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信息安全风险的缺口是指
信息安全风险的缺口是指IT的发展与安全投入,安全意识和安全手段的不平衡。
在2015年举行的“反信息诈骗联盟一周年暨首届反信息诈骗高峰论坛”上,发布的国内首个《反信息诈骗白皮书》指出,许多诈骗分子掌握了受害人的详细资料,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电话、消费记录等,借此精心制造出有场景的“精准诈骗”。此外,还有大数据成为诈骗工具、诈骗个案金额也越来越大。
近日,知名漏洞响应平台“补天”漏洞发布消息称,机锋论坛2300万用户数据遭泄露。据了解泄露信息包含账户名称、邮箱、加密密码在内账号信息。无独有偶,中国铁路总公司网上订票网站12306.cn近日也被曝出包括账号、明文密码、身份证邮箱在内的用户信息遭到泄露。
显然,用户正遭遇一场史无前例的信息“危机”。据腾讯移动安全实验室数据显示,2014年1月至11月,腾讯手机管家共收到用户举报诈骗短信6255万条,用户主动标记诈骗电话6287万个,而且每月新增诈骗短信、诈骗电话数量在不断攀升。
(1)信息网络安全防御缺口是指扩展阅读:
要想“天下无贼”,黑色产业链是这一环节的重要渠道。“白皮书”认为,正是由于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立法散见于法律法规之中,缺乏系统性,在实际操作上存在较多问题。这就需要调动整个产业链的力量,“警企民”联防建立反信息诈骗天网,让所有环节之间密切配合,从而才能有效打击诈骗黑色产业链。
其次,实行软件开发商问责制。软件开发商获取信息行为是这一“导火线”的重要引子,采集的信息是否有必要,是否安全牵扯着广大用户。
但频频曝出的软件开发商信息泄露事件为这一事态埋下了多重隐忧。显然,主管部门需要加快政策、安全标准的制定,提高移动互联应用软件的安全认证门槛,对软件开发商获取个人信息行为提出明确规范,禁止采集不需要的信息,允许用户在隐私授权上保留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