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GSM主要接口的协议分层结构
楼上的答的牛头不对马嘴,抄书,不是这么抄滴。
不过楼主的这个问题确实问的比较大。在整个GSM网络结构中,接口很多。有
--手机到BTS(基站发射器)的空中接口-Um itf;
--BTS到BSC(基站控制器)的Abis接口;
--BSC到MSC(移动交换中心)的A接口;
--MSC到VLR(访问位置寄存器)直接的B接口;
--MSC到HLR(归属位置寄存器)之间的C接口;
--HLR和VLR之间的D接口;
--各MSC之间的E接口;
--MSC到EIR(电子设备寄存器)之间的F接口;
--各VLR之间的G接口;
--HLR和AC(鉴权中心)之间的H接口等。
上述接口中,Abis,B,H接口一般为设备中的内部接口,不开放,其余都是开放接口。一律采用的CCITT的七号信令。
7号信令采用的也是IT通用OSI的7层协议栈,从承载,到链路,一直到应用。只不过电信的7号信令在链路层以上采用了一些专用的定义。在承载以上,分别为MTP,SCCP,以及上层应用的BSSAP,TUP,ISUP,MAP等。当然,有些协议,主要是TUP是直接建立在MTP层上的,并不通过SCCP。类似的信令还有随路信令CAS,也就是R2信令。
这个问题实在是比较专业,我也想不出有什么很简单的办法可以讲的特别清楚,就只能这样了。多包涵。
2. gsn的gb口与bsc相连是什么协议
GSN的GB口与BSC相连使用的是GSM网络中的A接口协议。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A接口消息协议:
2. A接口承载协议:
3. 协议的综合运用:
综上所述,GSN的GB口与BSC相连主要使用的是GSM网络中的A接口协议,包括A接口消息协议和A接口承载协议,这些协议共同确保了GSM网络中不同组件之间的有效通信和数据传输。
3. ISO七层协议每一层对应的设备和各层相应的协议
OSI的7层从下到上分别是: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一、物理层:
1、传输协议:IEEE802.1A、IEEE802.2
2、传输单元:bit-flow比特流
3、主要功能设备/接口:光纤、双绞线、中继器和集线器 & RJ-45(网线接口)
二、数据链路层:
1、传输协议:ARP、MAC、FDDI、Ethernet、Arpanet、PPP、PDN
2、传输单元:frame帧
3、主要功能设备/接口:网桥、二层交换机
三、网络层:
1、传输协议:IP、ICMP、ARP、RARP
2、传输单元:数据包(packet)
3、主要功能设备/接口:路由器、三层交换机
四、传输层:
1、传输协议:TCP、UDP
2、传输单元:Segment/Datagram
3、主要功能设备/接口:四层交换机
五、会话层:
1、传输协议:SMTP、DNS
2、传输单元:报文
3、主要功能设备/接口:QoS
六、表示层:
1、传输协议:Telnet、SNMP
2、传输单元:报文
3、主要功能设备/接口:–
七、应用层:
1、传输协议:FTP、TFTP、Telnet、HTTP、DNS
2、传输单元:报文
3、主要功能设备/接口:–
(3)a接口属于哪个网络协议接口扩展阅读:
TCP是面向连接的,UDP是面向无连接的。TCP在通信之前必须通过三次握手机制与对方建立连接,而UDP通信不必与对方建立连接,不管对方的状态就直接把数据发送给对方
OSI七层模型是一个理论模型,实际应用则千变万化,因此更多把它作为分析、评判各种网络技术的依据;对大多数应用来说,只将它的协议族(即协议堆栈)与七层模型作大致的对应,看看实际用到的特定协议是属于七层中某个子层,还是包括了上下多层的功能。
tcp是流模式,udp是数据包模式。tcp只要不超过缓冲区的大小就可以连续发送数据到缓冲区上,接收端只要缓冲区上有数据就可以读取,可以一次读取多个数据包,而udp一次只能读取一个数据包,数据包之间独立。
顺序编号:tcp在传输文件的时候,会将文件拆分为多个tcp数据包,每个装满的数据包大小大约在1k左右,tcp协议为保证可靠传输,会将这些数据包顺序编号。
网络-网络七层协议
4. 谁能介绍一下802.11A/B/G/N四种协议
协议 频率 速率
802.11 2.4GHz 2Mbps
802.11a 5GHz 54Mbps
802.11b 2.4GHz 11Mbps
802.11g 2.4GHz 54Mbps
802.11n 2.4或5GHz 540Mbps
802.11协议伴随扩展协议的发展和普及,其已经逐渐淘汰,市面上很少看到支持802.11协议笔记本电脑。802.11b是继802.11协议后形成的无线网络协议,盛行一时,但是它仅仅具备11Mbps带宽,不能满足很多局域网内特殊业务要求。之后,出现802.11a,这个协议支持速率高达54Mbps,可以满足多数业务需要,但是其工作在5GHz,与802.11和802.11b在硬件上得不到兼容,很难抢占802.11b已有客户群,没有得到普及。人们为了保持802.11a高速率和802.11b兼容性,于是在802.11b基础上经过优化,编制出802.11g协议,它即保持54Mbps速率,又兼容802.11b 2.4GHz工作频段,对802.11b客户群有着良好硬件兼容性,成为了主流。在802.11g协议之后,人们又提高了无线网络速率和更好频段兼容性协议——802.11n,因为它属于出世不久的无线网络协议,尚没有得到多数无线网络设备支持,所以在市场上很少见到。
从802.11无线网络协议发展史不难看出:选购支持802.11b/g无线笔记本电脑,在使用上会有更好兼容性,并且保持了衫码54Mbps高无线带宽;单独支持802.11a和802.11n无线上网笔记本电脑在国内很少见到,不建议大家选购。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802.11n会成为主流无线网络协议,那时你可以选购支持802.11n无线网卡的笔记本电脑。
要补充说明一点:笔记本电脑无线网络分为无线局域网和无线广域网通讯,无线蠢埋局域网仅仅指多个计算机之间采用无线方式通讯,而无线广域网支持一个或多个计算机访问Internet,但无线局域网通常是无线广域网通讯的一部分。这篇文章介绍的协议,主要针对无线局域网。具有“WIFI”标识的笔记本电脑,一带塌蚂定是符合802.11协议家族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