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无线城域网中包含哪两种结构特点是
1、无固定基站的WLAN
这种无固定基站的WLAN结构为一种无中心的拓扑结构,通过网络连接的各个设备之间的通信关系是平等的,但仅适用于较少数的计算机无线连接方式(通常是5台主机或设备之内)。
这种组网模式不需要固定的设施,只需要在每台计算机中安装无线网卡就可以实现,因此非常适用于一些临时网络的组建。
2、有固定基站的WLAN
当网络中的计算机用户到达一定数量时,或者是当需要建立一个稳定的无线网络平台的时候,一般会采用以AP为中心的组网模式。
以AP为中心的组网模式也是无线局域网最为普遍的一种组网模式,在这种模式中,需要有一个AP充当中心站,所有站点对网络的访问都受该中心的控制。
❷ 无线网络是怎么构架的
无线网络方案ADSL+WLAN 终成趋势
由于提供了超出56KModem近100倍的速度,ADSL逐渐成为了首选的宽带接入方式。同时随着WLAN应用市场初见峥嵘,无线技术开始渗透到网络的各个层面。在宽带市场,无线与宽带结合逐渐成为应用趋势。目前,对于SOHO、家庭上网一族而言是否选用无线ADSL主要存在以下疑虑:
首先,应用成本问题。一般说来SOHO、家庭上网一族投资不会太多,但仍然希望能拥有一个功能完整、高效的宽带网络,因此应用成本成为选择网络接入方式的首要因素。同时,产品的多功能性使得网络应用更加丰富,所以多功能的网络设备更受SOHO/家庭用户的欢迎。
其次,简单安装和维护。在以上的网络环境中,用户常常不一定有专业的网络管理人员,因此他们需要网络厂商为其提供的是一个简单易用的产品和方案,便于管理和维护。
再者,网络安全和稳定的性能。构建网络的出发点就是拥有一个安全的网络,因此,在摆脱错综复杂的布线网络之后,安全成为推进无线网络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针对以上应用问题,我公司推出了无线局域网宽带路由器解决方案,并以无线局域网宽带路由器为核心,为不同的应用环境精心设计了定制化的解决方案。该系列方案最大的特点是实现了无线、有线网络的结合,使用户可以灵活选择网络构建模式,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以上问题:
首先,宽带上网,随手可得。由于无线局域网宽带路由器融合了ADSL宽带和WLAN优势于一体,摆脱了传统了有线网络构架束缚,网上冲浪随处可得。同时独有的11-22M无线接入,加上与ADSL宽带的配合使用,用户可以充分享受宽带无线网络的时尚品味。
其次,网络构建经济简单,应用更加丰富。该系列方案有效地利用现有电话线资源传送数据和语音信号,大幅度地降低了办公成本。网络支持PC、笔记本、掌上电脑等各种无线接入终端产品,使得网络建设一次到位,节省了网络无线升级的成本。
最后,安全可靠,确保网络安全。无线产品的安全性能设计与IP路由安全功能的有效结合,使网络更加安全可靠。此外,无线局域网宽带路由集合了IP路由、防火墙等多种安全功能,用户可通过子网分离和限制广播域等方法来提高广域网的传输性能并加强网络的安全性;而且产品还引入了业内最新的Wi-Fi?保护接入(WPA) 安全标准,新标准结合了数字加密和网络认证功能,将无线网络的安全性推向了更高水平,进一步保证局域网络安全。
以下是我公司针对SOHO、家庭用户贴身定制的2套"自由宽带"解决方案,其所带来的2种自由的工作、生活方式将为用户带来无处不在的宽带体验。
特色解决方案:1、SOHO族自由办公无线ADSL接入方案
该方案适合规模较小、移动量较大的中小企业及家庭办公室。在方案中采用了有线、无线相结合的方式,企业可以根据业务和规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灵活选择选择不同的接入方式。总体来看,方案选用了无线局域网宽带路由器作为接口,通过电话线与Internet网络相连。该宽带路由器具有ADSL宽带和无线AP功能,并提供四个以太网口,公司可以根据内部终端设备实际情况,选择下接Switch或Hub通过ADSLModem与Internet连接,或者直接通过无线局域网宽带路由器以太网口与外网互联互通,而移动PC、笔记本或掌上电脑则无需网线连接,通过配置无线网卡,就可以实现网上业务。与此同时,打印机可直接与无线局域网宽带路由器自适应打印端口连接,实现打印服务器共享功能,进而节省了办公成本,这种方案的主要特点为:规模小,移动性大,网络环境和接入方式随时根据公司业务和规模的扩张而发展;打印服务器共享功能使网络应用更加丰富,而且还节省了相应的办公开支。采用包月制费用方式,并适用于所有ADSL专线用户。
2、针对家庭用户的ADSL接入方案以上拓扑结构主要针对家庭用户设计的ADSL接入方案,非常适合休闲在家的中、老年网民以及求新求酷的新新人类。考虑到家庭用户的终端设备的使用较少,家具环境不易于铺设太多线路,因此建议同样使用无线局域网宽带路由器作为接入设备,上端通过ADSLModem与Internet相连,而在下端这样既可以直接连接台式PC,也可适应笔记本的灵活移动办公的特点,同时满足多台终端设备网络业务的需要,而且也减少了布线的繁琐。而打印服务器共享功能,也可以使用户在家中的任何角落实现网络打印,轻松享受自由自在的移动生活。
这种方案的特点为:安装简便,满足非专业用户(个人用户对家庭)多种上网方式的需求;灵活性强,用户在家中随时随地均可实现网上冲浪。包月制和预付卡两种费用方式均可,并适用于所有ADSL专线用户。
❸ Wi-Fi的组成结构
一般架设无线网络的基本配备就是无线网卡及一台AP,如此便能以无线的模式,配合既有的有线架构来分享网络资源,架设费用和复杂程度远远低于传统的有线网络。如果只是几台电脑的对等网,也可不要AP,只需要每台电脑配备无线网卡。AP为Access Point简称,一般翻译为“无线访问接入点”,或“桥接器”。它主要在媒体存取控制层MAC中扮演无线工作站及有线局域网络的桥梁。有了AP,就像一般有线网络的Hub一般,无线工作站可以快速且轻易地与网络相连。特别是对于宽带的使用,无线保真更显优势,有线宽带网络(ADSL、小区LAN等)到户后,连接到一个AP,然后在电脑中安装一块无线网卡即可。普通的家庭有一个AP已经足够,甚至用户的邻里得到授权后,则无需增加端口,也能以共享的方式上网。 随着无线网络的不断兴起和发展,2010年无线网络模块的应用领域相当广泛!
但是无线保真模块毕竟是一高频性质的产品,它不象普通的消费类电子产品,生产设计的时候会有一些莫名其妙的现象和问题,让一些没有高频设计经验的工程师费劲心思,有相关经验的从业人员,往往也是需要借助昂贵的设备来协助分析。
对于无线网络部分的处理,有直接把无线保真部分Layout到PCB主板上去的设计,这种设计,需要勇气和技术,因为本身模块的价格不高,主板对应的产品价格不菲,当有无线保真部分产生的问题,调试更换比较麻烦,直接报废可惜;所以很多设计都愿意采用模块化的无线保真部分,这样可以直接让Wi-Fi部分模块化,处理起来方便,而且模块可以直接拆卸,对于产品的设计风险和具体的耗损也有很大帮助。
具体的硬件设计应该和相关无线保真模块咨询时,要考虑清楚以下方面:
通信接口方面:2010年基本是采用USB接口形式,PCIE和SDIO的也有少部分,PCIE的市场份额应该不大,多合一的价格昂贵,而且实用性不强,集成的很多功能都不会使用,其实也是一种浪费。
供电方面:多数是用5V直接供电,有的也会利用主板设计中的电源共享,直接采用3.3V供电。
天线的处理形式:可以有内置的PCB板载天线或者陶瓷天线;也可以通过I-PEX接头,连接天线延长线,然后让天线外置。
规格尺寸方面:这个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最小的有nano型号(可以直接做nano无线网卡);有可以做到迷你型的12*12左右(通常是外置天线方式采用);通常是25*12左右的设计多点(基本是板载天线和陶瓷天线多,也有外置天线接头)。
跟主板连接的形式:可以直接SMT,也可以通过2.54的排针来做插件连接(这种组装/维修方便)。
软件的调试要结合具体的方案主控,毕竟无线保真部分仅仅是一个无线的收发而已。很多用户在咨询的时候,很容易混淆!可以说,2013年无线保真模块应用最火爆的领域就是MID市场,同时传统的一些网络领域应用市场也有渗透,比如一些工业控制领域/网络播放领域/甚至一些遥控领域也有在考虑的,基本上是能用到网络的部分都希望尝试无线化! 一个无线保真联接点网络成员和结构站点(Station),网络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基本服务单元(Basic Service Set,BSS)是网络最基本的服务单元。最简单的服务单元可以只由两个站点组成。站点可以动态地联结(Associate)到基本服务单元中。
分配系统(Distribution System,DS)。分配系统用于连接不同的基本服务单元。分配系统使用的媒介(Medium)逻辑上和基本服务单元使用的媒介是截然分开的,尽管它们物理上可能会是同一个媒介,例如同一个无线频段。
接入点(Access Point,AP)。接入点既有普通站点的身份,又有接入到分配系统的功能。
扩展服务单元(Extended Service Set,ESS)。由分配系统和基本服务单元组合而成。这种组合是逻辑上,并非物理上的--不同的基本服务单元物有可能在地理位置相去甚远。分配系统也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技术。
关口(Portal),也是一个逻辑成分。用于将无线局域网和有线局域网或其它网络联系起来。
这儿有3种媒介,站点使用的无线的媒介,分配系统使用的媒介,以及和无线局域网集成一起的其它局域网使用的媒介。物理上它们可能互相重叠。
IEEE802.11只负责在站点使用的无线的媒介上的寻址(Addressing)。分配系统和其它局域网的寻址不属无线局域网的范围。
IEEE802.11没有具体定义分配系统,只是定义了分配系统应该提供的服务(Service)。整个无线局域网定义了9种服务,
5种服务属于分配系统的任务,分别为,联接(Association),结束联接(Diassociation),分配(Distribution),集成(Integration),再联接(Reassociation)。
4种服务属于站点的任务,分别为,鉴权(Authentication),结束鉴权(Deauthentication),隐私(Privacy), MAC数据传输(MSDU delivery)。
❹ 家庭无线网络有哪几种模式
“无线AP+无线网卡”模式
“无线AP+无线网卡”模式是我今天介绍的三种方案中最经济实用的类型。
AP是Access Point的简称,无线AP就是无线局域网中接入点、无线网关,它的作用类似于有线网络中的集线器。当网络中存在一个AP时,无线网卡的覆盖范围将变为原来的两倍,并且还可以增加无线局域网所容纳的网络设备。无线AP的加入,则丰富了组网的方式。由于技术的发展现在的AP已不再是单纯的连接“有线”与“无线”的桥梁,市场上带有各种附加功能的AP产品层出不穷,这就给目前多种多样的家庭宽带接入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现在市场上有些无线AP还具有代理服务器功能,借助于ADSL或者Cable Modem等连接,来实现Internet接入共享,当然,这些产品的价格也比较贵一点了。
对于有AP接入点的无线局域网需要先配置好AP以及其IP地址,然后再设置无线局域网客户端,使之与无线AP之间建立连接,并添加至相应的AP网络。有接入点无线局域网还可以通过AP上带有的以太网接口接入现有局域网,实现无线与有线的整合。
Ad-Hoc(点对点)模式
在家庭无线局域网的组建,我想大家都知道最简单的莫过于两台安装有无线网卡的计算机实施无线互联,其中一台计算机连接Internet就可以共享带宽。如下图所示,一个基于Ad-Hoc结构的无线局域网便完成了组建。Ad-Hoc结构是一种省去了无线AP而搭建起的对等网络结构,只要安装了无线网卡的计算机彼此之间即可实现无线互联;其原理是网络中的一台电脑主机建立点对点连接相当于虚拟AP,而其它电脑就可以直接通过这个点对点连接进行网络互联与共享。
由于省去了无线AP,Ad-Hoc无线局域网的网络架设过程十分简单,不过一般的无线网卡在室内环境下传输距离通常为40m左右,当超过此有效传输距离,就不能实现彼此之间的通讯;因此该种模式非常适合一些简单甚至是临时性的无线互联需求。另外,如果让该方案中所有的计算机之间共享连接的带宽,比如有4台机器同时共享宽带每台机器的可利用带宽只有标准带宽的1/3。
“无线宽带路由器+无线网卡”模式
“无线宽带路由器+无线网卡”模式是现在很多家庭都在采用的无线组网模式;见下图这种模式的无线网络可以是一种有线+无线的宽带混合网络。虽然无线网络很自由,但有时候还是会出现信号不太好的事情;此时这种模式的有线网络优势就突现出来了。
另外,对于用虚拟拨号软件上网的用户来说,他们再也不需要用电脑充当网关进行虚拟拨号,现在开机就能上网了并且可以永远在线。这种模式和上面的“无线AP+无线网卡”模式相比投入成本提高30%左右,如果大家的经济允许,我推荐大家采用这种模式。
对于ADSL新用户我建议在开始安装前最好能够确定一下宽带服务是否已经开通(这可以打电话给ISP处获知,这里提醒大家ISP的技术支持电话最好保存好,在今后可能经常需要用到),然后清点一下无线宽带路由器、网线、无线网卡及其驱动光盘等是否齐全。尤其注意网线的水晶头是否掐的正确。如果您是准备在以前的有线网络上升级那当然就不用前面的准备工作了。
❺ wifi的三种工作模式
wifi的三种工作模式
wifi的三种工作模式,WIFI无线路由器非常普及其应用相当广泛,特别是现在家庭上网应用更是必不可少,现在而今眼目下哪家只有一台电脑就能使用,下面分享wifi的三种工作模式
第一种:Ad-hoc(IBSS)模式
Ad-hoc又称为独立基本业务集,用以创建一个无线网络,此网络中不需要热点(AP),此网络中的每个节点的地位都是对等的,此模式用以连接几个不能通过基站进行通信的电脑。ad-hoc模式就和以前的直连双绞线概念一样,是P2P的连接,所以也就无法与其它网络沟通了。一般无线终端设备像PMP、PSP、DMA等用的就是ad-hoc模式。
在家庭无线局域网的组建,大家都知道最简单的莫过于两台安装有无线网卡的计算机实施无线互联,其中一台计算机连接Internet就可以共享带宽。Ad-Hoc结构是一种省去了无线AP而搭建起的对等网络结构,只要安装了无线网卡的计算机彼此之间即可实现无线互联;其原理是网络中的一台电脑主机建立点对点连接相当于虚拟AP,而其它电脑就可以直接通过这个点对点连接进行网络互联与共享。
由于省去了无线AP,Ad-Hoc无线局域网的网络架设过程十分简单,不过一般的无线网卡在室内环境下传输距离通常为40m左右,当超过此有效传输距离,就不能实现彼此之间的通讯;因此该种模式非常适合一些简单甚至是临时性的无线互联需求。
第二种:WDS模式
WDS全名为无线分布式系统。以往在无线应用领域中它都是帮助无线基站与无线基站之间进行联系通讯的系统。WDS的功能是充当无线网络的中继器,通过在无线路由器上开启WDS功能,让其可以延伸扩展无线信号,从而覆盖更广更大的范围。WDS可以让无线AP或者无线路由器之间通过无线进行桥接(中继),而在中继的过程中并不影响其无线设备覆盖效果的功能。这样我们就可以用两个无线设备,让其之间建立WDS信任和通讯关系,从而将无线网络覆盖范围扩展到原来的一倍以上,大大方便了我们无线上网。
第三种:mesh模式
Mesh接口使设备之间动态建立路由,从而实现通信。无线Mesh网络中,任何无线设备节点都可以同时作为AP和路由器,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可以发送和接收信号,每个节点都可以与一个或者多个对等节点进行直接通信。这种结构的最大好处在于:如果最近的AP由于流量过大而导致拥塞的话,那么数据可以自动重新路由到一个通信流量较小的邻近节点进行传输。依此类推,数据包还可以根据网络的情况,继续路由到与之最近的下一个节点进行传输,直到到达最终目的地为止。这样的访问方式就是多跳访问。
1、透明传输模式
USR-WIFI232-A/B/C模块支持串口透明传输模式,可以实现串口即插即用,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用户使用的复杂度。在此模式下,所有需要收发的数据都被在串口与WiFi接口之间做透明 传输,不做任何解析。
在透明传输模式下,可以完全兼容用户原有的软件平台。用户设备基本不用做软件改动就可以实现支持无线数据传输。
透明传输模式是复杂度最少的数据传输。用户也打开串口的硬件流控(CTS/RTS)功能,这样可以使误码率降到最低。如果用户不需要串口的硬件流控功能,只需要把相应pin脚(CTS/RTS)悬空就可以。
2、串口指令模式
在此模式下,用户可以将串口的数据发往不同的服务器地址,此模式可以用udp或是tcp client向服务器发送数据。
客户MCU按照下面的格式发送数据包,模块解析完成后,只将n字节的数据发送到目标地址。当有数据返回时,不做解析直接将数据从串口输出。
3、GPIO模式
高性能WIFI模块,支持GPIO模式。GPIO模式下UART的`4个引脚定义为GPIO,nReady,nLink也定义成GPIO。
模块工作在GPIO模式时,PC或其它网络设备可以通过WIFI与模块建立连接(TCP/UDP),然后通过命令控制GPIO或读GPIO状态。命令如下:
GPIO n IN:设置GPIOn为输入,返回GPIO OK或GPIO NOK
GPIO n OUT 0:设置GPIOn为输出低电平,返回命令OK或命令NOK
GPIO n OUT 1:设置GPIOn为输出高电平,返回命令 OK或命令 NOK
GPIO n SW:设置GPIOn为输出并改变原来高低电平状态,返回GPIO OK或GPIO NOK
GPIO n PWM m1 m2:设置GPIOn输出一个高低变化的电平,m1为高电平时间,m2为低电平时间(时间单位ms,最小10 ms),返回GPIO OK或GPIO NOK
GPIO n GET:读取GPIOn状态,返回I0,I1,O0,O1分别表示输入低,输入高,输出低,输出高。
注意:n可以为3,4,5,6,8,9,与模块Pin脚对应。其中GPIO 4只能做输入,GPIO 3只能做为输出。
GPIO READ返回当前所有IO的状态,与GPIO n GET的表示方法一致。如,I1I1I0I0I0I0O1,I表示输入,O表示输出。0表示低,1表示高。
4这个引脚是取反的。读到1实际为0,读到0实际为1。
1、 热点模式(Access Point)。
这种模式是WIFI无线路由早期的典型工作模式。这种模式下WIFI无线路由的配置比较简单,只需配置无线SSID和安全策略即可。此时本机不具备路由功能,纯粹只相当于一个带无线接入功能的交换机。它能实现有线和无线多个设备的局域网接入。为了避免和前端网络设备的DHCP冲突,通常会关闭本机的DHCP功能。用户设备的IP地址和DNS地址需要手动配置或通过前端的DHCP自动分配。这种模式下的有线接口为LAN口。此模式适用于:商务、酒店、学校等环境的无线接入。
2、 无线路由模式(Router)。
这种模式是WIFI无线路由在家庭的典型工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机器除具有接入交换机功能外还具备路由功能。此时有线口中应该有一个为WAN口,用于和ADSL Modem或小区有线宽带相接。WAN口能使用PPPoE协议自动登录进入ISP提供的Internet接入。多个用户设备可通过无线或有线接入本机网络,共享Internet连接。这种模式下需要配置无线SSID、无线安全策略、WAN口连接方式。通常本机的DHCP功能需要开启,所有接入用户设备的IP地址和DNS地址等通过本机的DHCP自动分配。这种模式适用于:家庭、公寓等环境的Internet共享。
3、中继模式(Repeater)。
这种模式用于扩展热点AP接入或无线路由接入模式的无线信号覆盖范围。这种模式需要设备支持WDS(Wireless Distribution System即无线分布式系统)。它是利用设备的无线接力功能,实现无线信号的中继和放大,并形成新的无线覆盖区域,最终达到延伸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的目的。此时SSID、安全策略和通讯信道都必须保持和前端无线路由一致,网内有线、无线的接入控制基本由前端无线路由确定。相当于是将前端无线路由器的无线或有线接入范围进行了物理距离上的延长。如果前端路由器同时支持WDS的话,甚至可以实现无线网络的无缝漫游。当然开启WDS功能后无线连接的带宽将减半。为了避免和前端无线路由的DHCP冲突,通常会关闭本机的DHCP功能。用户设备的IP地址和DNS地址需要手动配置或通过前端的DHCP自动分配。这种模式适用于:单个无线路由不能覆盖的大面积场所等。
❻ wlan的网络拓扑结构
WLAN是指无线局域网,WLAN有两个主要类别,一个自我监管网络(一个点对点网络,通常称为Ad-Hoc网络)和一个网络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
一、WLAN有两种主要的拓扑结构,即自组织网络(也就是对等网络,即人们常称的Ad-Hoc网络)和基础结构网络(InfrastructureNetwork)。
二、 自组织型WLAN是一种对等模型的网络,它的建立是为了满足暂时需求的服务。自组织网络是由一组有无线接口卡的无线终端,特别是移动电脑组成。这些无线终端以相同的工作组名、扩展服务集标识号(ESSID)和密码等对等的方式相互直连,在WLAN的覆盖范围之内,进行点对点,或点对多点之间的通信。
三、基础结构型WLAN利用了高速的有线或无线骨干传输网络。在这种拓扑结构中,移动节点在基站(BS)的协调下接入到无线信道。 在基础结构网路中,存在许多基站及基站覆盖范围下的移动节点形成的蜂窝小区。基站在小区内可以实现全网覆盖。在目前的实际应用中,大部分无线WLAN都是基于基础结构网络。
❼ 常见的无线网络结构有哪些
无线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有: 无中心的分布对等方式、有中心的集中控制方式、以及上述方式的混合方式。 常见的无线网络协议: IEEE802.11 是第一代无线局域网标准之一。该标准定义了物理层和媒体访问控制 (MAC) 协议的规范,允许无线局域网及无线设备制造商在一定范围内建立互操作网络设备。 802.11 是 IEEE 最初制定的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业务主要限于数据存取,速率最高只能达到 2Mbps 。 由于它在速率和传输距离上都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 IEEE 小组又相继推出了 802.11b 和 802.11a 两个新标准。 2003 年 IEEE 还通过了 802.11g 技术标准。 802.11b 标准是 IEEE 制定的无线局域网标准,它工作在 2.4GHz 免执照的 ISM 频带,物理层速率可达 11M ,传输层可达 5.5Mbps 。该标准采用 DSSS 直序扩频技术。 802.11a 标准是 802.11b 的后续标准。它工作在 5GHz 频带 (5.2GHz,5.4GHz,5.8GHz) ,物理层速率可达 54M ,传输层可达 25Mbps 。采用正交频分复用( OFDM )技术。 802.11g 标准结合了 802.11b 和 802.11a 两种标准的优点,克服了它们的局限性。它工作在 2.4GHz 免执照的 ISM 频带,可以比工作在 5GHz 的 802.11a 覆盖更大的区域,同时,采用正交频分复用( OFDM )技术,物理层速率可达 54M ,传输层可达 25M ,传输速度比 802.11b 要快 5 倍左右。 802.11n 计划采用 MIMO (多入多出技术)与 OFDM 相结合,使传输速率成倍提高。另外,新的天线技术及无线传输技术,使得无线局域网的传输距离大大增加。相对 802.11g 标准,新标准计划在保障 100M 的传输速率下使传输距离增加 10 倍左右。 802.11n 标准对 802.11 标准做了多项修改,不仅涉及物理层标准,同时也采用新的高性能无线传输技术提升 MAC 层的性能,优化数据帧结构,提高网络的吞吐量性能。不过目前这类 MIMO 产品还相当稚嫩。实际性能在 100 米以内大约是 802.11g 产品的 2 倍,而超过 100 米后,其性能将非常接近 802.11g 产品。
❽ 无线局域网有哪两种组网模式各有什么特点
无线局域网有两种组网模式,Ad-hoc模式(点对点无线网络)和Infrastructure模式(集中控制式网络)。
1、Ad-hoc模式(点对点无线网络)
点对点无线网络是一种点对点的对等式移动网络,没有有线基础设施的支持,网络中的节点均由移动主机构成。网络中不存在无线AP(无线接入点),通过多张无线网卡自由的组网实现通信。
2、Infrastructure模式(集中控制式网络)
集中控制式模式网络,是一种整合有线与无线局域网架构的应用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无线网卡与无线AP进行无线连接,再通过无线AP与有线网络建立连接。实际上Infrastructure模式网络还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无线路由器+无线网卡建立连接的模式;一种是无线AP+无线网卡建立连接的模式。
(8)无线网络的结构模式扩展阅读:
WLAN的实现协议有很多,其中最为着名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当属无线保真技术——Wi-Fi,它实际上提供了一种能够将各种终端都使用无线进行互联的技术,为用户屏蔽了各种终端之间的差异性。
在实际应用中,WLAN的接入方式很简单,以家庭WLAN为例,只需一个无线接入设备-路由器,一个具备无线功能的计算机或终端(手机或PAD),没有无线功能的计算机只需外插一个无线网卡即可。
有了以上设备后,具体操作如下:使用路由器将热点(其他已组建好且在接收范围的无线网络)或有线网络接入家庭,按照网络服务商提供的说明书进行路由配置,
配置好后在家中覆盖范围内(WLAN稳定的覆盖范围大概在20 m~50 m之间)放置接收终端,打开终端的无线功能,输入服务商给定的用户名和密码即可接入WLAN。
❾ 无线局域网的网络结构有哪些
扁平化网络架构
❿ 无线局域网有那些拓扑结构
。。无线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也只有AP、桥接、中继模式了。