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防范网络入侵
网络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在网络上“晒”自己创作的文字、影像等。但是,又有很多人的私人影像资料等在未经本人允许的情况下被黑客窃取,甚至流传到网上,让很多普通人被迫成了“网红”。
近日,一位女大学生就面临着网络入侵的侵害。一位读大学的19岁大连女孩,把自己的电脑送去电脑店修理,但让她没想到的是,修好后的电脑中被植入了偷拍软件,摄像头也被远程操控。
网络摄像头(图文无关)
很多家庭都在使用网络摄像头进行家庭监控,其可以随时随地查看监控信息的功能深得消费者们的喜爱。但是,这些网络摄像头依然有被黑客入侵的风险。消费者应当选购大公司的产品,并且定期修改监控账号的密码。安装摄像头时,应避免将摄像头对准浴室等隐私位置。
3.使用正版杀毒软件
如果电脑无法避免在病毒风险中使用,应当安装正版的杀毒软件定期对电脑进行扫描。
2. 青少年自身如何预防网络的危害
1. 创建优良的社会大环境。
为青少年营造健康的上网环境,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对特殊群体开展教育服务。
对有网络成瘾的青少年,要注意及时、有效地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以解决网络成瘾的治标问题,以防止网络成瘾的进一步发展。
在青少年集中的地方,应大力开展青少年文化娱乐活动,增加对青少年文化娱乐设施的投入。
2.学校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教育与预防。
对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青少年认清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危害,帮助他们认清自身的需要,寻找满足自己心理需要的正确途径,并给予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引导青少年摆正电脑与网络的位置,改善上网的心态。
学校还可以定期邀请父母和孩子们共同开展信息技术交流课、网络主题活动课等,使孩子、父母和学校老师三方得到及时的沟通。其次,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多让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文艺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多样兴趣特长,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
3.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父母要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育,一般来讲,从人类学的角度出发,父母亲教育子女要遵守社会群体的要求,协助子女发展适当的自我意识以及促进社会化的过程。
父母亲的照顾和关注,满足了子女的成功需要、安全感和被爱感,也满足了子女自我控制、智力发展和道德发展的需要。父母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身教重于言教,父母应学会和孩子沟通来解决冲突。其次,为父母提供网络成瘾的预防资源。现在有些父母对网络知识很匮乏,当孩子们沉迷于网络时,不知所措。
4.培养孩子自律的习惯和自我保护意识。
如果孩子不能自律,任何技术性的和人为的强制措施对孩子的约束都不会完全有效。尤其是青少年,如果一味用强制手段限制上网,那么青少年可能会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对此,法国一个家庭的父母听从心理专家的建议与孩子协商制定了一项使用电脑的家庭公约,由于公约里含有自己的承诺,孩子不但没有逆反心理,而且还很自律。
让学生拥有自我保护意识,如不要随意发送个人或家庭信息,不要轻信在网上与之聊天的陌生人,在网上看到不健康的东西,要立即关闭等。此外,家长还与孩子制定家庭公约,公约主要包括电脑放置的地方、每人每天使用电脑的时间及使用电脑与学习、体育锻炼时间的分配等,而且双方都要自觉遵守。
网瘾的种种表现都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这些并不是仅仅依靠思想宣传教育就可以解决问题的,我们要依靠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沉迷网络的问题。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帮助青少年远离网络的侵害。
3. 如何防止网络侵害
网络世界是一个纷繁芜杂的“社会”,在传递大量好的信息的同时,也充斥着诸如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为此,防止网上不良因素的侵害十分重要。
防止上网综合症。网络是无限大的虚拟世界,容易上瘾,长期迷恋,会形成综合症。具体表现为打颤、痉挛、摔东西,同时出现健忘、头痛、脾气暴躁、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要警惕“黄色”污染。Internet无国界、超控制的特点,使黄毒借助网络弥漫开来,以至于有泛滥成灾的势头。防止网络上的黄色污染,主要靠自己自律,另外,要通过必要的技术手段防止黄色污染的传播,如设立“防毒墙”等。
慎交网友。很多人喜欢通过网上聊天交友。不法分子利用进行情感欺骗,有的甚至进行诈骗、抢劫等犯罪活动。因此,在网上不要把真实住址告诉网友,不要谈家庭和经济情况,更不要轻易和网友会面。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受骗上当,抵制住网络上的各种侵害。
4. 如何预防网络危害
如果是孩子,当然要控制上网时间,下载必要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这些软件里一般会有屏蔽功能,设置一些关键词,带有这些关键词的网站及会被屏蔽。还有一些品牌就带有这种专给孩子用的功能。这是硬件上的措施,软件上的就是引导孩子正确的上网,网络的优点。
如果是防止电脑被侵害,杀毒软件和防火墙是必须的,还有就是个人习惯,不要随意打开陌生人给的陌生的链接或者图片,不要在任何网站留下任何个人信息,如手机号,QQ号什么的,任何网站包括门户网站,有名的网站,不要认为大的,有名的就是安全的。因为他们随时也会变成黑客的目标。
5. 大学生如何避免遭受网络犯罪的侵害
1、不随意泄露身份信息。
那种针对性的诈骗发生的开端就是身份信息泄露。不在网上随意注册那种要填身份证号的账号,快递单和填有各种信息的废纸妥善处理后再扔,确保信息不会轻易泄露。
2、 不贪小便宜。
天上不会掉馅饼,对于那种说你中了奖要输验证码领奖的短信直接删了就好,电话直接挂了,绝不多听这些人的话,你听多了有可能不由自主就信了,不听不接是正道。
3、不着急转账
遇到说你银行卡涉及洗黑钱,家里出事要转账这种信息,不要着急转账,先确认一下信息,联系一下银行和父母,即使是真的也不耽误你多长时间,若是假的就避免了一大波损失,谨慎最重要。
4、不办看起来很优惠的借贷。
最近很火的大学生借贷,大家应该都有了解,那些骗子就是掌握着大家图便宜的心理来进行敲诈勒索的,父母给的学费是足以让你度过学年的,所以,不乱花钱是很有必要的。
5、网购的陷阱
网络购物物美价廉又低碳环保,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殊不知,骗子们无处不在,瞅准了机会就骗你没商量。
接到陌生的短信或电话,要多留心眼,冷静判断,可以先拨打邮政、银行、公安等部门电话进行核实查询,不要直接拨打短信或是对方提供的号码,也不要将钱轻易转入对方告知的账户,一旦受骗及时报警。
6、网络交友需慎重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的虚拟性,通过网络聊天、交友等手段,“循循善诱”一步步消除受害者心理防备,取得受害者信任后,恣意骗取钱财或实施其他犯罪。网络交友需慎之又慎,不可随意轻信他人。
6. 如何有效防止网络侵权行为的发生
【法律分析】
网络对于人们来说十分重要,网络上面的资源和信息是非常庞大的,可以供人们学习和使用。然而有时会发生网络侵权的行为,给他人带来影响。网络侵权如何预防,一、作好立法工作,依法有效治理。二、“把关人”作好把关工作,及时制止侵权信息的传播。三、加强网络监管技术的研发,为防止网络侵权提供技术支持。四、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培养专业管理人才。如果不幸被侵权了,一定要及时保留证据,防止日后维护自己的权益的时候拿不出有效的证据。在保留好正确之后,赶紧拨打110电话报警,配合警方的调查、取证,以便于减少自己的损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九十四条 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7. 怎样防止在网络上受侵害
未来的世界是网络世界,青少年是21世纪的主人,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任。因此,掌握相关的网络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网络世界是一个纷繁芜杂的“社会”,在传递大量好的信息的同时,也充斥着诸如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为此,同学们上网时,防止网上不良因素的侵害十分重要。
防止上网综合症。网络是无限大的虚似世界,容易上瘾,长期迷恋,会形成综合症。具体表现为打颤、痉挛、摔东西,同时出现健忘、头痛、脾气暴躁、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要防止这些综合症的发生,一是上网次数不能频繁,时间不能过长。二是注意调节活动,上网一段时间后,改换其他操作方式。三是如发现有上述症状者,应立即停止上网,及时求医治疗,防止症状加重。
要警惕“黄色”污染。Internet无国界、超控制的特点,使黄毒借助网络弥漫开来,以至于有泛滥成灾的势头。防止网络上的黄色污染,第一,要在老师、家长的正确指导下上网;第二,同学们要强化自己的防范意识,主动拒绝黄色污染;第三,要通过必要的技术手段防止黄色污染的传播,如设立“防毒墙”等。
慎交网友。很多同学追求时尚,喜欢通过网上聊天交友。不法分子利用他们年纪小的特点,进行情感欺骗,有的甚至进行诈骗、抢劫等犯罪活动。因此,在网上不要把真实住址告诉网友,不要谈家庭和经济情况,更不要轻易和网友会面。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受骗上当,抵制住网络上的各种侵害。
8. 请谈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如何防止网络不良信息的侵蚀
1、自身要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养成上网的良好习惯。
不要沉浸于网上聊天、游戏等虚拟世界,不浏览、制作、转播不健康信息,不使用侮辱、谩骂语言聊天,不轻易和不曾相识的网友约会,尽量看一些和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有益的东西并且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制力。
2、家长要积极主动关心孩子,正确引导上网。
作为家长一定要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避免学生在不被父母知道的情况下私自去网吧上网。另外部分学生往往在家中使用互联网,家长应该对网络有一定的认识,要正确引导孩子上网的目的。
家长要有超前意识,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修养和能力。加强对孩子上网监管,严格控制孩子的上网内容、上网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网络作用,既借助网络帮助中学生成才,又消除它的负面影响。
3、学校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加强中学生全面素质教育。
学校是法制教育的主渠道,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与遵纪守法及网络自护的教育,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各学校的法制校长和德育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在学生中以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网络法制教育,并组织专题讨论。
4、建立适合中学生的绿色网站,占领网络前沿。
加强网络工作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了解熟悉中学生心理特点,思想情况,又了解网络文化特点,能比较有效地掌握网络技术的队伍,建设一批能吸引中学生“眼球”的绿色网站,在网上进行生动活泼的教育,弘扬主旋律。
5、国家和地方要加大网络管理力度,规范互联网及相关事业的有序发展。
公安、文化和工商等相关部门还要加强协调配合,加大对网吧的管理与查处力度,坚决取缔违规操作的“黑”吧,并对有营业执照的网吧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另外要利用计算机技术手段,加强网络“防火墙”的研制,特别是加强对网上不良信息进行过滤的软件的开发。
要建立网络监察机制,成立网络监察安全部门,招募网上警察,加大打击力度,以对付日益猖獗的网上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