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民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发表自己的言论
bbs,blog,自己制作一些视频或者是自创文章上传,这些相信你都应该清楚的,无所谓正确不正确,网上的言论总体来说是比较自由的,当然过于出格的语言相信也早被中国的相关部门给屏蔽了,总之在你的言论范围之内,想说想什么,想抒发自己的某些思想就尽情抒发好了。(我是站在现实的角度思考的),当然如果你想要理一套类似于法律章程的东西来规定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这就不是我能回答的了)。
2. 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网络舆论
随着时代不断的进步和发展,现在的时代是一个网络比较发达的时代,在网上,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有。我最近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条消息,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网络舆论?那么,我们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吧。但是,毕竟网络还是虚拟的,还是不要全信。我个人的态度就是:网络这个东西有时候可以相信,但大部分的时候还是不要相信,否则自己很容易被骗。
3. 网络沟通的规范有哪些
网络沟通的规范有:
1、懂得文明沟通。很多人觉得在网络上的发言是匿名的,所以就会肆无忌惮,觉得反正你也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你,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全看自已的心情。但实际上,因为在网上使用不文明语言交流,导致矛盾激化,最后演变成网络语言攻击。
事实上网络把人与人变得平等了,多数时候的暴力冲突,实际上是观点的冲突,大家谁也不服谁,因为在网络上,不论你是专家也好还是权威也罢,都会把你看成是与我一样的人,现实中我在你面前不敢说的话,在网络上因为大家都是平等的,所以我怎么想就会怎么说。
说这么多,并不是说,我们没有渊博的知识就不能说话了,当然不是,这也就是网络提供给了我们最大的平等,让我们敢想敢说,但前提是你必须文明发言,文明交流,这样你的观点才可能受到别人关注或者理解。
假如说大家都在网上乱说一气,整个网络环境都显得乌烟瘴气,网络管理部门也不会任由这种情况发展蔓延。这样的话,我们也变会失去仅有的平等的机会。
2、学会保护隐私。在网络上,由于虚拟世界无法看清对方真假好坏,所以有些事情无法鉴别真伪。在网络交往中,要注意不要过分透露自己的隐私,否则很可能被不法分子乱用。大家可能都听说过网络诈骗案,徐玉玉案就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案件。
在信息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正是由于我们每个人相互之间所进行的信息交流,才使得生活如此便利,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对我们至关重要的身份、姓名、消费、金融、财务等关键信息。但是许多社会主体,甚至包括某些政府部门尚未形成足够强的网络信息安全观念。
网络已经全面介入我们的生活,有些基本的东西我们必须了解。比如,大家常用的QQ,有些同学可能为了打游戏方便,将密码告诉自已的好友,自已打不成的时候,由朋友去打,这其实是有安全隐患的,假如说,好朋友在上面发了不文明语言,一旦要追查责任的话,注册的人就要被追责。
3、真诚沟通。网络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网络时代的来临为我们生活、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比如说我们在生活及学习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的话,很快就能在网上找到答案。
网络虽好,但对于我们来说,也需要不断提高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这一点很重要,有些人在网上是真诚的,有些人在网络上也很容易信口开河,但不管别人怎么样,假如有网友向我们请教或者寻求帮助时,我们自已首先要努力做到真诚待人,不知道很正常,但胡说八道就不正常了,骗人就更不正常了。
4、保持尊重。网络接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让大家更容易交流对话,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大家的观点、见解、说话的方式方法完全不同,比较受人欢迎的是那种比较谦虚、说话幽默的人,而那些自以为是,自我感觉良好的人,说话不着边际,把别人不放在眼里的人,往往不受别人欢迎。
这就需要大家在网络上交流时始终要保持尊重,虽然可能没有见过面,但这并不影响要保持尊重。在网络上我们会结识到各种各样的人,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信仰。不管有什么样的差异,我们都要保持尊重的态度,不能够歧视、嘲笑他人。
5、不要轻易见面。网络的虚拟性很容易让我们放松警惕,尤其对一些辨别能力比较低的人而言,更需要注意。我们在网上经常会看到有人去见网友,结果就发生的不好的事情。所以,大家要有自我保护意识,不能被别人几句花言巧语就给骗了。
4. 如何规范网络语言建议
网络语言规范相当复杂,讨论要不要规范的问题,需要先厘清最基本的问题,才能有的放矢。
区分本体与内容
对各界抨击的网络语言不规范现象,其实应该区分为语言本身和语言表达内容两个层面的问题。
语言本身的不规范现象,指的是网络中使用的字、词、句等语言成分打破了既有的中国语言文字系统规则,以及不遵守语言法规、规范和标准。具体到网络语言的不规范现象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1)打破现有语法规则或改变现有字词的形音义关系,如“XX控、恐龙、壕、666”等。
(2)生造词,如“颜值”“白富美”“喜大普奔”“人艰不拆”等。
(3)夹杂使用图形、符号、外来语等,如用“∶)”表示开心,在汉语动词后加-ing表示正在做某事,用“hold住”表示坚持等。
还有一种网络语言不规范现象,就是网络与计算机术语的中文翻译规范问题,主要是缺乏统一翻译标准,民间会使用一些“俗”的翻译,如“E-mail”译为“伊妹儿”,“download”译成“当”。
另一层面,语言表达内容的问题,是指语言使用者在网络平台中用不文雅、粗俗的语言发布信息、评论等,或使用詈骂语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其中会出现具有负面感情色彩、违背文化禁忌、反映社会丑恶现象以及不健康思想观念等的语言成分,如“屌丝、绿茶婊、逼格”等。广受诟病的网络语言污染、语言暴力“乱象”其实指的是这类情况。这实际上是语言所表达内容和语言使用者行为方面的问题,不是语言本身的规范问题。
语言的功能变体
谈网络语言规范,要界定清楚什么是网络语言,然后才能确定规范对象。网络语言有两种含义:一是指跟互联网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有关的术语和词汇;二是人们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媒介进行交际与表达活动时所使用的语言。
另外,网络上还有很多信息并非原创于网络,包括各类组织、机构及部分个人发布的正式的、内容严肃并具有权威性和专业性的信息,基本上使用常规的语言表达方式,其传播对象和范围相对开放,属于大众传播性质,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网络语言范畴。
公众热议的不规范现象主要是针对上述第二种定义的网络语言,因为其中包含很多打破常规的语言形式。这些非常规语言成分,是语言学所说的语言变异成分。
网络语言是语言的一种功能变体,就像语言中存在书面语和口语变体、正式语体和非正式语体变体一样,是由于交际对象、交际媒介与工具和交际场景等的不同而自然形成的。
网络中一些特殊语言形式的产生,最初来自网络社区成员之间的交际,交际对象限于特定群体内部,话题相对局限在某个范围内。信息发布者并不期待其语言为特定网络群体之外的人所理解和接受,甚至有意不让其他人理解,因此会产生一些类似行话、黑话的成分,使其有别于日常语言。
这种交际通过非面对面的电子屏幕传输媒介的影响,以及键盘输入、文字输入法、输入速度等条件制约,难免会使用一些“新异”的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以取得期待的交际效果和效率。
作为一种语言变体,它与大众传播性质的网络语言信息不同,而更接近日常口语语体,风格比较随意,体现出个人之间交际的特点,属于人际传播性质。只不过这种交际借助网络记录、传播而被“示众”,容易引起更多关注。
如何规范网络语言
语言规范是指政府或社会团体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语言文字及其使用进行干预的语言规划的工作,是对语言文字本身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目的是更好地满足社会交际需要。规范的对象主要是社会公共领域使用语言时可能造成交际不便和混乱的问题,如建立语言文字使用标准、统一字形、字音等,而非公共领域的个人语言使用则不在规范范围内。
语言规范只针对语言符号系统本身,而不能约束语言使用者的思想观念认知。语言规范的基本原则是要从社会生活和语言生活的实际情况和实际交际需要出发,不能脱离语言的本质——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的存在与使用,从根本上说,无所谓合理不合理,满足需要、好用即可。语言的发展变化是社会与人类思维发展变化的产物,是约定俗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即使今天的规范实现了规范,也难保明天就不过时。所以,语言规范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且只能因势利导,不能人为一刀切或强制推行。想规定不许使用某些词语或语言形式是不科学的,也是徒劳的。
弄清以上基本前提后,我们对该不该以及如何规范网络语言就可能有更科学的认识。
要区分不同性质的网络语言。大众传播性质的网络语言属于规范对象,应该规范。我国现有语言文字法规和标准就提供了依据和操作标准。而且这部分语言产品也是正面树立规范的有效依托,应该充分发挥其对语言规范的示范、引导作用。而对于人际传播性质的网络语言信息,适宜按个人语言生活领域对待,不应用全民语言去看待和要求,可以顺其自然,静观其变,不必过于强调规范。
为了更好发挥语言的全民交际工具的作用,适当保持语言系统的规范也是必要的。这种规范在根本上应该正面引导,从提高全民语文修养入手,让人们更好掌握典范、文雅的语体,分清全民语言与各种功能语言变体的区别。在网络空间里,应重点加强公共机构、权威媒体的语言规范,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强化语言文字法规及标准的普及。
至于那些语言暴力、粗俗等所谓不健康语言现象,属于思想内容问题,可能是人的修养问题,不是语言本身的问题。用语言表达不健康思想,不能归罪于语言,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及文化修养才是治本。
5. 赵丽颖评论网络评价,身为网民应该做到哪些发言准则
身为网民,有很多发言准则时必须遵守的,这样网民才能合力打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我觉得每一位网名都必须遵守的发言准则有:不传谣言,就事论事,不人人身攻击;不以讹传讹,要有独立的思考能力,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不信谣言,还应该不哗众取宠。
其次,我们还应该遵守“不人身攻击”的准则,网络上相互人身攻击,网路暴力造成了很多悲剧,给受害人带去毁灭性的打击,其负面影响不容小觑。我们每一个人又批评他人的权利,但是网络暴力的性质却不同。我们要知道语言的杀伤力,有时候就像无形的刀子一般会给人以莫大的伤害。我们说出的语言甚至可能成为别人放弃生命的原因。所以一定要注意把握分寸,批评也不能移花接木变成网暴。
我们还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随意跟风,要坚持自我。
6. 我们应该如何规范自己的网络言论行为
网络圈内有一句尽人皆知的话,叫“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只狗”,言下之意就是网民的身份是隐蔽的,网络给了每一个人充分的话语权,尽可以畅所欲言。一些网民为什么敢如此嚣张散布不良言论,依仗的是匿名身份。可以断定,如果以真实身份出场,其行为必会有所顾忌。在贴吧内,无论是号召发帖者还是积极回帖者,他们认为,网络匿名发帖是不会被找到的。这个误解让发帖者不计后果、毫无顾忌,以致添油加醋、故意捏造事实。实际上,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互联网并不是法律的盲区。
网络是一个展示我院形象的公众平台。试想,贴吧里如果充斥着乱七八遭的东西,今天骂这个,明天骂那个……岂不自毁形象?还有部分同学在贴吧中不尊重他人隐私,殊不知有些行为已触犯到法律。公民的网上行为受《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多部法律的规范。公民虽有言论的自由,但这种自由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任何国家都不允许公民散布一些足以影响公共秩序、危及公共安全和国家利益的言论,在互联网上也不例外。
《民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网上匿名发帖对一般人来说可能有一定的保密性,但如果出现违法侵权,需要追究法律责任时,匿名不能让你逃脱制裁。因为匿名只是一个表象,实质上你却不可能不透露你的“地址”。司法机关完全可以通过你的IP地址按图索骥找到你,因此不存在真正隐匿的可能。冀州的王君发帖诽谤法官荣正被拘留就是最好的警示。
网络是虚拟的,上网的人却是真实的,通过网络所产生的影响更是现实的。因此,希望我院同学要提高自身素质,自觉担当起弘扬正气的先锋和传播道德的骨干,做崇尚文明的使者。同时,希望同学们要增强法律意识,消除各种形式的误解,不可由着自己的性子。网络决不是也不应该是侵犯他人权利的乐园,在网上的任何言行都不要超越法律的界限。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创一个干净,文明的网络环境。
7.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在网络上发言应遵守什么原则
我们国家现在网络十分发达,所以很多人因为很多的原因会选择在网络上发表一些言论。其中就有一部分人认为网络是法外之地,可以肆意妄言。但是由于近年来我国对网络言论的整治,现在的网络并非法外之地。所以当我们在网络上发表任何言论的同时,都要慎重,慎重再慎重。
最后,我还是希望大家在网络上发表任何言论的时候一定要做好为自己的言论负责的准备。我国已经把在网络上散布谣言归入了我国的法律体系。
8. 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规范自律,文明上网
网络让我们天涯若比邻,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从网络上获取信息能够更加的快捷方便,但是在使用网络中,尤其是当代大学生,要在网络上规范自身,文明上网。
谨言慎行
9. 互联网言论表达应该遵守哪些行为规范
不能反动反政治反社会,有些敏感的字符千万不要有,和谐社会,你可以对一件事情做出理智评价,但是不要太过激烈。
其实就是保持平常心,你在现实里怎样,互联网也是怎么样。
10. 如何做到遵守网络道德
不在任何情况下恶意攻击任何网站服务器。
2.不能在网上利用E-MAIL传发任何病毒或带有病毒的文件及垃圾邮件。
3.坚决反对滥注册会员、滥申请邮箱、滥提交网站等浪费网络资源的行径。
4.禁止通过任何手段获取和散布他人个人隐秘资料。
5.不可盗用他人成果,不得在任何形式的作业中抄袭或剽窃他人知识成果,包括校园网以外的一切网络提供的资源,譬如论文、课题、课件等,适当引用他人资料除外。
6.未经作者同意不随意转载他人作品。
7.网上应进行正当浏览,不去不易于身心健康的网站。
8.不得肆无忌惮地进行网络聊天,不得进行对他人有任何伤害的欺骗行为。
9.注意在网络中的言行,不在网上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不散布任何不良言论。
10.不沉迷于网络游戏。
二年五班王晨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