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探针盒子收集附近的手机号码和个人信息是怎么实现的普通人怎么防范
新闻报到里说的手机mac号,转化为imei,再匹配成手机号,最后获得婚恋,年龄等信息,这中间其实少了一个环节,即通过你imei记录的浏览,安装,访问等行为运用技术与算法推测你的性别,年龄,婚恋,爱好等信息,这与直接窃取信息还是有区别的。
只不过,大数据时代,数据量级到一定程度,可以提高算法对你属性跟爱好推测的精确程度,这会显得你的所有信息都被别人掌握了。
个人认为,wifi探针真正灰色的环节是imei匹配手机号,因为手机号能直接通过拨打电话触达用户,这个更私密一些。而且,关于设备记录的用户浏览安装访问等行为,这个不会被禁,这是互联网广告投放的最基础原理,国外的谷歌、facebook,国内的bat广告业务,都是基于这种原理的。如果不能使用的话,购物app不能给你推荐你浏览过的同类商品,旅游app不能根据你的位置推荐适合你的旅游商品,咨询类app不能给你推荐你感兴趣的文章,因为,网络上所有的推荐都是根据你的浏览等行为做出的决定。
因此网络时代,大家都是裸体的,没法避免。
B. 手机连wifi会不会泄露隐私
会。监控电脑是一件相当基础的操作,就比如在一个局域网之内,可以通过镜像交换机来进行监控,不仅仅可以查看聊天软件还有上网信息,同时还能探测到我们登录的用户名和密码。
对Wi-Fi热点的所有者来说,有一种方式让谷歌的数据库无法录入他们的Wi-Fi数据。他们只要在SSID(即用户指定给路由器的名称,以此对使用者进行身份验证)名称上加上一个“_nomap”的后缀就可以实现了。
(2)无线网络探针盒扩展阅读
根据315的曝光,探针盒子被人悄悄地放置于人群密集的商超等地方,当用户手机无线局域网处于打开状态时,会向周围发出寻找无线网络的信号,探针盒子发现这个信号后,就能迅速识别出用户手机的MAC地址,转换成IMEI号,再转换成手机号码。
iOS 8和Android 8.0以上系统都支持探测WLAN网络时使用随机MAC地址,后者到了Android 9在开发者选项里还增加了‘连接到 WLAN 网络时使用随机选择的 MAC 地址’,由于大部分Android厂商都没有默认开启,在开发者选项找不到这功能,原生Android是有的。
C. wifi探针防护有什么用开起好关备好
什么是wifi探针,wifi探针的实现原理
我们先用来文字重温一段昨夜315晚会的记录,因为有些人可能还没看过,事情是这样的 。小明(匿名)某房地产中介给记者做了一个演示,他随手拨打了个电话,问了下要不要买某某楼盘,而该用户不耐烦的说不买不买,我已经住这了(就是这个楼盘的业主)。然后小明洋洋得意的跟记者炫耀,你看,我这是精准营销,能确切的把营销电话打给指定区域的用户。经过记者的询问,得知房产中介小明用的是一种名为wifi探针的产品来获取附近住户的信息。
对于iPhone用户来说,你们是幸运的,因为大部分的iPhone相信现在最少都是iOS11或者iOS12版本了吧,如果不是,麻烦你先升级一下。在这两个版本中,已经有很完善的Wifi连接握手前的随机MAC地址欺骗功能,能很大程度上防止对方获取你手机的标识信息。但是!如果你真实连接了该Wifi(由wifi探针假扮的),还是会暴露出你的真实MAC地址。由于苹果iPhone用户大多是高价值用户,wifi探针盒子的使用者又岂肯放过,他们的做法是,假扮一些常用地点或大品牌的wifi名称,譬如Starbucks、XX商场的wifi名、某某便利店名,它们会把自己设置成跟这些用户可能曾经连接过的wifi场所一样的名字但不设密码,这样你的iPhone到达该信号区域的时候会自动连接上。iPhone为了方便用户会自动记录曾经连接的WIFI名称并记录到iCloud上,下次只要遇到同名的wifi就会自动去连接。
所以,当你的iPhone做了上面两步后,如果实在不是家里穷得那么厉害一定要用人家免费wifi的,那就去一些曾经联过的wifi场所,点击wifi连接信息,然后选择【忽略此网络】, 从此iPhone将不会再自动连接该SSID(该wifi名称的网络)。iPhone只要不真正连接上该网络,就都是安全的(基本上是安全的,但其实还是有方法可以获取到你手机真实MAC地址的,还有穷举或者嗅探的,但那些都需要你经常出入同一个地方或者在该地方使用了wifi连接并上网了才会中招,我们就不探究这种较为极端的情况)
简单来说,iPhone用户只要最新的操作系统版本,关掉wifi自动连接功能,在外出陌生场所时不去连接公共wifi,基本就安全了。
如果你是安卓手机
1、首先很抱歉告诉你,安卓手机最大的问题是,由于没有像苹果App Store这种拥有巨大话语权的官方应用市场(有是有,但。。。你懂得)。因此你下载到的安卓手机App才是老大,它说了算,要么给我手机权限,要么你别用,但有些手机App你又怎么可能不用呢?所以在信息暴露这一层,安卓天生就比苹果差了一大截。
2、对于安卓手机,由于型号、品牌众多,而且安卓操作系统的版本也很凌乱,再加上天生就隐私“不设防”,我对安卓手机用户唯一觉得有效的防范wifi探针方法是,离开家后请在设置里关掉你的手机wifi信号,仅使用4G网络上网
3、最新的Android 9.0版操作系统做了更多关于MAC地址的隐私保护功能,然而... 希望315曝光后,国内厂商能更注重手机的隐私防护,默认给用户开启或者内置给用户开启这一功能的选项吧。
D. 探针盒子真的有用吗
所谓WiFi探针,是一种基于WiFi探测技术来识别AP(无线访问接入点)附近已开启WiFi的智能终端的技术。
假如你的手机开启了WiFi,当你走进探针信号覆盖区域时,无论你有没有连接WiFi,都会被侦测到,同时探针还会获取你的手机MAC地址。
那MAC地址又是什么呢?
说白了就是手机的网卡地址,它由一串英文加数字的字符串组成,就像我们的身份证号一样,具有全球唯一性。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简单粗暴地理解成,每一个MAC地址对应了一位用户(假设每位用户只有一部手机)。
因为这个特性,WiFi探针技术曾广泛应用于商场和购物中心的客流统计,通过MAC地址来粗略统计进出商场的客流人数和频次。如果在商场内安装多个探针设备,还能根据同一MAC地址被不同探针识别的时间,分析用户的移动轨迹。
必须说明的是,WiFi探针能收集到信息只有MAC地址,MAC地址属于消费者“个人信息”,但不属于“个人敏感信息”,因此并不涉及到消费者隐私。
但为了防止这项技术被滥用,2014年苹果率先在iOS8中推出了随机MAC功能。随后,谷歌和微软也相继在各自最新的手机操作系统中加入MAC地址随机算法。相关统计显示,iOS8推出随机MAC之前,数据平台抓取到的真实MAC占95%以上,而iOS8发布后,这一指标迅速下降到了39%左右。
随机MAC地址功能的出现,迫使客流分析行业逐渐弃用WiFi探针技术,转向了精度更高的计算机视觉技术。
E. 央视曝光的“探针盒子”依靠的是什么技术
我们先用来文字重温一段昨夜315晚会的记录,因为有些人可能还没看过,事情是这样的 。小明(匿名)某房地产中介给记者做了一个演示,他随手拨打了个电话,问了下要不要买某某楼盘,而该用户不耐烦的说不买不买,我已经住这了(就是这个楼盘的业主)。
即可实现与用户手机配对获得用户手机唯一标识信息 - MAC地址。其实wifi探针这个技术漏洞,早在2012年的时候已经被一些网络技术大咖提出来了,之后历经了几年的完善技术被国人吃透,在2015年的时候,它就已经在国内大范围投入使用(至于为什么直到今天才被曝光,这个我就不说了)。
F. 有朋友知道wifi探企盒子是什么吗能介绍一下吗
wifi探企盒子主要是通过wifi探针+LBS+大数据技术来精确采集周边企业信息,包括企业名称,电话,邮箱,联系人,地址,网站等,简单说就是帮助一些中小型企业寻找潜在客户的软件。
G. 使用公共Wi-Fi的时候,是否提前把手机支付推出来
接入公共Wi-Fi不要使用支付类应用
最近,关于Wi-Fi的新闻总让人有些忧虑。前不久,央视3·15晚会曝光了Wi-Fi探针盒子,它可以迅速识别出用户手机的MAC地址,在神不知鬼不觉中进行所谓的用户画像。近日,在加拿大温哥华举办的世界顶级信息安全峰会CanSecWest2019上,又有安全专家指出了Wi-Fi的重大新问题——基于WPA/WPA2的防止重放机制(PN号)设计上存在缺陷,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一缺陷,精确攻击使用某个Wi-Fi网络中的一个或几个用户。
H. 探针盒子是什么东西
是信号传输探测工具。
探针盒子一般指探针,探针卡是一种测试接口,主要对裸芯进行测试,通过连接测试机和芯片,通过传输信号对芯片参数进行测试。
用途
是将探针卡上的探针直接与芯片上的焊垫或凸块直接接触,引出芯片讯号,再配合周边测试仪器与软件控制达到自动化量测的目的。探针卡应用在IC尚未封装前,针对裸晶系以探针做功能测试,筛选出不良品、再进行之后的封装工程。因此,探针卡是IC制造中对制造成本影响相当大的重要制程之一。
安全问题
2019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一种WiFi探针盒子,这种盒子能在用户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获取用户手机MAC地址,并将其转换成用户手机号。安全专家介绍,WiFi探针盒子确实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获取个人信息,用户为避免信息泄露,可以在出门后关闭手机连接WiFi的功能,并不要在一些不合规的APP上提供真实个人信息。
防范措施
(1)、不随意安装非正规商家应用App、及各类广告插件App,使用正规合法App是保护个人信息的第一步。
(2)、长时间不使用WiFi可关闭网络自动连接,仔细辨别免费WiFi信号,不随意连接公共WiFi,设置家庭网络的WiFi账号密码并定期更换。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探针盒子
I. 315曝光名单
1、医疗垃圾黑色产业
本该严密监管的医疗废物,却从医院流向了市场,由河南、山东、陕西、河北等地违法加工厂将医疗垃圾、破碎料加工成再生料,卖给下游产业。变成玩具和日用品(一次性水杯和蔬菜网袋等)在市场上销售,造成环境和安全的隐患。
2、危险的辣条
很多校园周围销售的辣条来源甘肃、湖南、河南等地辣条生产的黑窝点和黑作坊,生产出“虾扯蛋”、“爱情王子”、“大刀肉”等各式辣条。其生产环境恶劣,并加入了各种违规的添加剂,食品安全毫无保障。
3、“化妆”的土鸡蛋
湖北、河北等地的养殖场使用“斑蝥黄”作为食品添加剂来使蛋黄的颜色由黄变红,使笼养鸡的鸡蛋摇身一变成为价格翻倍、“营养价值高”的土鸡蛋。而经营养学家表示很多人都被商家误导了,所谓的土鸡蛋与普通鸡蛋的营养毫无差别。
4、智能骚扰电话
将智能机器人卖给电话营销公司,代替人工大量拨打骚扰电话。
而这些数据则是由诸如壁合科技、财神科技、萨摩耶金服等公司使用“探针盒子”,秘密放在商场、超市、便利店、写字楼等,在用户毫不知情的情怀下获取用户信息,变成了企业的牟利工具。为房地产、贷款、教育培训等第三方公司用做拨打骚扰电话等商业营销用途。
5、资质证书随意"挂证"
多家药房和诊所花钱租“职业药师证”、“医师执业证书”。挂出该店的执业药师证,但是药师却均不在岗,有的甚至直接挂出“药师不在岗”的牌子。
这一行为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灰色产业,挂证中介通过买卖职业资格证书挂靠,牟取高额利润。除了医药行业,建筑行业同样存在“挂证”问题。
6、不卫生的卫生用品
一些公司在生产一次性卫生用品(诸如成人纸尿裤、妇女婴幼儿两用巾)时,使用由废弃的卫生用品制作的卫生不达标、价格低廉和霉烂的散浆作为原料。使卫生用品不再“卫生”,质量存在隐患。
7、电子烟
电子烟市场准入门槛低,缺乏监管。经实验证实,尼古丁含量超标、烟雾中含有毒气体,长期吸食电子烟同样会产生对尼古丁的依赖。吸电子烟的危害,并不比吸烟少。
8、网贷“714高炮”
网络借贷APP使用“小额”放贷的方式吸引消费者向其贷款,收取高额逾期费,“贷”滚“贷”。无从业资质,强制客户授权其访问通讯录,用侮辱言语催款以客户的私人信息威胁的方式疯狂催贷。
9、银行卡“闪付”功能存隐患
银行卡的“免密支付”功能即闪付功能存在安全漏洞,在距离10cm内就可以被POS机隔空刷卡,盗刷轻而易举。而银行的工作人员在消费者办卡时并不主动告知已经开通闪付功能。
10、家电行业售后服务套路
维修人员安装时高价推销不必要的配件,维修时用“小病大修”、“虚假维修”的方式来“忽悠”客户,收取高额维修费。而家电所谓的“返厂维修”更是存在了大量猫腻。
J. 探针规格和资料
在网站上查阅了资料主要用的型号ingunGSK50/75/100,图上型号为100系列下的一款。
并不要在一些不合规的APP上提供真实个人信息。律师表示,利用探针盒子获取他人手机号等隐私信息的行为涉嫌侵犯他人隐私,可能面临民事侵权责任及治安管理处罚责任。
用户危害:
2019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一种WiFi探针盒子,这种盒子能在用户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获取用户手机MAC地址,并将其转换成用户手机号。将近半年过去了,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仍有一些商家在网络商城中售卖此类WiFi探针盒子,并均表示此类盒子可以采集周边用户的手机号码,用于“精准营销”。
安全专家介绍,WiFi探针盒子确实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获取个人信息,用户为避免信息泄露,可以在出门后关闭手机连接WiFi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