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WiFi / WLAN 网络容量问题
和AP的通讯能力有关。
一般都是多个AP对应一个wifi网络,没有你这样倒过来用个。AP是无线接入点,不是路由器,你概念弄错了,路由器有AP功能可以当AP用,但路由器不是AP。
一个AP可以传输多少个wifi信息,没有确切答案,只要AP跑得动,带多少都可以,平时的无线路由器其实就是路由器+AP组合而成的,谁家的无线路由器说只能访问多少个网站?没有的。AP能够带多少个无线设备,和AP的性能有关,家用的最多带10个就不错了。
2. 无线通信当前的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的重点研究范围是多域协同宽带大容量无线通信、短距离微功率无线通信和无线电频谱资源的相关理论与技术。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基于多域协同逼近香农容量界的宽带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无线电频谱理论与技术;通信频谱资源规划及其开发使用;无线电管理理论与技术;无线通信中的电磁兼容理论与技术;短距离宽带高速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宽带无线接入技术;面向泛在服务的异构多域协同无线通信技术;多天线与MIMO技术;虚拟多天线理论与技术;分布式协同无线通信网络理论与技术,无线MESH技术;无线通信网络优化技术;电波传播与电磁干扰;微波通信与卫星移动通信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认知无线电技术;无线通信系统的电磁防护技术等。
3. 无线资源管理的具体研究内容详述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近地强信号抑制远地弱信号产生“远近效应”。系统的信道容量主要受限于其他系统的同频干扰或系统内其他用户干扰。在不影响通信质量的情况下,进行功率控制尽量减少发射信号的功率,可以提高信道容量和增加用户终端的电池待机时间。传统的功率控制技术是以语音服务为主,这方面的研究已经相当多,主要涉及到集中式与分布式功率控制、开环与闭环功率控制、基于恒定接收与基于质量功率控制。目前功率控制的研究集中在数据服务和多媒体业务方面,多为综合进行功率控制和速率控制研究。功率控制和速率控制两者的目标基本上是互相抵触的,功率控制的目标是让更多的用户同时享有共同的服务,而速率控制则是以增加系统吞吐量为目标,使得个别用户或业务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如何满足用户间不同的QoS要求和传输速率,同时达到公平性和高吞吐量的双重目标,是目前较为热门的课题。
用在电路交换网络的功率控制技术已不能适应IP传输和复杂的无线物理信道控制,当IP网络成为核心网络,如何在分组交换网络进行功率控制就成为功率控制研究的主要内容。针对基于突发模式(Burst-mode)功率控制的通信网络的研究和连续突发模式(Burst-by-burst)的通信系统的设计已引起很大的注意。结合功率控制和其他新技术,如智能天线、多用户检测技术、差错控制编码技术、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子载波分配技术等方面的联合研究,提高系统容量也是比较热门的研究课题。 在无线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信道分配技术主要有3类:固定信道分配(FCA)、动态信道分配(DCA)以及随机信道分配(RCA)。 FCA的优点是信道管理容易,信道间干扰易于控制;缺点是信道无法最佳化使用,频谱信道效率低,而且各接入系统间的流量无法统一控制从而会造成频谱浪费,因此有必要使用动态信道分配,并配合各系统间做流量整合控制,以提高频谱信道使用效率。FCA算法为使蜂窝网络可以随流量的变化而变化提出了信道借用方案(Channel borrowing scheme),如信道预定借用(BCO)和方向信道锁定借用(BDCL)。信道借用算法的思想是将邻居蜂窝不用的信道用到本蜂窝中,以达到资源的最大利用。
DCA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分配算法。通常将DCA算法分为两类:集中式DCA和分布式DCA。集中式DCA一般位于移动通信网络的高层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由RNC收集基站(BS)和移动站(MS)的信道分配信息;分布式DCA则由本地决定信道资源的分配,这样可以大大减少RNC控制的复杂性,该算法需要对系统的状态有很好的了解。根据DCA的不同特点可以将DCA算法分为以下3种:流量自适应信道分配、再用划分信道分配以及基于干扰动态信道分配算法等。DCA算法还有基于神经网络的DCA和基于时隙打分(Time slot scoring)的DCA。最大打包(MP)算法是不同于FCA和DCA算法的另一类信道分配算法。DCA算法动态为新的呼叫分配信道,但是当信道用完时,新的呼叫将阻塞。而MP算法的思想是:假设在不相邻蜂窝内已经为新呼叫分配了信道,且此时信道已经用完,倘若这时有新呼叫请求信道时,MP算法 (MPA)可以将两个不相邻蜂窝内正在进行的呼叫打包到一个信道内,从而把剩下的另一个信道分配给新到呼叫。
RCA是为减轻静态信道中较差的信道环境(深衰落)而随机改变呼叫的信道,因此每信道改变的干扰可以独立考虑。为使纠错编码和交织技术取得所需得QoS,需要通过不断地改变信道以获得足够高的信噪比。 以语音业务为主的呼叫准入控制决定是否接受新用户呼叫是相当简单的问题,在基站有可用的资源时即可满足用户的要求。在CDMA网络中,使用软容量的概念,每个新呼叫的产生都会增加所有其他现有呼叫的干扰电平,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容量和呼叫质量。因此以适当的方法控制接入网络的呼叫显得比较重要。第3代及未来移动通信系统要求支持低速话音、高速数据和视频等多媒体业务,因此呼叫准入控制也就变得较为复杂。 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呼叫准入控制的要求是:在判决过程中,使用网络计划和干扰测量的门限,任何新的连接不应该影响覆盖范围和现有连接的质量(整个连接期间),当新连接产生时,呼叫准入控制利用来自负荷控制和功率控制的负荷信息估计上、下行链路负荷的增加,负荷的改变依赖于流量和质量等参数,若超过上行或下行链路的门限值,则不允许接入新的呼叫。呼叫准入控制算法给出传送比特速率、处理增益、无线链路发起质量参数、误码率(BER)、信噪比(Eb/No)和信干比(SIR)。呼叫准入控制管理承载映射、发起强制呼叫释放、强制频率间或系统间的切换等功能。
目前正在研究的呼叫准入控制算法主要有以下几类:基于QoS的呼叫准入控制算法,该算法对接入的呼叫业务进行分类,如分为实时性业务和非实时性业务,然后再分别对其执行不同的呼叫连接;交互式呼叫准入控制算法;基于等效带宽的呼叫准入控制算法;基于容量的呼叫准入控制算法;基于功率的呼叫准入控制算法;分布式呼叫准入控制算法等。
随着未来移动通信系统对数据、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业务的支持,其业务的传输速率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研究新的适合于高速移动通信系统的呼叫准入控制算法。此外,在考虑移动通信系统的呼叫准入控制时,拥塞控制策略也是通常需要考虑的一个方面,因此常将呼叫准入控制与拥塞控制进行结合研究。 传统的Internet网络提供是“尽力而为”(Best effort)服务,IP层无法保证业务的QoS要求,端到端QoS保障要通过传输控制协议(TCP)层来实现。尽管TCP层可以保障一定的QoS,如减少分组丢失率,但是仍无法满足高实时性要求的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业务在无线系统中传输的端到端QoS要求。而且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网络将是基于IP的网络,这就给如何在移动Internet网络上为未来高速多媒体业务提供可靠的端到端QoS要求提出了新的问题。 目前对移动IP业务的服务质量(QoS)的保证方法,大多没有考虑到端到端QoS保证。下一代高速无线/移动网络要求能够接入Internet、支持各种多媒体应用并保证业务的 QoS。但由于用户的移动性和无线信道的不可靠性,使得QoS保证问题比有线网络更复杂。传统IP网络无法保证用户业务的QoS,这已经成为Internet向前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此IETF为增强现有IP的QoS性能提出了两种典型的保障机制即:综合业务/资源预约协议 (InterServ/RSVP)和区分业务(DiffServ)。
在无线网络中,传统的流量控制并不适应用来提供QoS 保证,因为会把无线信道传输过程中的分组丢失当作网络拥塞来处理。UMTS定义了4类QoS类型,即对最大传输迟延有严格的要求的会话类别,对端到端数据流的迟延抖动有一定要求的流类别,对往返延迟时间有要求的交互式类别,对延迟敏感性要求很低的后台类别。网络根据不同QoS类型的业务分别为其分配不同信道资源。此外还有其他几种解决QoS的算法,如无线链路层解决方案、TCP连接分离方法、TCP迭加解决方案、套接口/网关解决方案等。
有关自适应编码调制、无线资源预留等其他无线资源管理方面的研究内容也在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中 。
4. 无线网络容量的是怎样分析的
3.1 小区级PDCH信道配置
小区级配置E-GPRS PDCH信道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原有支持GPRS功能的GTRX上设置E-GPRS PDCH。这种配置方法对原有网络数据改动小,适用于E-GPRS网络建设初期,即E-GPRS终端较少,用户需求量较小的时期;缺点是E-GPRS与GPRS业务共享无线信道资源,E-GPRS无线传输速率可能会达不到较高的传输速率。另一种是保持原有小区的GPRS设置不变,将E-GPRS信道设置在一块原有的语音TRX上,或者新增一块TRX供E-GPRS使用。这种配置方法对原有网络数据改动较大,需要引入segment概念,而且占用相对较多的无线资源;但是其优点也很明显:可以保证E-GPRS用户充分使用E-GPRS信道资源,达到较高的传输速率,适合于无线数据业务需求较大的地区或者无线数据业务演示厅等场合。
3.2 E-GPRS技术在Abis口的时隙配置
E-GPRS在空中接口采用新的编码与调制技术,使传输速率得以提高,但是在Abis接口的E1传输连接线上,仍然按照GSM规范要求,每个TRX占用2条E1的64 kbit/s时隙,每个TRX信道占用16 kbit/s的带宽,这时,在空中接口达到的高速率如MCS-959.2 kbit/s需要在Abis接口上增加部分时隙来承载,在E1链路上设立部分时隙构成1个EDAP(扩展动态分配池),每种编码方式需要的TRX信道与Abis扩展时隙如图1所示。
图1 每种编码方式需要的TRX信道与Abis扩展时隙示意
完成这项工作的前提是必须有一个主时隙,即TRX上的信道占用Abis接口E1链路的时隙,如果编码方式达到的数据传输速率超出了一个时隙(16 kbit/s)的容量,那么总是从E1链路的缓冲池中直接分配相应的16 kbit/s时隙。
3.3 PCU容量配置
太原地区现网采用NOKIA+MOTO无线设备,NOKIA占用比例较大,本文中重点讨论NOKIA设备的PCU容量配置。现网NOKIA的BSC硬件设备分为2i、3i两个系列版本,在两个系列中PCU的容量配置有较大区别。在2i系列BSC中,PCU的容量为:支持128个PDCH时隙,包括Default GPRS PDCH+Default E-GPRS PDCH+EDAP,建议PCU下配置的PDCH时隙不超过70%。在3i系列BSC中,PCU的容量为:支持256个PDCH时隙,包括Default GPRS PDCH +Default E-GPRS PDCH +EDAP,建议PCU下配置的PDCH时隙不超过70%。
5. 刘应状的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无线网络干扰管理与容量研究(执行时间:2013.01-2017.12)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小区间协作与分布式干对齐的多天线系统干扰协调技术研究(执行时间:2010.01-2012.12)3、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IMT Advanced新型无线资源管理研究及验证(执行时间:2009.01-2011.12)4、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TD-LTE-Advanced终端综合测试仪表开发 (子课题,执行时间:2013.01-2015.12)5、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BBU-RRU接口数据压缩方案研究(子课题,执行时间:2014.1-2016.12)6、主持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下一代绿色无线网络联合研究(执行时间:2012.05-2015.04)7、主持国家863课题:具有公平性和QoS保障的高效MIMO-OFDM传输技术研究(执行时间:2006.12-2008.11)8、主持国家863课题:空天综合接入技术(执行时间:2011.06-2012.06)9、主持企业合作项目:下一代WiFi无线资源管理与干扰管理技术(执行时间2013.11-2014.12)10、主持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欧洲核子中心CERN/LHC/ALICE/PHOS探测器FEE前端电子学系统研究(执行时间:2006.01-2006.12)
6. 为什么进行GSM无线网络优化
具体讲,GSM网络优化是通过对现已运行的网络进行话务数据分析、现场测试数据采集、参数分析、硬件检查等手段,找出影响网络质量的原因,并且通过参数的修改、网络结构的调整、设备配置的调整和采取某些技术手段(采用MRP的规划办法等),确保系统高质量的运行,使现有网络资源获得最佳效益,以最经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这个里面要讲到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的区别了。我们可以从覆盖、容量和质量三个方面进行对比。 1、覆盖: 有线网络不存在这个问题,每个用户均是可达的。而无线网络的用户存在不可达情况,这个除正当的建设外,实际的覆盖还受到容量和质量的制约,需要从网络层面考虑进行优化调整。比如:CDMA中的呼吸效应就是在容量上升的情况下,实际的覆盖范围会“缩小”。 在GSM网络中的表现是,当网络的容量增加后,随着载频的增加频率复用距离缩短,网络干扰增加,这样会导致以前可以打电话的地方现在不能在继续电话了,近似于覆盖范围“缩小”了。 注意这里的缩小并不是实际的覆盖范围缩小,主要还是指载干比下降导致可以满足服务质量的地方变得不能保证服务质量了,相当于覆盖缩小。 2、容量: 有线网络在部署完成后,业务模型是固定的,是可以预知最大业务量的,对于网络本身的业务情况是可知的。所以在基本容量层面没有优化的空间。但无线网络由于用户的流动性,导致个别基站(比如节日期间的旅游景点)存在话务冲击,正常情况下,话务也存在潮汐效应,导致容量处在变化中。 另外一个原因由于话务到达的时间具有不确定性,在实际使用的业务模型Erlang B也和有线网络不一样。 3、质量。 有线网络在部署完成后,除了故障外,网络的质量是固定的。但无线网络在实际的使用中,质量会随着容量的增加(复用距离变短)导致质量下降。而无线网络的频点资源是有限的,需要不断地对频点进行优化,在实际使用中也需要不断使用新的技术,改善频率复用等情况。另外,功控、切换等技术的使用也是在不断改善网路中的干扰情况。所以存在很多优化空间。 这样,从覆盖、容量和质量三个角度看,无线网络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需要不断优化。
7. CDMA无线网络优化方法探讨及案例分析 毕业论文
目录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1 引言 1
1.1 课题背景 1
1.1.1 移动通信行业发展 1
1.1.2 CDMA技术的发展现状 1
1.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3
2 基本原理 4
2.1 CDMA基本概念 4
2.2 DS-CDMA的关键技术 4
2.2.1 功率控制技术 4
2.2.2 PN码技术 5
2.2.3 RAKE接收技术 5
2.2.4 软切换(Soft Handoff)技术 5
2.3 CDMA网基本结构系统 7
3 CDMA无线网络优化流程和方法 8
3.1 CDMA无线网络优化概述 8
3.2 CDMA无线网络优化的发展 8
3.3 CDMA无线网络优化的分类 9
3.3.1 工程优化 9
3.3.2 运维优化 10
3.4 CDMA无线网络优化的通常流程 10
3.5 CDMA无线网络优化的方法 12
3.6 CDMA无线网络优化的主要内容 13
3.6.1 优化准备工作 13
3.6.2 现场测试 14
3.6.3 CLUSTER级的调整和优化 14
3.6.4 系统级优化(有负载) 15
4 CDMA网络优化典型案例分析 16
4.1 CDMA无线掉话常见原因分析及优化 16
4.1.1 处干覆盖范围以外的掉话 16
4.1.2 导频污染引起的掉话 18
4.1.3 前反向链路不平衡引起的掉话 19
4.1.4 干扰引起的掉话 20
4.2 CDMA网络中切换问题 21
4.2.1 硬切换 21
4.2.2 软切换及更软切换 22
4.2.3 典型案例分析 25
4.3 总结 28
5 结束语 29
致谢 30
参考文献 31
中文摘要
CDMA是为满足现代移动通信网在大容量、高质量、综合业务、软切换、国际漫游等方面的要求而设计的一种先进移动通信技术,它具有抗干扰性好,抗多径衰落,保密安全性高等诸多优点。CDMA网络是中国电信的主推品牌,CDMA2000 (3G)业务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中国电信的成败,而CDMA业务的发展必须依赖完善的网络才能顺利进行。因此,CDMA系统在运营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网络优化,一是为了能够给系统当前的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二是为了提高系统容量,以接纳越来越多的系统未来用户。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对投入运行的网络进行参数采集、数据分析,找出影响网络运行质量的原因,通过技术手段或参数调整使网络达到最佳运行状态的方法,使网络资源获得最佳效益,同时了解网络的增长趋势,为扩容提供依据。具体的网络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网络覆盖问题;掉话问题;二次呼叫问题;越区切换问题;与其他网络手机用户的互连互通等。
本课题主要研究CDMA无线通信网络中掉话和切换问题的分析和优化。通过对覆盖区基本情况、网络覆盖、质量、话务的分析,应用现有理论和技术,在前期工程的基础上为完善CDMA网络的覆盖并优化网络,提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使得网络容量、质量、经济效益、竞争力达到预期设定的目标值,最终满足客户市场的需求。
关键词:无线网络优化、CDMA、掉话问题、软切换技术等
ABSTRACT
CDMA is a kind of advanced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which fulfill great capacity and quality、synthetical operation、soft switch and international ramble. It possesses lots of merits such as repellence of interference and attenuation of multiple paths. The security is also great trait of CDMA. CDMA is the main operation that China Unicorn extend .The progress of CDMA right result in the success of China Unicom,and the development of operation must depend on perfect network.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management, it is completely necessary to optimize CDMA wireless network constantly On the one hand, the purpose of optimizing CDMA wireless network is to provide more consummate service, and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to extend system capacity in order to take up more and more consumers.
The purpose of this task is to investigate the best methods that can optimize CDMA wireless network by collecting data of network which is in operation and analyzing the data in order to find the cause which influences the quality of the network. The advantage of CDMA is application of power control and soft switch, so they are usually the emphases ring base station optimizing. On the other hand, data optimizing is also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Concretely, methods of optimizing are as following: l、the issue of network coverage 2、dropped calls problem 3、the second call issues 4、handoff issues 5、with other network users, such as the interconnection.
The main research topics of CDM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re dropped calls and switching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Covered by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district, network coverage quality and traffic analysis. Applying of existing theory and technology, the basis of pre-engineering to improve the coverage of CDMA networks and optimized networks is practical designed. Makes network capacity, quality, cost-effective, competitive edge to achieve the desired target set, and ultimately meet customer needs of the market.
Keywords: wireless network optimization, CDMA, th
8. 求解AP的容量和覆盖范围
计算室内无线AP的覆盖范围是20-30米。
无线AP是使用无线设备(手机等移动设备及笔记本电脑等无线设备)用户进入有线网络的接入点,主要用于宽带家庭、大楼内部、校园内部、园区内部以及仓库、工厂等需要无线监控的地方,典型距离覆盖几十米至上百米,也有可以用于远距离传送。
目前最远的可以达到30KM左右,主要技术为IEEE802.11系列。大多数无线AP还带有接入点客户端模式(AP client),可以和其它AP进行无线连接,延展网络的覆盖范围。
(8)无线网络容量研究扩展阅读:
WDS功能
WDS,即无线热点分布系统,它是无线AP和无线路由中一个特别的功能,简单来说就是AP的中继加桥接功能,它可以实现两个无线设备通讯,也可以起到放大信号的作用。
无线AP拥有的功能
AP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中继,所谓中继就是在两个无线点间把无线信号放大一次,使得远端的客户端可以接受到更强的无线信号,保证了传输速度和稳定性。
9. 无线网络的研究进展
新技术可为月球提供宽带连接 太空可用互联网
2014年5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第一次验证了通过双向激光通信这项技术,能为宇航员或未来的太空居民们提供网络连接,速度已4800倍于以往所有射频上行链路的速度,6月他们将展示其“在轨测试”结果。未来人们可以跨越空间传输海量数据,甚至高清视频。
麻省理工学院(MIT)林肯实验室的一组研究人员正在进行测试,他们通过专业激光通信设备,已把数据从地球传输到月球。
利用激光束从地球到月球之间进行高数据速率通信,光束需要传播40万公里。当穿越大气层时更是难上加难,大气湍流可能会使信号衰落或丢失。他们的团队展示了中等规模云衰减的耐受性,以及大气湍流引起的信号功率变化与衰落,而即使只留下非常小的信号,设备也能表现为“无误差”。
LLCD被认为是NASA构建下一代空间通信能力路线图的首要一步,与该设计直接相关的是近地飞行任务。但团队成员预测,其也将扩展到深空任务中的火星与外行星中去。
10. 在p.r.kumar的无线网络容量的论文中,任意网络容量上界证明时,作者是假设每一跳传输的bit数是单位比特么
是的,在网络传输中的单位都是bit比特,和文件存储大小字节byte的换算关系是8bit=1by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