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局域网内,两台不同网段的电脑如何通信
局域网内,两台不同网段的电脑通信的步骤如下:
我们需要准备的材料分别是:电脑A(IP:192.168.1.10/24)、电脑B(IP:192.168.3.10/24)
1、电脑A进入“网络和共享中心”,点击“本地连接”。
② 如何做好移动通信网的网络优化
移动通信近年来发展速度惊人,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移动网络不断扩容,网络的规划也一再随之调整。建设周期短,发展速度快,前后工期的重叠进行,网络的建设无论在规划阶段以及后续的扩建工程中,均存在着一些质量问题,造成整个通信网络的各种资源不能得到合理的应用,资源大大浪费,还使得通话质量下降,服务水平低,网络运行效率低。
为使得网络资源能够合理配置和应用,移动通信网络的网络优化工作已经成为移动通信运营商提高服务水平,保障通信质量的重要工作内容。
网络优化工作,就是对整个网络的资源根据需求和发展的情况进行调配,达到合理的运用。同时,对于网络运行中存在的诸如覆盖不好、话音质量差、掉话、网络拥塞、切换成功率低、未开通某些新功能等问题时,也需要对网络进行优化。因此,网络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贯穿于网络发展的全过程。 网络优化,不仅对于当前的GSM900MHz网络而言,对于还在发展的GSM1800MHz和CDMA800MH也是同样重要的。
2 网络优化的内容
网络优化既然是对网络资源的重新调配,那么,有哪些资源是可以应用的呢?
2.1 网络资源
频率资源:无线通信的频率资源是宝贵的,移动通信的频率资源尤其珍贵,频率资源包括可用的频段(900MHz/1800MHz,对运营商而言)、可用的方式(固定、跳频)、覆盖的区域、单站的频率覆盖方式、相邻小区的频率复用方式等。
地域资源:移动通信网要完成网络覆盖,覆盖的地域非常重要,合理的分布站址无疑可以取得更好的覆盖效果,即使是经济不发达地区,有时也要有相应的投入。
业务资源:移动通信网是随业务的发展而设立的,只有满足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才能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网络中的移动业务,在不同的区域分布是不均匀,需求也不一样。网络的设置要充分吸收各种业务量,尤其是对于新增业务如短信息、信息广播、数据业务等都需要合理的安排。
③ 如何组建手机通信网络
只需要一台电脑和网络以及两台智能手机就行。在其中一台电脑上安装软交换系统(网上有免费试用版)设置好后分配一些号码。在带有WIFI功能的手机上安装网络电话软件。这样就可以通过手机---------无线路由器-----电脑-----互联网-----无线器-----手机的呼叫连接
④ 局域网中如何正确配置网络通信协议
不同的网络协议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每一种协议都有它所主要依赖的操作系统和工作环境。在一个网络上运行得很好的通信协议,在另一个看起来很相似的网络上可能完全不适合。因此,组建网络时通信协议的选择尤为重要。
无论是几台机器组成的Windows 95/98对等网,还是规模较大的Windows NT、Novell或Unix/Xenix局域网,在组建网络的时候都遇到,如何选择和配置网络通信协议的问题。如果我们在组建网络时,对网络的协议及其功能特点不是很清楚,所以在组网中经常选用了不符合自身网络特点的通信协议。其结果就造成了网络无法接通,或者是速度太慢,工作不稳定等现象而影响了网络的可靠性。 下面我就分析一下各个协议的特点和性能.
一、通信协议
组建网络时,必须选择一种网络通信协议,使得用户之间能够相互进行“交流”。协议(Protocol)是网络设备用来通信的一套规则,这套规则可以理解为一种彼此都能听得懂的公用语言。关于网络中的协议可以概括为两类:“内部协议”和“外部协议”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1.内部协议
1978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网络通信制定了一个标准模式,称为OSI/RM(Open System Interconnect/Reference Model,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体系结构。该结构共分七层,从低到高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其中,任何一个网络设备的上下层之间都有其特定的协议形式,同时两个设备(如工作站与服务器)的同层之间也有其使用的协议约定。在这里,我们将这种上下层之间和同层之间的协议全部定义为“内部协议”。内部协议在组网中一般很少涉及到,它主要提供给网络开发人员使用。如果你只是为了组建一个网络,可不去理会内部协议。
2.外部协议
外部协议即我们组网时所必须选择的协议。由于它直接负责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所以通常称为网络通信协议。自从网络问世以来,有许多公司投入到了通信协议的开发中,如IBM、Banyan、Novell、Microsoft等。每家公司开发的协议,最初一般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网络通信,但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不同网络之间进行互联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因此通信协议就成为解决网络之间互联的关键技术。就像使用不同母语的人与人之间需要一种通用语言才能交谈一样,网络之间的通信也需要一种通用语言,这种通用语言就是通信协议。目前,局域网中常用的通信协议(外部协议)主要有NetBEUI、IPX/SPX及其兼容协议和TCP/IP三类。
3.选择网络通信协议的原则
我们在选择通信协议时一般应遵循以下的原则:
第一、所选协议要与网络结构和功能相一致。如你的网络存在多个网段或要通过路由器相连时,就不能使用不具备路由和跨网段操作功能的NetBEUI协议,而必须选择IPX/SPX或TCP/IP等协议。另外,如果你的网络规模较小,同时只是为了简单的文件和设备的共享,这时你最关心的就是网络速度,所以在选择协议时应选择占用内存小和带宽利用率高的协议,如NetBEUI。当你的网络规模较大,且网络结构复杂时,应选择可管理性和可扩充性较好的协议,如TCP/IP。
第二、除特殊情况外,一个网络尽量只选择一种通信协议。现实中许多人的做法是一次选择多个协议,或选择系统所提供的所有协议,其实这样做是很不可取的。因为每个协议都要占用计算机的内存,选择的协议越多,占用计算机的内存资源就越多。一方面影响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另一方面不利于网络的管理。事实上一个网络中一般一种通信协议就可以满足需要。
第三、注意协议的版本。每个协议都有它的发展和完善过程,因而出现了不同的版本,每个版本的协议都有它最为合适的网络环境。从整体来看,高版本协议的功能和性能要比低版本好。所以在选择时,在满足网络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高版本的通信协议。
第四、协议的一致性。如果要让两台实现互联的计算机间进行对话,它们两者使用的通信协议必须相同。否则中间还需要一个“翻译”进行不同协议的转换,这样不仅影响通信速度,同时也不利于网络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答案补充 楼主不厚道。 你可以根据我的回答 扩充详细就好了
论文最好自己写。
无线通信网络优化是一项持续性长的系统工程,无线通信网络优化主要有三个步骤:采集数据、分析性能、实施和测试优化方案。
采集数据是指对网络设计目标、网络总体运行和其工程情况的系统数据进行采集,其目的是对网络性能和质量能够更加有针对性的分析。采集数据的方法有话务数据采集和路测数据采集两种。
其中,话务数据采集主要有网络接入性能数据、信道接通率、可用率、拥塞率、掉线率、话务转换成功率、话统报告图表等。路测数据采集则是指通过路测设备对无线通信网络的覆盖、转换、质量现状等进行定性定量定位。
分析性能是指通过上面的两种数据采集方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有效分析,以便制定网络优化方案。对采集的数据主要从干扰、掉话、转换、话务均衡四个方面来分析通信网络性能。无线通信网络一般发生的故障有:接入失败、切换失败、掉话、高错误帧率。
导致掉话的故障则可能是:覆盖盲区、硬件故障、交换链路失败、搜索窗长度设置不正确、深度衰落、阴影衰落、其他网络干扰等;而引起高误帧率的故障原因有:前向/反向业务信道差、前向/反向链路功控问题、导频污染、导频信号差等。
另外,在对关于通话干扰的数据进行分析后,我们可以得知GSM系统正是一个干扰受限的系统。干扰使得错误率增加,进一步降低语音通话的质量。
最后,在对无线网络的性能分析完成后,就要实施和测试优化方案。实施的优化方案主要包括了覆盖优化、设备优化、硬件系统优化、话务量优化、干扰信号分析、网络结构优化、无线参数优化、容量优化及领区优化等。实施优化方案后必须重新对无线网络进行测试,测试的重点是对无线网络中的覆盖、接入、干扰、掉话、容量等的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