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国网络零售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分析
我国网络零售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分析如下:
一、线上渠道增长倒逼实体百货供应链再整合,初始化效率稳步提升
2003年淘宝网正式诞生后,网络购物迎来高速发展期,伴随着网络零售市场持续扩张、用户规模不断增长,网购的价格优势和便捷性能吸引着人们从传统的线下零售逐渐转向线上渠道。从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来看,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占比近五年来稳步上升。
已由2012年的6.3%上升至2016年的14.9%,对实体零售形成了一定的挤出效应。而传统百货的营业收入增速大大放缓,远低于网络零售规模30%-40%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市场份额下滑。结合美国的零售发展经验来看,2016年美国电子商务销售额为3710亿美元。
占零售业销售总额的比例约为8%,总体上来看,美国网络销售规模占零售总额的比例较低,网购市场整体规模有限,零售仍然主要来源于实体商铺。基于我国当前电商占社会零售品总额的比例已超过10%、网购市场规模增速放缓,电商市场容量或渐进入饱和期,对实体零售的冲击力度降低。
从百货行业周期来看,美国百货行业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进入成熟期,虽然百货销售额占零售总额的比例有所下降,但销售额自2000年以来始终维持在1700-2400亿美元,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中国的百货行业目前正处在转型期。
百货业绩仍处于小幅上升状态,通过调整布局、渠道下沉有望继续提高渗透率。参照美国百货的发展历程,未来我国百货行业将迎来更多的调整和整合,但总体上来讲百货公司作为重要的实体零售渠道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性。
推行深度联营,整合上游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应对线上渠道对传统零售的冲击,与优质品牌供应链深度合作、向产业链纵向延伸已成为当下百货业界转型升级的普遍举措。通过与上游供应商合作。
一方面能减少购买的中间环节,促使渠道扁平化,更好地整合资源、降低采购成本;另一方面能根据消费者反馈及时调整生产,减少库存规模和市场信息反应的时滞,实现上下游的互利共赢。
日化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很高,早年许多国际品牌借助成熟的商业模式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进入中国市场,占据了很高的市场份额。然而正是基于较高的渗透率,目前外资品牌的进一步增长遭遇瓶颈,驱动力不足。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残酷竞争存活下来的国有品牌,虽然市场占有率较低,但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独特优势。借助此次消费升级的驱动,人们对本土品牌的关注度回升,有望使得国有品牌的发展迎来新机遇。
⑵ 中国零售业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中国零售业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显着阶段:
1. 大零售阶段:在这一时期,实体零售业实现了规模的快速扩张。
2. 网上零售阶段: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线上购物成为一种流行的消费方式。
3. 电商薄利阶段:这一阶段见证了零售红利的逐渐减弱,电商平台开始寻求更为精细化的运营模式。
4. 新零售阶段:在这个最新的阶段,线下与线上的零售渠道实现了深度融合,通过技术创新和数据驱动来提升用户体验和运营效率。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9-2020年中国新零售产业研究报告》,2019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41.2万亿元人民币,同时,网络零售额达到了10.6万亿元,占到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5.7%。网络零售的快速增长,以及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推动了中国零售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