速度。增长到今天,上网用户已超过1000万。据中国Internet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3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人数为6800万人。这一数字比年初增长了890万人,与2002年同期相比则增加了2220万人。
中国目前有五家具有独立国际出入口线路的商用性Internet骨干单位,还有面向教育、科技、经贸等领域的非营利性Internet骨干单位。现在有600多家网络接入服务提供商(ISP),其中跨省经营的有140家。
随着网络基础的改善、用户接入方面新技术的采用、接八方式的多样化和运营商服务能力的提高,接入网速率慢形成的瓶颈问题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上网速度将会更快,从而促进更多的应用在网上实现。
2.今后发展重点
尽管取得了如此好的成绩,但政府还是对中国Internet今后的发展重点作了布署,了解它们对我们今后的宽带生活非常有用:
(1)根据国务院已颁布的《电信条例》和《Internet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修订已有的网络管理法规,并根据网络发展实际不断完善和制定新的法规;
(2)扩大网络规模,优化网络结构,避免重复建设,使网络向综合化,宽带化,智能化发展;
(3)在基础网络方面,要进一步引入竞争机制,促使价格降低,改善服务,解决带宽这个制约网络发展纳瓶颈问题;
(4)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图书馆、公共数据库等,丰富网上中文内容;
(5)要十分重视网络安全问题。目前,国内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已有多项科研计划专门研究,一些成果已开始应用。
(6)加强中国与国际网络界的联系。中国教育和科研部门已经开始与国外的关于下一代Internet的合作研究。第一代Internet主要是由国外研究发展的,中国起步虽晚,但是通过努力已经逐渐拉近了与国际水平的距离。
四、Internet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Internet给全世界带来了非同寻常的机遇。人类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当前正在迈进信息社会。信息作为继材料、能源之后的又一重要战略资源,它的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已经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取得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它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首先,网络缩短了时空的距离,大大加快了信息的传递,使得社会的各种资源得以共享。其次,网络创造出了更多的机会,可以有效地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有力地拉动消费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生产力进步。同时,网络也为各个层次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Internet的确创造了一个奇迹,但在奇迹背后,存在着日益突出的问题,给人们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比如,信息贫富差距开始扩大,财富分配出现不平等;网络的开放性和全球化,促进了人类知识的共享和经济的全球化。但也使得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成为非常严峻的问题;网络的竞争己成为国家间和企业间高技术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网络带来信息的全球性流通,也加剧了文化渗透,各国都在为捍卫自己的网络文化而努力。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如何使得这种厚重的文化在网络上得以延伸,这个问题显得尤其突出。
中国Internet发展中还存在着另一些问题。首先,中国Internet和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在用户总数上,目前全球网民已超过两亿,其中有一半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等国家的网民数量都领先于中国。但是已经有机构预测,在未来几年内,中国的网民数量将跃居世界前五位,乃至前三位,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太大,所以网络用户的普及率还十分低。加拿大、美国和日本的网络用户普及率达到了30%以上,而中国仅仅有1.4%。
其次,中国的网络规模距离网络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但是随着基础设施的增加,宽带技术的使用,在网络规模上会有稳步的发展。第三,中国的网络管理法规还相对滞后和不够完善,要根据国家已颁布的《电信条例》修订现有部门规章中不适应的部分,为新业务制定新规定,做到法规到位。第四,由于语言和观念的原因,中文信息资源上网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另外,中国网络业在资本投入、经营模式、经营理念、技术创新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外国成功的方式有的在中国未必奏效,因此不能照搬,要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